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美国7.2分惊悚恐怖《德州电锯杀人狂》
《德州电锯杀人狂》介绍
名称:德州电锯杀人狂
别名:德州链锯杀人狂 / 德州电锯大屠杀 / 惨无人道
主演:贡纳·汉森 / 玛丽莲·伯恩斯 / 阿伦·丹齐格 / 保罗·A·普泰 / 威廉·韦尔 / 特丽·麦克明 / 埃德温·尼尔 / 吉姆·西多 / 约翰·杜根 / Robert·Courtin / 约翰·亨利·福克 / 约翰·拉尔奎特 / 莱维·伊萨克斯 / Jerry·Green / William·Creamer / Joe·Bill·Hogan / Ed·Guinn
导演:托比·霍珀
地区:美国
年份:1974
语言:英语
时长:83分钟
分类:恐怖片
《德州电锯杀人狂》剧情介绍
本片在澳大利亚80年代初才被允许放映。 电影取材自50年代连续杀人魔Ed Gein的真实事迹。 几个年轻人——Sally (玛丽莲·伯恩斯 Marilyn Burns 饰) 、Franklin (保罗A. 普泰 Paul A. Partain 饰)、Jerry (阿伦·丹齐格 Allen Danziger 饰)、Kirk (威廉·韦尔 William Vail)和Pam (泰瑞·麦克明 Teri McMinn 饰),驾驶房车驶入荒漠中的德州特拉维斯镇。途中,一个满身伤痕、丧魂落魄的搭车人(埃德温·尼尔 Edwin Neal 饰)。勾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在他的带领下进入一幢阴森大屋试图弄清真相。大屋被一股神秘、恐怖的氛围所笼罩,仿佛有一双眼睛始终在窥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正当这群年轻人惊恐万分、不知所措时,电锯声骤然而起,他们最后的噩梦随之降临……《德州电锯杀人狂》豆瓣热评
真是既温馨和谐又农业金属的一家重口味脑残老小……妈的,最后一个镜头可以和奉俊昊《母亲》那个对照着看了
整個故事的恐怖感在今天看來並不是很足,在劇情上也有一點不盡如意的瑕疵,比如最後女主逃生,遇一卡車,竟然沒有開車而去。但是情節上的一些安排還是頗好的,人物的死亡乾淨利索,沒有很多的拖沓,展開到一半的時候已經殺鋒畢露;夜間的追逐,那種無助和恐慌也被很好地呈現了出來,只是故事不夠足滿。
8.8;了解一下幕后的故事,你会明白这是一部如此伟大的恐怖片
grandfather比杀人狂恐怖多了,让气氛更加的诡异。血腥度比想象中低很多,但对追杀和虐待场面的偏执描述简直令人崩溃。。。
不太血腥不太恐怖但是够变态。。。。。女主尖叫了有半小时吧,估计拍完电影嗓子要冒烟了
前面很闷,后面不错。有几个镜头特别喜欢,印象很深,就是尖叫女的眼睛大特写。变态家族的点子这里应该算是起始了吧。
系列片开山之作,不否定其在类型片里划时代的意义,但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这更像是一群神经病的狂欢。电影在血腥画面上较为克制,更多的恐怖气氛都是用化妆道具以及音效来衬托和渲染,而杀人过程运用大量蒙太奇也导致血浆程度直线下降。变态一家的形象塑造是一大亮点,心机老头、疯癫二哥、智障小弟和吸血鬼爷爷都始终给人带来不安感。比较遗憾的是大量时间都花在受害小队的无聊行为上,两个花衬衫小哥几乎零作用,胖子又是典型的猪队友,能看点的露背妹还没真露就挂了,最后20分钟也只能沉浸在尖叫妹歇斯底里的呐喊和惊慌失措的面部特写上了。电影最后一幕定格在人皮脸夕阳下的电锯华尔兹中,以落日为意像代表了新旧秩序的冲撞,好变态,好喜欢。
这种一帮年轻人到某地然后遇袭的模式,现在也被用烂了。虽说恐怖片是个很受技术制约的总类,但总有一些片子捱得过时间,依然闪闪发亮。这片虽然粗糙,但那种邪典气质,现在很少见了呀。
我勒个去,这要是午夜场,在电影院里看着,女人的尖叫再加上噪杂的电锯声,真是让人厌恶,烦躁不安,都有种杀人的冲动了。早期的恐怖惊悚片营造场景给力,摄影也快晃晕人,偷墓地里的死人,好多未展开的情节想想都好恐怖。有现实版本。改编的很日常,所以恐惧更显可怖。向《精神病患者》致敬。三星半。
承接希区柯克并走向某种前林奇主义,对日常中冷暴力的怪诞解构循序渐进到癫狂的电锯之舞,造就了这部刺激又神秘的影片。
还是gold coast backpacker living room看的...70年代的恐怖片真是难以理解啊.
杀人工具里最怕电锯。但还是阻挡不了我的热情。Sally的惊声尖叫充斥着影片最后部分。电锯皮脸和Sally的大逃杀扣人心弦爽到透心凉。晚景的打光异常喜欢。恐怖氛围还是没有做到家。整体下来是惊疲力竭却不是心惊胆颤。完毕。
呜呜呜呜呜啊啊啊啊啊啪嚓咣叽滋啦啦啦啦滋滋滋滋啦啦啦啊啊啊啊哈哈哈啊啊啊啊啊!几乎所有经典恐怖系列的开篇之作都是极简、极垂直、极不讲逻辑的,像最骇人的噩梦一样,睡起来梦见了什么一概不记得,但就是吓得想立刻钻进别人怀里!
莫!名!其!妙!那时候的恐怖片还喜欢用好多zoom in&out,小景别,配乐用了很多铜锣之类,闪灵里面也用过。人物:俊俏的、性感、肥丑的、几乎没有任何人物性格塑造嘛,卷发胖子令人生厌。变态一家子。
除了开创一个恐怖亚类型,更把对小镇红脖的抹黑推上一个新台阶。不过还是很有意思,气氛设计一流,隔着屏幕似乎都能闻到怪异的腐臭,用各种肮脏、略有恶心的元素一道烘托出极度不安的氛围。
基本上我喜欢这类电影,对我来说血腥度恐怖度都刚好,类似电锯惊魂,致命弯道,人皮客栈,隔山有眼,再下去的那类血腥电影类似地下电影八月地下坊,死亡三部曲,呕吐三部曲的,就怪我年轻不懂事看了涨姿势,以后不会再看那类了
历史会记住开天辟地者名姓,无论有多简单粗暴直接,类型规则就此书写,后世若想超越,限在指定范围之内,颠覆是几乎不可能的。
粗暴直接的叙事、在纪实性与戏剧性反复跳跃的影像风格与简陋的制作在炎热的德州夏日中共同发酵作用产生某种肮脏的邪恶,误入者与他们口中被屠宰的肉牛毫无二致,幸存者的满脸血迹与皮革脸的电锯狂舞在日出时交相辉映;托比·霍珀自此开天辟地,定下全新框架。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说实话,现在再看,真不知道吓人在哪。血腥的镜头在这一部里还是不多,主要靠蒙太奇来营造了,那会儿美国电影对暴力和肢体破坏的展示还是比较克制。不过很快这就难以满足美国观众了,因为全家都能看的电视机上,开始反复播放血肉模糊、肢体残缺的越战现场画面了。越战改变恐怖片。
杀人狂电影的开山鼻祖,对黑帮、公路片也影响很大,毫不客气地说,后来的杀人狂恐怖片几乎没有一部能和本片相提并论!导演尝试了五花八门的机位和调度手法,毛骨悚然的音效、大特写和凌厉多变的蒙太奇使得全程绝无冷场,分分钟让人心跳过速。片头的新闻和结尾的疯狂朝阳之舞也是大亮点。(9.0/10)
虽然参考真实案例,但改编了很多,作为系列电影的开山之作,在血腥画面上极度克制,重点在氛围营造上下功夫:手提拍摄,不规则的构图,晃动的镜头,除了环境音效外不多的配乐,这些让观众极度不安。主角进入变态房间时,大段的空镜头和特写营造出一副人间地狱似的暗黑景观,这比洒血浆要来得高明得多
对之后恐怖片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并且虽然现在看起来没有多么惊悚,但是完全可以理解到通过剪辑创造出来的视觉冲击对观众带来的震撼。三星半。
1.杀手在电锯声中独舞,一种凄凉又诡异的悲;2.受害者不停的嘶喊声一开始让人烦躁和傻,到后面却仿佛也能深切感受到她的恐惧。引起观看时的生理反感;3.看完后,电锯声还在耳中萦绕...
全片除了尖叫还是尖叫……一般般PS.所谓经典就是很容易看不顺眼的东西
百闻不如一见了。血腥指数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高,跳吓用得也不多,主要的恐怖效果来自布景、道具以及蒙太奇的配合,相对的,女主角的尖叫以及各种惊恐面相的大特写就没那么吓人了,毕竟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她吵。结尾的晨曦之舞是超越类型的瞬间,但全片大部分的段落似乎也没必要加之太多的意义——其实按剧情,结尾这段应该是早上日出时分,但看上去又太像落日夕阳了,估计当初这场戏实际是在黄昏拍的?
大概是女主Sally杀猪般的惨叫把leatherface的变态一家都叫傻了,才能逃脱的。看完1974老版的,才知道2003版还不错。
开篇「屠宰场」的隐喻暗示了「核威胁」下「末世」的预言,主人公(姐弟)本身就是屠夫的后代,在继承「邪恶」的同时也成为邪恶的祭品(互文「皮脸」一家)/「皮脸」一家又是全男性的「性别压迫/杀戮」的代表,后半段在「贼巢」中全程高能的尖叫与声效「折磨」(观众)更是另一种「实验室」的恐怖片创意(包括全片的伪纪录片风格),呈现出最后「地狱在人间」的恶之花。
真受不了这女的全程扯嗓子,一个劲儿尖叫不就是摆明了给皮脸报坐标。讲道理她要能闭上嘴早就逃掉了,那种黑灯瞎火的环境下伏到路边儿草堆儿里安安静静躲过去不会吗?
早期惊悚恐怖片,其开创性在于通过机位的变化和选择营造身临其境的绝望感和生理恐惧:封闭空间多机位全景转换、追逐戏正面长焦距和侧面全景互切、面部局部超大特写。消除人与动物的原始概念代之以捕猎者和待捕者的身份(观察和窥伺视角的变化),皮脸男捶死第一个男青年的场景跟开头描述的杀牛一模一样。
纪录片的形式,凶悍,直接,令人喘不过气。Ps:不要随便让搭便车的人上车,也不要随便进陌生人的房间。
可怕,吓人,看得我直冒汗。德州乡村神经病奇葩何其多,刚出虎口又入狼窝。故事遵循三一律,一天一夜的时间范围,地点基本就设置在一个农场大屋里外,逐次进行的屠杀。片头用字幕旁白宣传伪装成是真实惨案,前30分钟阳光明媚的旅程里不断用镜头语言传递不安感,当真正杀机出现时迅猛凌厉。作为砍杀片类型的里程碑之作,实际在血腥表现上很克制,行凶的直接暴力动作不多,唯一真正能见到电锯砍到人的镜头反而是最后砍到“皮脸”自己腿上。更多是营造出心理惊悚气氛,周围环境布景里的动物骨头、满地鸡毛、凋零草木,近在咫尺的巨大危险随时降临。“最后一个女孩”定律,五个年轻男女最后只剩下一个女子和怪物周旋经历长时间折磨,险象环生后幸免逃脱。
1974年的杰作、恐怖片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不仅塑造了一个电锯皮脸男的经典形象还为以后的翻拍以及类型片的创作提供了模板、
不知道在演什么,小青年一个个主动送死,全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还是03版的好看
可以和同期的《生死狂澜》《稻草狗》形成对话。结尾独舞slay影史,当然涛姐不服……
9.5/10。①主角团去乡下度假时误入并逃离杀人狂一家的故事,最后只有女主逃走。②营造惊悚恐怖诡异氛围的技法与片段有:开头闪光灯下的尸骨大特写;声画对立:车内杀人狂表哥与主角团互动那段播着欢快的音乐但他们的互动本身却诡异悚然;一些地方像《威尼斯疑魂》那样以推拉焦营造诡异感,如男的用牙齿吓女友那段;电锯杀人和逆光下转动的风车的蒙太奇;大片的红(夕阳、烤炉)/深蓝(夜晚)的画面;墙上的蜘蛛群、动物与人类的各种尸骨/干尸、布满动物尸骨的鲜红的门、杀手的人皮脸、被挂在铁钩上的主角团女、活死人爷爷;黑夜中的电锯声和尖叫声;女主被杀人狂一家绑住戏弄那段各种大特写(的快速剪切)和快速机位切换;朝阳下的电锯之舞。③运镜很多时候太平庸太“从容不迫”,与诡异惊悚的氛围格格不入。
88/100 对多个场景的剪辑、声音、摄影机角度和变焦、以及前半段的铺陈印象深刻。类似于霍克斯的西部片,多少有点对既定类型传统的大胆改变。有趣的是Sally作为最后一个女性生还者及传统的“弱小的好人”由恐惧引发了比那群疯子更本能、更疯狂、更即兴的能量(看那几个眼部特写吧)。很多场景几乎是赛跑电影。以及暗含了在六七十年代美国更无端疯狂的人群面貌(类《逍遥骑士》?),那些狂人就好像在空旷郊外顾自狂舞一样。
经典的电锯杀人狂魔,即便没看过这部电影,这个形象也早已在各种“传说”中进入了我们的脑海。都说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可是在网络遍地翻找,发现众说纷纭,成长时保留的印象则就是这部电影(虽然此前还没看过),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但看了之后还是略微有出入的,原来是一家人的犯罪。电影拍得挺短促,明了,公路之旅,酷热天气,精神病,人皮脸,电锯,直接杀人,没有多余镜头,朝头直接砍去,把人挂在钩子上,午夜狂奔,还有那个不知道是死是活的老人,这些元素在后来都成为模板,续集也多(低成本且卖座),但主要还是“德州 电锯 杀人狂” 这个形象太深入人心了,让电影和真实慢慢失去界限,这一点才是这部惊悚片的经典所在。(后记:原型是平原镇屠夫,没有电锯,穿死去的母亲的人皮,盗墓挖人肉做“藏品”,令人想起了希胖和《沉默的羔羊》
牛逼大了,Rob Zombie估计对着这片撸出火花来了23333千尸屋和这个简直一毛一样(。grandpa惊到我了!那段荆棘里追杀太可怕了!女主肺功能太强大,又跑又叫还不喘(。
在70年代B级片横行的年代,剧情真实不乏亮点
老早就听说这个片子了 看的出来这个片子给后来惊声尖叫、恐怖蜡像馆之类电影的影响
后半段几乎全程高能,单是那种几乎从未间断的电锯声就让人心里发毛,看之前以为只有一个杀人狂,却没想到除了面具男,还有之前出场的那两个角色也参与了杀人派对,这一点算是比较出彩的地方,除了某些看起来特别无厘头和缺乏逻辑的举动和行为,整个片子还挺不错的。
扛著電鋸吞掉大片血色夕陽吮吸凌晨時分的新鮮血液那麼 縫上你停止不住尖叫的嘴我們再一起吃番茄醬鮮嫩的夏威夷披薩
【B+】真正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影片中段的烈日晴空,蓝天白云绿荫小屋,平静祥和下透出燥热不安的氛围。于是我们看到女孩从秋千椅上站起,摄影机顺势从秋千下方穿过跟随,观众看着角色步入危险之中,绝佳的运镜设计!那如何形容本片呢?随机、简洁、混沌、暴戾、诡异,可以肯定的是,影片所散发的气质来源于小成本的制作限制,再通过摄影布景光线调度等高超的设计,又得以窥见创作才能突破成本限制的事实。对于情节编排和杀人场面的呈现是直截了当的,但屋内宴会却明显采用了不同的拍摄思路,视角与节奏发生显著变化,电影内时间的延长是为了歇斯底里的折磨,摄影机的特写对准眼球还不够,连眼球内的血丝都被纵情放大。结尾真是纯粹的光影时刻,朝阳下病态的舞蹈,怀疑奉俊昊从本片学到的东西可不止这些。
这一系列如此有名气并非浪得虚名,其中隐含了很多社会与人类价值观的体现,新与旧的对抗,宰杀与被宰杀的对抗,文明与野蛮的对抗,很惊讶怎么能创造出这样让人惊异的一家人,太牛了,同样牛的还有镜头语言。最后的一个镜头让人惊艳。该片引领了之后许多年的恐怖片风潮,开先河之作。女主和一家人的演技实在都很赞。
70年代的恐怖片 是還蠻經典的 氣氛是有的 最後那個畫面好美 但我還是不喜歡看這樣的片子
那种粗糙、肆意、焦黄的感觉,看起来生硬但从头到尾又那么一气呵成,简直绝了,无法复制的感觉。7.8分★★★★
个人评分8.2→8.7/10【A】Re 彻头彻尾的“嘈杂”音效,歇斯底里的嚎叫,B级恐怖片的特质下尽显音效和摄影的高光,再次证明了多数恐怖片都是有较高的打底质量。故事当然还是老一套,主角们也是典型的“送死人偶”。但观众们仍能在他们的行迹中感受诡异的氛围,因为摄影机也同样跟随人物置于危险之中。而刻意放大的镜头在音效的助攻下更是强化恐惧感,不需要jump scare也能让观众胆战心惊。全片最佳当然还是中后段长达六分钟的追逐戏和长达二十分钟的折磨宴会。足够疯狂的高潮盛宴,极尽病态的角色演出,终于在最后的光影时刻按下暂停键,留下病态的舞蹈和电锯声。看来柯南伯格学到精髓了,他确实贡献了两部音效处理绝佳的作品。
简直可以和《驱魔师》抗衡,一个是幽闭空间内的恶魔化身,试图用宗教理性去驱除,是城市里的罪恶。此片则完全放置于荒野般的破旧乡村,充斥着野性的暴力与尖叫。室内布景的骇人设置,场景制造恐怖氛围,变态一家人的祖传秘方不知影响了多少后世虐杀电影。即使室外的光亮灿烂也隐藏着突如其来的电锯咔咔声,很少以直观的的屠杀血腥来吓人,剪辑、场景、细节、声音(尖叫、电锯声)、写实的摄影。这些精巧的手段组合起来比电锯直接锯开身体玩味得多,论手法,在恐怖片中仍算高级。——电锯狂人最后在夕阳下的挥锯起舞简直可以载入“史上最精彩的跳舞段落”之中。
真正的尖叫女王呀,叫了大半部电影的时间,现在看虽然粗糙,但是真的生猛呀,就和当年山姆雷米整出《鬼玩人》一样,临场感很强,也有很多超越血腥虐杀片的视听设计,配得上经典之名。
夜景的光很好啊,足够暗又基本能看清场景,最讨厌明明是荒郊野外还有光笼罩着演员了。sally逃跑那一场是重头戏啊可是女演员表演太浮夸了。
7.5/10。连环杀恐怖片的类型初代经典作,二十几年后终补完。序幕气氛铺垫一气呵成:恶性新闻播报、访墓流言、谵妄怪翁、占星、路人劝阻、掠过屠宰场… 低机位、偷窥视角、反常琐事,五人组内也各怀心事。不安感渐进至偷袭倒是直截了当,因无差别血腥攻击造成的心理冲击伴随后段尖叫跳瞳特写 deranged & dazed进入高潮。与旭日与空气同舞的电锯,不悲亦无惧,初始颗粒感与直面冲击,暴力的条件反射式延伸(rite & cult)。注意时代背景:残暴与低能成为其孪生畸形儿。
鼎鼎大名的首部德州电锯杀人狂如今看来也只剩下寡淡了。就是一部Slasher movie的标准化模板,血浆和故事性均为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后来的无数剥削类型片中的千百种花式死法和追逐战开创了基础,并且让“大学生组队下乡被杀人魔追杀”这一套路成为B级片中的复古经典。不过不同于很多被塑造为冷酷至极的杀人魔,人皮脸的初登场其实看起来并没有很强的压迫感,其中有一幕的面部特写甚至让观众觉得面具下的眼睛只是个正常而怯懦的普通人,大大削弱了电影的恐怖感。结合团伙中的另外两人很容易猜出皮脸只是个被利用的失智者,然而这些补充设定在首部作品里都没有提及,皮脸的家人也只是作为Cult元素出现。片中前四位角色死得异常干脆利落以至于让观众甚至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整部电影的后半程基本都是在女主的嘶号中度过,相当卖力了。
成本和效果成反比,导演爷爷创意不错,很多情节后面不断被模仿,相比之下拍摄技巧等确实比较粗糙,但是持续的电锯和女主的喊叫反倒是产生了不错的效应,最吓人的其实是坐着的老爷爷,鼻祖级cult的电影。
8.6 极致,没有哪部电影的诡异气氛能与其相提并论,各种大特写和刺耳的电锯声是要把人逼疯的节奏,更别说一头一尾有多么惊人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1522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