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日本7.4分剧情《原野四十九日》
《原野四十九日》介绍
名称:原野四十九日
别名:四十九天 / Seven Weeks
主演:左时枝 / 村田雄浩 / 常盘贵子 / 细山田隆人 / 柴山智加 / 猪股南 / 洼冢俊介 / 伊藤孝雄 / 安达祐实 / 松重丰 / 相澤一成 / 山崎纮菜 / 品川彻 / 根岸季衣 / 大久保運 / 原田夏希 / パスカルズ / 内田周作 / 小磯勝弥 / 小笠原真理子 / 寺岛咲 / イ・ヨンスク / 斉藤とも子
导演:大林宣彦
地区:日本
年份:2014
语言:日语
时长:171分钟
分类:剧情片
《原野四十九日》剧情介绍
92岁的铃木光男离世,为了筹备他的遗体告别式和葬礼,铃木家星散在各地的子孙相继回到了他们的故乡…… 根据内藤忠司的原作改编,2014年“电影旬报”十佳第四。《原野四十九日》豆瓣热评
视觉音乐没得说。但你一言我一语谈个人谈少女可以,讲家国兴亡就怎么都没深度。至今还没见过哪个日本电影应311地震的景不生硬的。密集对白节奏独特,施展太多就显贫嘴,或者说这一辈弱手不够可爱撑不起这节奏,只有小阿姨寺岛咲很可爱。快成半部中原中也推广片了。
#SIFF2014#三小时看得漫长困顿,重要环节仍交代不清,某些台词太冗长;间隔幕间作用的长列演奏真像第七封印,很多刻意重复的细节互补互衬,在节奏上形成繁复之美;沿袭以往时空剪辑(最爱其中闪回剪辑),深沉起来的大林宣言有点说教倾向,不过视觉真绚丽,诗句真美,颇有舞台剧效果。
4.0 在明媚的荒野之上,谱写着夏日之诗,是那么焦灼,也是那么的安静。
#1 人物登场时有种柯南的感脚。。
确实挺神的,北海道与萨哈林,死亡与爱
5- SIFF@影城。战争炮灰故乡,强震核爆轮回,伤痕家族重生,四九七七归一。中原中也夏日之歌,哀而不伤家国史诗。略冗长,仍算得明暗互生鞭辟入里之作。二人同行,礼赞安魂。色彩鲜烈,尤赞章回间十五乐手迴游乡野所奏主题旋律(配乐是导演女儿)只是强语速多群戏快切推拉高能耗人,作开幕片不大明智。
家族的时间流过国家的历史,所有青春与美好随之覆灭。落雪中的朝阳与原野上的杂草,排着队列行进的人群,把生者与死者都拖入无尽深渊。山樱似血,寂寥黄昏,远处的希望依旧隐隐,难觅踪影。
1. 对话特别多,而且不是日常对话。2. 片子是大量使用了绿布吗?光线和远景跟近景非常脱节,看起来非常不舒服,很少见的日影观影体会。3.导演的个人风格明显。
整个过程是这样的:诶?风景片?诶?伦理片?诶?魔幻片?诶?教育片?诶诶?怎么还没结束啊~啊~还是看常盘贵子好了~~~
经典之作,精彩!不过过快的节奏和不断的台词让影片微微有些烧脑,生与死,情与义
主题在开篇就有说明,跟导演前作相似,但表现上更加纯熟流畅,常盘贵子如同《空中之花》的“花”一样,16岁的灵魂与爱牵引着过去现在未来,情感更加生动。青春被战争占据,两者都难以忘怀,但只有相拥的一刻才是永恒。人为何生,又为何死,但总是活过。国家、城市、个人,变而不变。不再有战争。
311地震之后大林宣彦对民族、国家、家族、战争、苦难、过去、未来、生死的思考,故事放在田园牧歌一样美丽的北海道芦别市,以铃木一家的悲欢离合,讲述了活着、活下去的理由和方向,有一种放逐之后短暂团聚又各自幸福的美感,导演真爱诗人中原中也,晚期的几部作品一直在提到他,一直在援引他的诗句。客串的安达佑实依然美丽。
7.5。语言密集,气势强劲,舞台剧成分,充满民族特性,观望易,热烈处也喜欢,但细品有说不出的难以接受之处。
大林宣彦台词多的电影都不好看,只喜欢他标志性的现实-梦境-死亡-回忆的巧妙转换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8932977/
四十九是一个轮回周期,逝者灵魂不再游荡,重生后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继续存在。四十九寄予了导演对民族内省和重生的希望。尤其对于一个饱受战争、地震和核泄漏等天灾人祸的民族来说,和平是奢侈品,更应当小心爱护。除了累人的韦斯安德森式对话节奏之外,特别喜欢其中的非线性结构。大林宣彦真是鬼才!
大林宣彦对灵异元素还真是乐此不疲,由葬礼拉开序幕意即宣示了死亡的命题,随即还传递出了反战与反核的思想,当然这并不是一部苦大仇深的电影,反而通过重生这一行为透露出了重建的希望。电影的气氛透着一股仙气森森,原野里的乐队与北海道的大雪交织出别样的浪漫,可惜聒噪的台词有些煞风景。
1.往生有咒,思旧有赋。人间有时返,地狱有处复。未来有幸,过去有故。2.大悲日·幽会·离歌
如痴如醉的三小时,好看到爆炸!!!尽管最后半小时过于主旋律,说教意味浓重,但完全瑕不掩瑜。大林宣彦啊………我可太爱你了。
视觉与听觉上的节奏感非常突出,非常独特的质感,但过于冗长了。
时刻在一星和五星之间犹豫。最后也不知道该怎样评价。
看了三天才看完的电影。也许因为这样断断续续的,反而没一气呵成看完感觉好。四十九日,探寻老人生前的过往,他的一生和近代日本历史的大事件紧密结合,战争、地震、核泄露危机...导演想表达的内容太多太满了点,反而让观影者比较累。
好长。好啰嗦。其实整部片子看下来每一次转场非常美。但是我实在很困。
寺山修司一样的空间,《乔瓦尼之岛》的主题,但密集的台词和毫不停歇的运动镜头显示的不是精力旺盛而是仓促,就像一个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老人,要把所有的肺腑之言倾泻而出,中间夹杂着昭和老人的敦敦教导:“要弃核”、“要保护宪法九条”……在时间面前终究失了从容。
前有《空中之花》後接《花筐》,大林宣彥戰爭三部曲的系譜連續性正式確立,本片定位才逆向清晰了起來。藍天白雲的「遺言」這段動人。
为啥我以为大林宣彦是个拍鬼故事的小可爱cult片导演…被又战争又核电的舞台剧吓到…还有哲学强迫症恨不得每句话都是至理名言的台词…只有(我马上要去看的!)Pascals的配乐还是我想象中的大林宣彦,也照常被他用得吵死了哈哈~大概应该当作中原中也配乐诗朗诵MV吧…看着奇怪的片名念起来倒是意外可爱
满。信息点庞大 台词密集 手法多元 但繁而不乱 神在各个立意竟也无缝联结 导演野心勃勃 才华横溢 带来特别的观影体验及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还好我们有诗和电影,还好我们谈绘画或者文学。所以在漫长的人生里,有很多随波逐流的痛苦、自己也无法接受的卑劣显得不那么触目惊心地惨烈。
还是老样子:通篇都响彻交响乐般的主题音乐,但行走在自然中的那支乐队让人听之不足;打光明显的不同表现出抠图似的前景,但放在充满幻想奇景与时间跳跃的故事中就十分恰当;故事的安排让人摸不着头脑,就像一出大型的情景剧,但看到最后会发现主题圆满感情充沛。不得不说,这就是爆棚的想象力和情感催生的电影,功夫在诗外,即便不是那么精致,但其实下足了苦功,怀揣着对逝去友人的爱和灾难后对于和平的渴望,三小时的故事讲述了七十年的家族变迁史,在库页岛和芦别市记录下了人们的青春记忆,纵使老生常谈的主题也拍得闪闪发光,这样还不够么?2014 年旬报十佳第一是吴美保的《只在那里发光》,评委的眼睛是被这个标题给戳瞎了吗?不是说佐藤泰志不好,只是两部片子的差距实在是瞎眼可见。
1. 前尘故往,细语情潮,皆入诗的句读。当然浅薄如我,只是正好对上审美的电波而已。2. 结尾扣一分 3. 舞台化成功,在摄影下了功夫
「俺の青春だった」(题外话)当地、当地人、演员、台词、还有导演自己,即便是认真地仔细地,也是场令人感到遗憾的自我消耗(监督桑的“自我”)。(→_咦题内话)
配乐好棒,很久没有看门槛这么高的电影了。斯洛文尼亚250个人里就有一个养蜂人,真是冷姿。三代人大东亚战争太平洋战争日美英战争,他们的青春记忆就是战争啊。纸上的战争圣洁美丽,实际的战争是地狱,无情的,残酷的。
SIFF201401 @上海影城 太长 大林宣彦光顾着自嗨了...
用抠图衬托魔幻氛围,我不喜欢。比铃木清顺更难懂难看。
人物逐一登场,谜底缓缓解开,荒诞如真是,奇迹如导演
有谁会在工作日一身疲惫的晚上7点半买大林宣彦执导长达3小时全片都是台词且只有英文字幕的《原野四十九日》?oh这个傻瓜就是我啊
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要花将近三个小时看这么一部电影。大量的独白,无尽的对话,每个字我都能听清,可没一句话我能听懂。一场痛苦的煎熬,比听力考试还要折磨神经,撕裂着身体内的每一条神经。
78/100 #FIFF26# 大林一定很迷恋费里尼电影里庆典的哀愁。
给两星苛刻了,并没有看完,导演想传达的东西不是我现在想接收的,有很多有意思的点,比如,人与万物都是立体的存在,把它们用线条在平面上展现,这是不体面的。小姑娘问,太平洋战争和中国也打了吗?京都曾打算造一座类似塞纳河上的桥。库页岛也是我们从别人那里夺来的。苏联红军的强奸
游行乐队演奏着歌在我听来更像是道别的丧歌。大林宣彦已经开始整理自己的一生了,回忆战败与311震后,不去刻意浪漫化,直面这些残酷的涉及生死的话题,也赋予这部私电影更厚重的色彩。七七四十九日,是死者家属拼凑死者记忆的困惑日子,也是烦恼烦恼着就知天命的人生。
#2014SIFF#信息量太大,应接不暇。虚实模糊,魔幻色彩的来回,OST从第1分钟起贯穿171分钟。
怎么看都是按舞台剧来的脚本,拍成电影真是可惜。后面太主旋律
终于在大银幕上看了一遍,美美睡上一觉,醒来挥手给四星~
战后地方振兴+中原中也promo。送葬队伍幕间敲敲打打的章回体总觉得眼熟。招牌性用满不克制的管弦乐,匀速流动的台词配乐对应时间凝滞,高度锐化和饱和的影像营造非真实性。(上一次get到常盘美还是美丽人生!
常盘贵子的表演真是一如既往的烂啊……表达比《花筐》好一些
挺過這前面一個多小時,後面就會豁然開朗。轉場的風格強悍,可惜導演人老了就是容易變得囉嗦,安達佑實真美啊~最後的蒙太奇結尾真感動,音樂品味太好
117/365 法罗岛主竞赛16/24 4 一上来就是高速的剪辑和子弹般快速发射的对话,片中人物二次元般略微不自然的举止像是导演有意为之,和高色彩对比度的画面形成了本片独有的风格,这是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但有时过于刻意强调形式也让人感到厌烦。开头从高龄老人的离世引入,整个家族的画卷徐徐展开,从生活的细微处着笔,平淡地讲述311大地震和二战战败在日本人心中的隐痛,而不加以解读。片中人物对于生死这类沉重的话题并不避讳,甚至在葬礼上坟墓前轻松交谈,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四十九日的祭奠之后意味着灵魂进入重生的轨道,而对于留在世上的人来说是新生活的开始。原野上的人们演奏祭奠的歌谣,在美丽而寂寥的故土上行进着,就像生命本身,不断向前奔流,不断轮回,生生不息。P.S. 神無小阿姨长得好像中村一叶
一上来就是高速的剪辑和大量的人物对话,信息量巨大,前半是高龄老人的逝去对这个家族的影响,一场葬礼串联起家人,头七之后是四十九日,而四十九日之后就意味着灵魂归入重生的轨道,逝去的灵魂仿佛在注视,在牵挂留下的人。原野上的人排着队演奏歌谣祭奠,故乡的风景美到窒息美到迷失方向。后半悠然,以旁观者的视角回顾一生的旅途,整个回溯也像舞台剧一般,而平淡的日常上是战败后的国家与人民,不加以自我解读,只是将其事实陈述,战争之后的心理创伤不可磨灭,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和曲折的归途。
画面色调,音乐,多种表现形式,舞台结构,小说形式。这片将剧情片与实验性电影无痕衔接,抽象概念与写实叙述融合,又表达反战,展开核电事业关停利弊的讨论,作品里有些符号隐喻,但依然是给普通观众看的电影,因为诠释清楚,不费解。作品共分19章,围绕家族当家人的七七四十九日,让他的孙辈追寻调
#SIFF17# #SIFF#电影节第一场。首先非常感谢队长,使我得看此片。战争片段两个美术画面看到了《鬼怪屋》的影子,却是神来之笔,很精到。
和他几乎所有两千年后的电影一个毛病,节奏把握输给了滥情,虽然拆开看闪光的地方挺多的。这次把自己喜欢的命题全部往一部电影里塞,加上一大堆人物和暗线,其实三个小时都嫌少,不如拍成电视剧。
#SIFF#第五部。色彩不错。开头略吸引人。仅仅如此了,这个导演算是一直欣赏不了的一类。
比花筐观感好太多了 完成度也工整 也许因为场景和中原中也契合度非常之高吧 不过这种颇具有个人风格化的电影 受众一般会两极分化 我就属于不太能欣赏的那一类
「这就是我们的青春,谁都做好了为了大义而死的准备。只是现在想起来,我的青春只有抱住绫野的一瞬间,是透过衣物感受到的她的体温,是绫野剧烈的心跳,是在那瞬间相信了的无上的爱情。」
旬报第四。三部曲其二,大林宣彦很让我佩服,人生中有怀念,也有悲伤,他尽其一生用电影方式回忆青春,中年回忆青春,让老人回忆总结,这是延长生命的一种方法。而他的战争三部曲,画面特色不失原来风格,转场精心设计,让我惊喜的是叙事技巧和剪辑风格的改变,本片有着史诗级别的气场,对话看似无重点实质为互补,正常回忆,朴实,最大缺点可能过于冗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80320243/17116420302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