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韩国8.7分剧情片《82年生的金智英》
《82年生的金智英》介绍
名称:82年生的金智英
别名:82年生金智英 / 82年的金智英 / Kim Ji-young, Born 1982 / 82년생 김지영
主演:郑有美 / 孔刘 / 金美卿 / 孔敏晶 / 朴成妍 / 李凤莲 / 金圣喆 / 李挚 / 孙成灿 / 金正英 / 李海云 / 李娜云 / 禹志贤 / 芮秀贞 / 廉惠兰
导演:金度英
地区:韩国
年份:2019
语言:韩语
时长:118分钟
分类:剧情片
《82年生的金智英》剧情介绍
表面看来,金智英(郑有美 饰)是一个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家庭主妇,有一个收入不菲又温柔体贴的丈夫郑大贤(孔侑 饰)和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在波澜不惊的日子里享受着每一天的平淡和安稳。实际上,金智英的内心早就如同地震一般的产生了天崩地裂的动摇,在她的身上背负着无比沉重的枷锁。婆婆面前,她要扮演逆来顺受的好儿媳。丈夫面前,她又是无条件支持他的贤妻。面对女儿,金智英必须隐藏起脆弱,做她无坚不摧的母亲。那么,真正的金智英究竟在哪儿呢?长久的压抑和挣扎中,金智英患上了心理疾病,郑大贤决定和妻子一起接受心理咨询,共同面对命运设置给他们的难题。《82年生的金智英》豆瓣热评
金智英已经算是在韩国这个男权社会拿到上上签的女性了吧!原生家庭就很好了,父亲那种只是轻微的重男轻女,并不是刻意的对女儿不好。有个能干的妈妈,有个女权姐姐,弟弟也不错。所以她遇到了孔侑这样的好丈夫就结婚生子了。金智英也没有遇到婆家逼迫赶紧要生个男孩儿,不生出男孩儿就不领证,也没有跟婆婆住在一起。更没有遭遇丈夫孕期出轨,更没有家暴,丈夫更是要自己来休假让妻子去上班,这个在中韩现实环境中几乎都是不可能出现的了。没有直接的压迫,除了喝咖啡时候被骂妈虫,她已经是处境不错的妈妈了。但就是这样,她好想被抽取了生气,颓废的活着。
所以韩国男性对这片生气的原因是啥呢?孔侑扮演的老公太完美了吗?
建议广大姐妹带男朋友去看这个,看完凡事觉得小题大做的建议当场分手。
论为什么韩国的出生率突破了0
检票时候,阿姨说的是:“金智英可以入场了”。没错,我们都是金智英。就像电影宣传的slogan:"你和我的故事"。金智英为什么有的时候不像她自己,因为她身体里困住了千千万母亲,姐姐,妹妹。金智英每一次变成妈妈,外婆的时候,影院里都是各种抽泣声。我喜欢的是奶油面包,不是红豆包,迟到几十年的钢笔,只能是这个世界给我的补偿答案。
影片先是塑造一个温柔体贴完美到简直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的丈夫形象,然后再把这个所谓的温柔打破,让你觉醒那所谓的温柔体贴不过是他本就应该做的。为什么一个男人做他应该做的育儿和家务叫帮忙和牺牲,而女人育儿叫休息?为什么爸爸笨手笨脚带孩子还觉得莫名萌,偶尔能做点他该做的事就夸上天了,而妈妈就都得是超人?为什么女儿就要早早出来赚钱供哥哥弟弟上学,儿媳妇在婆家各种被使唤干活。为什么大家理所当然接受了这些不公,改把他们包装成狗屁美德。当我们觉得这个丈夫形象完美的时候,其实就是该审视自己的时候,这就是性别刻板印象啊。
选角失败,世界上并没有孔刘这种完美老公。
金智英节日回丈母娘家用自己母亲的口吻说出我心疼我女儿我也很想我女儿的时候真的太难过了 想起妈妈以前跟我说你以后嫁人了才知道谁都没有你爸妈更心疼你 平平凡凡的金智英 是你是我 所有人都有可能是金智英 但并不是谁都会像金智英一样有美好的结局且爱她为她着想尊重她的丈夫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加残酷
在电影院哭成泪人。电影比小说更加丰满,其实男性跟女性一样被困在传统偏见的桎梏中,电影中已经展现了当代年轻男性对女性困境的共情与理解,但是老一代两班们真心没救。PS:看来男性洗碗和育儿在南韩依然不被接受。
非常好地还原了书里的内容。弟弟问爸爸智英姐姐喜欢吃什么,爸爸说红豆面包。弟弟买了一袋红豆面包给姐姐送去之后,姐姐说:红豆面包?红豆面包不是你最喜欢吃的吗?我喜欢的是奶油面包。那个时候我觉得我比金智英还要难过。
之所以座位四周的女性都在抽泣,是因为她们都是男尊女卑时代达到顶峰的亲历者。生而为人,换位思考和将心比心难与否?说难也难,小说出版和电影上映后,韩国广大男性依然在网上展开无休止的谩骂,韩男深入骨髓的劣根性显露无遗;说易也易,即使性别站在女性的对立面,也能感受电影每一分钟的痛楚,无关性别的人类共情同样实现。诚然,电影和书籍都是一面镜子,能照出时代的落后、社会的不公和女性的伤疤。而我则愿为人如鲁迅所言:能做事就做事,能发声就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同时,由衷地期盼世界上每一位女性,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戏剧上我最喜欢智英变成外婆时,对母亲的道歉,张力十足而且将这长久的无力凸显。但我总是回忆起的台词却是,智英在阳台上说自己成为某个人的妻子,某个人的母亲,也有开心的时候……像被打了一拳,愤怒回击却发现打在了一团棉花上,没人能回应我的愤怒,也没人承认是谁先对我动的手。电影里的每位女性,是你,是我,是他的母亲,姐妹,还有女儿。女性为什么总不是她自己?该看这部电影的,根本不是在电影院泪流满面的女孩子,而是后排哭的超大声的大哥,还有所有既得利益获得者。
我男友韩国人,观影期间,一直在叹气,事后问他,他说社会还是有一些男人不知道社会对男性的优待,不知道女人的艰辛,但是也在慢慢的改变。
改编的比较温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怕太一针见血而顶不住社会压力 总之电影里还是美化了男性这个群体 现实要更比这残酷 绝大多数女性根本就没有这种老公 整体效果和小说有些出入 但是内容也足够唤醒女性 看女性想不想醒了
眼泪无法控制的流 全场同步默默流泪 等电影氛围好点的时候才有人吸鼻涕 泡菜人民观影真的很讲究了 一直到全部结束才有人开口说话
这个社会总是对女性有着过多的要求。把小孩的抚养当成女性的任务,跟男性没有关系。性侵或者偷拍女性隐私部位,受害者有时候没能得到理解反而会得到鄙视。扮演这个角色的人不仅有男性还有在传统思想下成长且未反思真正对错的女性。像剧中女主妈妈说的一样,女儿和儿子一样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有职业追求的人,为什么一旦生了孩子就必须让步。男性除了不能生孩子,其他家庭的事情都不是不能参与的,是不想参与。
82年生的金智英有体贴的老公,有亲人的关爱,然而依然过得很抑郁,因为她面对的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琐碎但理直气壮的日常伤害。电影用轻淡的散文体讲述生为女性之苦,激发的同理心是超越性别的,它让我忍不住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个母亲,我知道女儿未来会呼吸和我一样的苦痛,我还会让她来到这个世界吗?——智英与母亲那段对话大催泪…
还是像个网络热门吐槽贴,零零碎碎不成章,但是女性观众也实在是很难不被击中了。孔刘演的老公其实已经算90分老公,是老公这个东西本身不行了。以后还是不要再随随便便说“哥哥好帅想跟哥哥结婚”这种话了,准备改说:“哥哥好帅,想跟哥哥发展一段较长的、但又不涉及各自原生家庭的、并且保证做好一切避孕措施的亲密关系!”
其实已经不能从电影角度来聊了,影片更多在于引发的讨论与社会意义。里面涉及到非常多这几年被频频提起的女性话题与观点:关于重男轻女的、关于性骚扰的、产后抑郁的等等很多。相信之后,关于这部电影的内容与台词,也会经常被提起吧。影片比较好的地方在于,并没有故意设计几个非常极端的反派,大玩狗血煽情。甚至,孔刘这个角色其实还挺通情达理的,女主的姐姐与弟弟也有靠谱。然而,即便这样,郑有美的女主角色仍遇到了各种困扰与麻烦,这才是真正让人觉得很无奈的。
本来想说虽然你我都可能是金智英,但你我不见得有她幸运,遇到过欣赏她的上司,没有太不像样的家人,有个非常不错的老公。。。可是突然觉得,她老公做了什么很特别的事情么,能被这么多人说“完美”?
2019年大型完蛋!男有哥谭市小丑,女有82年金智英,无论男女,活不下去了,纷纷跑去心理话疗,东北亚灵魂导师赵本山怎么说来着?不活咋整,你得支棱起来呀。
你们说姐姐是最大的孩子,所以应该懂事点,做老师养弟弟妹妹;可是妈妈不是最大的孩子,还是让她打工供哥哥们读书。为了这个家,妈妈没能实现做老师的梦想,不想做老师的姐姐却不得不选择不喜欢的职业。金智英也是如此,放弃了写小说的梦想。人们看不到她们做出了多少牺牲,看不到她们放弃了多少想做的事,又咬牙做了多少不想做的事。到最后,她用丈夫的钱买杯咖啡也会被说闲话;如果她去上班挣钱,人们又会说:你上什么班?你上班有你丈夫挣得多吗?女人照顾小孩做家务是她应该做的,男人照顾小孩做家务就会被夸是个好丈夫。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愿意请假做家庭妇男的丈夫,就算丈夫同意,婆婆也不会同意。因为婆婆以前就是这么过来的,她觉得这样就是对的,放弃梦想是对的,任劳任怨也是对的。她小时候被压迫,长大后就去压迫别人。
从公交车上陌生阿姨的帮助开始哭 结尾完美的不真实
忍不住流眼泪是因为身边许多普通人都是金智英,而我也可能即将变成金智英,却无能为力。而且老公也不可能会长这样。
和《坡道上的家》无缝衔接了。淡化了所有锋利的锐角,缺点是拍得太温暖太圆润了,丈夫的形象太完美太模范,那份持之以恒的隐忍与体谅,到了失真的程度。想来是给男性观众预留了心理缓冲空间的。这样一部讲述女性生存困境、生存体验的电影,其实最该收看的恰恰是男性。许多时候,女性对男性的期许已不是理解、体谅、共情、为公平发声这么高级的东西,仅仅是“麻烦你们先闭上嘴,看见一下”而已。上映后却被男观众集体杯葛打了3点几的低分。尽管得到了丈夫、女性前辈的关爱、体谅与鼓励,金智英并没有因此躲过整个社会“合谋”施加的伤害,没有躲过性别身份给予的“为难”。她一忽变身母亲一忽变身外婆的情节极具象征性,暗示着“女性共同体”中每个女人共通的命运。金智英就是我们。我们就是金智英。女人啊,要从彼此的命运里学习,照见自身,谋求出路。
老公不需要996,体面尊严工作就能养活一家三口,温柔体贴,对自己妈妈的无理要及时怼回,对妻子的症状细心关照;主角老婆目前就一个宝宝,还处于最可爱好玩的阶段,自己长着一副笑一笑就可以得到别人八辈子得不到的资源的脸;一家三口独立的房子生活,根本不需要打理莫名其妙的婆婆,丈夫对此也没什么意见。这归纳的对吧?所以,一切是疾病造成的,疾病造成的事为什么都生硬故意归纳到什么男权女权的视角里?真写女性被压迫有得是像样的,真实的写法,这种一个电影男女主角加起来换20套衣服的方式,嗯……
影片镜子一样直观映射出韩国女性在各个社会角色中正遭受着的真实的不友好对待。被重男轻女的爸爸忽视的女儿,被担心会因为结婚耽误工作而无法在自己的领域得到重用的职业人,被婆婆使唤的媳妇,被照顾孩子和家这件事占据了全部生活的妻子,以及因为带着吵闹的孩子在外而被白眼说闲话的妈妈,不论是哪个角色,都有许许多多的“智英”正在现实中经历着类似的痛苦,而作为韩国女性观影者更不免会在影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百感交集。生而为人,在一些事情上避开平等的人权不谈而专注于争论男权女权这件事真的很奇怪。于我而言,庆幸自己现在生活在较好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同时更加理解了妈妈过往的付出和经历过的不易。扮演女儿的妈妈这个角色会有很多无奈和辛苦,但却让妈妈的女儿这个角色得到很多温暖和幸福。影片结束以后,对妈妈的想念无法描述。
金智英已经不错了,至少有一个温柔体贴的老公。现实中更多的女性,面临和她几乎相同的处境,却很难嫁到这么好的老公,境遇只会更差。生而为人,诸漏皆苦。生而为女人,苦上加黄连。
我看不到这电影有多大的价值,粗陋的像一篇情感公号的推文。韩国电影总是有十分一定要说十二分,什么都是过火的。而好的电影应该是十分只露七分,让观者能思考其余味。所以韩国电影基本都是看一遍完事,绝没有兴趣二刷。
最觸動我的其實是金智英她媽。實在想不通為什麼東亞文化裡過年要媳婦陪老公回公婆家,而不讓女兒們回娘家好好陪自己的親媽。
共情是足以打动观众的,但作为电影是不合格的。编导仿佛罗列了一份韩国女性地位不平等成长事件簿,然后把它刻意地填充到了一个故事里面。一想到韩国和日本这样至少一只脚迈进了现代的东亚国家的性别不平等程度更甚于中国,就只能感慨某一种植根于东亚的文化真的有毒,无论经济发展还是政治进步都难以解毒吧。
结局真的是做作!!做作!!一团和气!全天下的全职主妇都去写文章吗那?结个婚就要转行咯?丈夫只要提前回家不去喝酒就是好丈夫,丈夫提出育儿假那你倒是给我真枪实干啊,心里侥幸你吗呢,祈祷老婆拒绝咯!还有为什么只有得了精神病才能被关心,也就是说如果没得病就得承受,因为你是女人,一切理所应当吗?话说家务活真的不能分工吗?生完孩子之后还没辞职的金智英每天还要去接孩子,丈夫不能接一下??结婚后不要喊婆婆叫妈了,这个传统改掉吧真的,没有婆婆真的把儿媳当女儿,为什么还要叫妈?最依赖男方也不过是买车买房,而房产证也是您自个儿的名字啊!哪里妈了,一点都不妈好吗!我要被气晕了!中国也是的,全职主妇回归职场就是做育儿app,每每看到这样的企业故事我就吃屎
比小说真实,因为更加客观,所以可以动人。首映当天,下班去看的电影,影院里80%都是女性观影者,中间开始到整个后半部,前后左右,包括我自己,抽泣声不断。
只育儿不工作,智英变疯子!韩国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无奈与觉醒,几乎日常生活中所有行为都受到了监管和压制。可是想要探索的问题太多,有重男轻女、产后抑郁、性骚扰,每个点都想顾及,却一个点都没照顾好,而产后抑郁引发的人格分裂过于直白,完全是为戏剧性服务的,显得刻意。几乎每场戏的设计都有其功能性,目的性太强,这样不好。唯独喜欢片中对于家庭关系、职场片段的生动描绘,那些老阿姨的表演也是接近日常生活中的真实。
女性天生就存在的性别劣势,虽然观念根深蒂固,很难彻底的解决,但这些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婚育对很多女性来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环,无法避免,家族主妇的生活和在职场实现自我价值是难免的冲突,很多人普遍觉得家庭主妇是一件轻松的工作,不能够创造价值,如何把一位母亲每天的工作换算成请人来做需要支付的价码,一切就不一样了。片子本身在处理各种社会问题时,太直白了,一股脑儿的堆在一起,展示出来,引发观众共鸣的作用可以达到,但如果导演懂得节制,片子肯定会更好。韩国电影被类型片创作思维培养的简单粗暴,这早就算顽疾了,片子的节奏处理成这样是预想之中的样子了。
我还是个男的,三十岁了,每年回家我爸都不记得我不吃鱼和羊肉;然而他仍旧一张口就要我生小孩。
做女人太不容易了。影院里的男生哭得泣不成声,相较女性,其实更适合广大男性观看。看到我们的母亲,母亲的母亲的生活。女性的声音还是要表达出来。
人生真是太難了,特別是同款死局人生中你是不可能遇到一個帥如孔劉還如此關心愛護共情妻子的完美老公。原本想說東亞三國一起狗帶吧,但想想今年日本拍了坡道上的家,韓國有了金智英,咱們呢?
PPT电影,散弹枪一样每个议题均匀扫射,除了喝咖啡那个出现两次的情节有进化,其他没有真正的探讨和逻辑深入。
只有大姐有全局观:从小就立志要去瑞士芬兰那样没什么韩国人的地方,这方面亚洲都没什么发言权。与其说离开原生家庭,不如离开原生地。
在每一个高潮镜头里都能看见导演毫不掩饰的企图,这是宣传,不是艺术。
强烈建议请将本片给东亚所有国家所有家庭传阅,强制观看好嘛!真的是非常非常细致彻底地对父权社会文化当中对女性点点滴滴的歧视与不公的呈现,几次借女主之口说出了多少生活在其中的女性心底的呐喊。看完之后被问这电影是不是特别犀利还是说会让人深思,我想了半天答,其实都不是,它更重要的是让人共情吧。嗯,这大概就是韩国电影人们一脉相传的手艺活,让你又笑又哭,让你全面细致、一次性地体会一下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女儿、妻子、儿媳、母亲,她们究竟承受了什么。
智英和美淑在相似的结构里挣扎却无力挣脱的那一段太动人太有感染力了。虽然但是,电影改编得极不如小说。主动削减社会议题的尖锐性也就罢了,不仅将周围人对女性困境的感受直接替换成对精神疾病的同情,结局更是把整个悲剧拉低为一个鸡汤故事:不管多难一定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3.5 和欠缺文学性的小说相仿,电影本身拍得也很平,但就是抓住了社会痛点,持续生产出话题,让观众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理解女性普遍的困境因何而起。之前看小说时就感受到,金智英是一个有意挑选出的、“公约数”意义的女性。80后女性如今步入中年危机与育儿难题,但亚洲近四十年来的社会状况,看似好转、有更多选择,实际上仍束缚,路途上全是暗礁暗流,让大多数女性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很难。有些人可能从出生到死去都不会面对她的困境,但更多的人实际上就是比她还惨。另外本片还拉孔侑来演这个温柔老公,金智英照样崩溃得很有道理,再看看我们身边没有孔侑当老公的女性朋友们,能忍住不崩溃大家真的都太难了。
毫无现实感的韩国版我的前半生 强行把所有女性议题生硬的凑到一起
“智英啊,要按时吃饭。什么事都得身体好才能做啊。去工作吧,妈会帮你的。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美淑啊,别那样。想当年你正值青春年华,却为了照料哥哥们,在清溪川踩缝纫机。脸变得消瘦。每当你按时拿工资回来,妈都心如刀割。孩子太乖了。你手被缝纫机弄成那样回来,妈别提有多心痛了。当时都没能好好抱抱你,也没能说句感谢,美淑啊。对不起。智英她就算辛苦,也会自己看着办的。你把她培养得很坚强,对吧。”
就是把公众号故事拍成电影了嘛,并没有更深入的探讨
我自己也挺惊讶在如此差观影状态和环境里,这个片子却让我高度共情,也产生了强烈反思。传统左倾电影的动力是建立在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对立和冲突不断升级上;但金智英叙事逻辑的基底却反而是一种共情,是丈夫、母亲、上司、同事、姐妹之间聚合力,婆婆或是这个片子里唯一比较符合传统叙事的对立面。正是这种聚合力更清晰显示着女性困境是如此透明地植根在整个男权社会的结构中,“看不见的女人”并不简单是具体某个男人的受害者,而是这个系统潜意识的一部分。是共情而非冲突,让一种伦理甚至一种政治变得更有力,也让这部电影比很多女性权力电影的起点要更高。 @CathayCDG-HKG
如果翻拍中国版,请让海清出演。11.9@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
明明知道剧情,看到金智英变成另一个人,说出了妈妈的命运,还是哭得一塌糊涂。韩国电影对于安静和留白的处理太细腻了,好像只要静静看着,也不会觉得生硬,仿佛悄悄度过一生。还是那句话,说出韩国女性生存状况的基本事实,并不能代替艺术本身,但你我都生活在社会事实里,而非艺术;因此从这个层面看,即便只是说出了真相,哪怕是真相的一种,也足够让人欣慰了。
可能也是正好差不多的年纪,正好差不多的社会位置,看起来格外感同身受,社会和家庭对女性的剥削可能并没樊胜美那么戏剧化,可正是这种温温吞吞的挤占才让人格外难受
孔刘太帅了不适合安排在这个角色上,会减弱女主的窒息感。
如果不是受惠于独生子女,而且没有强制参军政策,恐怕中国的女性生存现状会很更差吧,电影在韩国评价蛮高的,没有所谓的大规模恶性攻击,所以还是要乐观的希望韩网恶臭直男和中国的某些人士一样,只是少数吧。
我觉得这样的电影越多,就越会分化两性世界。不是为那些猥琐的碎嘴人渣,往卫生间装摄像头的败类洗白,他们就是傻逼,让人恶心。古往今来,生理、心理、社会、历史,强加给女性的压力的确很大。但作为女性,并不是没有突破的可能。很多时候,就像电影中的金智英,她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自己甘心作为受害者,甚至有意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因为她们永远活一出自导自演的,关于忠诚与牺牲的舞台剧中。何况孔刘已经那么完美,家庭方面的压力真的相比现实小了很多。他至少会说过年去旅游,请假看孩子。是你自己不同意,还擅自告诉了婆婆吧。无语。。。在控诉男权社会给女性创造的瓶颈之前,首先应该聪明一些,然后从心里认清男女平等的真正意义,寻找自我,而不是无视、逃避。看得清晰是前提,越过这清晰,穿透其他黑暗才是本质。
如果现实的苦是100,这部电影只拍出了1。但是这1/100的苦,就足以让人没顶。即使电影给她加了无数层的滤镜,兑了无数糖精,也还是盖不住这代代传递,几千年陈酿的苦。我也嫌弃戏剧化的处理方式冲淡了对现实的抨击力,可是金智英用外婆的语气向妈妈说话的时候,我还是趴在床上哭成了狗。
电影的野心是有的,它试图通过撕裂出一小块拼图(金智英生命里一个冬天至春天的时光)来横向纵向地尽可能囊括韩国女性被压迫被失语被忍耐的人生。它赋予金智英精神抑郁导致的人格分裂,借她之口道出长辈女性不为人道的心酸与发泄。这不是上上策,但要标记纵向坐标也许是最省事的方法,虽也因此损失了最后的落点:金智英的困境以接受心理咨询结束,仿佛是条出路。然而这不是个人的问题,人受制于社会,性别压迫带来的傲慢与偏见忽视了太多的挣扎和顺从,这不是一个心理咨询可以疏导的,不是一个足够体贴的丈夫可以真正分担的。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小时候金智英和姐姐在地图上标记长大想去的地方,姐姐标记瑞典、冰岛,妹妹问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姐姐答因为那里没有韩国人。妹妹不懂,姐姐笑着搓妹妹的脸说你现在不需要知道。我无法不物伤其类。
好可惜的是,很多女孩子遇见了不记得你爱吃奶油面包,只记得弟弟爱吃红豆面包的老爸,却没遇见会鼓励你去做你想做事情的妈妈;遇见了公车上尾随你摸你大腿的男人,却没遇见一个可以下车保护你的阿姨;遇见了在厕所装针孔的男同事,不给你上升空间,同共不同薪的公司,却没遇见能够再接纳你的女上司;遇见了刁蛮,熬成了婆婆再狠狠折磨你的婆婆妈,却没遇见心疼你,明白你生病是因为嫁给他的老公。好可惜,好可惜你遇见了在电影院在飞机上指责你家小孩很吵,你是个不称职妈妈的路人,却最终一点一点病了,给这时代驯服得连反驳的勇气也失去了。希望我们就一起发声,说出来,不一定会很爽,但至少不会太坏。
有一类片子重点不在于怎么拍,而是拍了什么,选题之初就取得了胜利。片子还是太柔和了,但是东亚这个环境,也没法要求我们像好莱坞那样浓烈贲张,不过呢喃细语也可以掷地有声。至于要求男性看了有反思,不如指望同性恋婚姻早日合法化。
被以爱和“正常”的名义活埋,窒息感非常强烈。“鬼附身”绝对算剧作里的亮点,金智英身上背负的是整个韩国的女人们的遭遇。丈夫面目模糊,更为可怕。这样的专题片,我们需要更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80320243/1711640789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