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法国剧情喜剧《法兰西》

2021法国剧情喜剧《法兰西》

《法兰西》介绍

名称:法兰西

别名:芳名法兰西 / 此晨半晴阴 / 天后主播法兰西(台) / On a Half Clear Morning / Par ce dspani-clair matin

主演:班哲明·比欧雷 / 布朗什·加丁 / Justine / 茱莉安·柯勒 / 蕾雅·赛杜 / 伯努瓦·马吉梅尔

导演:布鲁诺·杜蒙

地区:法国 / 德国 / 意大利 / 比利时

年份:2021

语言:英语

分类:喜剧片

《法兰西》剧情介绍

法国第一女主播法兰西强悍娇艳,记者会上向总统犀利提问,转眼又眉来眼去频送秋波;坐镇主持政论节目,以完美妆容力战来宾;亲身前往远方战地“演绎”实况,还不忘忙碌奔波照顾家庭。她原是法国人心头上的一颗硃砂痣,一场肇事车祸却让她成了那抹蚊子血。法兰西发现主播的华美衣袍下其实爬满了蚤子,播报台下的美丽与哀愁谁人能解?当她决定洗尽铅华隐姓埋名,意外的邂逅突然降临,触动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块⋯⋯。 怪咖名导布鲁诺杜蒙以“法兰西”为名,直讽国家金玉其外却败絮其中的种种现象。从新闻操弄、难民问题到失能家庭,刻意营造的通俗手法与脸部特写,捕捉主角在虚假之外,无处安放的敏感脆弱。

《法兰西》豆瓣热评

  • Ou

    天真也罢,一厢情愿也罢,杜蒙生生再造一个贞德。仿电视无孔不入的视角正如高高低低的审判者,Madame France的抵抗是直视观众,以真实的虚假(或称对虚构的信念)换取真实:“是的,上帝告诉我……”。法兰西凝结在她脸上,蓝眼,白肤,红唇。

  • LORENZO 洛伦佐

    2.5 开场就有马克龙出演然后笑点还撑了一段时间,后来就变成上流社会抑郁症人士的苦情片真是nobody cares,杜蒙花重金给蕾雅安排时装走秀,谁要看你穿着LV花样自怜。后半段故事的走向是用脚能想出来的cliche,部分台词嗲过《还珠》,观众转而因烂俗笑场。难得的是蕾雅居然没有露点可喜可贺,但哭戏多到爆炸眼药水估计滴了几升,琼瑶可以考虑考虑下她。

  • 林翰

    年度十佳!女记者法兰西是极度符号化的产物,她所影射的是当下由数字媒体“统治”的时代——二元对立思维弥漫的时代。当仅存的良知令外囊表皮光鲜亮丽,虚伪的法兰西进行内心自我的斗争时,严肃时刻的流泪是不可信与荒谬的,但这即是媒体界的现状,法兰西即是一个导演,指挥着摄影师,朝着数字媒体发话,但她又是朝着谁呐喊?是自己内心虚无的荒原?还是这个媒介不可信的时代?那么又有多少人会去倾听法兰西的诉求,又有多少人会去信任媒介?深谙此道的杜蒙准确的把控着当下的时代,游走于可信与不可信之间,虚构的真实与真实的虚构之间。正如杜蒙所说,人们注定要在这个不纯粹的世界,在这腐败的环境之中追寻圣杯。这既是法兰西本身的,也是世界本身的,而数字媒体时代的当下非常需要这样的电影。

  • 十二•辰子

    My gosh!第五分钟和蕾雅赛杜迎面走进旋转门的白头发大叔是我导师…!

  • 荆棘

    我想无法共情或者不理解女主感受的观众是幸福的,大概因为你们太happy了。这种莫名的哭泣,狂躁,撒娇,无限寄情于工作,无奈的治疗和不可避免的复发,简直是抑郁症发展全程的临床范本。当活在谎言里成为你的一部分,France的困境是不可能解决的,直到最后导演给出“活在当下” 这样如此直白的答案时,我能感觉到的依旧是深深的绝望。无论你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挣扎在生存中的蝼蚁,困境都无一幸免。这一系列不断高潮的事件,我们似乎都在等待一个转折的时刻,一个女主终于或崩溃或觉醒的时刻,但这个时刻最终也没有来临。于是我们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也许根本不重要,France是为什么一步一步走到了这里,她不知道,我也不知道。P.S. 此片真的是Lea影迷福利…几乎是全方位包装式的展现了Lea的倾国倾城的美貌…

  • 冬寂網路

    在《法兰西》中,马克龙不过是一个拙劣的虚拟特效,这个曾经属于男性与权力的国家象征被数字-媒介的女性化拟人取代,蕾雅·塞杜饰演的France是“法兰西女性”的当代犬儒版本,她的眼泪是塑料溶液。正如同鲍德里亚的预言,关于战争的新闻纪录成为了关于景别与机位的片场游戏,景观的干预重新将事件编码为影像素材,在声音和情感的作用下转变为虚假的线性,晃动欺骗性地宣称“这个存在过”。而在影片中,杜蒙反讽地将自身的标志性风格隐藏在极多主义的新闻画面与夸张的视觉特效之中,真正的战争发生在观看者的注意力,双方分别是画面的中心和四周,来自角落伸出的相机闯入画面,作为一种荒诞的命运,提醒着她肯定性的不可能,她仅仅是拟人化的媒介,媒介本身则是熵,总是将她周围的人导入事故与死亡。

  • 耐观影-Xavier

    # 74 Cannes# 蕾老师这部的演绎太精准了,把一个抑郁症患者从初期因偶发事件的激发,到各种临床症状的出现,再到治疗后期缓解后再次复发的全过程提供了一个可发SCI的典型病例,回巴黎会立即推荐给我们医院所有同事去看

  • Peter Tiger

    伪善的,悲悯的,犬儒的,终究脆弱的法国人。

  • 灰狼

    三色法国 什么红白蓝都是假的 也就这样了 没看到啥新见解 我还一度以为是致敬罗哥欧洲1951 后来发现这么说是在侮辱罗哥

  • 谢飞导演

    这个法国电影和今年奥斯卡热门的美国片《不要抬头》完全是姊妹篇啊,讽刺当今媒体与政坛的荒唐。恰好刚看到个由美国知名公关公司爱德曼(Edelman)的调查报告总结的世界社会问题:1,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和媒体,是今天的分裂力量。2、46%的受访者认为,媒体记者是最不值得信任。3、对假新闻被用作武器的担忧,达到了前所未有之高的76%。片子中规中矩,问题值得思索。

  • TWY

    这么悲伤又这么美丽,在属于小孩子(宽宽、贞德、玛鲁特)的原野中游荡了近十载后,当代最伟大的讽刺大师回到了巴黎——他选择直面这一切的单行道:职业演员的哭泣、电视报道的原罪、深陷痛苦又依旧华服上身、八点档情节剧惨白的狗血;镜头如此清晰,每个人口中所说所做皆为虚假,却又看上去都如此真切,又充满离奇的喜剧之力,法兰西不再是法兰西,她只是一张脸,杜蒙这次的再蜕变令他与一切形式的不纯和解。

  • 一顆橙子

    这就是“法兰西”吗?内里死亡,外边流泪,但还是要穿美丽套装。

  • 圆首的秘书

    我曾经幻想有一部电影,这部电影里的每一句话都是谎话,人们在其中若无其事地生活,好像没有任何问题存在。现在看来,这部电影已经拍出来了,而且不仅是每句话,是::彻头彻尾::,全都是假的。对影像最沉重的质疑,来自杜蒙,向他致敬。年度最佳。

  • 饮歌

    讽刺媒体和政治那点把戏,已经被太多人玩过了,整部电影的剧情发展很跳脱,要不是蕾老师坐镇,我可能真的坚持不了两个多小时。蕾老师可能是我见过最负责的品牌大使,从风衣到泳衣,还有全片换过的几个包,悉数LV。

  • 匣中猫

    就很微妙的感受。近年来接触到的所谓“阶级”话题越来越多,但某种程度上又能共情这片表面上所谓“不符合俺阶级”的情感传达,蕾雅·赛杜的表演确实是可信的。但结合起内里的意思的话,最后又觉得比较难以说明这片究竟要传达什么,而究竟在当下这个时候还有没有意义。惹,总之是较为过时的“长满虱的华美袍子”系剧作,而影像也无特别出彩之处。

  • 火娃

    6/10。杜蒙清晰地呈现了人的机器媒介化,名为法兰西的时政记者是媒体的一环,她被影像贩卖为虚假的神话和消费欲望,她的华服和装饰着多副灵修画的豪宅,正是讽刺了这一现象。但媒介不止虚构偶像,还伪装真相,电视辩论中的马克龙在银幕上是被数码化的面孔,记者为作秀搭乘难民船并吩咐播出时删除闯入画面的新闻人专用游艇,在这种影像制造工业的控制力量下,法兰西难得从中找到权力的缝隙,在战争报道时疯狂大笑或在直播间得意洋洋地谈论自己的另一面,却因为有人忘记关麦克风,引发形象崩塌和家庭患难,影片借此展示出台前和幕后的界限多么脆弱,当镜头推到她凝神、悲伤的面部特写,观众得以从这些杜蒙式瞬间看到人物小心隐藏的本真。法兰西既是国名又是人名,她绝不是杜蒙前两部电影中代表民族的圣女贞德,只是一个无法定位自我、参与视觉操控的工具。

  • 欢乐分裂

    3.5;过于清晰的像素和全无阴影的亮丽光线正是这个时代媒体所呈现的表象——外表光鲜,叙事流畅,任何新闻/事件都有“戏剧点”加成,一切都是被过度包装后的精致与虚假;整部影片其实无谓“情节”,皆由刻意明朗的“符号”堆砌成摄影机画框代替人眼捕捉/剪辑到的信息,观众被投喂以经由裁剪/操控过的“真实”,媒体则在泡沫盛世中收获虚幻而短暂的赞美或践踏——虽不是新鲜议题,杜蒙的确抓住了某些痼疾症候。面孔的特写仿佛是观众进入这场集体造梦的工具,此刻「法兰西」所有的民族历史和国民特性都浓缩到这个高度象征化的脸孔上,最后一个明显是凝视景框外的镜头宣告真假界限的再次消失。

  • 陀螺凡达可

    当满脸精致妆容的蕾雅赛杜在杜蒙的镜头前展示各种极端情绪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来说和以往非职业演员展现出的脱节和间离感相似,杜蒙抽离了影片中所有事件对角色的作用过程,把镜头聚焦于角色在当下的状态,而蕾雅赛杜的脸庞在镜头中越显得突兀,我们似乎越能感知到这个人物/国家的内心,尽管我们并不太知道为何会如此(这也不是杜蒙的兴趣所在)。

  • 白斬糖

    二刷3.5→4.5 法兰西究竟在对着谁说话?对着废墟,对着荒芜,始终没有人听得见她的声音,电视的影像压过了她,于是原本这个谎言和剥削的制造商霎时也变成了受害者,而在她最深的一次受害之中,她唯一一次,滑稽而不失浪漫地,遇见了爱情。这是杜蒙专有的辩证法,最后一个镜头向我们撬开了机关:法兰西是一个关于“看”与“不看”的故事,即便在远离战火的都市里,虚无和厄运的影像也呼之即来,我们会心存伤感,也会继续作假,et la vie continue,带着它全部的良心和恶意,你能做的只有选择睁开和闭上双眼的时机。

  • 晚不安

    《不要抬头》是一条路走到黑,《法兰西》则在左右反复摇摆,一边是彻底荒诞,一边是良心未泯,两样都是当下,都是真实,但问题在于作品的表现力。杜蒙试图模糊掉真诚与虚伪的界限,让主人公去经历那些生命无法承受之重;蕾雅·赛杜演绎出了一种脆弱的气质,但还缺少些破坏力,于是观众难以浸入情境之中,隔岸观火多少有些残忍。

  • 天马星

    #TIFF 2021#假新闻是如何炼成的~不是很能get这种法式聒噪讽刺喜剧~

  • 内陆飞鱼

    不太杜蒙,做工很好,但缺少共鸣,预设采访、制造新闻的场面不错,蕾雅.赛杜真的有演技吗?好像有一点了,但其实可以更放松地去演。

  • 水原吸管

    #2021金馬影展# 《天后主播法蘭西》。法蘭西的擬人化,反而覺得杜蒙這次作品比較纖細一點,蕾雅瑟杜美得我直呼老婆!她的眼淚總是Prada prada 的dior

  • 吃查3000

    十全十美的假,精心打造的空。反复拆解影像并没有意思。杜蒙对着蕾老师拍了一部你的脸,想再次塑造贞德并非易事。

  • 泥铛

    从光鲜亮丽到荒芜破败 再也回不去了 也没有未来 只有当下 This is France!个人金棕榈!杜蒙这次把华丽世界也拖入了他的荒漠语境 那种哲思啊 既political 又personal 既是批判的 也是慈悲的 太高级了。

  • 冰红深蓝

    年度十佳。1.其实,我们许多人恰似女主般分裂纠结,诚挚又虚谎,不断切换着角色面具,虽对苦难与弱者怀有真切的同情,却难免沦为或被视为他者化的伪善。2.女主亦是法兰西的象喻——高贵典雅又脆弱不堪,悲天悯人却难于解决实际问题,一如戈达尔的左翼电影也往往逃不出顾影自怜的困境。3.影片既是对大众传媒操控现实与消费苦难的有力呈露,又是对影像机制的自我解构,一切现实都脱不开表演,在调度与剪辑后符码化,成为超真实的拟像。4.一如虚假与真实的相互交融,本片也在浮夸间离与写实沉浸间取得了精妙平衡,时而如梦似幻(如棚拍行车与背景投影),时而切近可感(蕾雅特写中的绝佳表演)。5.【控制与偶发】的矛盾贯穿始终。6.两个难忘的特写固定长镜:望天的俯拍&透过方向盘的仰拍。7.无声慢镜的风格化车祸。8.蕾雅换装秀与哭戏大赏。(9.0/10)

  • William H D Lee

    “法兰西”的困境是无法克服的,所以电影也不可能给出结局。至于表演,故事结构的先天不足让杜蒙对蕾老师的怼脸拍摄成为华丽的虚假与空虚,这和演员没有关系。包括女主角在内的所有人物都是符号化的,与开篇的马克龙并没有什么不同。私以为如果非要拍这样一部电影的话,群像比这种以点带面要好!至于我的个人评分毫无参考意义,如果不是蕾老师主演,那就两星。直当看时装秀了~

  • Olafisaac

    对抗的中介或隐或现,三个法兰西只身跃入当代的一面内镜。无数dematerialized screen彼此交易,失落的法兰西,无法一窥其原初的具象。

  • 基瑞尔

    从最开头为人津津乐道的“同框”段落,就杀很大;像各种作品总会把时尚行业作为想象,并拿来讽刺出花儿一样,这次也带着炮火猛攻媒体。“假新闻”、存在价值、对盛名的病态渴望…以至于到某个时候,她的行为和每次瞒骗性的情感流露都在反复中有些过头。但Léa Seydoux被给到了一个更站在中心、又有很多机会展示的位置;倒也还是值得的。【《综艺》那个Megyn Kelly的比喻,让人想要大笑】

  • Persona

    完全没料到是这个走向,我不理解啊,一边摆拍新闻一边高敏感是在干嘛……做不做新闻人都会消费苦难,人就是好这口,黄昏时他们悲伤的脸真美,是片中唯一一句真话。总之这题材要不就纯喜剧,要不就正大光明理所当然地观赏和消费,这呈现实在是太矫情了受不了

  • 胖丁桃

    已经不是暗讽而是明喻了,或许杜蒙希望透过女主来针砭当下的新闻媒体乃至法国的国民性,但像蕾老师这样一位每日走奢侈品秀住豪宅的美丽宝贝,她甩掉了不成器的深柜前夫拥有了鲜肉情人不开心了去昂贵的度假村做心灵spa甚至最后变得更有名了,普通观众如我要如何与她共情呢?或许这就是法国,它当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依然属于第一世界依然美丽。如果杜蒙要骂的只是假新闻,对各种问题高姿态假惺惺地讨论,对实际则视而不见,那么女主的情感drama似乎加插太多了;如果要表现抑郁症,那么我无法理解开头女主为何分明如此享受这一切带来的成功与名望。这或许是蕾老师的正确打开方式,看完可以暂时忘记她在NTTD里面的灾难式表演。3.5.

  • 车内空间的外景由银幕替代,将一种拍摄技术赋予表意功能。看“当代”的电影难免觉得肤浅,除了类似的犬儒心态也做不了什么了。蕾雅·赛杜在走秀?

  • 亵渎电影

    杜蒙果然是天才型的导演,视听技巧精致到不留痕迹,轻松自然,不费吹灰之力,在黑欧洲媒体的同时,还不忘加入自己擅长的黑色和荒诞,让人作出不合时宜的生理反应。今年最酣畅淋漓,无与伦比的观影体验!

  • Virgil

    看影评人屎里雕花拼命吹这部的样子真是笑掉我大牙|没有存在必要的片子,还超级土。拍出了一些我最恶心的东西的集合,哇,怀疑是拍给白皮晋江文学爱好者看的。一个这么单纯敏感脆弱有同情心的人是干不到这个级别的女主播的在职场就被人暗算死了好吗(被人说两句就恐慌发作是在开玩笑吗?)所以感觉这一整个burnout出逃故事都不咋成立。不如一假到底别搞真情流露了罢。还有那个炮火下发情笑死,和汤姆六Onania Club里的女人没啥不一样。虚伪的同情心满足和自我感动还不如人家大大方方拿苦难满足性欲

  • 西回归线

    0.4C ①车是没有玻璃和门的,车内视角所力图表现的,正是一个受影像媒介所控制的世界——宽阔、明亮、干净、敞开,没有界限,没有隐私。②France的“公众形象”与“私密形象”之间的悬殊差距,代表着无孔不入的现代媒介越来越将人们推向一种精神分裂的状态。借助媒介的力量,人们得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而随心所欲建构自己的形象。而在众多媒介中,影像因其感染力强、且易于捏造的特点,而成为最强大的一种媒介骗术,而它也正是France塑造自己公众形象的工具:影片开场后不久,一场无比滑稽的戏就向我们展示了France是如何在采访现场弄虚作假,通过摆拍和后期剪辑来编纂出一条“新闻素材”的。女主就是法兰西的象喻——高贵典雅又脆弱不堪,悲天悯人却难于解决实际问题。

  • 鲍勃粥

    3.7/10 #NYFF 完全费解,两位核心女性角色的塑造非常不堪,从最开始浮夸的记者会就有戏谑且高傲的表演姿态萦绕在蕾雅赛杜周围,以至于她后续所有突如其来的过度频繁的泪水都沾染伪善的气息,若是以此作为黑色幽默或者讽刺,未免有些过于微妙,没有任何气质和核心被清晰地表达,人物的所作所为伴随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动机,电视作为另一种媒介的本质被模糊,在这个时代展现新闻作假的过程已经称不上是怯魅。各种来自蕾雅赛杜的视线总是空泛,除了结尾还算有力。剧本几乎完全垮台,当丈夫与儿子开上山路的那一瞬间,意外早已浮现,以至于后半段的事故沦为又一场预谋,除了女主之外的角色都成为情绪和剧本的辅助工具,也并未从“法兰西”身上看到任何明晰的国家指涉。整个后半段极为刻奇,法兰西根本不是现代媒介背后的贞德,是比唐吉坷德还不值得同情的身份

  • 饿霸逗地煮

    其实女性解放的根本原因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需要解放生产力,需要更多的劳动者加入进来。通过社会分工,女性接受教育,有了钱,开始要求匹配的社会地位。这里面最成功的就是法兰西这样的精英女性。然而这并没有改变她作为观赏性动物的一面,她越是在男人社会中如鱼得水,也只是意味着观赏性的溢价。她制造假新闻,深谙与上流交往各中三味,她赚的钱远比丈夫多,于是一个被悬空虚置,前进不能改变自己他者地位,后退回不到家庭的女性形象出现了。一场小车祸是突然撞入的真实感,虚假幕布被揭开,法兰西意识到没有真实感的生活是多么的恐怖,于是她陷入巨大的虚无和恐慌。电影想法挺好,但拍着拍着掉进传统大女主的桎梏里去了。

  • 荒也

    不是讽刺法国社会,而是批判消费主义。消费者和被消费者之间的区隔已经荡然无存的怪圈是现代人的生存最窒息之处。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华袍与虱子,是这个肤浅凌乱的社会,是这个附庸风雅的阶级,是这个伪造编排的新闻行业,是这个故作忧郁的法兰西。我还是挺喜欢这种黑色幽默的现实讽刺的,尤其是针对新闻业的浮躁所打造的戏剧性,但是又十分受不了法兰西那种中产阶级的缺乏深度的强说愁式抑郁,看得难受死了。蕾雅赛杜在这里远远没有在法兰西特派里好看。

  • 7级残废

    不存在纯粹客观真实的纪录片,更不存在纯粹客观的新闻,摄影机的出现、记者身份的出现便是对真相的污染,即使他们没有彩排。就像语言对自然的污染,我们得到的永远是被建构的“真相”,文本之外还是文本。不论媒体时代还是前媒体时代,真相都是作为“不存在”而存在,只是媒体时代让不存在的真相传得更广更快,影响力更大。杜蒙这次玩得很嗨,法兰西换到美国可以叫美利坚,换到德国可以叫德意志,都没差。法兰西是左还是右?都可以是,非左即右的不是坏就是蠢。她的眼泪与势利让这个人难以定义,而这才是高级的人物塑造。私人生活的迷茫与工作的强势是一个传统且稳当的人物书写模式。从《小孩子》开始到本片,杜蒙的恶趣味算是稍作收敛了一些。

  • 消亡之人

    法兰西不相信眼泪。泛滥的哭泣正构成了最精湛的表演。为什么而哭?为他人的痛苦,为自己的虚伪,为世界的纷闹?为博得同情,为展示爱心,为呼喊求救?恐怕她自己也不知道吧。表演早就是一种刻入骨血的本能。她,媒体,法兰西,终于成为真实与虚伪的,矛盾二元相融的整体。虽然拍得好看(字面意义),但对媒体真实性和数字媒介泛滥的反思实则浅层而常见,把《早间新闻》两位女主名字换成America效果可能差不多。最大的亮点可能是把人们僵硬的行为模式拍得极为自然,例如每一幕都至少有一个人找France要合照,看下来也不觉刻意。

  • 花地

    被欧洲电影早已玩烂厌弃的命题就像一具预先张扬的陷阱,之于电影,真正腐朽的开始便是视听内部从精致到为“无感之麻木”而服务的转向。《法兰西》有意地利用那些错剪、NG片段、过度反应、B级笑点、假特效、狰狞面孔、粗糙调度,将我们引向思觉失调的境地,而这些源于邪典电影的怪异正蕴含着影像重拾感觉、重回信仰的潜能。当然,邪典化首先是一股破坏力,破坏一切可以破坏的,继而留下无法破坏的,为重建感觉作好准备。这恐怕就是这个影史级结尾的寓意。

  • 松野空松

    8.0 比杜蒙以往的荒诞喜剧更让人接受,主要是给法兰西这个如此符号化的角色注入了真实,人是可以又虚伪又真实的,最后她看向镜头的我们,就如同我们看向她,深渊间彼此凝视,达到了人与符号的统一

  • 山微漾

    三位中国主持人合体——柴静:「冲锋陷阵」式的出镜采访;崔永元:抑郁了;朱军:「这撒币还真配合」。象征性很明显也很直白,把欧洲上流社会的伪善拆个一干二净,讽刺力度十足。摊开讲也有一些普遍意义的发问:如何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人的自我价值该如何安放?如何与真实的人进行链接?

  • 九苍

    堪称是杜蒙职业生涯最差。在此之前他和布努埃尔走了一样的道路:以自然主义一鸣惊人,过渡至戏谑的荒诞主义登上巅峰。但布努埃尔从没进行过这么跌破眼镜的风格尝试,站到自己的对立面用预设立场的写实主义加小清新多愁善感的正面口吻无比笨拙地倾情刻画一具毫无情感价值的行尸走肉。

  • ohlǎlàlǎlàlǎlà

    2.7 首先这不应该译为法兰西,这是女主的名字,人名。是不是看海报以为是法国纸牌屋?(也很像银翼杀手)主角作为搞事和表演型报道的记者又成为被媒体包裹的活成真人秀的名人,导演是想主要讨论这个的。人性本能的共情和责任心(或者是洗刷罪恶的圣母)成为她的弱点,骗子彻底摧毁了她逃离的可能,最后是重操旧业就他妈的就这样吧彻底投入表演。很大的问题是实在很不节制,尤其是车祸部分有必要拍得那么步骤齐全吗(全场都笑了),感觉像一个贪婪的没好好剪的版本,但如果说这个形式也是借以讽刺媒体戏剧化的拍摄的话就有点放在整体里don't make sense. 塞满法式cliche和笑点的经纪人是其中最无耻的人和邪恶的引导者。这部片有变成clut的潜质。你说没有隐喻我是不信的。

  • Muto

    与本质上的形象相比,杜蒙通过「数字」影像手段所塑造的《法兰西》并不是一个抽象化的「视觉」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性化且与摄影机保持着「暧昧」互动关系的演员。不想被「系统算法」操纵的导演想带领「法兰西」回到传统的「政治」秀场:一个由演员、导演和观众构成的「想象」共同体。然而,无论是《平行母亲》还是《无辜者》都在试图向我们发出信号,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竞赛和「想象力+意志力」比拼已是大势所趋,而科技巨头进军「元宇宙」的步伐也势不可挡。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监管/统治」手段也必须与时俱进。扮演法国「总统」角色的杜蒙除了玩弄技术特效,讽刺大众媒体,利用荧屏煽动吃瓜群众情绪似乎别无他法。不过,看看「当下」中美关系和世界格局,就知道这种由诸多负面情绪建构并主导的肉身式抵抗是多么天真、粗暴和不堪一击。

  • 哪吒男

    在这个媒介统治一切的时代,再谈“媒介真实”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当人沦为主动或被动表演的工具人,所有的情绪都为流量服务,我们究竟还会被什么打动?因什么而愤怒?形塑怎样的共识?无解,越来越无解。

  • 寒枝雀静

    A / 法兰西不断被认出、被放入爱慕与摄制的景框。同时,她的脸所勾连的“现实”被征引为庞大透明的背景——如“全景”玻璃车窗外的世界,点缀法式风情的触手可及的“生活”已然化身屏幕(尽管这二维平面与她如此分离)。但问题是,面容及其隐含的世界何时变得不可识别?可能在撞击后,尽管丑闻可以被转化为良善的展演;可能在陌生中,尽管这种距离可能只是掩饰;也可能是在哭泣中五官如融化的零件般彻底畸形时,哪怕方向盘底下都有捕捉表情的摄影机;又或者,她将这种拒绝放进了虚构的排演中,并在其中发现了他者在场的裂隙。当面容凝滞、被肢解出来时,叙事同样超出了单一的嘲讽/批判,其语气浑浊得将观众逼迫到通常感知的极限而唯余木然。这种延宕在结尾仍继续着发问——尽管终于与怒吼和废墟在暴力中相遇,但却仍要以流泪的方式睁眼。

  • 叶底藏花

    蕾老师过于光芒万丈了,精致的妆容、锋利的高跟鞋,整个电影就像她的秀场,而脸部的特写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享受名利受到关注的是她,因为名利被无孔不入地审视痛苦的也是她。当最后的凝视出现,我不知道她是真正在生活,还是在表演一种生活。片名也是有某种对于法国的隐喻吧。8.5/10

  • matchappuccino

    只有我觉得不好笑吗,感觉是走不出国门的幽默,而且léa的特写太频繁有点疲劳了

  • 新·文森特九六

    蕾雅·赛杜的衣着、肢体和面庞,掩盖不住自己与这个国家脆弱敏感的无处安放。表演欲和伪人道在华丽的外表下更加显现出刺眼的丑陋与忧伤,影像虚构的原罪于电影的故乡透射成辛辣的揭露和讽刺,从未如现在这般迷茫,从未如现在这般“法国”。最后一幕的泪痕与笑容点明一切,超现实与现实交织成黑色幽默的当下,影像之神的凝视。一场关于民众与民族的投射性测验和精神评定。

  • 理易封

    不相信光明的未来,而相信被演绎的当下,这是一个新闻从业者,一位电视明星的态度。摄像机中的形象与现实中应该不同,正是这种差异让公众人物崩溃,但当认清真实生活的崩塌是必然,而工作才是唯一解脱之径,那做一个坦然的伪善者就容易许多。蕾老师太强了,这个级别的特写传递出的情绪很有感染力

  • tangerine

    每年法国人都要量产几部的那种知识分子喜剧,笑点太高大上阳春白雪的,不品个半天估计还真难笑出来。其实就还是中产阶级那些事,我功成名就却总觉得郁郁寡欢怎么办,那我怎么知道你想怎么办嘛,也不是只带着个名字就能黑透法兰西吧。看点还是蕾老师高强度给粉丝发福利,把能演的全演了,还难得的没露。

  • 刘浪

    基于摄制、结构、评论的集合一身,生成的新闻与电影影像都是安全的。然而,在令人不安的开场中,台上的新闻档案与台下的前期现场一同进入到电影中,化开了全片的结构方式与底调:未完成的、进行时的摄制过程,经由此,新闻与电影一同祛魅了。情节的不安来自于连续几颗不受控的多余镜头闯入,正因如此,才安排了每一场同意/拒绝路人的照相段落,视觉的不安则恰好来自于镜头的反面,让谁观看,望向哪里。

  • 帕拉

    杜蒙酣畅淋漓的技法和骨子里反讽气质,让电影在暧昧中升华。蕾雅·赛杜简直为这部戏而生,终于get到了她的美。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80320243/1711641031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