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意大利8.6分剧情《甜蜜的生活》
《甜蜜的生活》介绍
名称:甜蜜的生活
别名:露滴牡丹开(港) / 生活的甜蜜(台) / 豪华生活 / The Sweet Life
主演:里卡尔多·加罗内 / 恩佐·多里亚 / Sondra·Lee / 尼可 / 恩佐·塞鲁西科 / 伊妲·伽利 / 阿兰·居尼 / 伊格纳齐奥·巴尔萨莫 / Giuseppe·Addobbati / Audrey·McDonald / 瓦莱里娅·钱戈蒂尼 / 朱利亚娜·洛约迪切 / 娜迪亚·格雷 / 波利多尔 / 瓦尔特·圣泰索 / Adriana·Moneta / 伊冯·弗奴克丝 / 玛加莉·诺埃尔 / 安尼巴莱·宁基 / 勒妮·隆加里尼 / 詹尼·巴吉诺 / 莱克斯·巴克 / Lily·Granado / Leonardo·Botta / 佛朗哥·贾科比尼 / Armando·Annuale / 马塞洛·马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地区:意大利
年份:1960
语言:意大利语
时长:174分钟
分类:剧情片
《甜蜜的生活》剧情介绍
马切罗(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 饰)是某杂志的专栏记者,他曾试图成为一名作家但是事与愿违,只得终日为明星绯闻奔忙。马切罗经常出席一些社会名流的交际酒会,于是他暗自和摄影师勾搭,设计拍摄明星隐私然后公诸于众。马切罗有一个女友元玛,在送 她回家的途中,搭乘了一位妓院老鸨,后者对他讲述了很多风月场中的轶事,这让他对名利场更加厌恶。在基督教的某个仪式上,一位从美国来的名模总是对着媒体搔首弄姿,后来马切罗的批评家朋友斯泰纳一针见血指出了她的虚伪之处,这让他逐渐认清了上流社会的腐朽,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他发现自己并不热衷奢华的生活,而且对于那个自以为是的元玛也并不满意,并进行了我行我素的反抗……《甜蜜的生活》豆瓣热评
上流是无聊,下流是愚昧,知识分子是绝望,媒体则是群迷惘的疯狗。和《奇遇》同样属于牛逼,但在情感上我无法喜爱它们。
描绘了人的一种内爆状态,即向内的自我精神坍塌。物质堆积带来物欲高涨,但却再难找到/回精神的归属(最明显的便是爱无能),所以才会有自夜晚激情开始,至清晨怅然结束的多夜“奇遇”,这是为了寻找鲜活的经验来刺激疲乏的躯体,以求忘记精神沦丧之事实。此是对现实的复现,因而我们才深有共鸣。
天,突然就亮了。很灵的段落:结尾海滩、古堡魅影、大喷泉、俯瞰广场、旷野决裂……伊伯特每隔十年重看,心生不同感悟,最后他的结论是同情马切罗这个电影角色,也爱他。
8/10。费里尼象征式开场:悬掉着一樽耶稣像的直升机上,马切洛隔空与比基尼女郎调情,罗马的奢华糜烂给基督教精神蒙尘。但丁游历地狱式的结构连缀起夜店的狂宴、古堡的纵欲到海滨别墅的脱衣舞、人骑人和易装癖的恶作剧,男男女女或郁郁寡欢或逢场作戏,而摄制组在圣母显灵处布光、搭架,狂热的宗教氛围支配下万千信徒跟着瞎指挥的女孩无序乱跑、指大树为圣母,明显带有理性世界崩溃的隐喻;未婚妻理念朴素的结婚成家带不给马切洛甜蜜,潮湿的妓女房间折射出他权势的卑微,富人偷情被拍就派手下抢夺相机、老父亲与舞女行欢时差点丧命、名媛上一秒说娶他一下秒搞上陌生男子,上流社会的丑态俨然游历地狱,马切洛呆在乡村餐馆打字被可爱的女孩唱歌打搅,麻木的灵魂刚复苏立刻陷入好友杀死儿女后自毙的悲剧,结尾海滩捞起的大怪鱼映射这群人灵魂搁浅的灾难。
夜晚总是特别长,耗尽一切力气才被拂晓打断。生活是甜蜜的,但马切罗却一直如此痛苦。
是自己心情欠佳?还是最近耐心不够?亦或是脑子里一直都在想念某人?(加上本片观影过程时而匹配不上的字幕造成的不良观感?)无论是刚才的伯格曼,还是现在的费里尼,都没能让我拥有观赏电影时常拥有的享受。本以为在“马切罗”身上会找到同感的这部《甜蜜的生活》,却并未让我感到甜蜜。可惜,叹息。
174分钟,坐了一上午,抽了八根烟,喝了两瓶零度,加上上一部,懵逼一天。知道为什么传说中的清华北大学霸就喜欢看无脑爆米花电影了。
相比于《卡比利亚之夜》,本片已能全然呈现巴赞所谓的“现象学写实主义”。不再束缚于戏剧性的情节,影片呈现出片段化的小母题结构,让人想起老塔的《卢布廖夫》。不同于老塔静谧而宏阔的影像营造,费里尼的镜头是世俗的、喧嚣的、个人趣味的隐喻,它直接而完整地讲述着自我的心象,所见即所得
#费里尼影展# 没有睡着看满三小时!特别喜欢那些超现实的细节:气球跟着小丑走,海滩上的怪兽鱼(这段以前怎么没注意!)、直升机吊基督像等。相比之下《绝美之城》只是山寨致敬版。
看了三个晚上才看完,前面觉得简直太无聊了,完全靠着无以伦比的摄影在撑着(60年哪找的这么一套如此优秀的变形宽银幕镜头?意大利自己家产的畸变控制可不这样啊…)考虑到当时的电影主流观众年龄层,我甚至觉得这和《小时代》贩卖的东西本质上也没什么分别啊,如许知远说的那样,浮华背后的虚无和悲伤不就是知识分子的春药嘛……哦但后三分之一把我看跪了…这悲伤可不是春药级别的悲伤…这悲伤直接破表了。而且60年前的罗马,跟现在的北京上海可不就一个样嘛…人类果然是毫无进步啊
一个名叫马切罗的报社记者想要成为作家,但他每天只能跟在社会名流后面,写他们的堕落生活。在一次下乡采风中,他和女拖拉机手元玛相爱了。她的勤劳与奉献精神和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马切罗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腐化堕落。最后,马切罗辞掉了报社的工作,和元玛一起在托斯卡纳的集体农庄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是我在一篇同人小说里看到的描写)
从酒席到派对,从露天宴饮到贵族轰趴,旋转木马越来越快,紧抓着木马的人们越来越沉浸在自己的虚无世界中;知识分子朋友与结尾的海滩巨鱼,两处戛然而止的毁灭,来得厉害
物质配给的高度组织和基础欲望的廉价消费,遮蔽了上流人士的前进眼界和价值理想,即使是寻觅形而上价值的两性心灵对话,也需要在身体诱惑的安全距离外才能进行,并轻易被另一具肉欲燃烧的胴体打断。曾经的纯真心灵在命运的沙滩上试图和你对话,但尘世的喧嚣最终让你放弃了这次沟通。【10】
该沉醉的时候痛苦着,本甜蜜的却带忧愁…人生不一定要跟随音乐节奏。
我努力了三次想看完本片,仍旧未果,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翻译的问题?对题材不感兴趣?情节的理解不够?文化差异?表演不对自己的口味?逻辑性不符合自己的习惯?节奏太慢了?故事性不强?太文艺了?混乱?也许是综合性因素吧,总之,我仅仅看完了前一小时,后会难期!
08年左右初看;12个众生相浮世绘的段落,以一个平民出身的记者之眼窥上层浮华朽败、析恐惧灵魂、涉道德宗教,宛如一个包裹了巨大的梦的外衣里面,还深藏着即将醒来的零碎梦境;印象最深的仍是斯坦纳,他应该是马切罗内心最深沉最焦虑最恐惧的化身。
8.3 狂欢、马戏、聚会的热闹喧嚣,盛宴流动后留下的安静时刻却都是悲伤而虚空,借以生活的甜蜜麻醉,其实一切已经崩塌、腐烂、沉沦,马切洛的乡愁和不再的浪漫。
無疑,費裡尼想要通過這部電影對未來做出某種預言,影片從頭到尾都是密集的鏡頭,不論是電影明星、聖母顯靈還是自殺現場,攝像機無處不在,個體的隱私和秘密被公眾窺淫的欲望剝扯下所有的遮羞之物,大眾娛樂的普世價值下,個體的主體性淪喪,道德感的剝離,狂縱的蔓延,一如那只海裡的怪物,還在生長。
如果说《阿玛珂德》是乡间魔幻故事,那这就是大城市里的魔幻故事。男主角经历的十几个荒唐场景仿佛是在演他自己的春晚,歌舞升平,食色性也,宗教闹剧。那个最后在对岸跟他招手的少女大概才是你们都看不见的圣母玛利亚,你虽不选择她,她还是微笑着目送你继续深陷泥潭。
看得太痛苦了,费里尼的电影因为没有神性(无论是基督的还是撒旦的),因此没有权力的语法,电影无政府主义随之而生
#费里尼回顾展#4.5;用长达近3小时阅览上流风情百态,一半归功于罗马这座浮华城池,一半和导演卓越的调度分不开。美国影星Sylvia出游最为经典,特别是喷泉池中象征视点转移的镜头瞬切,将视听技巧发挥到极致。第二幕雨夜“圣母”显灵,人群执炬奔走,延续《卡比利亚》对宗教狂热的态度。更有趣的是随着线程推进,主人公从饱受狗仔窥淫所苦,转为镜头/观众凝视的对象,故本片虽结构松散,却又非平面无序的片段堆砌,而是让人被数场狂欢进发的即时性、非叙事性节奏攫住,抵达精神内部有轨迹的消亡。黎明海滩上怪鱼瞪圆的双目,映射众人灵魂空落,如《夜》尾段重演。女孩无声的呼唤,对应远逝的纯真灵光年代。
费里尼的夜与日切换的如此之快,一切亦真亦幻,神迹与绯闻,名利和欲望,每一幕都是荒诞的舞会,之前以为的正常人的爱玛,最后也是疯子。也许就那饭店里的姑娘,片尾呈现的笑容是真的。。。
生活的甜蜜酿在腐朽的罐子里。一以贯之的费里尼元素,狂欢,梦境,孤独,流浪。
三刷。1.费里尼通过淡化情节而注重情境描述的散文式叙事,将平民出生的马尔切洛(工作和情感经历)作为视点切入骄奢淫逸、精神世界匮乏的罗马上流社会,借由十二个几无关联的生活片段构成一场谱写风月众生浮世绘的城市交响曲。以人物置身特定环境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及精神状貌为中心,逐渐延展至宗教、情欲、家庭、传媒与自我存在价值的探索和剖析。2.主要角色具备的象征意义:平民背景、被奴役方的艾玛;资产阶级、奴役方的玛达莱娜;身为巨星却内心简单纯粹的西尔维娅;斯坦纳是焦虑和恐惧的化身,而海边笑语的外来少女宝拉是马尔切洛内心深处的愧疚乡愁以及再也回不去的浪漫与纯真。3.日夜流转的如幻若梦,看似甜蜜的生活在人生过客陆续退场之后,也只有独自面对落寞的虚无。|你是夏娃,母亲,妹妹,情人,朋友,天使,撒旦,地球,我的家。(9.5/10)
其实甜蜜的生活一点儿也不美,从头到尾一股腐烂虚伪的气息,让人看着很不舒服,主角其实一直处在一种没什么自我意识的状态里,任凭圈子里的习气蔓延到全身,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治。开头结尾的基督像和怪鱼对偶,被淹没的呼喊其实也是。回过头看,相比之下,绝美之城完全是同一个城市里的另一个故事。 2020.11.07 @资料馆 with LT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仍然是个人影史十佳级别
费里尼代表作,与新现实主义分道扬镳。构图和光影绝佳,叙事有意识流的影子,内容上结合了社会批判和精神分析,揭示了罗马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生活背后精神上的无根状态。吊耶稣像的开头(后被[尤里西斯的凝视][再见列宁]借用)和结尾海滩段落充满象征性,大喷泉、古堡魅影、圣母显灵、淫乱狂欢。(9.0/10)
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欧洲大师,费里尼的影像永远都是灵动的、美妙的、友好的,包括那多次出现的马戏团和费里尼式的丰乳肥臀。它没有给观众留下太多或许会造成过度解读的地方,也不存在完全脱离现实的象牙之塔,但与此同时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画面又无不显示了或许只有身为大师才拥有的独具匠心。
费里尼只爱三样东西:罗马、小丑、女人。梦游三小时。过两年再看过。 @HKIFF
电影构图好看;男主Marcello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无法安定下来,也无法朝任何方向前进——他是一个有抱负但没有真正目标的半吊子,他选择了纸醉金迷的“甜蜜生活”,自我放纵和腐败堕落;出现的戏份比较多的女性都是男性的附属(舔狗);看起来唯一纯洁美好的只有那个金发碧眼的可爱女孩。(7/10)
多久没有看电影啦。。。一部三小时电影要分一周看。。。意大利人的品味就是健康。
很难有一部电影像它一样优雅华丽,但同时让观者随着故事的深入而感到绝望,费里尼的群戏排得太惊人了!谁不能说疯狂的摄影记者、被大开眼界的美国模特、永远在派对ing的上流人士和那些追着“圣母”跑来跑去的人们,其实都是同一类人呢?而唯一有点脑子的人却得不了一个好结局。
每一段声色犬马都以孤独寂寥结尾,狂欢的躁动一直令人不安,结尾都归于虚无。看了一下午,头昏脑胀、四肢酸痛。生活甜蜜吗?原来我是一个闭塞、自私的利己主义者,不满现爱,也不知道追求什么。结尾的鳐鱼代表什么?无声的女孩呢?安妮塔尤物也。推荐-
原来这就是传说的形散神聚,前半部我真是完全没看出头绪,直到后面才看出这种想表现的虚伪的繁华,奢靡欢乐的表象下是无尽的空虚和恐惧。。到是很喜欢安妮塔·艾克伯格的那一段,头顶小猫的样子其实很萌,加上不顾形象的舞蹈和经典的水池戏水,一种纯粹的天真,反正我信了
被吊走的耶稣圣像,大雨中狂走的信徒,死在海滩的怪鱼——浮华奢靡的罗马粉碎了一切信仰,只留下腐朽和纵欲。生活里的蜜将一只又一只蚂蚁溺毙,在男主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感谢费里尼诞辰百年,终于可以通过大银幕还债了...
什么【一种复杂的精神错乱症】或者【人物的精神魂灵】云云,这些都玄之又玄,不是很喜欢这种让人理解无能,认识每个字却依然不知道说了什么的影评。至于对信仰的缺失、对宗教的嘲讽,还有对享乐主义的批判自然能从诸多情节画面中领会,毕竟费里尼也借男主、男儿之口分别说出了【喜欢这种生活的人根本一无是处只会变成一条虫】和【生活潦倒总好过在安定繁荣的社会下生活】等等诸如此类表达了对现代生活里精神营养缺失所带来的极大空虚、寂廖和痛苦。看这类欧洲大导演的古早电影,除了要忍受冗长的时长、黑白的枯燥、极慢的节奏外,还得克服穿帮的镜头、对不上嘴型的配音、超量的对白,以及最可怕的是需要面对如此高口碑你却看完后理解无能的巨大焦虑。将帽子拉走的细线、夜间跟着角色移动的打光灯真的挺明显。安妮塔·艾克伯格真是人间胸器,太大啦!
20161208 La Dolce vita est le premier film tourné en Scope par Federico Fellini.|20190427资料馆回顾展重看
白天太累了 睡不着继续补刷费里尼 堪称完美的开头 直升机过圣彼得的部分就足以载入史册 故事本身也是曲折且精彩纷呈 独特的意式新现实主义悬疑 结果是并没有悬疑 那段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运用 简直神来之笔 各种车上戏也令人拍案叫绝 马塞洛吃鸡蛋吃香蕉那段会心一笑 结尾升华得太好了 来自深海的寓言 那眼睛就是马切罗自己
将近3小时的黑白意大利电影,画面非常好,是我喜欢的感觉,开场的直升飞机场面有场面干和一种奇怪调和感。完全是名利场的一个纸醉金迷之中自我寻找自我成长的影片,电影中男主角的迷茫,恰恰就是被躯壳挟持的感觉,忽然回想起“One Day”男主的很多镜头或许源自于它。喧杂嬉闹中的卑微与伤感还是最痛的
怎么会有如此美妙又令人绝望的电影!【4K版让我第一次有屏摄的冲动!【忍住了
大概就是通宵混着喝一百种酒 第二天中午醒来 目光呆滞 人生空洞 的那种绝望
从电影和导演的角度,是耶稣像飞越永恒城,俯瞰众生百态;从故事和角色的角度,是怪鱼上岸惊醒人间梦,盯着这个告别的世界,犹如马切洛盯着过去的生活和理想,难以瞑目,但“已经死了三天”,是彻底死透(绝望)了。正如费里尼本人所说,他的片名不是要表达“甜蜜的生活”,而是“生活的甜蜜”。生活本身很苦,是那些偶现的甜蜜和希望时刻在拖拽着人向前,但一次次被打醒(最甜的喷泉戏后挨美国男人的拳头巴掌是最明显的意指),最终苦过了头,就再尝不出蜜的甜了——对岸女孩的声音被生活的浪涛遮盖,他再也回不去了。至于观众看着这一步步的坠落,是把自己带入耶稣像还是死鱼,就看现实生活中是否足够幸运了。ps. 狗仔队paparazzi词就源自此
跟人笑说这会是用电影进行演绎的那些理论家最喜欢的那类电影,充满了太多符号和概念生长、伸展的空间。最喜欢的是两场戏:一是Sylvia和Marcello在特莱维喷泉,镜头一转水流已停止流下,夜晚的魔力消散,两人处于视线中央,作为彼此的也是观众的唯一可视物陡然成为他人的凝视对象——局内与局外的隐喻,声色与芜乱;二是结尾处室内狂欢结束众人走过丛林,费里尼在这里突然用了舞台剧式的呈现方式,大家踮着脚向前倾去,情感的动势也迎面而来,当时心里念着的是巴赫的康塔塔。太美了,电影之神眷顾的瞬间。(10.17)
长达三小时的无病呻吟。若论对费里尼本人的自反,让马斯楚安尼这么一个忧郁大帅逼来扮他的化身总让人觉得膈应;若论对浮华上层社会的讥讽和批判,又太流于浅表;若论对现代人精神状况的呈现,我还不如去看纪录片。通篇抓不住他想表达的重点,只能说费里尼“癌”得比较别具一格。
10.0;从甜蜜中你可以看见崩溃,并且它还在长大
如果把[甜蜜的生活]掰开揉碎了一帧帧去分析,绝对大有益处,却又完全徒劳,因为片子本身即是一场"甜蜜生活",揉碎它看到的内核只能是nihil,是零,是彻底的虚无。费里尼给本片构建起一种最为摄人却又空洞的氛围,让人不得不沉沦又爬不出来。如[一一]一样,我大爱这片,想必是生命这一话题永不朽的缘故。
钢铁怪兽吊来飞行耶稣、记者跟比基尼女郎调情,圣像投射大地的下一秒接东南亚的神祇面具,是我看过最震撼的影片开头之一。纸醉金迷的富豪派对,各界跪舔美国女星的丑态,古老villa里面的夜游和请神,迷信的大众,哲人杀死子女自杀的悲剧……每一场都充满辛辣讽刺和迷人的调度,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鲜活和生动真是足以碾压当年世界各国电影。至于男主角,“你的专注使你比多数外行高明,可你的散漫又使你不足以成为内行”,写了书可是不满意,有了未婚妻又抵抗不了诱惑,正如最后徘徊在怪鱼和小女孩之间,活脱脱现代人处境的缩影。
曾经我从不在意“电影就是人生”之类矫情的说法,直到看了这部。
狂欢背后的深情,浮华之后见落寞。对话中蕴含对生活的灼见,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喧嚣处孕真知。(莫兰迪的画,对自然声的采录,)费里尼的喧哗让人感动,在每个寂静的午夜,费里尼是否也会点起一根烟,暗自神伤?
甜中带涩,蜜里调油。浮华是片泥淖,意识到危险,却挣脱不出。(看得我也很绝望无力,4k修复版)
2008年7月25日加“看过”,今天加重看,没想到正好隔了9年。费费显灵。之前只是觉得美,很梦幻很好玩,这次完全被震了。太会讲故事,每个段落单独拿出来都很有讲头。信息量超大,宗教、媒体、爱情、父子、“甜蜜的生活”,超多的命题集中讲出,不带批判充满幽默和个人情趣。天才的表现!开创历史的人。而且费里尼表现这些绝不仅仅是“讽刺”而是既嘲讽又同情,他看得到这些事情的复杂面,看得到人性的复杂面,这可能正是他成为大师的地方。
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纵有锦绣皮囊夜夜笙歌,灵魂依旧四处颠簸无处安放;沙滩上被俘获的蝠鲼是马塞洛终了的搁浅,与少女相望而倾听不到彼此最后只得继续流浪。
如梦似幻,极尽癫狂。甜蜜的生活或许是艰难的假象,喷泉那一夜反而成了虚无的真实
一个向往文学的人做了八卦记者后来又去做了广告,真是越看一遍越像自己的处境,真不知道哪一天我也会滑落到那个气球破碎后的清晨去
#费里尼百年诞辰放映##资料馆留影#终于大银幕得见影史名场面——金发美女水中嬉戏,对于风情万种的米国女星Sylvia,Fellini多少有参考Marilyn Monroe(比如用香水当睡衣的经典答记者问),而电影意在呈现的点却是现代娱乐媒体“造神”的混乱与荒诞感,与炒作明星绯闻如出一辙的,是之后被媒体围追堵截的显灵圣母玛利亚,本质上都是Fellini对现代媒体的嘲笑与诘问。而往更深处挖掘,是腐化人性如何与强大的虚无对抗,比如男女关系混乱的专栏记者Marcello,他声色犬马的堕落生活,与另外一位家庭美满的高尚作家形成对比,但作家的自杀导致他愈加痛苦迷失,直到片尾那一幕出现,海滩上被众人打捞的海怪(象征异化的人性?),远处小女孩的手势与微笑,Marcello的瞬间自我顿悟——跳出一切方可自我救赎,放下,就像《绝美之城》里的老作家那样。
喜欢。古堡里一群“真正的贵族”的狂欢,肃穆的古罗马头像作壁上观,荒淫与空虚从古至今浮动在永恒之城。费里尼终是温柔之人,群芳环绕一地鸡毛中,仍然留一双清澈眼睛在不远处。但温柔的人也有温柔者的狠心与悲观,会给你无来由的残忍,和空欢喜的注视。甜蜜的生活反讽太浅薄,生活的甜蜜才是苦涩的唐璜式真意。读费里尼自传,他在传中说当时邀男主马塞洛接片,马塞洛说那就描述下这角色。费里尼给了他厚厚一叠材料,除了第一页外,后文皆是空白。第一页上,画着男主一人坐在海中央的小船上,他的生殖器一路伸到海底,一些美丽的女海妖围绕着那话儿游动。马塞洛看了后说:我演了。
看Fellini的作品后,总忍不住感慨电影独有而不可替代的魅力。|11/Apr/3 影院看restored version!美极了而且一点都不boring,好看又好玩,完全能理解当年的commercial success.
因为拉康同学在讨论班上指名道姓地提及 才硬着头皮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用学校慢得人心寒的网速磨完了这将近三小时的片长……在最后海滩的场景中,“寻欢作乐者们仅仅开始行走,他们几乎总是同样无形的,并且实际上像是在Uccello的树林中移动的雕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00104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