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美国7.2分西部历史战争《边城英烈传》
《边城英烈传》介绍
名称:边城英烈传
别名:围城13天 / 阿拉莫
主演:比利·鲍伯·松顿 / 帕特里克·威尔森 / 丹尼斯·奎德 / 杰森·帕特里克
导演:John·Lee·Hancock
地区:美国
年份:2004
语言:英语
时长:137分钟
分类:战争片
《边城英烈传》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1836年,德克萨斯的军事堡垒阿拉莫遭到了独裁者安东尼奥(埃米利洛·艾切瓦利亚 Emilio Echevarría 饰)带领的精锐部队的攻击,这也就意味着,驻守在阿拉莫的两百名平民,必须要面对数千名装备精良的专业士兵。这是一场根本就不可能胜利的战争。 在这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威廉少尉(帕特里克·威尔森 Patrick Wilson 饰)、詹姆斯(杰森·帕特里克 Jason Patric 饰)和西部牛仔大卫(比利·鲍伯·松顿 Billy Bob Thornton 饰)勇敢的站了出来,领导着其他来自各行各业的勇士们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十三天后,阿拉莫尸横遍野,然而,勇士们所争取到的时间使得萨姆将军(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饰)得以领兵赶往此处,并且最终击退了墨西哥军队。《边城英烈传》豆瓣热评
影片试图淡化的内容是:叛乱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墨西哥中央政府禁止蓄奴。
其实挺不错的,战争场面的调度可以跟《魔戒2》媲美了...还有Patrick Wilson啊,你不要那么萌啊...
这一版的《边城英烈传》还原了主要人物的人性,他们都是各有缺点的不被神话的普通人。为了对抗墨西哥军队的鼓点声,大卫拿起小提琴随声拉奏,竟然化解了这份恼怒和节奏,这种奇妙的构思,用声音对抗声音,不可不谓非常有想法。
是从一方视点下的历史,讲述的是德克萨斯孤星州的独立史。一个阿拉莫依靠几百个德克萨斯民兵对峙几十倍墨西哥兵力围城。但在传奇人物,草莽英雄和独立信念志士的各自亮点下,让剧本不那么单纯。镜头画面大气,交火场面恢弘,战斗调度合理,全员阵亡的悲剧命运颇能感染观众情绪。
由于不太了解美国的历史,所以对剧情的发展不是很理解。不过剧中的英雄们还是让人感动的。
阿拉莫原来是西班牙人建立的天主教区,位于德克萨斯圣安东尼奥附近,有尚未建完的天主教堂。墨西哥独立战争后,大量美国人涌入德克萨斯拓荒、殖民,并在1836年背叛了墨西哥,成立了德克萨斯共和国。共和国民兵全歼阿拉莫的墨西哥守军后把这里变成了要塞,墨西哥总统桑塔·安纳得知德克萨斯叛乱的消息,亲率大军前来平叛,并下令不留俘虏。阿拉莫守军指挥官特拉维斯少尉与与主张投降的上校鲍伊发生激烈冲突,最后200多名民兵还是决定死守要塞。墨西哥军队只有6000人,很多是未经训练的新兵,根本不是彪悍的民兵的对手,一开始被打的大败。阿拉莫守卫了13天,最后墨西哥军队一拥而上,用600人伤亡的代价夺取了要塞,要塞里面的所有守军阵亡,但墨西哥军队也元气大伤,很快被休斯顿率领的700名民兵击败,连总统也被俘虏了。
得克萨斯州电影。讲了德州一段历史,虽然对于我这种历史门外汉而言,关于志愿军和正规军的结构、合众国与德州之间的关系这类重要问题完全没交代,但对于两场战斗的意义可谓充分。"啊、原来墨西哥军队是这样的啊!" 视听画面用来辅佐对历史的记叙,我觉得还是很棒的。
平民守城为将军争取到了时间,最终德州正式成了美国第28个州。这中间两个黑人的对话非常实在:墨西哥人废除了奴隶制,为啥咱们还要给美国人卖命?开战前拉小提琴那段还是很浪漫的,Patrick Wilson嫩嫩的~
了解了一段生僻历史,可惜战争场面受真实所限制不太过瘾
老美的历史电影,就是一群为了各种利益信念的人不停的争论辩驳,然后便是一种高调的信念脱颖而出,再然后一场血战,然后人死,信念永存~
我明白了为什么墨西哥那么落后了,美国的先辈们的确是很厉害,不过还没我们的出色!
因此说,美墨边境的问题是历史的问题,简单建墙,于事无补
隆隆战鼓声中的小提琴,生命的坚韧,反抗暴君的勇气。santa anna,怎么配和拿破仑相比。Remember the Alamo!
影19210:前部分人物混杂。等到民兵队长咳血时才各自鲜明起来。最立体的还是大卫,让敌人闻风丧胆,一曲小提琴与鼓和声带来战场短时和平。墨西哥兵备有素,能输也是奇迹。
美利坚的边境保卫战,前面叽叽歪歪太久了,砍了半小时都没关系
You all can go to hell, I am going to Texas. 再回阿拉莫,我会记住这三个名字,Williams Travis, James Bowie and Davy Crocketts.
三星全给帕特里克·威尔森,年轻,可爱,充满斗志
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片,侵略也表现得如此正义。
电影相当一般,不过跟着维基百科倒是学到了不少历史知识。
又臭又长。一顿煽情,但拍的就是很无力。把墨西哥军队刻画成兽人一样,有意思么?
盖梅尔用一辈子来重写的故事,对错真假也无所谓了,三个主角简直是从他书里出来的。可惜导演有心无力,抓不住重点。演员选得还挺像的,虽说怀疑真正的Travis只是个鸡血青年,电影里的还真挺讨人喜欢。
德克萨斯叛乱:在不允许奴隶制的国家建立奴隶制政权的反革命行动
故事挺简单的,内容也没有那么多,却偏要拍它2个小时,于是前半部分觉得节奏较为拖沓,后面开战之后 ,一切都舒畅了
电影还不错,关键是借此了解了得克萨斯是怎样从墨西哥分离、加入美国的历史。
看之前先维百了下,了解了背景,知道了此战的历史地位;话说墨军真是够水啊,7000正规军打200乌合之众,装备水平差不多,而且打得还是阵地战,居然要13天才拿下;德克萨斯要蓄奴,墨西哥不允许蓄奴,所以要独立,一方的是发动叛乱,另一方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可正义并不代表能够赢得胜利~~
这片当年出来就看过,虽然是有点史诗片调调,可拍的很一般,约翰李考克名气是有的,可总把一些本来应该不错的片子搞得很一般,非常尴尬的
两星半。看有评论说这版比起战争更倾向于描写人,问题是前面啰嗦了那么久,它也没能让三主角给人留下多深印象。只有影片进行到四十多分钟左右有一个炮弹视角的长镜头挺惊艳,城破之战也还可以。
上校的临战动员演说朴实而震撼:德克萨斯,是人生重新的开始。
没有阿拉莫平民的守城抗争 就没有8年后的德州以第28州加入自由美利坚
我觉得可以加深对美国联邦体制的理解。(补记)
没有以一挡百,没有以少胜多,200人守军被4000人的军队一个冲锋就打败,这就是视死如归,不自由毋宁死。
大一的记忆,城墙上的小提琴令人印象深刻
好看的美国西部片,拍得壮烈感十足
德克萨斯独立战争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改编而成的一部电影,战争场面描述得不错,当年流行的列队进攻战术表现得很详细,双方的攻防战展现得也非常血腥,对于人物的刻画以群像为主,主要是正面人物太多的缘故,导致有点脸盲症的我有些分不清楚彼此,反倒是作为反派上场的墨西哥独裁者的形象颇为得分明
6/10。流于表面的内心戏结合人物的过分脸谱化,成功让观众间离出戏剧情景。风语欲来的渲染、援绝城陷的压迫、浴血取胜的酣畅、顿挫抑扬的情绪节奏,这些好莱坞战争戏的强项全部丢失,被一个平庸导演拍得毫无气势起伏,哪怕塑造好一群生动的英雄群像,聚焦于站错队的黑奴视角,也不至于1亿投资打水漂。
452「我就是比較著看看,牆頭小哥不見了,不開心」
说这是美国侵略的。了解一下历史吧,这是德克萨斯独立战争
翻拍1960年同名电影,时代差异不同产物。表现力力度没原版张扬狂野,却有几分动人的人情味。
美式主旋律战争片,讲述中国人不熟悉,美国家喻户晓的阿拉莫之战。鉴于本人对17—18世纪战争题材电影的热爱,姑且打个三星好了。
这美国主旋律很偶像派。休斯顿骑白马,执长剑,高呼"Remember Alamo!"冲入敌阵,感觉那一刻威廉华莱士附体了...
在B站av2012353上看的,又名《围城13天:阿拉莫战役》《阿拉莫之战》,改编自真实战役,美国人的爱国主义电影。
墨西哥将军的预言成真,拿不下德州他们的子孙将会乞求美国。德州让美国壮大并塑造了西部精神,但让墨西哥也失去了天赐宝地
从美国的视角来拍啊,人物很悲壮,可惜德克萨斯却是被美国侵略的。
最近一直在思考,1840年以来,中国人学欧美的技术,制度,思想都过了个遍,任何一次革命都没有让这个国家取得尺寸的进步,总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本朝又回到学技术的轮回,我们到底缺了什么;设身处地,如果是一般中国人守卫着阿拉莫,结局必定是不站而逃或投降,片中其实时不时出现上帝的福音,我们缺的是他们的价值伦理,基于圣经传统的伦理道德操守,就是中国人没有信仰,几千年没有信仰地活着,秉持着狭隘的民族主义,几千年累计下来的恶,我根本没有改变它的想法,我只想走,离开这个国度,离开简体中文。
得州独立的关键一战,可能是回避了不怎么光彩的蓄奴之争,战斗的起源和各方矛盾让人拎不清。热兵器早期,杀伤力没那么大,双方对枪对炮对峙,慢腾腾的攻防,好长铺垫,间有抒情,这种钝刀子杀人临到贴身肉搏时才显出残酷。墨西哥的拿破仑兵败阿拉莫,历史以一种歪打正着的方式,促成了孤星共和国的成立。
不是大厂出品,竟然是实力派全明星阵容。教堂的取景好像和1960版的一样
美国的国土是如何形成的?殖民,侵略,鸠占鹊巢,蚕食南方邻国。我以为是多大的战争场面,没想到就是个小小村子,百十人打来打去的,竟然也能决定一大片国土的归属,成为名垂青史的英烈事迹。中国这种人群过于密集的地方看了能笑哭。剧情有些平淡,战争规模太细微。考虑到当时得克萨斯地广人稀,也就勉强打个三星吧。自己的土地,没有自己的人在上面,被人家占去,土地就会丧失。墨西哥的痛苦就来源于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43711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