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美国7.5分犯罪剧情《小人物狂想曲/亡命爸爸》
《小人物狂想曲》介绍
名称:小人物狂想曲
别名:亡命爸爸
主演:比尔·萨奇 / 霍莉·玛丽·库姆斯 / 马丁·唐文 / 乔·史蒂文斯 / 达米安·杨 / 凯伦·西拉斯 / 埃琳娜·勒文松 / Jeffrey·Howard / 罗伯特·约翰·伯克 / Chris·Cooke / Mark·Chandler·Bailey
导演:霍尔·哈特利
地区:意大利
年份:1992
语言:英语
时长:105分钟
分类:剧情片
《小人物狂想曲》剧情介绍
一对兄弟长大之后决定寻找他们失踪多年的父亲,他在六十年代曾经是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者,因参加布鲁克林的游击队准备向五角大厦丢炸弹而被通缉,因而离家逃亡。两兄弟根据线索找到一间旅馆,在那里投宿等候,不料女老板患有精神病的前夫出狱回来使情况变得复杂,而一名神秘的外国女子也设法阻止他们找到父亲。 1992年戛纳电影节提名金棕榈奖 1993年美国独立精神奖提名最佳女配角《小人物狂想曲》豆瓣热评
小成本的美国片,结局稍弱了点,不过整个过程还是挺幽默和欢乐,美式的个性喜剧。I can't stand the quiet!
哲学系老弟和强盗老哥的寻父之旅。五十年代无政府主义激进派领袖老爹的革命宣言,罗马尼亚羊癫疯妹子的摇滚舞蹈,法语加油站小弟的电吉他solo,还有各种奇怪人物的诗意台词,感觉就像亨利米勒小说的漫画写照,开心愉快
反叛,犬儒,高傲,性感,欧洲气质在美国独立电影中的借尸还魂,我们都是困顿在一座冰渍上的人呐。(会让人联想到[低俗小说]和[杀手莱昂],还挺奇特的
哈哈哈哈哈冷死我了,清爽怡人的夏日佳片。有前科的他留下來陪她一起种遍世上所有的树。机器舞癫女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小女孩的前身啊。yo la tengo的歌放这里再合适没有了。
还没有人翻译过,已翻译校对完毕~中英双语熟肉指路微博@Kucing_
从某种程度上说,哈特利是在试图把90年代欧洲文艺片的形势与风格美国本土化。将自己与世界隔绝的人物,无孔不入的孤独感,怪诞的情节,与戏剧目标无关的对白,欧洲电影式的诗歌化处理……好吧,我承认我已经过了为这些形式买单的年纪了。
“没有冒险和浪漫,有的只是麻烦和欲望”。导演被新浪潮洗脑但有点缺乏深度好在装逼得不讨厌。弟弟像马特狄龙和Franco混合体。马丁戏份少。亮点必须是合着SY的Kool Thing跳舞的3分钟长镜头
我说不出这是多么一部美妙的片 人的欲望和伪装都那么明显 他们永远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 但也总是在这未知里偶遇了自己一直所等待的 矛盾吗呵呵。原声带乐队叫Yo La Tengo 知道的人不太多 他们来自新泽西 他们有首歌叫 sleeping pill 你不会知道这首歌就是你的阿司匹林。
磕骨科未半而中道崩殂,你爱的女孩是爸爸他情人。最好笑是汽修店大哥为了撩便利店漂亮美眉苦练法语,最后被告知人家是意大利人,大哥满怀气愤叹的那口气,跟每次练完法语课后发现仍然听不懂法国电影台词的我如出一辙。
哈特利真的算得上是近三十年来最被大陆影迷所忽略的美国优秀作者之一了。
Hal片子的一贯风格,每个人都太象是在演戏
旅行或者寻找的意义在于邂逅或者误打误撞进入完全不同的世界,发现完全不同的人生,用神经病的眼光去心态去对待这个对待你不公的世界。
可以看一天一夜的电影。节奏上,令人想起贾木许,Aki。但是,这种联想更使人觉得可惜,因为相较而言,霍尔·哈特利所受到的注意实在太少了,而当今优秀的作者式导演(同时他还是一个优秀的作曲家)本来就很少见,他理应更瞩目才对的。
这导演太对我的味口。看过他三个片,都有“寻”父的设置,还喜欢给父的角色设置小好几十岁的女朋友,死追着老头儿不放的那种小朋友。。。突然知道为什么喜欢这导演了,他能拍出王小波气质.
剧本极糟糕还带出一点厌女表述。唯有那段深夜舞蹈仿佛彗星爆炸般无法忘怀,胡子拉碴的Martin Donovan拉开卡车门大吼“I can't stand the quiet”,空气充满了静电。
7.6 Hartley看来有点看腻了,靠着各种神经古怪的人物博好感,依然不懂要表达什么,同时装逼也没过瘾,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子。
长岛三部曲之三。带哲学家的“trouble and desire”对话(虽然据说这句话来自弗里茨朗),罗马尼亚周迅等人的尬舞,还有大概是“Ned Rifle”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寻找失踪的“革命家”父亲这个支线故事,有了傻子亨利故事的雏形
寻找,失望,忍耐。生活发现之旅不够深沉也不够有趣(除了对寂静的怒吼和跳舞那一段)。是棒球明星、嫌疑犯、革命者、诗人、流浪者的老爹,是历史是偶像,也是子代的阻碍与负担,想而不得。一直以为弟弟是马特狄龙演的……
还是最喜欢Trust。跳舞那段跳戏到了surviving desire,十分可爱,台词机锋,故事平平。映后被导演的真诚感动到了,他说到“these films come out of my desires, frustrations, and occasionally blisses”。然后仔细想了一下Hal可能真的是我见过最帅的导演了 @M
哈特利用省略式特写和调整焦平面的独特方式,编织了一系列既亲密又疏离的情感关系。更有趣的是,这种风格也还原了「小人物」置身于「大历史」的错位感。
一段奇异的寻父旅程,各种奇怪的人物说着奇怪但带点哲学意味的台词,独立电影佳作
倒是被概念牵扯得太远而有些空泛,但Elina依旧贡献了一个影史级形象。
长岛三部曲#3。和前两部元素一致,该有的都有。原来的家庭换成两兄弟,寻父主题,感觉更贴近下一部业余爱好者
别以为自己是主角,在生活面前充其量也就是个跑龙套的!
很有风格,以为会喜欢结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台词的演绎特别舞台范儿,像看了一场话剧。。。
结构挺有意思的 一层层往人物上叠主题 最后再层层剥去 还原出simplemen 哈特利还是很会讲爱 但确实处理得复杂了 前段过于松散 靠台词的机巧撑过
相当凑合的独立制片作品,用现在的眼光看几乎可以称之为老套了,这类题材的魅力点往往在那种漫无目的的追寻过程中,而角色一旦找到自己追寻的方向和奋斗目标的话,剧情就会相当乏味,不过好在各种角色的自说自话还算有趣,疏离感也营造的不错。
ST-D9 最後一鏡,溫柔得無以復加。
我们到底要怎样才算真正了解一个人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需所求,有着自己热切而上不得台面的梦想。 坠入爱河这种事,就跟拿着冰锥砸自己的脑袋一样,但我们还是爱个没完。
Hal Hartley的电影如此性冷淡又如此性感,实在太神奇了。卢雯宋简直是小玛丽黛德利。从头到尾笑成狗。
犹如一出极简的戏剧,诗化的台词和镜头语言都在消解情节。油然而生的移动镜头提醒我们这是影像,我们正在观看。导演像是继承了《法外之徒》的戈达尔,在自由中哀悼爱之消逝。
sonic youth的kool thing伴奏下的舞蹈
为什么这部的男人王朔感那么明显hhh。寻父这个题很微妙,老实讲电波没有太对上,感觉故事比前两部弱了些,但选角,吉他和摄影还是很美!最后赞美舞蹈和Michael Spiller。哥哥从后面掐脖子太苏(。
哈哈哈,每个人都是迷失的,每个人都是痛苦的.只有执念于追父的丹尼斯才是幸福的,因为他终于弄明白父亲不是罪犯而是棒球手.回归生活本真的比尔也是幸福的,他并没有逃避,而是依偎在凯特想怀里.疲了倦了,只想要一个温暖港湾而已.
3.8 那個、這個殺手不太冷和低俗小說導演肯定看過這片!Hal電影還是依然好看~
片中的人们用片面极致的性格,一本正经的表情说着莫名其妙的话,有着非常出色的黑色幽默感。导演借着一些角色的嘴巴说着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种套路有些乏味,但有些对白还是很有意思,让人忍俊不禁。
低成本大师,一头一尾都是“don't move”,爱情的瞬间都是关于缴械
苦恋革命老爹的罗马尼亚女孩,沉迷树的酒吧女老板,相信鱼内脏power的挚友,自来熟的怪少女,逃亡中的风流哥哥和执拗寻找父亲的哲学弟弟,奇奇怪怪的小人物,组成了Hal Hartley的诗剧。There is only trouble and desire. C’est la vie, dude.
看到一众好评,然后这部电影于我而言,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终究是错付惹。
我喜欢这部片子不仅仅是因为最后一镜的温柔,那段经典忘我的舞蹈,甚至老子因为儿子喜欢自己的小女友,扇儿子一巴掌后的立马和解。而是引申在戏外的感受。当年如花似玉的人啊,几十年后却是皱纹最抢眼。突然不得不意识到一切都在以微妙的方式流逝,而我终究什么都留不住,包括自己
20180422周日 20:10 哲学性的金句一堆堆,kool thing一曲三人齐舞,Yo la tengo的背景音乐写意得很
当你追求欲望的时候,你就会遇到困难,当你困难缠身的时候,你就会放弃欲望!寻父一路上有不少我们看起来很欢乐的事情和对话,五人跳舞那段很有意思!
霍尔·哈特利的每一部电影都有神来之笔的段落,这次是罗马尼亚妹子Elena的舞蹈。
畸人 零余 小说和话剧感十足的片子每一个跳出来的人物都带着疑问 但又没人知道答案故事情节并不细致但展现出的是一种状态 荒谬怪诞背后又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背景
一人一句对台词,都那么的棒,好有个人风格
No.21喜欢!有点犯罪头脑却重感情的哥哥 学习好执着于找父亲的弟弟 一些留白一些荒诞一些话唠 发现我真的是很爱话唠电影大概是因为执着于语言这种表达方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08383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