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法国7.7分剧情《特丽丝塔娜》
《特丽丝塔娜》介绍
名称:特丽丝塔娜
别名:特丽丝塔娜 / 红颜孽债(港) / Tristana
主演:凯瑟琳·德纳芙 / 费尔南多·雷伊 / 弗兰科·内罗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
地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
年份:1970
语言:西班牙语
时长:99分钟
分类:剧情片
《特丽丝塔娜》剧情介绍
特丽丝塔娜(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 饰)的母亲在临死前,把她托付给堂•路普(Fernando Rey 饰)照顾。衰老的路普衣食无忧,性格强势看重荣誉,但同时,也是镇上女人们所熟知的好色之徒。路普表面上是特丽丝塔娜的监护人,而他实际对后者抱有隐而未发的强烈欲望。特丽丝塔娜在路普的家中感受到压抑,女仆和女仆的聋哑儿子也远不是她可以倾诉心事的友人。在一次外出中,塔里斯塔纳偶遇一位年轻的画家,后者令她看到了爱情的希望,知晓特丽丝塔娜处境的画家殴打了路普,两人一起离开小镇。不久,特丽丝塔娜罹患重病,无计可施的画家只好寻求路普的帮助……《特丽丝塔娜》豆瓣热评
揭示着男人在两性关系中渴望得到的一种状态——既是她的父亲,可以管束着她,又是她的丈夫,与她平等对谈。而这也意味着在婚姻中,男性给予女性自由和空间的做法并没有那么真诚。
这并不是一部会令人感到愉悦的电影,相反,它冷酷扭曲,每个人都显得可悲,他们都曾受到欲望之伤。特里斯塔那的转变,被环境的压迫,被刻画的丝丝入扣,几乎有些令人不寒而栗
在DVD时代没有仔细看过的大师的系列電影,也正好借住今天的高清或者2K 、4K修复技术等重新再看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重温经典。《特丽丝塔娜》 又名: 红颜孽债 是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1970年代的電影也是他的以女性为主要角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是《女仆日记》 和《白日美人》 而后两部都是由法国電影国宝级女演员 : 凯瑟琳·德纳芙 主演 虽然这部是描写刚刚丧母的少女的爱情故事但是演员与剧情的女孩子应该有一定的年龄差距,而不是和前面一部《白日美人》 婚后多年的家庭主妇相似。电影从 特丽丝塔娜 丧母开始,而她妈妈把她托付的老男人又对她产生了觊觎,而她碍于生计只能是屈服和默许,電影含蓄的画面让这段不伦之情显得很暧昧和文艺。之后,美女遇上少年,自然与老男人脱节和撇清关系,但是她没有
8.1 这部很难不让人想起Viridiana,只不过布努埃尔电影里的资产阶级愈发厚颜无耻虚伪不堪,Tristana敞开胸脯那刻是她纯真消逝的标志,从天真到融入权力规则后的冷酷,是资产阶级催生的恶果。梦境中人头是重复出现的意象,代表她的恨及心结,结尾处倒叙蒙太奇实在太妙,露胸脯跟圣母像的剪接不能更讽刺
这注定是个资本主义的悲剧循环,旧一代的没落贵族下去了,新一代的不又起来了,特雷斯塔纳终究不是意识觉醒的,她逃不出,终究要回来,悲剧的是她也不想逃出,甚至不如易卜生中的坚韧,即使没能探索出出路……
4.5 優雅的毀滅與殘暴的占有。『說到高貴,我們都還不如貓呢。』這段真是笑到心裡去了。
布努埃尔断然否认这片儿和《维莉蒂安娜》的关联,不过那场头颅钟锤的超现实主义梦境以及之前有关宗教地位变迁的说明,再加上同样的怪蜀黍雷伊(角色性格都相似)和原定女一号西尔维娅,以及同样的故事起始设定,我是不会相信老布的说辞的,因为他一向以保护个人作品的解读暧昧性为头等大事【8】
神父说,你心里藏了个魔鬼。对人心莫测的拿捏力度让人羞愧,剧情简介的单纯平白只是影片铺陈开的第一块桌布,看到半处角色的互换才恍然大悟。比白日美人更朴素,德纳芙一如既往美得清醒,钟楼戏很布努艾尔。
這是我看布紐爾的第一部作品,凱薩琳丹妮佛從清純少女演到中年,故事圍繞在她和她養父之間的不倫關係與複雜感情,性與愛之間的青春與衰老,自由與禁錮,權力關係的翻轉,充滿戲劇張力和對人性慾望的透視。
note:老班底,又一次對中產階級聖女情結的道德試驗:情慾很少,因為情欲是最低層的東西,重要的是能力-權力,片中各個角色形成權力佈署的階層次序,自由建立在權力之上而不是叛逆,Tristana逃走一次付出了她逃走的能力與代價,這下她知道女人活下來的祕密是進入規則,掌握秩序。
当Tristana在阳台上敞开衣襟我感觉要哭了.Tristana在外面著拐杖走来走去女仆日记里老男人说一直走鞋子活起来.曾经的纯真少女最后就那样了~婚礼和葬礼的服饰是一样的。2018.6.23 女仆日记之后紧接特丽丝塔娜,布努埃尔的宇宙一切都是相通的,最后的那部朦胧欲望啊,不也是这样的Rey吗?还是西语配音。
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个女演员,感觉太不清纯了,过后把她wiki了一下,理解了大家的无奈。片子本身跟《Viridiana》感觉很像,人物角色很丰满。有钱人再怎么同情穷人也还是有钱人,自由与爱情在现实面前都会走到终点。
略带畸形的爱恋。三幕剧:收养俘获、逃离出走、复归共生。时间跨度大约十几年,凯瑟琳·德纳芙扮演的女主出场时年龄设定应该是十几岁,可在没有提示之下单从演技表现出的心智不成熟状态,一度让我疑心是角色存在智力问题。在情节发展中可能是缺少一些对于对女主年龄过渡的提示,导致突然才发现已经过了很多年。原始西班牙语版德纳芙是后期由她人配音,这样的话可能还不如听英语配音,至少更便于听懂。
立足于超现实主义的布努埃尔并不曾脱离现实,他是生活最细微的观察者。解构他的影片,第一层便是对资产阶级的讽刺和对天主教派的怀疑;第二层是超现实主义的梦境和隐喻;最后才源于生活的、细腻的动作细节。本片的高潮在于特丽丝塔娜与哑孩赤裸相对,哑孩匆忙跑开——一个圣女般的处子最终堕入了黑暗。
天真无邪的少女最终变成冷酷杀夫的怨妇,被一段乱伦畸恋改写的人生。白日美人>女仆日记>红颜孽债,布努埃尔的女性三部曲中惟有这部是让我感到力有未逮的。梦,还是喜欢做梦。
9.0/10。①女主特丽丝塔娜从天真女子逐渐转变为冷漠中产阶级的故事,三条情感线分别是与监护人老亲戚的乱伦畸恋(他既想当父亲又想当丈夫)、与年轻男画家的爱情、对垂涎她样貌的女仆哑巴儿子的轻蔑。简介内容正确但重点错误。②各种教科书般的场面调度/运镜的丝滑优美感非常契合情节本身的中产阶级式精致。③热恋和上床的片段几乎完全被省略,因为那会偏离叙事重点。④后半段情节进展太快,戏剧性没充分释放出来。
一篇研究父权的论文,其中涉及到性心理层面,推广到社会学角度,尤其有趣的是映照到西班牙政治现实之后。西班牙人谈起父亲的暴政并不能去到愤怒青年打死父亲那么远,自觉不自觉还是流露出点点对保守时代绅士风度的留恋。就算是布努艾尔拍来,代表父亲的角色也仍旧散发魅力,哪怕站在德纳芙的对立面上
值得费时间好好写篇影评的影片。难道以后对电影的评价要分成“值得写影评”和“不值得写影评”两种?
#重看#4.5;一场大型虐恋&畸恋,感情中双方在时光洗练下,角力地位发生微妙变化,心理状态与性格命运都随之改变;自少女时期起的噩梦,是纠缠一生的根源,也让她彻底告别幻想,在来回踱步中日益冷漠的面目,阳台上敞衣的自我放弃,让人心痛,回想当年一脸幸福地徜徉在石头巷,真是一场梦啊。
布努埃尔最神秘的一部影片,这种神秘不同于《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自由的幻影》那种严格设定的文本内涵,而是一种演员,导演都在其中生成的力量。大男子主义,父权主义,资本主义,教会主义,集权主义终究是千丝万缕,撇不干净的,最后终会融为一体。女性在其中永远是受害者,即便最后假性地反抗成功,复仇成功,青春和自由也早已逝去。然而残忍的是,只有这种与现实的限制相对抗的自由才是美丽的。而结尾的“倒转蒙太奇”则展示了一个超现实主义者的调皮,乐观和良心。
这个意蕴还真是微妙,比《苦月亮》的男女权力对换还要复杂些。妹子的终极追求是自由意志,养父虽然怪蜀黍,其实还蛮真爱的,画家其实很渣。如果时间反转去,一切会有改变吗?人真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吗?
老布的片一定要顶。不过这部的剧情弱了点,不如白昼美人。
“我有自己的原則和例外。對于女人,無論什麽樣的女人,我的原則是只要能真心相愛就是無罪的,但有兩個例外:搶走朋友的妻子和奪去純真處女的貞操,我都是不干的。”…這個偽善的老傢伙冠冕堂皇如是說。
7/10。整体基调控制太沉稳了,或许大师的‘’魅力‘’就在于把一个很残忍很悲剧的故事也可以用难以入戏的节奏把你拒之门外,场景、细节、视听上精益求精,可惜经我低劣的脑瓜一处理左耳进右耳出。如果没有养父的荒诞行径作‘’笑点‘’支撑,我完全可能睡死过去。。。
布努埃尔唯一一部让我觉得不错的片子。倔强而又不得不受制于命运的女人,特丽丝塔娜。我好像已经听到了最后拐杖笃笃笃敲击地板的声音,听到寒冬夜窗外的呼啸,听到绳子牵着人头在空气里的晃荡。是谁说的,到最后,毕竟人生不像大家说的那么黑暗,下雪了,但我们暖和地呆在这里,我们夫复何求? 呵呵。
8。从少女变成魔鬼模样的少妇。不知道收养那个哑巴有什么含义,难道就是为了阳台一脱吗?
德纳芙真的太美了,这个角色让她比在白日美人里更加迷人太多。中后期的布努埃尔真的好朴素,力度都交给了故事和人物本身。但是结尾还是太有风格了……
最可怕的就是这种邪恶脑袋的现实玩笑了!~~~~(>_<)~~~~
細節設計匠心獨運:Rey得到Tistana的那個晚上攝像機運動穿過廳到房間,借Rey的手關上兩扇門,提醒觀眾不要偷看;Tistana一開始為Rey俯身穿拖鞋後來直接扔進了垃圾桶,掙脫控制獲取自由;Tistana在陽臺裸身給聾啞男孩看,隨後的剪接卻是聖母像,反差。最後的蒙太奇是追溯與重組,Tistana是怎麼煉成的
#1080p# 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是不无辜的,大家都暴露出自己最真实欲望的那一面,只是感觉到了深深的悲哀和无奈。及凯瑟琳德纳芙又做了一场噩梦
奇情故事也能拍出趣味性,阳台敞开衣服—圣母像—结婚,Lope大谈爱情和生活的自由,转过身却把养女禁锢,既要成为父亲,也要成为丈夫。和画家出逃,生病后回来断腿,又是走不出去的怪圈。结尾部分权力的倒置,在走廊踱步拐杖不断敲击地面的声音,推开窗时间开始回溯,一段悲剧的终结,于是所有的痛苦和罪恶都停留在这个雪夜。旁观者视角赛高,他谁也不偏袒,看到Lope一个人烤火炉竟也生出一丝同情。
7.5;直接有力。人生一場幻夢,追憶入睡前的自己 with Anana
继续各种批判的大师,这次把苗头对准了女性的成长史,这部电影是突破性的乃至先进性的反父权反男权佳作,从片中养父的自我剖析告白表明:我既是你的父亲又是你的丈夫,这可能是全天下婚后男人内心的真实写照。而女主独立的个性也难逃命运的摆弄,无非是从无能为力的画家手上送回来了养父身边,可是她没有屈从,她的噩梦时常在体现她对养父的记恨与报复,最后审判的时机终于到来,女主特丽丝塔娜判处了他最后难熬的死刑,不理解爱且不尊敬爱的男人终将在冰冷无依无靠的病床上逝去……
Los intentos débiles de escapar se quedan en el juego capitalista. Un papá, un amante, un marido, spr le falta una figura masculina definida por la sociedad, y en una existencia necesitada de hbrs se ha convertido. Al mudo ha expuesto su consciencia de una ilusión inaccesible de libertad y ésta le ha mantenido viva y muerte. Ella misma ya ha visto.
凯瑟琳·德纳芙真的是太美了,她带给观众的是这样一种美,能勾起男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欲望,但同时又让人有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挣扎和拧巴,但如果,我是说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机会的话,作为男人一定还是不会放弃的。毕竟,凯瑟琳·德纳芙太美了,是男人的欲望之光。3.6
清晰揭开了一种男性心理,父权的控制欲与配偶身份性的混合,当以奇情畸恋展示出的时候,这邪恶的意味因身份设置更清晰了起来,又以此指向资产阶级虚伪的面貌。后半段女主的转变改写了惯常私奔戏份的俗套与圆满,在看似一笔带过的为何复归中,是一种近乎宿命的走向与悲哀,在这份逃不出,甚至意象上的腿都被截断里,一个明显女性困境由此显现。结局即带有复仇的快感(后半段男主的转变可以看出布努埃尔对于过往高阶级的一个暧昧态度,放到作品表中看,可以看出观念变化),也以一个悲情式的句号,划上女主的悲哀。超现实的技法高超,除去梦境中悬置的头颅之外,与《朦胧的欲望》两名演员扮演一位角色类似,布努埃尔在这部抹除了时间,在分不出时间变化(除了女主与自己情人后段有明显的分别)中,演员本身年龄与设定产生了冲突,碰撞一份独特的超现实感。
她时常梦到一口钟,但没有钟锤,而是她丈夫和继父的脑袋。
我亲爱的Catherine Deneuve被扭曲成什么样子了
布努艾尔女性三部曲中最易懂也最浮于言语的一部,同时也能清晰看到向后期创作的风格转变。
凯瑟琳·德纳芙年轻的时候真的好美啊,比白日美人里还要美上一个级别,大师片就是大师片,絮絮叨叨的,布努埃尔是要把资产阶级要黑出翔才罢休啊
年轻时的德纳芙有多美?《特丽丝塔娜》给了人们惊人的答案。布努埃尔这次真是讽刺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
虽有西语配音,但从口型看德纳芙是说着法语跟一众西班牙人配戏演完这片的—语言跟角色都那么出淤泥而不染,尽管tristana自己也(尽管不淤泥却也)够污,anyway讲着法语怼自己讨厌的socialist老头子一定特别爽吧,但还好是怼,假如要演神交感情戏就有难度了。最后30秒神剪辑。
故事很普通,加上翻译的确很烂,本来想给1星的。但是看到最后那一幕幕闪回,不知不觉喜欢上了这种节奏。片中人物操着蹩脚的英文,生硬的动作与表情,带来的是冷酷的现实。死亡的钟声,血淋淋的钟摆,让人毛骨悚然。有时不得不承认,电影也有节奏一说,这就是大师独一无二的节奏,布努埃尔的节奏
老少配难免不堪的地方在于,老男人既要体面又要情欲再加上对自身physical不自信会共同催生出一种极为狼狈的吃相,既恋慕少女的青春活力又害怕无法掌控,于是诉诸冠冕堂皇的道理把后者禁锢起来,但自知假道学的虚伪是管不住人的,所以不安全感导致的脾气躁动只有当女主大病之后被截肢、完全丧失行动力,变成一个(跟他自己一样)残缺的欲望对象,才得以抚平—正好印证了开始不久说的‘想要一个忠诚的女人,最好折了她的腿好让她待在家里’—恶臭啊。但让老男人不曾料的,经年怀恨的少女最终会变得铁石心肠,就算是在她最困难时候的救助也换不来期待中的温情回馈,只有无尽的冷漠。一个曾经不信神的风烛残年男人最后在与一群教士的冬日晚餐中取慰藉,人去后的杯盘狼藉空镜头在营造气氛上精准得让人毛孔悚然,冷寂的下场真的是这段畸恋最好的注脚了
4.5布努埃尔“看”的缺失反而制造出一种弥漫性的梦游态(希区柯克的“看”是聚焦式的,强烈区分虚实),也就是他通过无缝剪辑制造的梦境和幻想情节,这恰好能契合女性主义面对弥漫性结构钳制的视角。无情感解释性的、表面的、行为主义倾向的情节演绎下,梦境和现实是没有任何质地区分的,因为梦境是弥漫性结构下的现实反应这就导致了直接地看来,女主因为没有情感的刻画,显得她在行为上毫无犹豫地为自己行驶了主动性,拥有着决绝的选择权(总会选择出来),实际上他不过是弥漫性结构的牺牲品,即父系体制塑形下的女性形象,柔弱无能的强依赖性让她永远无法做出真正的选择(结尾的倒置暗示情节的虚假)由此她的无情感性恰恰是被结构窒息的证明,而父系社会是不需要情感空间的(家庭-政治社会均是),只由“表面”构成,即天然正当的
与《维莉蒂安娜》类似的人物关系,同样也放弃了超现实主义,但不同的是《特丽丝塔娜》的人物经历了更长久的跨度和更彻底的转变,人物强弱关系的扭转以及随之而来的行为反差,使人物在这里真正成为“人物”而不仅仅是某种符号或者道具,这也让影片超越了布努埃尔惯常的、几乎阵营化的阶级批判,上升到了一种对人生的悲悯,其实这一次布努埃尔的表达是相当柔软的。另外这应该是布努埃尔的电影里化妆最精细的一次了,前半段的凯瑟琳·德纳芙也是我目前看过的最漂亮的凯瑟琳·德纳芙。
#DVD 长评 - 消逝的钟声,膨胀的欲望。感觉影片想讲的太多,以阶级思想开场,后到男女权力,政治格局和宗教信仰,而且看似浅谈的宗教部分其实是蛮重要的一笔,虽然人性欲望一直作为主线支撑着整个故事,但是把这些宏大的元素杂糅到一起还是让整个故事显得有些散。结构上,时间的流逝在影片中被很大程度的弱化,同时也弱化了观众对于人物转变的代入感,虽然让故事稍显突兀,但也让观众更容易抽离于故事,这与导演对于人物的设定有很大关系,感觉更像是观众冷眼旁观,看着人性欲望逐渐膨胀。两个设计非常喜欢:1. 噩梦后女主挠了挠自己的胸口。2.结尾处女主拄着拐杖“踱步”的那场戏,配合着剪辑台词的设计,也很巧妙的把她塑造成了一个焦急等待死神带走老者的人。
Tristana露胸部給啞巴看的那抹詭異微笑實在太討厭了…
乱伦,假肢,悬于钟下的头颅,德纳芙那一抹邪恶的笑,这也许是布努埃尔最阴暗的电影.
年轻时的爱是欲望,情欲,暮年的爱是占有欲,“这回她再也逃不掉了,她一进我家,我就永远不让她走”。可是,这不是爱吗?心里记挂着你喜欢的东西,蛋糕,钢琴,想念的人,忍受着你的轻蔑,无理,嘲笑。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当年,她俯首低耳的时候,他又是多么颐指气使。
Complex woman。Good for character study。
Don Lope 前后摇晃的人头与 Tristana 走廊里阴晴往复的面孔互文 前 2/3 Buñuel 依然秉持白描现实主义 全篇第三幕发力 在人物的性格上与对原作的改写上都有了更深刻的刺痛点 宗教的部分 既是折磨限制他当时在大环境里的掣肘 也是不肯妥协弗朗哥审核和天主教政权的重点表达
三星半。风格上相对比较现实主义的布努埃尔。资产阶级家庭内部既不朦胧也不审慎的欲望在年轻的凯瑟琳·德纳芙身上激荡。对比《白日美人》和《定理》一起看更有意思。
无法逃走的罗拉。布努埃尔电影的女人们总是在女性意识觉醒之后却被推向更大的困惑。
父亲+丈夫双标下的开放式关系调教,布努埃尔再次开启对文明人的群嘲。单纯不是纯洁,再无知少女也会变成中年毒妇。冠冕堂皇掩盖不住欲望和嫉妒,再油腻老头也终将自食其果。
啊啊啊啊啊 这个节奏和形式才是大师的质感啊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09270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