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比利时剧情《奥迈耶的痴梦》

2011比利时剧情《奥迈耶的痴梦》

《奥迈耶的痴梦》介绍

名称:奥迈耶的痴梦

别名:阿尔迈耶的愚蠢 / 奥迈耶的痴梦 / La folie Almayer

主演:斯坦尼斯拉斯·莫哈 / 马克·巴贝 / Aurora·Marion / Zac·Andrianasolo / Sakhna·Oum / Solida·Chan / Sun·Yucheng / Bunthang·Khim

导演:香特尔·阿克曼

地区:比利时,法国

年份:2011

语言:法语

时长:127分钟

分类:剧情片

《奥迈耶的痴梦》剧情介绍

《奥迈耶的痴梦》改编自约瑟夫·康拉德1895年发表的处女作小说,影片在马来西亚取景拍摄,被《电影手册》评为2011年法国今年最受期待的新片之一。该片讲述了一位荷兰富商在马来西亚寻找黄金的故事。

《奥迈耶的痴梦》豆瓣热评

  • 欢乐分裂

    3.5;殖民掘金梦的破灭,以爱为名的父权坍塌,欧陆文明在东方的收束和式微,犹如一场在泥泞中反复陷落的噩梦,他将复兴崛起的希望全部寄托于重返欧洲,“白人”是仅存的一张皮,指责女儿不爱任何人实则完全是自身的投射——他才是最冷心之人,在丛林沼泽里苦苦挣扎的,不过是扫进垃圾堆的虚假尊严;虽保留了原著核心诉求,但阿克曼不适合过分落地的戏剧化情节,且部分段落委实冗长了些,打乱时间顺序的处理倒是符合丛林的粘滞气氛。有几个镜头印象深刻:1、奥迈耶坐在椅子上,镜头逐渐推进,犹如诱捕困兽;2、妮娜从寄宿学校出来后长镜跟拍,像是走进黑暗腹地;3、妮娜和戴恩走向水里,前景中是父亲,他们将永远捆缚在各自的孤独里。

  • TWY

    阿克曼来到东南亚,气道十足,但有一些用力过猛的感觉,同样是怀着汹涌执念的男子(甚至和《la captive》一样开场都是夜晚海面),不如改编普鲁斯特时描绘得隐忍恰到好处,8分钟最后一镜大特写浓烈观感刚好衔接《no home movie》开场的狂风空镜。

  • 妄执完王知宛

    康拉德是个后殖民母题本题,改编他的小说、影像化,同时不落进消费异域的窠臼,是很难的,但这部影片呈现了解这道题的积极可能。关于一个将女儿以爱的名义工具化的父亲。题中痴梦即是救女儿出雨林小岛、给她欧洲文明生活,但梦是由潜意识驱使的,救赎女儿只是父亲自恋的投射。阿克曼使用了很多雷同影像,效果超好。音乐作为权力结构的象征也很清晰。留声机里反复播放的家乡的歌,父亲最后也忘了,他口齿不清的哼唱在马来人的民歌面前苍白无力,事实上他从头到尾都处于“无力”状态。最后女儿终于嘹亮地唱起民歌,在她用来逃离父亲的伴侣被父亲曾经的仆人刺杀之后。没有人逃得开。

  • Xieirse

    康拉德的河流+阿克曼的长镜头+虹桥艺术中心陡立的座椅=观影体验比跑5km累。纯粹从视听形式角度看阿克曼当然是大师级的,作为当年在影城一厅看过《现代启示录》4K导剪的观众我甚至觉得她有些镜头比科波拉拍得好。但整体而言谈不上喜欢。阿克曼当然是站在反殖民的角度拍,但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还是白人中心的(虽然试图给被殖民者以主体性)思辨、内省。

  • censored dump

    从类型的角度看是顾此失彼了(第一个登场的Chan断线了),但又有很阿克曼的迷人,用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主题串非常镇场,妮娜被投射了后殖民身份融合的欲望,但也困在爱与死的拉扯中,有一些界限从未跨过,就像水和岸,罗马和泥滩,金矿的地图与吞噬人的雨林,对奥迈耶来说,最深的爱成了最虚幻的倒影,在水面摇动着,将妮娜推向另一边。

  • 神仙鱼

    好棒的开场,结尾也不错。缺少阿克曼原创的味道,影像魅力减损不少。

  • KUMA

    On a rien à dire sur le travail formel et esthétique de Akerman dont la mise en scène s’avère tj si intense et équilibré. Mais ceci va aussi avec une

  • Alain

    把康拉德拍出了杜拉斯的感觉,无尽黑色的河流,最后一镜let the sunshine in,却是冰冷的阳光。

  • 慢慢慢,连我也觉得很慢,Herzog与科波拉之外的异域迷幻水域,是阿克曼永远的濒死状态,她的濒死状态太迷人了,迷人了,人了,了。

  • 甘草披萨

    #阿克曼回顾展#@天山,慢归慢,但是个人风格强烈,影像魅力溢满,令人沉浸在潮湿闷热、暴雨如注的东南亚雨林,异域混血少女如同小兽般的桀骜,在阿克曼的电影语言里会表现为小时候还有点婴儿肥的妮娜游泳真就像一只小青蛙,康拉德的反殖民立场,当时常见的淘金热,在本片中则显得更为情绪的、幽微的,河流贯穿,开场黑暗中的月色光瀑摇曳,仿佛预示着后文“趁着河面上还没有月光,快走”,河流无法引向黄金矿藏,也无法引向女儿注定离开的心,他落寞的坐在河边,关心仆人的话终究只能是无法关心女儿的代偿;妮娜,妮娜,妮娜,电影中她的名字一直在被呼唤着,似是遥远的耳语,似是永远也抵达不了的心乡

  • 十一伏特

    只有前半部分拍得不错,以凶案开篇而后进倒叙,这是阿克曼导演作品里最抓人的结构处理。负责旁白叙事的老陈到中途就不再出场了,一直到结束都没去回收开头。改编故事设置在二战接受五十年代的马来西亚,实际在柬埔寨拍摄,当地演员甚至说的就是高棉语而非马来语。女主妮娜穿行在大街上,满眼望去拥堵的摩托车、汽车,分明是21世纪后才有的街景,怎么看都有种时间混乱的感觉。男主角的选角过于年轻,至少妆容扮相不到位,故事时间跨度十多年,已经是有成年女儿的父亲,却无法从外貌上有足够沧桑感。选取外来的殖民者男主做主视角,情感归结到西方殖民者对异族同化失败的不甘,结尾长镜头久久停在奥迈耶的表情特写,很难说导演持的是怎样一种立场。(#标记3600)

  • 两只青蛙跳下锅

    5.6不可否认的一件事是,阿克曼极其善于仅仅架起摄影机,就能捕捉非身体的东西,她的电影能够将这种捕捉到的东西做到最大的巨大化。这是来自于她对欧美生活的热爱但是她却忽略了这是在东南亚,其中的角色是白人、亚洲人和混血人,他们三者形成的三角形中存在着巨大的断裂点。这是三者完全无法进入的断裂点,是康拉德与东南亚的断裂点。但阿克曼的问题在于,她始终致力于将来自于西方的推拉摇移和情感的捕捉与东南亚的神秘风情强行镶嵌,这种行为无法进入身份(文化)的断裂点不说,也具有殖民倾向。在这么一部反殖民的作品中却被插入了这种具有殖民性质的行为注定会失败,阿克曼的情感捕捉最终是一种虚假的捕捉,是既像东南亚又像西方的捕捉,但这种捕捉应该成为的是既不像东南亚又不像西方才对。所有的角色都迷失了方向,但阿克曼却在故作清醒

  • hsein

    選了和《Melancholia》一樣的華格納。有些畫面不錯。

  • 451½°F™

    2023香特尔·阿克曼回顾展。影片表现了老牌殖民者在面对殖民地独立与抗争后的失望、不解与迷惘。不过阿克曼毕竟是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然后其自带的「殖民者」属性也会被诟病,值得注意的是在奥迈耶看来的「父女关系」似乎可以被永恒的视为男权下的「直男父爱」——简单粗暴又软弱无比。

  • 小易甫

    香特尔•阿克曼的这部讨论种族问题和个人野心的家庭剧尽管移除了康拉德原著的许多细节,但其对男主角直接同情的回避仍令作品具备复杂性,甚至不断调动观众的视角与感知,并强迫其与无台词的角色产生认同。丛林与水域作为影片的绝大部分场景也与摄影机的缓慢凝视相吻合,并为强烈的光影对比创造条件。

  • 管他冬夏与春秋

    拍女儿和父母关系的果然还得是女性导演自己来拍才能拍出东西来与父亲之间的隔阂,母亲的失语与反抗,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还有学校的桎梏,无法融入的异国他乡而blame一切的外国人,意识不到奴役而忠诚的本国人,一个欧洲文化孕育出挑战制度而被通缉的人,一个背负太多的少女,很有意思镜头有一种红高粱和现代启示录的既视感,最后的绝望的父亲和阳光,逐渐贴近又远去的船只,唯一和外界世界相连的途径,不满而又无法远去的第二故乡

  • 移动应用

    時隔一年坐在第二排看第二遍我終於隱約感受到了其中的狂氣,震耳欲聾。

  • water

    告别一个丧失了行动力的阿基尔,逃离濒临疯狂和腐坏的白种文明

  • cc

    太难看了,无福消受。几次被白人loser男的尖叫吓醒

  • btr

    #阿克曼影展 水的意象和寻黄金的殖民隐喻清晰易感。阿克曼的风格不明显,要不是那几个长时间聚焦脸部的大特写,有些段落会让人以为来自阿彼察邦或者苏薇查柯邦。剧本改得有点过于简单,Nina的戏份不少,但又想讲奥迈耶的疯狂。有口音的叙事者的安排还是颇有意思。

  • MIK

    痴狂,潮湿,迷茫与失落。要不是之前接受过阿彼察邦的洗礼,也许我也在影院呼呼大睡了,开头几分钟对着大银幕上一张又大又美的脸真的会产生超现实的漩涡直直叫人眩晕过去,之后便是不断的雨水、不断的雨林,失意的男人与无家的混血女儿,正巧近日在阅读古尔纳,可以说白人殖民者为后代“子孙”创造了多么大的“财富”,出走的人和混血的人,在两边世界都无法拥有合适的位置,拉扯着,寻找着,却是徒劳的。

  • 溪 上

    7.5。失败的白人男性念叨着明日,却已经死于今日,其间的时代痛苦难以体会。带来衍生痛苦的东南亚女性却是勇敢的,即便疯了、心死,仍有独特的活力。

  • 是和有

    跟之前作品感觉差不多,得有个平静的心情和耐心才适合看该导演的片。

  • Luka

    【天山电影院】故事真的很康拉德,有些画面蛮好的。

  • Rhodesia

    又是山下宝藏吧?混血儿的种族问题还算写实,这俩丧不拉几的老白男以及透露出来的白人意识是真的雷,马来人虽然多但一个个人都很脸谱。远离现实生活的正经剧情片感觉真不太适合她。

  • 加我QQ

    面庞从左边转到右边,如面部建模扫描一样被雨林的光影切割和变幻,剩下一张纯粹变形不对称的脸,时间之沙的江流被热带雨打着,剪切着未来和过去,沉落的木头像呼救的手,水是银幕上涨落的平原,悲喜剧在其中武装完毕,留下陌生的尊严与爱的痕迹等待白人一一去发现。康拉德的世界是黑暗之心的自现自毁,阿克曼的世界是时间对欲念的可悲拉锯与磨损,无论你忘记还是铭记,最终只留下滑稽丑角的作态。自经丧乱少睡眠,肖邦已无古朴意,风吹雨打的后殖民群岛,爬上屋子的强欲植物,黑色的寄宿学校是远东版中文屋实验,凭空灌入罗马的德性,你的黑暗里还有多少不能看到的悲伤呢。《巴克斯泰尔》受到阿克曼影响,可能这部又是一个致敬,接下来南亚雨林的神虎神猿,脉络或从此出。

  • 奥迈耶的痴梦 La folie Almayer。女主1小时时在船上的独白,1小时45分她和白男在森林里的对话。"老白男"们有一种把所有美好撕碎污染变污秽的能力。热带,植物,丛林,暴雨,船,构图。新时代的妮娜们切断长发,抛弃裙装,变身母豹,抛弃"白男"父,不要夫或男友(电影里她也并不爱那个男的),不生育,做一个自然的生灵,这是新时代的结局。她永远知道怎么拍出女演员们最自然的美且不凝视

  • 迷宫中的站起来

    4.5 可以脑补delorme和tesse在手册办公室吵架的场景了。

  • 小莫

    谁能不在奥迈耶的痴梦里睡着呢;我的痴梦就是生活在奥迈耶的垃圾堆里,热带的季风,无由来的暴雨,穿堂的风,和可以流到大海的河

  • debut0901

    被法语系逼着看的,上星期看完觉得世界上应该没有比那更难看的电影了,这就是了。。卧槽什么鬼!!!那女主角到底受了什么苦也不演,浪费时间一等一的,结局到底是怎么回事!法国这些导演脑子里都是屎。。。

  • angry baby

    来自Akerman的后殖民叙事,每一帧都充满暴力和冷冽的痛感,会想起阿彼察邦的影像,从潮湿浑浊的河水到清澈明亮的大海,不变的永远是沉重和悲伤的现实生活,一瞬间仿佛又回到了达内的影像里,全程压抑的情感在最后一幕倾泻而下,女孩诉说自己的饥饿,对生活彻底绝望,本质和父亲病态的控制欲和爱一脉相承,男演员在阳光下微微颤抖的头,最震撼的细节是他在彻底失去和女儿的连接以后,一个人痛苦到极点是没有眼泪的,于是只剩下流鼻涕的镜头,“太阳好冷”不但是一句文学化的台词,更是赤裸裸的具体呈现。

  • lOoK At mE

    缺乏表达吸引力的片子不管用什么手法都显得多余,少讲点多拍点吧

  • sTill-Life

    雨林与孤岛,痴梦与人生。/ 阿克曼回顾展@天山

  • Captain Zoey

    有点反思但不多 / 女主真的不是印度裔吗 / 戴恩我疯狂幻视王老菊啊啊啊啊 / 感觉还是映前的瓦隆-布鲁塞尔旅游宣传ppt更打动我……“我们有7个诺贝尔奖得主!”

  • 刘浪

    亚洲丛林之绿与欧洲海洋之蓝的交替拉锯。

  • 路米內

    还在阿克曼的母题之中,不要被殖民和后殖民这样的概念干扰(在访谈中直言:她对殖民没有兴趣),上个世纪阿克曼家族经历的是欧洲内部的驱逐,离散和流亡,这个康拉德的经历以及对航海的痴迷是通的。于是和“东南亚”的关系在于,影片中的马来西亚是所有人都在但所有人都不在的一处(更何况现实中那里是柬埔寨的金边),此片中阿克曼确实可能有在跟杜拉斯较劲了。

  • 星竹

    需要极强的耐性才能看完 完全是属于电影院的片子 镜头极为考究的同时故事也极为闷 西方文明的衰败其实讲得挺白的 隐含的女性主义很精彩

  • 只抓住6个

    Chantal Akerman的节奏一如既往,第一个场景最有代表性

  • 西瓜大侠女

    开头懵懵懂懂,结尾戛然而止;一个一颓到底的父亲和一个面无表情的女儿。三代人的悲哀。大概基于文学作品改编,所以恰如散场时和春春聊天,这已经算阿克曼叙事性很强的作品了。“你的(父)爱从来都只停留在口头,没有行动。”不太明白的是戴恩怎么又活过来了以及为什么他们家仆人(应该是吧)要杀他?哪那么大深仇大恨啊!但总体的调子我还算喜欢,文学性很强,搭配那种东南亚湿热的雨天海边氛围,值得为此转赠了今晚《宝岛一村》的票。殖民地属性、直男父爱,看似和女性主义关系不大但时时似又都在诉说。这片子不止法语英语吧,当地马来语也有,角色们还都会说能听,真厉害。香特尔·阿克曼作品回顾。她的作品风格真是多变,我想得去看看普鲁斯特了。内嵌中字。资料馆1号厅,五六成满。今日二连之二。今晚空调正常,户外还有些闷热,好很多了。

  • 江枫渔火·

    东南亚潮湿闷热的雨林,加上突如其来的暴雨,让空间及环境参与叙事。父权,种族,成了女儿妮娜不能融入群体的两大因素。“明天我会忘记你”,但可能没有明天了,父权的崩解,淘金及文明在某种程度上的消弭,无不彰显着这个故事一定意义上悲剧的底色。中国电影资料馆 8.12

  • 优游卒岁

    热带丛林,一切都是湿漉漉的,荒僻的小岛,周边皆是河流与海洋。一个做着痴梦,也是坐着等死的法国人,一个有着混血血统的女儿。影片的节奏非常缓慢,但故事线仍在,静静地观看,倒还是能让你看到一些东西。

  • 五月和七月

    镜头画面都算很精致了。湖面波光粼粼,淅淅沥沥不停的雨(配合着影院里低温),水上的热带密林,幽幽的东南亚口音的法语,给人的感觉是凉意,冷冷冰冰。虽然前提是淘金,但还是不能懂,奥迈耶为什么要留在这东南亚密林之中,和一个不爱(甚至相互厌恶)的东南亚女人结婚生子,还一直在一起生活这么多年。我都要想,这两位白人的关系,甚至还有陈的关系,以及三人对于妮娜的未来的关注。难道要去看小说么

  • feifeiRun

    委实有些太长,不过修复版比之前看的版本好了很多。东南亚是想象的,但连欧洲也是抽象的,何去何从的拷问,非常适合发生在溽热潮湿的东南亚氛围背景下,那里阳光是冷,海是黑。

  • 南悠一

    开篇和结尾部分尤其好看。康拉德小说有了一种苦涩的井水之味。

  • 船续前行

    康拉德在2010年代的打开方式,拍的太美了,那场暗戏打光有点像《现代启示录》。几乎无配乐,全东南亚自然声,为数不多的开头跟片尾配乐原来是2046梅林茂的《Sway》#阿克曼回顾展@天山电影院

  • 容与行

    シャンタル・アケルマン映画祭2023。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50420243/17140110582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