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日本7.6分喜剧《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介绍
名称: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别名:Red Post on Escher Street / エッシャー通りの赤いポスト
主演:茉爱罗 / 藤田朋子 / 吹越满 / 小泽真利奈 / 诹访太朗 / 鸟羽润 / 渡边哲
导演:园子温
地区:日本
年份:2020
语言:日语
时长:146分钟
分类:喜剧片
《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剧情介绍
园子温新片讲述导演小林正的新片“假面”招募演员,吸引大批想入行的女人前来报名,但是条件只有一个:必须通过实体书信邮寄,而正是红色的邮筒,将所有角色串联到了一起……《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豆瓣热评
看到了《自行车叹息》里写着巨大“俺”字的白色旗帜,看到了《东京嘎嘎嘎记录映像》里涌上街头宣泄大喊的人们,更看到了园子温对于“撕毁电影性”这件事是如何做到的。“园子温还是那个园子温呢”“园子温一直在重复园子温”此类话充满着二元性,可《老子就是园子温》。
让人完全舍不得结束的元电影喜剧!1.园子温是真的温柔,关心压抑而受挫的小人物(饱受离丧孤痛、一个内向正经一个狂放豪勇的“准女主”&人后脆弱无助的苦闷男导演),同时又有无限充沛的能量,以电影作为宣泄和补偿。看似疯癫、夸张、荒诞,却能深深触到心坎,让人在止不住的笑后落下泪水。尽管群演的“起义”至终会在昙花一现的高光时刻后为僵硬麻木现实所吞没,但那股不满足的冲劲足够励志。2.多视角重复&拼贴叙事,多次以人物偶然相遇转至另一角色视域,最终聚拢到所有群演登场拍戏,片头场记板则将让全片升格为戏中戏中戏。3.路灯下的红邮筒与坐在墙上的方子,宁谧绝美。4.安子绕杆在(过曝的)大雨中起舞(忘词),致敬[雨中曲],明媚的残酷青春则酷似岩井俊二。5.互泼颜料的狂欢恍若[反情色]变奏。6.闹市街头收尾同质于寺山修司。(9.5/10)
如果说《地狱为何恶劣》,讲的年轻导演誓死坚守电影梦,那么《爱舍尔街的红色邮筒》就是讲如何拍自由的电影,还是少女如潮、热热闹闹,比起园子温其他电影,这部随和、轻便了很多,但依然好看,最后的声嘶力竭、精疲力竭爆发,又是园子温式的暴走。
好像一场为群演获得更多关注而举办的游行示威。衔接转场调度有一些很牛的地方,个人不喜欢这种太用力的嘶吼,反而会显得很无力,无法引起共鸣且观感很差。
从散落参差不齐的诗篇汇聚起来走入画幅之中,无疑「赤いポスト」的「赤い」赋予了这种无人知晓的拔千钧之力:父亲自杀了,但无人知晓我的快乐;我要当女主角了,但无人知晓我的决意;我的青春以破处而壮烈结束了,但无人知晓我的史诗;这个狗屎的世界要完蛋了,但日常的秩序依旧还他妈的在硬撑着……无论后果如何,这样来自画幅外的力量曾经冲破过银幕来到现实世界,仿佛电影媒介从不存在,又或者存在于每个无人知晓的个体力量里。确实,园子温的始终如一是值得被珍惜的。
简而言之,这部电影在拍摄他口中的“撕毁电影性”到底是什么。每一个篇章页上出现的女孩名字都为了参加电影试镜而被连接在一起,他还为每个人配上了一段古典乐(命运、德彪西月光、莫扎特40号等等),从试镜的房间多线剪辑着走入这一房间前的所有。在这整个主剧情的周围,所有的摄像机都在拍摄电影的配角,从主角们的身边走过的配角们争取着5秒10秒的镜头,但那些镜头本身也都是无所谓的。不断用摄影展示摄影机之外的世界,只是为了说明他的宣言:“电视剧也好,av也好,艺术也好,甚至此刻窗外的风景也好,全部与电影处于同等地位,没有什么东西处于电影之外,电影也从不是自律的系统。” 所以在电影的最后,她和她牵手跑上涩谷的十字街头,像东京gagaga一样大声叫喊着肉声的诗句。
近年散文式的拍法中,将个人主题的重现与概念、结构上的追求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吧。再一次的剧团、再一次的弑父、再一次的我字旗、再一次的lemon song……看到再一次的涩谷街头手持被捕时忍不住大哭,真的没有愧对当年自称大岛和寺山门徒的本心。
将诸多群演串联缠绕,形成的强势场域不仅仅是“正道电影”演艺之外的生猛活力,也通过不同角色的个人经历将作者的数个创作母题投射,伴随着让剪辑的力量折服于不停机的长镜拍摄,一种新世纪前的园子温再次以影像制造、行为艺术、社会活动的多重姿态回归,业余演员的面试让电影和导演重返未经雕琢的动物凶猛与激昂斗志,最终“元电影”不向一切低头和妥协的“邪道”撕破了惯有商业制作的陈腐规矩与畏手畏脚,尾声冲上街头呐喊的那一刻,影像重新解放了影像,园子温重新解放了园子温。
太猛了!看到一半我以为园子温告诉你电影就是民主,没想到最后他想说电影就是民主就是群交:通过电影的灵媒助兴,让群众长出独特的脸——一种整体与局部的同时高潮。衔接最后跑上涉谷街头的戏更是又接一浪高潮,都快赶上革命宣言了。另外这次终于是许久不见的一个在叙事上不拖沓的园子温了,看来这种独立企划在某种意义上还是释放了他。
反套路爽片啊,结合了《冰激凌和雨声》的凌厉转场和《摄影机不要停》的狂奔不息。脑残真爱粉俱乐部成员看到的幽灵在最后才让人恍然大悟,两大素人女主角粗暴演绎爱与死亡的个人主题曲。
从没有电影可以做到让人记住如此多性格各异的配角!园子温的“配角至上主义”无比地令人动容又富含革命精神!起来吧!打倒老人与金钱主宰的“主角中心主义”!
收入个人年度十佳,园子温用这部作品,展示了他对电影的爱与恒心。除了末尾片场全员暴走和街头狂奔,在近两个小时里都是一个非常温和的园子温,让人感觉他仿佛从良。借选角试戏来搭建虚构与现实的桥梁,也是针对业内各种骚操作的赤裸裸批判,演员选拔为首层叙事,片场拍摄为二层叙事,导演心境为三层叙事,每层叙事采用各角色章节体回溯作为勾连,同时补充前史动机,进而完成人物塑造。最后又回到那个熟悉的园子温,最后一层叙事的打破来自结尾直面镜头的警察,虽然手法生猛用力到过于粗暴,但让观众身处的现实彻底与眼前的电影融为一体,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你们不知道昨天天没亮就跑到学校搞了一整天的casting还没选好角制片就跑路了今天一边帮同学做工具人一边用手机给自己的片子做美术单的我看这个片子是有多心潮澎湃招摇的“俺”大旗,元电影,少女小团体,弑父的女孩在雨里跳舞,小剧团贱男渣女,背吉他的少女,初恋,施工路障的收音机里是去年夏天的香港(老阴阳人园子温hhh只是这些元素都足够让人热泪盈眶了…戴纸糊面具举着纸做的枪所向披靡的孤勇,“我,在这里啊,京子,サダ子,你们在哪里啊!”,女孩和女孩手牵手在马路上奔跑嘶吼,晃动的镜头不断被警察阻挡,“坐视不管的话自由就会消失掉的啊,所有人,站起来啊”……抛掉面具上街去啊!!我在客厅里哭得如丧考妣♀️其实有细节上的缺陷和未收束的线但不管了啊被碾碎又怎么样啊去他妈的世界啊我爱园子温啊啊啊…
在我的意识里,园子温青少年时期可能不是很受女生欢迎,甚至有点自卑,但他能搞事,写诗、拍实验电影,很疯,能吸引女生注意。自卑的人看世界有点悲观,但又渴望美好现实,所以他们要把世界先撕碎了,再打鸡血,仿佛在说,你看这个世界这么烂,一点不像你们说的那么好,那又怎样,我就是我,我才不在乎你们,我要努力,就算全世界当我是疯子,我也要奔着我的方向去。
好感动,甚至还有点舍不得结束。如果说《地狱为何恶劣》是毫无保留地表达对电影的热血与爱,那这一部就是在告诉观众这种热血与爱从何而来。出演的几乎都是素人,而且这部电影的结构也特别有意思,通过偶然的相遇将视域转移到别的角色上,尽管角色很多,但是每一个角色都非常有记忆点,并且在最后集合起来的那一幕也特别打动人,每一个路人甲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因为对电影的爱,才会继续充满希望地面对人生。头和尾都特别吸引人,中间的部分有点可惜,特别是安子的那段故事,又提到园子温最典型的乱伦,有点破坏气氛。桐子是真的好可爱啊,希望以后还有在大荧幕看到她的机会。
好聒噪……完全无法融入的喜剧,让人抽离的抓马。除了最后站在街头的一分半快闪还行,如果警察不是事先安排的话。园子温还是拍冰冷热带鱼那种吧。。。。
园子温还是以拍摄电影的激情作为背景,将群众演员的不同追求和梦想穿插在一起,最后在正式拍摄走入咆哮体,鸡飞蛋打。影像在手持DV和手机间游走,没有血腥,只是对独立电影和群众演员的赞歌。这两年园子温真得敢拍出一些新的东西了,而不是像《爱与诚》《新宿天鹅》在漫改,音乐,明星和玩闹中放弃自己的才华。
终于等到了!!!这是拍《地狱为何恶劣》的那个园子温!!!不用乱飚的血浆照样可以这么疯!!!像解除了封印一样,用力地奔跑,声嘶力竭地呐喊,群魔乱舞的癫狂众生相!!!磕了药一样嗨到停不下来!!!想做什么就去做啊!!!这才是极尽浪漫的园子温!!!starto!!!
搞不懂园子温,总是用同样的方法(人物疯癫、故事荒诞、节奏无章法、场面失控、花样剪辑)赋予用样的风格(对比差、前松后紧、血腥、暴力、大群戏)拍同样的东西(剧场、情欲、虐杀、变态家族、问题青少年),拍那么多,真的不会腻吗?
-,为生成在场做足了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工作,唯独无法生成。变成扁平的摄影机不要停,与最差档的费里尼同理。
印象里园子温和cult元素似乎已经打包绑定了,像这样一部电影——剧情没有爱的曝光那么激情,也没有地狱为何恶劣那般血腥,但是最普通的女优面孔里偶尔闪过惊艳一瞥,最平常的街巷喧闹里偶尔汇聚灵光一现,声嘶力竭和精力过剩的cult后遗症延续到了影片之外,不合拍的观众恐怕对拍一部拍无聊电影的无聊电影早就满腹怨怼了,但熟悉园子温的影迷又太知道那个恰好的时机,引发一种另类的对旁人说来可笑的感动。
以元电影的视角搭建叙事,承载园子温电影叙事元素的整合,有对早年间创作精神的凶猛回望,亦能看出对日本商业电影制作的愤慨。《埃舍尔》是写给电影的情书,亦可视为园子温(和其作品)的一张名片。
拜托园子温还是别搞温情了!开头我还在猜谁是变态,结果大家真的还都很正常!这大概就是刻板印象吧!拜托快继续从事cult片事业吧!!!虽然这样的温情显得宝贵而又稀缺,但是园子温的温情就好像故意扯开笑脸却在背后隐藏着飓风,真实结果:如果大家实现不了梦想,大不了一起疯掉。
看了一个星期才看完。每次都打脸。我看不懂园子温,我看园子温里的演员们发疯的时候,我也快疯了。是有点什么《摄影机不要停》或者其他的什么电影,但是他的主题我永远都不懂是什么。大家都太夸张了。也没准儿就是导演一个星期写出来的剧本。你以为呢。
满满的情怀的同时,替所有被投资方强行安排明星的剧组、导演,出了一口恶气。
不太喜欢园子温这部:人物刻板单薄(明星都蠢又坏,群演都是好人),处处迎合政治正确,人情味都没有了(男友出轨闺蜜,闺蜜毫无道德瑕疵?)又何来的人文关怀?结尾夹私喊口号……实在是过于刻意又自作聪明,毫无灵气。靠“元电影”之类的概念高潮大可不必。观影全程仿佛被摁头听领导训话,除了偶尔几个段落几乎全程都在失望。
模拟心情的速降与滑翔,在驭风而行的过程中甩掉至暗时刻,奔向热血自由。依然是极为纯粹的概念,透过不同的眼睛敲开大同世界,但园子温太依赖于惯性,视点的移动与情感的扬弃都如脱缰般失去了属于作者的焦点。所有发散开来的理应在观众脑中完成千百种形态的爆破,而不是在可见的影像中提前引爆。
什么、他妈的、叫、他妈的、不忘、他妈的、初心
怎么又这么纯情啊,看哭了…我永远喜欢园子温555映后:专门给表演workshop的学生拍的,用了8天摄影,因为演员是自己交钱来表演的,所以非常纯粹;剧本是把素人演员和导演的经历揉在一起;最后一幕涉谷交叉路口,除了警察之外都是纪实,受寺山修司影响。
拍电影的过程和拍电影的梦,既很疯癫又很写实。不再那么歇斯底里的园子温,更轻松更亲近,但本质依然没有改变。视角落在每一个人物身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主演不是吗?少女们,群演们,试镜和片场,执意和嘲笑……会被干扰的,和执着顽固的,看起来遥远而艰难的,其实简单且触手可及。剧情片变成纪录片,“幻想需要有一个朋友”,一起奔跑、疯狂,一起走入更自由更自我的电影世界里。这部是难得能够理解也能喜欢的园子温。
园子温有时候就会热情过头,真正的高光段落大概只有在最后五分之一的前15分钟吧。他的方法论近年来有点趋向简单化了,回收过去的主题和人物,然后一锅乱炖,美其名曰让他们自由。然而自由只有人物处在真实中才能获得,在闯入片场后到打鸡血喊口号之前的15分钟里,所有人物和镜头运动都是当下的即时的直觉的,极其珍贵的一刻。
不知不觉园子温看到了#9 今天突然在想我好像就是那种命中注定会喜欢一切荒诞、吊诡、粗滥的怒憎里藏匿着单纯、无知、愚钝的勇的人,所以我命定是园子温的影迷。
6/10。姐妹团、粉丝会、杀人犯、未亡妻、群演大叔、女明星、情妇等人一起参加面试和演出,为了各自的梦想。体量太大了,重复多次后就会疲软,即使最后来个经典日剧跑,也是嘈杂大于抒发。没有所谓“电影性”的《摄影机不要停》反而比较直接。破碎了“假面”之后呢?(茉爱罗很有味道)
园子温第五部,电影影像的解放,精彩的散文式拍摄手法,整体衔接和群像刻画得真不错,最后一幕群演大暴走的震撼,假面后的人们,这样的激情才是电影,这样的火热才是生活和自由。桐子和安子的cp真好嗑,这部居然有些岩井俊二的温情感觉。自由正在从我们的世界里消失,做自己生活的主演吧!行け!
有很多对早年《自行车叹息》和《东京嘎嘎嘎》时期的自我致敬,疯狂中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温柔,看起来像是园子温情怀向的“路人甲”式故事,但插播的一条HK新闻就完全把故事导向了另一个ZZ维度,呼应那部叫做《面孔》的电影,也内涵地向每一个个体发问:“自由正在从我们的世界消失,你们喜欢做没有脸的群演,以一个群演的身份面对着现实生活吗?”
园子温难得又恢复了些状态,有几场戏很厉害
园子温的我是路人甲,园子温是电影的圣徒,电影的圣徒拍电影有着对电影崇高的敬意,他们将电影中最伟大的力量化为自己狂热的爱,肆意的在电影里表达着这份狂热。一部没有主角没有中心的电影,只有一个个人物的篇章,伟大的剧本是写一半就开拍的,好的电影是群演都值得被观赏,导演的《假面》选角,却陷入伯格曼式的心理困境。所有操蛋的、压抑的、狂热的都会在园子温电影里迸发,最后的街头狂奔简直把情感推向一种荒诞的释放。园子温只要拍下去,每一部电影都让我期待总能给人带来惊喜。今年的日影都很呱躁和爆裂,园子温的这部另类表达自己对电影狂热的电影无需过多解读,摄影机不要停,表演不要停,对艺术敬意的幽魂永远伴随着你。
繁中字幕自产自销拷贝,本片12月25日方才在日公映@太臭长,至少可以砍掉一半。为了最后阶段的超大群戏的长镜头所服务,但仍然只按一般逻辑跑出两个代表,一点儿也不彻底。有点类似某些人上人既吃尽国内红利,反手又重拳出击。
“我期待的那瞬——间的幸福……从未发生过”;轮椅上放监视器也太搞了~;“拍摄时只关注群演”的点子听起来很行为艺术,园子温真的给实现了;结尾的全员癫狂是崩掉的,表演和拍摄都是,拍摄也演变成了革命和暴动,却很好地让愤怒情绪完全释放出来,就像最后闯入东京繁华大街中的那段演出,是这个时代多少个个体渴望又未必能有机会发出的吼叫
《清明上河图》里有主角吗?画中每一个小人,你都可以畅想他的一生是怎么过的。
本片是园子温先生通过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寄出的一封献给诚挚热爱表演的群演们的一封情书。用《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这条纤细而绵软的线串联起一根根锋芒毕露各不相同的针,这些针有的热情,有的温婉,有的湮郁,有的外放,有的紊乱。解剖精彩纷呈的群戏,全片几乎没有统一的基调,时而清新,时而悲戚,时而叫嚣,时而阴沉,时而欢脱,时而狂放。千百种风格,捻成一根线。这种对电影的爱,如此恳切。
创意挺不错的,就是前面这一批一批角色走过场实在是太单调无聊了。要么就设计感更强一些、角色间交集更多,要么就制作模式更朴素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与足够的人打好交道后,再以此为基础来创作。现在这样子就是导演一腔热情,但不愿与人交流。所谓初心、自由、反抗等,不见得园导有多认真,更多只是享受这种混乱,因为至少有油可揩。越发只能围绕拍电影本身来拍电影,也体现出想象力的枯竭,就是感知、体悟不到最直接的东西了,最直接体现就是,角色那种躁狂、执念、放肆,一旦不是性变态所致的,园导根本不知道怎么开展,说明他根本不了解、不在乎。
情绪随着观影一路往上,看到最后一幕街角少女们的狂奔,呐喊着成为主角的自由,忍不住哭了出来。园子温经过几个资本给钱创作的模式,终于回归到了以前的自己,故事情节也能看得出以往很多作品的痕迹:身穿白衣的狂热异教、努力往自己身上泼洒颜料的少女们、被资本安插的三个女主角……结合起来可能更能读懂这个埋藏了很多隐喻的故事。但总之比起去年颇多创作模板痕迹的《在无爱的森林里呐喊》而言,这样的园子温才真的拿回了那种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创作力量,也说不定是比以前的任何一部还要更好的状态。或是年度最佳。
操蛋的論文寫了一天真的很想休息一下但故事實在太無趣了哈哈看完殺爸爸覺得還不如接著寫論文 哼 最近選電影能力欠佳 工作效率都高了
园子温总是缺最后的一层自我审视,让影片有一种生硬的不和谐,不是我这种金天秤所主张的审美,不过这也是他能够突出作者性的一个做法。我很反感说影视圈的电影,一般都是以负面起题,无论多长篇幅多厉害的导演似乎都不愿意去客观表达,而是利用一个观众所想的娱乐圈的恶性生态继续往下创作,刚好那些负面的部分又可成为天然的可以偷懒不创作也很强的矛盾。这个电影关于人物的情绪有真实的一面表达,关于境遇也有真实的一面呈现,虽说真实也是相对的,但园子温不拍这种相对性,他拍得是脱缰野马,情境说明白以后就要开始发疯,因为发疯中是最好表达自己的东西了,毫无障碍。
看到“俺”旗帜飞奔而走;人群的嘶吼声促成了一场bad flim说干就干了;“不要停,不要停,摄像机不要停”地狱恶劣三人组强力回归;卑劣的姑娘站在日本的车水马龙里打破电影和现实的边缘,谁人不是生活的群演,谁人又站在生活的中心变成闪耀的焦点。这电影特别不园子温,不贡献老婆大波的他要去找电影初恋女友美津子了!!!!
这电影好特别,一对对人马轮番上演,虽然有两个白衣女子和一个幽灵女友是核心,但你不会忘记别的任何配角:回到以前的导演、无才跟班混沌男助(园子温自比?)、群演之王大爷技巧入神及其两个跟班和家人还有有主见的弹琴妹子、和服五人组、粉丝四人组(异常热血很有感染力)、假姐妹组里有个妹子很认真另一个心思浅的大奶妹、强力后援父母组、母女组有些低调选为主角也对她表演没啥印象,最后大战也没出来;别在意外面的镜头对着谁,你的世界主角永远是你;这些一定也是很多群演出身的吧;以后可以多关注群演,因为剧中主角在演戏,群演在生活;香港元素和bad film一样,都有。
霓虹版本的《我是路人甲》园子温这人确实有点疯狂
一个满是无用且负能量的人才会去口口声声嚷嚷正能量。这个世界并没有因为那么多所谓的正能量的电影而变得更好,又怎么会因为三尺崇史和园子温让世界变坏呢?只要是还在认真思考的导演都能让我对他的作品尊敬
用力去扭曲的姿态影像:一种朝向原初的凶猛力,撕毁身份的最后一道裂痕。而受画框所约束的那些面孔,继而浸没在多语的情绪,在视线中迷失,又在“演技”场外召回了愤懑-放荡。我们习惯跟随着摄影机穿梭于房间/场所,禁不住游走在每个"他者"的身旁去摄取——捕捉虚假的景观,我们享受着同一个在场。对着电影开枪的你又站在何处?为何又牵手走进涉谷街头,呼喊着过去的宣言,因失焦而停滞的镜头——奔跑的速度触碰到涉谷了吗?
园子温电影里的女孩是最酷的!园子温电影里的女孩是最美的!以上都不接受反驳!
“自由引导人们”,难道不是园子温的《悲惨世界》吗?
又是一部bad film,感动到了,重新看了一眼bad film的简介发现设定也跟那个城市有关。你园真的是一个纯情的馬鹿
「片场潜规则」下小角色的各种人生百态与反抗精神,连接梦想的红色邮筒将角色串联起来,就像「复仇者联盟」一般,将各种类型的角色进行润色与延伸,并且将设置合理的剧情走向进行多重拼接,使多线剧情与人物在「同一维度」下更加的丰富与饱满起来,最后上演一场属于拍摄片场的「群演者联盟」这样一来也就很好解释观影过程中油然而生的「热血」与「中二」之魂。园子温也通过这群有梦想渴望从事演艺事业的群体们表明了自己对电影行业的态度,更是利用各种荒诞夸张的表演方式对「现状」的无情控诉与压抑内心的情感宣泄,结尾所爆发出的力量几乎可以说是「势不可挡」通过咆哮式表演对所有不满进行轰炸式的宣泄使得镜头也跟着一起舞动了起来,结尾通过「双人」镜头的聚焦逐渐汇入场景「中心」从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最后抹黑的镜头也是一贯的讽刺到底。
看完露出了满足的微笑,我永远喜欢园子温。同样是关注群演,和《我是路人甲》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放下面具,走向自由,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公。园子温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依旧充满了自己的个人魅力,尤其是结尾的戏中戏,混乱而不失调理。“自然地绽放,像一朵谦卑的花朵”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80320243/1711640895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