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挪威7.0分剧情喜剧《受够了自己》

2022挪威7.0分剧情喜剧《受够了自己》

《受够了自己》介绍

名称:受够了自己

别名:厌恶自己 / 恶心 / Sick of Myself

主演:克里斯汀·库亚斯·托普 / 埃里克·塞瑟 / 范妮·瓦格尔 / 莎拉·弗兰西斯卡·布雷恩 / 弗雷德里克·斯坦伯格·迪特勒夫-西蒙森 / 斯泰纳尔·克鲁曼·哈勒 / Ingrid·Vollan / 安德莉亚·巴伦·郝威格 / 亨里克·梅斯塔 / 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 Frida·Natland / Guri·Hagen·Glans / Mathilda·Höög / 塞达·伊特 / Elisabeth·Bech·Aschehoug

导演:克里斯托弗·博格利

地区:挪威

年份:2022

语言:挪威语

时长:95分钟

分类:喜剧片

《受够了自己》剧情介绍

Signe and Thomas are in an unhealthy,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that takes a vicious turn when Thomas suddenly breaks through as a contemporary artist. In response, Signe makes a desperate attempt to regain her status by creating a new persona hell-bent on attracting attention and sympathy.

《受够了自己》豆瓣热评

  • 圈圈儿

    又一个攻击性外化的例子。求求你爱我,看看我,表扬我。从玩狗到撒谎到吃药的几个递进,虽然和社交网络时代关,还是更倾向于这是个人化心态。对于2000年后成年成长的一代人而言,被压抑的攻击性是很难视觉化的,除了内心独白,这种极端attention addiction是非常好的方法。当人生没有具象烦恼也没有核心点的时候,有两件事让我感觉活着: 除了爱,就是自毁。

  • 大奇特(Grinch)

    这是当前盛行的“身体恐怖”的讽刺喜剧变种,北欧真是喜欢这款啊。讽刺了现代人的病态心理,用极端反常的方式求关注,还暗讽了当代艺术的价值都是被炒作出来的。像查理·考夫曼和鲁本·埃斯特伦德电影的混搭。

  • 陀螺凡达可

    这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以及ADL竟然本色出演医生可惜只是客串…

  • 海纳百川

    完成度很高的欢乐讽刺小品。不作不死的极致就是“受够了自己”,然而求关注,上头条,有错吗?有错吗?被凝视令人觉得恶心,不被凝视更令人恶心。“Men get noticed while women get ignored”被凝视的愿望亦是被爱的愿望,痛苦如果能被看见那便不再痛苦了。消极的虚无主义以自我躯体的迫害形式出现,是反抗亦是消磨时光,人生只有两次被看见的机会,出生时的啼哭和葬礼上的沉默。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极度自恋的精神世界有多可怕?比柯南伯格更直白的身体恐怖,用讽刺喜剧扫射现实中所有的attention whore。北欧冷幽默为什么总能开出这样小而巧的奇葩,这些年看的北欧电影感觉都好玩极了...

  • 朝阳区妻夫木聪

    还行,北欧怪奇片的一种,某种身体政治的意识书写,利用自我摧毁实现另一重意义上的自我价值,结合了一点心理学、社会学、当代艺术,以及网络时代的相关理论概念,又恶心又好玩,一边尬到社恐发作,一边又笑到抠脚拍桌。后面的发展稍微有一点点泄气,但是女主还是蛮有潜力的,看好。

  • Merlot

    #Cannes75# 又是在影院看到大哭。看完出来跟朋友开玩笑说,怎么挪威这几年开始拍法式作女片了,可又学不会法国作女的坦然。但其实这部的笑点和哭点都太戳中我,私人五星。如果一个人曾经在关系中被视若无物过,就很难再说女主作吧。皮肤上爬满的疥疮,是那些丑陋的,不堪的,自我戕害的心理外显。

  • 身居地狱求杯水

    (ADL就出现了三十秒,但还是被他迷晕

  • 胤祥

    #2022 Marché du Film Online# 一种关注入围。9分,很棒的喜剧,看好有奖以及可能费比西就这个。也只能是个生活极其富足之后的北欧故事,太黑了,鲁本奥斯特伦德加上约阿希姆提尔其实都得被这个片子在一定程度上打脸……不仅把“行为艺术/当代艺术”黑到死(嗑药致残求关注完全是个行为艺术嘛,还刻意设置了一个艺术家男友),而且很深刻地黑了某种代表社会进步的“礼貌/平等/正确”,同类还有IFFR的挪威片《Gritt》,不过为啥这3个挪威片里“作”出花的都是女性?本片的“脑内小剧场”很有特色,跟谢列都可以一比;在此基础上的不确定叙事和剪辑非常厉害。不过剧情还是有点小bug,比如那个药的效果除了女主其他人都搜不到么?

  • 全息图焦糖

    太可怕了 成年之后看过的最disturbing 的片子 怕到窒息 我看完觉得 IM so damaged and people are really tending to ignore the problems we have我想恢复疗愈后再生活。还有一点是人们会倾向于放弃那些想要某种东西进而会毁了自己的人,Signe最后没有被朋友原谅 但是Signe把那个救赎的机会交给了她 朋友放弃了她(草)。这种自我厌烦和追逐认可的极端,以及现实和幻想的差距看到最后甚至残酷的让我更难受。把在意别人,想要名利这种现代人通病具像化了好恐怖。里面把边缘受害者异物化也好恐怖。

  • Mr. Lei

    【TiFF63】有一幕近乎《哭悲》的冲击感官的镜头

  • 乍暖

    6.5/10。这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啊!由内而外的自恋和自恶,北欧人被虚无感逼疯了。小偷艺术家男友像从《方形》里走出来的人物,最后总觉得女主缺少一个对镜大笑的画面(我太俗了)。

  • 宝莲

    咬到我了,看完从影院出来身体都在浮现过敏症状。

  • 昼夜售蓝

    嘴上说着自我厌恶的人,实际上都自我意识过剩。但这也没什么,不过是我们时代的年轻病。每个人有自己的一个轶事惊闻口袋,社交场合随时掏出来,永远那么几件事情反复讲。即便满嘴废话,自己也会洗耳恭听。互相听不见对方的声音,大家都在各讲各的语言。为了想要做出一个精彩的自我介绍,索性去做一些足以吓到人的行为。

  • 理易封

    北欧人民这么喜欢做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这个命题吗?极度夸张之下是情绪失真,我非常想了解这类精神疾病的人是怎么想的,结果只是讽刺那些靠撒谎、搏出位来刷存在感的人,格局小了点,搞笑和恐怖交叉进行,人物又令人讨厌,观感是不太好

  • 南之禾

    这种对低调过敏的心态,就是连法兰西看了都得直呼内行,如此歇斯底里的自恋表现,完全可以称作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但是结尾太收敛了,居然没有疯下去,最起码应该得像《玻尔》和《法兰西》那样给女主一个脸部特写收尾那才对味。

  • raymexic

    对评论区大家对本片中女主人公行为表现出的不解甚至于鄙夷感到完全的理解,但我认为正是这样所谓的极端形式能被热烈讨论才真正达到了这部电影想要做到的事情。所谓极致其实偏偏就是一种好,隐藏在这些诡异事件背后的其实就是当下某些年轻人心中那种渴望得到关心,希望站在聚光灯下被所有人知晓的正常情感,我们不能做到这样,并代表我们内心就没有想过这样,这种放大式的体验恰恰击中了我。况且刨除这个最值得关注的部分,本片依然可圈可点:甘愿自毁样貌的演员、行云流水的叙事剪辑、时而出现的幽默讽刺……也许它不是今年最好的电影,但它一定可以成为今年最“重要”的电影,尤其放在如今的语境下,它真的是太直率、太动人。

  • 周宇勋

    这便是戛纳喜欢的东西,虽不及《悲情三角》华丽炫目却不输其深刻。极致BT的北欧视角与故事构思便是全片最大亮点,包裹于「生理摧残」外壳之下的心理惊悚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唏嘘不已。以自毁为代价赢得关注的行为与心理我自是能理解,但执着于极度幻想化的艺术形态无法自拔却始终令人感叹其变态扭曲(《钛》便如是)。我想「正常人」一年看三部挪威电影就够了,太多的话真心吃不消。不过,又忍不住(会上瘾)。

  • Grawlix

    As someone who every day thinks about self-destruction to gain attention so life wouldn’t be so tedious, I feel represented. 世界上更最糟糕的人,Kristine Kujath Thorp演得太真实又深入人心!

  • ChrisKirk

    很好地将一种心理症候和时代症结视觉化了,但多少有点不适。

  • 真织寒子

    就所看到的部分而言,确实是有趣的。表面上是在用夸张戏谑来制造幽默效果,但其实静心一想,在对虚假主体性的追求之路上,我们一定做过许多比这更可怕更令人作呕的事情,而这个疾病的源头在哪,真的可以一股脑推给基因吗?然后就是一觉睡到结束……

  • 颜落寒

    某种失控的“病态”,至少她还有“自毁”的勇气。

  • 基瑞尔

    【挪威】受够了所有的伪装,受够了各种精致的准则,受够了生活给的难题;自毁倾向、关注式人格并大胆挑战观众“不舒服”的故事有点像早年Netflix那部理应有更大声量的《喷子滚粗》。而在喜剧中包裹的尖锐与痛苦,同样拥有很好的平衡——前提是这份出发在新世代的故事里是否真的有那么新鲜,又或者它是否陷入另一面的陈词滥调。这位导演接下来有更瞩目的项目,期待能将这份小心思转变为更为成熟、迷人的风格意识。

  • Unbeliever

    论情节其实本质上跟《绯闻女孩》那类下饭剧没什么本质区别,在一个完全虚构、真实性基本为0的设定里,用尽心机不择手段的世界最糟糕女主,最后somehow被编剧救赎的故事。编剧基本上是跟闭着眼睛放烟花一样,自己都不知道下一炮要打哪里。果然结尾处理的就不太好。视听层面倒是用尽办法做的高级。胶片摄影+杂耍剪辑+北欧构图,下饭气质顿时降为冰点。但这个导演明显还是比较生涩,节奏的拿捏还是粗糙了一些,尤其是开头和结尾段落。出发点其实是ok的,延续了从《社交网络》开始的某种母题,跟《消失的爱人》还能沾点边。但问题就是太空洞了,只有情节,没有人物没有情感没有体验。这样的电影很难留得住。(这么看大卫芬奇虽然年龄不小了但是精神上就是千禧一代啊,很懂80-00这波人焦虑的本质,以及当下这个赛博但不朋克的社会环境)

  • kakakarl

    3.5,渴望被关注,渴望成为焦点,对当代的讽刺。虽然成为名模,出书,被万人追捧都是幻想出来的……但起码被拍成了电影,只不过豆瓣评价也一般般罢了,又跟电影中所展现的形成互文。

  • 月染荼白

    HKIFF47 三星半 流量时代打造出的attention whroe,北欧一贯的直白讽刺

  • mills

    narcissist碧池到极致就活成了柯南伯格电影

  • Mr. Infamous

    对绝对中心位置的病态痴迷与自恋,引发一场精神迷狂的海啸,太疯魔,太意外,也有太意思了,而世人为之迷醉与凌乱,构成巨大的行为艺术式讽刺,北欧人再次赛高。设若汪峰不是被调侃出来而是果真如此的话,这种病症以他命名,倒也不赖。就是到后段,有一些蓬勃张狂过后的小小凋敝,如同泥烂派对后突然乾坤朗朗。三星半。

  • 长袜子

    注视与被注视。摄影机多次单独间离出女主、和后面直观的身体异变形成双重奏,把一个新时代哗众取宠的银幕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75

  • 踢迩达

    #LFF48online 北欧电影的身体性感知非常厉害。可能一个地区在抽象层面走得够快的时候,反而可以反哺具象层面的一些思考。

  • 旧书君

    获得关注药不能停,盗贼艺术家惨遭举报,头套与身体补丁加成的诡异性癖,时尚行业极端政治正确的荒唐闹剧。表演+自毁型人格欲与天公试比高。北欧的优渥语境的催生与实践。没有恐怖标签看到恐影场景还是挺意外。

  • 洋葱骑士

    作!前面说大话博人眼球还能接受,后段自残逐渐反感,一些行为使我恶心。

  • 懦弱者的托词。

    每年北欧都会出现几部很厉害的讽刺片。如果不是住在德国的话,我觉得我会难以理解这部电影,但在现实生活中经历过电影类似的桥段后,才会拍案叫绝!

  • 巧比

    笑的很大声 不太能共情自恋作逼白女

  • Wednesday

    讽刺喜剧,一个搏关注者的自毁之路。讽刺了当代艺术和政治正确之外,更是对当代生存方式的严厉质疑。生存方式,一方面是手段,利用一切谋取私利。政治正确也是手段,盲女助手非常醒目。而女主角利用他人无效,最后只得在自己身上下手。生存方式的另一方面是意义。有意义吗,没有意义。搏关注没意义,最后投向虚无求安慰当然也没有意义。

  • toska

    女主太绝了……真的这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 五色全味

    議題和設定其實很有意思,但電影陷入了一種如戲中人所說的「賣弄身體殘缺」的獵奇傾向之中,全程奇觀化和戲謔也令電影中對角色的嘲弄和諷刺都變得異常smart-ass和殘忍。

  • KLY

    2/4/2023 @ 文化中心 [hkiff]。自戀式自毁,真係睇到好唔舒服

  • 罗宾汉

    明明是女主角无可救药的悲惨遭遇,却叫人看出此起彼伏的笑点,喜感不断。导演巧妙把握住悲剧与喜剧一体两面的本质,在疯狂失控、抛却逻辑的情节里对时下年轻人的自恋意识、博取关注的心态发起无情的讽刺。而模特行业利用剥削残疾人的现象与《能量唤醒》里虚伪的广告行业是一丘之貉,都是打着关注受害者的口号,再次给他们带来二次伤害。

  • 发呆中

    缺爱、缺安全感的极端呈现。女主有些地方和我还挺像的。

  • 十万

    想起托德海因斯的safe,这部是个异形版本房间里的大象总是无人提及,但如果大象生病倒地了,大家就会迅速地甩锅.. 虚伪,snob,欧洲人注重个体性diversity到疯,距离感说好听点是礼貌其实就是冷漠

  • octopus

    《忍者宝宝》的女主 更加接近《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片名 看到了自己身上许多影子

  • 画瞳

    北欧电影在人性,社会现象的讽刺和自省上真的独居风格,北欧人民的精神状态有待关心啊啊。这部的娱乐性和刺激性比“最糟糕的人”和鲁本那几部来的直接干脆,把对所谓艺术炒作,流量婊,弱势平等一类的假惺惺的政治正确风潮骂了个遍。看到一半,突然想起自己还十二万分青葱时候,身边就出现一个西格纳,除了人家当时还没牛逼到吃药毁容博关注,但瞎话连篇,制造各种引人注意的话题,甚至伪造病情什么的真的如出一辙,那时候还没有人手一个手机的社交平台,不然指不定就是网红了~~~~吓得我一激灵,艺术是真源于生活啊。

  • HarperDie

    三星半。一个小偷艺术家男友,是让你变成attention whore的理由吗?影片通过女主角Signe无尽的谎言,探索当人的内心严重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关注,次生的嫉妒心能疯狂到什么地步。导演克里斯托弗·博格利对叙事和演员的调度能力相当了得,只是给女主角设定的伤痕太过惊悚,容易引起生理性惊恐。

  • Lecleg

    77/100令人悲伤的事实:我们必须摧毁自身的某个部分才能融入这个扭曲的世界。这部电影很讽刺,但更重要的是挖掘出了每个人内心最“变态”的阴暗角落。片中对艺术、模特行业的讽刺,感觉比鲁本高级。配乐再平缓一些会更自然。

  • Sid

    去年戛纳错过的 补一下 很喜欢 这片有种强行让观众带入的强迫感 我想这种感觉多半是来自于当下这种快速和网红社会的诱惑 让暂时迷失的人疯狂追逐暴露在聚光灯下的快感 让人不适的点还在于让你带入的同时还厌恶自己的自毁倾向 让你清醒地认知到你就是在摧毁一个本该完整的人 可是你无法停下 这种矛盾的让人无法自拔 还有对当今社会在“包容性”议题上的反讽 太有意思了 北欧导演可太会阴阳怪气了

  • 饼华夫热情

    很怪,有着不输于《盲视》的脑内幻想嵌套,又真的捕捉到了一部分时代共通的性格和情绪,极端尖锐又极端敏感,极端妄想又极端脆弱。

  • kinder23

    最终揭晓原因时,真是恶心了一地……忍了整整一部电影去看可怕的身体艺术啊……

  • 泳祝

    私人的恶趣味的喜爱!《Sick of Myself》的主题直白与夸张化,导演开场一场戏通过长焦客观视角拍摄女主在餐厅心理(自己总是某个场合里的亮点,大家其实都在看着我的自我心理暗示)奠定基础。电影的直白反而促进了包袱的产生,将主角的心理问题更加夸张的裸化,在女主身体异化后回家与男朋友上床,女主的快感点来自于,男朋友言语上的:“我会照顾你的,我很担心你。”这些女主最需要情感需求,进一步达到高潮点导演用交叉剪辑女主想象着排着长队来参加自己葬礼的画面。电影也中穿插了很多女主自我想象的美好场景。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09462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