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法国8.6分纪录片《达格雷街风情》
《达格雷街风情》介绍
名称:达格雷街风情
别名:达盖尔街印象 / Daguerréotypes
主演:阿涅斯·瓦尔达
导演:阿涅斯·瓦尔达
地区:法国
年份:1976
语言:法语
时长:80分钟
分类:纪录片
《达格雷街风情》剧情介绍
讲述了新浪潮教母阿涅斯·瓦尔达又一动人的纪录长片,Daguerréotypes原指法国画家达盖尔于1839年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此后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而达格雷街则是瓦尔达在巴黎居住的街道·她由靠近自己家门的“蓝蓟花“杂货店出发,将视觉范围渐渐地扩大到整条街上的商铺以及在其中辛勤工作的人们,并以一名在街上表演的话痨魔术师为梭,将整部电影以一种奇妙的方式——魔术师的絮絮叨叨成为商铺顾客与店员,店主行为动作的良好注解——串联起来。《达格雷街风情》豆瓣热评
达格雷街街头卖激进的报纸,街尾并不关心政治。街道上的各种小店日复一日营运,镜头捕捉着日常琐碎的生活。实景魔术表演现场,魔术师卖力地吆喝。魔术师的手和肉铺老板切肉的手,赋予了日常生活的魔力。问每个人做梦梦到什么,仿佛全凭魔术催眠。每晚六点都想出门的老婆婆总会归家,记忆和家也有魔力。
看了这个纪录片你就会知道为什么40年后,已经快90岁的阿涅斯奶奶能够拍出《脸庞、村庄》这样温暖、浑然天成的纪录片了。她和丈夫也算法国顶级的艺术大师了,可他们扎根于自己的街道,无论身份地位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他们的家始终在那里。不像中国人,一有钱和地位,首先想到的就是搬家。
香水店面包店肉店钟表店裁缝店,人们采购人们行走人们交谈。“在这没人关心政治,它对生意无益。”前半段平和安详,后半段用魔术表演与店铺买卖、与居民访谈形成有趣对应,直至最后魔术师催眠,人们依次复现,达格雷街安谧如眠。依旧是奶奶的淡淡顽皮。和楠哥聊片子最后发现这正是理想而有挑战的的范本
一场魔术表演,节目中切换到达格雷街各行各业安然度日的市井小民百态,衔接顺畅,以此说明,他们的日常充满了魔力,阿涅斯问到他们的来历、夫妻相遇、关于梦的看法,悠扬的手风琴里,他们关心自己的工作,饮食起居,仅此而已。
瓦尔达的语言好清晰,没有杂音。是什么干扰了电影?她的电影好像滤网。过滤掉的是什么?剩下的不含杂质的是什么?好清澈。
[2020年4月瓦尔达√] 片名准确译法是“达盖尔街印象”。瓦尔达的“一种致敬,一篇散文,一场惋惜,一回责备,一次靠近”的散文式纪录片,不过算不得她的佳作。这部拍摄她长居的街道“达盖尔街”(得名于银版摄影术的发明者路易·达盖尔)上的邻居们——香水店、理发店、杂货店、面包店、肉店等等店铺的(外省)店主们(以及驾校教练、修理工等等)的影片,提示了“近旁”这一今天被互联网和新式住宅小区消灭的日常空间的意义,同时还很诗意地展示了“劳动”。影片中间部分用魔术表演的匹配剪辑产生了“劳动宛如魔法”的的蒙太奇意义。有关于各种话题的采访(最美的要数关于童年和关于梦的两段),同时也有照相式的镜头(呼应片名和地名“达盖尔”)。
訪談與工作的鏡頭銜接很用心。天哪,我真的非常愛看小商品啊雜貨啊、烘烤后排得整整齊齊的麵包還有大塊吊著的肉什麽的……香水鋪的老夫妻真的讓人看了動容。
又一部人类学纪录片。到“你做梦吗”这样的问题开始深入了起来。Marc(又是他)或许被这部片子影响颇深?最后的家庭写真非常喜爱。总的来说,瓦尔达这样的纪录片才是我最习惯观看和更愿意接纳的,不那么严肃,带着发达国家的轻松和愉悦,达格雷街的居民不关心政治,他们忙于生意。他们俗气又可爱。
编排很用心,剪辑点很有趣,但素材太少,只有一些场景,人物和故事都太单薄。
只能通过物价分辨出我生活在哪个巴黎
阿涅斯·瓦尔达是一位魔术师(就像乔治·梅里爱或者其他科幻片导演一样),电影院是她的舞台,摄像机是她的助手,达格雷街就是她的道具与灵感来源。不过,阿涅斯的“魔术时刻”不是通过停机再拍或者是CG技术来实现的,她的秘密就在于对蒙太奇技的灵巧运用以及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她总能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捕捉到“魔术时刻”,再将这个时刻像魔术一样重现在银幕上,表演给观众。那些瞬间逝去的“魔术时刻”在胶片上产生了近乎永恒(如果它不被遗忘、没有遭遇意外)的刻度——阿涅斯用魔术凝固了溜走的时光。
魔术表演和日常生活的蒙太奇实在是太可爱了 ★★★★
新年看的第一部电影讲一街区之隔的Rue Daguerre 平时大家总会补上一句“瓦尔达的家” 离家不远的一面墙绘上画了瓦尔达电影里的角色 其中的魔法师就出自此片。片名Daguerréotypes原指Louis Daguerre于1839年发明的照相术 这条街以摄影师的名字命名 而街上居民瓦尔达又回借该词及其含义照相术记录这里的生活 回应了发明的初衷。魔术师深入街坊的表演串联起邻居们的日常和过去。将来?近五十年后Daguerre街物是人非 风情多少发生了变化 走进街角的花店 老板耐心介绍每一种花的名字 我们捎上几支白色 然后漫步向不远处的Montparnasse公墓 放在心爱的导演的墓碑旁
Daguerréotype:银版摄影法。为什么偏偏这位热爱摄影和电影的女导演偏偏住在Rue Daguerre,这一切是巧合还是注定?感觉Agnès住在这条街上不拍点记录这条街的影像就根本不是Agnès!好,现在把电影放在当下的语境里吧,在多数人习惯去超市购买一切食物和生活用品的时候,在小商户购买东西的无限乐趣是被忽略的,而其中的琐碎的无轻重痛痒的快乐却能提升当代在都市生活的人的幸福感的:在很多次光顾一些小店之后,你和店主建立了一种奇妙的关系,是亲切的,逐渐熟络了起来,后来你甚至知道他家人是做什么的,TA会给你看TA手机里过节的照片,客人少的时候会交谈一些别的事儿。这些难能可贵的关联,今天在很多地方被连锁超市和外卖员/送货员彻底切割。
镜头对准首都城市里面勉强度日的低端人口。不带任何姿态只有纯电影语言的观察。几处魔术师的蒙太奇太萌了。巧妙合理的电影思维和直面自己一点儿不矫情的态度是瓦尔达电影最吸引人之处。兼备这两点的人太难得了。
这几天心烦意乱,情绪低落得就像片子里的蓝蓟花夫人,无心阅读和观影。80分钟的片子竟分了三天才看完。魔术的影像与达格雷街人们勉强维持生计的日常场景交织,但片刻的白日梦总无法驱走生活的烦恼,而有些人甚至无法做梦。感觉影像的背后这一次的瓦尔达也不是很开心。
瓦尔达是那种非常难得的让人每次看完她的作品之后都会充满灵感的艺术家,她的能力不仅在于改变观众看世界的目光,更在于她使创作看起来如此轻盈、简朴,如此稀松平常,以至于让人看着看着就像充了电一样,被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填满了、滋润了。在这个意义上,她或许比任何(男性)单一天才叙事中的艺术家都要开放,她不仅开放自己的作品、体裁,更开放了自己的创作力和创作方法,开放了自己的感官和被其感官过滤过的世界和日常,开放了巴黎,开放了左翼的关怀——她让人钦佩,但更让人自由。多么了不起、多么独一无二的人啊!
从日常街道的各式门后步入各式现状,随后再从各式现状步入各人的口中散步,散步至他们的脸,他们的工作,他们的故乡,他们的爱情,他们晚上做的梦...这样的散步是温柔的,如同河面上的阳光倒影,使人心亦泛起荡漾的波光。
毫无疑问我们都是生活的囚徒。20171224@广州奇遇书店通宵放映瓦尔达合辑光碟之10
就像在镜子中看一个人的一举一动,电影也是这样,因为导演自己也住在这条街上,所以她熟悉这条街里里外外的一切,你可以从一个个肉铺,药店和食品店......买到一切生活的需要品,买到羊排,果品,面包,罐头和鲜花......在这里生活人们都在用自我的双手在谋生在创作,镜头前一张张质朴又自然的脸仿佛在说:这就是达格雷街的历史,达格雷街的全部。这些靠着导演敏锐的洞察力表现出来的一切她所见所闻的事物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吧。
A la recherche d’un temps révolu. Quand la camera de Varda captive le quotidien, elle le captive !!
古朴善良的街坊们。瓦尔达总能在日常里发现有趣的事情,并温柔俏皮地呈现在银幕上。尤其喜欢那家百货店,反应有些缓慢的老头子在杂乱有序中,贩卖着香水、发膏、口红,太可爱了。
这好像也不太好视作通常意义上的“纪录片”,不过对于瓦尔达的电影而言,纠结“纪录片”还是“剧情片”的划分实在是非常无关紧要的事情。魔术师充当了一个报幕员的角色,瓦尔达显然是有意把电影与魔术(甚至催眠)并置起来。魔术师的表演与街坊们生活场景的蒙太奇充满了一种瓦尔达式的想象力。瓦尔达才是忠诚地践行了一辈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啊!
这样的local business群像在如今真的不太可能了,珍惜。
所谓淡淡的柔情与温煦大概就是影片流露的感觉,喜欢见到每个人都很decent.过去常常看到日本人着力描绘的“商店街”的人情味,是另外一种动容。达格雷街可以看到的,或许是城市关系中流动与静止的人永恒一日与一生。
瓦尔达在"Daguerréotypes"里再度展现出她在纪录片上的巨大创新。她对于街道上商铺老板们描摹细致又充满同理心,同时又尖锐地看到这一阶层背后的问题:几乎都是被从农村地区挖来,在纯熟掌握自己本行手艺之余也被这个职业牢牢绑定,就连梦里都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也许是因为叙事内部梦结构已被现实攻陷,她用媒介自省的魔术师一段戏试图把魔法带入电影叙事里,但却这一部分迟迟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使得这段戏显得冗长。
瓦尔达的散文式纪录片。Portraits of the people that occupy the small shops of the Rue Daguerre, Paris, where the filmmaker lived.
该如何轻松捕捉到那些再自然不过但又堆叠了生命历程的神情呢?那些短暂是先于讲述出现的,由此讲述变成了对此的确证。在魔术师的手中,让现实发生成为一种操纵。我在谷歌街景里散步,从1号走到83号,终于看见了瓦尔达的粉色房子。这就是魔术师住的地方啊,我这么想。
银版照相术/街名 商铺日常/魔术师表演 疯狂回闪Flusser关于技术性影像的魔法性以及“装置”的论述 几组蒙太奇显然是对程序中的无穷可能性的一个探索 但瓦尔达的魔法世界太温暖奇妙!太喜欢化妆品店的奶奶 傍晚关店后有出门的意志但并不会出门?巴黎人真的环保 香水瓶可回收 每人手握法棍
魔术师既代表着电影的“魔力”,也是娱乐幕前/幕后观众的“手法”,手中道具来做群画像中的蒙太奇过度,把不关联的个体相接,这和同时被采访、欣赏表演的人群组成了由点面到彼此联系的空间关系;同样,在灰色的墙檐下,一个个鲜活的色彩,就像是在给这样一个立体关系上色,勾勒出现代的生活气息
就那么躺着听着呜呜哝哝的完全不解其意的法语看完了这些世界另一角的生活和街景,仿佛就在身边。女性导演的独到视角
魔术表演和日常生活的蒙太奇剪在一起确实奇妙:魔术是虚幻假象,而居民们的则是每天面对的真实。如油画般的portrait让这条街上的每个人变成了永恒。
一切都非常动人,除了那个话痨的魔术师。
如果能住在瓦尔达奶奶的隔壁得多好啊。瓦尔达的影片总是给人一种淡定舒适的从容感,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本片像一篇写给这条街的散文。店主们的日常,他们的生活,爱情还有梦。述说爱情的时候害羞的回忆着,真挚美好。最喜欢面包师老爷爷,而日化品家老奶奶只是恍惚却又略显忧伤的面容,令人好奇又担心。
将自己的生活空间拍得这样摇曳生姿,不知道是摄影机厉害还是对象厉害。
日常生活和劳作是能变化一切的魔术!想了解一条街,我们可以从了解街上住着的人们的童年和梦开始
这就是街道美学吧。镜头里的小小一条街上的人们,生活的全部都在这条街上。然而他们看上去比今日地球村物质无限丰富的人们要安乐幸福得多。穿插在全篇中的魔术虚幻世界是其余现实世界的比照。结尾人们叙述梦中的境遇,又是一个比照一个与现实对比的收尾
9。瓦尔达孕期编导,Daguerréotypes两层含义:银版摄影术+道格雷街style。流浪艺人的幻术串连剪辑起小街日常,精确、童趣而不乏同感的凝视。那些自述故乡与上京、恋爱与生活简史的脸庞,凝练动人。最后,在无休止的劳作间隙里所叙述的梦境或无梦真叫人感动,仿佛银版摄像术:缓慢、精准、不可复制、熠熠发光。
达格雷街上一成不变的肖像、影像与音声构成的阿涅斯——达格雷街风情画。
浓浓的生活气息,沿街店铺的买卖,巴黎居民的日常,香水铺,面包店,肉铺,理发店,裁缝铺,魔术师,音乐家。小人物的访谈实话实说,某些镜头的剪接妙趣横生。
普通的人,小店店主们,瓦尔达家门口的生活场景。香水铺的已经痴呆了的老奶奶,好像我的姥姥。
镜头画面非常漂亮 导演用镜头提炼出日常生活本真的美。但是大多都是日常琐事 既无主角 也无高潮 看的我无比困倦。导演喜欢用人物的运动带动镜头运动与转场 而且能让这些邻居毫不在意镜头的本色出演 不错。
从前慢,动人。香水店里已经痴呆的老奶奶,镜头捕捉到的她的神情就仿佛摄影机在纪录一样。
有观察模式也有采访 其实都不用魔术秀的spectacular和生活庸常交叉剪辑 就拍拍店开店关人来人往买东买西就会让我看的很满足 因为瓦尔达的达格雷街就是我的中兴路呀。(住在一条让我上完小学初中高中街上的我)
魔术师与街边商员的行为衔接,不仅在道出现实的魔力,同时潜在的表达出影像的魔力。如今充诉着各种隐私权,肖像权各种人权的时代,看似在捍卫着权利,却不知失去了被记录的乐趣。
阿涅斯最好的地方在于,她没有腔调。腔调这种东西就是只要你有就会冒犯或是将某种群体拒之门外。可是戈达尔不会,试问谁会拒绝一个没腔调对一切都开放的人呢……
看瓦尔达越来越想拍电影,真正从镜头中读到幽默。只要有镜头语言,任何题材都可变得有趣。
[4.0/5.0]「她迷人的溫順甚至比商店本身更吸引人。」「夢想是一種疾病。」
超好看的紀錄片,Varda攝影機下的巴黎街頭人文風情。喜歡看豬肉舖老闆切肉啊,引起極度舒適。那個年代真美好;生意、婚姻、生活,就是最純真的…而且我也經常做夢哦,總是夢見我見不到的人和做不到的事。
我一直在想瓦尔达的片子好在哪里,为啥她是新浪潮之母,为啥她的作品备受赞誉?看完这部片子,我才恍然大悟!瓦尔达的片子好就好在她把镜头对准普通人,记录日常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她为普通人普通日常生活,保有了一份珍贵的影像档案,她记录过的,才是老百姓真正生活过的;她的记录让老百姓同样重要,甚至有几分神圣庄严之感。且这条街曾住过现代照相术缔造者,照相术何尝不是一种魔术?于是日常生活的片段又与魔术表演场景剪辑了一切,日常生活的活动有了精彩悬疑的色彩,魔术有了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现实!让人分不清是现实还是魔术,这不正是魔术照相术的魅力吗!肉铺裁缝店面包店香水店老板,他们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相濡以沫;彼此之间相互照顾生意,牛排还是好贵的;牛奶分好多种类,普通人购物会算计,很真实。开篇穿斗篷的魔术师好像吸血鬼伯爵啊!
记得后来的瓦尔达纪录片对这一段也有过回溯,呈现了如何拍下这段访谈的过程,而再看这部原文本,除去商店人们在镜头前微笑作采访的同时,一切充满生活气息甚至“市井”的背后都来自于一种本身无法修饰的自然,所以其实这也是很难被拍出,被还原出来的。且很有趣的是一切充满瓦尔达的趣味让这条街道更富一层淡淡的童话色彩(这种童话性又与雅克的电影有很大区别),让生活充满了轻盈与积淀的力量。
“生活就是牢笼”,我们看到的是老街风情,而对于老街生活的人们来说,这些看起来活生生的旧日日常,无非是既不能摆脱也不可能摆脱的牢笼,每个人怀揣着梦想,却日复一日地像驴拉磨一样不停地原地转圈,直至老去。
台北電影節放映被樓下卡拉OK干擾,無法專心。
即使是魔术和蒙太奇,瓦尔达依然是相信真实的导演。她把Daguerréotypes街道的人和生活细刻在daguerréotype银版上,像一幅幅写真。想起曾经紧密的社区人际交往,关于日常生活大家拥有共同的记忆。
每个人都是日常生活的囚徒,所以大家会希望在黄昏时分离开,去寻找充满新鲜感的幻觉。但即使魔术表演能展现那么多或奇妙或夸张或瘆人的把戏,也依旧是从火中无中生有变出纸币的魔法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做梦的男人多,做梦的女人少。香水店的老人夫妇没有出现在魔术表演的现场,满头白发的丈夫说妻子在傍晚想要出去而不会真的出去,只有围绕着他们的空气是忧郁的,曾经做珠宝和针织生意的老太太不爱笑,轻轻拉扯摸索着年轻姑娘衣服的动作令人心酸,他们没有出去,是因为真的很享受日常,还是完全放弃了抵抗呢。阿涅斯瓦尔达的纪录片如此好看,是因为她从不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人或物,她是如此真诚地记录着生活本身,因此她所拍摄的影像中那些破旧的、衰老的地方都是美的
5.0 親和純樸又迷人。當然最喜歡香水店的老夫妻,還有麵包店的那對夫婦。很多剪輯小巧思樸素可愛,瓦爾達的紀錄片總是給人一種輕盈感,但看完之後也會驚覺其中那些既簡單又深刻的溫柔感受可以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094178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