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阿根廷8.4分剧情喜剧《杰出公民》
《杰出公民》介绍
名称:杰出公民
别名:玩谢大作家(港) / 超荣誉市民(台) / The Distinguished Citizen
主演:奥斯卡·马丁内兹 / 达迪·布列瓦 / 安德丽娅·弗里杰里奥 / 诺拉·纳瓦斯 / 曼努埃尔·维森特 / 马塞洛·丹德烈亚 / 贝伦·沙瓦纳 / 古斯塔沃·加尔松 / 朱利安·拉基尔·泰拉里尼 / 艾玛·里维拉 / 尼古拉斯·德·特蕾西 / 丹尼尔·卡尔吉曼 / 亚历克西斯·洛佩兹·科斯塔 / 莱昂纳多·穆里亚 / 佩德罗·罗斯
导演:加斯顿·杜帕拉特 / 马里亚诺·寇恩
地区:阿根廷
年份:2016
语言:西班牙语
时长:118分钟
分类:喜剧片
《杰出公民》剧情介绍
小说家丹尼尔(奥斯卡·马丁内兹 Oscar Martínez 饰)从刚出道起事业就顺风顺水,如今更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攀登上了职业的顶峰,然而这荣誉却并未带给他满足,恰恰相反,丹尼尔担心名声和财富会夺走他文学创作上的灵感与锋芒。 一晃眼五年过去,丹尼尔热度不减,邀约和奖项不断,可冷淡而又避世的他只教助手一一回绝。一封来自小镇萨拉斯的信吸引了丹尼尔的注意,萨拉斯是他阔别已久的故乡,如今邀请他踏上故土,接受“杰出公民”的奖项,在未告知媒体和朋友们的情况下,丹尼尔独自踏上了返乡的旅途,在那里,他再度见到了曾经的恋人艾琳(安德丽娅·弗里杰里奥 Andrea Frigerio 饰),如今的艾琳早已经嫁为人妻,而她的丈夫正是丹尼尔的旧友安东尼奥(达迪·布列瓦 Dady Brieva 饰)。《杰出公民》豆瓣热评
论一个获诺奖大作家的生活烦恼,数码跟拍伪纪录质感,故事主角换成中国的莫言,也许也可。故乡就像里面总是故障抛锚的汽车,不是想象中那般田园牧歌;不成功别回乡,人人当你是撸蛇;成名有钱也别回乡,人人当你是神,拜求若不应,恨你入骨。非得回乡,最好是锦衣夜行,“轻轻回来,不吵醒往事。”
以不断出现的戏剧冲突推进故事,塑造主人公及群像,其间各种揶揄荒诞,讽刺自嘲,荒唐扭曲,看得人欲罢不能。影片看似呈现着故乡对作家的二次绞杀,实则是遭遇创作瓶颈的腹黑作家的一次心脑刺激,因为了解故土,他一反常态,谦虚低调的回去,果然贫瘠狭隘逼仄的故乡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思宝库……
新年第一部。是得道莫还乡,还乡道不香,穷山恶水出刁民呢?还是获奖5年,才思枯竭,创作停滞,只能趁机向故乡的库存再次索取,重新消费了一把“我老家那些愚昧落后丑恶的事”,向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士献媚呢?作家说了,没有真相,只有解读,全看你愿意相信哪个版本。但无论哪个版本,都足够黑色。
人生的热闹,你都知道。从皇室手里接过诺贝尔奖、从镇长手里接过杰出公民奖。人生的尴尬,你都知道。坐在飞机上听到广播里自己的名字、录着电视节目猛然插进的广告。人生的莫名,你都知道。你要给同乡少年买轮椅、去赴陌生人的邀约。衣锦还乡,故居作他用墓园已荒芜。唯独这份乡愁安放何处,你不知道。
这部片的高级之处在于一边讽刺了乡民们的愚昧,一边又讽刺了知识分子的自大,这正是现时代所有逃离了故乡的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但后期剧情转折太快,男主的转变不够明晰,似乎再多半小时节奏更佳!
故事不错,锦衣泥行。但我有一个问题,剧组是不是买不起三脚架?
结局高能,文化人比文化厉害啊,乡愁什么的都是扯淡。好想@国内电影人,“莫言返乡记”可以提上日程了...
1.观影这么久,第一次被导演布置了家庭作业。结构+小说形成的虚虚实实,真是太棒了;2.揶揄讽刺抨击的力度走隐隐作痛的路线。
阿根廷土味,一场突如其来的mindfuck
又一次文学与电影的联姻,以章回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穷山恶水出刁民”的故事,中段大量的讽刺信手拈来毫无预兆,从作家与老友及其妻子、女儿四目相对开始,矛盾就已经激化到顶点,因此结局的枪声也就并不意外。将本片跟《追捕聂鲁达》对着看会很有趣,这个世界对文人的态度从未改变。
各方面都很不新鲜(包括笑点) 好在男主台词的文学味够正 配得上诺奖得主的设定
“回不去的故乡”向来是文学作品的一大主题,可是正如电影所说,现实完胜虚构,“回不去”是因为不能吗?不,实不想也。脑补出来的情怀只能让你站在远处感动自己,一旦走近,发现那里粗鄙依旧,野蛮依旧,就只有落荒而逃。
满分的剧本,结尾两场戏将故事升华到顶点。创作与解读,人性与神性,不在一个维度,往往是牛头与马嘴。世界对不住我,我也对不住世界,世界消费我,我也消费世界。很魔幻,很现实。[B+]
节奏完美,毫无拖沓,各种嘲讽到位又不夸张。对于作家来说,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又到底有无真假呢?你很难说导演的才华如何,但你得承认这份灵气。确实很聪明的故事。
四星半。虚构遭遇现实,概念遭遇生活,解读遭遇误读,文化遭遇野蛮。结尾处理太屌。
黑色讽刺。作家厌弃着家乡的落后愚昧,但家乡的年少经历中又是他的创作源泉。获奖后多年作家突发奇想接受邀请回到阔别四十年的小镇,一开始的热诚仿佛是惊喜,但随之发生的逐渐撕开了它的真面目,还是那个令人想逃的家乡、镇和人。最终,作家死里逃生带回一个子弹的伤疤和新的创作灵感.....新书出炉
无关距离、时间乃至情感上的割裂,而是一个人永远无法真正离开自己的故乡。
南半球最骄傲的阿根廷人,自黑起来简直不是人
无意中伤,但是脑子里一直伴随着电影,想象莫言回到高密的情景,然后就不由自主的笑了。
“我笔下的人物没法离开那里,而我却无法回去” 一开始以为是《天堂电影院》的回归故里、然后转到《乐队来访》的近乡情怯、再演变成《狩猎》的人心交战、最后以《奇幻人生》式开放结局收尾。家国、故土、邻里、亲友关系交织在这一出讽刺戏,2016版《荒蛮故事》。“她尽可能地跟随你的脚步,一生如此”
继戛纳的荒蛮故事之后,威尼斯竞赛又诞生一匹阿根廷讽刺喜剧黑马,对小镇愚民嘴脸的描绘鞭辟入里。一位获诺奖后衣锦还乡的旅欧作家,先后受到万众膜拜的待遇和丑化家乡忘恩负义的唾骂,其间还有陷入拮据境况的冷幽默,被发小和初恋的女儿推倒的闹剧,以及作家内心憎恶和同情的纠结。男主演技很棒
我在故乡的一百种死亡方法。《杰出公民》以写作的章节体,带出一个荒诞夸张,黑色自嘲的诺贝尔作家变形记故事。片子其实不是我个人主推的那类,影像技巧印象不多,而是依靠连珠炮的戏剧冲突设计,玩命揶揄各种扭变,但主题本身对文字工作者真的杀伤力不小。众多配角从造型到言行都十分鬼搞。
回不去的故乡。女粉丝这事…@莫言。8.1
作家的笑容蔑视且坚定。床戏太少,扣一星。哈哈哈。
接连看了几部市面上的商业片,有成功的《战狼2》,也有不成功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神偷奶爸3》,似乎有些受不了啦,赶紧换个文化艺术片看看。本片倒是大对我的胃口,有内容又有技艺,给人不少启示及愉悦,也该给个满分!
本质上是一堂写作课,塞进了知识分子与乡民、第三世界和欧洲的互动等有趣的内容。一种和【蛮荒故事】类似的荒唐劲,尽是手持摄影,越是不讲拍摄章法,这股劲越显得凶猛
近期看过的最炸裂的片。导演视角比较客观,该抽耳光的都抽了,谁也没漏过。另外,看了这片就能明白,何谓回不去的故乡,就能明白,有些人逃离故乡后,再也不想回到那里去。
@balmes 结尾漂亮,之前的暗示线索瞬间连起来几乎摧毁了全部已知事实。通篇简直就是艾略特The Hollow Men里“Falls the shadow”那三节的视觉化,深刻的认知模糊与情绪隔绝感。其实深究真假又有何意义?故乡始终是回不去的地方吧。
往事并不如烟,故乡并不美好。五年瓶颈返乡采风,穷山民众执意装睡;你抄袭了现实,现实也报复了你
在所有文学作品都在讴歌故乡的世界,这部电影真是一股清流。
阿根廷旅欧诺奖作家的回乡奇遇记,各种第三世界小城镇的反差梗儿,还顺带黑了一下罗马尼亚电影,身在威尼斯的知识分子们都乐到颤悠了……感觉眼下电影的大势在拉美,后面还有两部竞赛片。
感觉男主大部分台词都是在挑观众想听的说 让我不太舒服
除了表演和剧本之外,其他所有方面给人的感觉都是半业余的水准。但是——这是一个巨大的“但是”——这个剧本的文学性真不是一般的高啊,整部电影都像是一本影像化的小说,厉害……
虽然是阿根廷电影,但这种对民族劣根性的自省,以及文化上的自卑与傲慢,放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也毫不违和,深刻而有趣,到目前为止的年度最佳。
一个由“落差”展开的故事,创作伦理与公众标尺的落差、艺术作为本体与象征的落差、以及最浅显的公众人物主客定位落差。简单直白又包罗万象,不求甚解的哀悼多于带目的性的讽刺,这点甚喜;现实胜于虚构,虚构又源于现实,后浪之交成为通篇仅存的希望,冷艳而不失温度。年度十佳候选。
认识自己故乡的办法是离开它。庸众总是自私且残酷的。故乡,落败、凋敝,人吃人。
BJIFF2016.4.8美嘉三里屯。如片名一般,绝对完美的杰出影片!剧本强大,依靠男主与众多人物的对话情节推进影片,但丝毫不枯燥,因为笑点密集,隐喻玩味。最后的射击瞬间联想起《狩猎》的结局,而本片的结局设计简直更是一绝,究竟哪些是现实哪些是虚构已分不清。男主最后的笑容细思极恐,表演太赞!
故乡杀不死我。当年从它身体里走出来时,我就已经杀死了故乡。https://i.lavayou.cn/archives/13019《杀死杀不死你的故乡》
【北京电影节展映】生动荒诞的诺奖作家返乡闹剧。一窥人情冷暖,人间悲喜,善恶丑陋。剧本很有才,既有让人捧腹的喜剧元素,也深刻自嘲、批判社会种种弊病、丑态。各种突如其来的小幽默让全场多次笑翻,男主角的名人作家气质演得太好了。各种乡野愚民配角们也很出彩。片中那种喷子真是在全世界都有啊
3.5;平缓之下的暗流涌动,几乎可以听到闷雷滚滚,一直在期待何时爆发;渐次推进的矛盾逐一显露,显出荒诞意味,欧洲精英知识分子与阿根廷保守小镇的乡民之间究竟有多深隔阂,沉重恢宏的主题被浓缩得很有意思;汲取创作养料的根源,究竟有多少现实的成份,作品能否反哺现实?
一篇完美的电影小说。「得诺奖之后」的魔幻感很容易想到,但拍得好,每一个角色和场景都如同真实发生,真实的尴尬,真实的无所事事,真实的无可奈何,唯有不真实感强烈的结尾又变回了一个狡黠的当代电影。
先听他讲了个故事,后来看到他有胡子而他儿时玩伴没胡子,感觉就要出事。
高铁上看的,险些弃剧,因为看了十分钟左右仍没吸引我。还好我又给了它一次机会,沉下心来会收获一件又一件值得回味的情节。到不了的叫远方,回不去的是家乡。
讽刺轻喜剧,每一个笑点抓得都很好,演安东尼奥的那位尤其出彩。对小镇生活的表现让中国人都很感同身受。
拉美人总是可以把魔幻现实发挥到极致。对现代性的讨论真是把该说的都说尽了。
这样基调的影片没有单纯地沦为概念化的讽刺就很难得,既有锋利的棱角又有复杂的人性。对我而言大概最大的收获就是不会再因为写了一篇文章被别人怎样评论而烦恼了,人家诺贝尔奖得主也是这样~
制作粗糙了一些,但是真的很棒。从用自己的书点火及变成擦屁股纸开始,就预示着整个返乡之旅的荒诞与讽刺。有人告诉他『获得诺奖之后你就会成为一座雕像』但没有人告诉他会有人给你的雕像泼油漆……结尾处的那一笑非常棒!
哦迪迪,你抄袭了现实,现实也报复了你。
这位杰出公民其实是人格分裂的,一如他在影片最后露出伤疤的狡黠。他批判诺奖,漠视名利,但不过是不自知的傲慢。故乡的狼狈之旅,是双向的讽剌,刺向愚昧,也刺向自负,而自负者缺乏省思。对前者,我同情大于厌恶,对后者,我反感大于认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475411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