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挪威7.9分剧情《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2021挪威7.9分剧情《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介绍

名称: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别名:尤利娅生命的十二段律动 / 世界上最坏的人 / Julie (en 12 chapitres) / 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

主演:雷娜特·赖因斯夫 / Sofia·Schandy·Bloch / 汉斯·奥拉夫·布雷内 / Lasse·Gretland / Helene·Bjørneby / 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 Savannah·Marie·Schei / Deniz·Kaya / 赫伯特·诺德鲁姆 / Gisle·Tveito / Thea·Stabell / 玛丽亚·嘉西亚·狄·梅奥 / Mia·McGovern·Zaini / Vidar·Sandspan / Rebekka·Jynge

导演:约阿希姆·提尔

地区:挪威

年份:2021

语言:挪威语

时长:128分钟

分类:剧情片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剧情介绍

故事聚焦当下的奥斯陆,围绕年轻睿智的女性朱莉展开。30岁的她仍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尽管她与事业有成的制图员阿克塞尔彼此相爱,拥有强烈的安全感,并很开心和他在一起,但她拒绝给渴望孩子的阿克塞尔生子。朱莉决意离开阿克塞尔前往艾文德,希望能够开始新的生活……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豆瓣热评

  • 蓝詹

    平庸却自命不凡、挑衅而不能收场、做梦但无法行动,如果这样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话,这个指控未免有点儿严重了。非常爱开灯后世界静止那一段,美好的恋爱总是写花、写城市、写天气和光,但全世界都不存在。有希望拿影后。

  • 天马星

    #TIFF 2021#总是想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等想清楚了却又错过徒留遗憾,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人。

  • 樹。

    为后记追加一星,人间真实。男人都是薛定谔式的丁克,只有女人说丁克才是真正坚决的丁克,孩子意外流掉了比起悲伤可能更多的是松口气。不同的人生阶段想要的不同,30岁不想结婚生子,想感受更多激情,想被尊重被听见;40岁感受够了身体交流,想要更多经济上的富裕,精神上的共鸣,和真正懂自己的人对话…这都是没有错的人生。可以在不同的阶段,遇见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人生是非常棒的,而不是在差不多的年纪被社会被伴侣被家庭绑架去选择“别人”的人生。后记看到当时如果没有流产的“另一种选择”也算是圆满了。最羡慕的是女主不需要主动,就有更好的选择…感情进入倦怠期了就有艳遇,恪守不出轨原则新对象会主动靠近,意外怀孕了苦恼该怎么办,孩子自己留掉了,怀念ex懂自己,ex主动输出“你是一生挚爱”…是我这种高敏感被动人格眼红的人生

  • 亵渎电影

    导演这次在氛围的营造上非常强悍,像女主角的这样形象,在我们身边可能随处可见,这样的形象不局限于女性,男性也大有人在,你甚至觉得这部电影就是豆瓣文青的群体画像。如果把这样的人设搬到男性身上,这个故事的观感就另当别论了,但在后me too时代这样的大环境里,这样的女性形象是一种潮流,抛开男权或者女权的眼光,但看这样的人物,真实到血淋淋了,她身上的焦虑是很多80后90后正在面临的焦虑,全世界可能都一样,不过是想追求自我罢了。

  • 岁月何须溪上记

    突然觉得,哪怕是在平权最好的北欧,三十岁女性的困惑依然是选哪个伴侣和要不要小孩,就挺让人丧气的。

  • PAUL

    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我从未坚持一个爱好,我没办法维持一段感情,我会为了捍卫我的人生信条而冒犯他人,我伤害我深爱的人们,我怀疑自己是否能成为一个好的母亲,我没有勇气去见他的最后一面,我无时不刻没有在向往自由,我自私地爱着我自己,我讨厌改变,我认为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我从未认识我自己。

  • Sabrina

    北欧女人太自在、自由了,足够安全下,可以选择,可以放弃,可以后悔。片中倾向比较明显,生育权是女性独有的,男性只有请求权。

  • 莫达非尼小斯基

    女主的感情线只是bgm,导演要讽刺和批判的是这种30岁左右摇摆不定的nominal feminism。女主表面上是女权作家,实际上只会在吃蘑菇后才会对父权做出反抗;表面上不出轨却实际上已经另有所属;表面上嚷嚷着不要娃实际上最后自己才意识到孩子是维系感情的木桩。一部名义/虚弱女权的打脸片,和爱情无关。

  • 嘟嘟熊之父

    太适合我们这种自称反矫达人的矫情逼了,也可看作是自我意识强烈的矛盾体通过他者映射不断自反的修行之旅。读心术、魅惑术、时间操纵、幻影移行,用超能力放大爱情中最甜蜜和痛苦的瞬间,如拆毛衣般一点点收回纤细的情感火苗,积极的或消极的,彼此交叉缠绕,团作巨型的毛线球藏入历史的抽屉。奥斯陆的清冷与迷醉为这个寻常故事提供了最美的舞台,约阿希姆·提尔应该意识到,他的创作原动力来自于他的乡愁。

  • 舌在足矣

    每一个年代都会那么一两个足以代表整个世代的经典角色,约阿希姆·提尔和Reneta Reinsve就成功塑造了这样一个足以定义千禧一代的银幕形象。而在rom-com极度稀缺的当下,这部片的存在更是太可贵了,哪怕它其实并非rom-com

  • 寒枝雀静

    1.5 / 《世界上最方便消费的女权主义》样板戏。一副不用肤浅批判肤浅好像就没法说话的摆烂模样。把“感受”当作标签贴到“女性”上,便以此作为拙劣的编剧与导演技巧的遮羞布,还有比这更男权社会阴谋的艺术创作吗???

  • 陀螺凡达可

    用爱情喜剧的外壳拍了一部反爱情喜剧的电影,设置在85/90后这充满了不确定和焦虑的一代人身上,时代更迭印记给故事增添了当下的现实意义。而提尔充满活力又细腻的叙述方式也让整部片情感充沛,好看动人(分手戏看一次泪目一次),同时也再次是一部出色的城市电影。两位主演的表演太棒啦,ADL就不用说了,女主是从哪儿挖出来的宝藏?|二刷3.5->4

  • 鸡头井。

    可爱的女主角让一切都顺理成章,北欧easy模式下女性能够获得的最大程度自由,其余大龄女性一边狂笑,一遍两厢对照,心有戚戚焉。“no cheating”和蘑菇场景极为细腻精彩。但,究竟谁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Cannes2021

  • 米粒

    我有些不记得提尔最早几部电影了,据他说这是一个三部曲的完结篇。是当下年轻女性尤其发达国家年轻女性在女权方面的真实困扰的写照,影片或许呈现问题大于解答。对两性关系中生育问题看似有选择但其实深深迷茫最后竟需要他人对自己母性的肯定来找答案,在父权关系的折磨下可以轻松逃脱却只能在飞叶子的时候才能做出反击等等,很痛很真实,并且在现有的条件下是无解的。(解答的话就要脱离女权上升到其他问题了。)故事呢多少有些俗套的,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写手味儿有点重,几个片段很有想象力(比如啪嗒一下拧开关那里,凝固时间空间很多人用过但是这里就特别特别合适,很浪漫,又很任性),最后结尾稍微不要那么俗大概会更引人思考一些的

  • 奥兰少

    不想让任何【其他人】进入生活。孩子也是其他人,有时想要有时不想,像对社交的态度。但不想社交了就宅,不想做父母了却不能不做。想玩,想你关心,想着想着就想规规矩矩【出轨】。用烟接“又纯又欲”(这个恶心的词)的吻。就像【Me too时代的口交】也是矛盾自我的喻体。怀疑一切,只坚定反抗【我们自己的家庭】。总能准确抓住【坏时机】,我们想在爱情里变得更好,却总因爱情展露最糟糕的面相。跋涉过【芬马克高地】,寻找自己的少数族裔血统,在这时代,确证少数性是最重要的事。情难自禁就会翻开【新篇章】,理智地选择不理智,确定地拥抱不确定,抽出卫生棉条用经血涂抹【Julie的自恋闹剧】。分歧不足以让【鲍勃猫摧毁圣诞节】,恋旧却能够。就这样最终活成【第一人称单数】。面对爱与死,人能做的只有【乐观】。【一切都到尽头】,一切未完待续。

  • 新星和新夜

    主题在《苏珊娜》、《将来的事》等电影中已经反复出现了(贾樟柯、张毅的电影也有这一维)。我倾向把它们称为运动流的电影,在那里人们的生活被看作一个密集的运动过程,它由一条条具体的绵延生成独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就来自于那些在运动间隙中被偶然发现的位置迁移:An indirect image of time. 回想电影中的推轨,它们平缓到难于察觉的运动总是需要经过一定的镜头时间才来到景前,在那里事件早已时过境迁。电影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去重新经历生活里珍贵易逝的事物,唤醒所有关联着的情感与渺小思考…那些以自身方式活跃着、流逝着的生命就是绵延本身

  • NortonHill

    在神作和无聊之间反复横跳。焦虑、不确定,可能是我们一代人的主题。

  • 飞向太空

    看了开头前二十分钟以为本片会以女主逐渐找到人生的目标与方向为主线来讲故事,没想到通篇讲女主的恋爱,讲她多么以自我为中心,伤害爱她的人。哪怕前任掏心掏肺讲了一大堆,明眼人都看出来他对死亡的恐惧,而她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羡慕他会画画。这片子反思了女性主义,这算一个优点,但也仅此而已了。

  • 千寻

    比较喜欢前面的部分 特别是时间凝固的段落 患癌之后有点看不下去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平凡普通的人的坏毛病,比如喜新厌旧,美化谎言,无所事事,没有目标,这一点点“女性主义”都沾不上,纯粹就是讲了一个“讨人厌”的人的几年,最后这个“你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一点说服力都没有。这个人,真讨厌,和我身边的每个人以及我自己一样。

  • Peter Big Cat

    俗到无可救药时候,总能峰回路转来点反预期的惊喜,关于两性关系刻画很精准了,大概也可以无缝对接中国90年上下大龄文艺青年们婚恋观。魔幻蘑菇那段真是全程捂脸脑瘫笑,太想回欧洲起飞了……

  • andrasta

    对于异性恋而言,这部电影是多么大的一个进步啊!极慢(面部特写抒情+情节铺垫),特长,步步煽情,对白推动。伪女性电影。男主说教很多,甚至教授太多,女人无男人教则不醒吗?而且还是用死亡来让其醒。自我牺牲为尚的男性英雄主义情怀扑面而来。真希望剧本是女主没有父亲问题这个老梗,是自我觉醒,找到了未来。除却情欲戏,完全可以在上映。女主没有朋友,只有男人。

  • 十二•辰子

    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即便bad timing也可以不留遗憾

  • 水包酱

    相比全世界无数在为饭钱房租和助学贷款发愁的同龄人 北欧青年看似普世的焦虑其实更像是一种衣食无忧保护伞下的选择障碍 是选择从医还是摄影 是选择丁克还是生儿育女 因为每一条路都完全开放 所以反而迷茫

  • freyr

    实在不喜欢这种披着“女性”皮的、假女性电影,宁愿看一部真macho的男主电影啊!几度想要提前离场,可惜没有坐在走道附近

  • Pan

    3.5;还真就有国产青春阵痛剧的风味,高级的是镜头语言清新优雅多了,只是再美的躯壳也补足不了内容的不痛不痒。

  • 不玩豆瓣

    就是纯粹的喜新厌旧,自以为幽默的互窥男女解手低级、无聊,俗不可耐。激情场面每每都是猴急单脱(衣)、啃、喘,没啥创新。不过,人类的感情来来去去也就这点花头,自我折腾。而且,高冷的北欧竟然也玩起了绝症梗……是不是拍电影也拍到黔驴技穷了……

  • 豆瓣路人己

    哪是最糟糕的人啊,明明是最常见的人。12章节的讲述,细腻,柔和,总有那么几下被击中。

  • 新·文森特九六

    确实感同身受,真的抓取到了一代青年人可能的部分群体心理特征,不过还是因过于戏剧性而让女主角在现实意义上失去了普世性,成为一种或批判或憧憬的浓缩,当然对创作来说这无可厚非,但还是不经意间同女主在一个相近的境地中又处于了真实与否,等同与否的对立,片名『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仅是一场宣泄玩闹,一次蘑菇幻觉,却又是一种严肃裂变,一种时代症结。

  • 哪吒男

    女主角爆棚的亲切感,以及秀丽的脸,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真实且震撼。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我要很多很多的爱,我不放过所有新鲜的瞬间,我害怕负责任,我想成为我人生的主角,并以此为借口伤害他人,到头来,我想要的,似乎也没得到。这就是我。

  • 嘣太是一只浣熊

    糟糕没有看出来,只看到了一个从头到尾都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并且全情投入不顾他想的人。对自己诚实并且敢于行动的活法让我也想成为这样糟糕的人。

  • donger

    我们只是短暂的需要别人,来度过自己无序的人生。

  • 囍弗斯在天之灵

    3.6吧,为什么任何事情都要标签化?我不认为女主是女权或女性主义者,她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每个人都是如此。被所谓的标签或别人的议论绑架自己的选择该多么愚蠢啊。

  • 嵇澹

    抽身又归位,游离再凝神,举止媚俗,内心自反,虚张声势又茫然无措,矛盾挣扎同时自恋且自厌。乡愁印记奥斯陆这座城的舞台景观,一个提纯符号式的我,无关性别,每人都能在Julie身上看到「最糟糕的我」。序言后记十二章节,像集结成册的诊断病录,观察对象是时代症结和群体特写的重叠。从模仿观察他者的闯入到自己人生镜头下的主角,她的故事尚待书写。暂停时间的魔法里穿行清晨日暮,自我意识和爱情片段便可如文物遗骸一般被记忆重播回温,死别的交心消解了取消文化的无稽。纵情的迷惘,醒彻的泪水,瞬时的情绪和观点,永恒的割裂和迷失都如奔跑时万般抛诸脑后之自由悬空,就让它们顺着想象的呼吸浮游流淌吧!作者用意并不在提供解答,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针对纷繁思潮的论辩暂时也将继续无解。浪漫戏剧和焦虑现实的左右为难都是真实人类的一面。

  • 大奇特(Grinch)

    朱莉娅用摄影师(静止)的眼睛捕捉到了生活的律动,她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可以始终保持好奇心并探索各种选择,感受到生命的光芒。

  • alain.proust

    奥斯陆版花束般的恋爱,但哪怕停摆时间,也连一点“真实时间”的感觉都没有拍出来。

  • 哼哼.floweray

    承认吧,女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命门就是爱情,糟糕的不是像鬼一般只是听说未曾遇过,是自我粉饰的虚情假意

  • 基瑞尔

    【挪威】共享的那个烟吻、在奥斯陆接到的奔跑;浪漫与轻快的方式,把这个看似背离的标题逐渐可爱起来,也分享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那些自我毁灭,偶尔萌生的希望,焦虑,以及脆弱- -好的,坏的,都留给角色在关系中剖析和探索。【对它合适的一个好评是能成为被相中进行美版改编、并被各种女演员垂涎欲滴的项目- -当然,还是不要发生的好】

  • 寒狐传媒

    3.5星。参考影片《七宗罪孽的救赎》

  • 饮歌

    虚伪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尤其是披着某些政治旗号的假面叫嚣自己立场的人,譬如女权。

  • matchappuccino

    看得非常煎熬,可能是因为加上厅实在太冷了,觉得这个情节加上这个章节式特别俗啊,怎么就主竞赛了orz

  • Ziggy

    How Ghost World or Frances Ha were much simpler times. 我觉得剧作上一个取巧的地方是如果观众碰巧不喜欢女主的视角(尤其前半段,你发现如果上面提的两部从前的romcom/coming of age还依旧愿意探索human connection这一议题,到了这个世代,everything is just about me, me and me。名为”出轨”的那一章节简直cringy难熬,showcasing the worst of worst about millennials),仍然有可能被后半段Aksel病后的痛陈所打动,但这“动人”亦没持续多久。行将死去之人们带走了他们的时代(旧秩序在崩塌,但取而代之的世界是极度的原子化与数字化,什么都抓不牢,什么都不再确定)。涉及女权与气候活动家的部分同理是这般摇摆暧昧的(嘲讽者见嘲讽etc),甚至连voiceover不厌其烦地重复场景中人物的对话,也可能造成对其在另一些场景里叙述可靠性的怀疑

  • ChrisKirk

    Julie朝着Eivind跑去的时候,是一副笨拙但又异常狂热的爱情模样,与Aksel再见时,亦像是一次对生活对彼此的容纳和想象。城市无需寂寞,相遇与离别,本就是交织于其中的流行歌。

  • ….好一个当代电影,当代叙事。太“当代”了,在这个“当代”下,所有人似乎都在面临一样的问题,关心相似的议题。仍是“当代”的做法: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什么主义/立场/观点都可以被简化成关键词去理解/阐述,快速表达以快速博取认同,反矫情从而廉价地尽情矫揉造作,虚张声势原来是世界主义的,平板地球村大概就这样?呵呵。

  • 欢乐分裂

    3.5;明白自己多么糟糕就还不算太糟糕,她完全明白自己弱项——一边大谈女权一边无力反抗父权,一边挥洒当下一边惯性焦虑,过于随心的决定,定期的情绪上头,各种借口搪塞的混沌日常;然而,一切都会走向结局,都会在时间的洗练中说服或被说服。女主的脸孔真的好适合各种情绪的调动啊,极为生动。

  • 陈哈

    这是《忍者宝宝》后,最近又一部让我感叹的挪威电影。吵架都吵得那么有文明,有礼貌。渣都渣得像独立宣言。//全片最激烈部分,漫画家在直播节目上回击嘉宾:我觉得你们这些后女权分子简直太自以为是了。 都感觉不到那种浓烈的火药味。//书店店员+咖啡店端盘子的 都可以不去焦虑——我就端一辈子盘子又能怎样,我照样有房住,敢养娃,精神生活充沛... 这放在某些国家,你敢想?

  • Devin

    它能够引发挺多共情,尤其符合这个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所带来的我们内在的矛盾和不确定性。导演和演员都非常敏锐,把我们可能发生的各种荒诞的、不被束缚的情感和行为自由表达得很好,它的视角是正在进行时,而它的逻辑其实依旧是关于人的经历、矛盾、变化和成长,总体非常出色,今年“我是你的人”其实同样在表达一些更轻的情感喜剧元素,但是这部作品显然更成熟,它依旧小众,但是具备面向更大众化观影群体的内容,女演员的表演可以说非常出色,将非常难演的一个立体又生活化的年轻女性角色呈现得非常丰富和完整,我觉得这种“正常”角色的表演依旧比奥系表演更有意思,更完整,更有价值,我如今倒是挺厌恶电影在限定空间内给演员“表演”的电影创作现象,这样的表达可能是奥系演员始终难入我眼的根本,我觉得他们欠缺了太多完整化呈现人物的能力。

  • 我们敏熙

    电影试图往讨巧方向做,但是对我不太奏效。这个女性角色的塑造,感觉女性会比较喜欢,男同性恋不会太喜欢。

  • 冰红深蓝

    约阿希姆·提尔“奥斯陆三部曲”终篇,细腻真实的当代女性电影。1.女主贯穿全片的摇摆彷徨、她笔下的女权主义文章、以照片+画外音呈现的过往母系亲属30岁时的命运对比及男主在电视采访中情绪失控的辩论,都具暧昧多义性,既支撑又反思了当下复杂多元的女性主义思潮。2.【变化】亦是一大母题:女主从头至尾都在迷茫无定中决绝地探求新的变化,而漫画家男主则在生命最后时刻坦陈自己早已放弃了变化,一遍遍沉浸在如[热天午后]这样的老电影中。3.影片终归猝不及防地开启了至为痛切(而且对胰腺癌患者的描摹又如此真实)的【死亡教育】,这也是今年许多影片不约而同的默契,唯有在灾变与死神之息里才能真正反思生活。4.对奥斯陆城市空间记忆与电影剧照拍摄的呈露。5.严整章节结构,叙事者画外评述介入常与人物台词交叠。6.时间凝固的穿城奔跑。(8.5/10)

  • 迷宫中的站起来

    陈词滥调堆砌出来的人物居然可以代表千禧年代的银幕形象,我哭了,你呢。提尔现在水平变成这样啊,不知道还以为大卫拉塞尔拍的。世界静止那两段简直是今年看过最媚俗的场景,同样是用ADL,能不能看看hers是怎么拍的。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通過女性視角來看自戀文化下的成長和掙扎,非常有意思。有兩場戲很有趣,一場是在晚餐是爭辯 Mansplaining 時,女主從激烈地辯論到分神;另一場由致幻蘑菇製造的幻覺裡,用沾滿經血的棉條砸向父親⋯⋯這種寫意的手法不但映射出當下女性主義思潮是激進但同時又只是表層的。整個世界在面臨的轉型問題,而將這些問題凝結起來的粘合劑是每個人都在尋找的答案——我是誰?

  • 理易封

    “最糟糕的人”,不是突然出现的问题,而是一直以来一类人的共性特征,看起来没有定性,渴望爱却不珍惜,故事内容设定并没新鲜感,只是结合当下metoo女权概念,表现在自由与欲望之间找平衡的状态,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却总会自我感动

  • Captain_C

    我爱你但是我不爱你了,我不爱你了但是我还爱你。人总是矛盾的也是自洽的,爱总是流动的也是永恒的。

  • ✘.

    关于一些恋爱阶段观吧,导演对此有所体会。女主经常挂着微笑的脸,但她有心事,想说的是人不要违背自己的内心。感觉影片切换了好几种风格,因此观感也时高时低。★★★☆/7.4

  • 無邊無際

    劇本確實用盡全力挖空心思剪不斷理還亂奧斯陸還有比這麼迷人之處。

  • Muto

    被《无辜者》贴上《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标签的《宇利,子英》无疑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之一。按中国话来说,物极必反。提尔早在《奥斯陆,8月31日》中阐释了这一点。而我们对「网络连载作家」视角也不陌生——事实上,他在处女作《重奏》里就这么干了。唯一的变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从男换成了女,时间「战线」拉长——尽管女性自我觉醒需要更多时间,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但所幸,历经「四季」十二章换来的「丰厚」遗产也是令人欣慰和鼓舞人心的。众所周知,有些成熟女性凭借超强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被「糟糕的世界」顶到了「神坛」热搜,而有些成年男性则被「同一世界」贴上了「巨婴」标签。人与人选择的「上场、吃相、下场」路径如此不同,富足抑或饥渴程度也是如此悬殊,我们或许成不了「最佳女主角」中的一员,但至少可以离「最糟糕的人」远一点。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1571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