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高仓健8.4分剧情《铁道员》
《铁道员》介绍
名称:铁道员
别名:Poppoya / Railroad Man
主演:安藤政信 / 田中好子 / 大竹忍 / 谷口纱耶香 / 奈良冈朋子 / 吉冈秀隆 / 板东英二 / 平田满 / 中本贤 / 小林成男 / 中原理惠 / 田中要次 / 广末凉子 / 小林稔侍 / 高仓健 / 古关安广 / 本田博太郎 / 石桥莲司 / 志村健
导演:降旗康男
地区:日本
年份:1999
语言:日语
时长:112分钟
分类:剧情片
《铁道员》剧情介绍
幌舞作为煤矿产地曾繁华过,无奈现今人口衰减。幌舞支线也决定即将废线,停止使用。佐藤乙松(高仓健饰)是北海道地方支线幌舞车站的站长,乙松每天得独自负责剪票,用小旗指挥列车进站、出站,清扫车站内部以及其他琐碎工作。 老同事杉浦仙次造访幌舞车站,想游说乙松在退休后,和他一起去渡假村工作,可是遭到乙松的拒绝,他深信不移地用生命陪伴着铁路。由于坚守岗位,17年前夭折的女儿雪子和2年前去世的妻子静枝(大竹忍饰)都只能孤独地走向死亡,乙松强忍着心头疼痛。一天,一个小女孩出现,之后又有个小女生来找丢失的娃娃,在寒夜里,一个少女(广末凉子饰)出现,乙松这才突然记起她是谁……《铁道员》豆瓣热评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了。夜空下一片苍茫。列车在小站前停下。一位姑娘从对面座站起来,将玻璃窗推开。一股冷空气袭卷进来。姑娘把身子探出窗外,仿佛向远方呼唤似地喊道:“站长先生!站长先生…
1、集英社短篇漫画改编。2、高仓健本位出演,动情且深入,片尾曲系现实生活中亡妻所做。3、1999年,68岁的高仓健,24岁的安藤政信,19岁的广末凉子,这卡司,绝!4、穿过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小说即视感,外:好想去冬日里的北海道!
长笛,回眸,雪地,小镇,火车头,口哨,铁道…一切都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敬畏和执念,感情如铁轨一样紧密连接着,断不掉而又伸向远方,每一次的鸣笛都像对挚爱的呼唤,逝去了却美好永存…“我本想照顾你一辈子,但是我做不到了…” 可以泪奔的片子。
评分:C 电影本身乏善可陈,甚至有些厌恶类似的煽情手法,但是看到最后,还是被打动了。回来的路上,一个人哼着电影里的插曲,呵呵。 @电影资料馆
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都打了脸,寓主旋律于狗血,在当年简直纯熟
毕竟自己的情感世界,距离高仓健这类传统的“士”,实在太远,所以没法代入和赞赏他的固执和深情,就全当欣赏漫天冰雪的富良野以及蕴含其中的隽永孤独吧。
这是央视六套进入2020年以来,第22次播出高仓健老师的作品。“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一回忆就色彩提取很拙劣唷 配乐真O__O"… “两个姐姐”表现得都像大叔控一样 广末敬礼太矫情的段落之一 小敏和仙次儿子演员的演技次噢
小时候我也很迷火车、车站和扳道岔。
太复古了,完全就是对团块世代的纪念,其中一以贯之的是日本崇尚的职业精神,和去年的《摄影机不要停》内核一样,正如影片中所说,它带领日本走出了战后的困境,其中的家庭戏与之相比就显得薄弱了些,职业和家庭的平衡也是无解的难题,影片后段的三次灵魂相认显得有太多设计的痕迹,许多细节还展现出北海道的历史变迁,资源的大开发时代、新干线的开通、外来文化的融合和那纷纷飘下的粉状雪,和红色的复古列车相互映衬,非常美丽,JR的企业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之中传达到观众,那种一丝不苟、富有人情味的方式也正如影片中所说“豪华度假村完全不能与之媲美”,也许JR应该把这片当做入职教育的必修课吧,在日本时也坐过各种各样的JR列车,能时刻感受到工作人员的专业和敬业
高仓健站在妻子灵柩前的表情堪称神一般的演技,后来才知道原来他的妻子过世,孩子流产和电影的主人公身世一样坎坷. 本来是想去温暖一下内心,结果发现内心反而更冷了. 当一个身影从自己的世界里消失之后,还能不能填上那个空缺?乙松为啥就心甘情愿站在那个铁道站上一路到废弃啊!等待是世界上最奢侈的礼物
这里面的佐藤真是个传统意义上的"男人"啊,隐忍,坚毅,像山一样.最后的心结解开了之后,也是不带遗憾地走了吧.故事每一个走向其实都可以预料得到,但平和的讲述就是能击中你.btw,今天突然对日式固定镜头有所领悟,因为这片子绝大多数时候都没让我感觉到是在看电影,而是真切地在角色们身边.
两星给高仓健,两星广末凉子,一星给导演。
感慨那天地之间的苍凉,白雪茫茫,孤独的生命,坚守着无形的承诺。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高仓健这种坚毅老男人果然适合演坚守岗位的固执角色。18岁广末凉子太美了。连打酱油的都是安藤政信。优美主题曲竟是坂本龙一作曲!配合剧情里现实与回忆的穿插,造成强烈煽情效果。略过火,但确实细腻动人催人泪下。结尾联想现实,让人动容泪目!//20150614上海影城1厅修复版
1999年旬报第四,比《菊次郎的夏天》排位高一些。觉得电影距离神作只差一丢丢,但这是一次看降旗康男的片子,还说不清差的是什么。最后,幌舞的高仓健,永远的铁道员,新年快乐!
飞舞着漫天大雪的北海道跟老硬汉高仓健真是绝配,那伫立在雪地里的铁道员就像是一种坚韧精神的象征,而不时穿插的回忆片段又露出了硬汉柔情的一面。
我也没想到这么隐忍静默的电影能让我哭得止不住,最喜欢静枝跑去告诉乙松自己有孩子了的那段,笑容清亮,乙松满心的喜悦也是淡淡,想起黎戈说自己丈夫得知自己怀孕后半夜坐在客厅里喝酒的画面。这是第一次去电影资料馆,是一年多时间里资料馆第一次放日本电影,也是我第一次在看完电影后听到掌声。
哭成狗,没有什么特别的剧情,我却哭成狗。然后觉得自己对待工作和职业的态度真的是差多了,看到老站长一辈子对铁路付出倾注的感情和心血,我觉得自己是在混。高仓健的神级演出不必由我来评价了,那眼泪是真心而流,剧中人和演员的人生经历重合了,体验式演出更不必多言了。里面还有志村健老先生,刚刚因为新冠肺炎去世,让人唏嘘,想必电影频道也是为了纪念这位可爱的老人吧。时光荏苒,二十年前的片子,让今天的我依然感动不已。
最开始在腾讯视频上开始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高仓健。但是看到最后的时候,我还是感动了。我想起了从小认识的很多老人,他们这一辈子为了自己的事业,奉献了一切。他们很多都患上了严重的硅肺病,在生命中最后的几年,都是在不断的咳嗽,气喘以及憋闷中度过的。可是当他们回忆自己的青年时光。在矿洞里,用冲击钻在岩壁上凿出一个个放雷管的孔洞时,他们依然是那么的兴奋,眼神中充满了光芒。那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对工作的热情,一种完全的发现了自己人生价值,完成了自己梦想的力量。这种信念,我坚信是一种东方文化中所特有的精神追求,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东方人或者东方文化,就是要比西方高级百倍千倍。这是一种历史积淀中才能产生的精神文化。倒在积雪中的乙松,恐怕是幸福的吧。另外,那个时候的广末凉子实在是太漂亮了吧。
庶民温情剧的叙事,主旋律内核。面临退休担心无处栖身的惶恐,一辈子稳如岩石执行工作条例的刻板,这种价值观扔给流氓无产者不知要不要引起骂娘了。最后还弄了个鬼故事出来,不过还是为了配合煽情,够腻味的。这种主旋律无甚历史宏观角度,只是押在个人家庭生活感受上,又软又薄又无聊,唯死亡结局可叹
哭崩了 无所谓剧情了 看到高仓健的嘴角 广末凉子的牙齿 就想哭 编剧设计十个桥段不如好演员的一个微表情
被废物吐槽”異常なし”,以为只是一个貌似隐忍的偏执狂电影而已…没想到槽点爆棚直接无语问苍天了好吗!!…看看人家老爷爷们卖腐多彻底啊,还有这恋童放美国得定什么级啊!大家都充满了日本人的做作但习惯了日本人就还可以吧,涼子真漂亮…对了片尾曲是坂本龙一的女儿唱的…为毛他女儿嗓子那么好啊!
资料馆为了纪念高仓健先生特映《铁道员》这样一部讲述尽忠尽职的“铁道员”一生的故事的电影,刚好也反衬了主演高仓健爷爷善始善终的演绎生涯?……挺不错的电影,朋友结尾部分泪流满面,…可惜我的肚子不争气,第一次让我在观影过程中忍了好久后被迫去上厕所导致错过了高仓健和广末凉子的对话高潮戏…
发丝斑白、皱纹密布的高仓健令人心生怜惜,也心生敬意,苍老、高大、严正、平和、疲惫、坚毅,他的形象代表了那一大批勤劳无私的人,代表了那些慷慨激昂的岁月和年代。那个陌生的女孩如妻如女,这个孤寂的站台写满了泪水与笑语。前行的火车犹如粗壮的树干,枝繁叶茂的是不断填充进来的回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无关国别,这是一份属于东方人血液里的传统的隐忍、炽热、奉献与无言。虽然是直白的主旋律电影,但表演都十分细腻,通过细微的动作和表情变化来刻画每一个个体。校色尤为出色,年代感顷刻之间跃然于心,室内布光极尽温馨,整部电影却也拍得厚重,沉甸,雄壮,悲怆。承载岁月的轨道似乎一往无前,永不停歇的机车奔向的是梦中的团聚。
许多关于坚持信念的电影都有点矫情,本作却十分真诚与自然。这么好的电影为什么没几个人看过呢?
因为是铁道员所以也没办法啊,雪子变成雪一般归来,名为火车的意大利餐厅,公家电话别打太长,今日无异常……一个平凡铁路工人的暖心怪谈,不错
执着到将一生都献给铁道的男人,因为工作送走了女儿、送走了妻子、送走了有着羁绊的男孩、送走了陪伴了几十年的老朋友……“被雪女亲吻会被冻僵”,和“女儿”好好道别后他也随着幌舞线走向了终点。高仓健隔窗与妻子道别叼着哨子那场戏,沉稳内敛中散发出的性感魅力,真男人啊。
唱给蒸汽火车工业时代的一曲挽歌,正是有着无数像乙松这样的人,用个人的生活换来了日本战后的繁荣。放在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今天,觉得太可笑又不值,心底曾有过的犹豫才是被称之为人的地方。
雪国版卖火柴的小姑娘(不),昭和男儿的铁道情怀。雪夜、偏远小站、一直延伸到远方的铁轨、寂寞响彻群山的哨声、汽笛呜咽、回忆褪色、唯有呼出的白气带出执着的确认口令“尾部正常”,“信号正常”……不是高仓健天生适合这样的角色,而是这些元素真就是为他量身定制。执着于往昔梦想的人,被时代逼到角落的人,平淡而又不寻常的一生的故事,到最后不知是幸福还是悲哀。流不出泪,只是很久之后还会记得那立于站台的笔直身影。着红围巾、雪女一般的少女,与这样的景色格格不入,不需更多明示就能猜到身份。那时的广末凉子,流泪也好,微笑也罢,妖精一般灵动。
♬ 『补標』高仓健晚年的高分電影佳作,可惜就是没有完成国配版本,看过几遍了,这个我没有收蓝光4K版本,只是自己下载了一个17G的所谓4K修复高清视频,影碟感觉也就这样了,我也不会合成后来的上译国配(关键不是译制经典)已经足够看了,電影的感动是父女那种隔世的再见!
224 高仓健回顾展,感人至深的主旋律影片,现在与过去相交叉,讲述的是一个伟大又平凡的铁道员的一生。
唉,真恨我上次没有好好把这部影片看完。“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影片!从各个方面都符合我的口味,像是为我量身打造。一个铁道员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女儿与妻子相继离他而去。“以摇旗代替握拳,以吹笛代替流泪,以哽咽代替哀嚎”。在他人生之末,雪子回来了,5岁的雪子天真幼稚,12岁的雪子活泼烂漫,用吻来回报,17岁的雪子成熟开朗,真的像冬天里的雪那样,美丽而又迷人。“我想嫁给在铁路工作的人。”“这样啊,那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争着抢着去铁路工作。”佐藤乙松,是个真男人。“后方正常,信号正常”人的这辈子,上辈子,还有下辈子,都在这里了。
片头主旋律交替夫妇合影与漫天飞雪;要是想哭就吹响哨子;女孩把人偶交给乙松,模仿他指挥的模样;仙酱想起乙松曾抱着骨灰盒抽搐落泪;夫人产下女婴,乙松取名雪子,二人满心欢喜地期待将来她能像雪一样美丽;仙酱发现墓碑早已刻上乙松的名字;17岁的雪子登门造访;泪点太多。主题曲是奥田民生作词❤
(7.5)常见的,只有美日两国有工业能力量产泛“职人”型的电影。美片的背景更普遍,往往是通过普通化的背景回头来讲人的自身。日片对职业及背后精神的关心则经常压抑了对人的关注。这是两国此类电影一个明显的区别,至于各自优劣与观者喜好与否,那就是另一个复杂的问题了。
想起齐邦媛《巨流河》里台湾修建铁路的岁月,电影中近似残酷和灭绝人性的“敬业”早已脱离现在,但我相信某些时代和形式下,无数的高仓健是当时的英雄。这个坚毅的男人目送女儿和妻子搭上天国的列车,最后被时代的浪潮吞噬,选择在大雪纷飞的站台上一起被淘汰,只能在幻想中怀缅女儿从未来得及流露的爱
一个男人,如果有着高仓健的面孔,同时还是个哑巴,那就完美了
我原是讨厌他的,自以为是的辜负家庭,但看到妻子和他的温馨时光,又觉得错怪了他,它就是要让你看到不能两全的另一面吧。其实这部电影很难演,大量通过表情展现高仓健的内心戏,如接英夫电话时的神情。“离开铁道,我就一文不值了。”而受益的人们说,“我能读这么多年书,就是因为你每天风雨无阻的开着火车。”落幕那一刻,我在心底默默的说:“后方正常。信号正常。” PS,矿工的故事,亚洲都一样啊。20200202
电影放完,不出所料的掌声响起,但出人意料的是掌声响起了两次。一次在结尾字幕出现的时候,一次在片尾曲结束时。我认为观众在以这种方式向乙松先生和高仓健告别。导演把站长女儿出现的过程拍的很含蓄,太东方,太日本了。全片节奏,镜头和配乐把气氛营造得很到位,而高仓健仿佛是在演自己的人生。
坂本的音乐很好。公忠体国的铁道员的一生,技法平庸,煽得厉害。幼齿期的安藤政信好可爱。貌似中间把石桥大叔的戏睡过去了,可惜。
才打三颗星不会被雪女找上门吧= =,虽然我也和你们一样流了泪,但到底不是剧情本身触动了我的泪腺,而依然是不自主地想起了自身的经历。总体一般。广末凉子的短发雪女形象,很萌,颠覆了以往我对于雪女必长发的偏见。还是短发好啊。
看到最后铁道员与铁道共存亡才知为何资料馆要选这部片子致敬高仓健了。配乐太赞,演技太棒,把个主旋律的情节演得这么温暖。ps.第一次坐着看完片尾字幕与主题歌,第一次看到还有影院不在出字幕那一刻亮灯,第一次经历两次鼓掌致谢。资料馆实在是最有质感的观影地。
他是幸福的,倒在了堆满积雪的月台上。
降旗康男将小人物的一生融入特定的时代背景,轻描淡写的几笔,将压抑的情感悄然释放在皑皑的白雪中。大竹忍被高仓健拥入怀中,一群鹿在看着,最后的凉子戴上帽子说道:因为父亲这一生都没有什么快乐的事。 这一刻,强烈的感情冲击,让人迅速破防,几欲泪奔。
补记一下,曾在电视上看过三遍~从艺术技巧上来说,本片一定是深受美国小说《珍妮的肖像》影响(1940年代好莱坞也拍摄了黑白电影),可以说是日本版“珍妮的画像”。但其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打动力,犹胜于《珍妮的肖像》!可能我就是最爱日本电影吧,日本所拍这一类型的电影,即使是普通水平的作品,我也会感动不已,何况本片又是此类日本片中的精品,不论从感情还是理智的角度来评判,我都不能不说这是我深爱的电影。
雪景鐵道攝影太美,鬼魂的呈現很溫暖,但女孩子為何不能當鐵道員?回憶中扮小的高倉健實在太讓人尷尬。大家都在看廣末涼子,我卻覺得安藤政信好美好美。又原來「地方消失」不是近年才有的事。
这是我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看的第一部艺术电影,600人影厅,几乎坐满,被这部电影深深感动,高仓健把隐忍克制又浓情坚定的硬汉形象塑造的如此饱满,电影的结构和节奏都把握的很好,电影结束后全场响起两次掌声。
三星半。这片多适合让志军或光祖投拍啊……里头都是些老派人,虽然我不认同他们的生活态度(最好的同事最糟的家人),但我喜欢的还就是这种老派人。PS:广末凉子也太灵了吧!
#重温# 6.17 SIFF 美罗城。十年后再一次完整地重看,做好了一切的心理准备,可是序章的音乐一出来,我就哭惨了,从头到尾不停地,我可是坚韧的金属党啊。
with ひろあき 老电影啊,就好像影片最后的一段话,"新干线的笛声呀北斗星的笛声固然也很好,但是机关车的笛声却沁到心底,让人不知为何便泪湿了眼眶"。女儿出生的戏放在女儿死掉的戏之后真是大杀器啊,人生最难过的事情是空欢喜啊。ひろあき说,比起动作戏,健桑还是更适合这种不擅长表达情感的角色。
99年的电影老气横秋。高仓健和凉子都救不回来。不是浪费演员嘛。。而且,女儿喂奶喝真的好吗。。。
没想到是这么个伤感的故事,也只有日本能拍出这样的质感,用来告别高仓健是再好不过了。对职业的忠诚和固执,对家庭的责任和内疚,旧铁路的物件摆设,老朋友,小广末都定格在回忆中。配乐很赞,摄影表演导演剧本横扫99年本土学院奖。资料馆胶片。
为了工作辜负了家人,如果是个伟大的工作也许会换来称赞。但是如果是一个完全就不重要的工作呢?或许那一行“今日无异常”就是意义吧。节奏太慢了。
所有人物作用就是像灯一样把高仓健饰演的站长照亮,其中第一段闪回太长导致生硬。对主人公的心里挖掘稍浅,广末凉子的戏份也挺平淡,没被触动到。死亡的列车送走了妻子和女儿,而丈夫只能在另外一个空间,好苍凉。
非常传统类型的日本影片,又加上些怪力乱神,同一个场景内,通过闪回来交代全部的事情经过。遗憾的就是打电话中说教的一段,让本片变成了日本的主旋律,其实很多国家都有一个二战后重建的经历,战败国也是一样,有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中国就没有战后重建?有的只是儿时和爸爸去各地旅游,爸爸对我说,
长段的顺时插叙,片段的倒叙,在最后的幌舞站汇拢,就像火车的行驶。岛国以这样平淡和缓的方式纪念那个使用有线电话、蒸汽火车的时代,背景中残酷季节与环境栖居着因勤劳而伟大的普通人,非常赞。苍白粗粝的用色指示了回忆,而奇遇除了演员诡异外指示不明确,有点生硬。往生不是绝望的死,R.I.P
过去与当下的衔接剪辑得好,但是诗意的画面下我只看到悲凉。线路要取消了,他也倒在了岗位上,这是他与自己的车站共同的消亡。此时,他不再是一个人,他把一生活成了自己的职业。最后看到女儿长大的样子,也不过是影片慰藉这个寂寞的人心中苦痛和歉疚的一厢情愿罢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0020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