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美国7.7分纪录片《洗脑影像:性、镜头和权力》
《洗脑影像:性、镜头和权力》介绍
名称:洗脑影像:性、镜头和权力
别名:Brainwashed
主演:佩内洛普·斯皮瑞斯 / 南希·理查德森 / 尼娜·门克斯
导演:尼娜·门克斯 / Jackii·Chun
地区:美国
年份:2022
语言:英语
时长:107分钟
分类:纪录片
《洗脑影像:性、镜头和权力》剧情介绍
本片通过1896-2020年的80多部电影的影像片段,研究了电影镜头设计的政治性,以及这些元电影是如何与性虐待/侵犯和对女性的就业歧视这两种现象的猖獗有所挂钩的。《洗脑影像:性、镜头和权力》豆瓣热评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大一程度普及班,对产业的呈现则是隔靴搔痒、老生常谈,简直让人怀疑导演拍得这么随意是因为她担心再不拍就要过时了……谁不知道德帕尔玛或希区柯克的电影有厌女根源呢?大多内容都基于抽离语境的断章取义(忽视《霓虹恶魔》的DP就是女性的事实,对反讽性质的凝视也持批判态度),单谈投射在女性身上的凝视,却几乎略过了资本主义对父权制的强化,和男性凝视对男性自身的塑造。男性凝视是父权社会的症状,而非问题本身,无视本质空谈现象是危险的(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不认同其观点)。“升格用于男性时都是动作场面,女性则是色情”,但后来提及的《神奇女侠》就是一个标准反例,介绍时却成了“时装秀”——我同意她的批评,但如果两者对换一下,这段话是否依旧成立?导演是否存在先入为主将女性身体“色情化”的可能?
#Berlinale72全景 漏洞太多,案例很多引用得不准确甚至错误。要说明这个问题,不能因为Weinstein是电影圈人就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要往回捯饬很多东西,而且要详细分析案例,不能为了说明自己的理论不加以分析的简单引用,更何况她的理论太粗糙,她甚至都没有分清楚导演男性凝视的表达和导演对男性凝视的表达的区别。本片把问题简单化,有毒。
【Thessaloniki 2022】涉及影片非常广,包括两部华语片《灼人秘密》和《别告诉她》
#LFF37 是对穆尔维“男性凝视”的一次essay film风格的具象化与理论发展。抄送现存的全人类一起看一下。
之前在IFFR听过Menkes的这个讲座,纪录片加了更多影片片段和行业人士讲述来进一步分析,近几十年来由好莱坞主导的主流娱乐内容生产和视觉呈现是如何系统地强化男性权力和物化女性的。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作为这些内容产品的消费者,往往无法意识到它们在潜意识里如何改变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事实上人物及其欲望与亲密的表现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创作者应当对艺术表达的选择更加慎重。
Sundance2022第4部纪录片也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想要把所有人叫起来熬夜看的程度。lecture的形式以及每部clip都由Nina Menkes自己坐在通常“男”导演坐的位置凝视一遍,这样的呈现正是deliberate且precise的选择。分析的影片资料的选择也非常diverse,不仅覆盖了intersectionality甚至用种族关系作为例子点出了镜头语言不公的本质——与性别无关,只与权力有关。近来我一直在思考,当一个人女权意识觉醒了以后,对性的想象怎么从头开始,这部片子真的是很好的解答。至于女性劳工权益和性骚扰文化的部分,这部片子本来就只是讲诉两者与镜头语言的关系,如果要看社运历史看《诸法皆变》就好啦。
以女性主义的立场和视角去辨别隐藏在电影影像背后的权力不对等以及男性凝视,论证了视听语言-电影行业的就业歧视-性骚扰和性侵害三者之间的联系,非常具有颠覆性同时也非常受用。从具体的论述上来说,来说这部纪录片完成了两件事,一是拆解,即以《爆炸新闻》等为例,论述为何“以表现男性凝视来反对男性凝视”的视听语言实际上仍是一种保守,因为那些用以凝视的手段本身就带着男性本位的权力色彩,即“不能试图用主人的工具拆毁主人的房屋”;二是建构,阐明如何通过赋予传统影像中作为客体的女性角色主体性从而将之变成主体,拥抱个体的感知能力,来消解影像背后的权力结构,即“用自己的工具重建自己的房屋”。
#日舞影展2022# 上了一堂获益匪浅的课
内容文本上的分析探讨非常有效,甚至需要更长时间更多深入,但是作为影像作品来说,它本身的呈现实在太差了些
八成叹号两成问号,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这部电影!
4-,性别,主客体,凝视,在有限操作空间里的角度化的批判。在男性极其审美主导的世界里,依然任重道远,抗争也有些力不从心。
好像步入了一堂大学的公开课,鼓励观众重新审视过往看过的作品——不乏各种意义上的佳作,也有或臭名昭著或声量很大的话题出品。「呈现/表达」与「尊重/顾及」的界限在哪里?那些早已吸收的桥段、设计、方式,是不是就潜移默化地被变为“正确/值得赞扬”的方式?从开篇它就抛出源源不断的问题,指向整个电影史,指向所有拥有足够观影量的观众,指向全世界的行业与每个环节;而紧张的配乐,同样鲜明地指出这就是一场精心包装的噩梦,似从其中找到“背脊发凉”质感。创作者拥有相当大的野心,试着通过女导演分享、学者访问、演讲者与听众的互动还有海量的片段,来润色这个话题的讨论;只是这份野心也同样让片长感到紧迫,甚至不必要地过多停留在一些画面中。做成系列片或是更深入的专片研究,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
经年累月的观察和亲历后,不满和愤怒让导演将这个“不愉快”的话题摆上台面,让影像消费者意识到“男性凝视”这个已经被内化的动作带有的强烈剥削特质。
性别歧视,男性凝视,客体化,各种专业名词接二连三如读论文。名利场的那一套浅规则,说到底还是人性欲望的涌动,人在,潜规则就在,凝视也就会在。最后的建议其实是要求创作者的自我反省与审查,但只要电影还在,此题就无解。感觉李沧东的《绿洲》应该也要进来挨骂!
最近关于满江红中对于男凝的讨论,自己的观点有些摇摆。男凝本身看起来是没有恶意的,女性感到受到的伤害又是真实存在的,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刚好今天又看了这个纪录片,确实,男凝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伤害别人的事,无论本身有没有恶意,也不该传承,很多故事不需要男凝也能讲清楚。
正面反面举例都有,教学性不错,就是看起来比起纪录片更像一场讲座。(长评区怎么还大言不惭说出看了更想凝视的啊,呕)
提出了一个存在近一个世纪的问题,但是解法令人难以信服
比较遗憾,这是一部社会取向,而非电影取向的纪录片。当然,只嫌太少
@Berlinale72 非常非常棒的essay film, extremely concise, powerful, illuminating and inspiring. 是希望每个人都能看到的性别教育教科书。#Be a better feminist everyday
柏林全景单元 像我的论文哈哈哈哈 但是能把这些做出来让每个人都试图去理解是不容易的 也是必要的
影片内容的确值得深思,但性镜头内容不能简单地上升到男权对女权的压制这种二元对立,她要是说白男对其他人的压迫我会更同意些。导演也没给出满意的解决方案,都被凝视就代表平等了吗,都在屏幕里就代表平等了吗?好莱坞也不能代表电影,好莱坞只能代表资本,资本拍得片自然也会把人物化。日本电影日本动漫欧洲电影中国电影并不是都那样。有一说一,好莱坞的电影确实更好看,因为那是精神鸦片,是黄赌毒!好莱坞的电影确实需要少看,会在潜意识里被影响而不自知。
从呈现方式到论述的内容都十分平庸,基本是一堂本科视听语言课的信息量。而且正如评论区中所指出的那样,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男性凝视机制与通过镜头语言揭示男性凝视之间的区别。扯个题外话,这个问题相当普遍,因为这也正是大部分人误解《金发梦露》的原因。
没有male gaze这个词出现以前的漫长文化艺术史早已经是如此了,但实际情况远比片中简陋的分析要复杂得多得多。
what:Male Gaze;how:镜头语言(subject/object、framing、camera movement、lightening)Narrative Position;why & meaningful:as you know……
不假思索地接受集体规训的审美是低级的,有必要重新审视所有男导演的作品,let’s fucking start from the scratch!
在这部基于研讨会内容衍生出的影片中,Nina Menkes邀请Laura Mulvey(影评人/学者)、Joey Soloway(制片人/导演/作家)、Dr.Sachiko Taki-Reece(精神分析师)、Rhiannon Aarons(学者)和Dr.Kathleen Tarr(律师/教育工作者)等女性探讨了近九十年间大多数电影中的男性凝视,抨击了潜藏在这种男性凝视背后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男权至上及其对于整个文化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Nina列举了大约一百部电影(其中不乏名导名片、各大电影节获奖影片和B级片,也包括她自己的四部作品)作为男性凝视电影和反男性凝视电影的支撑。
四舍五入上了一节“何为男性凝视 女性应如何觉察自身潜在的男性凝视并加以质疑反思”的主题讲座。
比起紀錄片更應被歸為綜藝/大師課錄像。從具體影像片段出發並基於歸納法得出的論證,必然是存在不完備之處,因而其結論也至多是作為電影評論的一種補充視角。相比於方法論存在固有缺陷、論據老生常談與以客觀紀錄手法輸出單一觀點等問題,以下兩個問題則更為致命一些:一是對「男性凝視」的界定從一開始便沒有區分主觀視點和客觀視點,分析更是侷限於影像片段之間的共性,而捨棄作者的具體表達意圖(例如以正面案例出現的《幸福》在文本層面常面臨女性主義者的批評);二是影像分析拉通了世界電影史,行業制度批判卻仍然侷限於韋恩斯坦陰影下的好萊塢。
这个主题,这样的评分和短评区,就不太能让人提起兴趣,看完觉得吧,有时候中肯是贬抑和抵触的伪装。
【3】更像是一个特别浅显(某些时刻甚至粗暴)的科普片或是慕课录像?但作为男凝理论的入门就还能看。但我要说,真的做批评,就需要结合内容和创作语境。
@Sundance,本来以为我已经hyper aware of电影中的性别与权力问题了(这两年从subconsciously变成consciously发现自己无法与教父,指环王,以及绝大多数从男性视角出发的影像共情,从来开始consciously寻找female narrative以及herstory),没想到还是学到了很多新的信息。可是真的太长了一点,剪成90分钟可能更合适
#2022 圣丹斯&柏林# 由多位女性导演,影人,精神分析师,记者共同解读男性凝视镜头中的女性,涉及百部以上顶级导演作品,从库布里克,戈达尔,斯科塞斯,维伦纽瓦,昆汀,文德斯,柯西胥,PTA,范桑特,阿克曼,席安玛等作者导演到漫威,DC商业系列,以及华人女导演Zhao,Lulu Wang,片单跨度百年,以最直观的形式辅助理论分析性别特征,值得收藏入专业电影研究者的必看片单并反复观看
学习了。看完觉得Z某某导演的片子里到处都是这种MALE GAZE
本质是就业歧视。而就业歧视背后是婚姻歧视。女人在组建家庭时狠狠的整男人,社会中男人通过就业就整回去了。能量守恒定律,是永恒的。没有无缘无故的被整
坐在电脑前看到一个又一个性客体化镜头被解构被击碎,有一种找回主体性的快感。至于脱离语境的分析会不会误解创作者的用意,这是肯定(几率很小就是了),但“用主人的工具永远无法拆除主人的房子”。即使是出于关怀女性的立场,又有多少观众能正确接收创作意图,而不会又一次内在固化对女性的偏见?电影是如此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我们一定能找到新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欲望我们的处境。
#Sundance2022# 尼娜·门克斯在讲座上播放那些观众鲜少察觉,却实际将女性置于被凝视位置的镜头,影片加入了几位身处行业之中的女性的叙述,分析在男性导演与男性摄影师占95%以上的电影制作体系里,男性凝视是如何渗透,并影响着电影的创作。还包括一些与之相关的乱象,当然这些内容都有待进一步的分析讨论。喜欢瓦尔达所说的”OK, you’re looking at me. But I am looking right back.”
啊这 就是我们专业课吧(一起看的人DNA都动了
Kanopy已上线!自译熟肉:https://m.weibo.cn/1609739284/4860101884121806
纪录片《洗脑影像:性、镜头和权力》本身即在生产「洗脑影像」的漩涡当中。这类影片的广泛传播实际上也是一种集体催眠:宣扬女权如何给女权主义者群体带来满足感。而受过良好西式教育和「二极管思维」训练的现代女性,也无需闭上眼就必然会自我带入、认同并且成为父权制下「从性别视角看一切」的女权主义者。我们注意到,在这个几乎被女权话语垄断的私人舆论场上缺少必要的不和谐音,一是它不被文明秩序允许;二是它被电影阈限空间里「唯一而正确」的声音排除在外,用纪录片《无知之夜》的话说,任何与他们相违背的意识形态都不可以存在。虽然女权通常不会采取极端的「禁言」方式,但眼下这种「听君一席话」模式依然会导致现实中原本就多元而复杂的舆论生态失衡。因为不管谁上台,失去秩序的话语空间和不受控制的发展态势都会让演讲者尴尬、反感和恐惧。
男性凝视/主客体/就业歧视/强奸文化/集体意识/文化和摄影的性别掠夺/男权在视觉语言中的体现
很好的关于男性凝视与权力关系的视频论文。有声电影是一个分界线,华尔街开始让电影资本化,男性精英文化也随之参与构建了好莱坞,男性凝视开始持续存在于电影行业。如何区分是否躯体客体化,可以从构图,运镜,布光,声音等多层面分析。一般来说,肢体局部构图+平移展示运镜+扁平布光+去除语音,是标准凝视套装。凝视表现的是权力关系,男凝占多数是因为美国本身就是极其男权的社会形态。想要打破这样的权力循环,有且只有一个方式,就是突破重重阻碍,用打破男凝的方式做出更优秀的作品。那些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的措施只会让主义标签化,最终矫枉过正,揠苗助长。
虽然题很值得聊,但这部纪录片并没有给我比一节 Laura Mulvey 泛读课甚至是一场 TEDtalk 更多的东西,在 2022 年就显得很浅,早三十年可能还行。「洗脑」本身这个概念就如同本片摘樱桃式举影片片段例子那样简单粗暴,完全忽略了 female spectators 的主体性,甚至也缩略了 female creators 在创作中能够拓展的可能性。
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许多影片,男性凝视是如何在整个电影产业发挥支配地位的。看完之后,基于本能的倾向,确实更加想要凝视了。
很有启发,而且用影像论述得很直观。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影像如何使女性落入一种文化结构上的沉默。男性总是作为影像主体,担任画面中有行动能力的牵引者。女性仅作为作为无行动能力的客体存在,被剥夺了叙事性。很难想象这种叙事结构将怎样长期影响每个人的身份感知。
分析解構剝繭抽絲,絲絲入扣,非常犀利而毫不過度,絕對是教科書,絕對是電影學院學生必看的良心之作,外部價值巨大,一個大的salute。看完之後神清氣爽,還好早已遠離Hollywood shit多年,各種意識形態滲透和影像輸出真的是無處不在。對於父權制+白人male gaze+電影文化工業的一次全方位解剖
“we have to build our own house”
除了片名里提出的,最重要的提示应该是——不要被潜移默化。如果不注意而被默化,那么与“死”无异。
一开始我觉得女性身体就是很美啊,并且我也会用男性凝视的方式对他们回以凝视,很快我想到大多数人就是对女性外表的要求比男性外表高得多,接着我意识到,我甚至做不到对男性回以凝视,即便回以凝视,我也会用更加平等和尊重的方式,因为一个纯粹的客体在我眼中魅力大减,然后分析到那些镜头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带来的影响,我开始愤怒。
male gaze theory:1)sub/obj 2)fragmentation 3)slow mo 4)2D lighting/young actress 5)narrative position/male filmmakers 弗里茨朗 希区柯克 戈达尔 库布里克…都没幸免
如果我在写期末论文前看了这片子该多好啊!不得不说,当我喜欢某个性感女性角色,我很可能是代入了男性的凝视视角,而非出于女性凝视的思考觉得这个女人是一个性感尤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086527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