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美国8.7分传记纪录片《当我往前走之时偶尔会瞥到一缕美丽之景》
《当我往前走之时偶尔会瞥到一缕美丽之景》介绍
名称:当我往前走之时偶尔会瞥到一缕美丽之景
别名:As I Was Moving Ahead Occasionally I Saw Brief Glimpses of Beauty
主演:乔纳斯·梅卡斯 / 阿道法斯·梅卡斯 / Oona·Mekas / 荷利斯·法朗普顿 / 斯坦·布拉哈格 / Jane·Brakhage / 艾伦·金斯堡 / 肯·雅各布斯 / 罗伯特·布里尔 / 彼得·库贝卡 / Sebastian·Mekas / P·Adams·Sitney / 安迪·沃霍尔 / Hermann·Nitsch / 白南准
导演:乔纳斯·梅卡斯
地区:美国
年份:2000
语言:英语
时长:288分钟
分类:纪录片
《当我往前走之时偶尔会瞥到一缕美丽之景》剧情介绍
My film diaries 1970-1979: my marriage, children are born, you see them growing up. Footage of daily life, fragments of happiness and beauty, trips to France, Italy, Spain, Austria. Seasons of the year as they pass through New York. Friends, home life, nature, unending search for moments of beauty and celebration of life friendships, feelings, brief moments of happiness. The film is also my love poem to New York. It’s the ultimate Dogme movie, before the birth of Dogme. —Jonas Mekas《当我往前走之时偶尔会瞥到一缕美丽之景》豆瓣热评
8.3/10。①导演四十年生活的琐碎片段的合集,影片整体充满了一种生活化的诗意。②有时延时摄影有时正常速率。剪辑碎片化。大量杂音或配乐,有时也有其他的画内音或者旁白。有时还有双重曝光。剩下的影像技法皆被抛弃(构图、调度、等)。③画面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运镜或剪辑过快、延时摄影)而难以看清,这营造了一种如梦般朦胧的诗意感。④其实影片的人工操纵感还是很明显(延时摄影、配乐、高频率的剪辑、过于抖动的运镜等),所以影像技法没必要抛弃地这么绝,现在这个情况导致影像表意深度被大大限制。⑤时长太长,把观感的诗意拖成了疲累。
一本影像之书,生命之书,12个章节共5个小时的影片看上去虽毫无章法,内里的整个“叙述”结构却是越看越清晰的,所有的回忆串起一家人的过去和未来,几乎不会有一部电影去用如此的热情拥抱美好;梅卡斯有着含糊却动人无比的声音,是这部什么也没有发生的影片的指明灯,他的注脚不仅是电影的一部分,也是这部电影最好的影评,他把我们引向了纯粹的生活的歌谣中:朋友们,一部伟大的影片。
我从来没在电影院坐过5个小时看一部!!!电影。。。。
#PCC #Long-Ass Movies 长评 - Life goes on - -。影片还是太私密了,利用历史影像剪辑制作而成,关于爱,关于美,关于记忆,关于回忆。基本全手持特写+降格跳切,大量的叠化用于描述“回忆”,少量的出现固定镜头。很少在焦和跳切或快切中途会搭配过爆或调暗处理减少观众视觉疲劳。听上采用音画分离处理,最大量出现的是钢琴曲,而其中则穿插着旁白和强有力的音效或配乐,让观众对这么长的电影不会产生听觉疲劳。我的理解这部影片是以历史影像呈现一个“真实”的记忆,而导演在当下对影像的叠化编辑和观察后搭配的音乐或音效则是他的回忆,所以所有的视觉影像搭配的音音乐和音效都不是原音,而是他对这段影像的“感觉”,帮助传递情感,当然这个情感也是导演当下对于那段记忆的情感。不喜欢:音量太大了
虽然我并没有很认真的听这部片的独白,但是画面和音乐都有一种让我从内心到皮肤都很暖和的感觉,仿佛自己坐在火堆旁边,愉快的神游。
梅卡斯说他不会拍电影,他只是将20多年前的家庭录像无规律地剪辑在了一起,但我一定会记住这部四个多小时的影像中的许多镜头,没有争吵没有战争只有爱,在一个个不眠的夜晚中,梅卡斯躲在剪辑室里观看这些录像,两个孩子的出生和成长的点滴、妻子旅行中的放松时刻、朋友相聚时的畅快与随意,纽约的大雪和中央公园的四季,度假小屋的一花一木,纷纷扰扰的70年代在梅卡斯的镜头里变得如此温柔与包容,纽约街边的小吃、吹过卧室窗帘的风、慵懒看世界的猫咪,梅卡斯用快速播放的影像象征着记忆在脑海中飞速地流动,时间不可避免地流逝着,但梅卡斯用声音,旁白和音乐来注解着这一切,这是当下的他试图留住这些美妙记忆的努力,也是来自世纪末的怀念,影片分为12部分是呼应时钟的刻度也是每年月份数,观众与梅卡斯一同走过了他生命中逝去但无法忘记的时间
【SSS】不是纪录片,是传记片。重回《笔记·日志·素描》的感动:两者最大的区别,前者是“我看到了什么”,这部是“我经历了什么”。于是一切都变得更可触摸:少了些神奇,但多了些美丽。同属最好最好的。
”People are bad. Cinema is innocent.”
電影放映前Jonas Mekas突然出現了 觀眾問他do you watch your own movie?他說I watch my own movie and I like it!
四十年积累下来的影像,承载着四十年下来的记忆,浓缩到近五小时的影片里,一部关于生活是多么美好的悠扬史诗。Life goes on... 9.6分★★★★★
里面有两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一是梅卡斯对观众说:“你们现在看到的可能是一些对我有重大意义 但是对你们没什么意义的事”;二是梅卡斯在reel 7开头说:“现在你们应该意识到我不是一个filmmaker了”。 我觉得梅卡斯说的太对了!!
与《笔记日志素描》相比,这一本影像日记的讲述方式,剪辑显然好很多,好在克制,朴素地呈现,不花哨。
"悲怆被深埋,近乎隐形,让瞬间的快乐出人意料地成为可能。" 一个背负岁月创伤的诗人对幸福的歌颂,因为歌颂者的悲观和幸福本身的脆弱而格外动人。 不要让婴儿玩餐刀好伐!)
生活是美丽的碎片和一些瞬间,只是瞬间。
神奇融入万物的soothing(4hrslong应该没人会想不开看完吧
纷杂的生活中满是风景,能瞥见一切的人最幸福
独白是电影的注解及导演对影像意义的思辨,但此片影像本身并无吸引力且独白有些矫情。
片名无疑已经指出了本片内在的结构逻辑,往前走时瞥到美丽之景——无逻辑影像下的诗意蒙太奇。梅卡斯一方面不断以旁白的方式对观众呢喃交流,又以贯穿全片的打破第四堵墙式的自拍回望观众,标记影像所属。他所说的内容属于自己,在片中被演绎为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留存与捕捉,常见之景无人关注之物在梅卡斯精巧编织下,提供给了我们“瞥”见美好的入口,得以感受到生活中那份琐碎日常的幸福共振。为了得到这份诗意生活感受,在技术上梅卡斯做到了实验电影的极致,手持摄影的晃动以及加速后的影像,加上融、叠多手法的剪接使用,影像呈现上做到了极致,音乐作为情绪主导者,私人但却有情感递进的选取使用,在整体由轻松愉快转向深情低沉的脉络中,保留了个人的那份调皮(聚会时的那首中文歌真的听不清啊),非个人的音轨使用也构建了另类的声画蒙太奇。
5个小时,时时刻刻都重如千钧。是如此情真意切的感受到时光那温柔而残酷的重量:导演将数十年的漫长浓缩为一首转瞬即逝的小诗,闪烁隽永,这是他用生命与热爱谱写的影像。已然不仅仅是私人史,我们会感动,是因为那些爱,那些温度与色彩,都是我们同样时刻追寻着的幸福。那些美丽之景闪烁的瞬间,我已记不清哭过多少次,流过多少滴泪了,春光,旅行,花,树,一个个新鲜焕发的面孔…太丰满太丰满…童稚唱出为自己生命祝福的生日歌,咿呀学语着而生涩坚定。那一刻大半夜的我直接哭成了泪人……这是多么耀眼的生命之力啊!能够穿越影像来到当下,围绕着我赋予声色。这就是影像的魅力与意义。5个小时的偶然一瞥如同经历一次遗忘的人生,如同热爱延展到前世……对导演献上无穷的敬意,我将您的电影放入我的影史前三以表尊敬,谢谢您让我看您的电影,谢谢。
B/70|挤牙膏都比他说话容易…如同Mekas在电影里所说,他不是filmmaker只是“filmer”。重复的私人影像记录着重复的时间,重复的日常,导致影像也是反复地重复。如果减到1个小时说不定我还会给分高一点,5个小时实在太适合nap了,一觉醒来依然是晃动恍惚的梦境碎片。#CloseUp#
重回Lumière时代的感动。我们在期待什么?Jonas说来点悬念吧,一分钟比想象的要漫长。It's not making film, it's just filming. 在转瞬即逝的五小时里我们看到了什么?Nothing, everything. 聆听:麦克风的电流声,胶卷的转动声;每一个爆破的辅音音节从不甘苍老的躯体内迸发,每一次"Ecstacy"伴随着初次经历的喜悦。熟悉的风景与脸庞终将消逝,落日如火焰般在枝头燃烧,而“我”独自在深夜纵情高歌,生命的碎片念念常新。Life goes on, life goes on.
所观最好的一部Mekas...第一次对JM的风格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个人认为比瓦尔登要好,也可能是我没怎么认真看瓦尔登?不过,本片可能是有比较明确的主题所以看着会比较带感...
抖 糊 糙 叠 长 ,我是在看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chapter3开头说这一章我不会像normal people 那样做,大哥,你还知道呢啊,反正就迷迷糊糊一半走神一般发呆的熬完了这部片,对我重要的东西未必对你重要,但是那个时刻是永恒的,一个快乐的老头纵情歌唱,真是有些恶趣味
288分钟版本,影像素材和音频涉及了从60年代一直到千禧跨年近40年历程!看维基百科的意思,他52岁第一次结婚,第一次做父亲!尤其听到他说离开立陶宛,他没有带上他的日记,所以来到美国,他用bolex16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次次记录中央公园的繁华盛开,一次次记录纽约的大雪,一次次拍自己的爱妻和爱女,看似平常的东西,每一次都是唯一——阳光下女儿在地板上爬爬猫嫌狗跳,女儿手拿最时尚单品绿油油的浇花水壶,女儿芭蕾学校演出女儿拉小提琴,老婆铺床单、裸身、抱着女儿赏花,朋友们聚会做菜!正如导演所说这些内容对你们并不重要,导演真是太懂观众的心理了!循着这句话,我发现这怎么不重要!卢米埃尔兄弟拍的婴儿午餐鱼缸里的金鱼小女孩喂猫,这不重要吗?它们共同记录的是人性童真与温暖!现在的vlog都是老爷子玩剩下的
“People are bad. Cinema is innocent. Images are real.”——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在每段影像的最后总要化为快速晃动的模糊色块,过曝的旧日映像里每个人看起来那么开心却已经没有声音。每段章节内犹如即兴钢琴曲在一个结构内不停变奏,不停地把观众拽回同一个时间漩涡,直到最后所有的记忆一齐涌来,时间线不可避免地开始收束,回首已过二十年。@ Summerhall
看过多遍,并且可以再看多遍。凝固时间和生命的一块琥珀。
对照早期作品,如笔记日志素描,旁白的介入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糟糕的英语没有韵律可言,既是自我回忆作,说母语不会被责怪
看这部的时候,想到妈妈今天发消息给我说想念我,突然记起了我小时候滑冰,每次都把衣服打湿然后感冒。我的记忆也在细碎地飘散。去年十二月三十一号在成都的六楼家里跟jony梦梦陈嘉禾一起窝在沙发上吃零食重看末路狂花,一起发誓2022年要敢于跳下悬崖。再往后走,发现几毫秒的时间尺度对于大脑来说,足够回忆十几年二十年的细碎。飘回初中,想起老师把班上最矮的男生拉来跟我做同桌,他常给我收拾抽屉。又想到了塔,不是塔楼,是塔吊,还有看到过的很多座塔,以及花束般的恋爱里不断提到的水塔。昨晚记日记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日记本还是高中的某个朋友高三上学期送给我的,但是后来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新年快到了,感慨今年真的敢跳下悬崖了。没有看完的影片,没有看懂的“Kurze Pause”,唯一看懂的一句话是“爱具体的人”。
3.5/5。家庭录影带组成的电影。概念上的反叛,概念艺术。只需要看半小时就够了。旁白话说不利索很难受
看了一半走了,实在太长了。摄影和运镜十分高明,几乎每个镜头都是有构思的。很喜欢模糊迷幻的质感。最喜欢的几个片段:纽约脏兮兮的充满涂鸦的地铁车厢里,妻子笑的一脸灿烂 抱着整理得干干净净的婴儿;天鹅湖的背景音乐达到了悲剧高潮时,图像却是公园里的天鹅 脚蹼非常不优雅地划水的特写;秋天公园里的树叶被风卷起; 雾气笼罩下的纽约,和我在某个时刻看到的情景一模一样。不喜欢的点:生孩子的片段过于eventful,不符合他声称的nothing happens in this movie; 所有的片段都过于nice,包括纽约的片段,看了以后不知道的还以为纽约是一个到处都是草地的城市,总的来说就是过于小确幸了
Mekas片头就指出了电影和生活共通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对时间的感知。生活是一种均匀流逝独立于人的线性时间吗?又或者我们的一生要遵循某种日程表,其中有一些必选项,按比例分割?这两种绝大多数人不假思索的假设当然都完全站不住脚,事实是你完全可能在一天之内获得醍醐灌顶般的重生感受,也可能想不起过去十年的“客观时间”中的任何一秒、任何一件事。电影的“两个小时”也只是客观时间,你在宣传表上看到片长,放映结束你的手表也会走过去那么多,你的感觉可能像过了一年那么远。电影的魔法就是摆弄人类的时空意识,其中时间是更基本的要素。另外,这些影像看起来特别动人的原因是,“美的影像是对一种忠诚的回报,忠诚于人们想要表达的现实以及他们表达时采用的手段。”(朗西埃《贝拉塔尔-之后的时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80320243/1711641534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