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意大利8.2分剧情《绝美之城》
《绝美之城》介绍
名称:绝美之城
别名:罗马浮世绘(港) / 伟大之美 / 堕毁之国 / The Great Beauty
主演:朱利亚·迪·奎里欧 / Sonia·Gessner / 伊凡·弗拉内克 / Antonello·Venditti / 加拉泰亚·兰齐 / Aldo·Ralli / 托尼·塞尔维洛 / 伊沙贝拉·法雷利 / 佛朗哥格拉齐奥西 / Fiammetta·Baralla / 卡洛·维尔多内 / 马西莫·波波利齐奥 / 弗农·多布切夫 / 洛伦索·吉埃利 / 塞伦娜·格兰蒂 / 吉安皮罗·科格诺利 / 萨布丽娜·费里利 / 乔治·帕索蒂 / 卡洛·布奇罗索 / 朱利奥·布洛吉 / 米尔科·弗雷扎 / 卢卡·马里内利 / 保罗·索伦蒂诺 / 达里奥·坎塔雷利 / 罗贝托·埃利茨卡 / 艾丽莎贝塔·文图拉 / Maria
导演:保罗·索伦蒂诺
地区:意大利
年份:2013
语言:意大利语
时长:141分钟
分类:剧情片
《绝美之城》剧情介绍
罗马,夏日,一队穿梭其中的游客。这座美得令人窒息的古老城池,正以一种神秘而冷艳的姿态诱惑着他们,让人心甘情愿地被这份精致得令人绝望的美丽所俘获,沉醉其中。然而在捷普·甘巴尔代拉(托尼·瑟维洛 Toni Servillo 饰)眼中,罗马却是一座寂寞之都。65岁的捷普是一名成功记者,风度翩翩、魅力十足。年轻时代撰写的一本文学作品让他在早年就名利双收。他辗转在各样肆意妄为的奢靡与觥筹交错的社交之中,用一双冷酷到几近麻木的双眼,目睹这座绝美之城背后的空虚与隐秘。当女高音的咏叹调再次响起,游走在平民生活与上层社会之间的捷普,开始重拾那些逝去的青春记忆,只有罗马之城仍依旧着她的冷漠与华美,不曾改变。 本片斩获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及2014年第71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两项大奖,并入围2013年第6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绝美之城》豆瓣热评
整部电影就像一出华丽的咏叹调,唯美诗意还有些许惆怅,摄影、配乐和意大利的美景都美的让人窒息,关于虚无的琐屑故事已经变得无关紧要,情绪、氛围、环境、回忆和感觉之类的东西变得比故事更加能激起情绪,保罗·索伦蒂诺这次的尝试给人的感觉就像看泰伦斯·马利克拍意识流和回忆。★★★★
靡颓华丽外表下复活了费里尼的灵魂,凝聚了意大利电影中才有的丰沛情感和宏大气势,忧伤动人伴随温和善意的嘲讽口吻。看着看着才感觉隐隐触到顶峰时代意大利电影无可比拟的辉煌精神。瑟维洛演的太好,马叔附体的动情潇洒。创造者的视野和情感高度决定影片本质的好坏,此片为证
适合大银幕看。一旦衣冠楚楚,再怎么荒淫无度,丢在罗马的建筑群里,横看竖看都上了艺术的路。试图穿越现代、回归古典的一种寻找,寻找美,化归记忆里丰盈充实的年轻肉体;寻找意义,发现上流生活只有华丽皮囊和无休止的呱噪
绝美而空洞,浮华而颓败,癫狂而落寞,诗意而忧伤。喝酒纵歌,肆意酣畅恣欢谑。杯残狼藉,泪飞顿作倾盆雨。片如其名,绝美之城,美得如此绝望。唯有死亡,唯有死亡能止住你的悲伤。
比较典型的意资片。参考的是费里尼《甜蜜的生活》、《八又二分之一》的叙事形式架构,费里尼电影独有的悲欣交集、天主教式情感奇迹的精神内核真的很难复制,但是嘉年华式的、癫狂又落寞空虚的情绪与气氛打造的还是很到位。最成功的是视觉部分,不论是摄影机的移动还是单幅画面的构成形态,都继承了意大
我可以说出它五星之处也可以说出它的一星诟病,那么不如,三星吧
過盛的美麗換來至深的麻木,必須唯美,必須悅耳。然後萬人倒下,證實唯獨它不害我。鏡頭燥動不安的尋索,輾轉反側三百六十度,毫無耐性,時日無多,隨風而去。雙子特有的怪奇和跳躍,嬉皮笑臉的人懂得虛無。費里尼、塞利納、福樓拜、普魯斯特、韋勒貝爾若隱若現。戲法而已,終會在慢駛的舟上靜看羅馬。
不打分,表示没全看懂,意大利了解的不够多,旅游不多,不会说意大利语,难以评述。并对不会说意大利语没住过表示懂完了,是神片的人表示佩服。
除了漂亮之外都算不上一流的城市宣传片,好看归好看,泛着阿兰德波顿或者更花哨更爱掉书袋却出身美国的专栏作家味,也即是油滑与格调不高。虚浮的影像缺乏内在定力,广告式的创意美学,还是新欧洲啊。
不要轻易说懂得65岁老人的孤寂,他40年来的逃避与沉沦。他衣冠楚楚,每一道皱纹如同历史般隐秘,你不了解他的秘密,正如他不知道18岁时爱着的那个女孩为什么离开他,却在她死后被告知35年来她一直爱着的是他。为什么不再写一本书?罗马会让人荒废太多时间。他总在说穿他人的真相,惟独回避自我的真相。
罗马的浮光掠影,热闹而生活的气息。得自费里尼的碎片之美,无论摄影和剪辑都无比炫技。索伦蒂诺放弃叙事结构后反而营造出了似懂非懂的奇妙意境。如果说画面美轮美奂,那配乐就是热泪盈眶!今年“看”过最好“听”的电影~
生于幻象,路过死亡,心怀惆怅。有的人爱的深,眨眼已是隔世。有的人爱的浅,却念念难忘。
说实话没看出啥费里尼来,倒是有不少索伦蒂诺一贯对权力和话语权的迷恋,这偏执也一下让他变得如此老气横秋。他的电影,总是初看惊艳,回想却无甚余味,十足MV范。好在他至少是最好的几个MV导演之一。
曲高必定和寡,加上意识跳跃,不喜欢也很正常。摄影和配乐美到极致,精致而残颓的生活背后,对罗马的“根”的爱与恨,在夜色和晨曦中渐渐展开。更多的是意象,是营造的感觉,很美,和罗马一样。
To all the beauty and misery,爱、美和死亡都能引发“可怜、悲悯之感”;三星分别给美轮美奂的配乐、色调、摄影;华丽外壳之下,并未唤起深沉的悲哀共鸣。
怪不得都说像费里尼拍马塞洛,都是一男人出没于颓靡的声色犬马,影片都很长很意识流,到后半段都让人很想睡觉。单独抽出几分钟或者一个大段落是挺有情调的,但总体上真是令俗人难耐
如果以北京为题拍部绝美之城,用同样的情绪,刻薄同样的人,同样的自嘲、眷恋、缅怀,姜文应该做得到。
费里尼风格的延续,宏大、丰富、眩晕,是虚伪与自嘲的一场探戈。结尾处的万籁俱静震撼人心。
如同读一篇晦涩的散文,里面充斥着无数张令人厌恶的干枯褶皱的老脸,美的也不过是这座城市本身。模仿费里尼却被很多人赞叹为“像极了午夜巴黎”,或者“配乐和摄影均为教科书级别”,真令人呵呵。这部片在我眼中时髦又过气,华丽又冗长。PS祝大家逼格更上一层楼。
看不懂又觉得好看的片那才是真有魅力啊!各种推移拉远拉近的匀速镜头,配上古典圣歌舞曲的配乐,相得益彰,再加上绝美的罗马背景,跟着一个已入暮年对周遭的生活麻木不仁的上流人物,看一看上流社会的众生相,听一听空洞煞有其事的人生感悟,却到底赶不上成长之初黄昏小岛上的一个后退一张面容一次初恋
它反对诠释,拒绝被禁锢于任何意义体系当中.镜头随心流转漂浮,你不知下一镜会被带往何种情境何种氛围。犹如人生,本无所谓意义,你说它有何意义,它就有何意义. 福楼拜要写一本什么都不讲的书,索伦蒂诺自然也可拍部什么都不讲的电影。这是用情绪去懂得的电影,你无法说完全懂了,依然可满心感悟,因而得了.
是要用这两个多小时的絮絮叨叨精致又乏味空洞来讽刺中产阶级的虚伪吗?我感受到了。
太幸运今天来影院看了它。无法言喻,但两个半小时,我完全被吸入银幕了。“意大利的电影是最好的”
估计只有意大利这个国家才会有这样的电影吧,确实渗透着费里尼的身影,配乐,画面,镜头,色彩无一不展示这部电影的艺术感。如今这个时代能看到这样一部电影已经很不容易了,实话,全程下来我似乎都飘在剧情之外,形态意识流,何必想出那么多绝美的句子来形容这部电影呢…
移动镜头技巧大全,可作宣传片镜头设计参考
每个场景都是美的,但是电影本身却绝望地告诉我们,想要超越平庸的生活,人们求助财富,美学,艺术,文学,魔术,宗教,信仰,但这依然是徒劳的。
致敬费里尼,拍的非常的美,情绪一脉相承,
不识罗马城也不谈费里尼,还是被这个上流社会年迈作家历经浮华之后的落寞唏嘘所打动。"灰飞烟灭的是我的灵魂,藕断丝连的是这座城池",我们穷极一生都在追求更加美好的事物,到头来才发现最美的不过是初恋时一次拥吻。
索伦蒂诺的野心之作,不仅仅借鉴和模仿前辈费里尼,甚至可以看做是试图将费里尼三部杰作《甜蜜的生活》,《八部半》和《罗马》融为一体的超越之作。因此在影片中你可以看到虚假浮华的意大利上流阶级,可以看到身为作家的自我困顿与救赎,还有那绝美璀璨的罗马城。都在导演绝佳的控制下,变得神秘而暧昧
兩種方式來充實虛無:一是熱忱的信和為,二是加固軀殼,等待大海自然來將其填滿。選第一種註定不能停步、無法回顧,結果要不乾脆一頭撞向虛無,要不就脫了衣服才發現神聖已經老得在自己旁邊睡著了。而大海波濤聲其實也只是內心索求的戲而已,它遮掩的是如長頸鹿無聲尖嘯一樣的絕望人生。
对“又慢又美又华丽”没抵抗力星人。也喜欢里面的嘲讽和幽默。刷到大银幕,看得很悲伤。(什么时候能大银幕刷到魂断威尼斯和巴里林登就可以死了)
导演这么年轻,却又一颗老灵魂,天赋异禀。
“怀旧到底有什么不好,对于那些对未来不抱希望的人来说,这是唯一的消遣。”
雖然拍得有些太「油」了,但影像上的表述還是「好看」的,也許有致敬八部半。去年在馬里昂巴,今年在羅馬。結尾攝像機的移動掃視這座城市讓我想到了蝕,是寫給羅馬的一封情書
一开始,电影似乎是一盘散沙,找不到脉络,抓不到中心,能看的就只剩美轮美奂的场景。但越到后面越能发现导演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美是什么?美在未来。
盛极而衰的那一霎被无限拉长,纵使浮华虚无却愈显绝美,影像间流转着对罗马无尽的柔情蜜意。配乐融合着神圣与世俗,带来的冥想气质类似生命之树,这儿不为歌颂宇宙天地,只因流连人间风景。La povertà non si racconta , si vive.
6分。费里尼被捧上天了,连这种模仿的玩意儿都能大卖。全片充斥着各种主观臆想和意识跳跃,各种颓废,自恋,冷漠,荒诞,也都有了,唯独缺少一个真正能将其串起来的故事,材料再好,缺少线也做不成项链。这种拿观众当猴耍的典型文艺装逼片不是我的菜。好在画面唯美,勉强及格吧。
整部电影就像一篇绝美的散文,虽然晦涩难懂,但是能吸引人看下去
大银幕看美得说不出话。运镜非常神,在古典宗教乐咏叹调中穿梭罗马如画的日日夜夜,华丽到极致。索伦蒂诺的狂欢时分仍存清醒,孤独和讽刺却更超费里尼。美轮美奂的上流社会终究比不上年少初恋微微扇动的睫毛。在结尾的音乐里看镜头沿河缓缓推进直到天使桥,仿佛时间都不存在了。
在保罗·索伦蒂诺的镜头里罗马有一种近乎于颓废的美,尤其是当夜幕降临,人们彻夜狂欢之时,荒芜与精致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词就被赋予给了这座城市,此刻剧情已经变成了最微不足道的东西,罗马所有迷人之处都被放大至观众眼前,让人误以为这就是辉煌时期的罗马。
声色犬马的罗马,如果爱她就带她来这里,如果恨他就逼他看绝美之城。看到最后镜头缓缓划过的罗马水面倏忽让你释然,仿佛历经一场浩劫,沉醉在此刻不忍眨眼。放弃叙事佶屈聱牙的念白令观影艰涩,幸好有狂躁女孩癫狂的画作、贴满砖墙的每日一拍、凭空消失的长颈鹿戏法、飞往西边的火烈鸟,迷醉而不自知。
想象是生活的反面——斗兽场边的派对,天花板上的海,废墟里的长颈鹿,葬礼是上流社会最棒的事情。在这部矫饰的电影里,眼泪却是真的。流动镜头之美,最爱那些路过的瞥见。结尾是五星时刻,好像宿醉之后的醒来,野蛮生活的边缘,转瞬即逝的快感,埋在浮华之下的人之困窘。最认同那个离开罗马的人。
13-14颁奖季最佳,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实至名归。 形式上:镜头调度美轮美奂、画面构图美得让人窒息、配乐宛如天籁、剪辑别出心裁;内容上:块状叙事有意识流韵味但仍有主线、极丰富的哲理(存在主义、绝美、现代性)、瑟维洛出色的表演。即使不去细究内涵和隐喻,也足以领会到绝美。(9.5/10)
还有哪座城比罗马更配得上La Grande Bellezza这称号,即便它有肮脏的角落;还有什么事比知晓生命的美更重要,即便它让你痛苦和困惑。
年度十佳候选,费里尼还魂转世,再续八又二分之一与罗马风情画,中产阶级生活横断面;江良才尽的老作家锦衣夜行,夜夜歌舞升平云鬓厮磨,却对任何事物不再产生欲望,虚空背后的华丽颓靡温煦震撼,像昼夜轮回的罗马城恍如幻觉又像梦境,舒张大气的运动镜头,工巧雅致大开大合,算计精确。
文艺青年都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费里尼
所有迷人的镜头与包含讽刺意味的配乐,都只是吸引你把电影看完而已。乏味的对话与莫名其妙的情节,只是为了营造一个意境。起初不断冒出快进的冲动,后来又心生抑郁,最终导演只想让你静静地坐下来,心无杂念地面对这个世界触手可及的虚伪。→20.9.7 二刷。
不是绝美是颓废,不是情节是情景,不是演员是图腾。
事实证明,长久浸淫于批判现实主义阅读、山药蛋派写作、速成婚恋社会学日剧和犯罪社会学美剧中的我,脑子已经彻底不适应这部电影了。需要换一年某种类型的读书再来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002607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