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美国8.0分纪录片《追梦少年殷昱国》
《追梦少年殷昱国》介绍
名称:追梦少年殷昱国
别名:The Joys and Sorrows of Young Yuguo
主演:
导演:伊琳卡·卡卢加亚努
地区:美国,英国
年份:2022
语言:罗马尼亚语 / 国语 / 英语
时长:28分钟
分类:纪录片
《追梦少年殷昱国》剧情介绍
16-year-old Yuguo, who has a passion for Eastern European romantic poetry, makes a pilgrimage from his home in China to the foothills of Romania’s Carpathian Mountains.There are not many 16-year-olds in China that spend their days reading 19th century Eastern European romantic poetry, but Yuguo is not like most 16-year-olds. This intimate film follows Yuguo’s own teenage romanticism and adventurous spirit as he travels to Bacau in Romania to begin a study abroad programme. Yuguo’s sincerity and open heartedness is infectious and hard for the people of Bacau to resist. Across just 80 days, we share the beautiful adventure of Yuguo’s journey, and witness the profound impact one person can have in the lives of others.《追梦少年殷昱国》豆瓣热评
纯粹也有一个第二面,那就是自大与自恋。它二面的共存、共生形成一个人的复杂性,没有哪一点应该是为了维护所谓天真美好而不应当存在的,这使得一个大家幻想中的“完人”的形象更加丰满。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或许就在此处吧。是昱国的故事和熟识他的同学的评论共同让我想清楚了这一点。
有种简单、纯粹的美和激情,令人动容。诗和远方那么迷人,常常让人魂不守舍,有机会总是要迈出第一步的,可惜少年梦想成真,生命却太过匆促和短暂;有人出国受亲朋指引,留学只为镀金,有人出国留学漫无目的,钱花了不少脑袋还是空空如也,日常生活也和留学国度几无关系。这个16岁的昆明少年不一样,他满怀激情和憧憬,而且得偿所愿。28分钟,概述一个少年短暂的人生经历,足够了,他的内心比很多人充沛丰盈!
看完觉得特别感动,然后看到某条热评,觉得人真是多面的,这一面和另一面连在一起,但是如果你站在任何一面上却看不到另外的一面,所以说,EVA的人类补完计划是多么必要啊
一颗涉世未深却已汲取过多文学的头脑,勇气与执念,伴随背景乐《沃尔塔瓦河》,在罗马尼亚流淌。而他的意外离世,以一种极为荒诞且痛苦的形式成为理想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最后一块拼图。1018补充:看了昱国同学的话,结合另一条两面性热评,有点感慨。朋友看完跟我说她现在明白为啥有文学素养的人都看起来奇奇怪怪的。那么是“奇怪”诞生了勇气,还是勇气在指导“奇怪”,这是个值得思考但也未必要有答案的问题。或许我们对世界的反应与我们的头脑本就是互为因果的吧。
片子拍得很美。但是叙事不免有点造神的意味。我愿诗歌属于每一个心存美好的人,而不只是“天真无辜”的神
非常典型的一类中国学生。我不知道是说他们中二或者说他们与世界的联结有独特的感知系统,他们羁傲自大,看不起所谓凡人,往往为了自己认定的一个方向洒热血来向旁人证明自己的热爱。每个人都是多面立体的,而纪录片不该是单方面的“造神”。我高中就有类似的同学,这让我喜欢不上你,但我对你怀有敬意和惋惜,追求理想的游子永远令人动容。愿你安息在你的理想之地。
导演拍的真好,就是片子让人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说不上来
死于文学的少年,自由的状态。埃米内斯库《金星》:你们生活在狭隘的人世上/任凭命运的摆布/而我在我的世界里/感到永生不灭和凄凉。
理想主义者总是活得如此艰辛,孤独,潇洒,纯粹。如绚烂之花瞬时绽放,随之隐入尘埃,永远被铭记。
他在罗马尼亚渡过了他人生最幸福自由的八十天。
很少有人能在如此早的年纪找到自己兴趣所在,也找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并为之努力,而且还有条件能够把这些不同变成现实,所以joy应该是纯粹的,sorrow都留给了看到了他翱翔的人。
“我梦见我是一条龙,在天空中飞着,但是我的心被刺破了,我从天上掉下来,我的肉被分给了人们。”
“我觉得宇宙的本质就是各种尘埃。”
看了GQ特稿后找了这部来看,真是一个又让人心碎又无比美好的故事:为了边缘爱好,去往边缘国度,沉浸在纯精神性的追求里直至付出生命。而那篇特稿展现了更丰富的内容:他从小就与周边格格不入,他的性向也属于少数派,他父母给予了他足够的包容和理解。短短十六年的人生,结局是不幸的,但整个过程中充满了常人想象不到的爱和幸福。
更加让人感动的敬佩的是他的父母。P.S.蒙吉是毁了我们对罗马尼亚一切的好印象吗??如果是的话那真的是挺坑的…
这部影片出现在Netflix 推荐里,我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点开。刚看片头时,觉得这个孩子真像Sheldon,ego很大。这些年也遇到过几个这样不畏世事,自成一体的人,以为是他自导自演的小传。看到一半时咂摸出味儿来,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悲剧。唉,世事无常。好在生者也在缅怀。有这样一部小传来自他所热爱的国家,拍得克制又深情。不枉他对这个国家的热爱。
Netflix,3.5分。从开头最具拍摄难度的“翔龙”段落就明白,其实这是一个迟到的或最终公开的悼词,言说的能量很明显来自殷昱国的母亲和罗马尼亚体制内文化工作者(或许还有他们所引述殷自己公开的创作和narrative)。他们对一颗流星(对罗马尼亚、他的父母都同样深刻又恍惚)观瞻、称颂又伤感,流星的某种不容拒绝的姿态(或uninvited-ness)在所有人的“证词”里留下了痕迹同时也被浪漫化了,这与评论里他同学的糟糕回忆其实是听不让人意外的一体两面。我觉得是保持对书写本身的敏感,但也不需要对明显的文体追问全面真实;幸亏是罗马尼亚,否则他可能被扣什么帽子呢,或许罗马尼亚、为他折服忍不住称颂的人也无法让他幸免。
人都会死,惟梦想不死。可能这个少年前世就是罗马尼亚人吧...
什么时候日本给精神日本人拍个片子吧。什么时候美国给精神美国人拍个片子吧。我不喜欢这个小伙子,尤其当他歪嘴臭屁的时候。其实我知道我只是在嫉妒他,可以活的那么自在,在承受成年人的责任之前就可以永远年轻的活着。
虽然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但片子拍出来未免有些平淡了,看起来就是一个青春期文艺少年对新世界向往的正常行为,只是对于罗马尼亚人来说,能有一个异国少年对自己的文化抱着无比向往的热爱是一件蛮新奇的事情。
母亲讲她最开心的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实现梦想,真的已经很不一般。
我知道这是命运的召唤,所以我必须去,所以我必须走。/你曾是少年,你将永远是少年。
可爱的昱国和可爱的罗马尼亚人!纯净的人,奇妙的对撞
Ce-ţi doresc eu ţie, dulce Românie. 他那顶帽子让我想起顾城。最高赞短评有点意思。海报是遗照吗?
好纯粹好美的..平行世界 三十分钟我有二十分钟都在哭
我为什么会活在这世上?闭上双眼,在我内心深处,我想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博尔赫斯:最后的访谈》
看到短评里他的初中同学的留言有点hmmm 人的两面性吧 纯粹和偏执 故事本身没拍得很好(毕竟只留学了80天 时间限制确实没什么可挖) 但是当地人都对他确实印象深刻 很羡慕他在小小年级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支持他的父母 实在是get不了跳火车的这个举动 虽说年纪小但是这确实很鲁莽了
鹤寿千岁,蜉蝣朝生暮死,各得其志。一个玄妙脆弱的理想主义者,死得令人心碎。出门在外,还是要注意交通安全啊....
中国高中生去往罗马尼亚的梦之旅。全篇旁白朗诵的节奏和用词都诗意浓郁。
这像是一部命题作文纪录片。和其他人的感受格格不入,我从片中数人的叙述里塑造出了一个我难以接近的形象:表演性的人格,自负,充满能量,有极强的行动力,同时坚定不移的向其他人散发热情。同时他生命戛然而止的方式也让人觉得像一个泄了气的气球:他因为自己的鲁莽而遇难。他的形象是和世界人心中东亚人的形象不符的,可能因此大家会感受到一种异样的激励,一种为梦想前进的动力。但是我很难从这部片子里找到任何属于自己的感动,只有一种听了一个坏故事的,虚无缥缈的难受。
看到少年实现自己的梦想真是太开心了。他父母真的很了不起。
怎么会有活的这么脱俗的人啊,短短20多分钟的纪录片贯穿着“我觉得我是一条龙”的中二台词,却让我热泪盈眶。对自己国家感到失望的院长因为这个中国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例行的无聊的纪念会中目光呆滞的人们突然被这个热情真诚到有些滑稽的中国年轻人点亮……其实我很好奇他生前人们对他的看法是怎样的,这样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别人大概其实心里都觉得他是怪胎吧?但能一直活在自己世界里确实是一种莫大的福分,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真的变成龙喀尔巴阡山的龙
唏嘘叹惋,令人心碎。他是一条龙,他属于天空草原和未知的世界,他没有消失,只是找到了他的归宿。RIP~
我觉得不悲剧啊,他有着爱他支持他的父母,去到了自己理想的国度生活,死在了美好之中。我羡慕死他了
一个纯粹的人,有这样的父母,也是他的幸运。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下面竟然还有评论说学罗马尼亚语有什么用,回来怎么找工作。我看的后背发凉,我们如今的环境,难道容不下一点理想主义了吗?
其实特别想相信一种可能,叫作“转生”;特别不想相信但愈发觉得的一种可能,叫做“宿命”。那么,很多形而下的天花板似乎就有了一个洞,瞄过去就可以看到自己无限斑斓可能的人生。诗,大概才是人类蒙昧的奇点和超脱的丧钟。
“妈妈,我梦见自己是一条龙,在天上飞着,但是我的心被刺破了,我从天上掉下来,我的肉被分给了人们。”
你们生活在狭隘的人世上任凭命运的摆布而我在我的世界里感到永生不灭和凄凉——米哈伊·爱明内斯库《金星》总有那么一两个特例独行的人和这个疯狂的世界格格不入……16岁小哥便是其中之一……
人不能说话时,才会去写诗。这是一个依附于「罗马尼亚文学」建制的阴性知识分子。他的幸运在于,曾经存在于书本里,漂浮在半空中的「逐梦」想法和计划不仅得到对孩子有「望子成龙」期待的父母的理解、支持和保护,这位文艺青年自由而舒展、自信又诚恳的「求学」申请也获得了一直想要得到这种学生的「境外」机构、媒体的回应、关注和帮助。当然,这也是他的不幸的开始。在这部试图为少年人树立「学习」榜样的纪录片里大谈特谈「育儿经」的父母有没有反思过:梦想越纯粹越炽烈,越容易碎裂,越容易化为乌有。一个「从没见过雪」不接地气的小飞龙,除了生产仪式性的景观和在白雪上用心、用血写诗,还能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呢?一个有强烈控制欲的老母亲的翅膀又能保护这个有强烈跃升冲动的雏鸟多久呢?我们从来没有给过他任何约束——这种表述,过于恐怖。
首先这纪录片拍得极其平且浮于表面 好多年没看过这么糟糕的拍摄方法了 旁白里的自恋简直穿透屏幕 其次对自然毫无敬畏 出发前不做好准备 无视客观天气和他人的警告 这是愚蠢 就不要套啥追梦的宏大叙事了
甚至纪念死亡也跳不出小资的格调,英语的腔调与热爱的方式无疑也是后现代式的消费和自我演绎。尊重他热烈的心脏,但提防我们如今整体的生活模式。
为什么不能纯粹地祝福和赞美,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做个自由莽撞的世界公民。在保留什么,妥协什么,评判什么,你为什么不再活着,因为生命早就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上悄无声息地窒息而亡。
一个虔诚的信徒的朝圣之旅,成为罗马尼亚的尘埃,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只不过来得太突然了。他还想吃,还想爱,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
可爱可敬又带着一点荒谬。短短80天,时间没长到让少年梦想破灭、追梦不再,就把生命停留在喀尔巴阡山一趟雪国列车旁的里程碑前。和少年一样活在诗意中的父母,接纳了他是一条从昆明飞归巴克乌的罗马尼亚龙,并支持着他的飞翔。不过,配乐为啥要用捷克的伏尔塔瓦河?
“在大家追求个性却又排斥真正独特的灵魂的年纪”少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过导演拍摄片子的框架和背景也是值得研究的。
我偏愛做夢的荒謬,勝過不做夢的荒謬
这个少年的母亲所有的陈述都是精心雕琢过的稿件,假得很,导演可能是不懂中文,所以没觉出语感里矫揉造作的意味,整个片子都没有纪录片该有的真实质感,人为的提取了这个少年的人生经历就开始造神,不理解怎么会有人觉得这片子拍的克制,这和国内的感动zg十大人物的讴歌片拍得到底有啥区别,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语境歌颂
因为看到预告片买了网飞的会员。谢谢他让我重新认识罗马尼亚,也谢谢罗马尼亚接纳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灵魂。
看之前知道是个悲剧,以前在学校似乎更常看到像这样“奇怪”的孩子,后来长大了,人们不知是懂得隐藏还是像Yuguo一样消失不见了。跟我妈一起看的,看完之后我问我妈,你后悔我学了找不到工作的文学专业吗,还是外国文学,我妈说我已经尽力支持你了,家里希望你找份稳定的工作也是为你好,我说这男孩为了自己想做的事连命都丢了,他父母说一点没后悔送他出去,我妈说我不相信。
噗,一个准bully只要挂上理想主义去了一个中国人很少在意的国家就变成只是中二了,笑死。配乐伏尔塔瓦河什么意思???
未经扭曲的纯粹的人,有明确的爱,充满热情和行动力,遵从内心生活的样子。
山峦河谷之间的飞翔长镜头令人印象深刻,画龙点睛的存在。作为一个短纪录片,无论是完成度还是节奏都挺好,但看得时候隐隐约约觉得有些不舒服。对殷昱国勇敢追梦的纯粹而感动,但希望创作者不是夹杂私货,同时评论区殷昱国的同学也让我们看到了纯粹背后的一体两面。
這就是孩子自由生長的樣子 把熱愛發揮到極致的人 最終死在了他追逐夢想的路上 死在了他最愛的那片土地 我哭得一塌糊塗 他和我一样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699027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