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苏联7.7分剧情《未寄出的信》

1960苏联7.7分剧情《未寄出的信》

《未寄出的信》介绍

名称:未寄出的信

别名:The Letter That Was Never Sent

主演: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 塔吉娅娜·萨莫依洛娃 / 瓦西里·利瓦诺夫 / 叶甫盖尼·乌尔班斯基

导演: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

地区:苏联

年份:1960

语言:俄语

时长:97分钟

分类:剧情片

《未寄出的信》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人迹罕至的西伯利亚雅库原始森林之中,谢尔盖(叶甫盖尼·乌尔班斯基 Yevgeni Urbansky 饰)、安德烈(瓦西里·利万诺夫 Vasili Livanov 饰)、丹妮娅(塔吉娅娜·萨莫依洛娃 Tatyana Samojlova 饰)和萨比宁(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Innokenti Smoktunovsky 饰)是四名地质勘探队的队员,他们正在此处探索,想要找到珍贵的金刚石矿床。 茫茫的原始森林之中,想要找到小小的矿床是何等的困难,四人忙碌数日,却一无所获,纷纷陷入了心灰意冷的情绪之中。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丹妮娅在偶然之中挖到了一块金刚石,这也就以为着,矿床就在不远之处。勘探队绘制了地图准备将其带往总部,此时森林中忽然燃起了熊熊大火,在浓烟和烈焰之中,一行人为了保护地图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未寄出的信》豆瓣热评

  • Bla©kie

    一开始猪脚的确是靠集体主义的豪情支撑着艰苦而无望的勘探,但自从突如其来的森林大火毁坏了传感器导致总部只能以遥远的口号恭喜你而根本没法倾听你并拯救你之后,大共同体便祛魅且失效了,所谓的集体荣誉和成就(金刚石矿带、黄金之城)也虚化成一坨幻像,人与世界的关系变成了硬碰硬地狭路相逢,声势浩大杀气腾腾的自然界与孤独孱弱个体的二元对抗。而人类是否能仅凭意志来维持「可以被毁灭,但不可被击败」的尊严呢?反正,猪脚们不管是死去还是幸存,醒来第一句话不是「交党费」——这就是彼主旋律与此主旋律的区别所在。跟几位猪脚的历险比起来,魔戒的山姆都不算什么了!以及,泥土浓烟和尘垢都无法掩盖的,那就是塔基亚娜的无上美貌啊!!(←怀疑勒古恩受这部电影影响,以至于在《黑暗的左手》中也写冰原穿越,给《一无所有》女猪取名塔尼亚)

  • 熊仔俠

    4.5@Uncut in 广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f6a250100aqul.html

  • 岩井俊七

    摄影机于本片的工具作用分量重到似乎已化身为第五位角色,被打时摄影机也挨揍倾倒,林火蔓延时摄影机也被火焰包围,再比如临终的虚焦与模糊的视线,仿佛与主要角色们一起经历了这场艰苦卓绝的西伯利亚灾难求生之路,各种伟光正的主旋律大片的拍法,充满坚定的理想信念的英雄主义,但也有《雁南飞》里同样的决绝的深情,爱你在生命的尽头,用书信的方式来做旁白,真是又忧伤又浪漫啊 | 20210521大光明俄罗斯大师展第二季重看

  • Go East

    没想到前苏联这么先锋。漫天烟尘之下,失联的无线电一遍遍重复伟光正台词,恰恰体现某种话语的无力。最后男主不断喃喃要把地图带出去,更像是一种求生意志的体现。看的时候一直想到马克吐温笔下的极端严寒。社会主义乐观精神被自然的严酷击溃,还是人定胜天吗?叙事留下了大量的暧昧空间。最后其实落到人性本身的光辉和意志。开头摄影暗示飞机的离开,人脸在火光中依次显现,一种无情的不详预兆。是杰作,只是看得太累。接近于美术馆里的影像作品。

  • mecca

    苏维埃时期,天杀西伯利亚,后少先勘察队与天地斗其乐无穷的纯情故事,但对自然残酷性也有自然表现。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身兼摄影+导演,镜头漂亮大加分。尤以林中狂喜的跟拍、梦境蒙太奇、首尾呼应的俯拍让人印象深刻。formidable trans-Siberia. glittering montage. enflamed canoe. holy mission.

  • 内陆飞鱼

    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导演和摄影师谢尔盖·乌鲁谢夫斯基一如既往的牛叉,穿越森林,越过火海,踏过冰雪,漂浮水上,摄影鬼斧神工,情绪酝酿有力,人物呼之欲出,社会主义主旋律拍成这样子,也是一绝了。

  • Amushi

    電影史上或許有許多作品以水的流動、擴散、飄移與停滯作為支撐影片的視覺主題,或許可以拿塔可夫斯基、印象派、《鄉村一日》、《克萊兒之膝》等等作品當代表。然而,或許是火焰難以捕捉,以其為母題的電影也就寥寥無幾 ... 。本片挖掘礦石的一景可說是結合火焰與人物激情相互交融的形體躍動。

  • BIG J

    居然能把一个俗逼故事拍得如此夸张写意。摄影绝,配乐妙,找到钻石那场戏的设置更是神来之笔。

  • 查无此人

    献给那些为事业牺牲的英雄们。影片拍的很美,4.5星

  • sirius_flower

    开篇飞行和奔跑的人欢送飞机的镜头就很精彩 孤岛状态的框架暗示跟后面大量手持镜头呼应 多重叠化闪回和旋转俯拍的诗意镜头配合旁白并通过把烈火抽象化作为闪回甚至闪前与省略标识。人物交替在画面中占据不同景深位置从最靠近的大特写到最远处的背景里的原始针叶林形成跨度极大的变形透视空间 这种美学像是苏联学院风从列宾的油画走出在电影镜头中完成重生(从科津采夫到老塔都有这种风格痕迹)间或伴随着快摇和变焦运动 譬如森林打斗一场的伴随主观摇和倾斜镜头都非常精彩让这片子像是21世纪的产物 而广角仰拍的锄土劳动又是社会主义崇高风格。这种风格最有意思的就是大特写人物绕到中景深再绕回来到镜头前这种完全不具现实实用性的调度运动 但也有英雄式剪影这样简单有效的。

  • 古赫

    “一个男人在他的一生,有时并没有机会去记住这些誓言,因为在这里没人向他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有时候,塔尼娅,我们必须要向虚弱说不,向懦弱说不,向绝望说不。而对我们无穷的信念回应一句,是。现在,在这里睡吧,梦想那条宽阔的河流和救生艇,会载我们到人群当中。

  • 橙子换马甲

    20210521俄罗斯影展看的最后一个片,两天忙于吃吃吃没空标注。。我猜这个片的大主题是为了祖国和人民寻矿,这个情怀理论上不是不能get,但是最初没有铺垫(不知道苏联观众是不是有什么背景知识不需要铺垫),而且前半的希望和生机中有着对我来说非常恐怖的情欲纠葛,简直把我吓死,完全没法进入那个主题。。后半灾难中是生存与小爱与大爱,同样理论上能get到,但看片始终进不去。。估计导演确实跟我路线相差太远,青春、肉体、激情,我一个都没有过,当然我只是为了里面唯一没有体现出肉体魅力的 Vasili Livanov,看下来也没吃亏。。

  • 一笑懸命

    苏联电影是瑰宝。冷战苏联解体了,留下一个时期的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不该被遗忘。大自然,我们仍需一战。西伯利亚的岩与火,尘与雪,是人类用意志挑战自然的战歌。这种意志是政治环境下输入的强心剂,让人在极端条件舍弃自我,用身体和生命铸就庞大冷酷的国家机器。

  • 于昊

    男女私情死翘翘,建设理想放光芒。这是一部歌颂工人阶级战天斗地伟大胸怀的主旋律片,算不上最杰出的苏联电影,但足以秒杀张艺谋小情小调的山楂树;单说摄影,超奥肥的历劫佳人也不止一条街。虽说片中略带德国表现主义遗风的倾斜剪影镜头我不感冒,但林中酣畅淋漓的移动镜头还是令人赞叹。摄影师必看。

  • kikozzz

    摄影很优秀,镜头始终追随着演员,很有代入感,几个剪影镜头很有凄凉的美感。塔尼娅说找到金刚石矿后就会幸福,结果无论是他们几个人还是这个国家,都没能幸福下去,很唏嘘…

  • stknight

    卡拉托佐夫生日应景看一部他的片。这部影片依然是卡拉托佐夫和谢·乌鲁谢夫斯基合作的作品,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生命与死亡的抗争,情绪摄影的手法依然突出。不过夹在《雁南飞》和《我是古巴》之间的这部作品,故事性不及前者,而形式上又不及后者,总体来说也是这三部作品中较弱的一部。

  • 易老邪

    卡拉托佐夫真是一招鲜、吃遍天啊。

  • 花花

    神乎其技的摄影让我丝毫不关心故事情节。

  • 伸遗民炡

    火场逃生请注意方向。一定要冷静。这真的不是一部大型荒野逃生吗?表现,炫技。用摄影的表现弥补故事的贫瘠,展现自然面前人的不屈。

  • KUMA

    incroyablement efficace par son utilisation des surimpressions et des plans à contre-jour

  • Annihilator

    比《我是古巴》那样丑陋自大的宣教淆术电影好那么一点点,起码有些不错的调度,但创作态度同样顽劣。意识形态的驱动之下,人物进行着全无心理和细节的荒野求生“表演”,场景没有任何时间性(表现为季节变化的突兀),过分概念化地在火、雨、雾、雷、风、雪之间来回切换,展示奇观。使卡拉托佐夫闻名于世的摄影方法实质上就是将镜头作为一个剥削机器,对于创造真实的情绪和情境,他没有任何意识和能力,因而仰赖于夸张的运动、角度来制造真空的煽动性和感染力,一切都被无可救药地视觉化、表面化。究竟是谁最先以“诗电影”称谓其作品的,简直罪无可恕。

  • 摄影一流;Letter Never Sent 1960 BluRay Criterion Collection 720p AC3 x264-CHD

  • _Esperanza__

    tag: 卡拉托佐夫总是越看越难受 腐朽的意识形态太讨厌 视觉奇观:石滩河滩走不出的密林,与火 结尾比原著收敛太多

  • 黑大壮女神

    光是镜头,那么震撼,就足以给五星了。摄影太牛叉了……

  • 翟墨子

    看上去很美;末段的浮冰段落想起《赖婚》的结尾;PS;更喜欢原小说结尾:几个月后,人们发现了河中飘来的女队员的尸体,在其身上找到了藏有钻石的地图。然而此时,这个宝藏早已被另一个探测队发现。主角几人用生命维护的东西变得毫无价值......PSS:苏联电影,886

  • Nakadai

    除却其一贯繁复华丽的长镜头外,电影的摄影堪称极致。各种艰难的拍摄让人非常敬佩。剧本也相当成熟,故事推进方式非常紧密,后半段有类似恐惧的代价的节奏。故事虽然还是没有脱出主旋律范围,其对于展现人性光辉的部分还是感人至深。

  • 非虚构

    影片在处理大自然和人的冲突时,把人表现得比较苍白和肤浅,而把大自然描绘得很有威慑力和不温顺。它冷酷、无情,有时甚至是凶狠的,对人充满了敌意。

  • VincentP

    作为主旋律片拍的很好看了,讴歌了地质工作者与大自然搏斗,舍命保护地质勘探成果的故事,队员之间的爱情和自我牺牲精神更是给片子增加了一些浪漫色彩。片子的摄影感染力好强,大特写、跟拍都特别的能让情感宣泄出来。看了评论才知道原小说的结尾更悲情,队员们保护的图纸最后竟然并没有作用,队员们白白牺牲了。片中的结尾倒是更温暖和令人鼓舞了。

  • Vžņotas

    遁形的搜救队,毁坏的无线电,幽灵般的直升机,失却子弹的枪....一切都如苏维埃的虚假乌托邦般惨白。不知道片头的致敬开荒者言论和结尾的非人意志献图谁更讽刺。宏大叙事的畸形产物,音乐亦以面目可憎的形式呈现。

  • 阿牛

    摄影绝对是牛逼的,但这个故事吧,只能说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视死如归的革命信念。#2021俄罗斯电影大师展之9@大光明 All In 啦

  • 董小长

    20131119jtl苏联拍摄的勘探队主旋律片,剧情比较没意思,四个勘探队员,千辛万苦找到钻石矿,却因为一场森林大火,迷失在丛林中,全部殉职。不过摄影大牛,不但很多画面美的惊人,还用了很多当时很先进的手法,声画蒙太奇、长镜头跟拍做的都很极致,大火那场戏怎么拍的,难道真的烧了一大片林子吗?

  • 谋杀游戏机

    《雁南飞》原班人马,苏联为数不多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题材,情绪摄影,水火交叠,卡拉托佐夫式美感与诗意

  • 三十

    一座与世隔绝的深山,四个有心事的人,随着探险的遥遥无果,情绪、场景和镜头都十分融合,山林大火之前的戏仿佛是苏维埃的安东尼奥尼。可是当后半段慢慢儿变成意识形态赞歌的时候,前面的那段仿佛仅仅剩下野心的价值。美学造诣可以一看,可是为什么非要频繁使用倾斜45度的仰拍镜头呢?场景真烧钱。

  • 慢点儿

    193 诚如浪子所说,摄影很牛逼,有些地方让我想到爱森斯坦

  • helenharris

    卡拉托佐夫+乌鲁谢夫斯基,利瓦诺夫在这部里络腮胡的造型真好看啊。

  • 阿树

    3.5。火與冰的意象交融確實拍很美,但人物情境的構造卻單薄。挖掘到鑽石在樹林奔跑一段的加速處理,安德烈死前的主觀視點鏡頭,女主吶喊時的光影閃爍,這幾段手法都是直接從雁南飛繼承而來,但沒了情節劇的推動,共情的機制就難以建立起來,沒有豐富的層次,像是從雁南飛拿了戰爭一段放大來構建敘事

  • Connie

    非常牛X。三年前我会看到哭,但现在已不是我的菜

  • 吴邪

    @俄国电影大师展。因为我是古巴和雁南飞,期待值拉得高了。依然是神乎其技的摄影,浮冰漂流还能勉强理解,穿越森林大火是咋拍的... 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交替,与心跳同步的配乐,混乱的奔跑... 如此气魄的调度,比较近的只能想到科波拉,听说他非常喜欢我是古巴;要不是影展都不知道卡拉托佐夫,乌拉!

  • saintdump

    3.5/5,艺术体操般的镜头,在一种高难度的生存体验中旋转、颤栗、叠化,两种焦距构造着不同的景深,踏火伴日的英雄剪影,或是脸上降落的绳梯,面容在电影中几乎承担着人类地平线的作用,因为西伯利亚已被精神化,成为一种圣徒苦修的场所,地图就是赶英超美式的福音,将艺术与意志统一在形象里——“我们一定会找到金刚石,然后会一直幸福的。”这就是俄罗斯之魂,总是准备好为相信赌上人生。

  • 主题太光伟了,难以共情并且看得好累…也就毛国片能看到壮硕的女主抡起铁镐一镐又一镐。雨后那段配乐很好莱坞是怎么回事。对角线构图*10086。有水面,光影就奇妙。@大光明

  • 支离疏

    很简单的故事,却能用宏大的里程碑式风格的摄影来营造崇高的氛围,激烈的情绪不断在滋长,让人沉浸其中。树林中的运镜还可以如此流畅,厉害,大量火的叠画。最后的雪景戏太震撼了。

  • livinglow

    2013/09/27 在真善美面前,电影是不分意识形态的。四个地质工作者前仆后继,唱出了一首悲壮的使命与牺牲之歌。摄影确实非常优秀,尤其是通过光影和对比展现人与自然的斗争,非常震撼。

  • dinosaurs

    美丽到上天入地的主旋律电影!为苏联电影人喝彩。电影这种集体艺术,有一个部门超常发挥的话,其它部门的瑕疵会被忽略。摄影之外,这个电影也借用了男色佐料。(这不是和美国电影学的,爱森斯坦才是老根子)哇那向导活脱脱就是一苏联版马龙白兰度啊,可惜为了理想,他首先殉身鸟。

  • 雨潇

    能看出摄影剪辑技术很厉害,但剧情喜欢不起来

  • 宇宙

    #俄罗斯电影大师展# 大光明电影院,4.3分。ideology porn(更接近porn),特写惊人,多重叠影浪漫!大自然真的贼残酷,它对人类或长或短的学术/爱/友情等情感都不感兴趣、对人类更是无视(几次黑屏再起还在原地,兜兜转转毫无进展,真的贼残酷);所有的人在这舞台(真的太像戏剧舞台了)上则是极致浪漫。看的时候我在想要是就停在萨比宁老师最后那次做梦见师娘的时候、或者停在只见水波和视角意义上的直升飞机俯拍不知死活的萨老师,这样可能会更微妙…… (不过我觉得剧本真有点厌女)

  • Mannialanck

    8。故事减一分,镜头当然是犀利的一贯

  • 阿孝咕

    苏联工业强国梦开始的地方,形式大于内容,重于炫技和宣传意识形态。出神入化的对角线构图,极富美感的剪影。一起赞美劳动者吧!燃烧的火焰!

  • 葡萄柚

    这片子应该是影史摄影的NO.1了吧 生命是如此的渺小 却又那么的伟大 在这渺小中活出伟大 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 Altair凝眸

    #CC蓝光601。头一回见识CC无任何花絮的蓝光。卡拉托佐夫的风格实在太强烈了。剧本比起《雁南飞》有点简单,风格比起《我是古巴》又不够自然;有一个镜头在过曝和欠曝之间反复摇摆,挺精妙的。

  • 昵称

    《雁南飞》里在后方思念爱人的女主在这部里跟着恋人冲上探险第一线,变成了一个英雄,非常美。继续卡拉托佐夫式的炫技:高速移动、旋转到让人眩晕的镜头加上华丽的叠影。为了拍这部片,不知道得在森林在沼泽里搭了多少条摄像机的轨道,砍了多少树。而且森林火灾那段也真的是在森林里点了火演的,太心疼演员了……苏联电影果然有对西伯利亚丛林的某种固定的诗意想象……电影院走出来时杜师说,如果去掉这个直升机营救的结尾,让四个人都死掉,我就给这部片五星。我说,不行,还得让地图最后也落入江水中,彻底遗失……

  • 我TM是党员

    首尾呼应的两个长镜头 绝妙的摄影 在宣传意识形态和艺术表现力上 找到了绝佳的平衡点 苏联导演在这方面确实要比中国导演强一些

  • 蘿蔔糕王子

    俄国人在用文字、音乐、电影表达强烈情感上都登峰造极了。不管是东正教还是苏维埃,俄国人的信仰之狂热与虔诚都让他国难及。

  • Cambrian

    其实对电影中所谓表现主义不甚了了...依稀记得电影方面这词不是说的德国电影么

  • Sandy

    不得不说,摄影的确是牛逼的,但这不能掩盖这部电影太具有年代感、内核放在现代看很不合时宜的事实。少先队入队宣誓、为了国家不怕牺牲…这种题材,麻烦以后不要选到影展里吧。

  • 苍老师井空

    真的很难在一部黑白片中看见如此干净纯美的镜头,角度的独辟新径就像在欣赏一首诗,大量的仰视与俯视广角镜头流畅的浑然天成。自卡拉托佐夫起,苏联电影便一脉相承,如果电影是艺术,那肯定是一条不归路。

  • 木棉花

    最见长的还是摄影。把英雄典型和意识形态的正面宣扬移植到野外求生的场景中,的确比国内常见的“宣传片”高杆,通讯中断、灾祸等等老套情节齐齐上场,致使整个电影的情节铺陈却乏张力。人物内心的挖掘无法令我产生共鸣,通篇显得有些平,这是我不给五星的原因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80320243/1711641869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