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产7.3分剧情《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介绍
名称:黄金时代
别名: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 / 萧红传 / The Golden Era
主演:王景春 / 黄轩 / 王千源 / 祖峰 / 王紫逸 / 郝蕾 / 张译 / 袁泉 / 张嘉益 / 王志文 / 焦刚 / 冯雷 / 张博 / 冯绍峰 / 丁嘉丽 / 田原 / 杨雪 / 唐艺昕 / 陈月末 / 袁文康 / 沙溢 / 汤唯 / 张瑶 / 朱亚文
导演:许鞍华
地区:大陆
年份:2014
语言:国语
时长:179分钟
分类:剧情片
《黄金时代》剧情介绍
20世纪30年代,20岁的张乃莹(汤唯 饰)逃婚求学,却惨遭抛弃。投靠未婚夫汪恩甲(袁文康 饰)后的张乃莹依然躲不开被抛弃的命运,好在遇到了在报社工作的进步青年萧军(冯绍峰 饰),两人相知相爱。通过萧军张乃莹认识了女编辑白朗(田原 饰)、罗峰(祖峰 饰)夫妻以及聂绀弩(王千源 饰)等文学作家,改名“萧红”后的她得到了鲁迅(王志文 饰)、许广平(丁嘉丽 饰)夫妇的首肯,随后又结识了了胡风(冯雷 饰)、梅志(袁泉 饰)夫妇、蒋锡金(张译 饰)、丁玲(郝蕾 饰)、端木蕻良(朱亚文 饰)等人,在同时代作家的互相鼓励之下,虽然战事不断、颠沛流离,萧红却逐步走向了创作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豆瓣热评
陌生化的尝试在现阶段的中国电影中是非常少见的,对于刚刚培养起来的院线观众而言,必定是过于先锋了。这就好像撑杆跳一样,有一个人成绩一直是两米,他跳过了两米就可以拿第一,可是他挑战两米二,失败了,于是等于没成绩,这跟那些永远跳不过两米的人是不可一概而论的。电影需要探索,而探索有风险。
拍成了被嫌弃的萧红的一生,汤唯就差说生而为人对不起了…感觉编剧完全放弃理解人物了,在没有想像力的同时又脑洞奇大,全程槽点。
要看到影片做的一些不同的尝试。没有上帝视角,而是以萧军、白朗、丁玲等不同当事人的讲述,以伪访谈的方式。通过他们的作品,书信,回忆录各种方式拼出一个萧红,好像史料的汇集,让影片更有真实感。即大家说的舞台味、间离。或者也是这个原因,过度的客观让影片太陌生,观众无法代入,也就缺少触动
真的是一部很难评价的片子。如果是为了许鞍华的情怀、技巧和节奏把控,我愿意给五星,但是李樯这个编剧实在太掉价了。大量第三人称甚至第四人称介入故事几乎把所有希望投入进去的观众硬生生推出来,全程间离,大量叙事把影像空间压缩得不剩什么了。从这个角度上,生编都比大段史实空缺叙述填满要好。
很大胆的尝试,虽然前20分钟很不喜欢这样的叙事体,但后面情怀打开后也不免觉得适合追忆。印象最深的是丁玲跟萧红谈她从作家到革命斗士的转变:郝蕾和汤唯抬起头,从摄影机里注视着观众的眼睛。设计得最棒的一个镜头,同时演得也是最漂亮。《呼兰河传》中祖父过世后就该结束了,萧红的那段话收尾即可。
连许大妈都来拍电视剧了。看完出来,只能很不敬的庆幸萧红只活了31岁,要是七老八十的话,我都不知道要这样熬到何时才能散场。这编剧真是婆妈。
那些说此片是探索和创新的人应该多看看“阮玲玉”:同样是不幸女性传记,李樯的剧本只敢把历史的缺页空着,最后完成的还是整本流水账。伪采访手法更加无法和“阮玲玉”使用演员视角来复述和增加人物深度相比。最后请告诉我——萧红(除得肺结核外)到底不幸在哪里?
刚看完《黄金时代》的首映,许鞍华,汤唯,萧红萧军,鲁迅,那个时代,期待太大,反而觉得有些落空。要讲的故事太多,叙事反而让人觉得不连贯,我作为那个时代的热切爱好者尚有此感,不知道不了解时代背景的外国观众们,是否会觉得boring呢。并且一开始当萧红自己说自己享年31岁的时候,我觉得真是穿越
1. 伪纪录片的叙事手法有新意;2. 清楚表现了作为一个人的萧红是怎样的个性--固执、激烈、柔软和黑暗之痛;3. 对作为作家的萧红暧昧不明,多采取侧面评价手法,结尾的盖棺定论是大败笔;4. 汤唯的气质与萧红的激烈生命力有差异,郝蕾反而更为合拍;5. 许鞍华对复杂视角人物的把握缺乏力度,剪得涣散。
从这部戏开始,汤唯正式传承了巩俐的名分,成了中国21世纪文艺片一姐.其实这部戏的配角,也是相当出彩.细腻的袁泉,生动的郝蕾,还有如此传神的王志文.这部戏的薄弱点在剧情,劲爆点在氛围.这几个演员找得太好了,就连冯绍峰我都觉得进入了气氛.
#威尼斯电影节#看完片子,放了一周。从叙述语言来讲,Ann无非是运用了“罗生门”的手法,那个年代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无人知晓,所以他,她,他们眼中的萧红一一登场,留给了观众去判断和选择,这无形中增加了参与和思考,也是导演的一种尊重。郝蕾的丁玲,朱亚文的端木,王志文的鲁迅演得好。
許鞍華雖然很謙虛地表達過這是部實驗性質的電影,但是從巧妙設計的敘事風格來說,又是別具野心的。湯唯很努力地飾演出一個動蕩時代被新思想啟蒙后努力追尋人生的奇女子,但總是缺了點東北女子獨有的硬氣。最大的亮點是王志文的魯迅,從小憋到現在還是想說一句——魯迅先生你的髮型跟鬍子真是碉堡了!
看《黄金时代》,感觉像看着萧红替我们每个人在这世上走了一遭,然后,死了一次。萧红死的那一下,汤唯演的特别好,她整个人佝偻在病床上,窗外是破碎的山河,窗前是潦倒一生的女作家,她平静地等待着,看着,想着,然后突然就那么委顿下去,丧失了所有的生气。有所欲者有所迷,有所失者有所得。
我觉得我通过这个电影爱上了冯绍峰,汤唯靠气质取胜,as always. 爱情就是两个人理直气壮的走在街上。
奶奶辈文青的群像风俗画,长而磨叽,但很适合,台词做作,但又呼应了话剧风设定,说不上好看,但有存在的意义
@星美正大店,这……是……碎金时代吧
昨天跟朋友去星美看了国内首次试映会,178分钟的电影真的是考验人类膀胱的承受力了。。貌似是学了《纸牌屋》男主的启发,边演戏还可以出戏自己做旁白,这样感觉很新颖但是蛮尴尬的。。。不算好看但是也不算难看,可以看第二遍,或者可以叫《萧红与她的男人们》或是《被嫌弃的萧红的一生》
如果你不喜欢文学和阅读,不能体会字里行间的艺术性,无法理解战争年代中弱势文人飘零的境地,你肯定无法解读和接受这部电影。我时常想自己没有立身做编剧就是因为觉得人一定是被逼到别无他法的境地才会选择用笔来谋生,如此虚弱的方式必定需要更大的勇气支撑,但身在其中的人却觉得这是他们的黄金时代
正如网友调侃的“被嫌弃的萧红的一生”,电影本身在遭受同样的命运。无聊、睡着,看不懂,类似声音一直充斥在周围。昨天自己去看,却发现电影在风格手法上的主观前卫与内容上的客观平和间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不禁感慨,有些电影,你只配错过。为什么有些人不懂什么,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无知呢?
编剧极差。对观众说话的处理(叙事与评论混杂)失当,做成伪纪录片或是更好选择。把萧红拍成了被自由的弱女子,其余人物平板无趣,惟鲁迅和锡金尚可。文学台词在电影中之违和。画外音之赘。电影语言缺失,或陈词(蜡烛灭了)。但总之,许导毕竟是有野心的失败,好过那些一心想赚的电影。
很李樯的作品,并非许鞍华。没威尼斯传言的那么不堪,有的地方特别好,有的地方特别差。太想站在客观的角度讲述历史,尤其是间离的表现方式,结果拍得不像剧情片也不像纪录片。传记片类拼的不是演技,而是松弛,从这点郝蕾和袁泉就特别好,而汤小姐却一直在摸索着怎样去演合适。。
内地文艺片演员表演训练班朗诵课文大接龙,水准从进阶级班干部到入门级关系户不等。难看到如鲠在喉,如坐针毡,丝毫无情感代入。细分是有两层间离,一层是影像上的打破第四堵墙,二层是由文章引用书面体代替口语台词表达,二者直接破坏了电影的本质肌理,导致最终的溃不成军。
#威尼斯电影节#闭幕片长这样简直就是给人留下心理阴影用的,太难看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难看到宇宙尽头,到底是如何调度的,才能让每个人都演得这么差啊,明明很多演员都是非常会演戏的啊,这种玩意还撑了三个小时,简直丧心病狂。。。。
李檣,臭雞蛋我給攢著!要罵的實在太多,只好化作一句,蕭紅,可憐你死不瞑目。那麼一個讓人心疼有才華的人竟然被你們拍得如此蒼白,真是毀了一個年代一批人,收手吧,求求你們。最後,為什麼要把魯迅先生按照最後的遺照化妝!!!湯小姐,你入黑名單永不得翻身。
太想站在客观的角度讲述历史,结果拍得不像剧情片也不像纪录片,成了一笔流水账。间离式的对镜头讲述是个新尝试,但不见得是个好尝试。整体太不照顾观众,对耐心是个大考验。看到两个小时实在太困太累,隔壁小哥睡了几觉还没坚持看完…
“我常常想,我自己从来就没有什么朋友,我的朋友都是萧军的,你们都是萧军党…” 读书会即视感。国庆才不要看这样的电影,心塞
如果有人问我推荐不推荐这电影,我也不好说,我必须得承认这电影并不适合所有人观赏,如果你是那种觉得一个黄瓜必须要开一朵花,接一个瓜的人,那就别去看了,如果你是那种能接受它愿意开花就开花,愿意结瓜就结瓜的人,如果不愿意,你也不会责备它的人,那就不妨去看看
虽然我想到了种种可能性,但没想到是这样呈现出的剧作结构,为了让人物被观众接受,各种牺牲太大了,不止是散,根本就是破坏——它直接让整部电影成了一个口述史。然而这种妥协也是失算的,没有把文字落到人物的身体经验上,到头来也是有形无实。
不是很好看,但也觉得不难看。人们最可能诟病的应该是叙述方法,但就跟我们写论文一样,除了萧红的作品以及他人文章里的断篇,萧红用这样的方式来讲或许更好。汤唯和萧红总有种对不上的地方,王志文的鲁迅就真的太神似了。最后所幸人们记住了萧红的绯闻,也记住了她的作品。
没有难看,只有更难看。3小时的白开水,苦于萧红那么点风花雪月的破事还要搬上大银屏的,最后看得只对萧红产生莫名的悲怜。
我是发自内心的打一星,说实话这片和前几年富山什么图一个水平,后半小时会引起生理不适感。用里头某人评价箫军的,看的出来你很努力,但是这片真没什么天分。3个小时啊!!!!!
这是一部很不“电影”的电影,像散文诗,像先锋话剧,像一个饱经沧桑的女人在你耳边呓语。许鞍华此次的尝试无疑是令人震惊的,从故事形式,结构安排,时序处理,直至赋予摄影机的意义都是格外反常规的。而最特别之处在于明明时刻运用着间离手法,却依旧让人有强烈的带入感。我给满分!
真的就只值两颗星。编剧把几部传记组合在了一起,导演也依旧没什么才华。
本片所呈现的高度理性及其节制无疑是许鞍华作品最风格化的标签。这不是一部通过剧情推动、复现历史和情绪卷入来迎合观众的通俗传记片,却是一部运用间离效果、叙事视角和表演层次来捕捉微妙的实验艺术片,加上摄影、配乐、收音、服饰等各种细节的拿捏,让我在三个小时里享受到了太多乐趣。香港【the sky】广州【UA花城汇】
今天参加《黄金时代》的首映礼。看完电影后到了互动环节。第一个发言的哥们,提的问题翻译过来就是:"一个没啥激情的故事,你们播了三个小时,你们还让不让人活了?"汤唯回答:"其实我只想安静的做我的女神。"冯绍峰点点头:"我是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经过历史的积淀,那些鸡巴汤终于被浓缩成了鸡汤。——观左翼作渣联盟Cosplay大会有感。
說實話還是擔心的,昨晚看完終於踏實了。確實不完美,確實有問題存在(戲劇性和取捨上),可你能在電影院裡看到的華語電影沒人敢這樣拍,黃金時代是獨一無二的。我很喜歡。人生能參與到這部戲的小小一部分,覺得很值得。它帶給我的一切是所有給差評的人八輩子也無法體會的。所以我不跟你們計較了。
拍的也还行 绵绵软软的三小时朗诵 香港导演的文艺片大多讲生活 内地都讲生存 一比较就显得有些无力 许鞍华这么大岁数了还在创新叙事也算努力 演员方面赞郝蕾王千源 汤唯实在也是没什么演技啊
无话可说,许鞍华和李樯悄无声息地扒掉了左翼作家们“共产共妻”的美好愿望,而只呈现出他们“大被同眠”的乱伦关系,这不仅是对主人公们和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电影和文艺的亵渎。理想不死,勇气可嘉,但大环境所迫,还不到为丁玲、萧红们树碑立传的时候,可惜、可叹、可悲。
成因萧军,死为萧红。颠沛流离,支离破碎。成也李樯,败也李樯。至于许鞍华和汤唯,感觉没她们什么事。老老实实拍人家恋爱,一个人流落武汉,弥留于香港,不挺好么。非要整成剧作大师,自作自受。
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是惊喜之作。题材相当棘手,能够拍出这样一部不讨巧的、如此完整、妥帖、严肃的作品,在当今华语院线片堪称一个小奇迹了,演员都算适度,很感人。批评固然需要,但影评界一片踩实在令人失望。
看前期宣传还以为会加入不少商业元素,实际上,导演采用了一种最不讨巧的方式,纪录片式的间离、大量独白、原文引用、书面语都使得这部片子不会被太多人喜欢。最令我感动的是对生活细节的还原,一些段落让人想到侯孝贤的《海上花》。很佩服导演的勇气。向67岁的许鞍华致敬。
万恶流水账,没半点灵魂,代入艰难,谁都上去拆那第四堵墙,叫这个片名真的好意思?这个加上致青春,李樯可以稳入观影黑名单了。好演员是会送惊喜的比如巩俐周迅,汤唯的表现给人感觉顶多是色戒用剩下的,泡沫也该破散了吧
用各方素材以当事人讲述的方式还原,效果和目的达到了,萧红的黄金时代任人评说,她和作品却留在了那里,透过文字以影片陪她感受。评论两极很正常,对于这种尝试我还是能够接受并支持的。在唯票房论的今天编导还能这么丝毫不讨好的坚持,结果是这样子也映射出了电影产业的现状。
几乎暴露了李樯剧作的所有缺点,以往李樯的作品缺乏结构意识,不写一人一事,依赖的是白描人物的能力。碰上传记片题材,李樯居然选择全景展现,受限于真实历史,人物塑造也基本属于半瘫痪。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效果真心不适合电影,即使要用也要极其克制,现在太泛滥了。。。另外,萧红属于小宋佳。
创作者的心态很正,把萧红敬的很高,却忘了剧情片应该叙事讲故事。感觉间离效果是为了交代人物关系,推进故事,因为它打破的是戏剧张力,这样的叙事手法也算不得前卫,当年【阮玲玉】早就玩过,这片子的问题还是在于编剧陷进了历史档案,总想着客观的还原历史真实,然后自己就忘本了。★★
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XX是XX的笔名,看完电影才知道是两个人……
看完很难过。两个写作的人在一起,是很容易起矛盾的。作家都需要有自我的空间,两人相处总不免相互挤压。再者都会是敏感的,文学成就,天赋,都是有对比的,心理落差也会产生。
好多汤唯的粉丝给五星,我只想说别糟蹋东北人了行不
为萧红恸哭的是蒋锡金和骆宾基,两个在萧红生命中难称重要的人物。事实上,越接近的萧红的人在片中的流露情感机会越少,鲁迅和端木没怎么跟镜头聊过,老年萧军一闪而过,萧红自己只在开头念了生卒年月。李樯根据亲疏远近编织了一张人物大网,着力尽在边缘。留给萧红的,是自由。
萧红:我抽烟、喝酒、跟男人乱搞,但我知道我是好女孩,我不想谈恋爱 只想安静的写作,安静的做一个bitch,但那个傻逼导演只在意我如何跟男人乱搞。
一部“死”电影,从小说、散文、书信转化成视频版人物介绍,看不见“活”的萧红,也看不见许鞍华与许鞍华眼中的萧红。那些散碎的故纸堆,还是故纸堆。许鞍华的生活流作品,常向侯孝贤电影取经,这部或有参照《戏梦人生》。只是,徒有口述和去戏剧化的皮相,没有构建出生命与时代之魂。
这可能是许鞍华最差的作品了吧。感觉连着看了三小时电视剧 @pacific place
重庆艳谍王佳芝和北清飘萍余虹第一次宿命的相遇竟然是在八路军的战地服务团……三小时拖拖拉拉,纠纠缠缠,牵牵扯扯,既要憋尿,又要憋睡,不容易啊。
怀着别人的孩子,和你谈恋爱;怀着你的孩子,和别人谈恋爱;我是民国文坛的传奇;我叫萧红,我是双子女。
演员的表演奇差,除了张译,没有一个合格的。群众演员只能用恶心来形容。服装、布景、道具,粗糙,品位低。叙事,想要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却苍白至极。人物毫无深度。拍出这样片子的许鞍华,跟写出《1Q84》的村上春树一样,已经人格破产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6997246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