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伊朗7.8分冒险战争剧情《第三次世界大战》
《第三次世界大战》介绍
名称:第三次世界大战
别名:片场风暴(台) / 片场风云 / World War III / Jang-e jahani sevom / جنگ جهانی سوم
主演:莫森·坦纳班德 / 玛莎·海亚齐 / 内达·吉布拉伊利 / 纳维德·诺斯拉蒂 / 亚沙尔·巴布 / 侯赛因·努鲁兹
导演:霍曼·塞耶迪
地区:伊朗
年份:2022
语言:波斯语 / 德语
时长:107分钟
分类:剧情片
《第三次世界大战》剧情介绍
人生背负莫大苦难的男人沙基布(莫森·坦纳班德 Mohsen Tanabandeh 饰),总算从聋哑妓女拉丹(玛莎·海亚齐 Mahsa Hejazi 饰)身上找到安慰以及生的希望。当下沙基布正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偶然间这个工地成为了某个电影摄制组的取景地。这部电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时不时工人们还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剧组拉去充当遭到毒气杀害的犯人。这一天,饰演希特勒的演员突发心脏病身亡,为了如期完成影片,导演选中和希特勒有几分相像的沙基布扮演这个暴君。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沙基布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而为了救助拉丹,他不顾剧组的规定偷偷将拉丹带回了他所居住的红房子。只是命运充满嘲弄,沙基布的厄运如影随形,而被希特勒附体的他选择不再沉默……《第三次世界大战》豆瓣热评
从阶下囚到座上宾,从无名小卒到嗜血暴君,无论戏里戏外,男主都完成了一次身份上的逆袭,然而这并不是什么大男主华丽转身的热血爽文,而是生活中仅存的希望被一场大火燃尽后,一颗善良的心堕入永恒深渊的残酷寓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冷漠,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当然,是挖掘机将废墟一车一车运走,是几十人联名的铁证如山,所有人都希望一切回到正轨,希望事件赶紧结束,而讽刺的是他们所拍摄的故事正是关于一些无法磨灭的历史,浑然不觉自己已经成为罪恶的帮凶,罪人拍摄罪人并且自以为高尚,这样的控诉真是精妙绝伦。你在片场里住在哪,吃什么,穿什么,说什么,一切都有人管,可是真正发生什么的时候,突然没人管了。最后的晚宴上,男主茫然无措的坐在那里,一如希特勒亲眼目睹帝国的毁灭,那种绝望的麻木,是整部电影捕捉到的最强音。
我想让你住进希特勒办公室,但你他妈偏要滚回毒气室!?生活里多少人不是因为没有才华,他们只是缺少一个机会,像沙基卜这样频频浪费机会的人恐怕是要遭天谴的。沙基卜的所有行为都在为我们诠释他穷的原因。直到影片最后他仍然有成功的机会,却又偏偏要逞一时之快。他不止缺乏对自己人生长远的管理,最大的问题是不懂从自己的身上发现问题,只会一味责怪资本家冷血,也不想想到底是谁违反规定把拉丹藏在红砖房里的?这也是太多数穷人的通病,他们总是被许多所谓的人生信条阻碍,而富人只看重成败…可能很多人会对此不认同,我们怎么能够因为利益放弃原则呢?这也是为什么富人会比穷人少的原因之一。
身披囚服的罪犯换上制服化身元首,手握铁镐的工人拿起手枪成为演员。睡在漏雨的毒室,渴望红色的套间。躲进地基的夹层,幻想幸福的儿孙。你在车窗画上想要的房子,我擦掉水汽露出不属于我们的未来。没有变卖你唯一纯金的手镯,却留它在废墟里成为活过的凭据。我变成投毒的恶人,发动属于我的世界大战。
#4thHIIFF# 从一个由于身份错位制造的喜剧冲突去入手,阶级的差异、命运的殊同在一个小小片场能够展现得如此昭彰。随着剧作的层层深入,那些被漠视被欺辱被戕害的,在被逼上绝境后,逐渐滑向不可控的人生绝境,历史在当下重演,片场成为了战场。导演手一指,似乎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栏杆后或毒气室里的那些人,透过缝隙,努力向上看,才能勉强看到一束光。悲剧因一个谎言而起,到头来也只能以欺骗告终,这中间到底有过多少真心,又带来过多少希望?想起李诞说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正是那些为了所谓更宏伟的目标,更远大的志向,愿意拯救所谓艺术牺牲小猫的人,频频让我们的世界陷入大火。
形式和主题结合的很特别,可以讨论的地方很多,后劲特别大,唯一的一点光被熄灭之后,“希特勒”和“新的战争”就真的诞生了。
特别惊喜看到这部电影,编剧极好。故事完整且深刻,看到影片的最后一刻忍不住哭泣。我想到的是,电影当然可以深刻,反映现实,但不能只是输出,那就和看书没有区别。不一定故事讲得明白的就不深刻,讲得晦涩难懂就是深刻,这还是取决于讲故事的人的能力。这部电影就是既深刻又现实,但同时又是一个想不到的好故事。在电影中,我不能旁观,我想进入,这部电影便是一个入口。
“如果是這一群人害死你的妻兒,你會怎麼做?”其實這是一場早有預謀的謀殺,導演很早就讓這個種子種在sakrib的身上,殺戮一旦開始就很難停下。電影的視聽語言非常的精準的捕抓到正在發生的事,所有的預判其實早有預謀,穿上服裝的那一刻,藏在心裏歇斯底里的恐懼和惡魔都一一浮現,掌握命運的不是角色,而是當下無奈的時代背景。
#HIIFF#非常棒的阶级寓言故事。剧本扎实,结构非常清晰,通过男主的三次入戏(化身犹太人、表演希特勒、成为希特勒),完成了现实与历史的交织与映射。细节上的呼应有千钧之力。不过,结尾尚不够圆融。
所有人撕所有人,最后大家一起死,《小时代》做到的事情它也做到了。又是法哈蒂那一套,伊朗人的抓马真的太劳心了!!前半段略有趣,有非常棒的铺陈和很多不错的调度,中间开始逐渐失控,到最后情绪浓到简直需要喝三两二锅头才能盖下去。这个结局毫无余韵可言,甚至是爽文思路,相信每个人看到最后都想呐喊“毁灭吧”,正好称心如愿…
本片立意相当明确:“世界大战”所内嵌的权力结构和主奴关系从未因战争本身的结束而消弭,压迫性的暴力从当初集中营的物质性渗透为如今各类建制场所的社会性和象征性,以至于”他们宁肯殴打我也不肯听我说话”。于是乎,但凡建制化的集体性暴力和象征性威权仍然主宰,最终“逼上梁山”的“希特勒”就会永远存在,“同归于尽”的“世界大战”就会再来一次。鉴于历史上的希特勒及其势力发展同样源自不满而又沉默的社会底层,本部电影通过二度搬演这一潜在文本,从而表明:那些针对象征秩序的“僭越”无非施于秩序本身以及所有群体的”复仇”。所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其另一重含义是:“沉默中的爆发”常常导向“沉默中的共同毁灭”。另外,片中导演的形象及其选角理念似乎指涉着伊朗元电影之父阿巴斯,因而本片成就了一次“弑父”之举。
#4th HIIFF# 金椰奖竞赛入围。前获2022威尼斯地平线大奖。首先伊朗人是纯雅利安人所以拍个纳粹德国电影还真没毛病!(确实还是挺好笑)但是一部片场电影也能卷出一个阶级+性别的social drama这才是伊朗传统艺能了。波斯语+波斯手语,要靠各种非常复杂的硬设定才让这个戏假情真仙人跳结果玩砸了的故事成立(非得写个聋哑性工作者才行……),不过手镯找到得也太顺了点,由此也把某种可能的“不可靠叙事”给堵死了。有点可惜是男主和他片中片里的角色希特勒还是有点两张皮,没统得特别好。
没有很能够与主角共情,真的很像是一个窝囊废决定报复社会的故事,但的确是完成度很高的一部电影,也为元电影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最后男主化身希特勒很有力,可惜两者的相提并论过于踩一捧一。(也可能只是我厌恶了男性视角的小人物复仇叙事)
#79威尼斯# 一连串连锁反应导致的悲剧,觉得这部必拿奖
窝藏犹太人的地板下藏着想逃离的她,毒气室比元首装更适合他,身旁的侯赛因正化妆等上场,扭曲的正确记忆却已再造了希魔……正如片头马克吐温所言:历史不会完全重复,但难免会来点共鸣#北京电影节
电影节第二部还是伊朗片,现在的伊朗片真的好厉害啊,编剧真的一个比一个厉害,都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么牛逼的剧本。一个普通人是如何被一步步逼成“希特勒”的故事。HKIFF第二部
很牛逼的文本,前半有寄生虫的味道,后半却是另一种脱缰的表达方式
伊朗电影看得不多,但每一部都发人深省。参考影片《一个英雄2021》《流浪狗2004》《小鞋子1997》
#SGIFF2022# 看到目前最惊喜的片子。实在太生猛了,连串不幸事件累积造成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后半段的转折着实猝不及防又后劲十足。我看的时候一直坚信女主是逃走了,所以在一步步被电影进程打碎幻想之后,最终的结局真的受到很大冲击。真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很多细节线索到后来都有映照。
那个虚妄的所谓“幽灵”早就不复存在,但“希特勒”这样的独裁者一直在被招魂
影片竟然拍出了伊朗社会的性交易,包括堕胎,伊朗社会的斑斓令人大跌眼镜。简单讲,伊朗仙人跳三人组盯上老实男,不曾想女诈骗却拿了《色戒》剧本,意外死在了男主演戏的片场,老实人发癫,报复社会。故事的结局,不管是主题还是气质,都有点像贾樟柯的《天注定》。伊朗电影确实不可小觑。
这片子有成为豆红电影的潜质,小人物最后被逼到绝境,一步步地选择了毁灭性的复仇方式,这刚好跟他们剧组拍摄的希特勒纳粹集中营电影的历史不谋而合,导演借此讽刺社会现实,这种讽刺拿到别的地方也一样适用。这个剧本非常厉害,后半段的转折非常过瘾,几处细节的铺垫也非常巧妙,讲了一个非常棒的故事。
讲的是一个可怜人如何一步步走向“报复社会”的,其实,中国也有类似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SGIFF#手再紧一点只能给一颗星,不是转折多、抓马多就叫剧本好,伊朗现在导演都模仿法哈蒂吗?那也是很可悲的,况且模仿得还很拙劣,很多地方很刻意,剧本也是伊朗老一套。整部电影没有什么惊喜,很多看似悲惨的抓马甚至想笑。
剧组到底做错了什么?????我一直无法理解。。。嫌苦嫌累可以不做,有必要这样报复么?而且确实是你自己不遵守剧组守则,再加上一系列的失误才导致女孩死亡的。真的不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太侮辱剧组认真工作的人了。
非常惊喜。沉郁,悲愤,混沌。戏中戏的互相映射非常明确,聪明讨巧但又不是很轻飘。一个假扮得希特勒杀死了真实的几百人,当年犹太人躲进地道,如今底层人依旧不可见天日。掌握一点资源的侵害一无所有的,掌握更多资源的拿捏只有一点资源的,最终,一无所有的人掀了桌子。这故事并不指向同情谁,也没探讨沦落底层的原因,只是在写一种地狱般的困境。就像那间戏中戏里的毒气室,闪着红灯,没有出口。
劳工部分无缝切换电影片场有惊艳。剧本走向是没想到的。属于大众都会觉得不错的故事
#HKIFF# 这片子就是想表达 希特勒也是这样一个毫无道理开了金手指的蠢货、谁帮他谁倒霉、女的尤其倒霉 吗?主创里面男的不占九成以上都说不过去。整个plot就跟他们戏中在拍的二战烂片一样儿戏
第三次世界大战,实际上就是一场围绕着金钱与契约关系的片场之战。故事比较肤浅,希特勒这个元素跟全片的关联度并不是很高,仅仅作为了承袭世界大战这一命题以及引出红色大房子的工具。故事的源头都源于拉丹的出现,拉丹操控着沙基布的灵魂,她对沙基布的忠诚却总是虚无缥缈。在对二战的复现中,制片团队有所保留地夺走了拉丹的生命,至此沙基布也逐渐黑化,用希特勒般的方式为拉丹复仇。全片的视听语言有很多可说道的之处,场面调度也足够精彩,营造出非常生活化的纪实感。对镜子与画面分割线的运用已经炉火纯青,手持摄影长镜头跟拍都像在暗示着沙基布的居无定所与重心不稳。在覆盖雾气的车窗上,她画下了一个房子,他用手一抹,抽象的房子成为了可见的实物。初到房子时,他因违规而黑,她因获救而亮。偷毒药之处特意安排了火车驶过,强化紧张情绪。
傻根去第三次世界大战剧组当保安,演完犹太人被导演看中去演希特勒,傻根不傻偷偷把仙人跳美女接过来,蹭吃蹭喝又拧开毒气室水龙头洗澡,怎料到金屋藏娇阴错阳差给炸死了,冤种剧组将错就错花钱找人摆平了,傻根不傻怨天怨地怨剧组不怨自己,傻根不傻化身希特勒毒杀了全剧组~包括唯一帮傻根说话的助理小姑娘…
#HIIFF04#太惊人了,很好看。虽然男主看上去很惨,但也对他同情不起来,可能这就是法西斯和战争吧。
这部电影由两个命题组成:“谁该为一个底层女人的死负责?”与“希特勒的诞生”,其实还是《小丑》的故事逻辑,把一个小人物压到底,然后看他爆发反所有,所谓第三次世界大战也直指阶级剥削的当代主要矛盾,在情绪上还是很有力度的。但影片做的比较好的还是关于女性的段落,一个聋哑女人的消失是全片的戏眼,戏中戏的希特勒房间与藏在地板下的犹太人又构成了戏剧现实-真实历史的对照,直到最后也死不见尸是全片最好的点睛之笔,不过这条故事线终究没有迎来预期的“电影降神”,编导呈现的还是一对苦命鸳鸯的标准剧本,手镯的出现明显是在为最后的爆发做铺垫,这本该是最后打点的那样东西。由此也就显露了编导更想表现的还是现世的阶级矛盾,以及对希特勒符号的使用,于是也让整个故事成了一个匹夫之怒的奇情传奇,未必衬得住“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标题。
很讨巧的剧本,最后的处理也很狠(而且个人觉得这种狠=恨特别能为我国人民共情)。不过感觉既然加入了电影片场的设定,还是想看到更多超出社会派视角的东西。尤其是后半段为了突出戏剧性把情绪推向高潮的决定,缺失了开头铺垫劳务问题、片场秩序、角色错位时那种游刃有余的姿态,有点可惜。
“电影这东西,基本上就是一种暴力。”
男主的转变总觉得差点感觉,对他也难以同情起来,权势之人以权压人固然可恶,但总觉得女主的死,男主并不无辜。
#4thHIIFF#主竞赛一部爽片。导演的出发点就是想让大家认同男主的选择和做法,所以如果若观众感觉到复仇的快感,其实就着了导演的道。导演的意图是历史重演。男主最后成为了希特勒,最后的晚餐上用毒杀死了所有人。对男主行为进行合理辩护的同时,是意图对历史进行某种辩护。故事甚至在尝试阐释希特勒的苦衷。不论表达好坏,电影的基本逻辑有问题,男主的毁灭动机和希特勒的毁灭动机是不一样的,两者完全不能做类比,也不能做历史对照。事实上,男主认为很多人伤害他、一层又一层的伤害,他最后的选择是伤害所有人。但从一开始是他自己撒谎和违背诺言。他在被生活不断加害的时候,自己也成为了加害者。爆炸是片子的转折点。如果没有一场爆炸,情节就流向茶言拜金女和窝囊废的俗套了。镯子的找到是个赘笔。确定感杀死了可能性。
题目取太大了,故事托不住。世界大战从来都是帝国间利益不均上层发动,以国家民族叙事煽动民众甘心去为光荣为主义做炮灰的。无名小卒再怎么匹夫一怒,最多革命一场掀了本国的人肉飨宴,还坐不稳世界大战这喻词的本体。所以男主“希特勒”这层皮也就套得格外肤浅,毒气室也只不过结尾同归于尽情节的互文,浪费了元电影设定。老老实实做扎实“片场风云”就挺好。
男主是挺可怜的,但是正如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样,他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人。好人能去嫖娼?好人能偷东西?好人还对自己的朋友下毒手(甚至杀人灭口)?妓女女友被炸死甚至剧组毁尸灭迹是不对,但剧组也不至于全部该死,至少帮助他到最后为他讲话甚至拉他去报警的女工作人员是无辜的。不讨论什么政治隐喻,其实他朋友的话是对的“你在妓院里是找不到人生伴侣的,你在用自己的双手毁灭自己”,因为妓女也没有完全对他讲真话,还不如那个女工作人员。
去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获奖影片,也是部伊朗片,所以打开来看看,看完可以说非常不理解也非常不喜欢…前半段群演男主和聋哑妓女的感情线墨迹了一个小时,但让观众感觉不到丝毫感情基础…后面男主偷偷把妓女藏在拍戏临时搭建房子下面的地板里,然后他不在的时候房子炸了,妓女因为听不见没躲开,结果男主开始无能狂怒并且怨恨剧组的每一个人…整部片子从头到尾从人设到剧情发展都是我不理解的设定,有人觉得这是复仇爽片,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倒霉剧组用了个窝囊变态男引发的血案…
设计得太刻意。为什么剧组选男主演希特勒?论外形论经验都不可能选他。为什么他为了女主可以如此付出?对他们感情的交代不足,让人无法信服男主后面一系列发疯一样的行为。另外,对女主的塑造非常不够,仿佛是个工具人。以及,现在确实不喜欢男导演拍的妓女和嫖客的故事了,因为充满了男性的臆想,而且其中的剥削关系总是被掩盖或矫饰。
用一种极致的方式讲“电影是虚假幻觉”,服装、造型、布景、台词和演员那张脸都参与演出成为这出戏真正的主角,原本各方说辞真假难辨的一团混沌对这个主题的表达是非常完整贴合的,可惜最后出现的镯子把它打破了。7/10
不可否认影片的完整度是比较高的,但是真的喜欢不起来——委婉了,应该说是比较反感的。无法理解和共情主角,全程代入的只有片场其余那些无辜的人,若这是导演想让我拥有的情绪,那真的完全OK,可,全片对于那些被工具化的人物都只是潦草带过。稍微着墨的只有那位富有正义感的女性工作人员,代入她的角色之后,只觉更加窒息。而看似最重要的女性角色也只是男主喷涌内心丑恶的通道而已。你看啊,都是为了她,都是因为她!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男主从始至终都只一个蛮荒卑劣的自私鬼,受到刺激之后开始报复社会拉人陪葬。而此时强行采用希特勒的符号,只会显得更加做作。
又是那种需要对各种隐喻符号进行解读的电影,为了完成历史、戏剧与现实的一一对应,整个故事都编得很生硬,首先为什么让一个无名小卒临时上阵出演希特勒就严重缺乏理由,投资人卖房拍戏却没有话语权只能听导演的也说不过去吧,后面让演员住在布景房子里、男主迷上聋哑妓女被敲诈一个亿就马上配合,这些关键剧情点都很难让我相信和进入。
2022年威尼斯地平线单元。剧组里饰演希特勒的演员突然病发,于是跑龙套的成为主角,权力关系的天平开始倾斜,故事便开始。比刻板印象里的伊朗电影更跌宕起伏,但本质仍是一个道德故事,电影制片人和导演的道德选择使之无益于独裁者,而促成悲剧的也有沙基卜(普通人)的谎言。
“希特勒”诞生何其容易,荒谬背后,是对上一次世界大战和现实的深刻讽刺,二战原来还有角度能挖掘。
3.5 可能是预期过高,有些失望吧。剧本设计工整,议题涉及电影资本、片场权力关系与阶层问题的互相角力。但处处显出不可信的细节,包括且不限于伊朗影人拍希特勒电影、剧组愿意为群演做到这个程度、男主前半段为女孩做的各种选择...电影落幕于破罐破摔的愤怒复仇非常狠,有小型《寄生虫》那味了,但太多不可信细节还是令我无法投入进故事中,总觉得刻意、无法理解。
不理解这个片子的意义 也不同情男主
伊朗电影怎么这么有劲啊!看得人头皮发麻,浑身鸡皮疙瘩,全片充满了猛烈的内省,有对电影行业的内省,有对大众的内省,有对社会的内省,甚至引发观众的内省,虽然有些极端,但是刀刀见血,太狠了。
这个片名有些大而无当,还是叫《片场风云》或《替演》更合适。故事是个杯具,但后面有些刻意往杯具上赶,故意制造强烈的冲突。编剧的剧情设计也有些刻意,如果男主扮演的不是希特勒,似乎也不影响剧情,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也可能还会发生。
非常不喜欢这部电影的结局,编导这是在鼓励无差别的杀戮吗?这部电影能在威尼斯获奖,是因为反映了伊朗的野蛮和落后吗?如果这种杀戮发生在西方,这部电影还会获奖吗?哦,不,这种野蛮的杀戮只会发生在西方人眼中的落后地区,西方那种文明和自由的地方只会产生布雷维克,并让他在杀完人后继续过着快乐的生活。
剧情完全可以移植到我所处的世界并且相当真实。
7/10 靠近男主的人都会变得不幸,只会怪别人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剧组掩埋事实也是有问题,但一切的根源还是男主咎由自取。
有的人,给了机会也接不住,反而把苦痛强加于他人。
(轻微剧透)20220420BJIFF第十三届第一场@首都电影院西单店。不知道怎么评。我不同情男主,但同时又很喜欢这部电影。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有时候真的不要勉强他人去扮演不合适的角色。各种细节的伏笔太厉害了,片中的电影和现实起到了一种互文的效果。我能理解男主的绝望,却不能赞同他为了复仇撒泼发疯要全世界还债。我不赞同投资人为了电影拍摄隐瞒真相甚至威胁男主,但这也是他全部身家的最后一搏。发生悲剧并非任何人的错,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说不清黑白的事了。
精于算计的剧本,带着“电影止于阿巴斯”的伊朗血统,让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显露出世界的分裂与无序,传达出“冲突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毁灭吧
老婆孩子地震死了,有人造谣,然后姐夫不准男主靠近坟地……这么严重的事情都不反抗,却为了一个妓女各种抓马闹得鱼死网破……这种没有人文关怀先打靶再画圈不讲道理只为拿奖的片子如果泛滥的话,只会让底层的处境更加艰难。
拍的很有力度,节奏顺畅,娓娓道来。导演很有实力。结局其实还可以更模糊。不要拍人们到底的样子,模糊处理女孩死或没死的事实。女孩死或没死都不是他这么做的理由。片子有很多学习《寄生虫》的地方。但如果导演的意识在这里,前面的力度就很不够。这是剧本的问题,和导演的关系不大。结尾的镜头没有定格在吃饭一幕真的很可惜。摄影师有意的在致敬《最后的晚餐》。那个跌落的设计大可不必。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50420243/17140111902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