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法国7.6分战争剧情《小兵》
《小兵》介绍
名称:小兵
别名:过河卒 / The Little Soldier / Le Petit Soldat
主演:米歇尔·索博 / 安娜·卡里娜 / 亨利-雅克·于埃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地区:法国
年份:1963
语言:法语
时长:88分钟
分类:剧情片
《小兵》剧情介绍
1958年,法国必须面对阿尔及利亚战争, 旅居瑞士的布鲁诺·福雷斯特顿,一个逃兵在瑞士为一个极右小团伙工作,他的朋友怀疑他参加了双重游戏。布鲁诺对政治理想充满热情信念,被雇佣他的法国政府下令前去暗杀阿拉伯的地下左派领袖。就在他实施计划期间,一个偶遇的女子让他踌躇不决,但 最后他还是照旧执行了任务。《小兵》豆瓣热评
1.“我只调侃我喜欢的女人”2.“我很蔑视演员,因为我叫他笑他就笑,我叫他哭他就哭 ”3.他受折磨时,还在大声呼叫维罗妮卡的名字 戈达尔很有人性,他的电影其实很纯粹,台词非常有文学素养,但你仔细琢磨可以发现那不过是我们生活中内心经常会说却没说出来的话。
戈达尔的电影对我而言总是十分“好看”的,这部也不例外——片中人总在无目的地行动、思考,你可以选择边接收眼前影像,边进行属于自己的思考,或随时选择投入其中。这是种很理想的电影。
戈达尔的电影是有“阶级性”的。不得不对艺术史有一定常识,还得对时政保持关心。对话场面不用过肩镜头也不正反打,直接横摇。最低限度的减少剪辑。《精疲力尽》的续篇。与前者开辟了新的Film noir不同,此片根本不知该放入哪种类别是好。“电影是一秒24格的真理”从此而来。
#重看#2006年初看;因为她,他找到了与自身恐惧搏斗的勇气;孤独感呈现在声画分离中,那些心不在焉的旁白脱离目前的、现实的、进行的事件画面,发展绵延成具有一定事件长度的心理活动;两次途经萊曼湖在时空形式上造成分隔,和心理转变相呼应;安娜·卡里娜一颦一笑都如此动人!
[2019年11月戈达尔√] 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大概是声画关系,全片大部分时间声画叠用,而且声音的时态其实很微妙——很多时候听上去是内心活动,其实是回忆(这一点很像[小城之春]!)。不过在和视觉上就比较保守了,不再那么肆无忌惮地破坏电影语言(拍照和追车那两段拍得极好)。情节上有好几个叙事停滞的大段落,大段政治宣言式的独白或者辩论(不过拍得是真好看,室内调度相当精彩)。讨论的问题是法国彼时最尖锐且最伤痛的阿尔及利亚问题,影片被禁映也成为宣告了法国电影新浪潮终结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播着海顿的音乐,在房间里面躲迷藏一样跳来跳去,再找一个摄影师来拍你,这个以后可以借鉴
海頓的音樂出來時安娜真的完全變了,所以安娜是令人無比著迷的女人。的確比《精疲力盡》成熟,故事敘述不那麼晦澀,戈達爾駕馭得更嫺熟。相同的是《精疲力盡》里折磨貝爾蒙多的方式,蒙面那個讓我想起了羅馬尼亞警察。在我看來這部開始被禁的原因與《頤和園》一樣,戈達爾只是在闡述無政府主義與愛情。
CC明年1月发蓝光,这个片子可以稍微说一下。戈达尔的第二部电影,不过,因为电影涉及了阿尔及尔民族解放阵线,所以直到三年后的1963年才正式上映。这部也是他和安娜·卡丽娜的第一次合作,就是拍这个片时,戈达尔把卡丽娜追到了手。是二人最甜的时候,整部片都有恋爱的感觉。
早八點的巴赫,晚八點的莫扎特,午夜的貝多芬,現在聽海頓剛剛好。男人不臥軌,女人不割腕。生活站在女性的一邊,死亡偏愛男性。這些在菸與鏡子的姿態裡成立。
戈达尔与安娜的荧幕初恋 戈达尔与政治的荧幕初恋 长时间的室内谈话 谈的是艺术诗歌 墙上有芭铎海报 散文般的画外音 一开始就没追求分享型观众 始终定位知识分子 Photography is truth...and cinema is truth 24 times a second
男主的朋友对他说,我赌你只要五分钟就爱上她(安娜卡里娜)。男主不信,问赌多少?对方不知。男主开价五十美元,对方竟然应赌?!之所以吃惊,是因为与赌马或赌球不同,爱上与否纯粹单方主观感受,无法客观验证,即使心里爱了嘴上非说没有你也没辙只能输钱。可结果偏偏是对方压根没提赌事,男主便主动跑回去把身上的钱都给了他……法国人最擅长用各种奇思妙想去表达“爱”。
448 戈达尔的成熟之作,各种技法应用都没有了筋疲力竭时期的生涩感,完美的不知道怎么形容,个人喜爱程度仅次于法外之徒。
@Gene Siskel Center. Signature panning shots, long takes, handheld vérité, voiceovers, meta-commentary. Really don't mind the political overtone - Sohar is an effectively ambiguous character...think Apocalypse Now. 安娜的侧脸:正如刘同学说的,照人像照好是需要有爱的。
画外音、音响与音乐的辩证关系、跳接……
面对理想的坚持,面对爱情的忠贞,面对人性的善良,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适者生存。死亡是永恒,活着的人最痛苦,而人性的纠结也在于此。
Ciné-club Jean Douchet (已录)后MK2 Bibliothèque重看21:45場《在外國》
I'm too old to play an active role. It's time to think things over. ——第一句旁白说的就是我了。这部的摄影尤其好。每次在觉得戈达尔sexist的边缘(那个男主说女人都喜欢小朋友玩的简单的游戏,甚至还用简笔画调戏了女主一下(这点怎么这么洪常秀……遇到金敏喜之前的)的时候,我真的是翻个大白眼!),都被蔫蔫的害羞、尊重与爱又给拉回来……
4.5。当知道这部电影紧接着《精疲力尽》之后,对美国类型片的贴近和效仿,亡命鸳鸯和阴谋论的设置,黑白摄影,这些都有了解释。个人很喜欢,也再次证明戈达尔对影像控制的活力需要观众对电影/影像有一定的宽容度才能去理解和欣赏。以及其中戈达尔对时局和不同意识形态冲突的见解,现在看来仍然很犀利。“革命”一词从内容到风格贯穿一体。
你问我答,定格成刑。精疲力尽,牺牲成卒。
说是最贴近他当时自己的片子,也不为过。她瘦削的肩膀,调皮的眼神,神秘的微笑。他拍她的每个镜头都充满了爱意,每一句对白,不管是关于爱情,抑关于政治,也似由心而生。根本就不切了,他干脆把镜头左右摇。卡里娜时期。
《小兵》是戈达尔的第二部电影,但它直到制作完成三年后才上映,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戈达尔的政治观点在不断变化,而且他在事业之初还没有公开他的政治倾向。所以,虽然这部电影是以政治为背景的,但几乎可以明显看出它并没有真正的政治方向,就好像戈达尔正在把他的不确定性转移到人物和整个电影中,这也是戈达尔不太冒险的正式实验之一。线性叙事结构为影片创造了很好的节奏,并且通过主角的旁白叙述讲述,并探讨了恐怖主义、政治、理想、战争、爱情和死亡等主题。最重要的是能让你五分钟爱上安娜·卡里娜。
非常喜欢,战时题材很有趣,文本上乘,迷茫又无聊,不停地错过杀人时机最后也错过了和女主的团圆。把tracking shot和不正反打用panning室内场控发挥到极致,作为观众也醉心于影像的流动。男女主有种奇怪的木讷,看完我才知道女主居然是安娜卡丽娜,完全没有My life to live里那种charming的不凡的character。化学反应不对,但画面还是美。在torture scene非常走神因为觉得无聊。"clear out a path with a dagger;旁白叙事时空微妙,正巧前段时间读的《尘埃落定》里也讨论过,主人公看似是inner voice其实又是杀人回忆。虽然男主调侃着revolution activists但电影本身也是说教意味十足。
“Tell lies.” 不论技术问题与否,所有言语的声音完全被闷在第一人称的水平面下,环境甚至“国家”都因此被抹去了,一切政治话语也必然走向了虚无的自说自话。
戈达尔与安娜合作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他的第二部长片,因触及阿尔及利亚问题被禁映三年1963才上映。其实相对于首作《精疲力尽》离经叛道式的电影语言创新,本作要节制圆熟很多。介于内心独白和回忆之间的旁白,从主体人物和核心场景中游离开去的镜头(这点在《法外之徒》更为纯熟),从剧情中跳脱出的大段哲学自白(《随心所欲》),从形式上契合着弥散于电影中的存在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气息。布鲁诺和维罗妮卡是两个“流亡”的小兵,在政治角力的夹缝中竭力追求选择的自由。不肯刺杀不为正义,不说秘密不为忠诚,只是因我不愿意。无差别讥讽所有的政权、理念与主义,将自我的存在作为唯一重要之事。这是戈达尔对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批判,以爱情和哲学抵抗国家意志,彼时。他的武器还如此轻盈而浪漫。「戈达尔27」
很久以前看过的一部戈达尔的片子,印象已经不深了,隐约记得关于阿尔及利亚革命失败和巴黎逃亡之类的,老戈的片子总是这样浓重的左派,最纯正的新浪潮,知识分子位置狂热,让文青有可以装逼的符号。
本片是戈达尔在《精疲力尽》后的作品,因为内容敏感,涉及到60年代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扶植政权的活动,一度被禁。影片中的布鲁诺明显有戈达尔自己的影子,导演要通过这个在政治理想上摇摆的小人物来讽刺所谓的政治两面性,这其实取决于人们所需要的不同态度而已,也是戈达尔自己的政治立场。
那段“纸上游戏”留着下次再看好了/你要不说我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有那段的说
3.9分秘密暗杀,随性恋爱,无政府主义思考,阿尔及尔之战的背景,全部在快速摇动的画面中,变得捉摸不定。在观看时,我们甚至没有思考的时间,而是在瞬息万变的影像里陷进去。戈达尔像是自顾自地玩弄影像,以及沉迷于所感兴趣的符号和爱好,他并不在意这个故事到底如何结尾,尽管,他最终还是给出了一个看似悲剧性的结尾。
戴锦华:其实这是新浪潮的第一部作品,被法国政府禁映,影片表现法国与阿尔及尼亚战争,殖民地丧失,几十万法国人被迫离开非洲,这种创伤深深影响了殖民地出生的法国及欧洲的艺术文人,对后面先锋现代主义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十年前我说戈达尔的小兵很难看懂,只给二分,十年后我推翻了自己的看法,给五点好评。我体会到戈达尔电影的激情、诗意与残酷。这种感觉是很奇特的,似乎戈达尔的电影囊括了人生,无聊、新奇、偶遇,容不得太多的思考,马上诉诸行动。
对酷刑的描摹和Pickpocket当中对扒窃的描摹异曲同工,不过最终没有revelation。戈达尔算是把快pan玩到极致了。另,这片警句好多。
筋疲力尽兄弟篇。Michel是爱行动不爱思考的哥哥,Bruno是爱思考不爱行动的弟弟。(把最后那五分钟说教去掉就完美了)
非常讨厌他的摇、切和摇切,以及女人。
吐槽一下中文字幕,实在有点烂,无奈之下找来英文字幕凑合着看完了全片。安娜还是那么灵气十足,喜欢她配合海顿的音乐舞动的身姿,像少女一般纯真可爱。戈达尔本人的政治立场在片中展露无遗,因为涉及到政治敏感问题,在当时还遭到了短暂的禁映。大篇幅的室内对话,天南海北地侃,却不觉得枯燥。“电影是每秒24帧的真相”竟来源于这里。
谍战片,剧情规格小,甚至有些滑稽,戈达尔式的哲学思考倒是有有板有眼,安娜的镜头感极为抢眼。
对法国历史不了解。总而言之就是一个特工本来整天无所事事,有一天和朋友打赌,对维罗妮卡一见钟情,并想和她逃到阿拉伯,然后被抓,被拷打的故事?没看懂维罗妮卡在片里是干嘛的。
前半段因为觉得男主没啥特点、跟女主的调情也无趣所以不太入戏,但后半段男主被用刑时的心理独白和对女主的大段说教有种无感觉、虚无主义的激情,会想起加缪的《局外人》和《西西弗神话》。
你在想什么呢 你现在在想什么 你到底在想什么 那你又在想什么 我不知道说什么 我不知道为什么 我不知道
真不喜欢这种充满呓语,自言自语好像导演拍给自己看的片子。相比之下,差不多同一时期拍的《随心所欲》就好看一点。对我来说,这片除了美美的安娜卡里娜之外真的一无是处哈哈哈。
乏味的故事搭配大量画外音令人哈欠连连,趣味都在镜头的摆弄上,手持、高速摇镜、上下楼的剪辑
CC蓝光 / 看得出是在恋爱时拍的,尤其是男主在安娜面前大段的政治宣讲时,估计就是戈达尔自己的日常。
戈达尔总是在左翼的幌子下导向存在主义
维罗尼卡出现的时候,很远,看不清,在马路那一边接受了戈达尔给的玩具;随后上车,背影,侧面,被主角挡住,偶尔露一些鼻子和侧脸,看不清,让人好奇;在房间里,她好像没那天漂亮,在音乐中,她拿起一个环,从里面望。“这是那天给你小狗的那个男人给你的吗?”“他约了我很多次”还记得安娜在接受这部电影邀约之前问“我需要在这部电影里裸露吗?”制片人说“不需要不需要,这是一部政治电影。”1961的片子,1963才被放出来,虽是政治电影,但通过镜头与镜头转换时间,凝视安娜的,都是戈达尔。我们不知道具体的经过,但戈达尔把会发生的,都写在电影里,几点钟的午后,配一些怎样的音乐。“他约了我很多次。”完完全全被电影张力折服,一些语言,戈达尔的第二部长篇。L’amour et la mort
#第八部戈达尔# 还是疙瘩的那种调调,可以看成是《筋疲力竭》的姊妹篇。黑白布景下的夜色是真的美,但除此之外完全没有新意。 此外,导演喜欢讲的是那种 个人存在主义式的境遇,不适合放在一个如此宏大的历史政治背景下。
戈达尔的电影哲学挺有意思,安娜卡丽娜真美~
M派分子戈达尔的软核政治讲稿,可视为精疲力尽2.0的存在主义故事。★★★
7/10,无视其他光看卡里娜一个人也够了
ʕ•̫͡•ʕ*̫͡*ʕ•͓͡•ʔ-̫͡-ʕ•̫͡•ʔ*̫͡*ʔ-̫͡-ʔ
找不出不给五星的理由。竟然是和卡里娜首次合作的电影,也是把卡里娜追到手的电影,只不过三年后才上映。成熟版《精疲力尽》,显得更加精致。戈达尔味的特工片,少不了灵动随性的魅力。
最后一部即第一部,这个夏天结束了。结果还是男主演戏份较多,讲了一个完整故事,这令我吃惊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80320243/1711642846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