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
《推手》介绍
名称:推手
别名:Pushing Hands
主演:戴布·斯内德 / 王伯昭 / 李涵 / 王莱 / 郎雄
导演:李安
地区:台湾
年份:1991
语言:国语
时长:105分钟
分类:剧情片
《推手》剧情介绍
老朱(郎雄)被儿子晓生(王伯昭)从北京接到美国后,不但没享清福,反因与作家儿媳马莎(Deb Snyder)语言不通、在生活习性上有诸多差异,添出许多新愁(老朱对马莎的世界不好奇,马莎虽对老朱的世界好奇,却并不想作深入的理解,而是在好奇过后深深厌恶),倔强的老朱一片灰心(竟然在儿子家里尝到寄人篱下的滋味!),愤然离家出走。 一次偶然事件令美国媒体对老朱的太极绝技称奇,晓生和马莎也在看过电视新闻后找到了老朱,但此时的老朱已明白,处境凄凉总好过晚节不保。《推手》豆瓣热评
饮食男女讲中华传统膳食,推手讲中国太极。李安这手文化牌打得好。儿子太娘,儿媳太傲娇,女一号老来骚,郎雄一人演技压全场。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若是郎雄没有去世,不知道还会和李安合作出多少好故事。
朗雄演的当然是好的,而且并没有去一味美化这样一个人物,我想真实生活中老朱应该是善良但有点迂腐、烦人的老人家,印象最深的是他请求再多一次机会洗碗,然后咽不下去饭的僵硬表情。而全片印象最深的倒是儿子的两次暴发,一次对小孩子说,“你比爷爷、妈妈都会照顾爸爸”,一次是监狱中的痛哭,还有别的办法吗?
首先我不明白为什么豆瓣把这一部电影归为喜剧。李安,真的把人性看得太透彻了。感觉很多时候,其实人没活明白,不知道一直每天念叨着的努力过明天就会等得到的美好日子,有多么不实在。身边这样的例子一点都不少。家庭原来就是本难念的经,但是没有人付得起不去念不去用心经营的代价。
这部能看到李安的工整和匠气。我开始理解李安为什么说“王家卫是天才,我最多算人才”,那种天纵激情自由不羁,超越时代和文化界限的电光火石,在李安那里是《饮食男女》《断背山》的灵光乍现,但在王家卫的作品中,哪怕是最差的作品,这种光芒也都俯拾皆是。
影片仿佛太极推手一般,缓缓而来,却暗含内劲,把我的一份心情狠狠朝感动推去。中国式的亲情,中美间的文化冲突展示得很尖锐。除中国城餐馆那段打中国流氓、美国警察比较不喜欢,其余十分满意。
李安第一部剧情长片,就已经有了他一直以来最让人心动的温柔和细节。剧情方面或许有点把中国功夫太神话了,不过郎雄确实演得好。很多时候啊一家人的关系还真不是绑在一起就能解决的,当然推手的概念用进来不错啊。李安的儿子从小就像东南亚人。。。=__=
【其实家庭生活就像是打太极拳,讲究借力用力,以柔克刚。】看了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才发现李安才是真正的太极拳大师,对中外生活差异下的家庭琐碎刻画的淋漓尽致,故事如秋日落叶漂浮着的小河流水,虽波澜不惊,却凄凄惨惨戚戚,有点人生的无奈和悲伤。
‘这部依旧感人至深。虽然不及《饮食男女》那般无可挑剔,却依旧句句分寸拿捏得当。这是一种文化的递承,一种感情的传续。片尾在纽约高楼掩映下的中国城,两位独立细腻的老人,在严厉的阳光下,小声说着话,美好得就像所有矛盾所有疏远都被消融。
李安的导演功力真的很深!老演员郎雄的演技真的很好,当然其他人演技也不错,感觉还是很有意义的片子
中国式的亲情,中美间的文化冲突展示得很尖锐。
首先我相信这部片子绝大部分外国人是看不懂的…甚至是新生代的华人……<推手>是李安父亲三部曲中感情最为复杂也最为原始的一部,它有着<冰风暴>般的暗流与涌动,结局与Mike Leigh的<又一年>有着本质的共通。这是父亲三部曲中唯一的悲剧。【观影的时候请勿过于纠结情节的刻意……这可是91年的老片子啊!
粗粝却也质朴,家庭片表象之下其实是个武侠片:英雄迟暮,冷暖自知;就像《卧虎藏龙》前的一次小型预演
就像老朱一样,住在美国的感觉就是周围永远都是无聊的客气。简直想大哭一场。
一次偶然事件令美国媒体对老朱的太极绝技称奇,晓生和马莎也在看过电视新闻后找到了老朱,但此时的老朱已明白,处境凄凉总好过晚节不保。
大概电影也是有保质期限的,很遗憾,看这部看得太晚了,要是几年前,大概是会喜欢的吧。现在只觉得太表面太公式化,后半段的处理尤其不好。
两代人的矛盾来自于文化差异,很真实地反应了多种族移民家庭的现实生活。
影片中朱晓生的家有两扇大窗户,借此表现老人与儿媳隔绝的心理状态,却也表现了影片的精致之处。
(9/10)虽然很多人说这片是中美文化冲突,可我看到的却和文化冲突没有一点关系,这是两代人之间代沟。父辈对后辈的事不好奇,只想子孙遵循以往;后辈对父辈的事也许好奇,但好奇中会带着厌恶……郎雄只是没有长得一张小白脸,但他的演技可以完爆绝大部分当红炸子鸡。
李安父亲三部曲的第一部,虽然不是最完美的片子但是已经显示出李安戳人痛处的能力了。不管是喜宴还是推手,他都把人之将老的痛苦和失落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说三部曲里面每一部都有个合欢的结局,但是中间那种矛盾的生硬是戳到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面的。李安,李安啊,你心里面到底藏了多少矛盾?
这都是生活里实实在在的难,是真正困苦过,在社会中摸爬滚打过一身尘土的人,才能得出的观察。这里有多少的无可奈何,异乡人在异国的流离失所,亲情的缺失疏离,老年人被遗弃的无用武之地,各种与时代与人的错位。这凝涩阻滞的生活,不是凭着一双拳头一双手就能推得动的。
我觉得矛盾冲突的设置有些过于刻意,不如《饮食男女》那样行云流水自然而然。
至此终于把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看完,最醇熟的自然还是饮食男女,其次是喜宴,最后是推手,原因在于后者太露,讲中国文化精髓在于含蓄吧,若太急于表现冲突则显得功利心太强了。
郎雄的撩妹艺术大概是此片最值得一再重温的部分,其他都属于模范级编剧作文
16.5.2 三星半。处女长片就已内功尽显,难以置信。不喜的是整体上的刻意和闷,心水的是皆因细腻而生的亮点,真正用影像实现只可意会的表达。优秀,但不太能让人记住。
今天真是三部曲时间,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也看完了,这真的是处女作吗?难以置信,一个简单的故事涵盖了很多东西又不显得拥挤,就像推手一样,慢慢悠悠却直击要害。
从这部片起李安已经体现出了他把握复杂性的能力,并且拍的很地道,这是我最欣赏他的一点,做什么都做的到位。以及,老演员真是宝,郎雄就不说了,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尽在他的眼睛里皱纹里。王莱的陈太太真是一个惊喜,把北京话说的那么清脆道地正宗,泼辣伶俐又不失身份。好喜欢。
王莱老太太的北京话真好听,眼睛里就透着老北京的那股精气神儿。
晓生去警察局接父亲的那场戏,眼泪不禁涌了出来!—— 卧病在床的朱老跟儿子讲起文革往事的那场戏,眼泪不禁湿了眼眶。—— 活罪好受,寂寞难熬。……我们老年人不自求多福,又能怎么办呢?……时隔多年,在对中国大陆台湾近代历史政治有更多的了解后,我方才在重温《推手》时听“懂”里面某些台词的意味。还有,注意到朱陈两家人爬山时:朱老和陈太太身上穿的服装款式相近,再加上晓生与依依蓝白搭、杰米与怡茜的红白配,让这群人有一家六口的感觉……另外,《推手》餐馆最后离开的那个客人像是个Gay?《喜宴》是部关于同性恋的电影!《饮食男女》大女儿家珍和明道骑摩托车离家时那两个路人好像一对Les?……安叔还挺有“同心”的呀!-2019.09.13 中秋节
李安处女作,父亲三部曲第一部。刚出手就能写出、拍出如此优秀的低成本作品,在文化、家庭上的冲突和人物上描写得细腻动人,让人感触颇深。实在厉害!每个演员都非常出色地诠释了角色,尤其是老戏骨郎雄和王莱。对共党不屑一顾的儿子的演员居然是西游记的“小白龙”王伯昭!一查出演此角内幕就震惊了!
父亲三部曲的首部,比起后来炉火纯青的《饮食男女》稍显稚嫩,但是处处相扣的点还是看得出导演的用心。90年代就已经着力开始反映日后八点档热播电视剧的冲突了,这种先见之明令人叹服。电影层面上老朱和陈太的演技都算稳,反映尖锐的问题并不限于跨国家庭之间,看得让人冷汗直冒,李安的儿子演的好玩。
感动哭了。两位老人太美了。中国人的情义和礼节,太美了。
对于太极在片中的运用不置可否,有夸大但同时定下主格调的意义。全片最让我揪心的并非中美文化不能融合并非儿子作为顶梁柱的难,而是陈太对老朱,孙子对老朱这两条忽明忽暗的感情线,灰色又黯淡,说不清道不明,不经意的透露着人生最大的难言之隐。
——你怎么出来啦。——我来看你走了没有。
「推手って?」「二人でやる太極拳ようなもの。バランスを利用して力を使わず相手を倒す」「結婚と似てるわね」
家庭三部曲中稍显逊色的第一部,但是不失为一部好电影。李安啊李安。。。
“下午有事吗?”“嗯...没事。”小津般温情,“お早よう!”,真是一衣带水呀
类似背景的电影,像刮痧,总能引起人们的一些思考。片子的前十多分钟,没有一句对白,儿子回家第一次吃晚饭时的三人对话,是整部影片我最喜欢的部分,文化差异和冲突是影片的基调,但在内涵的表现上却跟其他影片有着天差地别,这也是李安最与众不同的部分。另外郎老先生的表演真心好,十分喜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252010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