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美国8.1分剧情《她说》

2022美国8.1分剧情《她说》

《她说》介绍

名称:她说

别名:她有话要说(台)

主演:佐伊·卡赞 / 凯瑞·穆里根 / Sarah·Ismail / George·Walsh / Anastasia·Barzee / 玛伦·洛德 / Stephen·Dexter / 汤姆·派福瑞 / 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 Maren·Heary / Sean·Cullen / 亚当·沙皮罗 / 安德鲁·布劳尔 / 黛拉·纳普 / 萨曼莎·莫顿 / 希拉里·格瑞尔 / 凯莉麦奎尔 / 埃尔·格雷厄姆

导演:玛丽亚·施拉德

地区:美国

年份:2022

语言:英语

时长:135分钟

分类:剧情片

《她说》剧情介绍

故事聚焦《纽约时报》女记者乔迪·坎托尔(佐伊·卡赞 饰)与梅根·吐赫(凯瑞·穆里根 饰),她们联手撰写了这个世代最重要的一篇报道,进而引发#MeToo运动,不但揭发了好莱坞数十年来默许的性侵真相,也永远改变了美国文化。 影片根据畅销书《她说:打破性骚扰的故事,帮助点燃了一场运动》(She Said: Breaking the Sexual Harassment Story That Helped Ignite a Movement)改编。

《她说》豆瓣热评

  • 一棵芹菜

    电影角度来说就是很工整。不过这种主题和意义大于形式的片子值得满星。(虽然今年women talking和she said都是brad pitt投资,最终得利还是老白男)

  • 舌在足矣

    平庸工整到如果这不是一部关于揭露韦恩斯坦的片,韦恩斯坦肯定会花重金买下并使出浑身解数为其冲奥。事实上参与制片的两家公司Plan B和Annapurna此前都与韦恩斯坦有过多次合作,尤其是布拉德·皮特的两任交往对象格温妮丝·帕特洛和安吉丽娜·朱莉都有告诉他韦恩斯坦对她们的侵犯。这些当年的助纣为虐者如今却出品了一部这样的影片,说是自我洗白一点都不过分

  • NarvikAustin

    人生第一份实习在NYT,最后一份在Miramax,所以实在无法心平气和的看这个片子。客观上讲拍的非常平,原著要远涤荡人心一些,尤其是最后和韦恩斯坦拉扯的那一段,原本是相当惊心动魄的。但和很多新闻类题材电影一样,它存在的意义就远大于电影技巧本身。平庸的歌颂正义,也不妨碍它本身就是正义。最是可惜穆里根活有一个奥斯卡胚子,却总是找不到好的土壤。

  • philasophie

    premiere不仅主演来了 记者也来了 me too的victims也来了 又相信了一次journalism

  • 小羊不亦乐乎

    凯瑞穆里根凝视韦恩斯坦,年度最佳画面,十几秒看得我倒抽冷气,私以为把这一幕换到结尾,还能拔高一筹。结合波米最新一期节目,可叹时代的大众沉默。

  • momo

    Silence is the majority, though. 结尾看到布拉德皮特作为投资人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早期#MeToo运动不是靠煽情,而是靠反复取证。电影的平实纪录风格很像《聚焦》,但由女记者主导韦恩斯坦性侵案的报道,又增加了感性的使命感。“她说”永远是最难的,因为受害者需要站出来撕开自己结疤的伤口。结尾由全世界不同语言打在公屏上的“她说”很有冲击力。

  • 嘟嘟熊之父

    《华盛顿邮报》的反面,意料之外的温和谦逊,不见战斗性,也不再强调道德的真理性,而去还原一种互助的本能,女性间的、记者间的、办公室内的、甚至来自敌方的。主动倾听,于是被动地诉说同样成为主动地,一段段对话既是破碎的证据链条,又是完整的伤痛体验,最终汇聚成一通电话、一篇文章、和点下“publish”按键的那一瞬间。

  • monkey1222

    温吞,PLAN B 出品自我洗白,群戏尴尬至极,除了主演 casting 有大问题。系统真的改变了吗?还是只是变了形式。前天 cameimage 电影节传出的女生DP和观众收到有色目光和言论,说明世界并没有变那么快,政党也开始介入纪录片行业,信息战在更新朋友们。

  • 呆萌喵星人

    @ The One /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冗赘琐碎的细节处理+配乐推进,让电影还是成了工整的结构化产物。可是我还是在结尾多种语言的she said出来之时落了泪。这场战斗很难,不是靠一人之力,是一群女性,是全世界女性们的团结勇敢无畏无惧搭建起来的城墙堡垒。五年过去了,这一切有变好吗?我不知道。但是我知,只要我想到我不是一个人,我就会变得勇敢。谢谢你们,每一位站出来发声的你们。btw Carey I'm so proud of you❤️

  • 踢迩达

    #LFF39 如何把一个反反复复、繁琐又复杂的调查过程讲清楚,是本片的最大难题。手法十分克制,逻辑清晰,表演动人,让人想起《聚焦》。

  • el

    工整不一定是这部影片的缺点(毕竟结尾是依靠剧本的工整才翻上去的),但温吞一定是。玛丽亚·施拉德在几乎每一个小段落的结尾都试图通过加快配乐和剪辑节奏来营造危机感和速度感,但影片仍然落入了繁复对话的窠臼之中。可是言语在电影里是最缺乏力量的啊,当声、画、调度都缺席,你很难感受到受害者们的恐惧和愤怒,记者们的不忿与不甘,甚至都体会不到多少悲伤,像一拳拳打在了棉花上。这是她们的故事,可到头来,我甚至都不太了解她们。她们是什么样的人?她们正在经历些什么?她们说的话改变了什么?无论是心怀良知的记者们还是勇敢说出真相的她们,我们都很难从影片中找到答案。

  • 朝阳区妻夫木聪

    印象中还是在读研期间,获知了韦恩斯坦性侵事件以及后面的#MeToo运动,然后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掀起了一场全球的风暴。但这个片子和想象中的还挺不一样的,它不是那种你已经知道结果了女性挨个站出来去抗争揭露和控诉的“大爽片”的思路,而是把焦点放在这一切的最开始,也就是NYT记者去抽丝剥茧一层层给你剥开真相来龙去脉的那个阶段,也是调查频频受挫不断被拒绝威胁自我怀疑又硬撑着坚持下去的那个阶段,也因此才显得更加令人无奈心疼和不寒而栗。影片的讲述方式很克制,最后一段众多女性年轻时的平行蒙太奇把这个长达数十年的噩梦推向了一个高潮,所有血红色书写的不同语言的“She Said”,构成了全片最骇人的一幕。这件事过去几年了,世界有变好吗?好像也没有。最后,是“她说”,不是“听她说”或者“让她说”,把主语和主动权还给她们。

  • Cherry樱桃之远

    拍得非常工整的一部真实改编,两位女演员的表演也很动人,但就没有很出彩的点,叙事非常冷静克制,很平稳地结束了,就算是韦恩斯坦来和Megan对峙的那场戏也没有太惊心动魄,当然最后Jodi接到电话说愿意公开名字时,我还是会激动到想哭。这片子的现实意义大于艺术成就。好喜欢Carey Mulligan!

  • 竹和

    在我心目中工整的纪实电影都是像斯皮尔伯格的华盛顿邮报The Post或是Spotlight聚焦一样偏重故事的紧张节奏与集体群像,而缺少individual的人物个性。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也以为本片采用类似的好莱坞成功formula的又一次非创新的尝试。但是,让我惊喜的是这部片子相较于以上其他提到的作品有更私人的一面。即便还是在类似的叙事框架下,事件全貌是在不同的谈话之间被自然剥开的。参演的演员无论是纽时的Zoe还是穆里根,还是无论是否扮演自己的victim,女性之间的直面让本片多了很多诚恳。正因如此,个人觉得这部女性导演执筒且独立公司制作的作品比很多大厂出品多了些灵与肉。

  • 不爱™

    五星 泪点很多 除了受访者 记者有血有肉的日常也拍的很好 girls help girls 也谢谢每个勇敢的人 西方虽然好像很开放但女性其实非常自尊自爱 特别是职场女性和有信仰的。想到过去在体制内工作时被几位央企大领导性骚扰的经历 真的很理解片中罗拉说的 shame 因为当时太年轻 因为真的不懂 因为权力悬殊太大 因为怕丢饭碗 因为体制在助恶…再多借口 最后没有说出来没有反抗都是我一生的shame。metoo不是运动 是正义。

  • 倚山

    @NYFF 基本是纪录片的感觉 教育意义大过电影本身吧。但是感谢豆瓣友邻 终于见到my fav person Carey Mulligan了!!女神有空再回theatre演戏啊!!!

  • 囍弗斯

    很失望!五星的内容三星的水准,对比《黑水》和《聚焦》,可见me too是个多不被待见的主题!一部想息事宁人的敷衍之作,但最后文章发出的时候我还是热泪盈眶。内容加一星吧

  • 一條魚佔滿了河

    同樣是記者挖掘侵害真相的傳記,和《聚焦》一樣冷靜客觀、循序漸進、不予煽情,但是在完成度和情緒感染力上還是比《聚焦》差了不少,太過中規中矩,沒有明顯短板,也沒有過人之處。在挖掘真相的主線之外,還藏著女性日常遭遇壓力與騷擾的副線,但是兩條線沒能更好地彼此呼應,尤其在後半段副線逐漸被忽略,其實副線處理好了是比主線更加點題的加分項。

  • SundanceKid

    3.5 皮特作为隐藏背后并得利的恶人,不该被放过。Carey近年的选片都有真诚的表达,事件推进脉络清晰。给女性发声的意志,两位女主角愤慨、冷静寻求正义都有值得欣赏的角度,可惜电影语言上是平庸的

  • gia

    职场女性尤其是20出头的希望你们都去看。公司或权威要你签保密协议的时候,要想清楚代价。

  • 嵇澹

    虽然很明显教育意义盖过影象价值,但这仍只是一部真人出演的纪录片,还是特别平庸的末流。其所试图传达的发声之艰辛,调查之不易,女性集体对抗系统之恶的震撼体悟,在廉价的煽情虚构和滑稽的替身出镜之下达到的温和甚至保守的观点输出远远不如纪录片的体裁和视野所能展示的能量,标准惊悚配乐的节奏切割更是雪上加霜。即使放低到演员冲奥的角度,聚焦表演的篇幅都被冗长重复的对话冲散。相比于现实中事件之于女性言说的重要意义,本片力度的轻描淡写几乎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稀释了这个历史性的胜利时刻应有的高光呈现,也是对广大勇敢直言或依然缄口的受害者群体一次不负责任的再度消费。片头Plan B的标志打出就似在预警。

  • mills

    免不了和《聚焦》相比,剧本没有聚焦的扎实和层层推进,更多笔墨放在如何让受害者敢于发声上,两段受害者声音+空镜头不错,双女主表演上无可挑剔,必须向勇敢的女性们说声谢谢和致敬

  • kinder23

    很工整也特别温柔的电影,虽然拍摄得很稳,但内容意义太大,publish那一下的震撼力还是能够深刻地感受得到。

  • 椒盐鸵鸟

    感觉真的改得太波澜不惊像个纪录片了,又有《Spotlight》珠玉在前,很多地方能看得出想表达什么,但要么表演不够精湛要么表达不够 subtle 总觉得差点意思,比如想表现记者们的个人生活、产后抑郁、采访 Trump 之后从灰心到重新振作的转变等,但蜻蜓点水反而显得扁平。相比之下导演之前纯虚构的《Unorthodox》没有改编束缚表达的感染力就强了很多。跟同是两女主搭档的虚构故事《Unbelievable》比两女主角色太像分工不清互相扶持也只字面提了一下,甚至片中都用撞衫微微自我调侃了一下(顺便说句片中两位姐姐各种职场造型都好好看)。整体虽然不差但确实感觉一手好牌没打出来。

  • Justin

    奥斯卡季政治无比正确且拍摄工整的八股电影

  • KID Y

    7.9目前看过最具有时效性的调查记者类传记片,从川普上台这个黑暗时代的开始为头,以发表揭露韦恩斯坦罪行的文章为尾,通过一次次的采访和奔波串联起了被羞辱,被侵害,被污蔑的女性被害者们,让她们亲口诉说出罪恶的往事,不需要过多的情绪渲染,言语就是最有力量的武器。不够振奋人心是必然的,就如结尾不同文字的“她说”汇聚在屏幕中央,一场斗争才刚刚开始。

  • 一桶猫

    7/10 意义大于影片整体水平 拍得很工整、克制 也大概是最适合这类剧本的叙事方式 因为事件本身就非常有感染力 看到受害者愿意公开发声的片段还是没忍住;影像上比较平庸 主要通过对话、配乐推动情节;影院同场也大部分是女性观众 男的是都去隔壁看黑豹了吗

  • 涮涮

    NYFF 有导演演员来Q&A 然后鼓了一晚上的掌 真的能升华观影体验

  • 顗礼

    让由语言与文字构成的“非虚构写作特稿”在很大程度上凌驾于影像之上当然不是什么高明的创作选择,按照纯电影标准衡量的话几乎不能及格,可当每一场所谓“冗长重复且没有调度”的对话都指向如此触目惊心的事实时,又怎能视而不见,怎能不被触动;与此同时,主创们对于施虐场面的“去猎奇化”留白处理也展现出了她们对受害者最基本的尊重。从戏里到戏外,电影人/记者们至少保持了对底线的恪守、对职业责任的坚持,以及对女性的真诚,所以无需多言,去看吧。(收尾部分是年度级别的)

  • 李先生

    时隔811天再次踏入电影院,久违的大荧幕。《她说》是一部类似于《聚焦》的媒体成功行使监督权的电影。媒体监督是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揭露、报道、评论或抨击。纽约时报的两名女记者做到了这一点,她们通过调查写出了揭露著名电影监制Harvey Weinstein的报道,Harvey在90年代开始性侵超过40名女性,包括Charlize Theron, Uma Thurman和 Angelina Jolie,Harvey被判处23年的刑期。欣慰的是,面对国内最近的热点事件,未来的媒体工作者们,新闻相关专业的同学们敢于站出来发声,不要气馁,我们的火种还在。

  • 王仙客

    这部电影社会意义影响更大,所以选择工整平稳的叙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还原这个事件。相比类似风格的《聚焦》还是差了技巧和张力,以及群戏。

  • 莫呼洛迦

    评论里说工整漫长等评论是中肯的,但仍然是一部好电影。好的表演,音乐,镜头和叙述,关于受害者的表达也非常克制,没有强行煽情或者拔高。我会认为唯一的缺点在于对性骚扰的议题的探讨过于非黑即白了,许多隐晦的矛盾的部分被隐去。不过这部分毕竟太难说清楚了。

  • Panda的影音

    美国电影学会(AFI)2022年度十佳影片(排名不分先后):《她说》《阿凡达:水之道》《壮志凌云2:独行侠》《瞬息全宇宙》《造梦之家》《女人们的谈话》《塔尔》《不》《猫王》《达荷美女战士》,特别奖:《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豆瓣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适合推荐:《聚焦》《华盛顿邮报》《黑水》《爆炸新闻》……

  • 功夫熊猫大碗熊

    如果他们能用哪怕十分之一的精力和投入去查克林顿、白头Joe和白头Joe的儿子……hhhhhhh

  • Superbia

    She Said很工整,片尾结束后第一个出现的是汉字的“她说”,像《聚焦》活用dolly in,dig deeper,keep talking, get together 。

  • 一颗半生呱

    04.12.2022 @Pathé Balexert 影片成功塑造了揭开#Metoo序幕的两位纽约时报女记者坚韧果敢、睿智大胆的形象,而全过程的紧张程度也不亚于一场分秒必争、没有硝烟的战争。当沉默已内化为女性面对性侵的唯一选择,该如何在保护其隐私的同时鼓励她开口成为最大的难题。当She said成为They said,当长期被家庭/社会单位分化的女性被重新团结起来,其能量的确不可小觑。每每想到Harvey仅凭一己之力就摧毁了无数女性的生活与事业,就足够让人感到无力与痛苦。感谢这两位正直勇敢的调查记者,她们创造了这个时代新的narrative以及正视/解决问题的开端。

  • 是貓還是刺蝟

    在月經未完的今天感受著身體裡的血塊看帶血的片子,中途雪在一旁哭,我腦海裡湧現出一些難以言說的潛藏的噁心記憶。要成為一個女的到底要經歷什麼?最後除了說一句fucking males還能做什麼?況且我們不是New York,我們,已經沒有記者了。靠著權力靠著自己是男的作惡的男的到底他爹的什麼時候都給我去死 TELL ME WHY:)好笑的是still,整個影場裡只有女性。應該按頭讓所有男的都看一遍。

  • 牛奶很忙

    如果说《聚焦》是写给调查记者的感谢信,《她说》就是记录调查本身的血泪史。比想象中精彩多了,微言大义,暗流涌动,几处角色和真人的交叉给看得不寒而栗,甚至能看到理想主义者和世界对抗的流程细节,凯瑞·穆里根真的有点东西

  • 吃货F

    这部片确实是聚焦之后,拍对调查记者如何写热点报道过程算好的电影。演员是最大亮点,几位演员的表现足够增加戏剧性,尤其是詹妮弗艾利。但是,我觉得,一部如此严肃题材的电影,在细节上一定要花心思,这电影有一场说是在香港一家小餐馆的戏,墙上和其他出现的中文招牌全部都是乱写的,有些甚至都看不出是中国字了…在现在这个信息发达以及中餐厅遍地的时代,犯这种低级错误真是给整部片扣分,尤其可笑的是在结尾出现的大红色中文的“她說”…都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故意的了。

  • 大奇特(Grinch)

    拍摄中规中矩,无过人之处,主要还是题材本身。这起新闻事件已经人尽皆知,通过改编电影获得了更大的宣传。它让那些沉默了很长时间的受害者开口说话(包括 全部采用真名真姓,艾什莉·贾德亲自上阵)。真相一直都在受害者心里,电影的高光时刻,是她们最终都通过行动去勇敢面对,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 非魚

    彼此勇敢,守望互助,不懈抗争,捍卫“她说”

  • 荆棘

    很好的一部帮人了解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电影。电影中的媒体人总是像侦探一样追寻真相,像战士一样勇敢无畏抗争,而现实中从来不是如此。P.S. Carey和Zoe棒棒哒!!!

  • toby

    绝望而勇敢的女人们,但现实本不应该是这样。看完懂了为什么著名事件还要再拍,不是要把事件重讲一遍,而是表现事件中的人物面对了什么,感受了什么,而感受会穿过屏幕传达给每个看到这部电影的人。想必愿意拍这类电影的人,都是有极大勇气的吧。也算是蹭了次学校的首映礼

  • Ber_雪碧

    你知道它平稳克制,毫无花活,但确实也移不开眼。酒店走廊空镜和录音交叠,让你不由自主屏住呼吸,这个段落显得格外漫长。感觉凯瑞·穆里根只用6、7成功力就轻松驾驭了这个记者角色,法令纹在她脸上都格外迷人,她在出租车里终于安稳睡去,霓虹灯光穿过车窗在她脸上流窜,谁不想为她盖上衣服。

  • 猪头妖怪

    以电影本身的整体水准而言,还是略逊于7年前的《聚焦》。但伦敦面谈和Ashley Judd来电这两场戏都拍得颇有力量。在经历了最近这两三年后,我想,肯定有更多的中国人能够深切体会到对于“It does damage to shout, and no one listens”的忧惧乃至绝望。唯愿勇敢的声音能被听到,愿他们的勇敢不被辜负,愿世界因他们的勇敢而有所改变。

  • 超cute侠

    导编演都是女性,讲的又是Me too话题,确实会上升到社会意义上去讨论电影,从完成度上来说本片有着同类型电影《聚焦》一样层层递进的稳健手法,除了girls之间的互助,还散发出新闻行业的理想主义之光,当佐伊和女儿视频后痛哭,我想对下一代的责任感也是她坚持要揭露真相的驱动,如果人人事不关己,那么遍地都会是韦恩斯坦。

  • zy_

    一盘散沙……为什么每次这种女性班底的女性题材电影总是拍得不尽人意,生气……

  • 饮歌

    把一个众人皆知的新闻改编成电影,拍得这么冷静克制还挺难得的。让我联想到《聚焦》,虽不及《聚焦》,但气质极像。

  • VincentP

    拍的太温吞了,甚至最后终于有人肯站出来提供证据的时候也没有很激动。可能是因为大家都亲身经历过17年的metoo运动,对大部分的事件还有记忆,所以如果不用更加戏剧化的方式在叙述方式上创新、调动观众情绪,就很容易让整个片子变成平铺直叙没什么感情的流水账。而最后成片效果也就是从头到尾平铺直叙,温吞克制的叙事甚至没有给情绪任何一个释放的机会。PS,表演还是可以,但是想奥斯卡提名很难。

  • 颜落寒

    保持适当的愤怒、保持寻求/揭露真相的勇气、保持为受害者讨回公道的决心。

  • 私享史

    7分。拍得太平了,大量的对话场景缺乏调度过于单调,冲奥是肯定没戏了。继波士顿环球报、华盛顿时报之后,纽约时报终于成为了电影主角。Bryant公园出镜两次。香港餐厅的“猪生肠”等菜单汉字明显是老外瞎描的。

  • 基瑞尔

    阅读原著的感觉会更突出些,那像是一部波云诡谲的惊悚片:线人、讲述者、见证者无不穿梭于生命/精神危险和“体系”的重压下,毅然决然要讲述要发声。但成片的效果就明显温吞了许多,观众偶尔会被拖进类似演讲的处理当中,接受一些陈词痛诉的堆加;似乎也受制于“结果已知”的背景下,而让紧张或是更沉浸的情绪感受有所减少。 当然这是一个无比值得讲述、理应获得致敬的故事,并且它拥有扎实的演绎与故事讲述能力来锦上添花,只是在「处理这几年这为重要、也无可回避的话题」这样的语境与期望之下,爆发“声量”或是激起讨论的效果还差了些。需要更多,更犀利,更无所顾忌,或许才能纪录所有的勇敢与伤痕。

  • 桃桃林林

    蛮工整的一部电影,拍得也非常清楚(来龙去脉的),整部电影非常双女主,但还是觉得佐伊·卡赞的状态会更好一些。

  • 想起小学时看《法制世界》之类的杂志有篇关于被性侵女性不愿意站出来指控加害者的文章,还学会了一个词叫“桎梏”。

  • Keith Lee

    好莱坞版《华盛顿邮报》+《聚焦》,记者版《爆炸新闻》,哈维韦恩斯坦后的好莱坞掀起了一股浪潮,让女性不再受侵犯。

  • 量子纠缠

    我很喜欢这个电影波澜不惊的叙事节奏,她以一种平静日常的口吻述说着每天都在发生,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性骚扰。正如电影里某句一闪而过的台词,“为什么有那么多性骚扰啊”是啊,男对女的性骚扰像女性出世以来就刻在性别上的罪,它频繁到甚至不会引起我们任何惊讶,震惊和意外,它就是那么日常生活化,然而讲述它的电影却少得可怜。很多短评说这个电影有噱头,有目的,ZZZQ的人真的看了吗?电影最吸引我的部分恰恰是和《塔尔》一样,不煽情的部分,女性专注工作,不管电影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它都是通过女性在工作来完成,我喜欢这种职业专业的展现。

  • _H

    虽然剧情略温吞,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非常细致地呈现了打造一篇关键性报道前后的种种努力,也给予了这个主题应有的严肃与尊重。虽然算不上年度最佳,但确实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佳作。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0051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