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香港8.9分纪录片《好好拍电影》

2020香港8.9分纪录片《好好拍电影》

《好好拍电影》介绍

名称:好好拍电影

别名:Keep Rolling

主演:许鞍华 / 徐克 / 陈果 / 尔冬升 / 杨凡 / 萧芳芳 / 贾樟柯 / 施南生 / 侯孝贤 / 林嘉欣 / 田壮壮 / 张艾嘉 / 杜笃之 / 关本良 / 刘天兰 / 关锦鹏 / 李樯 / 刘德华 / 严浩 / 李屏宾 / 张敏仪

导演:文念中

地区:香港

年份:2020

语言:粤语

时长:111分钟

分类:纪录片

《好好拍电影》剧情介绍

她生于辽宁,长于澳门,受教于香港,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中成长与求索。取得香港大学英文及比较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后,她远赴伦敦进修。在那裡,她找到了电影,从此再没停下脚步。 师承胡金铨,处女作开辟香港电影新浪潮;于商业与艺术、 类型与文艺之间游走,不断探索自己和这座城市的漂泊状态;六夺金像 三斩金马,仍要为投资犯难发愁;从早年获奖无数到跌入谷底,从不放弃忠于创作的机会。 美术指导文念中首执导筒,回顾许鞍华四十余载光影生涯,零距离捕捉她亲和地道、 急躁论尽的真性情,亦看到她与母亲的感情牵绊。 对电影和香港始终一片赤诚, 电影伴她活出了人生的圆满。

《好好拍电影》豆瓣热评

  • 才华有限

    看到最后觉得被骗了,全片好似许鞍华是个loser,几段低潮期,电影不卖座,感情空白,结果结尾五座金像奖最佳导演片段和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分明又是人生赢家。最喜欢的一段是在内地宣传《明月几时有》的间隙,抱怨记者问题重复,都问什么女性电影的问题,结果话音刚落她又开始食烟 前一秒说有个野心运动变辣妹下一个镜头大啖菠萝包

  • 劉咳暝

    因為喜歡她太久了,有時候會忘記自己為什麼會喜歡她。看她的訪談,去她的分享會,看她以前名不見經傳的電影,會知道她作為導演的堅持和實驗性,也會知道她作為一個普通人笨拙和戲謔。在這個紀錄片裡真正催淚的是,我們不僅在熟悉的片段裡重新發現了許鞍華,也看到了什麼是「滋養」,什麼是「報答」,什麼是她和這座城市的互相成就。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电影是老婆、文学是情妇的许鞍华,时而感性时而疯癫,别人说她关注边缘,她说自己阳光灿烂。因为害怕投资人赔钱,每部电影都当最后一部来拍,烟不离手拍片不停。许鞍华的电影里有香港社会的市井百态,一枝一叶总关情。她把人生献给了电影,而拆解她的电影,又能从中窥见导演的人生轨迹。看纪录片之前爱许鞍华一百分,看完之后爱一万分。LONG LIVE CINEMA!

  • bitterlemon

    ann对香港的几番表白我看得胸口生疼哭得好惨 可能我自己都无法估量香港文化对我的影响多深多重 太想念那座城市了想念在那里留下的每一个瞬间 这是题外话 纪录片对我来说起到了蛮重要的作用 会发现原来ann一直拍的内容就是她人生各阶段的经历和处境 看到她陪妈妈在街上走的身影一下子回闪桃姐里一模一样的镜头 还有和日与夜里一样的花灯 这就让我更爱她了 更不用说食烟喝醉了念莎士比亚 送妹妹自己用不到的fashion提袋 理由是装不下A4纸 她就和宫二一样 是会迷的人 为拍戏疯魔为拍下香港每个角落疯魔 不知是真实还是说震动 她会因外表这件事从拍戏里找寻自己的价值 虽然她认为记者反复去问女性电影很烦躁 但同作为女性我会觉得这些细小有力的反应与传达都是女性独有的吧anyway long live cinema

  • Simon。

    即使已是躺平任嘲的廢物,但看到有人勤力一世,投身於自己所熱愛,還是會被打動,雖然「勤力係沒L用噶」。太多可愛的片段了,笑言飲醉酒會開始念莎士比亞,嘴上說等有錢了就考慮去整容,還要找個教練把曲線都練出來然後穿吊帶,分手後其實暗自慶幸終於有時間拍戲,以及在垃圾桶旁抽菸被各種路人借火的Ann。最後在金獅獎領獎致詞時感謝香港真是看到眼濕濕,然後從包裡掏出紙巾若無其事的脫下口罩擦眼淚。

  • Landy

    有兩段挺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是攝影機近距離捕捉許鞍華在片場專心導戲的工作狀態,這是一個居於幕後的導演難得地坦誠相見,展現新性情的時刻,對比起杜Sir在現場「直腸直肚」的火爆脾氣,許鞍華要溫和克制得多。有趣的是,太專注的Ann更多時候是整親自己,看似是一個向外宣洩情緒(爆粗大罵),一個反作用於己身(磕磕絆絆),但實際上對那些不滿足於現況,努力做到最好的電影創作者來說,著緊套戲受傷最多的永遠是導演自己。二是拍許鞍華電影之外的生活日常,她與年邁的老母親出門去私家診所複診,到達後才發現診所沒開門,Ann於是便帶母親到樓下茶餐廳喝咖啡。很喜歡攝影機安靜地對著熱氣騰騰的咖啡杯,母女倆不發一言相視而坐,享受什麼也不做的恬靜舒適。隨後,鏡頭目送Ann攙扶著母親徐徐離去,日子細水長流,人生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 LOOK

    好久没看到这么精彩丰富的拍华人导演的纪录片,水平接近当年阿萨亚斯拍侯孝贤。正、反、侧都拍到,不回避不仰视不煽情不狗血,立体生动真实,叙事手法也不呆板,以时间的来回拉扯代替线性铺排。

  • 木卫二

    许多人未必同意,许鞍华是香港最好的导演,或者最有影响力的香港导演。正如她自嘲的,害怕下部戏没人投资,票房失败不成功。她的不安,她依赖别人写的剧本,或多或少,都反映在她四十年,起伏不定的创作中。但几乎可以说,许鞍华是香港导演中的导演。电影同仁确信,影迷观众也应该知晓。许鞍华人生由电影所组成,许多人借助电影了解香港。当人无可奈何地老去,历史重演烦嚣城中。不同时候,念及“好好拍电影”几个字,Keep Rolling,不要喊停。这需要信念,也需要奇迹。

  • HALHYUN

    再次证实了“跟随,跟随,再跟随”是纪录片创作的黄金技法,更何况subject是许鞍华,那么天真、干净和赤诚的创作者,片子自然是特别好看。时代巨轮,导演北上,我有预想过Ann怎样处理资本和初心的关系,她一直和她创作的电影人物保持观照和并行,就是吴念真说的,“在时代夹缝中做抉择的人”。Ann的选择是:二十周年,“不要让我说祝福的话,我不要”。完了以后,谢谢于冬,你是个好老板

  • Morning

    今天的早晨,我关上窗户,关掉空调,万籁俱寂,世界上只有你的声音。十五岁起知道你,好好看电影,已有二十年,天上地下,人间海底,我永远都要和你在一起。

  • Q

    剪辑好流畅,想不到许鞍华原来是这么可爱。中间有些她真性情流露的部分我和邻座的小哥整个笑到失控。有人说导演是上帝,有人说导演是狗。希望她在上帝和狗之间可以找到平衡。

  • 朝阳区妻夫木聪

    看的过程一直傻笑,片尾的颁奖典礼一出来,直接泪目。不仅是好的纪录片,更是好的影像论文,既有同行们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导演自己大段的剖析,通过自己的作品脉络梳理,串联起导演的成长经历和对世界的认识,结构非常吸引人。在镜头前,她是如此真诚温柔,但是在片场又是一个完全投入其中毫无二心甚至充满执念的艺术家。最后,出于对这座城市的责任和情感,她深知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即便完全是自发的,这种感情藏在她的哽咽里,也藏在她的每一次行走中。讲真,这种干货满满的纪录片真的可以一直看下去,哪怕大导演们众演员们只是坐在一起吹吹牛话话家常就已经足够有料了。Long Live Cinema,Long Live HK!

  • 嘟嘟熊之父

    可以祝福电影,但其它祝福的话她说不来。Long live cinema,至于其它的都是稍纵即逝,是很难忘却的,却也必然会被忘却,如她在夹缝中不懈创作的沉浮一生,和无数个平淡如水身心俱疲的日日夜夜。电影不单回顾了她不凡的导演生涯,更将目光投向她人生中意想不到的因缘际会,那些与她互相成就的人事,教会她如何变通、妥协、接纳、包容——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 烏滌非

    延遲版HKIFF. 全片閃耀的都是許鞍華個人魅力的光芒,所以片子本身的「紀錄」感不強以及和「拍電影」關聯不大也顯得不那麼重要了。無論是她本人生活工作中的舉手投足,還是身邊人對她的評價,無不指向一個致命的現實——她·真·的·太·可·愛·了!!不是作為導演,而是作為一個人。受訪者的金句產出量都不要太高,特別蕭芳芳說她是在「神與狗之間找到平衡」,笑到飛起。P.S. 片尾剪輯驚現:林澤秋。

  • 「你真係好勤力。」「勤力係無燃用的。」

  • zykmilan

    #SGIFF2020#没想到许鞍华导演的家庭还有这样的故事,真是如电影一般(而且她也确实拍成了电影)。按照这部纪录片里的梳理,其实包括后来的很多电影都有她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映照。因为是很亲近她的人拍的纪录片,所以有大量的第一手的许鞍华本人的影像素材,又采访到了很多圈内的同僚大佬,所以真的是很细致的对许鞍华电影经历和心路历程的呈现,她真的是生活极“接地气”、性格极可爱的一个人。

  • Lanita

    文念中说,他想拍许鞍华的原因,是在《明月几时有》的片场,许导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与别的导演不同。她年纪最大,走路反而最快。如果不是已被是枝裕和用了名字,他想给纪录片起名《步履不停》的。果然,镜头下,许鞍华总是走得飞快。很像她拍电影,唯有keep rolling,下一部戏的资金才有着落。于是永远勤勤恳恳,永远精力充沛。这部看完,无法不更爱许鞍华,爱她的随性、真实与可爱。难怪从不和电影工业圈内人有私交的戴锦华老师会和她成为朋友。喝醉了念莎士比亚,叫周迅“阿迅”叫汤唯“汤汤”,刚嚷完要减肥就大啖波萝包,懂得变通却也有不说祝福的坚持,关切时代与个人的命运……这样的人,谁不爱呢?看着眼前略过的渔村光影,长叹一声;不知道尹雪艳还能不能拍成,长叹两声。无论拍不拍电影,都祝她长命百岁。

  • 大奇特(Grinch)

    许鞍华说:“电影是老婆,文学是情妇。”徐克说她:“不做屈就市场的事情,做坚持自己的的事情。”她在神与狗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看完纪录片才知道原来她这么多电影都有自身的影子。

  • 何阿嵐

    許鞍華教人敬佩之處,在深陷商業法則的電影創作找出懶活之道,她電影裡引人共鳴,正是失敗者視點直根人物骨子內,是不停追尋與大環境的抗衡失敗後的失落引起的理解和共情,所謂要成為更好的人的失落感,沒有英雄,只有你我一樣的尋常。我常常懷疑,假約香港敵視藝術,以商業/藝術作二分法的創作環境略為鬆綁(藝術導演曾經標誌著代表失敗,自我中心的代名詞),少了商業包袱,她會否拍出更好的作品,對環境和自身沒有停止過的自省,一次又一次問她是否香港和女性看來是多餘的,與香港的連結是責任和不滿多於愛,正是她「包拗頸」的個性,一方面令人常常感到自相矛盾,對既有電影模式一次又一次突破觀眾底線與期望,擴闊了香港電影的邊界。文念中以局中人的溫柔回看好友半生,也為這位走過大半生電影路的導演,記下母女晚年平淡的日常與和解。

  • 诛言

    很難不想到《去日苦多》,也很難不去和《去日苦多》作比。把自己拿去給別人拍和自己拍自己相比,還是少了很多主觀層面的自省,幸而結尾處有小小呼應,算是二十餘年後的一個回答。前半部分非常寡淡,總歸還是靠傳主個人魅力來加分。

  • 长江动物园

    #金馬57# 在捷運上和滿意說,現在的以後的、了解的不了解的人想去觸碰許鞍華,這部都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大概是朋友來拍,鏡頭是帶著感情的。觀看過程中好幾次流淚,場內其他人笑的時候我常常笑不出來,她是這樣為電影燃燒的人啊,所以那些為難和曲折都不重要,都是可以用講笑話的語氣說出來。沒想到會有她講她不自信沒愛情這段,喜歡,那些消逝的易散的都不如她自己造的電影世界穩固。 有這樣鍾愛的事業的人是幸福的,擁有她也是我們的幸運。

  • 南悠一

    中国最常见的知识分子(被歪曲成)有两种,一种精致利己(严格不算),一种追求出仕想当国师(古往今来)。他们喜欢“为民请命”获取崇高感,或者常指责抱怨所谓“人民”愚、蠢、支;他们沉溺于视听和技巧的花哨,或者从来没真正尊重和重视自己的观众。李樯说许鞍华是知识分子,但许不是这两种,许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对时代中的个体有体恤,有理解,有尊敬,而这些构建自她对周遭的观察,对他人的观照,尤其是对自身的省悟。可惜,中国有许多许多技巧上比许鞍华好且好很多的导演,但许鞍华的良心,仅此一颗。

  • 陈哈

    一些观后...1,成名早,顺风顺水的开头,低谷也来得早,低谷期以十年起步。2,就算是成名导演,也得把每一部电影当做最后一部——不是说要死了,而是很可能这是最后一部有人投资让你拍的影片。3,就算成名导演,也要在生存和实现自己理念之间挣扎,找出口。4,1947年出生的许鞍华,依然在拍片,但她说,体能跟不上了。5,出镜的徐克,侯孝贤,吴念真都满头白发。侯孝贤:我记得我以前去香港,徐克他们那个时代,电影院里观众看得不舒服,就会指着片子骂:谁是导演,出来,我砍死他。6,每次看类似纪录片,都会获得巨大动力,不管哪个时代,世道如何,总有一群人在坚持输出文化,精神,这些群体是腐土里的花朵,黑暗中的光。

  • 亲切的昊子

    可以说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许鞍华,她对电影的坚持,她电影里的救赎,她对香港的热爱,她的戏里戏外,很难不让人钦佩和动容。

  • 胤祥

    #Asian Pop-Up Cinema 2021 (Season12) 在线# 7分。从[明月几时有]的工作纪录片生长成了一个许鞍华生涯回顾的纪录片。片子有趣之处可能都是来自许鞍华这个人物,尤其是她的生活方式(不结婚,坐地铁,很有烟火气)和长期为香港这座城市拍片的执着。作为人物类的纪录片,技巧上其实真心挺一般吧。比较好的一个处理(导演映后也提到)是用早期作品里与个人生活相关的经验来代替生活影像(用得比较好的例子如[客途秋恨]-许鞍华母亲的日本身份问题等)。

  • fushia

    丰富而立体的呈现,影像资料和生活素材的互文剪得很有意思。是一个导演对电影的情书,也是一个年迈老人喜忧参半的生活,更是跌宕起伏的四十年在个体身上冲刷留下的痕迹。

  • 一匹马赛克

    看到许鞍华陪妈妈逛街时竟然忍不住哭了出来。纪录片本身拍得非常清晰,节奏适中且技巧运用到位,前半段梳理许鞍华的成长,后半段落回现在进行时,其实后半截拍出了一个种许鞍华的电影感,有了前半截的铺垫后竟然形成了一种异常舒适的观影体验。许鞍华无拘的大笑好像自己的大学同学徐嘉鲜,希望她日后也能成为像许鞍华一样的导演。始终不忘初心的观察生活,融入市井,保持感恩和尊重,带着爱与责任用思辨的态度去冲争取每一次拍摄的机会,真得值得一辈子电影人学习。如果说李安的《十年一觉电影梦》是激励自己厚积薄发的努力学习的灯塔,那许鞍华的《好好拍电影》则是你枕边的床头书,真实而明朗的告诉你,要好好拍电影。

  • uraralover

    勤力有L用!喜歡香港的人應該很喜歡,因為隨著許導的步伐走遍港九新界,穿梭於香港的大街小巷。不說祝福,只談電影。也許是這位文人導演,老一輩的香港人,最後的小小堅持。

  • Sabrina

    不要让我说祝福的话,人间清醒。希望许导演一直拍下去,像瓦尔达奶奶那样。

  • 冷水浴缸

    很值得观看的电影制作幕后纪录片,无论对导演是否感兴趣是否了解过往,最好的是能从中了解导演这份职业的历程,如何处理职业本身存在的各种复杂矛盾关系,资本和创作、创作低潮、委托项目等等。“有人说当电影导演是神,有人说电影导演是狗,她是在神与狗之间找到平衡。” “她是学中文出身的,文学修养比同期导演高出一大截,但从不自己写剧本。”感觉应该拍了很多年,那些受访者导演们精神面貌都好好,贾樟柯比现在胖好多,从侯孝贤身上看到了少年精气神,今非昔比。

  • 芋圆2号

    个人觉得Ann对生活表层的“钝感”,强化了她对生活本质的sensitive,也算是一种天赋吧。致敬老一代电影人,不忘初心,不随大流,常常“回头”。Keep Rolling. Long Live Cinema!! (看字幕看到猫咪加了小黑框,呜哇

  • 呆橙轩

    真的好喜欢!喜欢许鞍华的赤诚,纯粹与简单。她的四十年,与电影相爱,与电影作伴,孤独且温暖。文念中很厉害的一点在于能够在生活的细节中充分挖掘阿Ann的每一面,镜头保持着舒适的距离,建立起观众与阿Ann的“对视”,像是同老友午后惬意的聊天。她的每一部作品藏着生活中难以接受的部分,通过影像置换疑惑与焦虑,然后再在其中找到生活的答案。阿Ann在电影与生活的“对话”中找到了自处的平衡点,恐怕很少有人能想她这样幸运吧。喜欢菠萝包,喜欢奶茶,喜欢脚下的城市,喜欢电影,更喜欢拍电影。

  • 麦神的小跟班

    可能是喜欢她太久了,这部纪录片里所有片段都非常享受,被打动许多次,看一会甚至要停下来溜达一圈。我不太喜欢影片中过于直白、暴力的表达方式,对如今过于清晰的影片偶尔丧失兴趣,画面中流动的时间、空气、灰尘似乎没有了。9年前看了《天水围的日与夜》,前两年重温时下载的资源分辨率好高,笼罩在生活上的雾气消失了,真实的生活仿若真人秀观察节目。我好喜欢许鞍华的真实,真实地面对自己,童年、母亲、皱纹、坏脾气、无法勉强自己穿的红色旗袍,会意识到自我从何处来、我在哪儿、往何处去。

  • Redux

    「好似hold住拍戏,当作一条生命线」

  • 内陆飞鱼

    比起王家卫、杜琪峰等人,许鞍华不是一个风格鲜明的作者导演,她的水准忽高忽低,入行四十余年,相对比较高产,涉猎题材也很杂,质量参差不齐,但是拍时代、拍人物有其独到之处,看了这个片子知道这一切的原因,这是一个烟瘾大、动作潇洒、生命力旺盛、内在有趣、生活简单的人。最喜欢的导演作品《投奔怒海》《客途秋恨》《女人四十》《千言万语》《男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

  • 57

    其实是很传奇而且桀骜的一生,说出口来都是轻描淡写,这的确很许鞍华。别人说她的电影总是拍那些不安、忧愁的人,她就笑说是吗我还以为我很阳光呢。这种超越了导演身份的导演,比那些为技艺所困或者极力突破技艺的作者更值得崇拜,因为她表达的愿望如呼吸般自然,当别人在谈论阻碍的时候她已经冲破阻碍生长出来,比如她对香港的爱,就近乎一种本能的认识。当然这种崇拜常常无法兑现为现实资源,她也无意去追逐那些,因而必须面对创作的路上总是缺斤少两的窘境,有冲劲的时候条件不行,等条件好了体力又跟不上,于是她说不出自我感动的话,只能待在自己的小房间,说说那些无尽的克难。

  • 瞻。

    2020.10.23 虽然片名叫好好拍电影,倒是没怎么记录她怎么拍电影的,相反大量从他人和她自己之口、以及生活的琐碎来讲述这个一直在好好拍电影的“在神和狗之间找到了平衡”的导演。阿Ann真是太太太太可爱了!可爱到其他说起她的人也都可爱起来。(看到最后Figaro画了框框突如其来的一阵难过

  • Mr. Fahrenheit

    頗全面,包含了許鞍華的成長趣事、家庭、生活如何影響作品等,訪問內容豐富,而且Ann Hui非常幽默風趣,內容不沉悶。沒有一個很明確的主題,但把許鞍華這個「人」塑造得很完整。

  • 晚不安

    看完之后,其实想说的只有一句:许鞍华值得。她说自己的身体其实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做导演,但是一辈子最喜欢的就是拍电影这件事。她说今后要多拍香港,记录下这城市的变化,这已经不是兴趣,而上升到使命。她拍了三十年电影,经济情况仍不乐观,也乐得清贫,住在一个不算宽敞的房子里;走在街上,哪怕有摄影机的追随,路人好像也只当她是普通市民,不知面前是获得金像奖最佳导演次数最多的女人。印象最深的是她送母亲去养老院,母亲步履迟缓,但当天精神不错,打扮得漂漂亮亮;到了才发现没开门,她连说抱歉,扭头向母亲提议“不如我们去咖啡馆吃饭”,天水围和桃姐的人情味都映照在母女俩身上。把作品和身世做了对照,多是生活日常,少了思想上的深挖,但这些丰富的细节已经足让人感动。纪录片有时无需多复杂的方法,片名确是她这一生最好的诠释。

  • 伊夏

    十分钟流泪一次,一小时又流泪一次。鞍好可爱好纯粹好真。我完全懂她文学性的那部分,即便呈现不了一百分,都可以知道她背后是多懂得。也好喜欢她对这座城市清醒的认知,人可以不说真话,但应该拒绝假话。

  • 天马星

    【亚洲跃动电影节 2021】许鞍华拍电影也是在拍自己的人生,《黄金时代》里的东北是讲自己的故乡鞍山,《客途秋恨》里的背诗是讲自己的军人与知识分子家庭出身,《桃姐》的年迈老人则是讲自己母亲的养老问题。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旗手,电影是许鞍华的灵魂,她用电影造梦,也用电影还原生活,她的色彩是孤独悲凉的,但她的电影都指向救赎。

  • 吃草少年

    现在做电影这么难 这真是最好的鸡血了 许鞍华 实干、可爱、敏锐的代名词 在最后一个画面 威尼斯电影节荣誉金狮的颁奖现场喊出“电影万岁!”全场不禁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给生活的情书 有热爱才有浪漫

  • KidCoolAF

    最感慨的是用了和《天水围的日与夜》一模一样的收尾镜头,简陋的房屋里融洽的一家人,外面的广场都在热闹地过着中秋节,这是两种完全不相容的快乐平行存在与同一个世界,也道出了一个道理:远处别人的快乐再浓烈,都不如近身的体贴、理解和陪伴。可能这也是许鞍华能够这么多年孑然一身在电影行业里沉沉浮浮但始终保持乐观的支撑力量吧。

  • 王大根

    这个级别的导演,可敬可畏的不稀奇,可爱才是最难的。

  • The Great Lee

    給我印象深刻大概會在......許鞍華拍了四十年電影,還住在只將近4-50平米的房子裡,她說自己對拍片拿多少片酬這個東西真的沒有什麼概念,不會計算,一個真正的庶民導演。對於創作闡述、以及各種不同影人的專訪,都是各人在自己的印象中對一些片段的抓取,難說形成什麼深度。講真讀懂一個電影導演,看TA的作品可能真的就夠了。於是這個片子,價值不在展現一個「導演許鞍華」,純粹是「香港市民:許鞍華」。經年累月,毅力非凡,如此在地,持續書寫香港的電影人,這種精神,希望有人能傳承下去吧。

  • 木柵永樂町

    TGHFF57-許鞍華的人物傳記紀錄片 看到淚目 Ann: [名牌包包?!裝不下A4紙,送你!]… 電影人的雞血,KeepRolling… "一開始不太想去觸碰[國族認同]問題,說做一個[世界公民],但現在的趨勢是越來越反對全球化,但他們所說的LocalCulture是什麼?HK的[殖民建築]並不是[Local]吧…"…"年輕時候我很討厭[社會責任]這些大詞,但現在,我想拍有關Hk的電影,只有HK人、只有在HK能拍出來的HK電影,我希望為Hk社會做一些什麼…"…"要把[每一次]都當[最後一次],因為不知道這次會不會[撲街],不知道撲街之後 還會不會再有下一次的機會…"…

  • HarperDie

    三星半。纪录片本身还是采用了常规的线性跟随,基本向地介绍着许鞍华的生平。话题探讨上没有触及到更深层次,只因许鞍华太过有个人魅力,让不算精致的内容变得充满烟火气。几乎所有与许鞍华有过交集的华语导演都出镜受访,也就不难理解,连她本人有时都在犹疑自己的片子,却仍旧获得圈内肯定的根本因素何在。其对电影与香港的热爱,则算是绝对忠诚。

  • 两生花

    一个无比丰富、真实的许鞍华,一个看似开朗、爱大笑的大姐,又是强势,会骂人的导演,一个没什么钱跟妈妈住在一起的女儿,一个一直拍电影没有时间谈恋爱的女人,一个害怕变老想要整形的少女,以及作为一个香港人,作为一个艺术家,一面妥协商业,一面还有一点点坚持,还有一点对于当下的无奈和无助。

  • kulilin

    开头的跋山涉水直接泪目。华人瓦尔达

  • 山下猫

    三半。听M说“一般好看”大概明白。前半段看看私家相簿很开心,没想到《投奔怒海》根本没谈,看到片场发脾气,“你们拍吧”,可不让人大气儿都不敢出。和我本想的承上胡金铨下启女性电影工作者是完全不搭边的,基本上拍法剪法和《龙虎武师》差不多,没有特别有难度的资料。很喜欢妹妹的段落。最近读讲林岭东的书,看到他和杜琪峰周润发的友情的时候,我忽然想到许鞍华,从事电影业的女性不少,但是能长期做出头的不多,所以恐怕难有圈中亲密好友(之前不还被女编剧吐槽?),受采访的女性人数和篇幅都比男性少,看男生分析她不结婚不恋爱,我都觉得可拉倒吧。徐克说她电影意识如何的片儿汤话。所以她处境是孤立,但看她就是惯了。对詹德隆说的灰暗也不以为然,怎么你们只看到背叛没看到互助捏。没有叶德娴采访

  • dholmas

    她很勤奋,喜欢文学,关注弱势人群,看到失败者,同情理想主义的人,很有人文关怀。但是,她的弱点也很明显,不会算计,不拘小节,不会写剧本,经常妥协,有点眼高手低。有种感觉,一个文艺青年能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许鞍华导演了。许鞍华拿了很多金奖像,老实说后期两个在她作品中是比较一般的,但是香港电影工业也拿不出更好的出来,依靠了一位创作走下坡路的老导演,很尴尬也很无奈。她说这几年香港变化很大,并不太认识现在的香港,这让我期待,很希望她能拍现在的香港,拍出像千言万语,星光灿烂,天水围,女人四十那样反映当今香港社会市民生活和思想的电影,一定能拍出好作品。

  • 雲山琳琅

    粉絲心態五星支持 很喜歡這樣的「虛實結合」 食煙 行街市 搭港鐵 飲維他奶這一個維度的許鞍華 也是目前中文世界女導演代表的許鞍華 結尾管樂出來又瞬間嗚嗚嗚了 Figaro是世界上最可愛的貓貓

  • igrɛkonze

    好好拍電影 拍電影好好 真的超棒 有笑有淚 固然Ann本人值得大力讚賞 她很了解自己 已經將人生看得很透但難免大頭蝦 很專業 很愛香港 有型有格 有態度有故事 很多本地已經看過的媒體朋友都猛誇Ann 但等等 紀錄片本身及導演、剪輯 更應接受褒獎 之所以能將Ann呈現到如此效果 文念中及團隊當然功不可沒 我還清楚看到導演自己對香港、對Ann、對電影的愛 條理和發展都很清晰立體 大家都說結尾給看哭了 我想說 在中間千言萬語的時候 我就想哭了//看到ann的性格和對自己的認知 我很難不自作多情地想起自己 自卑、專業、勤力 太像了⋯

  • 橋本喵

    作為半吊子觀眾能多瞭解一點許鞍華導演,去翻些她的電影出來看。這部片能將她的可愛灑脫最大化,親近而不膚淺。不光是看到鏡頭下的Ann,更是看Ann眼中看到的香港和電影。就算她的電影裡充滿背叛有很多意難平的事情,但她仍自認積極,也不會把觀眾引向消極的思考判斷。後面那段關於香港的討論,遊走在世界公民和本土文化之間,認定「愛這片土地就為它做力所能及的事」,其實很簡單純粹啊。

  • 不留痕迹

    和导演一样非常的真实,有意气风发的时候,但更多的是一种日薄西山的感觉,好像现在的香港电影,就像许导提的,要说电影行,要讲好话讲不出,但这种态度已经越来越不被如今只有敌我之分的内地电影生态所容。许导一直在文化夹缝中生存,只是如今留给她的夹缝越来越窄了。

  • 廢匪肥·老

    她沒有什麼炫技奪目或標新立異,就是純憑對香港地域的熱愛認同的知識分子心意而已,起伏、平常,大巧,若拙。這麼真實的導演誰不愛呢?

  • Gorski

    看哭了都。太爱许鞍华了。她是最纯粹的电影人。还有骨子里的文艺范儿,哈哈哈哈哈哈。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00629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