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经典高分二战片《细细的红线》

1998经典高分二战片《细细的红线》

《细细的红线》介绍

名称:细细的红线

别名:狂林战曲(港) / 红色警戒(台) / 红色警戒线 / 细红线

主演:约翰·萨维奇 / 西恩·潘 / 杰瑞德·莱托 / 伊莱亚斯·科泰斯 / 约翰·库萨克 / 伍迪·哈里森 / 尼克·诺特 / 艾德里安·布洛迪 / 本·卓别林 / 约翰·特拉沃尔塔 / 托马斯·简 / 约翰·C·赖利 / 吉姆·卡维泽 / 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 乔治·克鲁尼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地区:美国

年份:1998

语言:英语

时长:170分钟

分类:战争片

《细细的红线》剧情介绍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南太平洋上,日美双方展开激烈角逐,人性的底线在炮火声中被彻底摧毁。隶属美军的“查理步兵连”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受命登陆瓜达康纳尔岛(Guadalcanal),夺回日军占领的210阵地。日军占尽地利优势,防守固若金汤。然军令 如山,即使刀山火海查理步兵连的将士们也要奋勇向前。这群年轻的小伙子为了所谓的正义投入这个残酷的血肉战场…… 本片根据美国作家詹姆斯·琼斯(James Jones)1962年的同名小说改编,并荣获1999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和荣誉提及;1999年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奖;2000年澳大利亚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2000年电影旬报最佳外语片导演奖。

《细细的红线》豆瓣热评

  • matchbox

    Malick是主攻国家地理的吧?意识流战争大片-。-这南部口音叨叨得还真难听懂。就算你们全都内心独白还是很平庸啊......场面倒是不错的了。我知道布洛迪是来打酱油的,可西恩潘一个盖过所有人的名字是干嘛使的?还有我不明白,消灭了本片最神人物Carvizel的一群鬼子咋就瞬间失踪了

  • RD

    这部影片让同一时期的拯救大兵瑞恩变得不值一提。非常真实、残酷的战争场面,非常,尤其对战斗开始前宁静等待的场景描述,空前的真实,对于战斗结束后的杀戮、大牌云集的每个角色的内心刻画,都很到位,配上Hans Zimmer的音乐,还有贯穿全片操着南部口音的独白,深,很深。

  • 寒枝雀静

    D+/ 什么都想塞又什么都放不开的肿胀感。大量做作的台词与其说是哲学思辨不如说是空泛无根的抒情,在汹涌澎湃的战争场面面前轻如尘埃。再泛滥的诗兴也不如李沧东在积蓄了足够深彻的残酷之后几句阿格尼斯之歌来得举重若轻。真希望哪天马利克老师可以放弃配乐诗朗诵让观众专注欣赏影像表达……

  • [已注销]

    卡司多么强大啊 摄影多么出色啊 主题多么高尚啊 电影多闷啊。。。

  • D I D A

    从来没有一部二战电影像本片一样隽永(meaningful),意识流的视角与人称模糊的旁白一点都不会显得矫情、造作。诗意与失语并存,战争与人性共生,这是本片为二战影史留下的最好注脚。另外不得不感叹CC选片实在“毒辣”。

  • 弥呀

    完全符合柏林电影节的口味,闷,神作。请问这种逆天豪华的cast是怎么做到的啊!?Sean Penn, Adrien Brody, George Clooney, John Cusack, John Travolta, Jared Leto……听说皮特、德普、德尼罗的戏份还被剪了。

  • 江河海

    这种反思能在全人类中实现吗

  • 托尼·王大拿

    在二战那么多可供选择的题材中,马利克却独独亲睐受众度较低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只因为那里的俊美风光与他一贯的所见所想所表达相辅相成;他抛却了一贯的战争片拍法而注入其独特的世界观,表达个体与寰宇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一种空旷的美感;当然,这种手法对于影片本身节奏感的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

  • 陆支羽

    诗意战争史诗片。飘摇之岛的孤烈回响+理想主义的灵魂悲歌。微光:火柴&烛火&晨霞。细节:苇丛&雏鸟&孤鹰。屠戮场面的慢速摇摄。|权力越大,恐惧越深。|这座船就像漂流的坟墓。|没有另一个美好世界,这是唯一的世界,只有这座孤岛。|这场战争不是你我的终点。PS:越战片的突破口究竟何在?

  • 木卫二

    攻占山头的戏拍得真好,芒草茂盛,风去云来。哪是在跟敌人打仗,根本是在跟灵魂的恐惧。其他地方,可能多数人会觉得神叨,甚至于觉得怎么可以把战争片拍得如此娘炮。反正,还是有违主流观众体验吧。电影根本没有呈现瓜岛战役的全貌,而是游弋于几个士兵的主观体验。

  • 大宸

    最诗意的战争电影...

  • paradiso

    以前马利克神游得多么言之有物啊,永不停止的发问。两组阴阳人物中Elias尼克诺特显然让位于潘和卡维泽:你见过我将永远无法得见的事物。大约所有人都是一个整体的不同层次,这绝非角色驱动的电影,意象也非为美而美。诅咒美国人你小子也是要死的日本兵是光石研唉

  • 芦哲峰

    对战争片一向敬而远之,忍受不了那份残酷。在战争这种极端的环境下,人性的弱点暴露得极为突出。细细的红线几乎是我看过的战争片里最逼真的一部,因为逼真,所以震撼。

  • 米粒

    大概是看过最抒情的战争片,巨星(男)云集多到不得不剪掉几个,虽然主要给人感觉是诗歌配合漂亮姑娘的闪回画面,但真正的战争场面不少且并不赖嘛,需要刻画的几个角色也给人印象很深(反倒不是主角)。疑问:汉斯寂寞这个配乐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后面的蝙蝠侠用了这里用过的?

  • 深海的心

    丑陋与美丽的情感竟然出自同一个人,同一张面孔?

  • 欢乐分裂

    我看见那青山翠谷蓝天白云下的血腥杀戮,看见染血的叶片上他轻轻划过的痕迹;独白与意识贯穿残酷,成为本片最大亮点;他见识过另一个世界,他相信眼前世界仅是想象;回忆中拥抱的温暖,战场上仓皇热泪的读信;马力克从未停止过对自然的探索、对人性的追问。

  • 冰红深蓝

    泰伦斯马力克二十年磨一剑的诗意战争片,获金熊奖。群星荟萃,叙事意识流,配乐饱含深情。大量孤岛丛林的动植物空镜头、树缝中透出的丁达尔光与闪回抒情镜头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渺小与无助。上帝缺席;所有人都只能臣服于运气;士兵如狗,草,尘土般卑微无力。缺点是独白泛滥,节奏过慢。(8.3/10)

  • 流空破刃

    好莱坞男星集体参军,找熟脸是乐趣之一。天堂之日之后二十年,Terrence Malick的镜头更漂亮了。各种主观镜头,空镜头,闪回,视角剪接很是够看。但这整个故事完全是被旁白串起来的,想承载的命题太严肃(姑且不论导演立场的偏向)而所用的方式又太说教以致……装逼味儿重得人受不住。

  • UrthónaD'Mors

    战争的荒谬暴露了人类的无知。如同今天,人们为了物质利益相互争夺,攀爬在物欲的高峰,遗失了本真的快乐。爱情,亲情,友情……人性在这条细细的红线的考验下不堪一击丑恶无比。ps不能仅仅因为寂寞就这样离去,你不知道那边的对方是如此思念你吗?我不相信没有美好的人性不想去相信这些都是丑恶的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明明是战争片,却有着青春片的明亮颜色,吸引我的是那些独白。关于战争,就是“他们想让你死,或相信他们的谎言”。

  • 巴拉莱卡卡夫卡

    前面讲述攻下山头的肯定五星,但就当我以为电影即将结束时,又一个篇章开启了,立马拉低了整部影片的水准,也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地方,当在外的丈夫读到妻子的信,在前面那么多的闪回后,很能引起观众共鸣,纪录片式的摄影与哲学的命题注定它会是一部影史的经典电影

  • Coralineee

    Terrence malick is amazing at directing action sequences damn who would've thought

  • Ans

    第一次看节奏这么慢的战争片…这就是传说中诗意的电影吗…

  • 乌鸦巢里的人

    战争的无意义风吹草丛那一段真是神了 诗意的美感和死亡的恐惧相互交织

  • 竹夕草

    “战争的丑陋和血腥暴力,会让人丧失良知。”

  • Fernweh

    8.5

  • 宅小黄

    比较特立独行的战争片,却能给人相似的观感,值得一看

  • 文若季珪

    矫揉做作

  • 亦昂君

    缺点很明显,拖沓、散漫、闷,但一个优点就足以补偿所有缺点,即排出了真正的人,真正的战争中的人。不是假大空的爱国主义,不是违背人性的大无畏,而是有恐惧、有反抗、有情谊。

  • 乌蝇哥WYG

    泰伦斯•马力克。

  • 快乐星球伴我行

    感觉有点拖沓长,故事情节有点慢,的确是比较诗意的电影。就是看着有点累……想象女人那里看不下去。日本鬼子疯了那里很真实,战争把人都逼疯了,哪怕日本人也不想抗战其实。美国抗战片拍的就是很真实,战争场面、尺度血腥画面更重一些。听说里边名人很多,然而我脸盲,一个都不认识,感觉老外长得都一个样。

  • MegaGrandpa

    太平洋战争美军瓜岛PTSD,非传统好莱坞叙事结构,大牌云集的作品,有一种诗歌感。阵容太强大了,导演Terrence Malick哈佛哲学系,配乐大神Hans Zimmer,一线男星扎堆,Sean Pann,George Clooney, John Cusack, Woody Harrison, John Travolta, Jared Leto... Adrien甚至只有两句台词...拍的很学院派,整体节奏都有Apocalypse Now的感觉,也有一些浪漫主义色彩,战争场面和梦境混剪在一起,摄影很有意思,钢铁之躯估计借鉴了这个风格,梦境穿插都是手持。科学的尽头是哲学,技术的尽头是艺术。

  • 明岛

    艾德里安不是主角

  • YOMMY

    旁白在说下一句的时候 全然已经忘记上一句讲了什么 战争让美国大兵变成了个个讲话都意味深长的哲学家 整部影片观看下来 就觉得这海岛风光真适合度假

  • 醒着醉

    旁白真的烦人!

  • 诈骗猫

    这么美的摄影配了个说教味太重的旁白有点突兀

  • 俺踏月色而来

    节奏太慢,穿插的家庭快乐时光有点尬并且衔接很生硬

  • 刘海剪到发际线

    没看进去

  • gracy

    写意战争片 当年的好莱坞帅哥都来参加了瓜岛登陆战

  • 橙色记忆

    战争场面足够真实残酷,演员阵容实在是太豪华了,就是,节奏太慢了,整部影片都太闷了,没有什么爆的点。

  • 陈宥维的女朋友

    小时候看了开头就看不下去,只对手榴弹自伤印象深刻。现在这部电影差点动摇了《拯救大兵瑞恩》在我心中的第一地位,突然觉得《拯救大兵瑞恩》是那般狭隘。170分钟丝毫不觉冗长,结束时反倒遗憾为何不是六小时的超长片。震撼而美丽的摄影、击打在心上的配乐,还有一票大牌演员黯然的神色。完美的杰作。

  • JACKIEXIA

    二战期间的瓜岛战役,对白的确如介绍所说,近乎深奥,战争很残酷...刚在卓越订购了原著,到货后看看,期待

  • TOWNE

    “We are living in a world that is blowing itself to hell as fast as everybody can arrange it,in a situation like that all a man can do is shut his eyes and let nothing touch him,look out for himself。”

  • 何生生

    真有人觉得这种读者文摘式的废话很深刻么?170分钟,导演像个刚会写抒情散文的高中生一样在那儿叨逼叨个没完

  • 寇寇谋

    have you passed through the night

  • 皮革业

    《生命树》前传,也是搞宇宙与人的。马立刻老师这路子,基本跟《名利场》拍时装片一个性质,那么些明星就图露一脸,演什么不重要,在镜头前卖弄一下,提高一点装逼的含金量。

  • 巨米雨

    你的生命之光呢?这句台词太戳泪点了,Private Witt所代表的应该就是生命里最纯粹最美好的东西吧,从一开始在岛上的画面,到独自一人引开增援部队,就像Edward Welsh对他的形容,‘你总是抱有美好的信念,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你就像魔术师一样’

  • Maryjanesue

    The real war, paradoxically, comes across among every individuals' spirits as well as on battlefields, in order to win sth cherished once

  • 谢谢你们的鱼

    兼顾柔美与残忍,泰伦斯马利克聚焦个体在战争中的焦虑与彷徨,结合美轮美奂的摄影为观众带来了很不一样的反战史诗。中段的那场战役虽然场面不大,但是相比《拯救大兵瑞恩》更加真实有力。

  • 双 http://www.66ys.cc/bd/20100823/ab16af8cc43133cd8149f8706f9effba.htm

  • 遙遠

    虽然说好导演都是不管观众感受的,虽然说某些段落很妙。但是这种独唱团的气势,和三个小时的礼拜真累啊……

  • 梧桐更兼细雨

    确实是伟大的电影。但红色警戒这个名字差点使我错过了这部好片。为什么中文译名总是那么粗俗呀。是不是我们有粗俗的基因呀。西方的战争片总的基调是反思战争,基调是反战的,而我们的电影为什么总是英雄主义的。

  • Paco

    巨型遗憾之作。或许可被新的组织方式挽救。相比一战和越战,在二战里由“正义方”出发探索非正义性的方向几乎确立了更能通达战争电影终极命题的天然条件。奈何彼时不自信的马力克和汉斯季默的配乐都游离在另一个次元,强悍的调度和片刻的剪辑灵光沦为散落的佳句,最终不仅无力从《光荣之路》和《现代启示录》接过那一棒,连和同年同场的《拯救大兵瑞恩》之间应有的清晰区隔都未能形成。《细细的红线》理想的模样即是一场驳杂的梦本身,马力克却让呓语被和他们同在人间(梦中)的我们听闻。这些呓语杀死了驳杂,以意旨杀死了意旨。

  • 雅诗兰豆

    哲理战争片,非常好。只是CCTV6的配音太业余了——几乎所有角色的声音都一样,甚至包括旁白

  • 小小的团子

    我见过把战争排成喜剧片、爱情片、纪录片,悬疑片、惊悚片,甚至于恐怖片,但还真没见过这种拍成类似文艺片的。一大帮明星近三个小时无休无止的对白却能够让人领悟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可悲。

  • 琴 酒

    确实闷,而且独白太抽离和零散,不如生命之树里一以贯之的凝练。但抛开反思、意图之类的大话,抛开我喜欢的意识流技巧,这个片子刺痛我的地方在于——战争场面拍的非常、非常好,直接、紧迫、慌乱、晕眩、残酷,美感的极致却剥夺了所有的美感。

  • 汪金卫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片版。摄影非常出色。尤其是进攻山脊那段,在草丛上方流畅滑动,非常惊艳。这片就TM该在电影院看!(电脑看容易睡着)依旧是非常“特仑苏”的风格。充满意识流的呓语独白与空镜头。如同战争版《生命之树》。在泰伦斯的电影里,强大的演员阵容成为配角,倒不如动物和树重要

  • 牛腩羊耳朵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在战争环境的演练下一举从此前马力克电影的情怀社会关系级别上升到了寻求终极意义的哲学高度,这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讨论,不断向上帝的发问,个人意义与总体意义的冲突,可自然依然是人类的避风港。在上帝眼里,all things shining。战争场面的摄影调度光线设计实在是美不胜收。

  • 战争来临前的恐惧和战争结束后的恐惧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人类对于权力的向往早已打破了自然守恒,印象最深的是美军向敌方进攻时旁边飞舞着蝴蝶,还有日军战败时的士兵的特写,以及独白时和恋人共处的美好画面。大牌明星不好当,也要连滚带爬狼狈不堪地拿着机关枪火拼配合导演。

  • Woodring

    战争版生命树,思路手法和部分主题一脉相承,但不至那么走火入魔~大概是看到现在为止马力克的片里最喜欢的一部了~不少片段相当有压迫感和动情,只是有有时情感意境已到再独白十五分钟又难免矫情,感觉起码可以剪掉半小时~又,cast大牌地闪瞎眼~再,太太的回忆部分都好串戏,而且居然不是死亡flag~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13329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