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日本7.6分剧情喜剧《去见小洋葱的母亲》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介绍
名称:去见小洋葱的母亲
别名:去看小洋葱妈妈(台) / Pecoross' Mother and Her Days
主演:岩松了 / 赤木春惠 / 原田贵和子 / 加濑亮 / 竹中直人 / 大和田健介 / 松本若菜 / 原田知世 / 温水洋一
导演:森崎东
地区:日本
年份:2013
语言:日语
时长:113分钟
分类:喜剧片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剧情介绍
日本长崎,早已年过半百的冈野雄一(岩松了 饰)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在单位混混度日,得过且过,反倒更乐于在酒吧驻唱和创作漫画。日常里雄一和耄耋之年的母亲三枝(赤木春惠 饰)以及儿子真崎(大和田健介 饰)住在一起。爷俩外出赚钱,经常留老太太独自在家。三枝婆婆许多年前就换上了阿兹海默症,她日常里颠三倒四,状况不断,令雄一父子疲于奔命。随着老太太的病情一天天加重,雄一只得痛下决心将母亲送入专门的护理机构。三枝婆婆当下的记忆一天天衰退,而关于儿时的玩伴、早逝的丈夫(加濑亮 饰)的记忆却日渐清晰起来。老人家早已分不清过去与现在、生与死的界限。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依次来到了她的身边…… 本片根据冈野雄一以家族故事为蓝本创作的四格漫画改编,影片荣获2013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一名。《去见小洋葱的母亲》豆瓣热评
日本《电影旬报》2013年日本十佳电影第一位。
中国的电影工作者们什么时候能把一个简单的主题拍得动人而不做作?
鼻酸了。一定要去好多地方遇到好多人好多事,这样即使老年痴呆了也会想起好多人好多事。7.9
拍的很好,但略微对不起旬报冠军的头衔,尤其还力压了《编舟记》。因蓝本依自四格漫画,某些笑料便过于忠实原著,叙事上也不够连贯,反倒真不如漫画抓人。岩松了气场偏弱,老太太表演大赞,老亮则神似作者老爹本尊,另外要单独赞一下抢戏狂魔竹中直人,是你活跃了全片的中盘。
旬报13年第一名就这样?煽的太浅白,滥用配乐,镜语很一般,最要命的是插那一堆鸡汤漫画我直接想给1星
老年痴呆版《八月狂想曲》,日本人对原爆的记忆可以讲上几百年,就像我们对日本人的记忆也可以讲几百年一样,都太过深痛不可磨灭。力压《编舟记》也没啥好意外,被毁灭的记忆当然比工匠精神还要深刻。竹中直人是演技大神。6.2
年过半百的儿子照顾阿兹海默症母亲的烦恼,带出母亲儿时与年轻时的种种艰辛回忆。算是典型日式温情片套路。可惜的是,片中只是靠不停闪回来强制煽情,生硬直白地把当代与过去画面贴合在一起。在亲情方面和战后一代人的命运上,都没有做到深度挖掘。两星半
能很好的表现人一生的电影都值得敬佩,不过啊,还是没有编舟好看呢。虽然越来越喜欢加濑亮了。
2014/6/17(二)00:00在高雄威秀影城看的
长崎原子弹治愈之路 13年旬报十佳之首 日本民众电影
你会鼻酸,你会流泪,你会看到情感的全心全意。
竹中直人太抢戏,老太太演的真好,桥上那段和岁月的童话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没有宣称的那么感动。
非常温情,从头到尾都是温情,而且里面每个人都是这么温柔的不像话,虽然很美好,可是觉得有点太过于温情而显得不够生活。根本就是理想中的亲情啊,老戏骨们都演得太好。
1. 老糊涂了也不一定就不好啊。2. 母亲的一生经历了长崎的核弹,嫁人时家里贫困,老公酗酒,老来儿孙孝顺。这是小洋葱母亲的人生经历,个人轨迹无法摆脱大的历史趋势和事件,我们都是在限定条件下活出一点小小的个人风格。3. 谁知道还有多少年清醒呢?4.加濑亮真瘦,不过演的非常出众。
难受,看完太难过了。每次看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题材,总会将自身和现实生活投射其中,忧心当父母老去之时如何处之。PS:加濑亮演得一手好爹。竹中直人演得一手抢戏【那个角色好有交响情人梦里Franz的感觉
稍稍刻意 很像台湾那部讲老年痴呆的纪录片
长崎核爆的伤疤,在母亲患上老年痴呆时慢慢揭开,它小心翼翼的诉说着无法忘却的痛,与桥上重逢合照的奢望。现实与过往的闪回穿插,断裂开的剧情,就如同没有经历过的人无从知晓那种感觉。但他不消费苦难,不卖弄煽情,只描述一种生活的状态,能感受到那种平凡与亲切,是一种小确幸。
去年的旬报十佳一部比一部无聊。这部片子对于观众很挑,属于日本战后那些人看了或许会有点儿感触,但对于我来说,这部温情戏就过于平庸了。
很写实,很喜欢松本若菜在剧中那样的女孩!
患上健忘症的奶奶和她充满回忆的故事,充满反差的剧情设置确实能把戏做很足。高潮与结局有神来之笔,合理巧妙的引发情绪宣泄,又见到作者观点。但回忆戏太满,生活在当下反而比回忆更无价值,又让变老这件事显得过于伤感,太沉重。另外,森崎东导演80多岁,不得不说,电影中有很多东西还是很难理解的。
有不少感动的点,但总体来说觉得对阿兹海默症的刻画不太真实。竹中直人好好笑!
有些早就铭记于心的让自己欢笑让自己难过的事,就算变得糊里糊涂也不会遗忘。(片尾曲一青窈的《霞道》蛮好听的。)
剧本挺见功力,不得不送去养老院一事勾勒出奶奶的一生,喜剧tag只适合前半程,后半程无数被戳中的泪点,午夜梦回突然起来给少年时代的小伙伴写信,长崎灯会桥上幽灵相遇,无数仿佛是继承了木下惠介的催泪瓦斯,偏偏更虐心的是,回首来看,奶奶的一生比起其他更苦难的人,她还不算最惨,这个人生啊其实对谁都一样,又短暂又漫长的几十年岁月,要经历多少时代的重压,一个普通的人,即便只是活下去,已是莫大的勇气 | 本来都没买这部的还好临阵又看了幸好幸好
老年人最不能忘的还是旧时的玩伴、失去的亲人。
大右派温情片,谈到战争只提长崎蘑菇云不提侵略战争,跟山田洋次的《母亲》一比简直差太多了。
如果放在四十到五十岁之间看这片子,感觉肯定会不同,即使那是二十几年后的事情。但仅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故事其实并无太多出彩之处,回忆太杂倒显得乱了。
终于有一天,等我们两鬓斑白、有了老年痴呆症,甚至记不住最重要的人。仅存的只有那些苦涩又美好的回忆……!ps:又一部让人看了感动的泪目的治愈系电影,为什么10部日影有9部都能把人看哭!日本人把家庭与亲人的那些琐碎与微妙的情感剖析的太深入了,不愧是全世界最擅长拍家庭片的民族。
以长崎为背景的故事始终无法离开原爆,而近年两部这个题材的电影都恰巧使用了正叙中插叙加倒叙的手法,家庭亲情这种需凝聚情感的题材使用这种手法却相反很容易分散感情,无从收紧,果然还是始终无法适应这种手法啊。
在桥上,那一个回头,母亲老了,也小了
颇具争议的旬报冠军。情节和表演都有趣,也足够感人,但可能是改编自四格漫画的缘故,通篇具有一种零碎感,或许是对病症更好的表达,但总感觉衔接上还可以做得更好些的。推荐给中老年人群。
看着看着就困了,加濑亮和竹中直人在里面只是个小配角。竹中直人在我心中就一直是秃头板寸的样子任何新潮发型的形象都是卡粗拉不用怀疑了。。。
作为13年旬报第一名,本片显然有些过誉。题材,改编,讲述都不新鲜,虽然亲情故事永不过时,漫画改编也并没有给电影带来更新鲜的滋味。叙事的平和真挚算是比较突出的,是这样的类型片怎么样图片呢,光靠动人怎样来打动刁钻的观众呢,我们除了亲情还有什么,不能使亲情成为拯救电影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看到这样的片子格外有触动,奶奶走之前也是这样,有时候答非所问只是因为她在回顾自己这一生,想到哪里就用哪一段的记忆跟你对话
描写了很多现状,但是源头还是年轻时受过的苦难,丈夫朋友和孩子构成了她人生的支柱。感觉略满,但还是有很多戳泪点的细节。片尾曲好听。加濑亮居然也能演这种不负责任的父亲,他是因为帅被原谅吗?以及,凡是竹中直人出场的戏份,我的目光就再也没有落在别人的身上过。
回忆戏太满,生活在当下反而比回忆更无价值
漫画太温馨可爱了。奶奶的一生真是很美很心酸的故事,她的友情爱情家庭。奶奶演的好棒,年轻版的也演的很好,充满爱的电影。
作为外国人,看这部电影,体会到的二战伤痛很浅,毕竟这个得日本人自己的体味,以至于感受不强烈,影片的推进速度,总是觉得慢或者滞的很。不过那种欲言又止的触感倒是别有意味,这是很多商业电影不屑做也做不到的。
再废柴的秃顶大叔也有曾经被母亲用尽生命般呵护的纯甄童年。母亲光江一角是日本战后普通家庭妇女的缩影,经历坎坷的身世、对学堂的憧憬、好姐妹的离世、生活的颠沛流离,逆来顺受迎击命运,到最后在失智中与记忆中的人重逢、圆满。同样是关爱老人的题材,风格介于诙谐的《奇怪的她》和沉重的《桃姐》
从开头一路轻松猜到结尾,看似云淡风轻,其实是用力的遮掩苦大仇深,之所以还是喜欢它,是因为它除了感情时态度的那份泰然。这个故事承载了太多日本战后那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感,加上庶民剧的朴实风格,日本人会偏爱它很正常,这就像中国人看文革那代人的人生故事一样。★★★
“他很混蛋吧”“你一定很恨他”“爱死了”
中规中矩,很温和的风格。开场很吸引人,母亲记忆错乱后的闪回挺有意思的。只是结局也草率了吧。估计老了以后看更有感觉吧。
当现实逐渐模糊,过去则清晰重现,失忆成了捞起记忆的岁月钩子;明线是一个中年小孩与痴呆母亲的日常,暗线是日本战后共有的国民经历,无法感同身受,但人情之美可以普天相同。结尾老母亲与故人相聚,以返回原点的方式抵达终点,人生一大幸事,失忆也未必可怕。
感情一直在细微处悄悄铺垫,直到灯会桥上那一刻爆发,太让人动容了!母亲啊,她的过往像一颗洋葱,慢慢的剥开,几多辛酸几多眼泪。另外,被父母遗忘是一件无比悲伤的事情。
利用母亲老年痴呆的设定,加入许多倒序段落,以此来追忆二战前出生的那一代交织着历史事件的个人命运。但对我来说,还是稍微有点煽情了,克制一定可能会更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25591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