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英国7.7分音乐剧情片《狂躁节拍》
《狂躁节拍》介绍
名称:狂躁节拍
别名:地下狂热趴(台) / 节拍
主演:Ross·Mann / 斯特芬·马克尔 / Brian·Ferguson / Kimber·Closson / 瑞恩·弗莱彻 / Kevin·Mains / Martin·Donaghy / Lorn·Macdonald / Josh·Whitelaw / Gspanma·McElhinney / 艾米·曼森 / 劳拉·弗雷泽 / Neil·Leiper / Davian·Thomas / 蕾切尔·杰克逊 / Cristian·Ortega
导演:布莱恩·威尔许
地区:英国
年份:2019
语言:英语
时长:101分钟
分类:剧情片
《狂躁节拍》剧情介绍
史蒂文·索德伯格担任影片[狂躁节拍](Beats,暂译)执行制片。该片由布莱恩·威尔许(英剧《逃脱大师》)自编自导,故事背景设置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苏格兰的一座小镇,时值“锐舞”文化席卷全英,两个个性迥异的好友度过了一个令他们终身难忘的“锐舞”派对。影片已于上月30日英国开机。《狂躁节拍》豆瓣热评
Canne2019放映,叛逆是骨子里的不是装逼装出来的。人物做的太好了,音乐剪辑摄影都非常棒,特别是Party一段和结尾,喜欢的不得了。至于全片充斥了上百个'fuck"等词汇加上有吸毒的画面,国内基本引进无望了。
以为会以狂躁节拍中接连爆炸出一个疯癫震撼的故事,却原来更接近于《少年犯》的颓丧、忧伤与明媚。但惨绿青年的故事,英伦出品总是最得我心。更何况在青春狂躁下,还有一种大胆的反叛,对外界也对自身,对下也对上,1994年英国的历史,换个样,原来还在别国复制,却又迥然不同地岔开。最动魄惊心的,是呼喊自由时响彻云霄的节拍。不过,原来beat不仅是节拍,而且是击败。原来收音机点缀黑白生命的半点红光,一旦燃成迷幻的半夜幻觉,就会迅速烧光。原来那一夜头破血流得如此美好,却也容易沦为歉疚的暗涌。原来再长久的交情也不会并行,只会在交叉后越走越远。原来之后的时光,竟然可以过得那样快。@上影节。阴差阳错的第一场电影,片名非常适合开篇。
蹦迪青年孤注一掷去迪厅今朝有酒今朝醉,第二天还是要想法活下去,其实很伤感的,夜晚太短,天不要亮
你有一个超级铁的死党,你们一起做过很多傻逼事情。分开十年后你们再在街头撞见,热情的约好时间地点,但最终都没去赴那个约——这就是生活、成长、友谊。感慨归感慨,依旧给三星:靠强行冲突来推进剧情的每一步是什么臭毛病~~~
关于反抗,关于友谊,关于锐舞。一部应该站着看的蹦迪片。“最好的系统,只有音响系统”“惧怕出丑阻碍了你的脚步。”© SIFF2019
可能是关于Rave最好的电影之一,本来同类题材也不太多。Raver们的耸动与PLUR精神,以及迷幻药物的情绪,在影片中都有体现。两个青年的视角一强一弱,互为补充,角色间的互动部分也都做的很完满。某些段落颇有盛夏或猜火车的味道。
This is Scotland
那真是充满魔力的一天,小司机只在停车场练过三次就开上了高速,女孩罹患重病无人知晓,省多多超市给我寄来了追悼花篮。我确实是死过一次,在那场地下音乐派对之后获得了重生。他们出台法案,封锁电台,试图堵住我们的耳朵。十年后偶遇彼此承诺下次相见,可我们都活在了那个夜晚,所以我们不必再相见。
Spanner那滴泪
给Scottish Accent跪一个。但即使是在半懂的状态下,还是能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的,比如说年轻时和伙伴一起犯的傻,比如说没人能(也没有权力)阻挡年轻人去犯傻。有些镜头感觉看到了猜火车(?)。最妙的是结尾,说这俩人很多年后在街上遇到,互相热情地打招呼然后相约再见,但他们之后谁都没有去赴那个约(如果我看懂了那个英语的话)——我感觉心脏上被人开了一枪。
#curzon,叙述自然,情感很真诚,片中的友谊让人羡慕,片尾的文字有些催泪,不足是透过银幕感受时不太《高潮》的高潮场景太长了。有些人经历疯狂(magic)后可以选择继续前进,有些人则停滞不前,有些人从未经历就老了,区别只是是否有选择或被选择在不同环境的幸运罢了。前几年跟朋友去了一场伦敦北部hampstead公园露天rave party,大家开始有些谨慎(没有许可的类似集会到现在还是被禁止的),之后放松,见到很友善的一群英国人(因为都很自嗨...),之后大家担心的警察来了,但警察只是提醒控制音量后离开了。看完电影回想那一晚,Beats中清醒的我,虽没经历magic,但通过银幕内外目击了时代变化,貌似夹杂着退步和问题,总体还是前进的(只能这么想了)。
rave against machine. don't let them enter your brain and control your brain.
曲特嗨
很酷,有点点猜火车的影子
有某些时刻你会发现自己爱的或爱过的东西有多么闪耀,而今天就是这样的时刻。
故事線很清晰明瞭簡單。像幻燈片般的復古視覺效果與音響效果還是挺爽的。但就是無法與角色有強烈的共鳴感。或者我不是那個年代的人吧,算起來他們劇中原型在現實當中都差不多是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了。(但是繼父清場那場戲看得特別心痛)
蹦迪是人权。但导演在这一部各方面都很平庸。#siff2019# 09 @ 和平影都
60/100,题材本就有些cliche,在处理上不够躁,也不够狂,大部分时间还在一板一眼的安静叙事,环绕在人物外部。
音乐满分,看完想立刻去44KW小房间。
就不打什么星了,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懂。一句话:当你慌的时候,不要紧,一定要找到一个朋友,stay with me(今年居然有另外一部同名影片,汗)。
我们赶上了那个时代的尾巴,拍的感觉太对了,想起那些我去过与办过的派对,那些迎来早晨阳光的love and peace。
味儿都挺正,但是有种为高层阐述“我们就是这样”的刻板印象感。高压盒子,需要一个出口一个裂缝,才不会爆炸。
That's my buddy! 少年友誼好感人。 現在真的很流行拍黑白片了,只有吸完毒的世界才是彩色的,怎麼回事
party那段真的想从椅子上跳起来蹦迪,黑白片做的太好了。They want us to get in line but we don't, they want us to be afraid of each other but we're not, we are better than this.
被苏格兰小哥们的基情甜哭……片尾曲好评,分别是Hudson Mohawke的Scud Books和Keedz的Stand on the World 1982
電影院
前一个小时就像一部朋克电影。用Rave的壳说了一个关于青春期的故事,最后所有人都不出意外地成长了。最后的曲目表才是真正的Rave。看到Prodigy,眼泪出来了。
3.5,题材和故事不错,90年代rave音乐太迷人
拙见啊,不准欢迎指正。美利坚人民说“F”词,更偏向于语气助词,法兰西人民说“F”词,更接近于实指动词,德意志人民说“F”词,更类似于虚指助词,也只有大不列颠人民使用“原教旨”“F”词,包罗万象,干天干地,原汁原味。
全程对RAVE和不屑青春的致敬,迷幻部分精彩纷呈,刚从英国回来看英国片倍儿带感,总觉得这样的节拍的的确确是属于这个民族的 #SIFF
旁边两个腐女要高潮了。典型的好孩子坏孩子故事。
Plot is a wee bit underwhelming, but the raving part is absolutely mental
3.5/# 22nd SIFF # 第三场/1. 音乐和节奏是真好,让人想一起跳起来!2. 台词里最多的用语就是fuck,fucking,天呐,这什么神片,我怎么看下来的!3. 产生幻觉时的那段剪辑太魔幻了,感觉自己也要晕过去了。4. 虽然两个好基友后来再也没见,但狂躁青春时期的欢笑、泪水、亲吻、拥抱,还是为之感动了一把。5. 只记住一个片尾曲的名字,好像是叫《Stand on The Word》,其他的曲子欢迎补充。
这个水准简直比电视剧还电视剧 而且都算不上制作精良的那种
不覺得高潮戲太長,覺得可以永遠這樣下去。
剧情平平欣赏不来,只能证明我看过。男主生活在枪击案频发的黑人区,替在学校工作即将离婚的老婆处理事务做安保,被派去抓包那些翘课学生,意外中发现一个有着音乐天赋的宅男。自己年轻时那股对音乐热血澎湃的劲儿让他扶持男孩出作品并表演,还用音乐向心仪女孩表白。只可惜紧张形势之下男孩母亲极力反对接触外人。还好男孩最终回归校园。。。
为什么场子都没人蹦迪呢 像警察叔叔在看电影
致那些年一起看live的小伙伴~ 喜欢嗑药那段影像
原声太美了
强制管控与《自由意志》之间的激烈碰撞就像《狂躁节拍》那样冲击着少年人稚嫩的心灵,抑或麻木着他们尚未获得“爱情”启蒙的感官。音乐即意识,但我们有没有意识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类似《盛夏》和《浪潮》以及《海盗电台》这种隐含政治色彩的电影总是要和少年人扯上关系?威尔许这部为庆祝英国脱欧胜利而写的贺词与格鲁吉亚国家舞团领导的意思完全一致:民族本色。这个答案似乎也解释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然后我们跳了舞》借用的不是中国烟,而是英国烟。或许吧,跳惯了现代舞的少年们也该跳一跳传统而纯正的民族舞了。希望一场代价惨痛的反抗经历能让这对“难兄难弟”继续保持“基友”关系,但愿终于摆脱“离婚”状态的大不列颠也能彻底摆脱自由的幻影,真正享有自由。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088087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