1972美国7.7分惊悚冒险动作《波塞冬历险》
《波塞冬历险》介绍
名称:波塞冬历险
别名:海神号 / 海神号遇险记 / 海神号历险记 / 海神波塞冬号 / 波塞冬历险 / The Poseidon Adventure
主演:吉恩·哈克曼 / 欧内斯特·博格宁 / 莱德·巴顿斯 / 卡洛尔·琳蕾 / 罗迪·麦克道尔 / 斯黛拉·斯蒂文斯 / 谢利·温特斯 / 杰克·艾伯森 / 帕梅拉·苏·马丁 / 阿瑟·奥康纳 / Eric·Shea / Fred·Sadoff / Sheila·Allen / 简阿尔翁 / Byron·Webster / 约翰·克劳福德 / 鲍勃·黑斯廷斯 / 莱斯利·尼尔森 / Charles·Batspanan / Bill·Catching / Jimmy·Cross / Fred·Dale / 迪克杜洛克 / Bob·Golden / George·Holmes / 克里斯·豪厄尔 / Marco / 莫里斯
导演:罗纳德·尼姆
地区:美国
年份:1972
语言:英语 / 希伯来语
时长:117分钟
分类:动作片
《波塞冬历险》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一条名为“海神号”的豪华游轮之上,灯火辉煌的大厅之中,衣着华丽的旅客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新年的到来。一场地震的发生让人们一下子从天堂跌入了地狱,海神号被巨浪掀翻,一时间穿舱内一片鬼哭狼嚎。不顾船长的反对,斯科特(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饰)带领着8名乘客奋力爬向高处,当他们刚刚站定之时,洪水袭来,几乎是在瞬间,他们已经成为了海神号上唯一幸存的九人。斯科特带领着众人开辟出了一条逃生之路,在不断逼近的危险和几次爆发的矛盾之中,他们向着安全地带慢慢靠近着。爆炸的发生封锁了斯科特一行人唯一可以选择的逃生路线,面对着绝望与死亡,他们是否能够紧紧抓住渺茫的希望呢?《波塞冬历险》豆瓣热评
其实我喜欢这版,游过已经进水的船舱,和牧师献身那段都有印象,我甚至认为这部片子比泰坦尼克还好一点。
和十几年后的大船比,自然是生硬了一点点,但是我们看到的还是灾难来临时,人们对生的渴求和互助的感动。天灾无情,吞噬生命于顷刻之间,但人类在此时显现出的勇气和奉献精神值得歌颂,当然也有很多自私和残酷。
虽然是70年代的片子现在看来还是不错的~前20分钟叙述各个人物的关系略显拖沓,不过后面的还是很紧凑的
看了老版发现新版更没法看了。老版更扎实,主角光环也硬不过神父的身份设定,最后以献祭完成救赎,人物性格丰富,主题更集中。新版憋着做特效,把老版的优点都改掉了。
勉强及格。制片和导演伊尔温·艾伦还制作了《火烧摩天楼》,但本片在场面的营造上显然不如后者,技术限制吧,全片都在倒立的室内布景拍摄,只不过打光啊演员油腻的皮肤啊斑驳混乱的船舱啊这些细节都做的比较细致,涉及到船的全景就极露怯了。开场有点差,用了很多笔墨写几个主要人物,但对灾难来临并无铺垫,这些人物的状态也游离叙事主线之外(警察和妓女老婆那一对略有意思)。后一个小时才渐渐找到状况,非传统牧师哈克曼带领一干人逃亡,他像个真正的牧者,信念强悍,所以本片具有一些福音片的主题,而警察这个人物则是相对应的世俗化的执法者,并终于被牧师所教化了。英勇救人的胖娘们感人,他老头的爱意也真挚,另外几个小妹都露了大腿,给这段逃亡之旅添了不少情趣
开篇主要人物轮番登场,一番性格塑造作为72年的电影也略显老套,为船只翻覆作的的铺垫太过仓促,但影片随神父一行人的求生旅程渐入佳境,人物越发丰满立体,演员表演精湛,令人印象深刻,水灾场景丝毫不落伍,几场逃生戏更是拍成了之后灾难电影的模板,极度深寒、水深火热甚至直接照搬了本片中部分桥段
一个上下颠倒的世界会是怎样,特别是楼梯,我也确实困惑了很久。
经典啊~小时候看的到现在还记得不少场景~
如果不是被推薦,是怎麼都不會留意這部老電影。但是無論從它在電影史上的地位(關於海難的早期經典之作),還是從劇情,抑或從手法,甚至從場景服裝來看,都是完全值得花117分鐘隨著主人公們揪心揪肺。原來除了複刻版的泰坦尼,我們還是可以有其他選擇感懷下災難的無情與人的力量。
我们会获救吗?Maybe or Maybe not. alternative history 当你身处绝望的时候,不要向上帝祈祷,只能自救!Don't pray. No one gonna saves you! 那么那么多人的祈祷,究竟谁的耳朵听到了?谁会来救你!没有天降神兵。大部分人都处于freeze模式 放弃了思考 放弃了求生Upside down,水深火热。拥抱现实,精准理解现实,而不是用自己的信念强奸现实。快跑啊,还不跑,等死吗?真的吗?我不信。Nonnie you will go on. We have to。 至少给TA一分钟哀悼的时间,爱人在眼前死去的伤痛。人性的光芒,为了Ta人牺牲自己,这是渺小的人类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的闪光点,让人动容泪目。
70年代灾难片。类型经典。开场群像展示。同期声。声音空间。美国主流价值观。牧师直接就是英雄。70年代性解放女性造型。
去关热蒸汽阀门的牧师是被烫伤到无力求生了还是怎么回事?否则即使没绳子(泅水那里有绳子居然不回收),也可以临时脱衣服做救生绳啊,事先准备去关阀门时就可以绑条绳子在身上,至少别人可以拉他回来。
70年代是好莱坞灾难片的一个小高潮,保罗·加利科亲自为自己的小说做了剧本,罗纳德·尼姆导演,最终获得9项奥斯卡提名,获得巨大成功。谢利·温特斯的表演令人难忘,不惜增肥35磅还要不停地练习游泳,努力的复出最终为她获得一座金球奖。
特刺激 桥段不多但是短小精悍 必反拍的好看多了。。。。。
里程碑式大制作灾难片,完成度很高,空间设计的很好;不管优点还是缺点(心理过于脆弱的女性等)都被许多后来同类型片运用。
看过新版再来看老版,主角光环,人物设定,更人性化,剧情也紧凑。
中规中矩船难逃生片,哈克曼演的激情牧师人设较为特别。经历了倒爬圣诞树(这场面我记得电视里好像看过!)倒爬楼梯潜水过低处等很实际的桥段,但这个队伍的角色魅力并不是很强,对比下我觉得远不如一两年后也讲游轮出事儿的雷公弹里哈里斯领衔的拆弹专家等角色群,场景未能突出船翻后舱内全部上下颠倒的特异感很可惜
铁血牧师,非常成功的角色,牺牲前对天一番诘问,海水侵入舞厅无奈望着垂死人群两出戏使这角色无限闪光。What more do you want of us? We've come all this way, no thanks to you...We did ask you to fight for us but damn it, don't fight against us! Leave us alone!信仰摇摆前最后愤怒的祷告
7. 灾难片的古典时期,70s美国电影吸引观众的新思路,引发灾难电影风潮。细致的舞美,以新式桥段巧妙的揭示人性美丑,象征性人物领头羊牧师。
原来阿诺的"I will be back!"来自这里……好大一滴汗……不过我觉得还是一部不错的片子!
一部看上去以娱乐大众为主的特效灾难片竟然在剧作上都如此严谨用心,佩服。
片子本身三星吧。讲得是一艘邮轮被巨浪直接拍翻后一队人怎么自救的故事,现在看很陈旧了,场景甚至不如一些密室逃脱。但是看惯了越来越堆砌的特效,越来越单薄的人物,那个年代以刻画人物为核心的故事看起来那么舒服,人物群像相当扎实,牧师的引领和牺牲也有了一丝神话意味。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多想了,不管是灾难前大家的醉生梦死,还是绝大多数人被暂时的安静蒙蔽宁可等死也不肯求生,还有另一队人和牧师擦肩而过去走死路,是不是也是某种一次次重演的“现状”呢。
旧版是初中的时候看的,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惊艳感,以至于我看新版的时候无聊得直打呵欠
其实海难发生前主角团每个人的特点的都反应在了逃生路上的种种事件上,一群人一路过关,付出牺牲后,最终得救。
有点闹,逃亡不易,那个年代看看也许不错吧。配乐是John Williams ,
罗宾弟弟活下来了可喜可贺。但是罗森太太就……应了那句老话:no zuo no die啊 ==(男主居然跳水翘辫子了不可思议!囧)
一樣是小時候看過的電影,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一幕是他們得要閉氣游到上一層樓,讓當時不會游泳的我感到很害怕。(只能說我小小年紀就十分入戲)
看的时候大概还在上幼儿园,印象倒是很深
Shelley Winters演的老太太不断让我想到97版铁达尼号里Kathy Bates演的Molly Brown
古典式灾难片的社会群像:一定有一个懦弱的角色,一个自以为是却走错路提前死的,一个唱反调的,一个牺牲助人的,一个自私抢位却自食恶果的,一个看似不靠谱却带领大家逃出生天的。根据戏剧性定律,约自信的死得越早,越没赢面的越撑到最后。逃难当中会包含偏见化解桥段,化敌为友桥段,患难见爱情桥段等。另外,胖老太这个人物塑造得极为可爱,胖女人大多被刻画成可笑的负面形象,这里少见的光辉。
反抗神的沉默。神父这个角色非常远藤周作
新版老版都带着时代感,紧凑而写心理、人性reverend找到船尾炫耀的画面,让我还是倾向新版的seals越到后面,演技越撑越崩。宗教在这里起了反作用,还借路人甲演讲谴责一番rogue,导致后面不吃劲儿,几个牺牲有些无来由而且被利用。火气冲,我想成为的显然不是老版中的带头大哥
典型的美式英雄主义灾难片,非常典型
特效现在看来一般般 但是整个逃生过程算是惊心动魄的 尤其是最后吉恩.哈克曼的自我牺牲 挺震撼。
6.9分。早年逃生电影商业片的代表,人物塑造比《海神号》好,但是时间摆在那里,一些桥段和对应视觉效果确实没有06版的《海神号》好。
美式灾难片与个人英雄主义完美结合的又一部经典~
还是老版海神号经典,最后一刻男主角的牺牲仍历历在目。。
这部片将灾难片定义到了一个新的标准—灾难不是惊悚,也不是砸火车砸飞机砸大楼的特效,灾难是末世的隐喻,救赎之路永远只预备给少数人。导演真喜欢密室逃离的题材,这部和火烧摩天楼都是。可惜看后者的时候我还不到十岁,当时实在是没懂得如何欣赏。
就是这部!童年在电视上中途看起,第一次看的灾难片,那种为人物命运的揪心和震撼,记忆深刻。如今完整重看,各色人等在危难逃生的种种表现刻画远超今日同类特效大片,有混乱、惊惧、争执怀疑,也有英勇、鼓励、自我牺牲。片中出现的70年代歌曲《The Morning After》听来也另有深意,恍若劫后余生。
很标准的灾难片拍法,每个人物都塑造得很好,就是最后琳达的死是太过草率了些
恩,怎么说,个人感觉是个有严重歧视的电影,妓女无缘无故就死了,牧师就是真正生存的希望,警察永远为大家,女人只有尖叫和吓傻……
可能是先入为主吧。先看了新版然后再看的老版。觉得新版更好,老版的节奏有点慢了。
牧师的牺牲记忆犹新,翻拍版没看,估计不咋地。
温特斯表演的最大问题在于“过度自觉”,太想去主动诠释,但“演商”又不够高,对角色理解七七八八又总吃不透。从《郎心如铁》到《波塞冬》一直如此。奥斯卡的“拨乱反正”堪称明智,没让她在水的道路上越水越深。
TUC117ns,人性部分拍的不令人反感实属不易。
同为70年代的灾难片,这部感觉不如《火烧摩天楼》,但同样做到了剧情扣人心弦、人物个性鲜明、表演准确动人。
小时候看过,竟然敢让主角在最后关头嗝屁,这片子在这一点上多少还是比现在的某些片子有创意的
不得不说美国人的灾难片真的很好看,70年代能产生这样的作品已经是相当不易的了,基本可以跟下一年的火烧摩天楼相媲美,只不过最后男主角的死亡真的是没有必要,剧本到后面有一点烂尾,总体来说还是很精彩的。表演的话谢利的表演印象挺深的,哈克曼的英雄倒是没啥可以发挥的,欧内斯特也不错
70年代的灾难片,后来沃尔夫冈彼得森还翻拍过本片,水平其实差不多,在那个特技有限,靠模型塑造出来的效果也算不错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jianjie/5220320243/17110992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