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美国8.0分喜剧爱情《毕业生》
《毕业生》介绍
名称:毕业生
别名:Le lauréat / Die Reifeprüfung
主演:安妮·班克罗夫特 / 达斯汀·霍夫曼 / 凯瑟琳·罗斯 / 威廉·丹尼尔斯 / 莫瑞·汉密尔顿 / 伊莉莎白·威尔森 / 巴克·亨利 / 布莱恩·艾弗里 / 沃尔特·布鲁克 / 诺曼·费尔 / 爱丽丝·格斯德丽 / 马里恩·洛恩 / 埃达·盖尔 / 弗兰克·贝克 / 乔治布鲁格曼 / 乔治德诺尔芒迪 / 理查德·德莱福斯 / 鲍勃·尤班克斯 / 迈克·法雷尔 / 伊丽莎白弗雷泽 / 唐诺·葛勒特 / 哈利·霍尔科姆 / Jonathan·Hole / Robert·P·Lieb / 伊莲·梅 / 伊娃·麦克维 / 本·墨菲 / 斯图尔特·尼斯贝特 / 威廉·H·奥布莱恩 / 萨姆•奥斯廷 / 诺姆·皮特利克 / 伯纳德·赛尔 /
导演:迈克·尼科尔斯
地区:美国
年份:1967
语言:英语
时长:106分钟
分类:爱情片
《毕业生》剧情介绍
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本恩(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饰)对前途十分茫然,偏偏在这时遇上了风流的鲁滨逊太太(安妮·班克罗夫特 Anne Bancroft 饰 )。虽然不再年轻,但鲁滨逊太太却一再勾引本恩,二人发生了关系。他们在约会过程中,本恩遇上了太太的女儿伊莱恩(凯瑟琳·罗斯Katharine Ross 饰 ),被她的纯真青春深深吸引。本恩吐露了爱意,与伊莱恩开始了正常的恋爱关系,却遭到了鲁滨逊太太的剧烈反对。母亲的震怒使伊莱恩觉察到了一些内情。伊莱恩非常伤心,仓促同意了另一个人的求婚。本恩冲向伊莱恩结婚的教堂,他要力挽狂澜……《毕业生》豆瓣热评
这不是部关于爱情与青春的电影,而是关于人盲目的征服欲…
青春就是冲动? 他们并没有那么相爱,坐上车,冷静下来,就又迷茫。
那时候玩镜头玩得可真“硬”。有韵味,有留白,有风格。
里面的歌太经典了。在婚礼上的那声大叫让人一振,而随后反而是陷入更深的迷茫。
不仅是爱情与青春,更多的是一个躁动时代的缩影,感谢压抑过后在结尾的最后一缕光。霍夫曼正名之战
修复放映。故事有点扯淡,但配乐真的太经典了,每次响起都能勾起我的Nostagia情绪。青春,在男孩和男人之间迷惘着的青春,年轻霍夫曼古铜色的脸似乎永远都在流汗...
这才是真正的残酷青春物语。当他“少年维特式”地烦恼未来时,成人世界的情欲轻易就把他俘获。他努力想逃脱“又一个这种人”的窠臼,爱情是最后一根稻草。然而影片最后当舍弃他的小红车,抢到了新娘,经历了人生罕有的刺激与浪漫,但喜悦迅速消散,只剩失落与尴尬。他知道某种循环已经开始了。
最后结尾两个人跳上车后的冷漠好惊艳呀~为摆脱负担而选择的自由最终还是成为了负担
青春就是在高速路上飞驰,青春就是挥舞十字架抢夺别人的新娘。青春就是永远不后悔,青春就是永远充满勇气。
看到那麽法國的美國電影,實在有他鄉遇故知的激動
有一种经典,是你看的时候骂娘,回忆的时候静默的东西
荒诞起首,忧伤中段,甜蜜结局,一曲五味杂陈的青春挽歌;尼克尔斯平实而朴素的导演技法的确是与故事本身的气质太契合了,精确的构图和视角,多处完美而饶有趣味的蒙太奇,几个过目不忘的经典镜头,岁月的流逝并没有使这部片子显得过时;美妙的配乐和霍夫曼看似愚钝实则灵动的表演则更是锦上添花。
1.故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却还是轻巧的让我伤感,共鸣如此;2.镜头、剪辑还有那首配乐,深入我心;3.最后公车上的会心一笑,笑后的沉默,意味深长;4.爹娘熟识的已婚妇女千万别搞,性教育可以从别的渠道别的女人身上学得,所以别搞,有害未来发展。
从迷惘,到沉溺,到放荡,到破坏,到无力,到觉醒,到行动,到反抗,到出逃,再回到迷惘。仍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但起码已知道自己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单从Ben片头时在人流中的表情,和片尾两人坐在一辆驶向未知的巴士的后座的表情,便决定了它必是最经典最鼻祖的青春片。
这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和迷茫,而是当时时代背景下一群人的。疯狂之后的空虚,茫然写在两个人的脸上,结局看似胜利了,但等待着的前方又是什么呢?或许歌曲的经典程度已超越了影片本身?★★★★
达斯汀霍夫曼年轻轻就长了个大叔脸,演毕业生一点都不令人信服
今天看来60年代文化的迷人都是一种叶公好龙式的理想化结论。当时年轻人脚下戴着的镣铐,比任何时代的蒺藜都要扎人。他们坚信是历史上最操蛋的一代,富二代的审慎魅力敌不过抢亲时的疯狂呐喊,只能让更多同类以嬉皮士的名义涌向旧金山和荒郊野外。只是保罗西蒙的单曲循环也太多了点,虽然三首歌都好听。
后浪打折那阵捞了本《看不见的剪辑》,于是近期老片回顾ING。这部是属于“很有名但我看不出大好”来的那种。特别是年轻时候,连笑料也没get到过。要过了主人公那个年纪,编导剪对那种空虚烦躁急欲找个目标——哪怕盲目,去寄托这一股无聊的心理捕捉得太准了。
谨祝Elain将来不会变成Mrs.Robinson
讲述毕业生的迷茫、困惑、忧虑与叛逆,一曲五味杂陈的青春挽歌。迈克·尼克尔斯凭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构图摄影剪辑精致而绝美,经典镜头一箩筐,几处转场和大跨度推拉极具戏剧性,对景深的运用更是教科书级别。达斯汀霍夫曼演技初露锋芒。画龙点睛的结尾引人深思。两首主题歌宛如天籁。(9.0/10)
第一,霍夫曼那年也快三十了,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演得完全不像21岁的毕业生。第二,他们之间根本没有爱!
第一次看时刚上大学,对影片渲染的年轻人的迷惘似懂非懂。第二次看时,已毕业三年,认认真真地欣赏连花絮也没有落下。霍夫曼的每句台词、每个表情我都感同身受。两个年轻人从婚礼现场逃走后由大笑转为迷茫的镜头非常震撼,然而这神来之笔,竟然缘于演员演完了剧本后导演没有喊卡反而多拍了一会儿!
“我想你哪儿都不要去,直到你有了确切的计划”
我不知该说什么,我只能说我看到了我自己。
01:07开始入戏,前面的战线拉的有点长。老女人对本杰明的动机是什么?另外尼恩和本杰明的恋爱铺垫也不够。试想一个刚刚被你用低俗、下流的方式羞辱过的女生会那么容易原谅你吗?情感进展的速度不大科学,我觉得不现实。还以为这是一个乱伦的故事。本杰明的鱼缸。
剧作课上,我是唯一一个正确分出三幕分区的学生。
喜感十足,超喜欢优雅的老娘。霍夫曼的演技让我穿越到雨人,演天真和演傻是两回事好不好>_< 不过21岁老处男的感觉倒是演出来了orz。很多音乐重复使用作为motif挺有意思的
男主应该就是现在很多的“空心人”了吧,完成高等教育后再没有追求的目标。迷茫中在情海沉浮,影片结尾的处理不错,抢婚了又怎样,还不是继续迷茫。
又看了一遍,完全是傑作。結尾在教堂,媽媽提醒Elaine「it‘s too late」,Elaine喊「not for me」。我才驚覺,這故事最悲哀的人物正是Mrs. Robinson。她懷了Elaine,不得不嫁給不愛的老公,「too late」是時代給她的教條。她何嘗不想像女兒一樣不顧一切,但無能為力,只能困在婚姻中,醉生夢死地喝酒
霍夫曼给予这部电影一种可爱而笨拙的质感。故事表面上看起来无聊和迷茫,实际上暗流涌动,已然逝去的青春,满怀讽刺却也不失希望。
最后两人的笑容渐渐凝固,疲惫茫然又重新浮现在脸上,就像生活,永远会回归无趣,重复和一波接一波迷茫的牢笼,真狠啊
观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直对片名感到疑惑。表面上这是一个充满桃色想象的不伦爱情故事,恰恰就是毕业生这个身份最能够承载的。在60年代,美国婴儿潮一代进入社会,他们在战后和平富足的美利坚成长,然而空虚、迷茫、嬉皮士、垮掉的一代出现了。电影中的设定也是如此,本的家庭条件十分优渥,名校毕业、校园活动丰富、拿研究所的奖学金,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但是在这样的美好中,他却迷茫,并且他渴望寻找到一个出口。他想有目的,有计划,能让他不顾一切的目标。女主最后和他私奔,为的也是这样的一种不顾一切,所以这不是一个疯子的故事,是两个疯子才能干出的傻事,也是那一代人的状态。在公交车上,他们挣脱了教堂和家人,与一切决裂,在全公交车一群「老人」的注目中,他们的笑容是那么勇敢和释然。然后在未知面前,迷茫和忧虑卷土重来。
经典往往不会过时,显然,这部做不到。剧情也混乱,人物行为缺乏逻辑。有两星是给那首歌的
只有沉淀到知道爱的意义才能定下心来欣赏,就像ben一样。ben也许并没有成熟,但他明白了爱情是什么。第一幕结尾是我见过写得最棒的,robinson夫人的挑逗和ben的木讷构成了极具张力的画面。电影的摄影也有所设计,全片大光圈、少跟焦的摄影契合了剧情与当时美国社会变革时迷茫、压抑和反抗之间的关联。
惊呆了!剪辑超棒!达斯汀霍夫曼在床和泳池之间漂浮,既有心理状态又有生活状态,完美!机位构图超有料!尽管非常叛逆,但导演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台词贫得不行而且很乐,剧本非常疯狂但不知所云,一部自洽到惊人的作品!
情欲是填补不了迷茫的,爱情是无法满足生活的。处男少妇的不伦关系变成了痴情少男落跑新娘的一场执念。如果没有霍夫曼灵动的表演会逊色很多,配乐太好。
3.5。被释放的性欲和被唤醒的真情。轻佻口吻探寻各种人伦底线,想必保守之人会被看吐。
一个男人的成长,需要一个带他进入高潮的女人以及一个被他带入高潮的女人.
导演层面上无疑是出色的 但Dustin Huffma毁了这一切 母女俩会同时看上他 应该属于遗传眼疾吧 / SIFF第16场
8/10。美国年轻人电影的代表作,剧本共鸣性取决了成功,后半段有点《邦妮和克莱德》“真爱无敌“ 的意思,浑然一种自由恋爱气质。视听层面很丰富:快速的心理蒙太奇、颇具深意的画面布局、非连续镜头的时尚音乐与无台词场景融合,都是当时流行的电影技巧又用得恰如其分。烤面包机对应台词那处很有趣。
镜头和配乐六十年代标配啊并没有很惊艳。没有感觉到爱,讨厌每一个人。
剧作课上观看,一种脱线的黑色幽默和悬念感的极致结合,看得也超有共鸣,剪辑和摄影非常新(浪)潮,那种混乱躁动的感觉非常动人。【2017.10.20 @SVA】
【B+】以为是个纯情的电影,看一段觉得很情色,看到最后发现其实还是很纯情。当然,也很迷茫。(话说这片子怎么豆瓣看过的人这么多- -)
每个人的梦想,不就是那辆公车永远不停吗
贯穿了处男毕业生的焦虑和迷茫…镜头太有味道,红色的Alfa直击我心,抢婚后在公车上那几秒眼神变换太神了。
2018SIFF。60年代青年人的迷茫如今被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与反智主义说解构,然而这样的「迷茫」和「反抗」却是无目的性,当行动开始后才会真正的无所适从,才是真的悲剧的序幕。Mike Nichols当年惊世骇俗的主题如今却成为狗血一样的笑料,世界继续在堕落。
9.3/10。①刚毕业但尚未走出社会的男主因迷茫生活而分别与一位已婚太太及她女儿伊莱恩的爱情。②低饱和度调色;开头的派对通过塞满人的画框和浅景深渲染压抑;构图:被太太支起的腿夹在中间的男主、站在教堂顶上大喊伊莱恩名字的对称+框中框构图(寓意被秩序锁住的年轻人);表演长镜头(太太叫男主帮忙解衣、男主跑步去教堂、结尾两人公车上从喜悦到迷茫、等),增强写实感和浸入感;男主回头看到太太裸体的多重角度抓取;游泳池潜水那段主观镜头只有逼仄的视野和窒息的呼吸声;提速的各种J-cut;与太太初次开房那一整段的倾斜构图;和太太多次做爱的段落不断利用物体/运动/台词的匹配在家和酒店间来回转场。③全程笑点十足(尤其是前半段的尴尬喜剧,那些查户口式聊天更是搞笑),但和影片迷茫反叛的气质略相悖
几个镜头真精彩,就是表现欲太强了。特别喜欢前面,镜头不动声色的表现疏离感。到后面男主人设有点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440011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