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美国8.0分爱情《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
《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介绍
名称: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
别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巫山云
主演:琼·芳登 / 路易斯·乔丹 / 麦迪·克里斯蒂安斯 / 马塞尔·乔内 / 阿特·史密斯 / Carol·Yorke / 霍华德·弗里曼 / 约翰·古德 / Leo·B·Pessin / 厄斯金·桑福德 / 奥特沃尔迪斯 / Sonja·Bryden
导演:马克斯·奥菲尔斯
地区:美国
年份:1948
语言:英语
时长:86分钟
分类:爱情片
《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剧情介绍
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兹威格的同名小说,由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出品。 1885年,14的丽莎(琼·芳登 Joan Fontaine 饰)暗恋着住在隔壁的钢琴家斯蒂芬(路易斯·乔丹 Louis Jourdan 饰)。风流的斯蒂芬常把女人带进他的寓所,而年少的丽莎则对那个神秘世界羡慕不已。即便搬走后她仍对钢琴家难以忘怀。当她出落成了一个美丽的女郎,回来寻找钢琴家,并同他发生了关系。钢琴家很快将丽莎如其他女子般遗忘。丽莎生下了他的儿子后来嫁给了一个奥地利贵族。15年后,两人再次相逢,她离开丈夫最后一次献身于这个她惟一所爱的男人,钢琴家如往常一样逢场作戏,并将她很快忘记。最后儿子得伤寒而死,心力交瘁丽莎写了封长信给钢琴家,述说了15年来她从未停止的爱。丽莎死后,悲痛的丈夫要求同钢琴家决斗,在读到丽莎这封感人至深的信后,原本准备逃走的他登上了驶往决斗地的马车……《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豆瓣热评
暗恋果然是最感人的。与同时期的好莱坞电影比,本片少了很多机关枪式的对白,也让这个电影文艺味更浓了。他对她是一夜欢愉,她对他却是一生所爱,感情的不对等自然就悲剧了。琼·芳登真是美,那种柔弱的气质。路易斯·乔丹也是英俊的一塌糊涂。打算再看看徐静蕾那版
很悲伤的电影。琼芳登柔弱的气质,楚楚可怜的语气,她甚至都不敢直视男主角,闪烁的眼神就像情窦初开的小女孩一样单纯,不求回报。路易斯.乔丹笑起来也很迷人。不过电影一开始让芳登去演少女时期的女主,看她成熟的“老脸”非要扮少女,尤其是和真的少女站在一起,太突兀。
马克斯·奥菲斯代表作,一部伟大的爱情片。节奏、调度、布光、摄影、剪辑与配乐都登峰造极。琼·芳登将坚贞纯洁的痴情女子演活了-高潮时令人心碎的眼神。剧作上的几处改动甚至使影片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原著。结尾幽灵幻影与回忆蒙太奇使人潸然泪下。模拟火车游世界,楼梯运动镜头,白玫瑰。(9.5/10)
黑白片独有的光影之美,环境(室内和街景)的构图、场面调度都极为精致,那个夜晚的诸多片段连缀在一起也很动人,无论是人、事、景都美极,音乐也恰到好处。痴念与执着,无悔地爱着心中的梦幻泡影,女子在这个世界的悲惨命运却终究贯彻了她是生命主人公的坚持。主观唯心或是对宿命的自觉都令人动容。
将茨威格小说原作中的作家改为钢琴家其实是很恰当的。因为必须依靠光影声音将这个才气逼人,魅力四射的爱慕对象表象的流光溢彩,才能解释这个女人为何这般飞蛾扑火一般~
在影院看到效果完美的胶片,如梦似幻。两个主角选得太合适了,琼芳登娇贵柔弱,路易斯乔丹风流又英气,简直就是书里走出来的人。音乐贯穿全片,台词精致又不失幽默。今天最惊讶的还是发现自己完全忘记徐静蕾那版是怎样的了。。。=_=
茨威格的陌生女子是水仙,只配當男子一生中密不可分卻又時刻無視的擺設品,更是小說那些「夢見但也僅是夢見」眾多女子之縮體;歐佛斯卻把陌生女子變成樓梯,儘管步伐走得如斯螺旋迂迴,最終仍踏進男子的靈魂成為回憶,成了有名有姓叫莎莉的only。僅是文字過渡到影像的形式改編?當然不止。
男人不懂得去珍惜爱他的女人,无形遗骸她,而女人为他付出了一生的代价。这足以让他抱憾终生,回味一生。
用尽生命最后一刻去爱一个风流天才音乐家的痴情和勇敢的十九世纪女子。在琼·芳登从14岁的少女,出落成年轻女性,再到33岁的风韵十足的人妻的逐渐蜕变之下,爱的眼神却始终未变,爱的时间承载在一封纸信里。这本电影最大的奇迹在于,用几近完美的结构,在相同元素的变奏下,再现了他们的一生。
琼·芳登柔弱的气质让人怜惜,路易斯乔丹延展的嘴角神秘莫测,是哀叹悔恨抑或虚幻厌倦,二人都奉上了伟大的表演。华丽的运动镜头和人物复杂的调度,整个影片意象丰富,视觉上流畅,复杂,无与伦比。无论从技术还是内涵,奥尔菲斯绝不下于奥逊威尔斯。
你的一生都在追寻更高的高山,而我的一生都在追寻你,我与你素昧平生,我只是那支微不足道的白玫瑰。P.S.茨威格写的太美了,一切的改编都刻画不出那种深入骨髓的爱。
这个改编非常中规中距,个人认为并没有徐静蕾的版本好.
看过的(包括戏剧)三个版本在内最保守的一个版本。除了和年代背景有关,更和当时道德教化的社会环境脱不了干系。本片最大的特点(也是最无趣之处)在于个这个“Unknown“女人的祛魅,毫无神秘感之后也就毫无深情可言。
#马克斯·奥菲尔斯回顾展# 大光明电影院,4.0分。感觉比起《欢愉》之类更好莱坞了,但是在那个在螺旋楼梯上看着重逢的二人如痴情少女首次失望时男主与另一女人如出一辙的路线走入公寓时,还是能感受相似浓烈的浪漫里同样的薄情(女主那时不懂,分不清这是信里女主的后知后觉还是略显刻薄的全局之眼,总之是有点《轮舞》的似曾相识在里面;头两回也有点节奏上的相似性);而后女主在第三次相见,决绝的她听到男主的浪漫里兼具的应激的浓情与纨绔的薄情(又是在“浪漫”之中)后离开,才有了这封信。读信前的男主还是那个男主,面对决斗准备逃跑,我觉得也很难想象他的痛哭流涕是不是有一个深情的应激;他会不会死似乎毫不重要了,作为一个有点代入感的渣男,会觉得女主的伤寒病亡来得像是她的解脱,不看男主的痛哭流涕还真挺好(不过还是不要死比较好)。
看了奥菲尔斯好几部,这个真的是最喜欢的一个,茨威格剧本加持,李斯特的钢琴曲来做背景音乐,再加上导演出众的摄影技巧,让我沉迷其中。丽萨的错爱搭上了自己和儿子的性命,可爱情中的事谁说的清呢!
女主比原著幸福很多了,不再只是隐隐绰绰一股穿堂风,一阵远方传来的乐声。琼芳登把女主三个阶段无数表情演得太真切。普希金的奥涅金是另一种结局。请不要再讲这是暗恋,世上有他妈上过床的暗恋?女主付出的是持久爱的行动,只是在集邮男面前保持尊严,认出她,即看见人群中特殊的个体,才算是有爱,于是这段爱情产生震撼之美。在奥菲尔斯眼里,接受决斗去送死就是男性对爱的献祭了。但,集邮男对情感和事业都躺平的缘由是什么呢?人生太容易了所以空虚?
矫情的爱情观,作得我牙酸。国内某四环素牙姐居然还把这破剧本弄了一部中国版本,还叫姜文演男主角,神烦四环素牙姐这种文艺兮兮的闷骚女,也讨厌爹味男姜文,果然我和喜欢这本书的人不是同一频率的。
你的一次回眸,是某人期待了一生的守候,哪怕无妄地爱过,也不要你的眉头为我而紧皱,有的人只是在你不知道的角落,爱过你千千万万遍。奥菲尔斯太适合诠释茨威格笔下的深情,纯洁而不失凄美,在一段关系中同时窥视一个放纵的天才与一个执迷的女子,琼·方登至死纯粹的气质诗一般醉人,只可惜奥菲尔斯限制了个人风格的发挥,让如此经典的故事改编显得中规中矩、无功无过,缺了些名留青史的惊艳与野心,但即便如此也是迄今为止同部作品中最好的一次翻拍与改编。
对比下来,徐静蕾那版女主更爱的不计后果。个人觉得徐静蕾那版改编的很好,更有韵味。这版出来男女主演颜美,衣服华丽,似乎比不了了……个人意见
1:多次出现的螺旋阶梯上升镜头展现出优美的环形结构,表现主义、闪回叙事,形式主义让《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变成了一首优美的诗,一次精彩的名著改编。2:游乐园旅行火车的布景道具,剧院收帷幕退场般的镜头构图,留到最后一刻让乐师们厌烦,让侍从灭灯的情人,这些电影语言。或是见于奥菲尔斯日后的作品中,被他运用至纯熟,或是为后世的其他电影作品所传承。3:出演了《蝴蝶梦》、出演了《简·爱》,琼·芳登仿佛成了文学名著里的一副美人肖像画,《深闺疑云》又把她打造的我见犹怜。而这次她在车站与爱人送别,火车的烟雾在她背后升腾而起,这个形象延续自嘉宝的《安娜·卡列尼娜》,其所包含的悲剧意味也延伸了她所饰演的角色的深度。
#大光明电影院#奥菲尔斯为茨威格的小说铺上了一层动人的音乐,音乐的力量始终晕染在整部作品中,斯蒂芬钢琴键下的音乐有多浪漫,这个故事就有多伤感。这不但是文学作品的一次可视化,更是一次视听化。尽管在心理描写的方面依旧不得不求助于旁白,但丽莎冷静克制的声音里却蕴藏着多么大的情感爆发力啊。本片最大的悲情在于,纵使丽莎多么奋不顾身,到最后她于他也不过是一个陌生女子。
茨威格有名的几篇小说里,普遍有病理性痴狂的人物,和男主重逢就无法控制自己的女人、周旋在女人间无法控制性欲的音乐家(天知道他对女主说的那些话对多少女人说过了),其实这个故事从音乐家的角度来说,也是一样的。奥菲尔斯的特点清晰,流畅的移动运镜(这种运镜最低限度能强化电影内的空间感,而在这里还添加了对往日优雅时光的怀恋和无法把握的怅惘),精致的服化道,让这个故事充满纤薄易碎的质感——女主拒绝相貌堂堂的年轻中尉(耷拉在背后的军装很漂亮),过程中用了两次马车或人流遮蔽他们接触细节的设计,令你不自觉为女主揪心。女主逃回维也纳终于见到男人,他们开始不停续费的游乐场火车之旅,窗外是画出来的移动风景,这幸福来得这么虚幻。30岁的琼·芳登演技一流,驾驭十几岁的女孩角色毫无压力,终其一生是没有名字的白玫瑰
I should like u to know the whole of my life, of that life which has always been ours,and of which u have known nothing.琼·方登太美,望着男主的眼神催人泪下。
现在很少还有这样节奏的电影了吧,把该讲清楚的故事说清楚,没有过多的添油加醋,演员情绪表达饱满时而欢快时而哀伤。你还是不懂,你终于懂了。
把这部电影视为培育火焰的过程吧。电影是纯洁的,但琼·芳登和路易斯·乔丹真的是那命定的一对?也许这世上并没有藏于书中的精灵,但至少请互相爱慕。另一个问题:那些满是尘世污垢的痛苦,被导演无情地隔绝于他理想中美丽温暖的火焰。而我所想要的,是苍蓝的,冰冷的,却能让灵魂沸腾的洗礼之炎。
#2021奥菲尔斯回顾展,9/10,这才是大师应有的水准嘛,奥菲尔斯卓越而独到的导演手法使这部精心构思和充满神秘吸引力的影片放射出宝石般的光泽,叙事与抒情紧密地融合在电影镜头语言中,两位主演的表演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完美程度。琼芳登完美的从十三四少女到三十多岁人妻跨度,表演出隐忍卑微却失踪被遗忘的暗恋者。最后路人那句词“小姐,我在哪见过你,一定在某处见过你”对应遗忘家斯蒂芬,知道真相的男主只能倒叙回忆起数次相遇去决斗场。我爱你,与你无关,忘不了琼芳登那幽怨坚定的眼神,也许她爱上的,只是自己所付出的心。琼芳登,对戏中人物内心把握十分精准!超爱她!!!
我永远都无法停止爱你,即便你根本不记得我。暗生情愫,义无反顾,都是爱情划过灵魂后留下的透彻而纯粹的痕迹。琼·芳登眼神里流露的痴情、执念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感人至深,令人心碎。/几处意象的对照运用都很用心。一支与一束白玫瑰的对比,象征着双方对爱情的一丝馈赠与无限投入的差别。两次驶向远方的火车,铺垫着爱人的杳无音讯与亲人的天人永隔。剪辑、配乐、幻影镜头的闪现插入,均有着不俗的表现。
3.5。第一部奥菲尔斯。既像一部结局有异的西方版《胭脂扣》,又像对《相见恨晚》另一种可能性(婚前邂逅与单向深情)的填补。类失焦的转场方式很美且于同期似乎并不常见,琼·芳登的年龄大跨度表演润物细无声。一个来自影史/文艺史的灵魂拷问:为何自古负心多男人?
第一次看美国版一直回想徐静蕾版和姜文以及那曲好听的琵琶曲【2021-1-15重新下载截图再看】今天借着重新再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004 / 徐静蕾 / 姜文版),又再次下载了一版《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 (1948年原版) 两部影片均改编自茨威格的同名小说(原著没有看过),之前,网盘收藏了一版画质尚可版本,今次应该是比之前那个版本更好一点,只是字幕轴虽然被压制之前调过,还是有一点提前量显得不对马嘴。剧情神马就不多说,因为我也是先入为主徐静蕾版(2004年就看过 售卖过 正版DVD)虽然画质没有改变HD画质一般(期待修复起码1080p蓝光画质),所以近几年才看的1948年的黑白版,所以容易两部電影对比,徐静蕾版是北平环境,男主是小说家报社工作,美版男主是风流倜傥的钢琴家;她和儿子都传
足够少的对白让电影充满了古典味道。不过这样漫长而沉重的爱让女人憔悴,这个男人也配不上。看评论原来是奥匈的旧时代缱绻气息,那就可以理解了,但电影没表现出来只能说是时代限制了。镜头不激进的奥菲尔斯,总是少点意思。该去看原著了。
如果说“一个精心建构的爱情故事是社会用异己的语言让恋人和社会妥协的方式(罗兰巴特),那么在这个故事里,Lisa从未停止抗争,而Stefan未曾胆敢步入斗争。也因此,从青年到中年,在每一次的逃离和回归间,在为自己争取的所有当下中,Lisa获得了最为完整的爱情体验——哪怕这爱情是碎片化的、絮语式的、孓然一身的。而同样是与现实的抽离(也是他们短暂connect的重要动机;“喜欢冬天是因为可以想象春天”),Stefan却是一个茧,他说着“取悦他人比取悦自己更容易” ,继而为自己拷上枷锁,爱情与艺术皆是。那封信触及到他的不是爱,而是一个女人极具震慑力的坚韧和信念。在原著基础上增添二人相处的美好时光,将爱情手动定格在音乐和对远方的想象里,却延长结束后的那声叹息。Fontaine表演绝佳,镜头语言大师级。
是修复版过于干净,还是大光明的问题,还是我太清醒了?昨天半睡半醒的状态看《劳拉·蒙特斯》感觉好多了。奥菲尔斯来到好莱坞,镜头收敛了不少,但“轮舞”依旧存在,其悲剧性在于对于一人来说是新的圆的开始,却对另一人而言是结束。
7/12/2021,大光明;该评论的别人都说了,所以,一定要做好列车车厢消毒工作,好伐!
看完茨威格的原著要给徐的改编电影降一星,看完这部要再给徐的电影降一星,徐氏拍的是为自己的选择执着,这部才是拍出了一个女人甘心为一个男人付出一生的那种无能为力,我爱你,但与你无关,是真的无关吗?在这点上我觉得导演跟茨威格更有共鸣。只可惜结尾让男主痛哭流涕还去赴了决斗的约,消解了原著的悲剧性。还有没正面拍老管家认出女主的那幕也是一大遗憾,这段才是整个故事最令人心碎的高潮。@大光明
影片近半时镜头俯视两人穿过门厅步上二楼,一道似曾相识的顿悟冲上发梢,不是因为重现了第一幕的结尾,我突然想奥菲尔斯的滑轨是不是具现了情人的视线,一次次悬浮游移的、夺魂摄魄的、无法抽离的迷恋,这种故事和风格的契合总是赏心悦目的。
“By the time you read this letter,I may be dead…”http://www.celtoslavica.de/chiaroscuro/films/letterwoman/letterwoman.html
“我希望你记得,我是个对你毫无所求的女人“。以前并不喜欢总是忧心忡忡的琼芳登,第一次觉得她这么美而忧伤。多年前她为他打开一扇门,静静地在门后凝视着他,便注定了余生的幸与不幸。她曾满怀希望,但那晚终于还是离开了,如此一生,不论悲欢都不曾后悔
三星半,能看出来是典型的奥菲尔斯,尤其是有一个从头贯穿到尾的叙述者,但是相比后来在欧洲拍的那几部,在好莱坞作者性还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1.“后来,我爸爸终于去世了!”和“别致的环球旅行方式”是全片最妙的笑点;2.琼·芳登挺美,路易斯也挺帅;我希望你幸福,就像你让我幸福一样!-挺温馨的一句台词,只是现实却往往没有这么美好!4.如果你能认清什么是属于你的,是永远属于你的,(就好了)!5.旁边猥琐的骚年的坐姿就不能端正点吗?
#重看#吹你吹过的风,走你走过的路,听你弹奏的音乐,想到你所在的维也纳这座城市便如宝珠发了光,抬头望见的那盏灯就像是旧地招魂(对应结尾倒推的记忆中印象,幻灭残影令人泪目)——我曾这样羞怯地、不计回报地爱着你。原著改动之余自成一体,整个大闪回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时间的漩涡(所有的爱情、电影或故事都关乎时间),在不同物件/事件通过重复构成时间节点和标注,每一次的重合都印证了那句“一切都有定数”,他们一次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楼梯上的徘徊,火车上的“漫游”,白玫瑰的几次出现,三次“初见”的特写——就这样一次次卷入漩涡的中心,如忘我地旋转拥舞(被乐队嫌弃在《某夫人》中又用了一次),并与首尾叙事闭环的结构一致。
有些突兀。不过结尾男人回头看到年轻的女孩痴痴的看着他并且报以微笑。还是难过。年轻的女孩子啊,傻。
大光明/果然是我初高中时期爱看的爱情故事类型,不对等的、错过的、悲剧的爱情。但到今天我还是不能懂类似于这种爱情,就像你明明知道这个人连你是谁都忘记却还是爱他(爱情有理由?)画面美演员美,约会那段太美好了,人工放映风景的火车和跳到人都走了的舞(为什么一百年后的约会这么无聊??)以及两次火车送别的镜头,火车的烟气弥漫在女主身后,又美又预示了悲剧的发生。
小说改编的经典叙事方式,技巧上很有限,无非溶入溶出,特写推进,画外旁白。剧情紧凑,细节出彩。三星半。
这片不敢说影响费里尼的一些构思,但绝对启发了安哲,美不胜收的长镜头让我们关注着一个离我们时近时远的叙事主人物的同时,诗意与音乐感融入在远房画面的元素之中,交相辉映,令人感动。文学性变成不可忽视的情感脉络,浮现于整部电影,令人寻味。奥菲尔斯真大师。
奇葩胶片版本(雾霾, 京片儿配音, 介笔儿什么的) 不过还是肝肠寸断了. 原来是讲男权婚姻爱情家庭结构下爱之无法实现, 心有戚戚(→http://dou.bz/1RCwRo) 女主对无法实现这一面从始至终的自知是让我很感动的. 结尾不喜, 过于温情, 消解了批判的深度. 新年在电影院听到拉德斯基很高兴呀,维也纳赞!
经典的美国电影,剧情就不评论了,这是美国片子一向讨人喜欢的原因也是它不讨人喜欢的原因。令人吃惊的场景和运动摄影,光影,表现主义,足以和《第三者》、《M就是凶手》等一系列早期好莱坞片站在一起。女神成功的用她的表情告诉了我们“见到自己的男神”是一种什么表情。
宠物狗狗永远依恋第一任主人,痴情女子永远痴恋心底深深烙印的那一个,而男人其实有时候不如狗
不看简介都没看出男主最后是跟丈夫决斗一身黑色还以为要去参加葬礼...哎飞蛾扑火啊!女主在透露自己给男主生过一男孩后, You may wonder why I never came to you for help, I wanted to be one woman you've known who asked you for nothing...我希望我在你印象中始终是一个从来对你无所求的女人。喜欢上一个海王,不要求也不指望人家钟情于自己 哎不是一般看到他和别人好自己都要疯了的吗...莫非吞掉这种心痛依然疯狂的爱着他 这种爱太热烈了最终自焚。 结局太惨了在21世纪我接受不了 表白吧赌一把万一男主感动了呢!就算被拒绝,也好过自己的心意不被知道孤独死去
开信如同打开了存放幽灵的盒子,死去的琼芳登的幽灵视角开始循着接片徘徊,直到最后男主看到幽灵,完成全片视角的缝合,太惊人了!剧院里是谁在凝视男主的背影?是幽灵啊 with yy
男人的嘴,骗人的鬼;攥拳纠心“二周以后我就回来”,包括儿子的一去不复返,可悲可叹;2021年第66场@大光明“马克斯•奥菲尔斯作品回顾展”4K修复“戛纳经典”单元零时差亚洲首映;
单相思的妙趣本多在心理活动,而仅仅采用传统好莱坞情节剧的叙事架构与视听语言(起承转合式的三幕剧结构,经典布光尤其是以致幻为导向的景深设计,男女主人公搭乘以全景图为背景的室内火车观景在某种程度上构成自指)呈现此类题材,难免气馁。纵然是个彻底的悲剧,然而出于情节剧套式,结尾伴随着逐渐走向恢弘的交响乐,定格在男主人公的幡然醒悟,仿佛女主人公以一生换来的男性的片刻醒悟与悔改便足够担得起一个权且算是“大团圆”的结局——面对受虐狂式的自毁爱恋,却在视听语言上采用施虐狂式的手法,一定意义上构成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悖反。
拍得很美,虽然距离原著差距挺大。很多镜头的拍摄都十分精妙。
寂寞青春的恋情,为浪漫而生存的情感,一生一世的那一夜,在叙事手法上比徐静蕾强啊
一个傻逼女人暗恋上一个垃圾男人的傻逼故事。。。片子还极其空洞没有内容。。。从爱上开始就完全看不下去
1.伟大的爱情悲剧,倒也难说和原著哪个更好。2.不止于爱情,还包括自信自立和寻找自我。3.弥留之际吐出的画外音,除了每个阶段应有的情感外,更有从头到尾的悲伤基调。配乐和摄影也都十分动人。4.女主对男主永远unknown。(原著更甚)5.琼芳登好适合这种角色,男主神似劳伦斯奥利弗。
纸巾都准备好了,就准备去感受一下廉价又煽情的凄美痴恋,结果发现跟自己预想的完全不一样。所以我现在心态很复杂。故事没有引起我多少共鸣,但我觉得这是我的问题,让我感动的大多数故事都是那种沉溺于一种极端的爱情幻象里的电影,比如坏痞子、爱的曝光、我的野蛮女友。所以我还是不成熟。
NY 132. 没有人比Joan Fontaine更适合女人这个角色了。虽然是在好莱坞拍的,但是奥菲尔斯让它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好莱坞的质感。也许茨威格这个故事也是初中CWS结成的契机之一呢!!!某傻逼你说是不是!!!
最喜欢的作家之一的作品被改编成了这么美的电影 真的蛮幸福的 虽然电影无法完全达到茨威格文字的细腻 但改编的地方都挺合理 小说家改成了钢琴家 配乐非常好听 结尾加了一段男主的决斗 比起原著更多了一层爱与死的关系 维多利亚晚期的衣服真是太漂亮了
2021.7.12有幸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观看了4k修复的版本,恰巧该片入选2021戛纳电影节,在法国放映的时间也恰好几乎和这场的北京时间同步,意外中的意外。莉萨可能被现在人看来太傻白甜了,爱上了这么一个渣男,是两个极端吧。其实结尾有点点没看懂,虽然提前看了介绍说是最后是去决战了,还是有点不太理解。
唯一的缺点是时间太短,穷尽一生去爱一个人,这样的故事,也应该配上史诗级的片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001237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