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法国剧情《绿屋》

1978法国剧情《绿屋》

《绿屋》介绍

名称:绿屋

别名:绿房 / The Green Room / The Vanishing Fiancée

主演:让·达斯特 / 纳塔莉·贝伊 / 弗朗索瓦·特吕弗

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地区:法国

年份:1978

语言:法语

时长:94分钟

分类:剧情片

《绿屋》剧情介绍

1929年,法国东部小镇。记者朱里安(弗朗索瓦·特吕弗 Francois Truffaut 饰)的爱妻茱莉在十年前就已过世,可他仍痴痴地沉浸在对亡妻的眷恋中,无法忘怀。绿房,是他用来供奉亡妻的地方,屋中的铺陈摆设尽是亡妻之物。在拍卖行,朱里安邂逅了美丽的拍卖商助理塞西莉亚(娜塔莉·贝伊 Nathalie Baye 饰)。同样感性多情的塞西莉亚与朱里安之间渐渐产生了微妙的情愫。然而一场火灾烧毁了绿屋,朱里安说服了主教重建教堂以继续供奉爱妻和已逝朋友的亡灵。此时的塞西莉亚已深深地爱上了他,可朱里安对这份浓浓的爱意却仍然视而不见。 由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绿屋》根据亨利·詹姆斯作品改编而成。

《绿屋》豆瓣热评

  • 欢乐分裂

    3.5;不愧改编自亨利·詹姆斯,充满阴郁哥特气,遍布死亡气息。用怀缅和追忆砌就的一座「思念人之屋」,用生命刻记的爱情,用狂热的偏执献祭一场告别的仪式——“请为我点上一支蜡烛”。仿佛是提早宣告的死亡预言,又似是颠覆改写过往历史的决心,鬼影曈曈里的孤绝微茫,“今已亭亭如盖矣”。

  • paradiso

    这电影或许有点笨拙,从莫名用力的配乐到对演员特吕弗有点任务太重的高潮结尾,但这可能是我看过的最亨利詹姆斯的电影,虽然没读过这个原作短篇,但呈现的正是亨利詹姆斯之所以吸引我的那种情感表达。有人会觉得没事找事自作自受,但对主人公而言,却是关乎为人之本的东西。原作叫The Alter of the Dead,死者才能完全属于自己。

  • 冰红深蓝

    特吕弗倒数第5作。1.楚浮最个人化的电影之一,沉婉哀绝而不失间离,关涉你我生命中逝去的每个人,冥冥中亦预言了导演本人的英年早逝。2.擅长写讣告的痴情种子朱利安与绿色祭室令人想及[阿黛尔·H的故事],莫里斯·若贝尔配乐亦由其开始大量运用。3.哑孩似[野孩子],结尾则同质于[痴男怨女]。(9.0/10)

  • 大奇特(Grinch)

    终于把特吕弗看全了!改编自亨利.詹姆斯的短篇《死者的祭奠》,特吕弗引用詹姆斯的故事借题发挥,藉以诉说相同的对爱的执着。詹姆斯本人也如书中人物一样,在未婚妻死后,终生未娶,小说是他本人真实的情感写照。特吕弗在《绿屋》中扮演着个痴情人朱利安。挚爱着逝去的人,拒绝着活人的爱。

  • 米粒

    据说这是特吕弗部分的人生写照,大概也是他的生死观,晚期的他确实风格跟最初的生活流电影很不一样了。但是整个故事真的阴气好重,部分台词琼瑶即视感,楚浮演技无法直视,女主角很美(也是琼瑶风格的)。

  • 苏莫

    看的最后一部特吕弗电影,感觉上就像是他拍得最后一部一样,开始思考死亡,对于影片所流露的观点并不认同,但尊重每个人对待死亡的看法吧,这毕竟这是一件极其私人的事。

  • 加州站街男孩

    其实剧情和亨利詹姆斯的原作有点远,除了女主引用了一段以外,但是整个氛围毫无疑问是完全的亨利詹姆斯式的心理病态,符合卡尔维诺定义的现实怪诞。死亡迷恋,活在过去——这种心态促成了男女主之间相互吸引却又不能融合的纠结,其实放在今天,特别容易理解,所有的精神食粮都来自已死之物,对现实完全不可能产生任何一丝爱恋。

  • Black Tulip

    对亨利·詹姆斯"The Altar of the Dead"的借题发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女主很美。

  • 非灰

    本来以为讨论生者如何怀念逝者,没想到居然偏执到底,真的跟主教所说的一样,是个邪教。我特好奇特吕弗对节奏的处理,太断裂了吧,而且毫无征兆的黑场,感觉拍晕了。

  • SP refugee

    最扯淡的是把本来特别共通的、高尚的有关如何纪念死者、如何面对死亡的严肃话题,贬成了一个受挫男人被神秘女人吸引继而被“拯救”的烂俗爱情故事。男人永远可以任性,女人come and go as men please. 特吕弗的"friendly male gaze"稍不注意就走歪了。

  • lock

    (長片#17)2004/09/22_21:40 BC Cinematheque杜魯福與死亡的一次對話。最哀傷沉鬱的一次。

  • Mr.Graceless

    女主捂住自己眼睛让特吕弗说出自己眼睛颜色的一幕好可爱。

  • Connie

    Truffaut也有格局這麽小的時候嗎?無端生出好多動搖來...

  • 峰峰峰峰

    继“男人爱上女人”之后,再次正面接触死亡的话题。

  • TWY

    特吕弗最阴郁沉重的作品,于是拍完之后又投入到了安托万这个安全港湾的怀抱中。

  • 阿树

    與死亡相連,建造一座屋邸紀念逝去的魂靈。結尾有點殘忍,用自己生命獻祭深情

  • 斜杠过多王静阁

    在我借这张碟时bibliothécaire就跟我讲: Ce flim est très triste. 对死亡、悲辛、怀念的讨论。水瓶男果然是难以理解的生物。

  • [Deleted]

    QuadCinema,蜡烛戏带来的震撼是:怨念成祟,不见鬼魂却已到通灵的边缘

  • sheepfield

    为故人而活是等死还是求生?观点有讲究,拍得却一塌糊涂-04/08/14 at Film Forum

  • Pury

    法版蓝光4K修复 / 我要是戈达尔,看到特吕弗拍出这种片子,我也想爆粗口。

  • 果樹

    能够理解拍摄这部片子的动机,真的是足够私人与任性,但这绝不是愉悦的观影体验,从任何标准来看,全片都太阴鹥了。

  • SoggyEmpanada

    这大概就不是一个很适合用写实风格和常规表演去展现的故事,何况还是由导演自己来演…

  • [已注销]

    达到哥特的要求了,废墟里的死亡迷恋。男主太话唠,不知道是亨利詹姆斯的问题还是剧本的问题,悲伤的人还是寡言的好。特吕弗演技还是差,还不如给德帕迪约演。

  • AMY园

    女主角是典型的parisienne,今年70岁,又美又帅…

  • 琐声

    very 哥特,有点不那么特吕弗了,这个阶段的特吕弗很喜欢自己出演啊,是一种自反的体现吗

  • 黛安的城堡

    导的表演尚可(但严重怀疑很多地方是因为真情流露),台词太拉胯了,这个节奏听起来很难受……为什么《日以作夜》里完全没感觉……但他真的太好,也太让人心疼了(要说他没有借大段大段的控诉来骂那个谁我是不信的……p. s. 其实特别能理解他的滥情,以及把配乐砍掉80%说不定我还会更喜欢一点……

  • 朴树的那些花儿

    “和生者一起生活是不容易的,和逝者一起会更容易,想象就像一堵透明的墙,把自己围在里面。”最后,她帮他点上了属于他自己的蜡烛,永远的祭奠之屋最后摆设终于完成了。

  • 法罗岛帝国皇后

    2.5+3.5=6。逝者身后的状态取决于生者的态度,生者选择遗忘,往事即随秋风淡去,生者决定放下,思悼便掩埋在积极的未来里,生者甘于沉湎,亡人的魂魄就漂流人世难以安息,悲戚会带来盲目堕落

  • 昆汀的影子

    比Coco好看多了,女主居然是娜塔莉贝伊,美。

  • 海韵

    仿佛预见了特吕弗本人的早逝,由他本人扮演的朱利安·达文尼也因为寄情于亡者而死去。正如特吕弗所说的那样:“我从来没有在一部电影里称赞孤独。当我呈现一个孤独者的时候,我是在批评他”,沉溺于情感囚笼中的朱利安无视生者,而他最终为这份痴迷付出了代价。祭坛布满蜡烛的一幕是整部影片的高潮,如果“这世界只有一种乡愁,是你不在身边的时候”,那么此刻被逝者相片所环绕的朱利安既幸福又忧愁。他甚至分不清两者的区别,就好像烛影闪烁中失去的又将重现,损耗的将会得到弥补。毕竟没有人真的喜欢孤独,说不需要爱和被爱只是欺骗自己罢了。

  • 茶色格调

    其实最后没有看完,慢节奏,有点看不下去了

  • DoctorMine

    钝重的痛感。不仅仅是直面“死” ,更是一种深深的凝视。好像向来都是将“火”的意象予以“生”,鲜活的生命才会燃烧得噼里啪啦,才会蔓延成势不可当,死亡只有熄灭,只有灰烬和尘埃;而特吕弗却要为逝者开辟出“火焰的森林”,要生命留存,他拒绝任何形式的遗忘并且愤怒别人的遗忘,他无谓自己失去生活的均衡…那个满是烛光的教堂,死亡的重量不会将他灭顶吗,一个人要怎么承载那些记忆和生命啊。“点燃最后的蜡烛”简直是个剧透,其实那时就已经对死亡祛魅了吧。对逝者的爱不是信仰而是信念,永远地失去了某人反过来就是永远也不会再失去ta了。影片的呈现程度当然不足以五星,可我感觉与特吕弗更亲近了。

  • draco

    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至亲好友的离去?无尽日常中偶尔的心头怀念和祭拜能否消弭我们的痛苦,又或者说时间流转我们想起这些离去的人该报以怎样的心情?不懂不懂。

  • 牛肉粉.cpp

    很想看James的原著了,从格局、风格、情节上来讲都是很会讲故事的作家写的短篇小说气质:好像小说里我们对夸张型人物会更宽容,真正拍出来给你看了你还是会嫌弃欠缺自然的,另一方面,很多场景,比如最后点蜡烛,我都大概可以想象一段隐忍克制直接描述的文字也许会有力度很多。

  • yueuriecid

    Cinemateca | “特吕弗是全世界最快乐的人”这句话诚不我欺。看特吕弗的电影,是不能投入单一的信念的......尤其不能投入悲壮的信念......他的故事和人物怪诞而正常,放大许多反差的细节在整体上悲怆而孤寂的风格中,他本人的演技也是非常从一而终,看得出来特吕弗不太会恋爱。但我还是蛮喜欢这样的特吕弗哇哈哈

  • 阿国佬

    教堂里墙上挂着逝者的照片有很多是跟特吕弗合作过的演员,也有王尔德,萧伯纳等名人。

  • 冰淇淋的滋味

    打开窗户收信,迎面扑来花园里盛夏雨后树叶的气息。除此以外,本片过于阴郁,情节跳跃,our mothers haus,类似的出发点。镜头有难以言说的魅力。自言自语的片。

  • 东京念慈庵

    因为评分比较低一直拖着没看这部,结果发现意外的喜欢。应该是特吕弗镜头布光最考究的作品了,非常古典的质感,泛着一种腐败诡谲强弩之末还在做最后挣扎的死气。虽然缺点也很明显,配乐方面好像又有点用力过猛,特吕弗这次自恋有点溢出并且演戏又在棒读(明明是很会教导小演员的导演换自己上就不行了,最自然的时候是和小孩对戏时),但是全被我忽略了。娜塔莉贝伊无论哭笑都是又美又温柔。还能收获特吕弗借角色怒骂旧友(我有理由相信他确实在骂戈达尔。

  • karate hippo

    其实片子质量不差,就是这个搞邪教的糟老头有点无法令人喜爱罢了,如此优雅美丽的姑娘为了爱情都入你的邪教了,你却还是觉得死了才能爱咽下了自己最后一口气。

  • 补上了一个车轮

    难道是荒诞主义?至少我实在不理解男主对死亡、怀念这些东西的理解,在这部电影上我也没有看到特吕弗大师风范的影子,节奏太慢了,但是结局特别好,够无聊。

  • 迷开狼

    这大概也是特吕弗本人的生死和爱情观了。

  • asdwdadf

    男版《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后半段渐入佳境

  • 两头烧蜡烛

    热烈沉郁,在特吕弗作品里难得一见的哲思痕迹

  • Parthenope

    该怎么说呢?特吕弗好铁板直啊/是想讨论一些问题,但太憨太直接,不温柔不可爱/就讨论的问题来说,狄更斯的一个配角就能cover掉/呜呜 恕我冒昧 但他似乎更适合拍那种不说话的段落

  • 弹涂鱼

    《美女如我》还是反讽 ,这部直接悲观主义了。重建教堂以继续供奉爱妻和已逝朋友的亡灵

  • 花萌蔥

    前面似乎没什么看头,越到后面才有趣,伤痕电影,“以后你认识的人中死者多于生者,”这句话真的戳心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80320243/17116413101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