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台湾7.5分剧情《台风》
《台风》介绍
名称:台风
别名:Typhoon
主演:唐宝云 / 唐菁 / 穆虹 / 李琪 / 江繡雲 / 金石 / 雷鸣 / 罗宛琳
导演:潘垒
地区:台湾
年份:1962
语言:国语
时长:111分钟
分类:剧情片
《台风》剧情介绍
阿里山測候站職員何志平(金石飾)平日專心於自己的研究工作,因而忽略了他的妻子君麗(穆虹飾),孤獨的君麗精神十分不穩定,經常依賴酒精來麻醉自己。志平的弟弟志雄(歐威飾)不學無術,安排流氓高大豪(唐菁飾)前往測候站躲避警方的追查。 逃亡途中,大豪遇到離家出走的小姍(羅宛琳飾 ),二人偽裝成父女前往阿里山。大豪在山上結識了少女阿紅(唐寶雲飾),阿紅的天真讓大豪感到愧疚,欲帶小姍離開。此時君麗卻意亂情迷,竟在颱風夜裡衝入大豪房內,欲與其一起逃離。 無奈風雨過大,又逢警方把守,三人只好折返測候站,小姍也因此感染肺炎。在良心的譴責與志平的勸服後,大豪終於決定將小姍送醫,並前往警局自首,而志平與君麗也重修舊好。 1962年第9屆亞洲影展最佳女配角獎─唐寶雲 1962年第9屆亞洲影展最佳女童星特別獎─羅宛琳《台风》豆瓣热评
60年代健康写实主流之外。关注远离尘嚣 在自然中个人追求 救赎和男女情欲的往来。从山树风的空镜和内心意识流动始 建置自然空间和与人物的割离 直至张的进入 短暂的“三人家庭”才融入自由的自然。多重视角的融合呈现文学性极强的阐述 君丽渴望作为女性的被关注;张寻找牢笼外的心灵归属;小珊对本真爱的寻找;观测员丈夫男性力量的缺失和自我爱的方式表达 每个都深入展开。由好莱坞式的被迫结合和逃亡作为外壳 内层嵌套着《小城之春》式更为大胆的情欲抑制道德束缚的呼吸感。随外部文化的介入(青年们的闯入)欲望达到短暂的欢愉释放。君丽和张先生行走在阿里山间 像极游走在城墙边缘的玉纹和志忱。台风的到来同时完成了隐喻象征 席卷进内心的情欲(台风之于不同人物 以及林老师所讲的作为更宏观的背景折射)。镜头的空间对比也值得品味。
看人在台风里奔走,想起陆毅演的诸葛亮上方谷追问为啥突然暴雨倾盆,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大喊:“天不助我,助尔曹!”甩出去一口老血。讨厌的地方还是部分文学化的台词设计,唐菁“找东西”就好比《跑道终点》里“黑处有什么”。阿火伯是雷鸣演的?看着太像。唐菁声音亲切,小女孩真的是罗宛琳呀,没认出金石,他在《西施》里演太子友,分明是很小的样子。
圍繞在男女主角雙線(不懂愛、懂伏地挺身的胸毛鬍渣潮大叔;七年之癢、山上不忘做指甲——但仍砍了六年柴——的Sjöström《風》式被「自然」力量逼至瘋狂邊緣少婦)道德教化劇。穆虹真的很不正、妝容很怪;帶疤唐菁逃亡不忘撩妹(開場不久電話亭與蛇蠍女高幸枝互撩——60s演不少這類角色,台國語都有);羅宛琳飾演的小妹妹很會;唐寶雲飾演山林原住民(?)少女,下巴與擅擺pose想起林青霞。大家眉毛都很搶戲XD。《小城之春》設定的延展,加入更大的野蠻/現代對比。性焦慮(白老鼠,控制組/實驗組),野性山中小屋空間,配HIBINO時鐘。如果這片是當代拍,測候站丈夫才是會被「教化」的對象吧?XD 片中大量現代化產物(耳機、隨身聽廣播等),地域特色(阿里山),作為一個在亞洲影展放映的中影電影,帶宣揚「國威」意圖?
山中版《小城之春》+田納西威廉斯,據潘壘自己說,當年大家拍膩了反共、政宣電影,於是打算在中影之外合資拍這部片,穆虹跟唐菁都各出了五萬,後來為了參加亞洲影展劇本被中影看上了,獨立製片變成中影體系裡的片子,實在太不中影。唐菁也未免太帥,2019.06.29@ SKC
小时候的我要是跟小珍珠一样对陌生人充满信任感,想象不出来现在的人生应该是怎么样的?很喜欢唐宝云与穆虹之间的反差,反而是唐菁所表现出来的野性风流有点震惊到我,看预告片唐哥哥给我的印象是类似007,谁能想到哇qwq
小孩把童話故事放進自己的現實,直到現實裡的人也開始相信自己身處其中。《颱風》實則是非常魔幻的故事,故事寫得很好,構圖與攝影機運動也漂亮。
8,非常像小城之春,且更为大胆,逃犯、性压抑妻子、性无能丈夫三角关系通过阿里山这个类似世外桃源的化外之地建立,且通过内外各种动力,把道德控制下的情欲枷锁打开,真的是少见大胆的作品,怎么看都不像是当时中影会拍该拍的片子(对比之前的反G电影和之后的健康写实主义)。在视听上,开场阿里山日出戏就让人惊艳,后半程用台风来象征男女主人公内心的悸动和不安,几处声音蒙太奇也用的很漂亮,就是可惜这个大团圆结尾了,不过那个年代感觉也没有办法。最好的是青年学生作为闯入者进入木屋跳舞那场戏,在充满西式文明的音乐和舞蹈上,催化剂般地把情欲一下挑逗出来,很快随着珍珠项链地掉落而一下停止,用这种闯入者的方式来作为第二幕和第三幕之间的衔接,也是非常棒的设计。电影还有刚出道的唐宝云,怎么看的那么像邓丽君。
我只记得这句:其实下了这个山,穿过树林,再镇上跳上火车,不就离开了吗?---人,太多时候就是被自己束缚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2019-10-06 19:35 @百老匯電影中心現在香港的雨好大,就像那該死的颱風。後來回旅店路上有一個小哥哥主動送我他的傘,第二天我就忘在去油麻地的公車上。自己真的是個很糟糕的人。
穆虹唐菁很成功,但剧作上广播暴露身份的设计很差。
住在阿里山气象站的一对与世隔绝的夫妇迎来了两位客人——正是妻子现在生活中所缺少并渴望的——男人和小孩。这些人相聚却又想着逃离,台风加剧了混乱触及了痛楚最后也让他们找回了他们所失去的。多组人物的角度和情绪都有照顾到,但结局的理所当然也让人物有些脸谱化
04/15 重看L'amore in città+Sans toit ni loi
昨天在看《台风》的时候还在想,为什么会在影片中突兀地加进去一段大学生跳舞,而且那时候不是不让跳舞吗?今天看了眼大事表,1962年台湾刚刚解除舞禁。(另外这部电影比《龙门客栈》还早5年出现,却有着难以表清的武侠片气息。尽管结尾为了符合时代要求有些幼稚,其他方面完全不输同时期的日本电影)(相比八十年代才出现的《落山风》也丝毫不输其生猛的爱欲意识)(潘垒的电影是具有一些作者意识的,男性的性格差异对比,寻找自我的主题等等
三星半。投身科研的书呆子与江湖大哥,还有几个女性,有点典型的情感故事,可惜表演和化妆有点夸张
网上看到修复版的资源,观感不错。在邵氏经常扮演老者的唐菁在本片里展现了自己狂野的男性魅力,唐宝云也在本片里初试莺啼,活泼天真的样子十分可爱。穆虹的表演非常像舞台剧,尤其开头内心独白的一段,很有些舞台化的夸张。林小珊这个角色是全片的亮点,对“爸爸”的深深依恋和人小鬼大的样子让人印象深刻。故事以山上的气象站这个封闭环境为背景,放大了欲望和孤独,里面的每个人都像是一座情感的孤岛,充满了焦虑和恐惧,片尾浪子回头、夫妻和解的戏码与之前的沉重相比就太过理想化了
后来的童星关佩琳给我的感觉就像罗宛琳。
从一些人物关系和情感来说会联想到《小城之春》,但是二者相比没有什么意义。《小城之春》的背后是巨大的现代创伤(trauma),但是《台风》更容易被解读成一个寓言,是在一座孤岛中“外省人”显露最终抑制自身逃离的渴望的故事。“下山”这一“叛逃”的行为一方面是现代诱惑的结果,另一方面则颇具政治意味。
0629@TFF:潘壘實在不該去邵氏,但留在台灣也難發展了。
极具现代意味,文本上难得描写情欲的华语佳作,片头化用《小城之春》的独白,抹去了压抑下的哀叹,以爆发边缘的口吻诉说婚姻的乏味与七年之痒,因此形象“野性”的男主才得以纠缠,并形成性格对位并衬出婚后生活的了无激情。三位年龄各异的女性角色以不同的感情掺杂进男主的逃亡之旅,并以孤独的同一标签发展出不同的脉络。亲情脉络的精彩无疑全部源自小女孩的精彩表演,而唐宝云角色的加入,使情感纠纷更复杂,构建成四边之内的三角拉扯,并丰富感情形态,以出挑的少女姿态一展热烈并最终赋予“找东西”的意义。类型元素混合的精妙,主线还是家庭戏的徘徊,山中小屋以孤岛的物理设置意喻台风中的飘摇,但最终在门关闭的结尾中,是家的再次建立。犯罪戏份在前后以悬疑气氛取胜,并使人物携带危机标记。儿童戏份同儿童片的套路,演员用好即是胜利了。
/真是好喜欢这种文人气重又不沉闷的电影哦。/台风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女人,是重压,不如说是一场彻底的破坏与轰塌,轰塌后的重建是可贵的,可是台风的救赎却最终来了又走,人们只能期待下一次轰塌。/结尾想象式解决的那种圆满我是不满意的,我希望至少留下下一场台风的引子。/最后,我真的好想男主角和小女孩谈恋爱哦…对不起我是变态…
阿里山版小城之春,男二连帽子围巾都是戴礼言同款。
天哪好好看,怎麼可以把田納西威廉斯式的(性焦慮和中年危機的女主角=伊莉莎白泰勒+保羅紐曼;太太們愛看的男主角劈柴和伏地挺身之= 肉欲浪子馬龍白蘭度)劇本跟內斂(?)的神經喜劇融合得這麼好。路易馬盧。阿里山火車(鐵道迷);耳機收音機;洋娃娃手提箱高級童裝。
“ ...... 今天我变了,我刚刚才醒过来 ...... 我现在才发现,我谁都没爱过。” “ 我要你爱我,我什么都不管 !” 高大豪的身上,有着一次又一次人性的善与恶的交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珍重自己生活里的人和事,不要闯进别人的生活。
10.6 油麻地 百老汇电影中心 M+修复单元。20天拍成的杰作,不时想到黑泽明早期,只是结尾回“框”略弱。看到潘垒这部与当年看到何藩的摄影一样惊喜~
那一批老片裡覺得可以重看的一部,當然唐寶雲那個角色還是有點⋯⋯
10/6 一個打著小算盤的流氓大佬,一個離家出走的機靈鬼,讓阿里山測候站一對夫妻的生活起了波瀾,時代感帶來直白和滑稽的幽默,看完出來更是風雨飄搖的一天 @2019-11-05 14:12:28 @2019-11-22 00:11:24
开头结尾小城之春,小珍珠寻亲记,性压抑与交流缺乏,被打破的山中秩序,对白里的幽默成分。
人欲与风景、天候构成的心理写实感切实地诞生在60年代的台湾。对小珊这个孩子的书写十分特别,孩童的自我觉醒,希冀自我放逐,凭借我心我眼我感受,来抉择自我与未来,放诸华语片史也是引发台风的风暴眼。虽然结尾又仿佛在往儒家传统士人那套责任感劝善道德找补,在先锋性上略显迟疑。
充滿日式風情的台灣電影,大豪太像三船敏郎(然後又帶有film noir的samurai風),失而復得的愛,中年危機,竟然是女配拿下金馬獎(雖然她很有風韻)?!「你們剛剛在吵架?」「在討論一些事情」「是白老鼠的事?」「是人的事。」
有几处有趣的地方,气候和电影结合本身就是迷人的。文本是现代的。
超越时代的先锋作,对情欲的直接表现。阿里山的野,情欲的原始,科学观测的文明化,大团圆的结局无奈,但却又必须如此。
抛开结尾部分的真实感丢失在过于圆滑了断的自圆其说里,教训意味过于浓厚之嫌这两点来看,不失为一部佳作。拍摄手法、妆容服饰中都能看到60年代美国、日本电影的影子。演员的表演方式也颇具舞台剧风格。
潘壘導演實在太文藝了 這個我無法接受 但看到老台灣還是很興奮的
大叔配萝莉+小城之春,完全刷新了我对古早年代台湾电影的既有印象,看十部老电影可能才有一部挖到宝
林文淇上课放映。台风与六十年代被遗忘的台湾电影。1962年中制公司出品的第一部国语黑白片,早于养鸭人家。三位主人公叙事线交叉,台北在逃嫌疑人与阿里山测侯站研究员妻子以及离家出走的小女孩三人关于追寻爱,释放爱的故事,台风作为片名,参与到叙事以及情绪积累与压抑之中,同时对国民党白色恐怖,性压抑都有隐喻和象征,但表演较为刻板,故事比较戏剧化,情节推动不足。与如今时代的热带雨相比,在不同现实的处理有相似之处,但又存在时代症候。
2019.10.21 北大放映 林文淇老师讲座。一个女人的迷途和回归。一个不自由之人的心灵重塑。
以年代而言確實思想前衛且有舞台劇風格,作為背景的阿里山日出、雲海和林木的光影雲霧氛圍也極美,亂入的大學生群舞段落亦為其亮點。但以今日角度言之仍顯其過時與嚴重不足,問題不僅出在結尾強行大團圓的突兀,角色的性格單薄扁平和劇本的浮誇與走向的想當然耳更是隨處可見的硬傷。3+
一堆人寻找温暖与爱的故事。小女孩找妈妈。执着于数据的科学家,老婆都快受不了了。最后温馨结尾。
早期缝合怪珍贵影像!养白鼠性冷淡mad scientist绿怪,被驯化时刻被诱惑的mob进了森林竟然仅存文明社会的人代表,撇去这个说教味略浓的尾部,非常欢乐非常放飞,演员们踩着六亲不认的步伐,扭曲过度的脸,衬托小珍珠和喵喵的自然表演
超越了六十年代大部分的华语电影,但相比于野玫瑰之恋或是舞台姐妹这样的杰作,又或者是董夫人这样的神作,似乎又有所差距了。不过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的话,那么影片中的台风意象还是有着充分的解读空间的。
男人和女人纠缠的情感 外露的文本《小城之春》 话剧 文化帝国主义 跳舞的象征意义(以牛角为背景),项链的散落台风 君丽的情欲,不安于室 ;高大豪的两次醒悟,封闭的空间到开阔空间,向往自由,被纯真感动
2019.10.21 北大理教 修复版(整体色调观感发青,以至于片头像是彩色片)、映后交流-林文淇老师。那些学生们带来的东西是都市的象征。与《小城之春》主题相同,导演是文人,部分场景有话剧的感觉,大远景则是学自欧洲电影。细节隐喻丰富。60s文化帝国主义,美国带来的物品。大豪和君丽跳舞有性的象征意义。台风的多重象征隐喻,象征着君丽的情欲。大豪的醒悟伴随着从封闭空间到山中空间的过程。阿红更多的是象征意义的人物,纯真。台风夜象征着道德主体的破坏与重建。台风也理解为kmt政府的白色恐怖,何志平像监听员,养小白鼠;山里的哨音是抓匪谍,车站售票窗口旁边抓匪谍的标语,小屋是类比TW的孤岛意象。
用颱風來比喻人的情感變化,所有主要角色皆有所發揮,最驚奇有趣的果然還是『小珍珠尋親記』的部份。
故事一般,结尾不喜。小女孩太可爱了,怎么会有这么机灵的女孩呢?此时离解严还有25年。2019.10.06 百老汇电影中心 M+放映:修复影像在台湾 @2019-10-06 22:01:59
20191021 北大林文淇老师放映与交流 蛮好看,故写了一篇长评
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台湾的老师来做的展映和讲座。小女孩真是个机灵鬼啊!电影海报真的很好看。女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一样无依无靠,男人总要思考自己的事情而不会爱人,她们除了拿出爱之外一无所有。纠葛的美丽的故事总要发生在山上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风雨一番。
除了文学(旁白)多了点 夸张了一些之外 完全就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在了解当时的历史语境之后再解读此片 立马鸡皮疙瘩 不错的电影 能在课上观看真幸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697772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