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产7.6分剧情《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2022国产7.6分剧情《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介绍

名称: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别名:Look At Me / Regarde-Moi / Will You Look At Me

主演:黄树立

导演:黄树立

地区:大陆

年份:2022

语言:国语

时长:20分钟

分类:剧情片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剧情介绍

从纽约重返故乡温州,以摄影机的距离,寻找那个似曾相识的自己,那个母亲眼中「不正常」的儿子。镜头捕捉之外,就与母亲来一趟搁在心头已久的对话,是责备、是抗拒、是失望;在她回望之时,试图寻找接纳与爱的可能。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豆瓣热评

  • yuan

    把超级帅的男朋友拍到作品里,把他的名字写在致谢第一个,黄树立:温州泰勒丝!

  • igrɛkonze

    这岂止是泛lgbtq+的问题那么简单 这是两代人的集体创伤 一万个不一样的同代家庭 同一个对话 将问题放在结婚生子工作上也是一样 是我代跳不出的创伤 也是我们父母辈的困局

  • Ed L.

    有些评论真的令人作呕。那么多差评没有一个在评价电影本身,全都在批评导演作为一个个体的出发点。私影的出现意味着电影不应该只是社会的枪炮,她也有着承载一个普通人情感的能力。大家都上了那么多年学,谁不知道你那点狗屁阶级理论和所谓的社会责任感?有些人高高在上的学院派口吻真的让人怀疑到底谁才是真的自恋。这部片子不属于电影节,不属于观众,更他妈的不属于你。

  • 狗牙

    勇敢和真诚,是做一个电影人的最重要的品质

  • 勾狗够

    或许外国人不会懂,这才是我们的中国故事。审美在线。

  • 五加皮

    “你小时候那么乖那么听话,长大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不同的孩子共尝同源的痛苦,不同的母亲拥有相似的哭腔。

  • 朝阳区妻夫木聪

    八分半钟,出租屋里的网突然卡了,妈妈那句直扎人心的话还没说完,字幕已经全部打出来了。我看着那个缓冲的圈圈一直转一直转,就像是一句说不出口但终究还是要脱口而出的话一样,突然一下就哭了。今天我29了,不是小孩子了,但好像也不是大人。时常佩服别人的勇气,也恨自己为何没有成为其他人。总会分开的,无根的,飘零的,笑着告别的,哭喊着逃离的,人和人,无一幸免。是吧?是吧。当我望向你的时候,will you look at me?

  • 明天就吃大煎饼

    ……好沉重的话题。一直在流泪。影片里妈妈的每句话我都从我妈妈嘴里听到过。我说我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妈妈说“你以为你是独立体吗?你脱离的了社会吗?”妈妈说“我花那么多钱,就把你打造成现在这个样子吗?”妈妈说“我都不知道跟你爷爷奶奶,舅舅怎么说。”妈妈说“我怎么生出个怪物来。”妈妈说“为什么你小时候那么乖,现在这么对我,是我做错了吗?”妈妈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听过。妈妈说的每一句话都在跟我说。妈妈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在流泪。可是怎么办。我不想让妈妈难过,但我也不想成为我之外的人。

  • Unbeliever

    短片本身1星,勇气分加1星,感情分再加1星。短片本身是vlog时代的产物,很难用电影的标准去评判。非要的话,那我套用一下我学电影期间某香港导演对我习作的评价:“这个东西太简单了,太单一了,我看不到太多你拍电影的能力在哪”。感情上很能共鸣,类似这样导演和母亲的对话,相信都发生在超过90%的同龄人身上过。所以第一次看到这种交流以这样的形式被还原,还是很受触动。而且导演也很有勇气,用这样的方式展示自己最私密的片段纪录。能看出来作为摄影师的他对影像的感知和审美,但又不觉得太惊艳。大部分的质感都是超8胶片所带来的。在这样一部配画面诗朗诵的电影里,画面没有想象中的惊喜,导演念白的写作水平又实在是有点拉。最珍贵的还是那些对话的录音。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超8毫米胶片纪录的“日常对话”,声画分离影像诗。不得不说这个主题太私密、太真实、太中国了...

  • Zan.

    过于坦诚和亲密的语气与触感。超8mm质地太棒 是最契合记忆的模样。20min的影像切片即可轻盈带出大陆家庭的一个完整切面。再次证明了一点 有时候 私人的 即是世界的。创作是要绝对忠于自己才能打动人心的。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will you look at me?妈妈 为什么不能直视我的眼睛?在那里 你一定可以看见我最澄澈的快乐与笃定。羡慕如此勇敢诚挚的叙述,难能可贵。

  • LORENZO 洛伦佐

    太私人了,每一个字节每一个喉音,都像极了曾经风华落落,如今却为儿子落泪老去的自己母亲。反思在戏外,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母亲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怪物”的世界?是什么让她们只能苦苦寻找自己的错误,却从未想过或许是时代和环境的错?出逃的儿子哭泣的导演,希望你把我们的故事讲下去,讲述给更多的中国式母亲。

  • 豆瓣路人己

    “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人(怪物)啊”,即便抛开性向讨论,这句话是多少家庭争吵时,父母会丢出的话语。所谓“隔壁家小孩”,所谓光宗耀祖,多少的寄予众望下的失望,“我们”到底为了什么?和母亲的对望,在这个社会,孩子的问题都会成为家庭中为人母的失职,也又是她们“心中失败一生”的注脚。而影像上的处理,是对这个世界的逃避,也是一次重新认识。

  • 字母君

    也许暂时还需要藏在摄影机背后,但小螃蟹依旧决定勇敢地循着羊水的暖流洄游。

  • 鬼腳七

    有几个段落处理很漂亮,独白稍微有点多了。中国母亲总是善于把自己放在行刑架上,一边沉默一边背负。隔代的痛哭也是无解的吧。

  • 木卫二

    私影像的奥秘,是令作者与观众,都能借助作品,找到逾越相望、溯泅、对话和痛哭之外,更靠近对方的一种方式。说到底,“记录”这个行为,未必需要立即跟艺术与文学,划上等号,但对许多人来说,意义却是极其重大的。波光盈绿的胶片影调,很像1990s河濑直美的田园时代。当然了,你也可以说,八毫米本就擅长制造追寻记忆的朦胧调性。

  • 叶隐

    其实它的珍贵之处并不是在今天对中式家庭关系、传统与个体自由的撕裂,同性平权等这类话题的探讨,绝对不是,它的诗意也不是随便一个超8摄像机或者所谓“私影像”这类词所能概括(你就是买了也拍不出来)。要思考的问题是,它究竟为何如此动人、如此独一无二,为什么就是没有其他人在拍这样的电影?为什么中国看不到?戛纳乃至全世界也看不到?为什么今天的电影都是些一眼望穿的假把式?这绝不是人们放弃了胶片那么简单。要知道其实它的语法那么简单,是会让你感到近在眼前跃跃欲试而非远在天际的好作品。它打动我们也不是因为那些议题,而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方式在书写中国,书写我们眼中的世界。他用诗人之眼望向我们所有人望过的焦土的现实,让眼泪和叹息有尊严、丰荣地坠落。当我望向你的时候,当我们所有人遥遥相望,这目光就汇成一片孤独者的汪洋。

  • 纯爱猫咪

    好喜欢啊,痛苦、撕裂但拍得温柔、举重若轻,私人影像就应该是这样的啊真的不懂以前看的某些影展获奖短片自诩“私人影像”的是在拍什么,优质vlog都算不上吧…

  • 匣中猫

    看得好难受。可以套用《妈的多重宇宙》、《Turning Red》等片的豆瓣热评,或多或少,我们都认为母亲应该拥有比现在更好的人生,只是自从失去了交流,我们的好坏评价自动被隔离,当语言不同之后,便不再尝试去改变那从未改变过的隔阂。但至少记忆是美好的,顺着羊水往上回溯,挖出那些不必非得有证明的美好画面,似乎在难受之余也会坦然一些。而难免会有眼泪往下流。

  • 阿索佩里月

    ?何必这么自恋 (全片时不时加入的那些自己肢体影子的镜头,无非是自恋表达最好的例证)如果这就是所谓的真挚,那我们的生活到底是匮乏到什么地步了。为何要利用生活和亲人去表述自己那故作矫情的“时髦病”。他是你吗?她是你吗?他们凭什么要成为你,你又能代表谁呢?除了吃香的复古8mm、记录流淌日常的习惯之外,全是做作。一定程度上无非是想表达自己那与众不同并有点小亚、有点小资的“艺术”气质。当开场介绍那些朋友的时候,他只能用一些什么院校海外之类的头衔来定义他们。当一个活生生的朋友在口中只能被狭隘的用这些title定义的时候,是在彰显一种怎样的团体优越感吗?放下浮躁吧。做作的独白可以不要再写了。本质上无非就是借艺术之名脱离“庸俗”大众罢了。

  • 寒枝雀静

    好多自己也很想拍的画面。有几个剪辑点特别好。不过还是有些时刻的声画配合显得过于符号化,好在超八的影像质感和绵延的讲述总是能把有些干瘪的元素拢起来丰满起来。很难不哭,但是人物开始哭的时候我确实就停下来了。感觉上倒也并不是什么窥探的打断,更像是意识到那种平静的讲述和这些簸荡的嚎啕声并不在窄窄的屏幕之内,它穿透了出来——或许这就是片子里的那句“我也变成了他”。

  • 南悠一

    深深触动了一把。他是摄影师,镜头有很强的作者意识,晃动的,私人的,随拍的,焦点时而松散,时而聚焦在那些颇有意味的景象,像一颗焦灼的心。镜头在找寻(过去的)母亲,靠剪接简单撑起一个女人的半生、加上导演用自己令人舒服的嗓音进行独白,是他对她的爱的抒发。但母与子的对话是残酷的、现实的。意识流影像和这种现实的对话形成对比强烈的矛与盾,撕扯着,增加了整部短片的情感张力。影像是他的逃避所。

  • 拿铁饼饼

    看完了。家里花大钱供着一个艺术生,然后拿艺术与文艺、金钱与资源挥霍的人反过来要宣扬自己的勇敢和自由,独立的人生怎么也应该首先定义为“自给自足”吧。花钱时是一家人,需要在社会上吃苦赚钱时又变成了我是独立自由的个体。经济学告诉我,生而为人需要去理解因果、理解投入产出比,哪怕不相信这一套方法论,但多少也要对它怀有敬畏之心。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无声的宣泄和随手留下的私影短片饱含的是对现实社会秩序的反对,但存在本身就可能具备合理性,在了解社会运行规律的第一步就捂眼睛,有什么优越和拔高的?也可能是我的问题,融入主流社会后真的欣赏不来任何标新立异的自由,试问全世界的人谁能绝对自由不打工只消费,还不是有人替你买单了,难道平衡理想与现实的人就无聊了嘛………………同性恋群体不是这么有效发声的,也不是这么晃动着抒情的

  • 宋不吃

    如果说不好可能会被骂。。。叙事不行,剪得不好(尤其开头),影像太多直接的模仿,最后一部分影像有创新。。。镜头入水那一幕有点惊艳,唯一印象深刻的是缺席和沉默的父亲,文案是「沸腾的沉默」。然后文本的话也也不及绝大多数微博小作文。。。作为创作者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当故事的叙述对象不是自己而是他者时,才能证明你的创作才华;但由于是叙述自己,又无法第三人称般冷静和深入探讨,又抑制不住陷入自恋。勇气可嘉,但为何要成为另一个人?没说清楚,所以落脚有鸡汤的倾向。港真大部分东亚儒家同性恋的故事讲出来都比这个恐怖吧,导演已经很幸运了,哪有那么多皆大欢喜的结局。

  • 大奇特(Grinch)

    向内看、个人化的私纪录,内心独白&日常交流匹配生活场景,借助“画”面的掩护叩开心“声”。含有一系列成长轨迹、代际关系、自我认同的感知,善尽纪录片之功能,做出内在与外部对比之下的自我探索。

  • 中南湾之花

    中产阶级是不是要终生刻奇与原生家庭的那一点摩擦,好让自己顺遂的人生显得戏剧化一点啊?

  • 晚不安

    同样是温州的孩子,听到妈妈的口音就代入了。会想到河濑直美的《拥抱》,三十年以后,超八还是感受世界最好的工具之一。已经是很真挚、很勇敢的作品,导演的影像触觉足够敏锐,那段对哭的声画对位太令人动容,只是如果可以再少一点抒情、多一点触摸就更好了。@festivalscope

  • Panda的影音

    惊喜又无奈……个人的三个泪点:1.“我怎么生出怪物来。” 2.“妈妈知道这个秘密,但他没有告诉爸爸,直到现在。他希望我会改变,这个秘密爸爸也就不需要再知道了。…” 3.“-…为什么呢?树立,是我错了什么吗?-你没错。你没做错什么…妈你没有做错什么…” 真实又心酸,让家人了解并理解“同性恋是正常的存在”有时真是很困难的事情。

  • 迷宫中的站起来

    作为声音建构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旁白非但没有起到驱动作用,还几乎把影像素材本身的力量也给摧毁了。

  • 劉咳暝

    眼波流转,朋友来去,唯有你不肯望向我。你望向摄像机,25岁的你望向摄像机,45岁的你躲开摄像机,语言唯有和画面错开才能被你正确地述说。我长久的盼望,唯有以这样的,不动声色的方式,才能和你拥抱,然后爆炸,才能愈合。

  • 小南

    正巧家长也躺在旁边,听到片里母亲的话,她也说:你看,不止只有我们这么想,全中国多少家长和我们想的都一样。

  • 木子

    即便我不是同性恋,但因为我不结婚,我妈与我的对话也如影片一般,简直就是一模一样。所以不是性取向的问题,而是一旦不完成这个社会默认强加于你的结婚生子,你就是一个怪胎,社会默认光宗耀祖的方式是传宗接代,社会默认只有一条人生路可以走,那又如何能不卷呢?每个人都是卷的参与者和维护者,如何能有轻松活泼的氛围?我至今看不到希望,或许现在是撬开口的时候,但前途漫漫,长夜无眠。

  • 应许

    当我们试图用散文影像或私影像去把握它的时候,我们错过了什么吗

  • 钩沉

    有电影的美。但是极度生理不适,我听到屏蔽剪辑配乐以外的真实的声音,压抑住功利、欲望又略带诱惑地让母亲说出那些话?我听到了“你说你说,你继续说我就赢了。”我听着很难受。比起他,母亲更像一个被引导到无措的孩子,我极度生理不适,再有感受力,再动听的视听也盖不住真实的声音。我真的极度生理不适。虚假温柔。这就是视听和感受力的作用的话,我觉得恶心,为什么不去找更真实的东西。母亲的真实加vlog好玩吗。功利的真实,我觉得恶心。

  • GreyGalaxy

    刻板的同志印象,帅气的同居男友,有钱留学躲避家庭,却又卑微祈求家庭和解,以为这是大多数中国男同的现状,确实少数又少数有钱又矫情的同志生活

  • 第一遍看还可以被镜头里真实的母亲那份心情所打动,与母亲的对话和对他们的观察这都是一件非常可贵的事。但又看了一次后,对于如此的主观化的影像给予诸多疑惑与不解,这份创作背后的情感到底是来源于哪里呢?这纯粹吗?这是真心吗?是用价格不菲的胶片堆积就可以制造出来的幻觉吗?我怀疑这种修饰#真与假

  • 冒烟儿

    看到母子二人抱头痛哭的那段对话,简直要让人笑出声来,这tm是美国六七十年代才会拍出的片子,而且是最low的那种,还在讲富二代家庭和同性恋身份之间的冲突,无论是每分钟120击还是米尔克这样欧洲和美国主流的同志片,探讨的已经不是这种1.0主题,人家已经在思考同性恋群体的权力反噬以及如何正确抗争(艾滋病群体无法在法国下葬以及同性群体如何从激进抗争到后来的非暴力抗争),而这个片子的导演还在顾影自怜地描绘这种小资情调和愿景,当然你可以说导演结尾是在说自己也懂得了父亲和母亲为何反对他成为同性恋,但自己并非认同,他想探寻自我,活出自己,可是为什么还要用大量旁白来配合主题的呈现呢,你不说观众难道就看不出你用一组塑料袋飞舞的镜头来表现人的孤独感以及渴求别人肯定的内心?无论是技法还是表现主题,都很无趣

  • 冷水浴缸

    一座小型再见乐园。但是比乐园真诚和松弛太多,一些些凝视母亲的镜头想起了河濑直美的《拥抱》。唉,我们东亚,哭天抢地是家庭亲密关系奏鸣曲,不可能不唤起记忆深处的情景。

  • Crassula

    和导演因片中所说夏天的电影短暂共事过,当时我很羡慕他的自由、尽情和才华。“这才是艺术家的生活”“他的家长肯定挺开明”,我曾这么想。本片让我再一次看到,亲情之爱在哪里都有条件,结婚生子就是不可触碰的底线。揭露被无数自我欺骗掩盖的真相,打破夜以继日的期待幻想,挑战和空气一样的世俗,在这里几乎只能是两败俱伤。导演的摄影和审美功力深厚,细微的光、星芒,甚至是虚焦,都在掌控之中。诗意的画面,交待了导演的青春彷徨,但也逃避了母亲的痛苦。如今金棕榈的闪光,又会给她带来什么?无论如何,导演似乎已经跨入了和解的下一个阶段。人生的选择总要付出代价,没人可以让每一步都十全十美。

  • 一條魚佔滿了河

    從20歲起,我就會不定時地寫遺書,有時候一年一封,有時候三年一封,把說不出口的話寫進遺書裡,當然也會在其中坦誠性向,都藏在我房間書桌的最內側角落,還用其他東西壓著掩藏,直到有一天,我發現遺書有動過的痕跡,我知道是我媽偷看過了,但是她假裝沒看過,我也假裝沒察覺。我大概率不會向家裡出櫃,如果有那一天,我一定做好了斷絕關係的決定,我不是不敢,我是害怕我媽難過,我會怕她一直以淚洗面,會怕她又無端被我爸罵是她的錯,也害怕她拿出聖經說我的愛是一種罪惡,更害怕從她嘴裡聽到“不正常”、“怪物”這樣的字眼,那樣的場面,光是想象我就已經感到崩潰。我希望我們可以一直彼此假裝下去,願她安好,我沒關係。

  • PiePie

    妈妈像是一个有距离的道具 置景里的一员

  • seamouse

    开始感觉完全就是Vlog,差不多三分之一处愈发确信这还是私影像。界限或许就是单纯纪录所见热闹和带有强烈个人表的区别。但经常也非常反感沉溺于个人表达的私影像,后来发现是表达水平高低和接受时刻不同所导致。这部从少年到青年的10年寻觅,表达得清晰真挚,影像也舒服。但是再一层,也非常害怕那些“真挚”,向内挖自己干嘛,偷着乐差不多就得了嘛。

  • 周宇勋

    我真的以为我可以忍住不哭,但当妈妈由哽咽变为撕心裂肺之时,我便再也忍不住了。在这里想问一下黄树立导演:你对妈妈的痛苦与究竟有几分感同身受?前半部分你每一句与她的对话里,我只听到了辩解、顶撞与「懒于解释」(大概意思就是:我活的开心就好了,希望你也开心,如果你不开心,那我没辙)。即便这根本不是你的错,即便妈妈有她的固执,但造成的直接结果却是:你依然坚定着你的快乐而她一个人承受着她的痛苦。你有酷毙的超8相机、帅气的男友与你想要的一切。而她,只有你。试想换做是我,如果因为我的选择令我妈难过成如此,那么在我心里一定只有内疚与自责,绝对是一分钟都快乐不起来的,更不要说对着镜头侃侃而谈理想、信仰与坚持了。也许每个人对于自私的定义不同,在我这里的底线就是:我妈的感受,比天还大。对不起。

  • 荒野大列巴

    中国艺术生/LGBT/非“成功人士”等群体看这片前需要买保险,因为很可能创伤发作。我大发作了两次。

  • 脱氧核糖十三

    中英标题间的互文,就像一直无法对上的视线和从未等到的回答。

  • 客老总

    为黄树立感到骄傲,多盛大的游戏中,总有孩童纯真。这尊酷儿短片金棕榈也将成为华语私影世界的激励事件。

  • zanc

    真切,唤起很多,在记忆里延宕了。/声与画反方向的拉扯,对话偶尔被城市的喧闹声盖过,多处想起阿克曼《家乡的消息》。

  • 饮歌

    很多次跟身边那些同在海外的同志朋友聊天,每次聊到家里人,我都会说“天高皇帝远的,爸妈要管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我们一直不提,他们也就不问了”...但其实我们不提,就代表他们不想吗?我想一旦提起来,大抵就是电影里那个声泪俱下的对话吧...

  • 寇国威

    第一部中国酷儿棕榈,希望中国青年早日摆脱无病呻吟,无病哭泣,and their toxic family。(如果我是导演他妈,辛辛苦苦供儿子去纽约学电影,结果他拍了个电影来丑化我,我也要气死了。。。

  • 内陆飞鱼

    私电影属性,情绪足,质感佳,超8胶片摄影加分,音效、音乐刚刚好。有一点揪心,那些最终不能和父母和解的人,是怎么活下去的呢?

  • Sid

    超8就是亮点吧!独白也挺动人的 对白也还是熟悉的味道(主要导演声音好听

  • Pincent

    75/100 @festivalscope 关于母亲与乡愁。素材组织还行。过度动情了一些,乡愁的愁有了,但想看到更多观看的动作出现。

  • 天马星

    当我向你出柜的时候,你会接受我吗?

  • 汪金卫

    【Festival Scope】私影像纪录短片。如风铃般清脆悦耳的配乐与8mm胶片摄影画面很有一种80年代国产片中充满灵性的空镜头感觉。其实,如果将影片旁白声音和字幕屏蔽掉,你能看到的只有一个个散发着温暖的温馨场景,是导演对父母、亲友、爱人的单纯而混杂的记录,仿佛都是梦境般的美好回忆。这是以物理为载体呈现影像与记忆的魔法道具——胶片所拥有的独家魔力和魅力。然而,对话的力量、语言的暴力、哭泣的悲伤,这些并不与画面对位的声音如利刃的碎片锋利而残忍地割破了美好的影像,划伤了人的内心。这种伤害和痛苦在东亚环境中俯拾皆是。两代人观念的隔阂可能永远无法完美地缝合自愈,唯能希望在时间的前行和社会的进步中让伤口早日结痂,让痛感留在过去,让希望留在明天。

  • 杨潇

    胶片的乡愁性也伴随着根深蒂固的宗族性,这一层媒介自反性还有待挖掘。(否则使用胶片的必要性是什么呢?仅仅是怀旧感觉吗?)

  • 一匹马赛克

    看完片子,再看完评论,我真的沉默了。我相信创作初衷肯定是真诚的,真诚的私人影像如同一面镜子,照射出评论区的虚伪。该肯定的值得肯定,但如此单薄的内容和形式让各位评论家们说得这么“高”,无异于捧杀。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80320243/1711641293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