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意大利8.5分奇幻剧情《幸福的拉扎罗》
《幸福的拉扎罗》介绍
名称:幸福的拉扎罗
别名:睡王子的快乐传说(港) / 幸福的拉札洛(台) / Happy as Lazzaro / Lazzaro felice
主演:阿德里亚诺·塔尔迪奥洛 / 阿涅塞·格拉齐亚尼 / 卢卡·奇科瓦尼 / 阿尔芭·罗尔瓦赫尔 / 塞尔希·洛佩斯 / 纳塔利诺·巴拉索 / 托马索·拉尼奥 /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 达里亚·帕斯卡·阿托利尼 / 达维德·登奇 / 帕斯夸丽纳·斯昆恰 / 卢西亚诺·维尔加罗
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地区:意大利,瑞士,法国,德国
年份:2018
语言:意大利语
时长:127分钟
分类:剧情片
《幸福的拉扎罗》剧情介绍
拉扎罗(阿德里亚诺·塔尔迪奥洛 饰)是一位内心单纯的年轻农民,坦克雷迪(卢卡·奇科瓦尼 饰)则是一位骄横的年轻贵族。他在Inviolata这座与世隔绝的小城内生活,这个城镇则由侯爵夫人阿诺西纳·德·卢娜(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饰)所统治。年轻的农民和年轻的贵族相遇并成为好友。某天,坦克雷迪自导自演了一场绑架戏码,希望骗到母亲的赎金,不料最终引来了警察……《幸福的拉扎罗》豆瓣热评
一则关于善良的神格寓言。虽然结尾有走火入魔之嫌,但剧本太太太厉害了,打破时间和空间屏障,讲了阶级、贫富、人性各种问题。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只有拉扎罗没有变,他的眼神依然清亮,他依然默默的任劳任怨。而我们——我们活在圣人已死的世界…
好想掉进这故事里,步骤慢点,气氛神秘。(贾科长,想拍社会大变化又想魔幻现实,跟年轻人学一下不好嘛,非要自己致敬自己,尴不尴尬)
愚蠢的人类认不得神的样子,只在自己需要时急迫地呼唤祂。
拉扎罗无疑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银幕形象之一,他对世间一切都不清楚不明白,但却从不困惑不迷惘。他的淳朴成为他蠢笨的罪证,却又如镜子一般照出旁人的丑恶。被奴役的状态不会因时间地点而改变,只不过奴役者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但导演无意控诉,她只是温和的注视着这个世界,正如拉扎罗一样,除了自省,便是喟叹。
在断桥下不敢渡河,我却能徒步通往文明。在鸡窝边提防猛兽,我却能狼嚎与之共鸣。佃农制的收割机旁,我是穿着破布的农民;现代化的挖掘机边,我是容颜不老的圣人。悬崖边坠落未被饿狼蚀骨,银行里落井却被众人投石。闯进教堂想听圣音,却被轰走。人与神的时间,人与兽的语言,人与人的悲欢,终不相通。
圣人没有死于粉身碎骨,却死于现代生活。
伊始,我以为是乡村爱情版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期间,我又以为是北方一片苍茫版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最后,才恍然大悟,是意式太阳照常升起版的《柏林苍穹下》。
琴键按下去没有声音我眼泪就流下来了;电影看完半个小时了,我还没想通自己为什么会哭
哎,怎么感觉是个如同网红店的电影,装修得很高级,但是不好吃,时尚人士纷纷来打卡、自拍、发朋友圈,热泪盈眶地表示喜欢。
魔幻,神谕,狼的意象,阶级的消亡,圣经故事。导演太有才华了,真的很难拍。男主角像雕塑般的脸庞,又清秀又圣洁。
洛尔瓦彻的作者性与叶芝早期的诗歌相通,是一种会呼吸的沉浸式影像风格,带着某种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东西,比如意象簇的构建和抒情。这种诗意让我看完后思绪浸染其中,再无心思走出影院奔向下一场电影。
恶还有隐蔽性,但善良是醒目的,它像月光一样皎洁。人们信奉神、敬慕神、召唤神,却也误解神、驱赶神、叱骂神。在这样的人间,善良无法栖身,神无处降临。其实,什么是神呢?神就是:一个好人。
继承了意大利电影的魔力,谱写出如此清新脱俗的诗意影像,放在这届戛纳主竞赛里面太耀眼,令人沉醉。教堂颂歌那段犹如神来之笔。
四星半,主竞赛看到现在的最惊喜,希望三大奖可以取其一,无论是形式、影像、主题、表演、演员选择,各方面都非常出彩。16mm拍出的复古感,乡下的自然风光,自带灵气的男主,城市与农村的对比,以及不经意的超现实部分。都让这部影片非常难得,一种自然主义风格,安静、舒服。
制度和时间改变不了穷人,也改变不了拉扎罗,他出现过,他又出现了。
Lazzaro没有正恶立场,也无好坏判断,始终在单向地吸收概念。唯独Antonia察觉到了他这种易受影响的被动性,在行骗过后谎称是魔法,并不再拉他参与。却依然无法避免他在全新的社会形态中,笨拙地运用新学概念与旧有经验,从而导向那个悲剧结局。这些村民,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在面对更高阶级(哪怕是没落的Luna家族)的时候,始终只能“在门外”。
奴隶时代的穷人和新时代的穷人,穷法都是一样的,更可怕的是,文明没有前进反而退回到了蛮荒时代,没有任何人能够幸免,包括神秘的拉扎罗。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我陪伴宇宙的欢乐,就像管风琴的轻音陪伴女声。最大的印象冲击,反倒是声音的使用。烟草田里,众人齐呼,反复接连不断的“拉扎罗”,践踏善意令人厌恶反感,但呼声又如同心声,好似祈求神明。后来,风声、狼嚎,各式各样的声音,变成可以被带走、被收回,直至教堂的点题场景。可惜,结尾差那么一口气,寓言说得太明白了呀……也可能是隔了半年,期待值被撩得太高了。
阿巴斯式的大远景勾勒出不知魏晋的桃花源,光感通透如油画,人物在茫茫天地间的移动,暗指自然环境变迁下人类活动的微渺不足道。时空转场甚妙,沧海桑田之巨变藉由画外音故事的讲述达成,并成为主题寓言巧妙点睛,与邦哥《恋爱症候群》异曲同工,都极富技巧。踏进城市洪流,如赫尔佐格式落入凡间的无辜纯良天使,阶级颠覆并未泯灭世间凶残,人类自捆自缚的毁灭之路势在必行,圣心虽用心良苦然功败垂成,教堂内消失的音乐伴随少年哭泣一幕绝美,他曾这样爱过你们,他曾幸福过。大银幕二刷,升级五星,结尾一滴泪仿佛落到心里。以肉身渡众生,误入险恶风尘,人类开蒙之前的神。前半段徜徉在埃曼诺·奥尔米《木屐树》与维斯康蒂《豹》的油画感中;声效极棒---田野里声声的呼唤如耳语,风声渐盛的层次,雨点打在屋顶上的错落感,让人沉醉。
是瑞普·凡·温克尔啊,男主角长得非常纯洁了,想看他跟戴耳坠的男生(Pippo?)那个那个
惊喜的看片感受,剧作神奇,可细思的地方不少;现实与奇幻,社会及宗教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好看,又耐得住琢磨。意大利女导演的第三部作品,才华横溢。
清新又冷峻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还挺有意思。讲的是圣人之死。前半段真实却像童话,后半段魔幻却是血淋淋的真实。串连起一切的,是个叫拉扎罗的男孩。他勤劳,单纯,是人间至善。可自始至终,他只能存在于人群之外,直到最后一个朋友也将他抛弃。狼群还是来了,尽管曾经嘴下留情是因为“他有好人的味道”,这一次寻上来,是因为这世界终于连最后一个好人也容不下了。
如果你一觉醒来,从农业文明穿越到现代文明,你也会像拉扎罗一样,发现人类并无长进,生活方式变了,然而内核并没有改变,一切都建立在欺骗和剥削之上。片中伯爵夫人的话,令人很感触:“人类就像动物,我剥削他们,他们剥削更弱小的。”现实情况便是如此,有权势的人欺压没有权势的,没有权势的便欺压更弱小的。虐待孩子和动物的人,莫不如是。
拉扎罗长得像哈利·波特和佛罗多,就有点出戏了…嘻嘻
农场黑发男孩拉扎罗淳朴生活,被金发烟草少爷的闯入所打破。可这并非爱情起兴,而是跨时代描绘意大利人生活的开端。饰演拉扎罗的阿德里亚诺·塔迪亚洛用无暇面容,令天使真的降临。乡村、城市,地点在变,可人的本性无法改变。人们不愿在意拉扎罗,他却用纯洁照亮顽疾深植世界,哪怕世界对他从未公平。
《冷战》之后又一部高级的电影,魔幻与隐喻,记录意大利五十年的变迁史,时空变换,人性不变,纯洁的拉扎罗,善良的拉扎罗,穿越时空的拉扎罗始终如同一个异类,最后也只能化作一匹孤狼不知所踪,太悲伤的一部电影。
几度想关掉播放器。这可能是第一部冲着豆瓣高分而来、看完却懵懂惶惑、体验几乎完全相反的电影。虽然我对意大利电影的拖沓冗长早有体会,但像这样漫长却又空洞无物、缺乏情节冲突和明确主张的电影,完全无法进入其中。豆瓣上清一色奉若神作的评论,你们确定是认真的?
簡直神作!宛如快樂王子,添加魔幻寫實,講述義大利農村到都市化,熱情冷漠,昔日的主要苦力,如今成為家庭嫌棄之人,金錢與友情也隨之淡去。穿越時空題材做的不留痕跡不刻意,只有一張善良臉孔不語地反射時代變化,16釐米詩意聖體,樹蔭下的聖光。關於武器,後來的我們。同樣題材,甩江湖兒女幾萬條街
如果喜爱意大利艺术,看罗瓦尔赫尔的片子就会有一种亲近感,你从里面看到奥尔米、帕索里尼、罗西里尼,看到造型艺术、古典绘画、圣经故事…她想把自己所见的一切展现出来,却无意之间带出了千年以来意大利艺术的精华。另外,纯洁是一种演不出来的东西,拉扎罗的演员本就是如此,这是唯一的可能。一个永远困在宗教与世俗、过去与未来、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圣徒。也正因如此,罗瓦尔赫尔讲述的是一种叫做“永恒”的东西。
看得好舒服,风一般自然,云一样自由,落落大方,模糊了边界,叙事却不落窠臼,现实与奇幻自然交接,水到渠成不显突兀,看了十分钟不到就进入了,看到孩子们在村边俨然森林一般绿浪翻滚的烟叶地采摘烟叶,一捆捆抱出来,就触到点了,仿佛回到了遥远的故乡,云贵川很多山区都种植有烟草,重要经济来源,漫长的暑假都是这样采摘、编织,搬入土质烤房进行小火、中火、大火不同温度的烤制,然后出炉筛选色泽,去贩卖,为此还写过一篇回忆散文……
《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的某种变奏,从原始穿越现代,由野蛮横跨文明,虽称不上行云流水却也处理得轻巧灵动,尤其是,有了拉扎罗“重生”这一妙笔,使得这层本早已被前辈们捅破了的野蛮与文明二元对立的窗户纸蒙上了魔幻色彩,也让其具备了更多有趣且深刻的解读空间,而导演洛尔瓦彻更将一系列与当下呼应的新鲜议题塞入其中,甚至勇敢涉足了前辈们未曾探索到的另一重天地,从拉扎罗的身上看到的,不仅是卡斯帕尔·豪泽尔的悲剧重演,更象征着在(准)大师们的犀利洞察中,所谓现代文明的发展或社会的进步皆是虚妄,而真与善更只存在于人们美好的祈愿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留下的只会是更多血迹斑斑却又心照不宣的“文明”罪证,某种角度上来讲,这层意义或许才是本片最为值得称道的地方。从完成度上来说确实已经接近五星水准,得等到更好的机会再重看。
这个片子有一种谜之魅力,让我谜之喜欢
给了四颗星 躺下 睡不着 又爬起来改成五颗星
A / 将《奇迹》结尾的短短几秒钟绵延出了一长卷沉静悲悯的吊唁。就方法论来说前作可能是更为纯粹的视听升华。这部在文本上做了不少加法之后虽偶尔让人误以为重心不稳,但实际上依然是通过影像诱导观众进行几乎无距离的“观看”来完成外延对内涵的充实。深邃的情感也以更为灵光乍现的方式如蜜一般流淌而出。这个世界太需要洛尔瓦彻这种以丰沛的艺术韵致抵达(而非简单的寄寓)切实社会关怀的作者了。
仍然是意大利女阿彼察邦,土味神秘主义美学。维持一贯细腻的女性电影人心思,比《奇迹》强在16mm胶片色彩效果更加明快亮丽,男女主角古希腊雕塑般的颜值更高。最美的还是导演本人,上次带《奇迹》来戛纳,我就沉迷于她古罗马雕塑般的美颜不能自拔。
因为主角五五分的身材和一张虔诚的意大利脸庞,给两分。两小时的电影,内容大概只有二十分钟,其余的镜头并没有为电影增添任何情感或者叙事,仅为了展现一个单纯的男孩,看似魔幻但毫无内核,无非想塑造一个圣人,已经受够了意大利人的圣人情结,可怜他们远离神迹太久了,连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生活都忘了。导演大概要求主演每天准时睡觉保证睡眠,保证没有眼袋双眼纯洁,保证这部电影的纯洁。
拍得很好,只是我被这名字骗了,幸福在哪里……
本质上是一个当代社会体系下关于移民的寓言故事,但作品却迸发出远远超出其内容的能量。关于时代和文明的探讨,同一时代下不同文明抑或不同时代下不同文明里同一类人的生存状态群像。拉扎罗看起来是圣人,但当圣人有了欲望也会失望,其实在他留下眼泪之后他的灵魂就已经住进了那匹狼的身体。Tancredi则是拉扎罗的反面,如果说拉扎罗是为世界带来和平的,那他就是为世界带来灾难的。而他们俩的关系又是义兄义弟,所以幸福在这里的意义就很有趣了。片中有几个地方的转折略微应付,但也有几个地方充满灵气和灵光。片尾字幕的背景音很有想法,和《鸟人》异曲同工。
原来拉扎罗的来由是耶稣的门徒与好友、病死又复活的拉撒路。人将神逐出庙堂,神带走音乐,但依然响应人的申冤,眼神依然纯真。然而观看时接收诗性与美的阀门却被关闭,只有深深的难过,在捉摸不定的欺瞒和偶尔显现的淳朴赤诚面前难过。该庆幸有安东尼娅这样的人,给孩子讲狼与圣者的故事,为拉扎罗捋顺头发。她或许也并不完全明白,但欣赏,但爱。时间的处理让人恍惚,上等的甜点让人心碎。/Родина
因为张阳老师推荐,赶在最后一天放映排队去看了这部,晚上得知它和三个面孔并列获得了最佳编剧奖。意大利女导演把细节处理的很精细,电影出奇清透明亮,像大雨过后洗刷干净的玻璃,独带着一种魅力。
这是我看过最牛逼的“穿越片”...不带剧透去看,简直惊喜不断。前半段的田园和古典,后半段开挂一般的抽离与神秘,我只能暗自惊呼卧槽看看人家这剧本写的!拉扎罗的人设有点像芳华里的黄轩,写时代落幕,写魔幻现实,写时运不济,拉扎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本。男主英俊健美,像一尊行走的古罗马雕像,选角都很棒。我爱是枝裕和,但拉扎罗这么出彩的作品在戛纳居然输给是枝裕和的中庸之作,令人费解。海报太美了,喜欢。
有点电影节应试高分作文的意思,前半段想起《地下》,后半段想起《流浪者之歌》,当然还有一众意大利片的遗风……但男主角选的真心好
关于寻找和安置,淳朴的自然属性亦或前现代习性在机械和逐利的当下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这一讨论个人认为是没有意义的,穿越时代这一戏眼除了提供对比所带来的视差奇观外,在任何问题上的贡献都是空洞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作者对于角色的劣根性实际上并未因阶级和时空而存在区别和偏袒,但却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一个接近神迹的纯真,彻底将影片导入一个难以自洽的矛盾,最后的狼化更是美丽的错误,于是只能陶醉于浮在表面的动人感知,还是等待利桑德罗·阿隆索再出手吧。
导演果然蹭过哲学课~前半部以为是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后半部才发现其实是马派福柯(中世纪的主权政治转向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生命政治)。这转变的奇幻就不提了,但导演对整个西方文明史及其逆子的恢弘编码,却如此依赖于孱弱的双轴运作(弹弓作为武器的隐喻,银行作为现代性的提喻?),实在不免令人替其感到气短。另外,将“普罗米修斯的盗火”塑造为一场肤浅的青春叛逆游戏,却又借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圣愚叙事燃起反叛历史的悲情大火,从文本整体来看,似乎不应归结为作者的自觉反讽,而是智性不足引发的位置混乱。
男主角在整部電影都是無動於衷,都是由其他人在參與其中。顯得很疏離,無助。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純真、善良、最值得讚揚的人性特質。但這片偏偏又要是魔幻主義?雖然能看到人性的剝削,虛偽的宗教,但到結尾都始終覺得過於平淡。男主角很可憐,一直活在夢裡。他那顆單純的心被充滿惡意的社會所殺死。
「幸福的拉扎罗」和「自由广场」「托尼厄德曼」几乎可以组成资本社会批判三部曲了,当人不再是人,鸟人、猿人、狼人便成为表达隐痛的替身。
[幸福的拉扎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承载着意大利整个电影史的优良传统,而罗瓦赫尔用她富有感性的镜头和点到即止的魔幻现实主义将作品的社会批判程度提升到令人仰视的高度,她拍出了近年来最鞭辟入里的资本主义批判作品。影片里显而易见的圣人传说和童话结构为后半部作品赢得了相当大的自由度,但影片并未停留在精神和灵性层面上;临近结尾处的一段圣歌成为了对教会毫不留情的讽刺。整部影片好似一声山谷里的狼啸,在无数山壁之间碰撞出极为立体和永不停歇的回响。
意大利电影的遗传基因实在是太好了,一脉相承的精神轨迹在新一代导演身上得到完美的继承,前半程乡村一段原生态之美呈现,谷场一幕宛如金色阳光下的漫天飞雪,木屐树式的意大利农民片list又添一员猛将,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无论农业还是工业,土地的儿女们总是过着一样的生活模式;拉扎罗不是孤儿,拉扎罗是牧神的儿子,时代变迁,世事流转,真纯永不改,神迹永远属于一无所有却更接近上帝的灵魂之上;音乐般的意大利语啊声声拉扎罗就像跳跃的音符;遥想2015年电影节时曾对不起导演把她的前作《奇迹》用来填充时段,如今看来真是一份奇迹般的礼物
【欧盟电影展】基督的现代遭遇 & 常人劣根性的轮演。朴素的影像质感与丰富的隐喻意象形成鲜明反差。收尾——狼在公路上向着镜头不断地奔跑着,令人动容。全片恍若一场浩然的精神洗礼,一如多次插入的航拍快速运动镜头,俯瞰着世事苍生。影片将新写实主义式的乡村描摹与影像质感、超现实的灵动笔触与对宗教神话的改写共冶一炉,亦继承了罗西里尼、费里尼、帕索里尼等人的意大利电影光荣传统。(9.0/10)
《史楚锡流浪记》?《大路》?《木屐树》?《地下》?实际观感比较像一个刻奇版的《米兰的奇迹》。我们看得见Lazzaro的眼睛,却不知道他在看什么。很难说他是你们的圣人还是一条宠物狗。
轻描淡写的魔幻现实主义,画面里16毫米胶片的清透纯净感真得是跟主角的面容和态度相得益彰
1. 过去与现实;2. 日常与幻想;3. 肉与灵。
教堂音樂聲與米蘭奇蹟,鄉村人入現代都市周遊與俄狄浦斯王,結尾被群毆是偷自行車的人,太多可追朔的源頭來自新現實主義。唯有扭亮燈泡一刻,似乎把過去消逝的時光與現實連結在一起,分不清哪裡是夢境,導演費盡心思想要捕捉的詩意才終於靈光一現。2019.01.13重溫,依然愛極扭亮燈泡的一場戲,彷彿神啟讓消逝的時光,過去與當下在拉扎羅身上重逢,可是結尾卻讓超現實主義臣服於新現實主義般的收尾,略刻意了。狼的隱喻,在於單純的神明也孤獨。
社会文明不就是如此,就如几千年的中国文化,骨子里的尊卑自私就算上亿年依旧如此。同样的剧情描写等放到中国来写肯定是一众低分,换成意大利就成高分神作。拉扎罗因为足够纯真就是幸福的吗?幸福感实则来自于欲望的得失之比,然社会本就是无底洞。因为没参透就幸福?就这结局而言毫不意外。众人都想追求极致的纯净而隐喻批判一切,而不知社会、世人本质就是如此,你以为你是拉扎罗、其实你也不过是被蒙蔽的施暴者。
用意大利调性讲了一个烂柯山的故事,山中三日,世间早已景物全非。特别喜欢前半段农村生活的调性,为后面进城考察的荒谬感蓄足气力。看完想重新翻卡尔维诺了。
终于把今年戛纳补齐了。啊我觉得要是当时看了搞不好要送金棕榈的……比导演前两部牛逼多了,真正飞起啊,这种结构在宗教原型故事上的时空观念真是完爆阿比察邦系的亚洲(尤其中国)装神弄鬼啊。最后拿编剧奖实在是评审团有些打自己脸。摄影也真是赏心悦目。
@FSLC. 把教堂的音樂物歸原主,義大利電影時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80320243/171164049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