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产纪录片《燃点》
《燃点》介绍
名称:燃点
别名:Startups
主演:罗永浩 / 戴威 / 张颖 / 姜逸磊 / 傅盛 / 安传东 / 金星 / 马薇薇 / 徐小平 / 唐岩 / 许单单 / 孙海涛 / 孟雷 / 潘飞
导演:关琇 / 萧屺楠
地区:大陆
年份:2019
语言:国语
时长:107分钟
分类:纪录片
《燃点》剧情介绍
《燃点》是北京细蓝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真实记录中国第三代创业者生存状态的创业纪实电影。 长久以来,公众对于创业的认知往往处于两个极端——要么是“神话故事”,五分钟拿到融资,一年敲钟上市;要么是对失败的种种批驳,曾经拥有的光芒越盛,当遭遇阶段性失败的时候,创业者所承受的质疑亦将更多。 电影《燃点》耗时14个月,跟踪记录了当下最具话题度的14个创业公司创始人的创业历程。以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无法复刻的创业故事,真实反映了中国第三代创业者的真实创业经历、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将“正在发生的创业史”在广大观众面前徐徐打开,一一呈现创业者们的梦想与希望、困惑与焦虑,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和焦虑,如何面对员工,如何面对家人,如何熬过艰难的时刻又是如何做出一些“不得不做”的选择。 《燃点》的演出阵容包括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ofo小黄车创始人戴威、papitube联合创始人papi酱,猎豹移动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傅盛、跨界美食家创始人安传东、新氧创始人金星、米果文化创始人马薇薇、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陌陌创始人唐岩、拉勾招聘创始人许单单、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皇包车旅行创始人孟雷、皇包车旅行CEO潘飞。电影将在2019年1月11日正式登陆全国各大院线。《燃点》豆瓣热评
公司团建电影选这个我也是服了锤子ofo都凉了不觉得看这个不吉利吗
看豆瓣短评真的是体会百态,失败则群嘲。创业,改善生活,扭转命运,证明价值,回想过去飞跃的十年,我们需要一部纪录片,照一照我们焦虑又急切的心态。
我能理解导演,这群人是不肯把真实的自己拿来给你拍的,你就脑补一下老罗在镜头后骂人,戴威在镜头外哭,papi在镜头外丧,傅盛在镜头外空虚,那就会觉得这个“燃点”就是记录了现在,没毛病
老板要是请你看这个,可能就是没年终奖的意思。
成都银泰城 离软件园最近的有排片的影院 一天两场 坐满了年轻人 可能是创业者 可能是创业公司的员工 可能是锤粉或锤黑 观影途中 有人唏嘘 有人狂嘘 有人抹眼泪 有人感叹自己还算幸运 创业百态 观众席远比电影里真切
看到戴威脑子里全是我的 排到第9,990,000个的押金退款
罗老师,片酬先把欠各种供应商的钱还上呗
《燃点》,一部关于怎么样狂烧别人的钱,却没能熬过寒冷冬天的真实纪录片
现实意义大于艺术意义。罗老师加油。安传东让人心疼。
前两年的风潮是综艺节目变电影,这两年就是电视访谈也要变成电影上院线。
戴威还是太嫩 看他开会的架势就知道了 还是挺单纯的小孩 如果只是以成败论输赢的世界太无趣了 顺便传东小可爱太可爱啦 感觉张颖是个没什么耐心 世故的成年人 骨子里面透着骄傲 传东跟他聊天之间 很明显处于弱势 金星是个相对来说活得很接地气的人 还有就是傅盛英语说的那么中国腔 还在旧金山买了豪宅哦(不是黑 对了徐达内是个彩蛋吗哈哈哈好好笑
奔着老罗去看的,然后从安传东身上看到太多前几年“互联网创业大潮”中被挤进去的人,其实他们并没有做好太多的准备,只是觉得得搭车赶潮,希望再过几年他们做好了准备再出发
作为记录片,整部片准备好的摆拍采访太多(有点像看《焦点访谈》),不经意间流露的真实瞬间太少,那种默默跟随人物进入他的生活片段太少。罗永浩团队开会那种镜头就很好,专门让papi酱宴请两个旧友来拍就太特意了。
跟我预想的一样,就像个电视专题片。在影院看的唯一好处就是可以很专心吧……影厅里观众不多,应该都至少是对创业感兴趣的。有对儿情侣看完后一直争论,在电梯里就犀利地吵起来了……
这个片子一定不挣钱,专不专业也另说,也一定不会受到大家的喜欢。但如果是自己是创业者,特别是互联网创业者,应该很多人会去看,并不是娱乐或者放松,而是寻找认同感或者情感出口,因为创业是孤独的。或许有人嘲讽剧中的几位有的押金没退,有的公司黄了,但在我眼中他们就是一次创业失败了而已。创业失败很正常,95%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活不过一年,99%的创业都失败了,但是他们明知风险巨大却依然坚持,明知机会很小依然埋头向前。前赴后继的创业者才是中国经济爆发增长的核心力量。失败的人在失败中学习,变强,而你们,只会喷。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烂的时代,为我锤心痛一击,再多点龙哥的镜头我都要哭了,为所有失败者加一星。PS.papi酱可爱的。
所有片中出现的人表达感情都特真实,那种生活里流露出来的萌笑,无奈,拒绝,流泪,人在自然状态下表达的任何感情都特迷人。我自己也不算完全的创业者,比起他们来说我太弱小了。但我也十足地体会过睁眼就是钱的压力。工作上,为了几百块的成本我据理力争,但现实生活我请朋友吃几百块的饭从来不带犹豫。创业教育我,你必须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你不忍心但你必须要开掉不合适的人,你作为创始人你一定是最后分到钱的那个人。“就算再困难,你自己可以没有收入好几个月,但你不能有一个月不给团队发工资。”想起电影里老罗说的“本来以为创业的人想自杀是因为由奢入俭想自杀,但并不是。他本人想到自杀的时刻是当发现跟着他的500个员工其实是500个家庭,他觉得对不住他们的那个时候,想过自杀。无论结果如何,就当是把自己变强大的过程吧,加油
这部纪录片的创作本身就和“创业”这个主题一样,看似有讨论价值,但本质上还是没有任何价值。想要表现所谓的深刻,想要把明星一样的创业者拉下神坛,就用大量毫无意义的生活细节来填塞更没有意义的、心灵鸡汤式的采访和自我解读。说到底,这些人拍完了一部纪录片都不知道“创业”是什么,只不过在素材里迷花了眼而已。
用罗永浩做创业例子,这和用毕志飞做电影例子有什么区别。
哎在朋友圈里都不好意思吐槽,这里面那个做跨界美食家的那是个什么烂项目我去……我去你一成年人拿着村里老爸挣的钱去给人发工资,美其名曰追寻梦想往上爬,赔光了回村还哭兮兮搞得巨悲情,活脱脱一个想逃避现实的傻逼巨婴好不好……我是真怕这种假梦想之名的片子惹地一堆人激情澎湃去创业……啥时候创业能跟梦想这词脱地远点,跟创造社会价值挂地近点,才会稍微多靠谱一点
第一感觉是不专业,镜头太晃,场景选取太矫情。其次和海报相比,避重就轻了,失败的特写是小人物,海报确是按咖位,算虚假宣传嘛?
一群被自我梦想洗脑革心的社会人。自强则万强。
在今天中国院线难得一见的真实电影,在千篇一律的商业大片中,纪录当下中国正在发生的事,不矫情,不说教,只是纪录血淋淋的事实和创业者真实的生活和心声。这样的电影以前没有,可能以后也很难再看到。都说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
2019年首部被低估的院线电影。海报上的那张大脸十分消减欲望,也未拉进单子观察评分波动,是昨天与龙哥的聊天中加入的创业话题,立刻买了票。不虚此行,在创业主题影片中位居前列。影片制作处于规矩以上,技术属于扎实的业务级,多线、长时地跟拍而没有出现明显的技术差距和下滑,格局不大(这是纪录片限制),技术很好地藏在了内容后面且支撑着叙述。影片角色虽然或蠢或傻或萌,却在反效果上为观者提供了范例——你们要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罗永浩这个ego膨胀的dick大概不会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里;张颖先生与安姓男子的见面立时让我决定加一颗星;徐小平开火车的能力,与片尾旁白的强行正能量不相上下。总之,这是一部精彩的职场片,是一部强执行低哲学的众生相合集,基本代表了当下中国创业修罗场的初阶模样,值得二刷,值得收藏。
有幸提前观影了,三点感受:1.不是在电影院放映的,就叫电影。2.就算是作为纪录片看,也不好看。3.这货在CCTV-2上瞎放放就算了。院线的排片留给像样点的电影行么?
2017年开拍,如今啪啪打脸,里面几位的共同点,只有PPT做得好,都是会忽悠空手套白狼。前两位已经完犊子了,后面几位再接再厉
看的时候就觉得,这片子赶紧上吧,不上都该黄了,果然……
记录还是有意义的。且顾及到了不同圈层、阶段和立场的人物代表,也让影像更立体更有说服力。但这“电影”……老老实实用剧集形式播出不好么?一大半是访谈节目就能做到的内容,往院线挤比那些综艺大电影的吃相强不了多少。
主演:戴威,罗永浩......这个时候上映,总有点五味杂陈。
创业失败大型鞭尸现场,有什么可燃的?冰点还差不多!107分钟,出场14人,猝不及防地切换拍摄对象,每个人平均零零碎碎地讲了十几二十分钟,活生生地把正片剪成超长预告片。屡败屡创的安传东,底层屌丝奋斗的一个缩影,奈何没有天赋。浓浓的网大气息,疯狂打鸡血灌鸡汤的互联网共享淘金热。作为纪录片,它纪录了什么呢?无非就是商业大佬们的鸡汤语录而已。押金交了退不回来,手机莫名其妙出问题,不喷你喷谁?年度最烂纪录片。
既不燃,也没有重点,这不是纪录片,这是宣传片。
罗永浩和戴威,啧啧。罗永浩能从贾跃亭那儿弄来一个亿,啧啧。成都市政府,啧啧。
燃点这部纪录片,把纪录的公司都燃没了,太燃可能适合个人,真不适合公司的创业,以上
不知道发行方在罗永浩事件之后上映这部片子是不是巧合。就片子本身而言,负分,根本就不是纪录片,逻辑混乱,剪辑无章法,拍摄更是比电视台的专题片都差。我理解创业者的艰辛,我也非常尊重那些创造者,没有他们的付出,确实没有现在许多新的生活方式;但是,这些痛苦的经历,并不是可以拿来卖惨,消费苦难的。请把这些藏起来,这样才更可以打动人!(大型资本运作煽情广告)
听说罗永浩马上就要凉了,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愈发的高涨起来
这片上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鞭尸,也为了提醒大众和那些投资人,那些只会讲情怀、讲PPT的大忽悠,通常不靠谱。好吧,只谈电影本身,这么支离破碎的内容也只配一星,央视的《东方时空》都比这个强
燃点一点都不燃。燃在每个安传东都想成为张颖。
票房惨淡,创业者后来也惨淡。戏如人生。
拍个纪录片就想洗白呢,广告投放这么用力,估计票房是收不回来了
全片互联网业访谈,看不到他们在做的产品、面对的消费者,只看到开会、作秀、表达自我。请拍片子的人好好拍拍那些认真做一碗面卖给食客的创业者,诸如此类,这些人才真的知道到底要创什么业做好什么。
创业真是个人的战争 这也是为什么战士类型的人比书生类型的人更适合做创始人,创始人如果当做儿戏 立刻离开,我算看明白了:有些创始人真的“竖子不足与谋”。能不能成事,最大因素是看人,也许找好的相面的给founder看相的命中率比VC还高。创业公司和尼采是对眼的:谁还没有个脆弱的时候特别这创业造神的年代,因为太多时候人必须自己给自己在这个过山车的过程里面找到意义、进而给自己一个解释,一个理由,否则不是抑郁了就是干不下去了,创业就是追求离散值,不群的过程,尼采作为这方面的精神导师受欢迎再正常不过
创业是高风险的。95%以上的创业公司都失败了。创业很难,但坚持很燃。没有方向感最可怕,因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A4NzYwNzEyOA==.html?tpa=dW5pb25faWQ9MzAwMDA4XzEwMDAwMl8wMl8wMQ&refer=esfhz_operation.xuka.xj_00003036_000000_FNZfau_19010900锤子手机好用吗?没见过呀。我没骑过小黄车,骑过摩拜。跨界美食家。知识付费。新氧APP。
1 这不是一部纪录片,只是一个访谈剪辑。给这一星完全是因为拉我去看的朋友,影片结束后在电影院痛哭。但我也完全明白,她不是为这个片儿哭,是为自己哭。 2 这是我遇到的第一部男性观众为主的片,影厅里大概有二十人,只有我和朋友两个女生。 3 创业者,投资人这类群体,通常有应对媒体和镜头的经验,他们会有意或不自知地编造,美化,拔高,讲故事,给出他们想要给出的。但如果没有这种随时都想要布道的天性,他们也不会成为创业者。拍这群人,导演得知道怎么把这层皮扒下来,不然就会变成大型宣传片。 4 里面的河南创业小伙,非常让我不适,一方面他长得像之前性骚扰我的领导,另一方面,言谈中的反智,淳朴的恶,真诚的自私。看起来老实,努力,但就是让人厌恶。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等我想明白我为什么厌恶,我想写写他们。
别把它当一个电影看,超级好看。很触动,不仅是创业,对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好像一只天眼,让人看的更清晰一些。什么时候都不是终点。对现在这个时代适应的越好,就越有可能是下个时代最大的失败者。
老罗这大忽悠割韭菜的天赋不进影视圈简直是暴殄天物。
181206 | 想看 | 看看是不是拍谁谁凉;190327 | 看过 | 罗胖开篇第一声叹气,奠定了全片晦气的基调。ofo创始人说:“把你们的大拇指给我好吗?”,于是我对着屏幕给了他一个
燃烧自己的梦想,点燃别人的金钱……仅仅一年上下,时过境迁,牛逼往矣。
1,作为纪录片来说也是够糟糕的,不是烂,是糟糕,尤其是你把镜头对向一群所谓的创业者,连访谈节目都能做到的事情都没做到,陈述+诉苦+谈谈业务+艺术人生就行了?2,片子有毒,不是挂逼了就是将要挂逼;3,看来看去还是老罗那段有点儿意思,望早日回归脱口秀行业,迷途知返。
当代北京互联网创业者题材。有成功者挣扎者也有失败者。100分钟的体量显然难以全面承载14位创业者的故事,最终只有五六位受访人内容较多给观众印象较深。然而简单的视频采访+会议跟拍记录的素材又远远不够深度,只能流于表面,强行主旋律。像ofo危机如此重要的事件反倒让受访者淡出比较遗憾。不如耐心专注于三五个人多跟拍几年。电视纪录片的质感,放到院线大银幕效果难以差强人意。两星半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80320243/1711641860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