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英国8.4分惊悚剧情《柏林谍影》

1965英国8.4分惊悚剧情《柏林谍影》

《柏林谍影》介绍

名称:柏林谍影

别名:柏林间谍战 / 冷战谍魂

主演:萨姆·沃纳梅克 / 克莱尔·布鲁姆 / 理查德·伯顿 / 奥斯卡·威内尔

导演:马丁·里特

地区:英国

年份:1965

语言:英语

时长:112分钟

分类:剧情片

《柏林谍影》剧情介绍

1960年代冷战期间,英国间谍阿列克·利马斯(理查德·伯顿 Richard Burton 饰)长年驻守在西柏林从事间谍业务。然而在目睹了潜伏在东德的同事被东德边防军射杀后,阿列克回到了英国秘密情报局总部,接受机密的终极任务。为了混入东德,阿列克故意暴露出自己的弱点,甚至是堕落的一面,以便离间东德情报机构的头目穆恩特(彼得·范·埃克 Peter van Eyck 饰)与手下菲德勒(奥斯卡·威内尔 Oskar Werner 饰)的关系,瓦解其势力。然而在扑朔迷离的双面间谍面具下,阿列克渐渐发现自己不过是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内心的道德审判和日渐模糊的善恶之分也让阿列克备受折磨。 本片改编自1963年出版的同名谍报小说。本片共获奖6次,提名4次,男主角理查德·伯顿更凭借此片荣获1966年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柏林谍影》豆瓣热评

  • 冷杉

    開場鏡頭絕贊。好幾場戲的調度都叫人印象深刻。資本主義優越性在于允許人說:柏林墻兩邊都是一樣骯臟肏蛋。臺詞少一點就好了。

  • 火娃

    8/10。假装被谍组嫌弃的“孤儿”引敌上钩的谋划发展成夹缝求生,女性不再像同时代的007作为炫耀肉体征服的物化花瓶而是可牺牲自我殉情的真爱。冷战题材的主角从来不是展示高科技的钢铁之躯(007、碟中谍),他们会纠结于使命与良知的人性弱点被无限放大。开场斜式推轨、铁丝网构筑了冰冷云诡的柏林悲秋。

  • 苗儿

    妈的。真他妈的好极了啊。太有味道了。那摄影,黑白画面...只想到大俗的“经典”二字,至于故事,氛围,音乐,Richard Burton,真是每项都把我拿住。结尾我又呼吸急促颤栗着声泪俱下(有病!)。这种味道是上白个007,碟中碟或十几罗汉也抵不了的。(另,促使我看这片的原因是wes而不是tinker...)

  • 般若死火

    啊!!!!!!!!!我心都碎了!你妈妈的!政治就是一场套一场的阴谋论!在权利和国家利益上没有什么善良可言。在这个最高级别的游戏里你只不过是个棋子!整部影片相当克制!冷硬到了极致!镜头调度真是没话讲!

  • boks

    原本是陷害锄敌,到头来成了补丁掩护。柏林墙下冤魂多啊

  • 赱馬觀♣

    柏林谍影有云,间谍这个行当,充满了叛徒,酒鬼,施虐狂和虚荣的傻瓜。那么既然卡雷本人就是间谍,他自己是否符合这样的描述呢?“这就是我的创作困境。间谍是我所专攻的类型。我努力想要使这个幽灵世界去神秘化和去浪漫化。但同时仍需将其装配成为一个好故事。就像有人曾经说过,天才的定义(当然天才不是指我)就是能把两种冲突理念集于同一主题之上,而这正是我的毕生追求。有时它被叫作模糊,我则称之为——缺乏解决之道。”

  • danyboy

    竟然如此苍凉,国之冷战,人之寒心。黑白影像与音效无一处不压抑。他们的爱情——对他来说这爱情可能是临死前的仓促追认,但毕竟也是爱情——在东德特工满口马列人民民主,和英国特工满口自由仁义道德下,是仅存的微暗之火。有些价值恒久珍贵,可一旦沾上利益和争斗,立刻显出一种虚伪的残忍。

  • [已注销]

    开篇2分40秒的长镜头,勾勒出重重封锁下的冷战世界,也预示了主人公无路可逃下的命运终结。这是一部从摄影到对白都凝结而简练的间谍影片,阴冷的场景,凄冷的配乐,沉闷的节奏,都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相映叠。理查德·伯顿在戏尾的大片对白,正是对间谍世界的颠覆和讥讽,揭开了人性中愚昧而阴险的一面。

  • 皮尤吖歪

    CC蓝光 / 真尼玛无聊死了,这种毫无张力平淡至极的剧情真不愧是约翰勒卡雷。

  • El Guaje

    好遗憾那个时候他们没办法拍到勃兰登堡门。“他们安全穿过边界,克劳斯和妻子团聚了。那天夜里,这对年轻的夫妇在奥地利边界的社区散步,在去西德之前他们将在那里过夜。他们享用了获得新生后的第一顿饭,并且抓住机会看了第一场西部电影。那周,在那个城镇上映的电影是约翰·勒卡雷的《柏林谍影》。”

  • 与影牵手

    经典的二战谍战片,剧情结构类似无间道。再度证明了我不太喜欢这一类的故事,不过演员表演出色,气氛渲染到位给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 Time flies

    恋恋这影像,仅是图书馆里那温暖短暂的一截小片段。

  • 三十

    玩弄真相。爱希胖兴许更爱此片。主角藏着一个真相,除了上级没有人知道的任务,从此电影的看点是主角是否全身而退。没想到真相不再是真相,取而代之的第二层第三层真相,并将电影推向抛弃真相的结局。非常浪漫,加上灯光和摄影,五星无疑。

  • 米粒

    黑白摄影和音乐真的很漂亮,让这个谍战夹杂爱情的故事(噢,它同时可比007深刻多了。。。)虽然有可预料的发展,也能够透出残忍的凄美,多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理查德伯顿虽然老是板着脸,可不得不说他老适合这个角色了。。。

  • Sabrina

    我这智力,看个间谍片都会被搞晕,便更不能胜任间谍这样的职业,我也没有为各种主义站台、奉献的意愿。自由、散漫、崇尚个人,排斥群体。这个双面间谍到后来也后悔了吧!

  • touya

    间谍工作真实的模样,就是这么不近人情和相互利用,而最惨的莫过于当间谍尽心尽力完成重要任务的时候,末了发现自己不过是另一个计划里的小小棋子一枚,身不由己也无力抗争。一直觉得黑白摄影非常适合勒卡雷笔下的故事,冷硬、克制、伤感、无力。

  • 缺德梅

    8.4 整体与勒卡雷小说一样的沉闷,开头两分多种的长镜头足以勾勒出整个冷战气氛,理查德伯顿阴郁的面孔更加剧这种内敛与凝重,当肮脏的人性将爱与情感荒凉地击毙,柏林墙的这头与那头又有什么区别呢。

  • 王紫

    导演很用心的加了不少细节,又简单化了一点,总体来说十分成功,沉稳凝重的气氛把握的很好。

  • 小知儿

    结尾的改编貌似另类的“大团圆”,"what is love"--"只叫人生死相许"

  • 安德

    原著也就那德性,电影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开场的两分半长镜头,没啥意思。Richard Burton右眼下的阴影很容易错看成泪珠。爱情戏份占了三分之一,分明是剧本弱智。死卖力大叔形似但无神。

  • 陈鑫THU

    结局相比小说作了让人更容易理解的改动。最后,Mundt,你是个杂种

  • 九命猫@victor-eyes

    开头的长镜头很漂亮。看过这部大概能明白为什么他们都说《冷战》矫情,伪情怀。大概这才是更有心理真实感的冷战氛围和生死之恋

  • 安东

    真·冷硬。比起后来通用的译名《柏林谍影》,更喜欢早期的《寒风孤谍》。

  • 花岛仙藏

    2015-8-18想看。这个真得太厉害了,比起锅匠给我带来了更大的震撼(锅匠主要顾着看脸了…)。可能那个年代的演员本身也沾染着着铁幕的冰冷腐朽气息吧,眼神中的空洞绝望十分真实。本就活在戏里,胶片记录下的不过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罢了。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but the stars are not returning their stares.

  • 诸葛福媛

    许多年后,当卡拉走过桥的那一刻,不知道史迈利是否想起了当年死在墙另一侧的利马斯。

  • brennteiskalt

    顶尖的间谍片都必须冰冷得有如Richard Borton的脸

  • 梦旅人

    全片都笼罩在一片阴冷的气氛中 完美的诠释了冷战期间的紧张气氛政治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冷漠与扭曲

  • 柏拉不图

    困的时候千万别看它,尽管半梦半醒之间依然感觉,它的韵味其实不让雷诺阿。

  • 秦诺诺

    从男女主角坐上那辆开往柏林墙的小汽车时,命运就已经注定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最后总是平民无辜受害。。。”最后的结尾再一次印证了这句话。。。PS一本很精彩的约翰.勒卡雷小说改编成了一部很棒的电影

  • shine_tony

    没有看过原著,总觉得伯顿的爱情来得太突然,不过,这是一部好片。

  • davekozg

    “阿历克,你有什么信仰吗?不要笑——告诉我。” “我相信:坐11路公交能去市中心,而且我不信开车的是圣诞老人。” #冰冷刺骨又硬又硌;阴冷肃杀毫无怜悯。信念和正义在足够长时间之后都可以耗散掉,仅有的一点温暖都留在了小图书馆#

  • 刘建明

    冷战!结局逆转、出乎意料 之外了2次!

  • jinying

    第一次看的时候在40分钟放弃了,才发现这之后就变得异常精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比《锅匠》更勒卡雷。2018年会上映新版美剧,编剧是写《贫民窟百万富翁》的Simon Beaufoy

  • 李小灿

    之前字幕的问题,这次重看前面,才发现第一个镜头好像很牛,中间部分的台词还是有点闷,不过结尾实在出其不意。冷战题材拍的很冷峻的感觉,传说小说比电影好

  • 巅 峰

    没有字幕,啃的生肉。摄影很行,但其他的实在是看不出什么好的地方。下个字幕后再看吧。

  • 衫弃

    前边闷得要死,后边手心出汗,结局刻意了点,但也真是不死不行了。东德的官大一级压死人感同身受。

  • 57

    拍各种审问时的镜头很有趣,俯仰之间全是变化。勒卡雷的间谍小说吸引我的地方,也就是他的故事中的紧张感,不来自玄妙的桥段,而是日常的伪装,是冷战对于人之为人的消磨,进而把同作为人的间谍从意识形态的两极之间剥离出来。正因如此,我讨厌片中过分浓重的配乐,尽管它们拯救了影片前半部分的沉闷。

  • wlhui

    20180401再看。呃,全片印象最深的竟是蒙特那张脸,其他不记得。看了书再看是对情节的伤害。开画第一个场景,黑白影像黑中带着光,冷静又有光彩,全片气质很喜欢,感受到时代氛围的压抑。伯顿的眼神杀,蠢蠢欲动不屈的间谍,个人魅力足够,做间谍似不合适,间谍该是更普通,更无情。

  • 全都是风

    继续迷恋冷战题材;厌世间谍与铁幕这边无力为本党辩解的美丽党员。有人统计Burton在酒吧谈判一场戏中喝掉47杯威士忌。教授说,我们为什么还要为彼此划定边界呢?

  • 最爱百年孤独

    前半段人物塑造的戏很好,后边的谍战戏就太俗套了。政治是肮脏的,利用和毁灭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本片里的所有人物皆有立场,故他们的结局其实并没有渲染的那么无辜和悲哀。

  • 你以为柏林墙两端隔的是一阴一阳么,非也。间谍所奉献的生命不是为了什么善恶或对错,他们只是在无意义的“体制”“主义”的对立中丧生的棋子,到头来又有谁还记得,其实他们也是人,他们也会爱,也会怒,甚至也许他们也需要意义和信仰,只是在这庞大灰冷如机器的体制中,谁又来在乎他们人性的那一部分

  • 滚之前不改名字

    男主你的眼神可以秒杀一切“寂寞男”啊。

  • 神哥

    在我看来这是为了爱情放弃事业和生命的间谍。本是去离间双面间谍的,最后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百万人民的幸福他宁愿背叛了自己的政府,就连最后一刻逃跑时柏林墙“这边”的喊话声估计他都是预料到的。剧情故事陈述得很好,就是现在看来,紧张度不够。当然,这是50年之后的事儿了…

  • Reader

    改動了一些細節,想教故事光明温暖一點,結果只是給探照燈多加了幾燭光。

  • Tom Light

    碟中谍&无间道,给007系列狠狠地甩了一巴掌。最后理查德伯顿说间谍全TM是一群卢瑟的几十秒,演技飙升,戳到泪点。为女友返回柏林墙殉情,画龙点睛,绝妙一笔!

  • hahahalea

    一、雖然看到後半睡意襲來,隔日再看,但還是得冷顫抖。二、可惜無法在柏林拍,實在缺少東德味。三、場景切換妙。不知為何最近電影少見。四、黑白片看得少,難得看到一部輪廓清楚的好片。五、音樂幽幽,聯想到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2011)。六、Burton右眼下方的突起是亮點。

  • 管道工

    让我想起来《Silencieux, Le 》中的一句台词“干特工的都跟俄国人一样,全一样”。

  • 白煮蛋

    现在看来是非主流的谍战片,没有炫技动作,没有高科技工具展,用价值观作为子弹, 击倒你。

  • 一下没摔倒呢

    看了39级台阶和这个 。同样是英国的,一个喜剧一个悲剧。其实都很需要智慧。but 感觉喜剧只是借了间谍做个背景,悲剧则是真的 很真实啊很忧桑。谍战里面,身手真是很次要的,心理对攻才是实打实的频繁和重要,所以水平都应该体现在神态和对话里面。完了真是如主角所说真是肮脏又TMD聪明啊。

  • 冬叶

    经典的谍战片,编导演俱佳。开场镜头惊艳,音乐摄影调度无不令人印象深刻。也是目前看过的勒卡雷原著改编电影/剧里最出色的一部。

  • 一朵Faye魚

    间谍最悲苦的一面,生不能自决,只有在最后一刻有权利选择死在柏林墙下...Burton的演出令人眼前一亮,感觉他一生都是戏,就连在采访花絮中抽烟的样子都好像在扮演拉塞尔.克劳~

  • mulder

    awesome - 配乐、男猪、结尾 - awesome!

  • 翟墨子

    看了5分钟,看到那个骑自行车的被干掉,我想起来我看过这个片子,可是为啥没收藏没有标而且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可能不是我的菜

  • 一脸横肉张小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注定失败的人生 不如趁早珍惜卑微的爱情,反派二号太没气场。

  • 青旗

    1.阴沉而内敛 如同理查德·伯顿那张面无表情低垂的脸2.厌倦和麻木 生亦何欢 死亦何惧 3.你以为间谍是什么?每天研究上帝和马克思的哲学家么?不是的,他们都是一群丑陋肮脏的杂种,就像我一样。小人物、酗酒、同性恋、有外遇的丈夫、公仆;玩着印第安人和牛仔的游戏,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明亮些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80320243/1711641832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