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意大利7.2分恐怖《撒旦的面具》
《撒旦的面具》介绍
名称:撒旦的面具
别名:黑色星期天 / Mask Of The Devil / Black Sunday / The Mask of Satan / Revenge of the Vampire
主演:安德烈·切齐 / Mario·Passante / 迪诺·比安奇 / 恩里科·奥利维耶里 / 阿尔图罗·多米尼奇 / 芭芭拉·斯蒂尔 / 雷纳托·泰拉 / Germana·Dominici / 约翰·理查森 / 安东尼奥·皮耶尔费代里奇 / 伊沃·加拉尼 / 克拉拉·宾迪
导演:马里奥·巴瓦
地区:意大利
年份:1960
语言:意大利语
时长:87分钟
分类:恐怖片
《撒旦的面具》剧情介绍
这是一部以营造气氛见长的经典恐怖片,讲述1630年一个女巫和她情人被她自己的兄弟杀死。两百年后,两人复活,向她兄弟的后代(其中有一个酷似女巫)复仇。 跟多数意大利恐怖片一样,本片的故事并不特别,但哥特式的场景阴森难忘。故事灵感来自果戈里小说。女主角一人分饰两角,暗示善恶之间只有一线之隔,演绎起来的样子就像是神情恍惚的肯尼迪夫人。 * * * * * 众多恐怖电影迷们都以为他们的钟爱己在Universal、Hammer、Roger Corman和其他一些著名的恐怖电影制片室和生产商摄制的各类影片中得到了实现。其实只有当你到阳光灿烂的意大利对满布阴霾的意国电影走走看看时,你才算真正经历了经典的恐怖电影。 Black Sunday (1960) 又名 The Mask of Satan:意大利电影制作者再次着手恐怖电影的拍摄已经是四年以后了,在Renato Polselli同样受欢迎的《The Vampire and the Ballerina》(1960)之后,摄影师Mario Bava首次作为导演浮出水面,创作了一部代表性的恐怖电影,这宣告恐怖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从此诞生。 The Mask of Satan是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电影代表作,故事大致源于果戈里的《the Viy》,它讲述一个处死二百年后的巫婆复活人世开始报复当初处死她的人们的后代,然而这个故事相对于Bava那几乎要跳出屏幕般的特殊视觉效果而言稍显次要,他的构图如此复杂,以至于影片的每一帧都可以被放大并挂在墙上,光与影的强烈对比营造出有什于Universal公司早期作品的恐怖效果,Bava创造出一出惊心动魄的神怪故事,充斥了巫婆、幽灵、秘密通道、凄叫的野狗、恶毒的公车司机甚至包括对着路人张牙舞爪的树枝。每一位看完此片的恐怖电影迷都着实大开眼界。 这部影片在意大利取得成功并预示着Bava执导生涯的开始,它在美国经过删改后冠以《黑色星期天》(Black Sunday),同样大受欢迎。虽说它经过了修改,但基本上还是保证了原作的汁味,并一着被能在首映时有幸一睹的美国电影迷们津津乐道难以忘怀。影片取得成功的一大功劳归于片中的影星Barbara Steele,这部作品标志着Barbara Steele演艺生涯的发韧,之后她又在九部义大利恐怖电影中担纲主演,每一部都因她的表现而亮色。她那阴暗的造型、冷淡的情欲使她自然而然地适演恐怖片,由她演出的多数电影取得成功都与她的表现密不可分,她的另外几部意大利恐怖电影为:《The Horrible Dr. Hichcock》( 1962)、《The Ghost》(1963)、《Long Hair of Death》(1964)、《 Castle of Blood》(1964)、《Nightmare Castle》(1965)和《She-Beast》 (1965)、 《Terror Creatures from the Grave》(1966)、《An Angel for Satan》(1966)。《撒旦的面具》豆瓣热评
集合了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和30年代universal horror monster片的精髓,灯光用的太好了,故事也没话说,哥特气氛营造的最好的恐怖片之一
马里奥·巴瓦成名作,一个女巫与情人借尸还魂的故事。1.文本简单老套,主要看点是视听风格、暗调高反差布光与哥特式布景(夜晚树林、墓碑、古堡、骑士盔甲、画像)。2.故事与德拉库拉伯爵等吸血鬼传说十分近似,如夜间复生白日睡棺材的活死人、致命之吻、十字架的力量、钉入眼睛的祛除妖术之法,还有被传染&附体的鬼仆。3.其实更有意思的是影片的潜文本:对女性的污(巫)名化、猎巫运动以及天主教的虚伪与自食其果(我给你带上撒旦的面具,你就真成了撒旦)。4.片头(布满尖刺的铁面具与火刑相结合)最有力量,后续场景其实都比较无趣,私以为,没有色彩,意大利恐怖片就失了大半味道。(7.0/10)
当年意大利恐怖片大师的这些作品才叫真正的经典,每一部都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这一本以恐怖的氛围营造为主,光与影的运用堪比早期的那些环球出品的经典恐怖片。
华丽的黑白片。影片华丽与否,完全不是颜色的问题,而是气质的问题。
经典是经典但是不吓人啊,老片字都是这个调调的。而且从里面为什么我看到了自杀黑的影子
当年意大利恐怖片大师的这些作品才叫真正的经典,每一部都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这一本以恐怖的氛围营造为主,光与影的运用堪比早期的那些环球出品的经典恐怖片。
3.5星,作为一名摄影师出生的导演马里奥.巴瓦在这部片子里的运镜可谓独具匠心,或许应该用诡异来形容更加确切吧。但是这片子有很多模仿三四十年代好莱坞恐怖片的痕迹,而且非常的严重,当然后来也有很多的恐怖片借鉴了这片的灵感,这样说起来这片子算是承上启下之作吧。
是不是恐怖片就脱离不了初始引人入胜、越演越崩坏的怪圈?!这部里Barbara Steele的演技也蛮崩坏的。
氛围很好,60年后的今天再看,仍旧有那种质朴的东西冲到你的面前,男女演员都很俊美很有魅力,黑白光影的加成使得增添了不少脆弱感,这个故事节奏不算快,但一直崩于弦上,也不曾跑远,虽然是恐怖片,但它彷佛是某一个时代的历史片,那种不为人知的安静岁月一隅的闲情。
搜游子中字 很经典的吸血鬼故事 挖槽 女主这大眼睛 天生女神脸
据说巴瓦和斯蒂尔相处很不好,斯蒂尔好几次拒绝去片场,号称怕巴瓦叫她拍裸戏。虽然后来她自己承认是没经验(主演的第一部电影)外加听不懂意大利语。巴瓦是看了斯蒂尔在Life上的照片选的角,真是自己选的女主跪着也要拍完....
马里奥·巴瓦早期的代表作,此时还没进入Giallo电影时期,风格上更像好莱坞早期的黑白恐怖片,优点是气氛的营造和摄影,毕竟巴瓦是摄影师出身。女主角芭芭拉·斯蒂尔一人分饰正邪两角,展现出色的演技。
运镜甩了同时代恐怖片一大截,恐怖氛围的营造也是教科书级别,虽然不乏下三滥的吓人伎俩,无奈剧本越走越老套无趣,让人昏昏欲睡
恐怖倒不恐怖,就是过于舞台剧化……女主好漂亮。
意大利早期的恐怖电影在氛围的把握上绝对是一流,女巫复仇的戾气在影影憧憧的气氛下被放至最大,容颜枯萎的镜头如同《吸血迷情》。
只有开头有气势。意大利估计是一个很传统的社会,来头这么大的女巫,还是只会躺在那儿让情郎救。严重不符合期待。
摄影机的舞蹈和光影空间的美学搭造>叙事技巧和悬疑调动>思想上的内涵和外延,到头来观众还是不知道他们俩为什么被当成魔鬼并处以极刑,善恶对立干瘪弱智。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女主的父亲复活变成吸血鬼了?以及为什么王子从墓中爬起来就直接可以走,不需要附身于一具躯体,而女巫则需要?Barbara Steele的大眼睛和短而精致的鼻子感觉在意大利人更为常见,像华美的豹子,血统高贵的异教徒。黑水和女巫的脸叠化、局部高光(面具的眼睛升起)、人物从黑暗中显现或隐没、密闭的城堡和墓室、暗夜中的阴森枝丫和雾气与雷雨声交织等等已经成为哥特系影像范式。
不完全符合当代的恐怖标准,但在构图用光上近乎完美。
技术的限制,反而放大了剧情设置,表演上的细节组织。剪影一样的枯树,贵族,墓场,马车,古堡,女巫就是我对这个故事的符号化记忆。
气氛营造 stunning cinematography
8/10。诗意又可怖,虽然剧情太公式化难免成为影片被载入经典的障碍,但在恐怖氛围的营造上看得出很努力,夸张浮动的光影,舞台烟雾和精美的哥特布景,高角度特写配合风格一致的推拉移摇跟,怪异树枝作为前景遮挡的种种渲染手法令人不安,甚至扎满针孔的尸体都能拿来当抒情物。
的确非常经典。光影放开不谈,各种大斜角、仰拍与俯拍的互切都很有趣。有一个特色镜头是:从一个特写拉到全景,之后再平移、推拉到特写。镜头永远在运动
遗憾不能看未删减版,这种浓厚意大利风格的哥特式恐怖电影真的是心头最爱了。。。台词也很美好!!!
光、影、构图、氛围、场景,这些到位就足以构成一部出色的哥特恐怖电影。用锤子把面具钉在脸上甚为惊人……
Barbara Steele复生时,真实地起鸡皮疙瘩了。中后段情节的展开,借尸还魂、宅邸复仇倒像是爱伦坡,氛围始终维持得不错
带尖刺的面具、烙刑885MMKV1837古典风味摆设、哥特味、
开场就惊艳,前半段气氛营造相当到位镜头和光影都很讲究,后面的解密过程感觉戏剧痕迹太重反而显得有些疲软
撒旦有时候,所能施展的邪恶行径,甚至能操纵亡者
那种年代这样的恐怖级别就可以把小女生吓得往男生怀来钻?
几个牛逼的镜头1.女巫被面具钉死2.女巫干尸慢慢长出眼球和肉体3.电闪雷鸣之夜穿龙刺绣戴面具的男巫破土而出
闹了半天帅哥是路人甲,芭芭拉全家是受诅咒的,生男就等被杀死,生女就坐等被吸血,好吧,我只认男主的颜
题材放到今日来看略微显得陈旧,欠缺了吸引力。比较迷人的地方在于哥特风格的建筑、布景以及节奏感比较好的运镜。★★★
龙在西方代表着邪恶。一家人住在荒郊野岭那么大的城堡里,挺可怕的。吸星大法。凡人和撒旦肉搏。发动淫民群众斗女巫
复古的哥特恐怖片,黑白摄影精致的就像艺术品!太棒了!!!
开篇佳,后面是啥乱七八糟的。太过时太陈旧太正经了,搞笑一点还能成“天师捉妖”,卖了点色情。借了个康斯坦丁的名人物相当废柴,本体可是屠杀地狱的主。配音也挫。
恐怖影视经典地位,但是放在今天看真的可能就恐怖不足了
ʕ•̫͡•ʕ*̫͡*ʕ•͓͡•ʔ-̫͡-ʕ•̫͡•ʔ*̫͡*ʔ-̫͡-ʔ
1960年的电影能拍到这种程度,值得称赞。
猎人之夜、美女与野兽此类片,黑光白影或添魅力,或造鬼气
意大利恐怖电影史重要转折性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影片也揭开意大利恐怖电影的诞生,同时也开启了其重风格与视觉效果的历史传统,而非叙事,区别了传统好莱坞式的以叙事为核心为主要元素的观念。据说本片超越了早一些的《吸血迷情》从新定义了哥特式恐怖,在60年代掀起了意大利恐怖电影的第一波热潮。
总体上氛围塑造的极佳,灯光相当出彩,而宗教与年代感的代入更是给影片增色不少,不过后期剧情发展颇有点儿走过场的意思,而且男反派的面具不摘可能效果更佳。
运镜古典,气氛出色,就是故事不够抓人
三星半,老恐怖片很喜欢在摄影上下功夫,剧本有点单薄,但极佳的光影和构图给电影增添了很大的魅力。
女巫复苏来复仇(撒旦的面具干啥吃?),影片的哥特风格和一些奇幻色彩很是让人喜欢,来个happy ending倒挺惊喜
7.2 靠光影运用和转场来营造氛围,故事虽然还是很让人提不起劲但还是比巴瓦之后几部要好点,起码有几处真的拍得很瘆人也完全没有老恐怖片的滑稽感。芭芭拉·斯蒂尔一人撑起电影,实在是五体投地。最后,这应该是个人近期最后一部铅黄恐怖片了,越来越觉得这类恐怖片除了光影一无是处,难怪很快就没落了。
撒旦、女巫、doppleganger、推理…四个概念融合在了一部电影里,当然免不了还要有爱情。奶牛棚那段戏气氛非常到位,真正jump scare倒一般。空间感与恐怖气氛之间的关系一般,但估计那个年代也可以了。台词很傻气。设定本身比故事迷人。有些拍摄技法还蛮超前(面容从年轻变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80320243/17116429603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