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高分音乐纪录片《乐士浮生录》
《乐士浮生录》介绍
名称:乐士浮生录
别名:乐满哈瓦那 / 乐满夏湾拿 / 博伟俱乐部
主演:孔拜·塞贡多 / 莱·库德 / 埃利亚季斯·奥乔亚
导演:维姆·文德斯
地区:德国
年份:1999
语言:英语
时长:105分钟
分类:纪录片
《乐士浮生录》剧情介绍
这部记录片是《德州巴黎》,《柏林苍穹下》的著名导演文德斯拍摄的,源于他的音乐伙伴莱德库的一次古巴旅行。莱德库在旅行中发现了当地一支乐队背后感人的故事,在他的力劝下,文温德斯在1988年率领摄影组来到古巴,开始了这次著名的拍摄。 他用记实的手法拍下了这部电影,于是,早被人遗忘及冷落的这群古巴艺人,随着电影的热卖及专辑CD的出版,重新被人提起。世人彷佛自睡眠中苏醒,再次看见、听见古巴,了解了古巴音乐动人的魅力。 这群古巴老乐士用音乐跨越了政治的藩篱,破例获邀进入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演奏。演奏完毕,与会者一致起立鼓掌,让这些老乐士们感动流泪。事后当他们在美国想打电话回古巴报喜,却怎样都打不通,原来两国无邦交…… 他们的纯真、可爱,都被文德斯生动捕捉。影片一经问世,受到绝大多数人的肯定,尤其在国际大小影展上共获得13座最佳记录片奖,包括欧洲影展、金球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纽约、洛杉矶影评人协会、西雅图、入围奥斯卡最佳记录片等,是近年来国际知名度很高的一部音乐片。《乐士浮生录》豆瓣热评
“革命是永恒的”、“我们曾有梦想” 就是在听一场音乐会,轻快轻松。
原声值十星了,高超技艺炫目,随性、灵动、曼妙、轻盈,令人沉醉不知归路;南美丰沛的物候滋养了乐观幽默风趣的民间艺术家,音符与节奏仿佛契入血液与基因,音乐是他们精神的支柱,是生活的图腾,是融入日常的相随;摇滚青年文德斯终于圆一回大梦,以镜头记录了珍贵的历史瞬间。
聆听生命的热情。“只要我活着,就会继续爱。”
写给古巴的情书 前有我是古巴 后有乐士浮生录 太美啦~ 我是古巴,我是哈瓦那,我是退潮后礁石上千万干涸的泡沫。我是古巴,我是雪茄,我热爱生活,热爱每天亲吻我的人,我不停地燃烧。
在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度。没有被摧毁的民族。
南美热土破败街景来来往往旧车辆,深色皮肤的人民鲜衣怒马奏乐歌唱声声不息~看歌词翻译最欢乐了,原来他们唱得那么嗨的是那些东东啊……有个老头都90岁了啊还想要一个娃……当乐手的娃不管好坏,过的日子肯定很不一样。如果如果没有音乐,他们也就路人老头老太而已,一样会白发皱纹秃头发福啤酒肚啦
很少见的,资料馆放映大叔没有一出字幕就亮灯,直至最后字幕全部滚完
载歌载舞的民族,幸福指数总是那样的高。雪茄抽起来,朗姆喝起来,chanchan哼起来,姑娘吻起来,贫穷又算什么呢?跟我去古巴吧,初中地理课本里说它是世界糖罐,那不就是这颗星球上最甜蜜的地方么?
资料馆2013.8.8.7pm 最后的段落将两场音乐会交叉剪辑,亮的欢快和暗的沉稳,重获名声和寂寂十余年,纽约街景和哈瓦那浪花,那歌声和镜头足以让人沉醉、摇摆到酥脆,却又终归有点悲意。对老音乐人们的逐一呈现看似随意,实则很有层次。Social Club、开头相册里的卡斯特罗与切,被淡化又被突出的革命。
这些古巴的老不死的,差不多已经被古巴人遗忘了,更别提被世界的其他部分知道。他们站在繁华的、高楼大厦的、什么都能买到的、人们行色匆匆的纽约街头,是那么不合时宜与渺小。然而一旦他们接触到各自的乐器,音乐响起,他们一个个成了音乐世界的国王,那么自由、快活、美妙。
抽了八十五年烟的九十岁老爷子有五个孩子并且正在努力要第六个,他说出这段话的时候简直性感爆了…好想来跟雪茄…为什么不能打十颗星!
看到鲁宾弹钢琴,就好像祖父出着神发着呆,抚摸、梳理着陪伴了他一生的猫的毛发,他用手指把她弄得很舒服,所以她也温顺不胡闹,躺在祖父怀里发出好听的声音来。音乐没什么特别,只是生活很普通的部分而已,他们就像生活一样玩音乐,所以里面充满了生活的全部力量和整个人生。Pure, quiet, powerful.
难以忘记Ibrahim Ferrer的话:我们古巴人真幸运,我们很渺小,也很强大。我们学会了反抗,反抗好的,也反抗坏的。片中那条海浪拍打的堤坝好像在《夜幕降临前》里也有出镜?
看不见的伟大藏匿于日常的平凡,动人质地常常具有手工艺品般的年份。
"革命是永恒的",这个国家街头的标语上写着,摄影机运动被音乐赋予了Tango特质,所有人的经历就这样被直白地自我叙述而出,Buena Vista之于文德斯似乎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主义"模型,无人提起时间、历史与恐惧,它就在这里,在古巴与(第三世界视角下的)第一世界之中。
夏湾音乐太美,醉人心脾,难拒酣然入眠。浮生若梦,或许伴着这包裹了历史沧桑的歌声浅醉沉睡过去也是一种正确的“观看”方式,在不知觉中脸上一定也会浮出满足的笑。“好景俱乐部”的名字仿佛已经暗示了好景不长。它一定程度上让我想到《寻找小糖人》,虽然它无关传奇般的寻找过程,但也有被遗忘之被找回的动人。当然他们有没有被世界和历史重新记起还两说(或许根本不存在被记起这个动作),但那个找回自己的瞬间已经具备了如同开场照片中大卫面对哥力亚般的冲击力量。卡耐基的表演谢幕时眼中的热泪与剪入的哈瓦那街景的交织,仿佛让人在高高的帝国大厦上看到了遥远又渺小的自由女神火炬上又有火光跳动。
资料馆炒鸡好,每次坐在那里或者带同事去这个地方都有一种满溢的幸福感。片子比想象中闷一点,但几个加起来要千岁的老人实在是太精彩。古巴音乐也很美,现在在听原声音乐。歌词很有趣,“快来救火”“堵在路上”什么的实在是太逗了。
《乐满哈瓦那》,音乐还没响起的时候,就给你看粉刷色彩饱和度极高的街景,但所有这些西班牙杂烩风格的建筑都是起皮剥蚀的,看看太阳都干了些什么?!起皮部分是起翘的旧,而贴合的部分明艳度如初。很奇特,时间未曾在这里留下灰,而是逝去与曾经的珍视,同时存在。街面的色彩都在一个饱和度里,有着不同色阶,仿佛古巴音乐里,起调那么昂扬的统一。所以音乐起来的时候,各种明媚的长短号,作用是在音阶里撒下艳艳的荧光粉。然后说这些做古巴音乐的老头,歌唱痛苦热烈坦诚,同样高饱和色的天真。。。太阳对人也是做着同样的事~只是投射,并无节制。古巴音乐,缺点也是优点都是太直白。
当某种单纯的东西成为生命的重心,都是能感动人的。那些歌曲、歌者所表现出灵魂深处对生命的热爱令人触动。
被美妙的古巴音乐所吸引。那些年逾古稀甚至8、90岁高龄的老头老太太们对音乐最质朴的爱,化作热情奔放的美妙歌曲展示给全世界。让人又敬佩又沉醉其中。音乐精神让人感动!//20170831资料馆胶片版。大银幕看更加专注,专心沉醉于音乐之中。也体会每个乐手的故事。四星半
“到哈瓦那就像进入了时光隧道,路旁的小咖啡馆里人们抽着雪茄,只要有人弹奏起音乐,路边就会有人加入,或跳舞或唱歌……”太动人了,热爱音乐的人永远年轻、幸福。
文德斯真不错,纪录片都拍得像散文诗,感人之处不在刻意制造而是流露在每个音符里和歌词的字里行间。原来古巴人也是在街边摆桌子打牌的!
古巴哈瓦那,好景俱乐部,沁人心脾、散漫随性的古巴爵士,那个我无比向往的拉丁音乐之都。作为拉丁音乐迷必须瞻仰的片!乐队的重要表演和每位成员的个人介绍呈现,感叹古巴和美国关系如此紧张的当年,整支乐队能跨越政治藩篱受邀去到美国的最高音乐殿堂卡耐基音乐厅进行表演。Rubén González年逾古稀却有一副在琴键上轻盈飞弹的灵巧手指,心心念念的《Quizas,Quizas,Quizas》竟然真的出现了!《Siboney》前奏一出心神都被凝滞住了~。
#资料馆留影##文德斯影展#胶片版,画面感人。看过《我是古巴》再看本片,意外地被那些平民歌者感动。古巴这片非同寻常的热土上,曾经徘徊着格瓦拉和卡斯特罗这样的革命者身影,也经历过深重的苦难,但那里的人都有着宽厚的胸怀与文艺的热忱,听他们“咿咿呀呀”地纵情高歌,你会以为这是一群来自天堂的音乐天使,但其实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ps 如果能更多聚焦那些古巴音乐家所经历的苦难,并且将其和古巴的历史结合起来,相信将更能震撼人心,也更符合《乐士浮生录》这个名字吧?
终于看了这部。片中提到,他们甚至觉得去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是件不可能的事,“很多人促成了这件事”,艺术弥合政治裂痕的意义是非凡的。古巴有如此富有魅力的音乐值得思考,尽管他们实施文化管制,统治者仍算有较高艺术品味。
看得高興極了,聽著裏面的音樂在家裡狂跳舞,滑冰。美死了
ibrahim: 当时我在擦鞋,他-别擦了,我在找你。 -干什么?什么事?-跟我来,需要你唱歌。需要你的声音,别人不行。-什么时候唱?明天吗?-不,现在。-那至少先让我洗个澡。-不行你赶快来。 他不停催我,最后只洗了把脸,擦干手上的鞋油就来这儿了。(觉得好感动)
羡慕坐在台下听Live的人。Pío Leyva头上一顶贝雷帽,嘴上一抹小胡子,身上灰色中山装,背手站在舞台前,皱起眉努起嘴倾一倾身,活像古共哪个支部书记了w 乐声里,他们仿佛除了享受余生再无担忧的老狗,但在纽约街头的夜色里说想让家人来看看,那眼神又成了满怀真诚希望的孩童。街上菲德尔的头像,This revolution is eternal的标语,掉了个r的Karl Marx,穿了满脸环的自行车青年,社会主义的那个国度里,艺术如何存续,还让生活好像歌与诗。18.6.10 @上海红星电影世界吴中路旗舰店
虽然全片的基调都是热情、欢乐的,但此纪录片其实是爵士与灵魂乐逐渐消失于大众视野的一份最后记录。这十分珍贵。这群艺术家的热忱、喜悦、天赋都被永远地保存了下来;当然,还记录了维姆对古巴音乐不加掩饰的喜爱与感动!我好羡慕1998年7月1、2号能听到好景俱乐部最后演出现场的人啊。此刻,我好想好想冲向哈瓦那,喝酒、然后随着音乐起舞!
#维姆文德斯电影回顾展虽然纪录片分数一般都偏高,但9.1分一定是佳作,能买到票即使是坐第一排不看就是血亏。一群古巴小地方的老音乐家第一次去纽约,第一次去大城市,就登上了卡耐基音乐厅。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没看过演出,看到最后真的热泪盈眶,被热情和快乐的氛围感染。玩音乐五六十年,没有功成名就,但是依然陶醉其中。「火在烧我,但我对音乐不离不弃」。结束后还有人鼓掌欢呼,好像真的看了一场演出。没想到古巴音乐这么好听。最近也只能看提前两周买好的这部了。周边好多都卖完了好可惜,也攒不了五张票换明信片了
卡斯特罗见林肯像之小巫见大巫;革命精神无分好坏;漫步铁轨吉他弹奏铁路之歌,在秋叶破碎声中回忆盲人琴师;从摩尔流落西班牙再由吟游诗人改进引入南美的诗琴;失去了十年钢琴的老人丢掉了关节炎的借口,寻找琴键外更高的音阶;将与街坊共歌的民谣带到阿姆斯特丹和卡耐基大厅……时代情怀,浪漫
好看!好多东西可以学,纪录片课要是老师给放了这个片子能少走不少弯路嘛……一边看电影一边吃东西的结果就是把芒果皮全吃肚子里去了!!!
Wenders这部 先听CD 偶然在ARTE上看到 也是有缘 所谓好的人物纪录片 是让拍摄者的存在感趋近于零 以便观众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对象上 本片主题是找寻 所有那些曾经耀眼的人们 由一条线索出发 唤醒他们 并重回舞台(这部分在全片中多次插入、强调过了)印象深的除歌之外 是在老剧院的那次问路:那些老人呢
当琴弦拨动 一切の流动都开始变得不同;生活愈是贫瘠愁苦 或许才有那本然纯粹美好の存在; 旋律吟起摇摆 似永不唱息の圣歌 点燃破败中の澎湃
这不是纪录片,这一个星给老音乐家的
影片的节奏感和镜头的旋律特别可爱,因为在别人那里不常见。有solo有合奏,都是微末的细节,用构思精妙的剪切串连到一起,使电影跟其中的音乐性调一致,让曲调和歌声来诉说乐人的故事呈现他们的个性。在人类的表达中唯乐符和画笔不说谎。PS:资料馆的空调见识到了!冻得我有一段时间不能集中注意力
这群有激情的老家伙们,真的让人感到温暖。继续燃烧吧~任何时候。另外,摄影好棒!这个片子只有在影院看才能充分感受到它的氛围啊!
如何用音乐跨越时间和地域来平行美国的现场和古巴,纪录片如何实现两种真实在时间和地域上的穿插。重头在后期对声音的剪辑处理,我想这是MV的工作吧,文德斯完成的究竟好不好,古巴的临场感和音乐会现场的临场感,古巴爵士乐步调和影像采访前进的步调相互踩着节拍走到一起,最后到达纽约的现场,以观众
所有那些无缘经历的生活,无从认识的人们,无法体验的生命,遍布各地。这就是世界的本相。——亚历山大·黑蒙
古巴的气息消解了Wenders拍纪录片时总会有的annoying的形式感。每次我站在卡耐基最高一层都想一跃而下。
多年前听到同名专辑的时候,虽然听不懂里面唱的西班牙语,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有几首歌可以说是噙着泪水听完的,这种感觉太奇怪了。虽说眼泪一直没有流出来吧,也称得上是酸鼻专辑了。今天看纪录片时,又找到了当时悸动的感觉。
2018文德斯电影展。古巴音乐的「天鹅之歌」,在音乐与音乐人面前,一切政治、意识形态都荒唐可笑,而「美景俱乐部」终究也将离我们远去,一如世上所有美好之物。文德斯想用音乐摒弃政治,但是最后还是以一种无可奈何的方式如鬼魅显现。
写给古巴的美妙的散文,镜头流转十分随意,没有过分的煽情和赘述,最后在纽约的演出让人热泪盈眶,乐手们的即兴都太棒了,也就是资料馆的音响太差了点
我看过的纪录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命客观的,一种是自我辩护的。但文德斯这么拍可能哪种都算不了,他用仰拍配合变焦推移镜头追踪人物,之后到了一个海岸俱乐部忽然使空间豁然开朗,人们开始演奏...这根本就不是纪录片,纪录片没有这么玩的,观众直接被塞进电影里面了。“现实反而不真实”
一个血液里流着音乐的人 不能没有随着即兴拉丁乐翩翩起舞过 看着这些talented cubano 血液里的细胞一次次兴奋起来 居然还是学习西班牙语的好片 顺便帖个在线地址:http://www.56.com/u40/v_NzE3OTU4ODU.html#st=4&fromoutpvid=NzE3OTU4ODU&
在这种心态下看的电影,想起很多,想起以前的好日子,甚至连俱乐部的名字都暗示般的给你叫“好景俱乐部”,想起在橡树下唱的歌,南美的手工烟卷,一种改良又改良的的古琴,拨动低音提琴的手,一双钢琴上滑向琴键的手,类似宫堡的地方成了体操训练场地,像观众一样带着窥探视角的从文明地方来的制作人,唱就是“我的乡下最好”,到了彼邦一看就是“想将老婆孩子也接过来”,那几分钟的观光时间,和前面一直拍摄到的故乡差距是巨大的。预料中会看到双子塔,甫看到还是令人叹息。
文德斯拍紀錄片的特點之一是不太預設立場,有短評形容爲“以漁網捕捉陽光”可稱恰切,這種手法亦可被理解爲一種創作的美德。本片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對哈瓦那民間音樂人的逐一訪談,二是他們獲得機會出國演出、尤其是登上紐約卡內基大廳之情形。在對後者這樣一個強情節的紀錄中,影片並未講成一個“實現美國夢”的故事,亦未強調這群樂手由古巴民間踏入美國殿堂時的文化衝突感(儘管他們中確有人持樸素的民族主義觀念),他們演出成功,台下的美國觀眾也備受感染,在樂手同觀眾握手致意和共同狂歡的時刻,音樂仿佛真的跨越了國界和兩國政治上的敵對。19年映後時導演自云,起初的打算衹是做一部音樂紀錄片,剪輯時才發覺拍的其實是一個“童話故事”,或者說這樣的拍攝鑒證了童話在面前的發生,紀錄電影中現實/真實/客觀同虛構/敘事之間的界限實是模糊的。
好棒的一群人!真有活力!最喜欢那个叫鲁宾的钢琴家。第一次知道有黑皮肤的神。维姆.文德斯的摄影风格在乱糟糟的古巴很难施展,但他还是找到了很多缺口,哈哈。方大同应该很爱这片吧?好是他的菜!每首歌都特别浪漫!(资料馆。满场。还好有会员卡)
年度最佳观影体验没有之一,全程像嗑药了一样在座位上一边扭动一年打节奏,比所有演唱会都爽。一群圣地亚哥老灵魂,骨子里都是流动的音符,他们演唱演奏的节奏只有一个词形容,就是“自由”,每一个多连音,每一段即兴,都戳中我嗨点,就像乘着巴士穿梭古巴街头,叼一支雪茄,做一场美梦。
没啥好说的,罕见的没有任何商业包装的灵魂艺术家,你能够感受到全是生命的美好,纯真和能量,这是艺术和最原始的本能所带来的激荡。再过三十年,五十年,地球上可能不会再存在这样的角落。是不是要趁早去古巴看看啊
WimWenders還是離不開他對影像思考,老伯伯們的人生和音樂已夠迷人,舉手投足充滿人味,連說一句話都勝過他人千言萬語,他就全程用Betacam和當年的數碼攝影來實驗,高濃郁影像與拉丁音樂相輔相成,結尾來個大路雙王,更是他再一次對美國的矛盾心態,看著鏡頭不經意拍下的雙子塔,誰想到兩年後會發生...
比起音乐,我更感兴趣的是想看看古巴的街头,以及当这些古巴音乐艺术家走在纽约街头的感慨,赞不绝口,却也始终没忘记故乡,故乡的街和故乡的亲人。不同国家的人,生活差别真的是非常大。
话说,我的影片分析考试题目是:怪蜀黍的乐与路。希望雅玲姐不要让我不及格。
对信仰的虔诚 纯真美好的灵魂 漂浮在音乐的海洋 伟大的艺术家 令人动容的纪录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25441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