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荷兰8.4分剧情喜剧《安东尼娅家族》
《安东尼娅家族》介绍
名称:安东尼娅家族
别名:安东妮雅之家 / 不靠男人的日子
主演:维勒克·范阿梅尔罗伊 / 埃尔斯·多特曼斯 / 多拉·范·德·格伦 / 珂洛丽·斯普尔 / 简·德克莱尔 / 埃尔希·德·布劳 / 雷豪特·比瑟马克 / 玛丽娜·德·格拉夫 / 扬·斯滕 / 卡特琳·滕布鲁根卡特 / 保罗·科艾
导演:玛琳·格里斯
地区:荷兰
年份:1995
语言:荷兰语
时长:102分钟
分类:喜剧片
《安东尼娅家族》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之后,安东尼娅(维力奇·范·阿麦莱 Willeke van Ammelrooy 饰)带着女儿达尼埃莱(埃尔斯·多特曼斯 Els Dottermans 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安东尼娅乐善好施的善良性格为战后满目疮痍的家园带来的新的希望,她先后收留了痴呆女孩代代(玛丽娜·德·格拉夫 Marina de Graaf 饰)和农夫巴斯(简·德克莱尔 Jan Decleir 饰)等人,组件了一个特殊的家族——安东尼娅家族。 一种温馨又紧密的关系维系着这些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们,在相互扶持之间,却也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达尼埃莱怀孕后生下了特雷莎(Veerle van Overloop 饰),小特雷莎长大后,却惨遭皮特(Filip Peeters 饰)的强暴。随着时间的流逝,安东尼娅家族不断的壮大着,而安东尼娅自己的生命却走向了尽头。《安东尼娅家族》豆瓣热评
荷兰牧歌,美丽人性。在清新乡村画卷中,在至爱至亲人性中,穿越时间,围坐一桌,五代同堂,欢声笑语,浮生悠悠,探讨生死、生命、存在,乐观从容、平静深刻、抒情有诗意。女性独立,智慧自主。借种生子、倒立促孕。异性同性皆春光,满屋欢叫满屋爱。生前无缘,黄泉相守。叙事留白,摄影美仑,配乐悠长。超现实主义点缀。电影造梦,身临虚境,有此一生,完美足矣。第一次看荷兰电影,第一次听荷兰语。联佳蓝光,修复崭新。
女版百年孤独好温馨呀~ 人格类型猜想:安东尼娅ESFJ,画家女儿ISFP,数学+作曲者孙女INT,小诗人曾孙女NF,闭门不出的哲学爱好者INTP
女性蓬勃的生命力让荒凉村庄绽放温暖,四代女性共同打造的母系乌托邦,美好童话底色,却也不乏黑暗残酷,魔幻元素加分;时间以无情的速度吞噬爱与回忆,灵魂与身体分离,见证死亡的奇迹。
真正的女性主义作品,女性版百年孤独,女性都塑造成了独立、有追求、对生活的态度淡然而豁达的形象,男人完全成了女人的附属。影片通过倒叙的方式讲述了安东尼娅一家四代女性的经历,有中超现实的感觉在里边,生活的质感很强烈。“这部长长的编年史得出了一个结论,没有什么会走到终点。”
跨度很大的传奇史诗,乌托邦式的理念化的但又富于真实质感。情感上非常动人,真正的正三观,但因为时间较短跨度较大、具体的冲突和细节比较薄弱。
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竟然能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讲完,看着正当年的美丽善良坚强乐观又勇敢的安东尼亚终于在岁月里变成了满头银发的老人,清晰地知道自己将要离世,而床边围满了爱她的一大家子人,的确是度过了幸福的一生啊。故事里有极其残忍悲伤的部分,甚至在结尾时村民们接连死去,并不会因为那些温馨快乐的部分而被冲淡,而人其实就只能是在命运面前学习接受,或者不接受。喜欢这种全片没有任何明星出演的电影,呈现着完整而真实的世界,凝视着他人的生活,即使是在不同的时空,也很有感触。
我要和你在不是你家也不是我家的地方睡一辈子觉,不结婚;我要一个孩子,但不要男人;我要在未满十岁的年纪与一个垂垂老者探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在这个四世同堂皆为女的家族里,我嗅到了自由最动人的香气。
在这荒忙大地上女性是如何对抗岁月的?安东尼娅一看就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可故事偏偏从她回归故里开始讲起,她的朋友、村民、女儿、外孙女,曾孙女,各个人物娓娓道来,男性角色大多弱化。一股乡野的忧伤与坚韧。 “我无法接受普世的误解:那就是,一切都会变好。没有什么会变得更好,不管是在最好的
非常charming的女性电影,一个母系团体的寓言会让人不禁与摩梭族的封闭社会产生比对,这种随着女性解放而随之诞生的Matriarchy,精彩之处在于家族中每一个人用自身的坚定去抵御外部的男性权力滥用,可悲的是这样的情境只能以魔幻寓言的方式进行书写
母系乌托邦,女性全方位反抗既有体制的范本
家族史。似乎外在社会的如何变迁对家族的兴衰影响不大。荒诞喜剧的这种风格是我的菜。细节很有意思。
20110603 kyxq 真正的女权主义电影,祖孙四代全是女性。她们拒绝结婚,坚持独立,追求快乐,相信爱情。片子整体其实一般,成人演员一个赛一个的村,再加上坑爹的字幕。沿着时间娓娓道来,只在最后流露出诗人般的忧愁气质,让影片回味良多。我们都是被活着,出生就是最痛苦的事。奥斯卡奖
母系社会,女权主义,男人成了传宗接代的床上用品~很多超现实的镜头,让人联想到了百年孤独
没想到我的2020年度最佳影片竟然在今年的最后一刻才出现。这是一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百年孤独》的女性乌托邦编年史,温暖的田园童话底色,魔幻的元素加分,这部长长的编年史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万事都未达到终点,人生是我们一起完成的舞蹈。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真正的女性主义?什么是乌托邦?那就把这部影片推荐给他,他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 Ps:Danielle喜欢上了女儿的老师,教老师吃生蚝那一段简直是直白又有深意,爱意都要溢出屏幕了
虽然被称作是女性主义的“百年孤独”,但实际上既不“百年”,也不“孤独”。布恩地亚家族一百年之后就消逝了;而安东尼娅家族的编年史则告诉你没有什么会真正走到终点。布恩地亚家族的男人只会制作小金鱼和打仗;安东尼娅家族的女人则非常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们不但不孤独,而且非常快乐。
这是一部真正的女性电影,不是激进地宣扬女权,而是将女性的善良与自信、自立和自强、坚韧与智慧娓娓道来,她们不依靠男人,并不是所谓对男人失望的一群怨女,而是因为她们选择独立,选择自我,并且乐在其中。同时也以自己的绝对光彩征服男人,在赢得男人的爱与尊重的同时,仍能保留心态上的平等与平和
3.5.。生活就是被活着,时间征服时间
7/10。月亮与犬吠的女子代表挑战世俗的疯子行径,骑马遇见欺负弱智的男童挂到树干,城里找人代孕、床上倒立姿势把精液流入子宫,反驳批评论文字数的老师退出课堂,牧师还俗带着“12门徒”,分别变革了男性统治的身份、生育观念、受教育权和神权,足不出户恐惧现实的哲学家对比安东尼娅看待死亡的豁达。
感觉像<<活着>>跟<<白丝带>>的综合体 没什么能走到终点 还是觉得这个结论式的结尾有点牵强
典型女权主义电影 女人版《百年孤独》 确实有那么一分史诗的意蕴 但导演太装13 控制和调度能力不够 比如说有我很讨厌的话外音。。演员也都很一般 为神马还有《角色》里那个男人 巨难看的家伙。。发现不但北欧电影不合适我 荷兰也不是我的菜
首度觀看荷蘭(語)電影,不太適應,看前三四十分鐘,還以為講的是17、18世紀農場/莊園的事,沒想到是敘事時間乃二戰後,近一小時後才略為進入狀態。接受上的問題在於不太瞭解影片所承接的文化傳統,例如荷蘭的鄉村社會中女性的地位與角色,因而難以判斷人物的行為動機是荒誕抑或寫實;再如影片中出現的朝向月亮嗥叫的樓上女人,讓我聯想到《長明燈》裏的魏連殳,其敘事和宗教的意義暫時無從考索。2020年12月25日18:30於北大百講觀眾廳,平安夜—聖誕節場次丁,出場後即接到通知,當天上午領到票的跨年晚會,連同1月的幾場電影放映一併被取消,維持了十年的在百講跨年的個人傳統不得不宣告終結,辛苦惠子還準備了幾張合照以備現場投屏,看這場電影也成了今年唯一一次進入講堂。
我们都是被活着。没有什么是永恒,也没有什么会终结。诗意叙事,油画质感,生活中的不幸与小幽默。用一句侧田的歌词:首先相信爱。 安东尼娅家族,不是以结婚、契约等联系,而是以爱联结。
所谓女性视角不过就是刻意忽略男人的存在罢了,以至于你都叫不出这里男人的名字,搞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荷兰女权主义影片,获1996年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片展现了一个不靠男人的独立女性世界,在时间上,从安东尼亚母亲去世到安东尼亚去世,前后有五代人——都是女人,类似《百年孤独》的轮回结构给人极大的震撼力。字幕有点差,影响观影感受。
读 Schopenhauer 的都没好下场。不如不去想哲学和宗教,想怎么活就怎么活。The Dressmaker 之类的电影大概也受了它的影响吧?
不是我的那杯茶。怎一个乱字了得。只有在末尾被感动了一把。
一部完全以女性主义视角呈现的,一个以女性为主导的家族四代女性命运的电影,虽然叙述的是女主漫漫一生,但并不像传统家族片的史诗风格,而是以清新脱俗自然甜美的色调,轻松愉悦的配乐,细腻饱满的人物塑造,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故事场景,描绘出女主角一家以及与村民的一派宁静祥和的乡村田园生活,让整部电影看上去温暖养眼。漂亮独立能干的曾祖母是这个家族的灵魂人物,在她的教养和影响之下,她的女儿、孙女都是具有强烈自我精神的独立女性。她们对生育、对婚姻不同凡响的选择,遭来村庄牧师的非议,但曾祖母仍不为所动,坚定支持。连小小的曾孙女也是常常语出惊人的小诗人。电影以曾祖母的画外音开始,用倒叙的手法,回顾了曾祖母从容淡定独立自我的一生,也强烈地传递出导演女性主义的观点
在充满原罪的生命之路上,隔着时间气泡生命幻化成各种形状。不论谱写的是超现实喜剧或cult重口味,生命终将回归到那条看不见的轨道里。
达尼埃莱真够前卫的,完全把男人当成生育工具,和摩托仔一下做好几次爱,然后还倒立让精液流进子宫好怀孕成功。特雷莎是个天才,数学、哲学等等学习速度异于常人。达尼埃莱和特雷莎的女老师成为同性恋做爱
不喜欢故意为了女性主义而女性主义。搞那么刻意干嘛
虽然很闷,但是却吸引人。在这样一个编年史中,我们发现,我们只是被活着,没有什么倒不了终点。
这个组合家庭的关系像一个阳光下的泡泡炸碎前的瞬间,五彩斑斓,稍纵即逝,其乐融融,如履薄冰。从打破人伦禁忌到个体挑战罪恶,一家子居然在撕裂的矛盾下继续着美妙的乌托邦,这也是导演想表达的人性自由之美,所以结局一行“没有什么走到终点”的字幕完全是自我宣言。当然,即便是电影,它的故事逻辑也已经站在悬崖边了。
女权主义。。。可怕的女权主义。虽然我承认这片很不错,很独特,但我真的不喜欢。
感觉是从家谱上砍掉了男性同胞的百年孤独。尤其前半场很多超现实的影像桥段。
最好是不要出生”,因为解决不了出生后遭遇的所有种种事情吗?然,何必非要解决?“生命就是被活着。”疯女子对着圆月狼嚎与教徒对上帝的信仰无异。
棒呆!情节紧凑充沛,明明片子很短却像走过一生
很怪异,某女只要借精生子,不要男人和家庭,生下了科学天才女。后来家里的男人都死光(包括那个经常看书看柏拉图的老头)。最后家里多是女人。强大的女人繁殖体。有点迷乱。
圣诞夜看的,一部女性家族史。在安东尼娅刚出场时,我并不喜欢她的为人姿态,有些傲慢,但随着剧情推进,她身上的闪光点确实亮眼,影片塑造出的史诗感更使得她令人敬佩。影片宣扬了女性的独立与自由,但我个人认为对男权社会有点矫枉过正,男性的工具化令人不适,不过这或许也是一种有变革性力量的理念或运动不得不具备的吧。影片所呈现的自由烂漫和芸芸众生像在我看来有点疯癫与病态,我也不觉得这种“乌托邦”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出路。再说点题外话,作为女性,我更喜欢用“人权”这个词,而不是“女权”,任何人的权益都值得保障和尊重,不分性别。
温和的女性主义,比法国布雷亚不知道高出多少个段数
女性;配樂和風景如畫般優美;;另外荷蘭語跟德語還真近似
那个时候的观念就如此时髦了,想要个孩子但不需要丈夫。果然学艺术的理念会比普通人更为先进。印象较深的场面是强奸犯被村民殴打后向他的竞争者求救,一开始竞争者驮着他我以为是要救他心想救他还是免了吧,结果下一秒就直接给按在水缸里淹死了,很是畅快。
8.0 一部思考生命、思考女性,思考生活的影片,亦是启蒙主义、二战、消费主义现代主义、梵二后下思考的结晶影片。诸多的主义却挥之不去对生活点滴经验,在魔幻的神视中的当下
我只是觉得什么电影被杨慧老师一解读就牛了,可能是我太迷她了吧。
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看似荒诞的情节在礼教根基松弛的偏僻乡村反而有着真实的可能。“时间不能消除痛苦,时间只能让记忆模糊,让痛苦淡化。”也可以理解为,经历的越多,越能淡然处之。安东尼娅对死亡的回忆轻描淡写,对情爱的记忆却深刻。全家人在欢快的弦乐里集体作乐,小孙女抱怨睡不着太欢脱。
好诡异的家族 那个妈妈你带着女儿进城随便找了个男人就为了满足女儿要生孩子的想法
昨晚看的,很给力啊!女孩基本都会喜欢的
第一步荷兰电影 三星半。极端女权 主题先行 不敢恭维。单亲 借种 泡友 同性 各种新型家庭试了一个遍。而男性角色则纷纷避世 猥琐 痴呆 平庸 卑鄙 。请问这位女性导演您有多恨男性?but 本片的叙事颇含趣味 旁白+直接介绍 捡主要人物的主要经历片段表现 全片极浓缩。
不管经历了什么,她们都是如此热爱这生活!几对情侣不分老少不分同性异性穿插剪辑的那激情一幕让生命的活力如太阳般喷薄而出!
女性生命之光,很多勇敢,很多智慧,很多超越。二战后,比利时一个村庄,一家四代——其实是五代——女人的故事。很多爱,很多出生,很多死亡,间中也有凌厉创伤和创伤后遗症。片尾旁白说,这部长长的编年史,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什么走到了终点。是的,生命依然,生活继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263310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