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美国8.4分传记纪录片《灰熊人》
《灰熊人》介绍
名称:灰熊人
别名:熊人(港)
主演:Amie·Huguenard / Timothy·Treadwell / Werner·Herzog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
地区:美国
年份:2005
语言:英语
时长:103分钟
分类:纪录片
《灰熊人》剧情介绍
本纪录片取材于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蒂莫西·崔德威尔(Timothy Treadwell)1999~2003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卡特迈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所拍摄的素材。崔德威尔从1989年起致力于野生灰熊的研究和保护,并与朋友成立了“熊人协会”,每年夏天来到卡特迈独自野营,观察记录灰熊的生活习性,并义务对数千名学童进行讲解,呼吁社会打击偷猎,关注、保护灰熊。导演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探访了崔德威尔的父母和前女友,并对2003年10月崔德威尔及女友艾米·胡格纳德(Amie Huguenard) 之死的细节进行了细致采访描绘,试图在展示崔德威尔非凡经历的同时,回答究竟是什么使他选择远离人类放逐荒野,将生命献给灰熊。 本片获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片评审团大奖提名及艾尔弗·斯隆奖,并获2005年独立精神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纽约影评人协会、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等多个协会的最佳纪录片奖。《灰熊人》豆瓣热评
表演欲得不到发泄的妄想症患者在丛林里自我膨胀并自取灭亡
灰熊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场关注野生灰熊而导致殉难的纪录。阿拉斯加的森林对他来说是一个乌托邦,是对人类文明与丑陋的逃离。但乌托邦的存在何尝不是一场盲目片面的一厢情愿。他爱了一辈子的灰熊吃掉了他,而他鄙视的人类却用生命来维护了他。理想与现实一样的美好一样的黑暗,只是你到底选择看什么。
开场独白听起来好像SPN里的trickster啊,些许狂妄、表演欲强烈、戏剧型人格,维基说他有躁郁症——WH说是迪士尼般的自然观害了丫。那个熊科生物学家长得好像熊。虽然纯悲剧,但主流认为他就是个神经病样loser、极端野生动物保护者,还拉了艾米做垫背。WH已经尽力帮忙洗白了
“我始终难忘的是,在Timothy Treadwell拍过的每一头熊的脸上,我没看见亲密,理解与仁慈,只看见自然界莫大的冷漠。对我来说,所谓的熊的神秘世界是不存在的,这眼神只是在懒洋洋地看着食物,但Timothy Treadwell却视其为朋友,救星” “这不是在观察自然,而是在审视我们的内心与本质”
一颗不容于世的自由心灵,你企图拥抱自然,但自然是客观的冷静的,只讲生存法则。
看到最后有流泪的冲动。“他最大的死敌是社会和文明”把爱投放给野兽本质上是对社会的失望,有时候一但对社会的丑恶痛恶至极选择消极避世是无法扭转的,无论是亲伦、宗教还是优渥的物质。他没伤害谁,一片赤诚的融入自然,称得上好人二字。致力保护野熊却丧命熊口,自然游戏法则总是欺负落寞无助的人
赫尔佐格说,我终于找到个比我还疯的人了,所以我要黑他。
极端人格,他也就是奔向大自然和动物了,试图建立自己的帝国,可大熊不理他。女人一定要远离这种男人,赫尔佐格如果拍个顾城纪录片,逻辑跟这个就相似。这里面那个采访者非要仪式性的给前女友一个遗孀的口号,还非要塞给人家他的遗物-一块手表。那个女的为了平衡不断的说,我是他的前雇员。法医呢,不停的在自己脑子里过小电影,意淫他死的时候是如何保护女朋友的,导演倒是清醒,说其实女人已经感受到了危险,却也还是步入死亡。男权社会特别需要女人的献祭,幸好他没有孩子,不然在此片中肯定占有不小的篇幅。
为熊生,为熊死,为熊辛苦一辈子;吃熊亏,上熊当,最后死在熊身上;熊尽人亡。
对人类文明绝望的崔德维尔意图与熊共舞甚至脱离「人」的动物性躯壳成为「熊」而融入野性的自然。只可惜一切都是无可救药的浪漫臆测。亲近自然却不对自然怀抱敬畏之心与自知之明,最终遭遇过犹不及的结果。「这不是在观察大自然,这是在观察我们自身与品质。这一点超越他自身的使命。」
这可能是我打出生以来看过的最好的纪录片了。一般人要是拍这个片子,肯定会拍成一部环境和动物保护题材的,但赫尔佐格几乎完全忽略了这个问题,而从灰熊人本身入手,去探讨他进入自然远离人类社会的原因,不断挖掘这个人的生平,甚至毫不避讳他的表演欲和阴暗面,从而达到了他想要的真相。
8.5 灌饼老师说的很深入了,形式上是通过类似私影像与访谈录的对比,来论证自我与非我如何辩证存在并相互作用的。Timothy的内心里,非我(即灰熊)是自我(即人)的守护神,而自然界却是非我反将自我杀死。通过“外视”与“内观”的双向挖掘,来达成对人物最深层的理解:看待人应先于理解人(多少导演急于在人物与观众之间建立情感联系而忽视了这个基础的“认识问题”),毕竟理解人即是理解我们自己
留下了百小时影像的狂人的日记,狂人才懂狂人,哪怕明白其中的讽刺也是百感交集。赫尔佐格最终感叹的或许是自己终究在自然的界限面前不是那么狂的。配乐是richard Thompson
开场没多久我就看哭了。。。这和我在外滩上看过的一个故事好像,说的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法国男人,和一个中国女人(是音乐编辑来着),长期在云南山区里搜集快要失传的民族音乐,遇到了很多困难。。。人类社会太残酷,不如去熊群中找救赎,龌龊的人理解不了这种追求
灰熊人是被中产阶级、被现代文明抛弃的野蛮人形象,恋上灰熊、迷恋荒野是对世俗、对人类世界的叛逆逃离。在镜头面前,灰熊人用演员的属性替代了导演的存在,借录制的影像展现出他镜像般的自我迷恋,而灰熊的残酷、自然的野性也被他这种自恋式的移情取代而成为心灵的寄托。赫尔佐格仿佛看到了与其相似的一类人,他重新剪辑灰熊人的录像和现实的采访,进行一种影像的对话,一种迷恋野性VS崇敬自然的交互书写。赫尔佐格深知自然的冷峻与野性,但最危险也最迷人,这也是生命的悲剧。
非常震撼,极度疯狂的浪漫。“它的眼里只有杀戮”,神秘与否,这或许都不是人类该涉足的世界。逃离文明社会的人啊,相比《荒野生存》,这部给我的触动更大
那个解剖医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什么是Timothy Treadwell对抗的Civilization。
肃然起敬 知道是赫尔佐格之后 更加肃然起敬
厌弃文明世界的小崔同志把自己放逐到grizzly sanctuary/maze,但他又不理解自然法则,他自己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死路,但仍没有什么能阻挡他,这也许是向死而生。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他的境界可能比一般人还低,但从形而上角度来看可能比常人高太多太多,有圣徒色彩,我被他打动,不忍心骂他是个傻孩子罢了
赫尔佐格匠心独运,不谈动物保护,来说说人自己。Timothy在第13个夏天突破了和灰熊territory的界限(双重的时间和空间),在片头传授和灰熊的相处之道:不能示弱,要让它们believe that you’re more powerful to survive in this land…灰熊的世界和人类世界是不一样的吗?It’s not their nature, it’s ourselves, our nature…房间里的白色大象对后人来说是录音,对Tim来说呢?赫尔佐格说自己只看到自然的冷漠,宇宙的分母不是和谐,而是混乱,敌意和谋杀…一些感慨:人真得很爱演一个状态,演员在电影里取代导演,人的误解是轻易的常态,只能往艺术&精神里找安妥
我们观看动物快乐生活时,在他们的优雅和凶猛中,一个念头变得越发明了:不是在观看野外和自然,而是反省我们自身和我们的本性。
That is what he want. PS:赫尔佐格拍纪录片真是有一手啊
没有原音重现 可惜了了……其实我觉得这人神经十分有问题……
敢作敢当,非让我支持动保的话我支持这种动保
虽然理想主义有时很弱智,但还是支持理想主义。理想主义的弱智比“媚俗”(米兰·昆德拉)的聪明有意义。你不理解,是因为你没有或早已忘记自己。
纪录片这么有层次,有角度,真绝!片中狐狸出现的几个场景非常可爱。赫尔佐格插入对镜头、对自然、对人的看法,像拉伸镜头。看到最后几分钟,突然发现,Treadwell说话的方式,语调、用词、情绪,都很像川普。而赫尔佐格说到他和梭罗、穆尔一样都是在逃离或者挑战文明的边界。Treadwell虽然很可爱,可是,21世纪的梭罗是这样的性情和质料,让人感到整个现代文明的分裂。可是人也还是会爱这样的当代的梭罗和穆尔。
即便荷索个人的偏好是鲜明的,但还是采集了不同声音放入本片中。告知人们野生动物的世界始终和人类社会是有别的。最安全的方式依旧是保持距离,不要去做任何影响野生动物生存的干预行为。而从提摩西用DV拍摄下的大量素材中,我们可以瞥见一个赤诚之心的生灵爱好者,他是多么善良,可爱,天真到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愿意为一切逝去的动物惋惜。他是在用人的情感去搭建人与动物之间的桥梁,即便是单方面的。但看着狐狸们与提摩西同行的背影,人的心又开始动摇。
片子拍得挺中肯,也没一味煽情,大自然是残酷的,无论我们掏心掏心掏肺把他们当朋友,在他们眼里我们只是一堆食物而已。当然,人各有活法。有多少人还记得理想,又或者是曾经有过理想。可能我们真不适合做人
在目前心境中看这片,真是恰如其分!很理解他的幸福感。
我觉得刻了张碟给屁事不懂的电视纪录片老师简直等于浪费钱,而且是两张,我自己还没留呢,哭死
虽然是在述说莫西·崔德威尔的故事,但是在影片看到了一贯死硬执着的赫尔措格。2006年看过的最好的纪录片。
如果熊会说话,他一定会说:“我不生气不代表我没有脾气,我只是在等待适当的时机,一刀杀了你。” ...被跟踪了14年的熊族终于忍无可忍,于冬季前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推选了一位最年长的公熊,他成功干掉了崔德威尔不辱使命,但他终究没有逃过人类的报复。
想融入社会却倍受挫折,最终只有选择逃避的卢瑟。
终于看完了。这片真不好说。太复杂的观感了。想说像是用传记的方式弄纪录片,但一想着纪录片对传统电影的影响后,就觉得这片意义似乎远不止于此。
10.24 gone, gone, gone. 不过多记录了一位 gone 的人,他几乎把一切都记录了下来。那些镜头确实很棒,尤其两头熊打架的场景。他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救赎自己,但可惜他不过是在逃避。保持童稚,即便如是,却很动人,他愤怒他抱怨他痛骂,悲剧的是他仍未真正融入其中。野生环境,一切都有其合理,包括他的死亡。一如赫尔佐格的旁白:自然界的冷漠。
浪费时间,这厮有强烈自我表现欲、狂躁症和自说自语强迫症,被灰熊吃了,活该,还连累了女友
我承认这部是新鲜刚看的,在学校。其实早知道今天上课这个内容,我就在家睡觉了啊...什么时候不能看嘛... 可是还是非常好。
客观想来你又何必进入本不属于你的世界。以死祭爱。而我又痛哭流涕。
蒂莫西与熊共处的素材像某种“世外桃源”,充满浪漫抒情的气质;赫尔佐格的采访则如硫酸侵蚀这甜美的氛围,让人感到主角夹于人类与灰熊间的尴尬处境。无论你相信什么,不可辨驳的事实是蒂莫西死于灰熊爪下,这让结论看起来不言自明而愈发验证导演的悲观看法——而这,是整部电影最令我感到哀伤的地方。
看这部又想起了荒野生存,有相同,又有不同。无语中,感慨太多,反而一片空白,谁要说就让谁去说吧。最后的歌曲华丽丽地巨好听。与主题无比呼应。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80320243/1711642655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