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日本7.1分音乐纪录片《东京偶像》
《东京偶像》介绍
名称:东京偶像
主演:柊木梨绪 / 坂井正义 / 小田柚叶
导演:三宅乡子
地区:英国,加拿大,日本
年份:2017
语言:日语 / 英语
时长:92分钟
分类:纪录片
《东京偶像》剧情介绍
以女子团体及流行音乐为主要载体的“偶像文化”现下正渗透着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东京偶像》以纪录片的形式,深入这一文化现象的核心,探讨偶像文化潮流对于社会的冲击。 影片通过一位真正的“东京偶像”来展现她的成名之路。她的“哥哥们”是一群在网络上与现实生活中以追随少女偶像为毕生事业的中年男性。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曾被认为是社会的边缘人物,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偶像文化,伴随着偶像文化的膨胀发展,如今已成为网络世界的主流。本片导演三宅响子透过少女偶像带有挑逗意味的装扮,来揭示性别力量在日本流行音乐工业制度中的角色。《东京偶像》豆瓣热评
大叔和老大爷的少女偶像梦。
真是好零散的剪辑和故事线。。。也不知道片子想要表达什么
不是,居然还有10岁的女子偶像组合,合理/法吗?
病态的东西相互衍生链接和影响,卷入其中的却是一群无辜的人
youtube 看電影了沒反思兩者的關係和原因, 社會影響。是他們自己對人生的選擇。
如果没有她们,我会永远寂寞和孤独。算是深入了解御宅族的生活了,多少我也向往。
自己也有喜欢的明星和艺人,然而追星追到影片中描绘的那种狂热还从未有过。不过对于这一切,虽不能感同身受,但也并非不能理解。日本的偶像产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俨然已经进化出了成熟的亚文化。少女偶像的大部分粉丝都是中年大叔。在他们心中,偶像可以说是满足了其各种欲望、幻想的对象。来自异性的爱慕、青春年少的活泼,追求梦想的努力等等,对他们来说,就算曾经有过,现在也不复存在。这种打了情色擦边球的现代化、娱乐化的宗教,无疑比其他任何爱好都能让这群人更为痴迷。在一个阶级固化和少子化的社会,信仰缺失的大龄工薪阶层对于偶像文化的热衷,成为了一种合理的社会现象。虽然这种社会现象饱受批评,不过对他们来说,人生苦短,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及时行乐又有什么错呢?
偶像与粉丝的关系 就像蜂后与工蜂一样
太浅/整个产业都令人不适,在倒数第二段十岁幼女部分达到了恶心的顶峰
真实的展现当代的日本。
一直觉得日本是个很神奇的地方。看了这个片可以理解日本的偶像文化了。一群重复着一样生活,压抑着自己,日常生活中和女性说不上几句话的上班族大叔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有和你志同道合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上司没有压力,还有一个元气满满的少女把你作为很重要的人,我觉得这样就足够了。10年gdp无增长也是造就这种文化的原因吧。赛博朋克。
偶像是御宅族们实现自我价值和满足的媒介。
东亚男权社会男的鸡小虚弱—喜欢纯洁易掌控的女性—女性性觉醒极晚甚至不觉醒—男性无法正常满足需要—性消费产业偶像产业发展
粉丝经济和爱豆文化的终极起源……
一般般,各种议题都浅尝辄止。与其说“偶像/粉丝”是一种职业/爱好,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态度。被养成的偶像与被养成的粉丝各取所需:里绪通过idol的身份进阶到artist,而粉丝则攀附在“积极向上、不会挑战制度的妹子“的幻梦之中获得快乐和短暂的自由。正如片子里的粉头所言:-(“那种感觉很浪漫吗?”)“有点像吧。”-(“你肯定能在大学里交个女朋友,对吧?”)“那样太麻烦了,我想要自由。”-“我不喜欢被绑住。”-“我当御宅族很开心,没有时间做其他事。谁会爱上一个没有工作的御宅族?”从逃避和反抗【现实】开始,通过【网络】找到被资本培养出来的、自己喜欢的偶像,最后回到【现实】里购买产品(专辑)和服务(握手会),御宅族们找到了一条与主流文化相悖的、“活在当下”的道路。
中国来学习一下日本完善的粉丝制度,让恋童恋少女处女情怀etc有着合法自由的抒发途径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有点事做总比每日不如意强。
19.8.22
没有这种活动,他们可能真的会孤独很多,这也是一个暂时快乐提供所
值得一看
还是挺想去看一次爱抖露的现场的 打call什么的感觉超燃的啊
唉
一面镜子,一个心灵支柱,一个树洞,不管你怎么否定地下偶像文化,存在即合理。(为SNH48张昕打call)
日本偶像里许多中年大叔年纪的粉丝名为精神寄托,实则却有逃避现实的极大可能
很浮于表面的纪录片。虽然说得很冠冕堂皇,但是追捧幼女偶像真的合适吗结尾idol和几个粉丝骑自行车去巡演好励志啊…
哇哦 越压抑的社会偶像文化越流行吧
不够深入。
“她是一面镜子”
偶像文化真是畸形
莫名的会有不值当的感觉,不论对于偶像还是粉丝
初中曾经超迷恋早安少女组。龟井绘里,田中丽奈亦是初中岁月的审美标准和美好青涩的幻想的对象。当然现在审美什么的早已发生变化,不过这部纪录片中,一些服饰,一些表演还是会隐隐约约让人在脑海中找到曾经的一些记忆碎片。
应援活动好像邪教_(:_」∠)_ 偶像给粉丝带来自我高潮的感动,粉丝给偶像金钱和虚荣,各取所需。不过这种产业在日本格外发达,不是没有其背后的原因的,极度物化女性的背后,双方对现实的逃避都很明显。其实不管怎么看,两边都是工具人,最终获利的,还是资本。
2017siff@和平影都,20200304补登。
存在即合理
倒是以这样的方式,大体理解了日本的偶像团体与粉丝的共存模式,包括背后的一些
问题不在于仍旧不懂,而是还不够不懂,不是不够入圈,而是太融入你圈逻辑了
挺感动,也挺迷惑的,最后10岁小孩那里,说什么等他们长大了就不喜欢了,我一脸扭曲,这难道不是恋童吗?
7.0
BBC风村外视角,拍出来的不是村内会感兴趣的方向,但意外的有种新鲜感。一闪而过的电波组其实是绝佳素材,采访到前山田健一也完全没问到点子上大浪费w 选取的主角柊木りお偏Anisong和Live系,对于BBC风纪录片确实很合适,但可能并不是最具代表性的地下アイドル。意味深的一段是最后りお主流出道,前山田健一给写歌,歌词里有提到我是アイドル,在录音室里唱了之后略有尴尬的表示现在不做偶像了w
拖了好久没看,没想到在mahiru的直播间看完。有幸在最前排感受过顶尖偶像表演的狂热,很奇怪在金属乐现场可以很自然地甩头,听着无比熟悉的偶像歌却没法和身边人一样大声喊出来。
握手会的时间用秒表精准掐好,43岁大叔粉接下来的人生也将被时间无情计算。在偶像21岁的生日会上,他忽然哭得像个孩子。见证平凡女孩走向星光熠熠,彷佛在圆满自己孤独无望的人生。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诞生朋克或偶像,都是时代的产物。迷惘中的你选择何种逃避方式都不可耻,在宅男的梦里把余生虚掷。
#siff#不愧是大上影节,有随片英文字幕也不用,完全根据日语原音翻译,点赞。3.5,有些琐碎。日本这个社会既严酷到把疑似痴汉逼下地铁被车撞死,又开放到允许欧桑对着一群十来岁的少女意淫。偶像文化是宅最外向的表现形式,运营把它包装得再励志再美好,也终归只是男性处女情结外化的产物。
SIFF 这场观众基本都是偶像宅和被拖进来的路人,还碰上了片后主创交流会,加拿大制片人被一观众问为什么都是男粉视角AKB粉也是有女粉的hhhh,被另一观众问008要结婚有什么感想,一脸懵逼说就好像好莱坞男星不能出柜?哎...老外你还是不懂偶像文化
大段反映了偶像产业各环节的人是多么善良纯粹无奈,把那几个从社会文化、宏观经济和性别权利视角批判偶像的专家反衬得特别猥琐。令我真正心动的是偶像的父母辈们,他们懂什么是自由和独立,什么是繁荣和萧条,愿意信赖持有微小梦想的子女坚持奋斗。我想这是发达且高度固化的社会对抗下流化的自救本能。
其实跟古代达官显贵、富家子弟浪掷千金追捧青楼名妓的模式一脉相承,偶有穷屌丝逆袭成功,就成了卖油郎独占花魁这样的佳话。片中有句话说:日本男人十分崇拜少女的纯洁性,他们害怕少女失去纯洁性之后变得强势。这倒跟宝玉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在日本御宅族看来,少女失去纯洁性就会变得强势;在宝玉看来,少女失去纯洁性,染了男人的气味,就比男人还混账。
老老实实结婚生子就是人生吗?和偶像谈不可能的恋爱就不是人生?未必。
经济衰退、少子化和偶像潮蓬勃之相关性,仪式化的商业造神活动合法植入并推广男性幻想中扭曲的童女崇拜,以宅男之名对抗现实或逃避现实的信仰机制;在学术圈几乎一面倒的批判采访中,偶像和粉丝的个体成长经历却又如此辛酸励志:转行脊椎按摩的前乐队鼓手老爹握住不放的手,环岛骑行中掉了十五次链子的崇拜者,错失无数机会却不愿放弃努力的哭泣,九流情歌中一群被主流社会抛弃的局外人老泪纵横不再孤独……这也许就是善恶不明的当代东京众神吧
又名《东京宅男》,名为偶像的东西事实上是少女本人,失意的阿宅,这个喧嚣又寂寥的都市组成的。感受到更多的还是个体与群体的情感流动。带到了AKB的总选和地下偶像的生活状态,忍不住希望那个叫Rio的少女能实现她的梦想。日本的阿宅追星初衷还是比较单纯的。泪目场景也不少。
总体来说比预计的要好虽然拍的还是流于表面.也许是因为日英合拍的缘故更多的还是基于对偶像和ドルヲタ不熟悉的人来介绍偶像这种东西.评论家观点也基本都是老生常谈,女性评论家的批判也是蜻蜓点水明显没放全.除主角外其他线放的有些莫名.当然入场前基于封面本来以为是48系主角结果是riorio还挺惊喜的...
有时候看着觉得太可怕了,洗脑无处不在。有时候又深深感同无知为乐,何必时刻保持清醒?
说得挺对的,其实更像是软色情行业。所以看着偶像们认真地“追梦”,很讽刺。
没看到什么东西,最后成员10岁的那个团的握手场面和粉丝的话吓到我了。
全力以赴的爱豆闪闪惹人爱,就像义体成为平凡御宅族触及梦想的延伸。对纪录片里女权主义的担忧无法认同,将女性的优势发挥极致有何不可,男人们正是一直这么做才取得统治。此外,不可否认偶像是比大叔,主妇们更独立优秀的社会人,总选举活动更像泛政治的社会实验,在未来一定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偶像是可以支配的女孩子,而且绝对不会否定自己。毕竟谈恋爱太麻烦啦。
3.0。
SIFF2017, 毫无价值的一部电影,据说HKAFF也放了,不明所以
不饭爱豆的人大概也只能把这景象当奇观,女爱豆的生态虽然极端,但也更接近偶像文化的本质。拜金社会自然会发展出满足幻想的产业,赔钱赔命换幻想是个人选择,而我反感的是镜头前后纯真无邪的柔光和自我陶醉。性手枪是要砸碎社会又砸碎自己,不明白和精神虚弱醉生梦死的商业文化如何能相提并论。
当亚文化成为主流
这个纪录片让我能理解那些宅男,能专心做一个不被理解的事情真是了不起。纪录片的介绍真是多个维度的诶。比起社会的冷漠,偶像团体之间反而更像社区关系,唯一隔阂的可能是公司的利益。Netflix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093368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