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印度尼西亚剧情《过去,如今和之后》

2022印度尼西亚剧情《过去,如今和之后》

《过去,如今和之后》介绍

名称:过去,如今和之后

别名:娜娜:逝水年华(台) / Nana

主演:伊布努·贾米尔 / 哈皮·萨尔玛 / 阿斯文迪·贝宁·斯瓦拉 / 劳拉·巴苏基 / 坎帕·普特里 / 瑞克·迪雅·皮塔洛卡 / 阿拉温达·基拉纳

导演:卡米拉·安迪妮

地区:印度尼西亚

年份:2022

语言:巽他语

时长:103分钟

分类:剧情片

《过去,如今和之后》剧情介绍

1960年代的印度尼西亚充满剧烈的政治变革和动荡。娜娜,一个温柔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冲突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她的丈夫被绑架并带入森林。几年后,她成为一个富人的第二任妻子,过着舒适的生活,并有一个女仆帮助她适应新环境。但娜娜的过去不断在她的梦中重现……

《过去,如今和之后》豆瓣热评

  • 圆首的秘书

    印尼深宅大院儿,抄了不少王家卫的作业(音乐尤甚),但最重要的缱绻和复沓是一点儿也没学来,空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背景,遮遮掩掩的创伤,令人厌烦的噩梦,极其功能性的配角,最后得来100分钟毫无新意的慢动作大戏,观感得有100小时。放wkw手里应该不超过30分钟

  • 蓝詹

    画面服装真好看,音乐真满真好听,但剧情空洞,无病呻吟。有钱女人的哀愁我不懂,我觉得她生活挺好的,我愿意那么过一辈子。

  • 奥兰少

    12th BJIFF No.13@英嘉。为女子的发髻拍了部电影。梳辫子好似上古结绳记事,一桩桩一件件把生活琐细理出来想清楚,是女孩从小必修的功课。但辫子终究扎眼,透着不谙世事的天真。女人的发髻就不同,梳定盘稳插了簪子,谁也讲不好放下是蓄了多长的故事,故事里有多深的漩涡。堆起藏住成为秘密的,总是受压抑而结成的负担愧疚,不由自主。女主那一匣头发,正是她十数年的噩梦之源。像女主为丈夫洗白头那样将发丝放下抚平,才得自由解脱。电影里回到前夫身边实在是莫名其妙的敷衍结尾,前一小时铺垫的悬念和心绪落到这里,一拳打在棉花上。p.s.跟王家卫浑比什么,哪都不像,说像的王家卫也没看明白。朴赞郁或阿彼察邦倒有那么点可对照的地方。

  • itsareverie

    整个片子好东亚,但过多的慢镜头和连续不断的bgm看得我好疲惫,而且Ino的设定稍微有点让人迷惑。不过我还挺喜欢噩梦、头发和秘密这几个点的。她一直在森林中逃亡,直到有一天她终于走出了那片深林。

  • 艾栗子

    #2022BJIFF#真的很雨打芭蕉啊。。印尼本土观众看了应该会觉得很悬浮吧,但是身为外国人还是得到了很异国的体验!沉迷在美轮美奂的服化道里,还有印尼习俗音乐舞蹈也太美了。太花样年华的部份我反而不太喜欢,而且前半段的音乐虽满却有很多民族音乐元素,后半段只剩重复的大提琴了听得人烦躁,太用力了。但比雨打芭蕉肯定要好因为我喜欢其中女性表达的部份,和女主简直一模一样的年轻女子是她的幻想吧,是她的情绪出口,也替她说出心中的想法、做出自己应该做的决定,跳入水中的那个镜头真棒啊,当你不够勇敢时是需要这样一个角色的。女主把隐忍、顺从到最后纵身一跃的过程表达得很好,甚至有种通透。隐隐想起霍乱时期的爱情因为爱情就是有很多种形态啊。

  • 何阿嵐

    每一場戲都像Dior 或chanel 廣告一樣,而不是為時代女性充權說話,Partai Komunis Indonesia 解散後的餘溫只是可有可無的口邊談,精緻美術成為獵奇式南洋風貌,人的欲望流布,愛恨情仇都被淡化在名為抑壓裡頭,那就像寫得不好的黎紫書短篇小說,一切只餘裝模作樣和陳詞濫調,用華麗的修詞造句來掩飾導演無法把握時代之難。魔幻寫實不是用來裝潢唯美的嫁衣,假約要對受壓抑的女性的關注,要銘刻族群或女性創傷,那不是擴大60年代女性們的各種面貌,誰要來關心一位食好住好生活好好無痛無害的女性,最後長大女兒跑出來與永不衰老的媽媽對話紀,時空與夢境硬傷得無法與女主角內心連結,劇情上留白處沒有線索可尋,頭髮可能是電影唯一運用最好的元素。也不知電影裡女主角們究竟抽了多少支煙,煩躁程度與當氣氛不夠就拿音樂作陪親一樣,抽那麼多煙,傷身呀。

  • 胤祥

    #12th BJFF# 前获2022柏林电影节最佳配角奖。看导演《Yuni》拍得不太行我就对这片子没啥期待,结果嘛虽然是有进步但是也不太行……以及这个配角奖纯属过誉了。片子首先严重自我东方化搞个种植园主怀旧,其次这性别议题写得也是含糊不清,当然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每次做梦都得拍醒过来导演你土不土啊,以及这个闹心的配乐……佳句都得使劲找找就别说佳章了……

  • 小乔

    怪怪的,女主整个心态我都无法共情,还不如和女二搞姬。

  • 喜西西

    12th北影节No.13。容纳许多元素的影片,都处理得比较简单。“女性”标签除了体现在女性导演、女性主角和女性朋友(红蓝cp)外,几乎没做讨论,对女性困境也浅浅点过。不知是不是囿于当地文化压力。|仔细想想,要梳成一个优秀的发髻,需要先忍受日复一日洗发的繁累蓄到足够长,然后梳顺捋平,手指灵活有力顺滑地翻绕挽拧,不能有一丝迟疑和笨拙,再把碎发别进去,这样一日日下来,便养成了女孩子的温厚坚韧灵巧。并不是不好,但少了些披发的自在,如她们跃入水中一般。|对于国际观众很有吸引力很陌生化的社会环境只作为背景音出现,最终只是个可以发生在任何国家时代的家庭故事。|看豆瓣简介发现片中讲的是巽他语,名字好酷。咚咚咚的音乐有点可爱。|观影时注意点,这种短的双钗发簪是个自己照镜子都无法看到的饰品,戴上只能供他人观赏。

  • HarperDie

    三星半。影片的落脚点在于探究受压迫的女性会为自己做出怎样的生活选择,而这样的选择看似充满主动性,却恰恰可能是社会逼迫你做出的。在这样一部氛围感吃重的影片中,导演卡米拉·安迪妮熟练掌握了一群亚洲大导的拍摄手法,但作为一位作者性导演,还是需要探索独树一帜的风格调性。女配角劳拉·巴苏基的表演属实碾压女主角哈皮·萨尔玛。

  • 机器人

    真的太喜欢了 影院里不知道为什么飘着一股淡淡的木香,太像东南亚的香气了,幸福

  • 二派/w方

    她想探讨什么呢?像水一样适应生活的女性追求自由吗?但最后,娜娜是离开了,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周围舆论,结果还是去找前夫。战争、政权、社会,对这个故事 好像没啥影响,我会觉得少了些,总是挠头啊,抽烟的,渲染氛围而没有意义的镜头。伊诺应该是那个指引娜娜的人吧。可她的出现,她们的关系,让我有些模糊。我甚至一开始认为她是为了接近娜娜才找上她丈夫的,她还送东西说感谢他。P.S. 不熟练的字幕操作员,让我有种在戏剧社的感觉。

  • 匣中猫

    看的时候睡着过两次,也不是太无聊了,就是BGM太重复了。但剧本也确实如同梦境一样纷杂迷乱,可惜镜头没跟上,能理解为毛都在说印尼王家卫,学到形但没学到神,只有小三突然跳下十月的水池(?)那个镜头令人稍稍感受到了那种试图描绘的旧时光的灵动,其余要么是时尚杂志味的摆拍,要么是受制于能力的拙劣模仿。不过总得来说还是能给个及格啦,至少有一段挺好的梦。

  • 耐观影-Xavier

    # 72 Berlinale # 本届柏林最惊喜的一部,虽然不能完全摆脱男权视角,但去除亚洲女性的负罪感已经是东南亚电影的巨大进步,加以克制隐忍的方式展现女性的悲伤和挣扎,并多处辅以致敬《花样年华》的方式高雅刻画东方女性之美

  • 红酒与谋杀

    要是说这片像王家卫,我觉得没毛病,导演在音乐的使用观念上都和王家卫一模一样。本片一直过度使用着音乐,用起来也完全没有巧思,杀死了留白,破坏了影像,丝毫不节制,当然问题也远不止于此了。其实开场前几个镜头一出来非常有质感,比如通过控制景深,利用目视距离制造出一个丈夫还魂的幻觉,让我还蛮期待之后在视听上会有所作为,结果也就这么短短一瞬罢了。如果依照柏林的性格,这片倒是很有得奖相…

  • Sid

    导演师从王家卫吗?或者朴赞郁 不过如果是后者nana应该和另一个女主在一起了 我已经脑补出很多画面了 从妒忌到好奇再到欣羨 完美完成自我认同和解放 结果没想到是令我一种自由 不过金熊肯定稳了吧 这视觉语言这配乐这民俗风情 政治隐喻 柏林最喜欢惹

  • 有心打扰

    1.王家卫导演课上到中学阶段的水平;2.女性背负着内疚感,即压抑着自身美丽。但影片所呈现的,女性的内疚感是男人给的,美丽似乎也是男人给的,仿佛都跟女性自身无关,女人好像要么依附这个男人,要么归属另一个男人。这一切似乎并不美丽。

  • 帕拉

    并不是蒙一层滤镜就唯美,也不是配乐铺满就抒情,模仿得很拙劣...

  • 观水

    地主婆二婚抓奸反被出轨,女屠户小三扮憨成功转正。开片说好的“发簪里藏秘密”呢?两件义乌道具就把剧情糊弄完事了?60年代历史和巴厘岛酒店式的庄园有啥关系呢?ins网红自拍也比这印尼杨紫琼要精彩吧?前景纱帘不停飘,后景抒情靠虚焦。抽不完的烟,喝不完的咖啡,没完没了的配乐,搞不清楚是酒吧MV还是三流广告集锦。把第一炉香拍出了咖喱味,把花样年华抄成了雨打芭蕉。片头说献给孙陀土著,片尾说珍藏故土,可是全片无处不在缅怀腐败的殖民主生活,彻底沦陷在庸俗的自我东方化的迷恋中,既没有过去的传统,也没有如今的苦难,更没有之后的想象,只剩下特写、慢镜头和影楼洗剪吹的卡拉OK...

  • 黑桃生

    可能比较空的部分都睡过去了,还蛮喜欢醒来看到的部分…纵身跃入水中,放下的头发,缠绕的梦境,女性之间的耳语。虽然是有些配角棒读破坏氛围感。一直在想除了音乐中那没有落点的拨弦到底哪里wkw了,直到后面有一段好家伙真照板复刻

  • 南悠一

    不仅仅在视听上模仿王家卫,它还借鉴了王家卫的史观,以一种无关政治的方式表达政治。在这片季风吹拂的土地上,暴力与奢华并存,闲适与压抑同在,每个人物身上都带着被过去撕扯的神秘基因,由收音机、日常话语中流露出来。印尼的史观和意识形态还是太复杂,短暂又激烈,卡米拉·安迪妮稍有不慎,方向就容易出现偏航,她对“之后”是乐观的,放在印尼民族志的残酷过去中又显得轻佻,这一点表现在了视听上,她依赖音乐辅助叙事节奏,反复呈现雷同的镜头,使电影在观感上也枯涩了些。

  • 逢澶Ty

    又是睡倒一大片…这什么情节…勉强当作印尼风光片…好多与“前夫”的戏码给我一种造作的王家卫感…喜欢不起来…

  • 井戒

    #BJIFF# 很王家卫风,甚至前夫第一个特写镜头有点儿神似梁朝伟。配乐讲故事,但主题音乐到后面开始滥用了。通过仆人之口体现时局动荡,主线还是将挣扎与苦难浪漫化到底,现实背景虚焦到模糊,无足轻重。娜娜与伊诺美美贴贴,是美丽的风景。

  • 拥桑

    看创伤了,极尽矫揉造作的各种镜头特写,音乐情绪哄抬的跟《花样年华》一样。可殊不知完全没有一种情绪能够被代入,扒到最后看到的只有女主前半生的展望和女配体态的得体。两个女生关系若近若离,像广告,像姬片,最后只是破碎的梦。它可以是任何一种东西,但它绝对不是王家卫,娜娜的体态语气也绝不是能是弄堂门口买面的苏丽珍。

  • 宇宙湯

    文本的指涉过于明显以至冲淡了人物自身的丰盈,显得笨重矫揉。而且Ino实在是太工具人了,何必何必。

  • 德小科

    (二刷)我们已经无法确定娜娜究竟是活在过去、如今还是之后。秘密盘入长发,忧愁似个长。优雅的音乐、体态和神情让她缓慢舞动在时空和人物关系之外,“解放”是一个无关外部政治的内部斗争。《花样年华》只是一层画皮,其下主体性极强的女性表达是王家卫也无法触及到的另一个视阈。

  • Lycidas

    4.5 隐秘而绵长的回忆线索,发丝般盘根错节的心绪,随着叙事展开慢慢让这个女性形象变得完整而动人起来。她不算幸运,也没有那么不幸,她身上被时代划下深深浅浅的伤口,也遵从内心踏上追寻自我的小小革命。非常好的melodrama,如果配乐能减少一半,也不要硬凹王家卫桥段可能还会更喜欢一点。导演还能继续拍这家女性的故事吗想看!

  • HMLandeliniX

    意图全嵌在伊诺的台词里面了。这更像是一种目光在女性身上,但仍然落脚在主流视角的修正主义年代戏,这位生活富足的巽他女性困在过去不幸和原罪话语里,呈现一种挣脱的欲望和隐忍的坚韧,然后再用旧爱消弭苦难,皆大欢喜。就像开头字幕讲电影是献给巽他祖辈的。

  • Irgendwann

    巽他语电影很少见呢,作为外国人来看,猎奇心理得到了极大满足,但是真的太像王家卫了,抄作业也要懂得变通啊,不能别人写花滑跳了2周,您为了答案不重复得可疑给改成14天啊。好想去印尼玩,从来没去过呢,好生气,快放我出去,我不要只能看电影,我要实实在在地去生活。

  • 用脸盆吃羊肉面

    开始以为是政治惊悚片,过会儿以为是严肃历史片,之后以为是怀旧家庭片,再后来又以为是狗血伦理片,再后来以为是文艺拉拉片,最后才发现是编剧脑子一团浆糊、导演装逼失败片。美术和音乐都不错,印尼片怎么经常扎出一个美术优秀的复古文艺片架子但剧本稀烂,太可惜了。就这女配还能得银熊,柏林评委瞎了吧?

  • Aboo

    北影节期间我被安哲训练拉高的zz敏感度在这个片里完全击打在了棉花上… 所谓 “印尼王家卫”也很不准确,只能说在某几段配乐上学足了梅林茂。

  • 天亮说晚安

    用一个角色来推动主角的发展,太投机取巧了吧

  • .幽浮

    第三章没看懂,前夫的面目比现在还模糊,始终是记不得的面孔。女主女配都好美呀

  • 华盛顿樱桃树

    #BJIFF12#非常稚嫩的模仿秀。除了画面上的一点唯美可供观赏之外。试听上简直超级无敌大灾难!再也不会有人铺满140钟的音乐了,且难听。

  • DeckardYang

    【1.5】文本和调度都是学生作业级别,音乐的滥用程度有种在看横屏Tik Tok的错觉,戏仿王家卫电影则更加佐证了这一点。

  • 灼见

    耳朵配乐听的都要听出老茧了,画面挺好的,人生看的第一部印尼片,值得纪念。/BJIFF.8.16英嘉

  • 顗礼

    #BJIFF#观感就像是喝崂山白花蛇草水,初品无味,细品怪异,回味寡淡,喝到半瓶便难以忍受。学王家卫是根本性错误,整个形式建立与叙事系统完全变成了四不像的东北亚电影劣质模仿,更可怕的是导演作为女性居然在性别议题上如此保守和言之无物,对女性互助的描写也基本停留在八点档连续剧的水准(不是强求女性作者一定要有女性主义表达,这当然是她的创作自由,只是现在的呈现效果实在太差)这大概才是名副其实的“岛屿上的煎熬”吧……

  • chole

    #bjiff#导演对分镜处理有些青涩,女二和女一在一起算了,更体现女性主义

  • 甜崽小豆包

    好像花样年华,配乐,两个人偷情的节奏,大篇幅用画面和音乐讲故事,画面眼花缭乱。女人都是很漂亮的背影,虽然是印尼服饰,但是和花样年华里苏丽珍的旗袍有异曲同工之处。两个女孩跳水的时候,鼻头酸了一下,那时候应该私奔。她说要像水一样适应环境,她最后一次给丈夫洗头,透明的水流进黑色的盆

  • 蓝河的风儿

    太难看了。空有王家卫视听技巧的一点皮毛,廉价的噩梦桥段和直截了当的政治话题插入真的超级减分,更别提乏味的主线剧情和不知所云的前尘往事。女主角这个但凡演好了就是拿柏林主角奖的水平,但无奈她是如此木讷,如此不会演戏。女配稍微看着活泼一些,会做表情一些,但也不至于塞个配角奖吧?柏林电影节今年的颁奖真的是灾难级别的。

  • 纸躯

    VIFF 2022. SFU. 印尼观光片的话五星,完美符合对东南亚的想象(尤指西方),雾气,潮湿,各种各样的布料图案,舞蹈,音乐(配乐真的很棒,以至于结合舞蹈,无端觉得,我是在看印尼现代舞的意思)。至于剧情,以为前任丈夫死后娃也死了的少妇,另嫁给了有钱比自己大很多的第二任,然后期间穿插着屠夫姑娘Ino,前任丈夫突然“复活”,于是少妇决定回归,现下育有2女2子,一个跟了爸爸,两个跟了舅舅,一个太小自己带走。情节什么的,不重要,是女主角的个人秀,别人都是工具人。赏心悦目的电影,只论风光。

  • Mirorio

    的确是王家卫遇上阿彼察邦,可惜形式远大于内容,对于人物和情感处理完全无法共情,前序与正片仿佛2部电影

  • Nymphen

    用了很多意识流的梦境去表现女主心理状态,但整体的情感力度还是感觉隔靴搔痒。影像风格看得出很“笨拙”地模仿了一些名导,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华丽空洞,配乐也是过于滥用,只能说好的艺术表达还是得先建立自己的视听风格吧。

  • 近朱者千慧

    三星半。真可惜,前一小时都是四星水准。我能理解有些人把导演和王家卫做比较,配乐和景别太像了,只不过这部音乐太满,而且某些乐曲的选择不如本地音乐更能表达情绪。红衣女子这个角色完全可以删掉,与剧情没什么帮助,而且她俩的关系令我费解。最后的结局我不明白,不知道是因为我不理解印尼的历史(竟然在这里又碰到了印共!),还是我应该先读原著。喜欢:满足我猎奇当地文化的愿望;演员真厉害,尤其是前半部分不同状态都拿捏得好;衣服漂亮(是不是老外看《花样年华》也是类似感觉)。

  • 刘德龙

    拿东方奇观炫耀性做加法的典型反例。画面和声音的极度过载和有效信息不成正比。政治历史外壳无说服力。

  • 可可饮料

    多次因为服装走神 服装版型使我联想起前前东家

  • 房NN

    氛围感的影像,视听呈现方式确实比较像《花样年华》。前半段的叙事镜头很少,只能捕捉到一个痛苦的女性在平静且优渥的婚姻生活下的暗流。过去的创伤记忆被自己模糊肢解了,而后变成每日的噩梦,潜伏进15年的再婚RPG里。女孩那条线很特别,建立亲密,分享心事,女孩带女主去跳瀑布触摸自由真的太棒了。至于那些政治隐喻,女性负罪感,父权背景下的女性自我救赎和自我认同,感觉都没讲好吧。

  • 断声眼

    说抽象也不抽象,说抓马也没有很抓马,滥用配乐,就这?

  • 好样的

    12th BIFF. 是多没有自信的导演才会用这么这么多(只是好听却毫无逻辑的)音乐在自己的片子里。每次做噩梦都自带BGM可还行。不说学谁模仿谁了,80后的导演,看上去是在拍一部100多分钟的MV,视听却陈旧极了。开篇夫妻间极为日常的互动时突然一句“我们结婚已经15年了。有这么久么。真是时间飞逝。”就该预判到是窠臼之作了。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36671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