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玻利维亚7.2分剧情《我们的家园》
《我们的家园》介绍
名称:我们的家园
别名:高原上的家屋(台) / Our Home / 无雨问苍天(港)
主演:何塞·卡尔西纳 / 路易莎·基斯佩 / Candelaria·Quispe / Placide·Ali / Félix·Ticona / 桑托斯·肖克 / René·Calcina / René·Pérez / Jorge·Yucra·Nogales / Juan·Carlos·Calcina
导演:亚历杭德罗·洛艾萨·格里西
地区:玻利维亚
年份:2022
语言:克丘亚语
时长:87分钟
分类:剧情片
《我们的家园》剧情介绍
气候干燥的玻利维亚高地,一对年迈的、以放牧羊驼为生的克丘亚族夫妇一直在这里过着相濡以沫的生活。但一场多年难遇的大旱灾让他们本就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这不仅威胁到他们自己,还威胁到整个村庄的存亡。夫妻俩的孙子闻讯从城市返回,想让他们与自己一起进城生活,但这对早已习惯乡村生活的夫妻俩来说,又是一个严酷的挑战。两代、三人将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社会与自然的变化,以及生命的意义。《我们的家园》豆瓣热评
玻利维亚以“天空之镜”盐沼闻名,这也意味着在旱季这里是残酷的盐碱大地。玻利维亚也是美洲原住民最大的聚集地。清澈的天空,苍茫的高原,踱步的羊驼,艰苦的生存条件,坚守的原住民,让我想起西藏。虽然地处地球两端,原住民对土地的执念是共通的。片中穿插着的粗重呼吸声,混着艰苦和倔犟。这呼吸是爷爷的,也是全体原住民的,也是这片大地的。这部电影讲的内容就这么简单,但我在最后竟能理解了爷爷坚决不去医院要死在这片土地上的固执,也就够了。
【HKIFF46】时间太紧差点要把这部放弃,没想到非常惊喜。画面漂亮得真是没话说,摄影极佳。爷爷愿意死在这片土地上,是固执吗?去城市里生活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未必
我们默默走出影院,仿佛参加了一场葬礼。
为南美小羊驼萌萌队加颗星吧。人可以到老都不需要走出“舒适区”的。为什么一定要去外面的世界?如果对一个人而言,群山,老伴加一群可爱的羊驼就已经是他的全世界。补:刚刚写完Nikon和他父亲在佩特拉的荒山沙漠里过着离群索居的游牧生活的故事,其实故事的内核很简单,你眼里的极端生存条件--荒山,沙漠,盐碱地,不过是一些人祖祖辈辈扎根的地方。离开一方水土,便不再是那方人了。你眼中的处境艰难,却是他者的“舒适区”。No judgement. 更不要随意上帝视角滥用同情,爷爷死在最爱的土地上,有最爱的老伴相陪,他这一生挺简单,挺快乐的。
玻利维亚版《隐X尘X》。原来这个国家不止有锂矿还有羊驼,不只有天空之境还有荒芜贫瘠。高原风情搭配镜像游移简洁而壮美,令人动容的克制与含蓄造就不凡的情感沉积。看得出导演对这片土地的深爱,无论豪迈放纵还是细节勾画均精准到位,相映生辉。爷爷的固执与坚守深沉而饱满,而结尾处奶奶与羊驼的远景亦更加令人动容。圣丹斯电影节果然宝藏不少,评审团大奖世界电影单元最佳剧情片,实至名归。
12th北影节No.16。三星半。因为对遥远的大陆好奇买票来看,唯一一场还有映后活动,厅也没坐满。老父亲暴躁执拗地拒绝进城拒绝看病,除了对“土地”的依恋,更多是内心的焦虑,对丧失生存能力要向儿子“乞讨”的恐惧、失去了自我独立尊严的恐惧,对“我因何而成为我”的价值迷茫。留在这里,至少他还能每日放羊驼,纺线,种土豆,捡一块好看的石头送给老伴,依躺在她的腿上憨笑,和秃鹫对视,想象自己死后会在湖边穿越灵魂之线。认同映后导演说最终是老奶奶自己做了决定,因为进城她会一无所有。并不简单是现代文明城市化进程中“人地矛盾”,也呈现了“人与环境”的根本存在性问题,像纪录片更像寓言。最终老人将自己献祭给了天地,于是大雨降临。梳小花辫的羊驼太可爱了!!
总体而言中规中矩,视听风格也不突出,男主趴在女主怀内、男主和安第斯秃鹫对视的场面让我印象深刻。故事表现当地人对土地、死亡的理解,对特别的宗教、习俗背景进行了简单交待。影片没有悬念,男主角的命运在开篇就已注定,两个因素激励我的兴致:看一场玻利维亚电影,在影院听到克丘亚语。
摄影不错,声效很赞,以老人沉重的呼吸贯穿始终,题材略老套,也并不欣赏这种硬汉老头,但当地的织物太太太好看了,从质地到配色都美得不行好想买(救命不是双11),以及羊驼超可爱!
影片触发了很多主题,包含了好几个角度,看完有一丝淡淡的忧伤。what have we done? !(p.s.羊驼们太可爱)
乌拉圭的景和民族音乐蛮好的,故事简单,片子短,比较平淡,映后导演表达的也是对当地干旱的关注和对当地人死亡的接受。btw朝阳万达影城的椅子很舒服
作为电影拍摄得平常,给的信息太少。正如所有这类型片,年轻人说离开,一切就会变得简单,老人情愿守在这儿死。土地上步履不停地求索让他活着,前往别处对他太难想象了。很大的价值和感染力来自从未见过的玻利维亚高地,天空如镜,没有雨露润泽,山上连冰也不剩下了,秃鹫和爷爷一样在等待死亡
没看到什么新东西。羊驼表现最佳。(ICA Cinema 1)
【玻利维亚】没有足够多的戏剧来支撑这个故事变得更加“好看”或者不同,但沉重的咳嗽、对水源的渴求、崇敬的仪式与这片无尽的干涸足够组成一幅生动的图景。对家园、对未来、对地球、对环境,片中角色的经历最终组成一个宣言,敲打着观众的心,并“不允许”大家在完成之后就彻底遗忘这里。
因为座椅难受腰疼前半场不是没有走神过,但后面一动不动屏住呼吸看完,结局时眼泪流进口罩里。谢谢片尾曲时剧场没有迫不及待开灯,谢谢没有人起身离开,所有人一起静静地坐着,像一起静静坐着看这部又慢又闷的电影。直到放完全部灯光亮起,谢谢北影节,我想。
南美的荒漠,个人的家园,曾经也有一种想法,即使不好的环境,但不代表可以离得开
3.5分。故事很简单,平静有力,一场关于家园、土地以及老人凋零的挽歌,有人选择了离开,有人选择了坚守。影像很有魅力,带着粉红色条条的羊驼也好可爱。
#9thSRIFF No.9 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去年所看的两部大陆影片——《隐入尘烟》和《尘默呼吸》,但除了表现第三世界景观化的农村和呼吸上的病症外,本片还着重强调一种权威性的拥有的权力,不管是拥有默认的爱、土地的认同,还是拥有拒绝儿子的傲慢、作为一家之大的威严,这一切都看似不容置喙。当孙子和更强烈的症候到来之际,其所坚持的其实远超父权制所要求的,反而是一种独属于第三世界人民的对“此在”的归属,这种“此在”正如海德格尔所定义的一样——不是指向其作为xx的存在,而是一种“期望”和“理解”生命、“把握”和“通达”人生所构成的存在本身。
拍的不差,就是很老套,人与土地永远是这样的故事。乡村,老人,动物,父子,啊…………影展片标配
我们和当今世界影像的差距就像万玛才旦老师与这个片子的距离,自然且沉重地从主人公肺部呼吸出,干燥的空气与调度,而不是万老师那些学来的视觉奇观转场。
简洁朴素但情感饱满动人。一部让人感受到影像魅力的电影,连停滞的长镜头都很好看。#Bjiff主竞赛
12th BJIFF No.16@万达CBD。虽是虚构,却因提炼的是典型的传统-现代的城乡与代际对立模型,以及对南玻利维亚高原住民生活方式的表现而具有纪录品质。映后导演说,女主角西萨的名字有“永恒”和“回归”之意。她的丈夫想要让她留在荒原,她的孙子希望她迁入城市。但她有她自己的决定。羊驼特好看。
最后一幕老妪带领着一群羊驼在荒原上前行,头上是风雨欲来的大乌云,真的震撼的让人感慨。很闷的一部南美电影,但很让人思索人与自然,现代社会和原住民生活的关系,恪守坚持到底对不对,接受现代化的生活到底对不对,而我们是不是真的要在同一个世界里有同一个梦想呢?
寡淡如水呀……作为一部艺术片来说也沉闷了点
我猜很多人很吃这口,日益干涸的荒滩,不愿意离开的老人,坦然于死神的降临,包含了对家庭跟故土的爱,这样一种既贫困又丰富的孤寂人生。观者从电影能够赋予的印象中体验到不一样的人生,是让人着迷与真实系风格的原因。但我觉得抛开这些附魅,人就是这样的固执守旧,不愿意离开,因为荒滩是他们所有的记忆跟生活构成。在城里的老人,没有任何自我的价值,彻彻底底沦为子女的附属品,丧失了所谓的活着的尊严。当然,过于解构也就失去了许多美感。
片尾曲很好听 / Aymara, Altiplano, Quechua / Lithium in Bolivia.
#BJIFF2022 不停地换着方法地讲原住民钉子户的故事,内容不够,质感还行。我希望这些电影能真正讲到人心里去,而不是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包装在不同背景下,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拍这样的电影,但文化底蕴是一定要突出差异性的地方。
出门放羊驼,凝望悠远天空,拣拾各色可爱的石头,带回去送给家里的老伴儿,是我认为最浪漫的事。主题并不新鲜,但不影响我深受感动。最后终于雷声大作雨水将至,可原住民已搬走或逝去,只有坟头的石头渐渐垒高,提示着沉默中远去的缤纷可爱。
風景靚,攝影美。老爺爺對生存條件艱難的故地的“固執”,換個角度看,其實是個人自尊的一種堅持,對家園的堅守和信任。
VIFF2022. 倔强爷爷和找水奶奶,玻利维亚的务农环境真是被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很大啊,有好几处印象深刻的场景:爷爷说要跟奶奶一起去死,爷爷和孙子扛着羊驼找水,爷爷去找邻居商量,最后大家都搬走后爷爷的落寞身影,还有太多太多了,真的很喜欢这个电影。
坚守土地的老头子们要守的可不是什么文化传统祖先遗产,而是父权制赋予他们的权力优势,因为他们已经被旧传统惯得又自私又虚荣,没意愿也没本事在任何其他生活方式中给自己挣得一分尊严。老头越早死,老太太越早解脱,可以和儿孙团圆过几天好日子,这是在全世界各个地区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都早已被证实了的真相,老太太其实应该早就烦死这个暴戾的老头子了,哪来那些温情,玻利维亚小导演的这个矫情犯得有点儿过时了……也就为羊驼多给一颗星吧。
2022 BJIFF #38th Sundance#世界剧情评审团大奖 故土难离 凋零中的家园与执念
完完全全新闻摄影、纪录片的摄影风格,没啥值得夸的。也实在没啥意思
多多少少有点儿像隐入尘烟,节奏缓慢,猜到该发生的都发生了,即使再大的事情,也都发生的悄无声息。老爷爷的呼吸声就像一条暗线,从头到尾,导演用呼吸声制造压抑的氛围就很绝。影片结束,老奶奶选择留下,映后的主创交流导演解释说一直是丈夫和孙子在做决定,最后是她自己的选择,这个解释我是买帐的。#BJIFF
没吃晚饭,以至于无数次想冲出去吃好吃的,片尾葬礼阿姨拿的花还挺好看的,除此之外,一声叹息。
比较常规的叙事,高质量习作。这类电影处处点题,一个鲜明却缺少内在驱动的主角,现代电影视听艺术发展,摄影,配乐,剪辑技艺层面已达到精湛,水准之上,但文本与叙事的含糊与马虎,遗憾中庸之作。很像万玛才旦与近期的张扬,但后两者都比较“好看”。
“你知道秃鹰是怎么死的吗?当他们觉得自己没有用的时候,当他们不能飞的时候,当他感到虚弱时,当他有这种感觉,他就飞去山顶,然后收起翅膀,抬起双腿,让自己坠落,直接撞到岩石上死去...... 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一个新的循环开始了” 此刻,似乎将死秃鹰,爷爷,家园故土这虚弱的三者三者合一了,这片被视为爷爷和奶奶视为家园的荒漠就像一只奄奄一息的秃鹰,等待着死亡。 对家园的爱在艰苦的自然环境,家庭和不断前进着的社会的多重压迫下只剩下了默默坚守与对死亡的等候
电影中的恋地情结总能让静默的大山说话,还有久违的雨和回家的羊驼。
纯视听片,剧情量还不如《隐入尘烟》呢
距离格瓦拉在玻利维亚被捕杀,已经过去50多年。如果格瓦拉还活着,玻利维亚的农村依然看不到革命胜利的景象。
环境变化之下家庭及个人的处境 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相信现实中也一定不在少数 虽身处城市 但在这样烈日炎炎的季节来看 完全能够感同身受 / 影片所带来感官上最震撼的大概是贯穿全片的老人缓而沉的呼吸声 虽有被压迫的不适感但非常写实 / 想起曾在讲座中听来的 国与国间所讨论拉扯的对于未来目标设定不同场景下的温度差 也许对身在城市的人来说变化甚微 但对某些人群以及他们的家园来说 却会是波及生命和一切的打击/ ”去城里然后呢 去乞讨去卖土豆么“ /三星半 // 2022北影 万达活动场
#BJIFF。全球气候必然是一体,传统生活环境已经因为现代文明造成的影响濒临毁灭,那么坚守其生活方式还有必要吗
永远保持对土地的尊重和眷恋,是我们最后的坚持。
既然自然已经足够充满言语的渴望,那干涸的河道荒野和古老的遗志尊严又何需情景人声的伴颂?视听表达完全可以更上一层,那些摄影精彩美丽的隽永瞬间被仅有的叙事性 (对话) 打破,观看过程中数次去幻想一个以纪录片方式切入呈现的精进版本,可惜只看到了努力创造困境的执拗,未能看到年迈之人的坚持,况且后者还是创作者想要达成的。就像代表永恒存在沉默不言的西萨,说是关键,何时说出更是关键,他设定了一个足够虚无的目标彼岸,却以无限实际不加思索的动作去践行它,或许与流落外界相比这更能代表着一种真正的回归吧……可在这样一个带有现实色彩的家族叙事中,我们也没有任何批评那位映后观众在作者面前对情节产生提问质疑的理由,因为它的的确确呈现了太多徒增必要的说服,不怀疑其根本原因是捕摄视点和对精神观察的匮乏。——12'BJIFF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视听和剧本。@Siskel
2022BJIFF 这样的故事我们何其熟悉,倔强老头,固定轨迹,茅坑里的石头,但是内心巨柔软,爱巨深沉。其实奶奶一句话,可能就改变结局…没有人给她说话的机会,但都在为她做决定,这个,我们也太熟悉了。画面和音乐好美
有网友评论:“气候变暖”议题老套实在是不值得再拍;不过是另一部低配版的《隐入尘烟》。这种评论中的狂妄令人出离愤怒。这种愤怒远远不是评论是否中肯:是否拥有第三世界国家出色导演如阿巴斯那样拍出异域的猎奇景观,毕竟坐在银幕前的主要观众群体被充足的和平所簇拥,我们需要现实主义的阿巴斯告诉我们真正的动荡与贫瘠之地是怎样的真实;是否如另一类美洲电影如秘鲁《伤心的奶水》那样让我们看到人物角色激烈的内心冲突,毕竟短视频时代对“数字原住民”的官能刺激的频率已是以秒为单位,观众无法再接受过度迂回、内敛、回味悠长的东西。而是因为这种说辞触及了道德底线,是一类没有资格发表评论的观众。如若发表评论同样有一种“政治正确”,我们恰恰到了不可扼止对“气候变暖”“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分化严重”等开展探讨的观念水位较高的年代。
大地皴裂,老者将亡,势要像秃鹰那样坠毁在贫瘠的故园上。是信仰还是偏执?是矇昧还是洞穿,观看需要时时按住现代人的傲慢眼光。
阳康后的第一场电影,老爷子咳的我在影厅也抓心挠肺的。@SRIFF2022
《第十二届北影节》对于老一辈的农民来说,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也无法让他们放弃离开土地。不过,这类的片子看多了,一般男主都是比较执拗又不能与别人良好相处与沟通的形象,并最终都会在与现实,社会,环境的斗争中败下阵来。片中男主有严重的哮喘和肺病,从开头到接近结尾,一直贯穿着他艰难喘息和心肺的啰音。直到最后去世,镜头拍他安静的躺在床上,异常安静。老人由于自己的固执从而引发了儿子很早的出走。孙子再次归来,针对村里日亦艰难的生存环境水源的匮乏劝解搬到镇上的最终失败。结尾以老人去世,孙子回到镇上等待自己的儿子出生为结尾。头一次看玻利维亚的片子,拍的不错。
好像和昨晚看的scent of wind可以歸入一類,固執還是堅守?但是這場電影後發生了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我將永遠記住utama。#BIFF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6971004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