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法国8.0分喜剧《于洛先生的假期》
《于洛先生的假期》介绍
名称:于洛先生的假期
别名:妙人异迹(港) / 傻佬放大假(港) / 胡洛先生的假期 / Mr. Hulot's Holiday
主演:Nicole·Chomo / Marguerite·Gérard / 米舍利娜·罗拉 / René·Lacourt / Lucien·Frégis / Nathalie·Pascaud / Raymond·Carl / 苏济·维利 / André·Dubois / Pierre·Aubert / 爱德华·弗朗科姆 / 亨利·马尔凯 / Valentine·Camax / Louis·Pérault / 雅克·塔蒂 / Georges·Adlin
导演:雅克·塔蒂
地区:法国
年份:1953
语言:法语
时长:114分钟
分类:喜剧片
《于洛先生的假期》剧情介绍
性格怪癖的老实人于洛来到不列塔尼半岛的海滨小城度假,但他把那儿弄得一团糟,因为不管他要干什么,事情迟早会走样……《于洛先生的假期》豆瓣热评
长腿天使,搞怪天使,快乐天使。他总能想出各种法子,把一个平淡乏味的日子搞得妙趣横生。那些行迹可疑的脚印,总也搞不定的汽车,是什么让他总遇到这种倒霉又有趣的事情呢~于洛先生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纸袋,从里面掏出星星,挥一挥魔法棒,身边的人就都能看到散落在地上的快乐
基顿渴望被现实世界所接受和认同,获得浪漫与声望,他的动作是流畅自然的。卓别林却是永远的局外人,他总是固执地抗拒着,走起路来很古怪,晃晃悠悠地像得了关节炎。塔蒂则居于二者之间。他是用卓别林的身姿古怪去追求基顿的接受和认同。“于勒可能不够协调,但他的步伐要比别人更为轻快。他总是身体前倾,坚定地迎向未来。”……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050188118/
泄气花圈追悼会,一招致命网球杀,无影脚印兜圈转,贵妇升降千斤顶;当然,还有浪漫的二人化妆舞会,轰炸扰民的深夜花火,于洛先生是所有小孩和老小孩的知心朋友~
看睡了醒来再看都不太会影响情节-。-
#重看#当温柔而冒失的主角从人群中慢慢涌现,你会不自觉地被他带入一个矛盾又和谐、自成一体的世界;大量远景,让于洛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让无处不在的细节幽默充盈整个画面;此片亦有“报幕者”——散步的夫妇,结构和《节日》有异曲同工之妙;场面调度和声音制造的笑声,美好得不像话。
雅克·塔蒂首部于洛喜剧,笑死人不偿命!1.近默片喜剧&群像喜剧,优雅羞怯却笨拙机械的于洛先生并非滑稽效果的唯一源头。2.身体式情景喜剧,大多笑料与人体动作或肢体的延伸(即各式工具,如汽车、小船、球拍、毛巾搓杆、拐杖挪画、被狐狸皮咬住的鞋钉等)息息相关。3.片头走调含糊的火车站喇叭仅为个例,大多时候片中的言语虽嘈杂却清晰易辨(餐厅闲谈、收音机时政广播与不停严肃引用报纸的男人),但内容却空洞无聊,彰显出度假时空中语言规训的荒诞与无意义。4.表现性声音运用的教科书,强化的老爷车吱嘎声&餐厅弹簧门声,放大的唱片乐,时而巨响时而静默的乒乓球声,以及某些时刻对谈话的消音处理(仅有口型)。5.被绊穿过房子or倒退绊出门。6.神奇的海潮卷送颜料罐场景。7.一伸一缩式网球发球。8.折船-鲨鱼,拿甜筒的小孩,失控的烟花。(9.5/10)
旅馆,海滩,葬礼,球场,舞会,烟花,礼帽,烟斗,长裤,拐杖,破车,动物,人群,噪音。前后景联动出戏剧,错误与巧合化合成幽默,木讷而优雅,笨拙却善良。巴赞的影评实在写得太好。@法文
看这一部时特别痛苦,因为这两天身体原因,一笑就神经痛,这么一部活脱脱喜剧,硬是苦着脸看完的。也是这一部,提前结束今年的北影节…Mark一下
雅克·塔蒂先生有一半的外星人血统,另外有一半机器人类血统,还有一半人类血统。所以如果你恰巧在法国南部海岸度假,遇到这么个怪物,那你就度过了一个“娱乐”先生的假期!
Terry Jones说 这是一部难得的优美的喜剧
好心的于洛先生时而好心做错事,时而只是一个恼人的捣蛋鬼。这个常常蓄意制造冲突、逃避责任和滑稽肢体的slapstick生硬得让人很难笑出来,甚至让人有些生气。如果塔蒂所追求的就是这种观众代入的效果,那他确实成功了。就算是其他人的“假期”看着确实蛮无聊的,于洛先生也没有任何理由到处惹事儿,像是明知结果却偏要恶作剧的熊孩子。更别说跟基顿和卓别林比了,也或许只是这部。很喜欢葬礼的那场戏,将偶然的冲突、肢体的滑稽与葬礼的悲哀调和在一起让人印象深刻,那个漏气的“花圈”更是一个完美的喜剧物件点缀。缓慢的节奏,拉长的镜头,远观的机位。海浪滚滚,女孩款款,假期结束,之前满眼嫌弃的酒店客人临走前感谢于洛带来的欢乐,而于洛却和小孩一起坐在沙滩上郁郁寡欢。电影落在了一种独特的诗意与温柔、闹剧戛然而止的落空,不忍心再严苛。
近乎哑剧的表演却通过各种音效使喜剧效果达到了多少话痨片都没有达到的境界
不同于蹩脚的喜剧,充斥着无止境的冲突与矛盾,而在雅克·塔蒂的作品中,他则用平凡朴素的手法来打动你的心,这集他的作品魅力所在。
天生的格格不入只因你们已成为规律的组成部分,一如既往的塔蒂,但是感觉结构太过松散了,与《我和舅舅》相比更像是一个爆发前的蓄力
看于地球村,于洛叔叔扮鲨鱼相当有喜感,,
此时的塔蒂还是略嫌稚嫩了点,虽然他标志性的元素都已清晰可辨
卓别林的幽默是那种穷困阶层的苦中作乐,心酸之余让人感动;塔蒂的幽默则产生于于洛先生对中产阶级那种循规蹈矩的秩序的破坏,但是他本身亦是这个阶级的一部分,这种闲情逸致的幽默也只有这个阶级才欣赏得了。
卖力的冒失天使。让tati不安的那坨糖浆也着实把我恶心到了。
继《游戏时间》后的第二个,笑料和创意都不如前者多。虽然节奏慢,但整体氛围还算比较有意思,一些细节很搞笑。发现塔蒂利用道具很多,现场面对当时环境和道具后再发挥想象力很强!临场的东西往往是在屋里编不出来的。憨豆也许对于洛有些模仿。
慵懒散漫,大智若愚,优雅摔倒和小碎步。应该是我看过四部tati电影里笑点最密集,也最单纯的喜剧了。ps:那个小男孩,是不是就是后来《我的舅舅》里的正太?
挺喜欢这种法式轻松喜剧,可惜看的在线清晰度不是很好。开始喜欢雅克塔蒂。
轻松搞笑。忽然发现 卓别林-于洛-憨豆似乎一脉相承
看完的心情真的如同假期一样毫无准备的开始 毫无防备的结束,结束的令人意犹未尽充满失落之情,看着空空如也的海滩已经没了孩子的欢笑,潜意识已经打响了不愿觉受的闲趣时光流逝的哀愁,原来真正享受“休闲”的人和时代已经不存在了(真想对着而是的假日大哭一场)
【北京电影节展映】无需台词的“有声哑剧”。手忙脚乱的愚蠢制造的笑点,其实有些尴尬和刻意。场景的切换简单强行的淡入淡出。有的地方确实好笑,但更像是段子的堆砌。看不见调度,只看到编排。在这一点上巴斯特基顿和卓别林的喜剧无疑更加高明。
那种无可言说(深藏于表面之下)的幽默,浮出来的冰山一角就足以令人欢心,世界上总会有喜欢于洛的人、尽管他们也许只能偷偷的喜欢。世界上总有笨笨的、却又一定在这虚伪的世界里做真正的绅士的人,他们的那一片真心既不矫情也不悲伤。于洛怪异的车声和那浪漫的音乐是他独有的标记(打破虚假秩序)。
8.3;爆笑,以后我也要这么打网球
雅克塔蒂的风格太散漫,但又太美了,这就是我所谓那种时不时你可以翻出来躺着看的老电影
经典喜剧片,一切都能搞砸,黄金周要是放这个,可以缓解火车压力。
同卓别林早期的电影相像,塔蒂用松散的故事构建自己的电影,于洛从一个情景进入另一个情景。他的世界充斥着复杂荒谬的条条框框和社会习俗的约束。但于洛有些胆怯,小心翼翼地行走其中,却不能像卓别林那样毫不费力的逃脱陷阱。但当卓别林直白的宣教被人遗忘时,塔蒂电影中折射的洞察力依然经久不衰。
胡洛先生和中产阶级之间,谁更愚昧可笑?
能看到沿袭下来的喜剧影子,如对器物的利用(船和油漆桶),放大至异常的声音(车、门、球),宛如舞蹈的动作被突然打断后又连贯接上。“假期”的时间性正如巴赞所说“创造世界”,即成为空间性,宏观的时间变得不再重要,首尾提示便足矣,具体的时间得到强调之余逐渐变成一种机械化的重复行为(如敲钟),于此碎片化事实便(只能)在不断变换的空间范围内组合;但于洛先生之于器物、声音、动作的所属者身份又使他成为“假期”的破坏者,从而形成主体上的认知落差,不断地“破坏”又“重建”以制造突兀笑点。但电影随即向观众提出疑问:于洛先生真的参与到整个活动中了吗,还是他像那两个英国人一样,始终只是在漫游?
度假于其他社会上的人士来说是一种日常严谨作息的延续,他们只是换了一个空间,而继续保留着原有时间的作息。于洛与这样的社会人士之间有太多疏离,这种疏离让人们讨厌他,但他自己自得其乐。生活不应该失去快慰,尼采说。在动画片魔术师当中也有于洛先生的影子。那个船断掉的时候快笑死我了。
评分:B- 以这部为分界线,我将要爱上老电影了。 @杭州法盟 2011/07/12/
8.2/10 于洛先生海滨假日,与空间时间的大合奏,整体偏向默片风格的肢体动作。他的出现犹如机械生活中的一缕亮色,打破现代生活的僵持无味,以不协调的肢体语言演奏欢乐颂,看似蠢萌却是唯一不沉寂的生物。
纯朴的海边小镇,于勒又出了许多洋相!~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697385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