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南斯拉夫8.6分剧情《爸爸去出差》

1985南斯拉夫8.6分剧情《爸爸去出差》

《爸爸去出差》介绍

名称:爸爸去出差

别名:爸爸出差时 / 爸爸离家去上班 / 爸爸出差了 / When Father Was Away on Business / Otac na sluzbenom putu

主演:米尔亚娜·卡拉诺维奇 / 莫雷诺·德巴尔托利 / 穆斯塔法·纳达雷维克 / 米基·马诺伊洛维奇 / 米拉·福兰

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地区:南斯拉夫

年份:1985

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时长:136分钟

分类:剧情片

《爸爸去出差》剧情介绍

1950年夏天,萨拉热窝六岁男孩马尔克(Moreno D'E Bartolli 饰)的生活中除了伙伴与足球,还时常见到成年人小心翼翼的举止。父亲米萨(Miki Manojlovic 饰)为人风流,与一位女体育教师有染但又毫无拆散自己家庭的打算,一家四口的生活温馨而又波澜不惊。不久马尔克小伙伴的父亲被人带走,米萨则因不合时宜的言论被大舅调查,并被派到矿场劳改,父亲在马尔克割包皮的那天离开,母亲对马尔克说爸爸出差去了。父亲的矿场生涯终于结束,一家三口迁往小镇兹沃尔尼克与父亲团聚。父亲在小镇工作之余,又恢复了偷食的习惯,马尔克也结识了新的伙伴——医生的小女儿玛莎。但回到萨拉热窝的日子仍然遥遥无期。在当地的国庆典礼上,马尔克被选为献礼的少先队员,结果马尔克上台时也说错了话…… 本片获1985年金棕榈奖、影评人费比西奖。

《爸爸去出差》豆瓣热评

  • Trouble

    1,太多电影里都有在电影放映室里的情节,可见这帮人当初在放映室里花了多少时间。2,对手风琴好感大增。3,库斯图里卡的尾峰从不令人失望。4,不喜欢解构的影评。

  • 冰红深蓝

    库斯图里卡第2作,1985戛纳金棕榈(全票通过)。不若老库之后的作品那么癫狂和魔幻现实,儿童视角,温静中饱含深情。戴眼镜爱电影的早熟寡言哥哥,弟弟纯真而短暂的爱情令人唏嘘。割礼被抓四处留情的父亲。配乐,婚宴与地下室撞灯偷情似[地下],厮打&4人吃葡萄,火烧裙,冲水绳上吊,梦游定格。(8.5/10)

  • 九命猫@victor-eyes

    在哪国哪朝,文革/白色恐怖都是可怕的,爸爸始终改不了出轨好色,像南斯拉夫人民改不了爱足球。小儿子是萌娃娃,大儿子几年后长成了流浪者帅哥。儿童视角的严肃题材,梦游是最漂的元素。 通篇“多瑙河之波”,想起后来的《父与女》

  • 有心打扰

    1.白色恐怖终究潜移默化一个人,父亲如此紧张儿子面对市长的宣誓。宣誓以及之后父亲安慰儿子,这两场戏让人感概万千;2.“我爱你胜过爱我自己”,小小年纪,就这么会泡妞,在下自愧不如;3.想要自杀,却只是冲了马桶,自己都被逗笑了,内疚、自责和罪恶感在那一刻释然;4.踢着足球,却再一次目睹了父亲的偷吃,这一次,父亲的形象进一步瓦解。或许,国家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亦开始动摇。

  • U 兔

    很有意思呀~故事挺平淡,但是平中见陡峭。小朋友的表演非常打动人,故事琐碎却有针对性,镜头非常讲究,虽然没有鲜艳的颜色,却用音乐告诉人们这是库斯图里卡,丰富的政治隐喻,即便无法全部解读依然觉得很有趣也能体会某些意向。另:爸爸是个混蛋。

  • 狄飞惊

    《铁皮鼓》获奖才几年,金棕榈又捧出个这,库斯图里卡的不羁和深情气质使得影片不像一般政治片那样让人讨厌,但诸多已说不清是谁在致敬谁的桥段还是流于套路,这种按方配药式的隐寓和设计,现在显然已吸引不了我。

  • 茉琉

    老库总是喜欢在喜宴与音乐中将影片结束,似乎是总想暂时忘却悲痛,和多利贝尔一种风格,早期的片子普遍政治味都很浓,像严肃的成长史

  • Eco

    巴尔干手风琴配上手摇胶片电影放映一段真是绝配,不知道无烟地带乐队里有没有手风琴呢?库斯图里卡的巴尔干人民生活,给人一种从苦难中萃取的力量,这种力量非常贴近生活。社会主义巴尔干半岛的童年事我记得,行割礼、收集胶卷、上交零花钱。这一点上,跟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政治高压之下,童年记忆依然能够泛出闪光。

  • sirius_flower

    能看出来金棕榈相中的点在哪,但这片子其实很一般。唯一觉得特别神奇的地方是儿子梦游,真的游出了境界:一开始是梦游直接下楼,上了大街,最后竟然还上了铁桥;最后则是第一人称后脑勺视角游飞了起来升上了天,直到被找到时站在了山顶。这个梦游在电影里面确实绝了,在一片相对压抑沉闷的气氛中产生了一些匪夷所思的效果,一种社会主义魔幻现实的效果。另一边打破沉闷的就是后冷战最常见的用性来探讨对社会主义压抑气氛的挑战,这就很cliche没什么可说的

  • Don't Panic!

    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惊人的相似,文革中的揭发告密因一句话被审查被劳改也不只是我们独有,只是库斯图里卡是乐观而善良的,片子里仍有人性在闪光,不像我们总是压抑的喘不过气。

  • 小老鼠

    没有老库后来的作品那么癫狂,但是,真好,尤其对于在社会主义国家生活过的人,真是很温情很感动,可以想起很多往事

  • 喷子

    以孩子的视角叙述很讨巧但并不新鲜,揭东欧社会主义的疮疤正对西方口味却略显单调。库斯图里卡在早期还是保持着一种温情脉脉的矜持与冷静,倒是使本片优于那些急于大吐苦水的投机之作,可给个金棕榈毕竟还是有些高抬了。

  • Panda的影音

    父亲节特别观影:没有了此前看过的库斯图里卡电影作品里惊艳的动物戏份,也不再是讲述带有荒诞意味的故事,这部让他首次拿到戛纳金棕榈奖的《爸爸去出差》更多的是贴近现实生活的表达。“爸爸去出差”联想到中国的文革历史;反复“丢手帕”的米萨让我想起曾经对我侃侃而谈他“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行为的前同事;婚礼戏联想到《地下》;马尔克走路飞行的结尾联想起《生命是个奇迹》的飞床戏;……

  • 思阳

    对库斯图里卡期望太高了,所以有点失望。没有看《地下》时的触动也不够期望中的夸张疯狂。作为早期片子,看得出他逐渐琢磨出以后的题材和风格的影子。

  • 德州没有巴黎

    此片可以和米哈的烈日灼人对比着来看,没有米哈的烈日那般残酷,可以说是一部温柔版的烈日灼人。共产主义国家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中国的文革时期,前南斯拉夫的铁托执政时期,前苏联斯大林大清洗时期。库斯图里卡相对于米哈用一种更为荒诞的方式呈现了出来。最后的梦见飞翔致敬了老塔的伊万的童年。

  • 一棵松

    小男孩割包皮没麻醉。其兄正太。小男孩不懂事,夺走父母亲不容易的XXOO的机会,最后跟父亲抱着睡,母亲只好痛哭。他念错,“走在铁托同志跟着的道路上”。他和某女孩裸洗,后来女孩白血病在病车上问他“你爱我吗”,他说“世界上我最爱你”。“如果钱箱空了,就没有德先生”

  • 無邊無際

    影片一个7岁便会坠入爱河的小男孩,讲诉在乌龟王八蛋统治的极权社会,他的爸爸因为一句半玩笑话而获罪,从而改变全家人的命运的故事。库斯图里卡式的癫狂已开始显现。如用抽水马桶绳子上吊,他爷爷被迫洗澡等……

  • 一事无成孟烦了

    看的第一部EMIR这么严肃的片子 不够十分喜欢 发现他总是能用影片中极短的几个片段拍活整部电影 这其中就包括结尾部分

  • 超cute侠

    小男孩对抗专制社会的唯一方法就是梦游,结尾飞过大树十分超现实。喜欢一家人聚会的场景,手风琴和歌声交织出一种特别的味道,那些关于南斯拉夫的往事有苦涩也有甜蜜的记忆。

  • 半袖

    这部电影看得时间真是拉的太长了,大概要有三个月了吧,所以都快要把前面都忘光了。但我就想说,男人的风流造成一个家庭的痛苦,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啊。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真好,会编会导会拍。真情流露,让人动容。暗潮涌动,不寒而栗。但我对政治非常不敏感,片子的密码有很多解不开。我感受到库斯图里卡的实力,但他成不了我最喜欢的导演。

  • Quresandro QD

    非常有意思的片子,只不过由于没有一个重心导致看的时候不停的丢失细节,库斯图里卡放开自己的政治隐喻和讽刺风格,也能拍出如此富有生活气息的小情小调

  • 董肥樂

    南斯拉夫的“文革”,父亲的偷情,小胖子的梦游构成了对国家隐性的譬喻。斯图里卡的第二部长片,可这个时候他就已经是金狮和金棕榈双重得主了。

  • Cpt. 切尔卡西

    當年周正給我寄了一套庫斯圖里卡全集,唯獨缺這個,法斯賓德全集裡面缺「恐懼吞噬靈魂」,丟的的都是我最愛的。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冥冥之中吧。今天再看,仿佛更加了解大環境下的小人物的癲狂了,玩笑也是開著開著就深刻了。庫氏最擅長的題材。「你願意做我的小社會主義接班人嗎?」

  • 工具青年

    “是铁托领导党,还是党领导铁托?”爸爸很爱你,但爸爸也偷腥打老婆;国家很爱你,但国家也送你去煤矿做苦役。对东欧历史不了解,但是小男孩看着也是很可爱的,背错演讲还失魂落魄地跑到体育馆抹眼泪。两个小朋友第一次见面就跟老夫老妻一样帮对方拉后背拉链,最后一次见面说我爱你胜过爱自己(但是浴缸下的下体特写有点给我看麻了)人生有时就是这么操蛋,把脖子伸进绳索纵身一跃,身后却只传来抽水马桶冲走废物的水声。

  • 十分钟年华老去

    值得再看几遍的作品,感觉比《地下》好很多,非常沉迷于影片中人物的自然、随性和长情,独有气质,感觉这个剧组一定工作非常融洽,银幕里都是很自然的互动。看这部电影让我觉得这才是导演这一称谓应该做到的。历史背景完全融入在故事里,就是回忆,没有丝毫遮遮掩掩的欲说还休隐喻暗示或者卖弄情怀。人物活的没有道德牵绊但是有情感互动,出来的情感变化真的不是剧作套路能网罗的。这部历史片,画面很多实拍,技巧也没有《地下》那么过火,显得非常真实有味,感觉更能让我融入这个环境,观感比精良制作的大片更好。通篇的音乐、足球、梦游…在一个浴缸洗澡的小学生男女…妹夫和男主共享一个情人…这一切融合起来让这部电影有了一点《百年孤独》的味道

  • 周鱼

    总能在俗滥的的情节剧中制造笑料和超越情节剧的深刻社会批判 把音乐《多瑙河之波》用得太灵动了 小胖子刻画得很赞 但大人倒流于平庸了 除了那一幕峰回路转 实话说比较一般啊

  • 猪仔叶

    梦游的孩子啊,你知道这个世界的操蛋吗?

  • Paper Planes

    马尔克的母亲带着马尔克去见被下放改造的父亲米萨,母亲晚上想和丈夫做爱,却屡屡被恶作剧的马尔克吵醒。当马尔克终于睡着了,母亲却发现丈夫已经疲惫地睡觉了,于是她伤心地哭了起来。看到这个场景突然很难过。孩子的世界哪有那么多意识形态?他们想要的可能仅仅是一个足球。

  • lixunhuan

    库斯图尼卡风格奠定之作。演员班子敲定,黑色幽默风格。

  • 倁乌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个孩子眼中时代变迁对家庭的影响,母亲的任劳任怨和父亲的形象破灭,像《地下》一样,结尾又是一场盛大的婚礼,热闹和谐的表面下是掩盖不住的悲凉。

  • 焚紙樓

    很久以前的曾經,庫斯杜力卡的片子可以這麼安靜……

  • EnjoyRachel

    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那时候的南斯拉夫,毫不做作却又悲伤到顶点。玛莎问,你爱我嘛,马利克说,这世上我最爱的就是你,胜过爱我自己。谁说战乱下不会有真正的爱情。

  • 上林苑

    政治高压下知识分子的性生活值得研究。铁托就是党,党就是铁托——无论是南斯拉夫的修正主义者还是中国的教条主义者,在个人独裁上别无二致,只不过人家物质相对丰富,不搞穷过渡

  • 甲马不是马

    一个导演看一部最杰作的就好了,这部明显不是。

  • 路米內

    选择做恶,必将痛苦,痛苦自己痛苦他人。希望有一天不会有人再去“出差”。

  • 李子鲤|Lilith

    看着看着你会发现电影之间互文很多,你可以找出哪里像《铁皮鼓》,也也可以看出哪里借鉴了《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而《烈日灼人》的无疑也从此片中吸取过营养。但是单从音乐就能听出是库斯图里卡。四次梦游非常超现实。

  • (๑⁼̴̀д⁼̴́๑)

    本片获1985年金棕榈奖、影评人费比西奖。

  • 大红色

    一个普通的家庭在这样一个政治背景下,显得那么沉重。共产主义……

  • susanlovesmile

    从一个普通家庭中6岁小男孩的角度叙述1952年的南斯拉夫萨拉热窝,有和中国状况相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同,或许是了解那段历史的好教材。

  • 叉叉小箭猪

    铁托没死几年,库斯图里卡就拍了这么牛逼的作品,而优秀的政治作品,就需要通过孩子来诉说。

  • 低等游民

    四星半,老库佳作之一,依旧是对南斯拉夫苦难历史的回顾,亲人反目,因言获罪。难得的是用温暖的笔触讲述了那段冷冰冰的历史

  • 阿七菇

    这种手风琴拉出来的配乐总是特别有怀旧气息。割包皮的那天爸爸去出差了。库斯图里卡总是有点淡淡戏谑的冷幽默和温情啊。

  • 江湖遠人

    政治、家庭、父子、人性、成长……百味杂陈,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 一一

    8.0/7.7 库斯图里卡用南斯拉夫人特有的热情、乐观制造着俏皮和快慰,给了我太多的惊讶。

  • Chicology

    一个孩童眼中的“斯大林主义时期”的一个温暖的侧面。“出差”有两种理解:父亲因言获罪被逮捕,或者是父亲偷腥,儿子因为前者见不到父亲而对父亲倍感亲切热爱,也因为频频见到父亲风流成性而倍感疑惑,夹杂其中。深刻的大背景使得这样一部父子情深的电影更加感人。《地下》疯狂,而这一部到处是温情

  • 乌咪

    通过一家人的遭遇反映南斯拉夫历史特定时段的现实,当时的南斯拉夫可能就像我国的文革时期吧。看完才发现导演是今天上午看的《黑猫白猫》导演,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该导演就是《地下》的导演,前南斯拉夫非常有名的导演,本人应该看过他执导过的不至一部影片。

  • 马雅可夫斯基

    85年库斯图里卡才31岁,已经金棕榈和银狮在手了,实在是天才。从作品年表上看,他那所被人熟知的癫狂的作者风格还未完全展现,但已经有些许的惯用手法和情节出现了,家庭的单位组成,国家局势与个人境遇结合的方式,手风琴配乐的出现,隐喻的放置方法,温情与残酷的内部情绪,都已经融合进了这部电影。最出彩的还是国家巨大政治局势对个人造成的伤害与对它依旧饱含深情的融合,这种反差不仅没有相排斥,反而将宏大的政治理想与小人的因势而起相结合,共同展现出一处即真实又复杂的社会风貌。具体的实施方案依旧是个人感情与时代相结合,在礼乐崩坏之时,激荡出最大的情绪,本片的儿童视角显然是这种用法。

  • 送往繁星

    一句牢骚,被情妇告密,被老婆的哥哥审判,然后劳改然后下放,怎么看怎么像咱们国家某个年代发生的事情。其实我对这段历史挺感兴趣,不过正因为跟政治的关系太近,这部电影中库斯图里卡擅长的一些东西看来反而有点不知所谓

  • 7级残废

    马尔克餐桌下看见父亲用脚挑逗女人的场面像极了《铁皮鼓》里奥斯卡看见舅舅伸脚挑逗母亲的场面。这样的画面可谓孩童见识成人世界的经典表现方式。作为早期电影,没有后来的喧闹,自由奔放,而是安静地讲故事。这种不多见的老库电影气质让人既不习惯也印象深刻,同样也贴合影片故事所处的年代气质。

  • 子虚乌有亡是

    狗改不了吃屎。埃米尔少不了手风琴。

  • 发福的唐吉珂徳

    对于时代给个人带来的戏剧化影响柔化在了家庭关系的微妙张力中;整个叙事似乎没有完整的线索,但每一小段都是极为出彩:无论是去探望父亲的恶作剧、孩子和小女友的情感,还是寻欢作乐后梦游的孩子终于被找到……库斯图里卡虽然在这一部当中还没有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对于荒诞和讽刺的贪婪,但各中旨趣已经拿捏得非常到位。十几年前的旧D9终于拿出来过目了…… #光影之厦#

  • C. auratus

    苏联写实主义的再现。吉他和手风琴的合奏很平缓,跟他们生活的一样。过量的压力反而叫人平静。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6986675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