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产7.1分剧情《撞死了一只羊》
《撞死了一只羊》介绍
名称:撞死了一只羊
别名:ལག་དམར། / Jinpa
主演:金巴 / 更登彭措 / 索朗旺姆 / 加华草
导演:万玛才旦
地区:大陆
年份:2018
语言:藏语
时长:87分钟
分类:剧情片
《撞死了一只羊》剧情介绍
司机金巴在路上撞死了一只羊,决意超度此羊;杀手金巴即将找到杀父仇人,准备报仇雪恨。阴差阳错,杀手金巴搭上了司机金巴的卡车。于是,两个叫金巴的男人的命运便神秘地联系在了一起,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开始……《撞死了一只羊》豆瓣热评
一个是撞死一只羊,请僧人为它超度,事后亲自送它上路,亲眼见证一只只秃鹫把它带到天上。为一只羊大费周章,因为虔诚,也是给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生活找一点事做;另一个是十年如一日寻找仇人,但等真正找到仇人那天,看见仇人的孩子,仿佛看见当年的自己。于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个是找不到事做,想找一些事来做,哪怕是很无聊的事也可以;一个是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然而终于能做这件事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好像少了什么东西。你一辈子都想得到一样东西,今天你终于可以得到它了,也正是这个时候你发现自己已经不需要它了。人生就是不断地拿起和放下,然后在不断地拿起和放下中发现时间渐渐溜走了。最有魅力的是茶馆姑娘,不用给谁打工,因为自己就是老板。有自己的小店,经济独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每天还能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岂不美哉。
很有视觉冲击力,很多画面可能会一直记得,甚至梦到,就是觉得太短了。
一番全然不同的万玛才旦作品。如看过《皮绳上的魂》(更登彭措兄弟在一系列时空交错后,执着地要完成对金巴的复仇),更会觉得这个放弃复仇,“吾好梦中杀人”的故事,皮相简单但玩味十足。 全片最有趣的部分发生在康巴小馆。两斤肉、再来十五个包子,万玛才旦直白地调侃“你为什么总带个墨镜”,还有往百威啤酒上贴标签的玩笑。至于这部电影要分两口还是四口干完,答案不攻自破。作为王家卫和泽东公司参与制作的电影(第一出品人是王家卫妻子),电影片头制作方logo令人略失望,紧接着,饱和度被降低的无人区景象,卷云变幻的经典比例画幅,秃鹫、雪山、湖泊的高原景象,都有滤镜调色的参与,制造出一个貌似现实,又有点架空的藏地故事。梦的谚语很好解释,更深的一层意思,实为电影是假的,但观众总要信以为真,执意要闯入那个梦中。
万马导演在对其作品内容及风格控制及影像视听表达上,真是有了突出的飞跃!演员、场面调理精致;悬疑、叙述引人;细节、台词精道;摄影、录音光彩,如果结尾部分能展开得再充分、饱满一些的话,完全可以打满分了。祝贺!
光开头就要吹一吹:卡车出现的那个长镜头,我一直在等它消失在地平线尽头,结果真的如愿以偿,太对胃口了。然后是茫茫的青藏公路,一个戴墨镜的卡车司机,一会儿抽烟一会儿喝酒一会儿我的太阳。你知道他肯定会撞死一只羊,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会撞死一只羊,这就是最美的时光。
以小见大的典范之作,没想到这么有意思,看完值得长久玩味,能发掘出丰富的细节和寓意。万玛导演把很多具有个人立场的哲思融入在里面,深刻但不矫情,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让这样一个糙汉拥有这么丰富的内心,实在太可爱了,在去小镇之前的所有事几乎都是在塑造人物性格,做得饱满而不动声色。对生命表现出非常高尚的平等意识,这种观念没有什么诉求没有功利的目的,就是因为是生命所以都平等的,我觉得这种东西不一定很容易理解,所以当影片很好地把这种观念呈现出来,而且没有丝毫说教意味的时候我被感动到了,甚至跟世俗的结合而让人觉得很有趣(超度完了拿回去吃吧,笑了)。对西藏没有刻板的猎奇,虽然模糊了年代,却是当代社会普通人视角,这一点非常高级。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在一场梦中得到了全部的解决,让人想起《路边野餐》。
看了导演点映场,憋回去了一个没能问出的问题:撞死的其实不是羊,就是杀手金巴。司机金巴出于愧疚超度了他,导致杀手的梦进入了金巴的生活,之后,所有的梦与现实颠倒了过来。什么意思:老板娘和茶馆是梦,爆胎之后杀掉汪泽的梦境其实是现实,只有借梦境的托辞杀掉汪泽,才能真正地将撞死一个人幻化为撞死一只羊。
很简单的情节,充满诗意,虽然是藏区故事,但却有点日本武士的味道。摄影很棒,喜欢西藏文化的人会得到视觉享受。(p.s.:男主角金巴长得好像长濑智也啊。)
看完一直在想如果从杀手金巴讲这个故事应该会更吸引我,人物更带情绪和劲儿,充满另类的诗意。试想一个杀手走在沙石漫天的无人区,一个车突然停在你面前,非让你上车,(等等怎么一种偶像剧的感觉,回来回来),直到你看到座位一头血淋淋的羊,才清醒过来,可是上车后,对方却絮絮叨叨跟你说话,逼你听他唱歌,而你呢,心想我只想安安静静好好杀一个人而已,怎么这么难,本身就很带张力。亦或者只讲度羊者金巴的故事,一个人为穿越无人区超度一只羊,一种骨子里的执着,充满粗粝的坚硬荒诞,特别贝拉·塔尔,都可能会比现在更深刻纯粹。
3.5 强调双生对称性的迷你小片。4:3画幅意义最有效的一段,作用于“文弱杀手—西部硬汉/右半脸—左半脸”。“王家卫感”还魂在青天白日、墨夜红房。叙事不断回环,时代语境的模糊与人物的抽象设置有寓言体倾向。可惜体量太小,不够发挥。金马奖没提最佳影片挺在理,不如《塔洛》。
放在五年或者三年前,我可能会喜欢这样的作品,但现在却比较厌烦这种和观众打哑谜,不断用符号堆积来强说寓意的东西。也不要以为把调情和暧昧的地点从香港的酒吧变到藏区的酒馆就是藏版王家卫了,与其学别人的皮毛不如找自己的灵魂吧。
寺庙的规矩是僧人不超度牲畜,酒馆的规矩是过午不提供包子,羊肉摊贩的规矩是整只才有优惠,康巴藏人的规矩是复仇才不羞耻。无人公路跑出一只羊被撞死,走来一个鬼想重生,羊投入轮回道里往生,鬼放下杀父仇能回魂。世间诸多规矩皆因执念,相信金刚杵,也信护身符,相信见血的刀刃,也相信慈悲的咒语。
王家卫和万玛才旦的合作真是绝配。
这部电影其实不那么复杂,关于救赎与释然,但撞死的羊、秃鹫等意象,没太明白(甚至怀疑导演自己有没有搞明白hh)。电影的体量不大,发挥受限。尽管如此,依然愿意给高分。因为在大银幕上看胶片电影实在太爽!吹爆摄影,考究,经典4:3的画幅,胶片质感十足,冷暖色调、特殊镜头随情绪和故事而动。场景和人物不多,也能看出导演的场面调度把控力强。剧本改编成功,台词少而精炼,画面更能摄取信息。最重要的是,看到了久违的王家卫,偷窥视角、青天白日,各种王家卫式的镜头风格,特别是茶馆那场戏,不得不想起上一部电影(还是六年前的)《一代宗师》,宫二设下豪门宴请叶问的场景,都是同样的油画式构图和打光,美妙绝伦!另一个亮点就是结尾,一个梦境,两个金巴,复仇和解脱,倒影与双生的故事。升华,而且也变得不那么难理解了。(字数受限!)
3.5;延续《塔洛》中镜像概念,互为倒影/镜像的双生体,无论从各自半个侧脸的分布、行为/场景的高度重合以及墨镜作为关键道具的联结,都很具心思。现实与梦的互补,背负往事与放下心结,亦是导演拿手的二元对应,包括4:3画幅贴合规整构图(真的相当学院派审美)。以不同影像基调区分过去/现时/梦境的时空场域——粗砺的胶片颗粒感(对沙尘介质的使用),打光考究的油画感,边缘失焦虚化的晕眩感,色彩绮丽的超现实感;暗夜倾诉的氤氲感与离开情人的光线美得惊人,深感王家卫附身;茶馆侧窗光线摄入,堪称全片高光时刻。唯一遗憾的是体量过小,较难承载密度颇强的隐喻符号。
其实是短片的体量。继续朝着这条路走下去就能进主竞赛了。
导演技法很娴熟,打光和调度都赏心悦目,尤其很享受有女性出场的那几场柔情戏。然而,这到底是拍了个啥故事啊?剧情真的约等于零??
今年BIFF少有的看到比較high的華語片!兩位同名的Jinpa彷彿是宿命,而面目凶煞卻心懷慈善,安穩沈默的反而言動殺機。攝影非常風格化,茶館黑白段落和變形畫面都很喜歡,夢境般那段茶館與《我的太陽》真是絕配了!當今世上,有信仰者對於“殺生”畏懼與鄭重感實在彌足珍貴,不論是對動物或人。2018BIFF1010L2
两篇原著打底,最后还是一部短片的量,文本上还是像《塔洛》那样优秀,文学性很强,细节上虚虚实实的处理非常耐人寻味,不愧是作家出身。这部《撞羊》在视听语言的层面上,有了新的突破,感觉影像上直接把这个故事处理成了藏区的一则梦境,让人见识了王家卫和他的团队在后期上的功力,技术上毫无瑕疵,观影过程太享受了。如果哪天万玛才旦导演可以在藏区故事上找到更独特的主题表达或者呈现方式,相信就离三大电影节主竞赛不远了。
戈壁沙漠可以考虑拍拍《疯狂麦克斯》那种废土类型啊。
藏语公路電影:—— 電影开始出现一段: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也许你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藏族谚语。开门见山告诉你这部電影的故事与梦有关系,或者整个剧情就是一个梦幻,随着電影的颠簸展开,我们知道这是一部“救赎”的故事。也许在藏区在茫茫荒蛮之地莫名其妙地撞死一只羊可能本身就是一种禁忌(这点和《未择之路》开始一样也是撞了只羊开始了一段奇遇);这个看似为父报仇的习俗沿袭給我们接下来想看到的是一种“现在还能随便杀人”的观点冲突也让我们更想看看如何“复仇”。司机金巴和杀手金巴到底是谁成就了谁的梦想,電影没有告诉我们真正的结果和目的,而在最后大梦初醒的司机金巴竟然是“撞死一只羊”的同一个地方;汽车继续上路,金巴摘了戴了一部電影的标志性道具的墨镜,他是释放了自我还是还原了本来
文本非常“短篇小说”,对杀生、超度、因果、梦修这些宗教命题缺少慧根,有些无法进入情境,就不假装懂了。驾驶室内的场面调度很精巧,其他场景也利用门窗、阴影来呈现逼仄空间的窒息感,拍出了一种独树一帜的“高反美学”。
勉强三星吧。废戏太多了,并且很多地方强行拉长镜头时间,信息密度极低,又没传递出来什么情绪,比如开场用十分钟展示的男主开车,看得发烦(真实感受,没办法,还是要说下),始终对类似处理爱无能。后面的互文其实也没太大意思。摄影不错,女子开门那里显露出了王家卫浓重的印记。“你为啥总戴着墨镜”。
D / 导演映后Q&A主动做的各式细致且工整的解读实在是超出了电影的承载力,倒是覆盖影片大部分“精确”且滞重的“摆镜头”式视觉语言和这种文本化阐释倾向所夹带的匠气不谋而合。
如果我有一天死了,可能是被这部片闷死的
才气,比《塔洛》更灵动,喜欢的类型。
一部短片的体量硬是被注水成长片,而最需要表现力的片段用两句话就交代过去了,这才是真PPT电影。目前看来万玛才旦已经完全被徒弟松太加吊打了,《撞死了一只羊》和《阿拉姜色》之间大概隔了一百个《塔洛》。
#9th BJIFF# 威尼斯地平线最佳编剧奖。北影节中国首映。万玛老师调戏王家卫真有趣,“你为啥戴个墨镜”哈哈哈。摄影真棒(没挤进北影节主竞赛真可惜),4:3画幅,司机和杀手各半张脸那个构图真讲究。两段式故事的嵌套和缠绕做到这个程度,视点也十分讲究,其实真的很值得一夸了(感觉比[热带疾病]往前走了很大一部)。摄影也很称大银幕,高原外景的低保和,内景的油亮和高饱和都很棒。黑白场景复现那几段可商榷,有些[今日说法]了……不过司机金巴在小饭馆看见窗外黑白和下雪那个时刻,着实美妙。
7分,万玛才旦在对他一惯的藏区文化关注前提下,讲了一个呼应式的寓言故事。影像部分很突出,与他之前更现实的风格,也产生了不少变化,略有超现实。
画面气氛不错,但停留在符号和寓意,跟观众难形成沟通,80分钟内一直有人离席。电影给的启发是一定要去藏区看看,尝下一公斤肉,包子和甜茶;努力做到能把履历写成-旅英朝鲜族导演,表现故乡人民的浓情和困惑的影片曾在威尼斯电影节展映。听起来挺厉害的。。。
故事文本性,影像先锋性,叙事实验性,解读多样性。太多隐喻设置,更加深了电影的多元化表达:秃鹫群和飞机,墨镜和《我的太阳》。缺点嘛,就是篇幅太短了……
所有画面调度和线索安排都做的太过头了,直接削掉了应有的思考和韵味 ★★☆
当一部电影有非常多寓意可以暗指的话,意味着观众可以有很多联想。点睛的是和开头的梦境谚语前后相呼应,在同样的位置醒来摘下眼镜,我的太阳从内心升起。
王家卫去西藏做了一场梦,也戴着墨镜,梦里的他有个情人,还有个风骚女老板娘和他调情,还有个反面的自己,是个杀手。全篇是个环形故事,把中国的对称(阴阳)特色发挥作用了。故事结构特别博尔赫斯,但是文学感觉和质地又特别卡尔维诺,特别好的剧本。导演拍的也是极其嗨,很灵动。风、雪、旷野、梦境、道路、河流。表演上还有了喜剧色彩,演员表演出彩。特别喜欢的一个电影。
青藏线上另一个自己不懂欣赏意大利美声,用打折的价钱超度一只凭空出现的羊,记忆中相同话题不断重复,殊不知酒还分种类品牌和大小,关于一场不了了之复仇的延续与接力……博尔赫斯般的小故事,如果不是考虑国情,结尾应该不会处理成梦境?
【釜山电影节展映】万玛才旦出手确实不同凡响。藏区,公路,复仇元素并不新鲜,却还是能够匠心独运。4:3画幅加上富有年代感的色调,有种看90年代电视的怀旧效果,与影片氛围相得益彰。导演和吕松野在摄影方面继续突破,特殊变形镜头加上黑白处理,效果惊艳。细节丰富细腻,有场戏一晃而过的手影也好似羊头模样。剧情中对于死羊的处理很是震撼,加深了人性的刻画。开放式结尾留下更多解读空间
一部海拔高5000米的中国电影,每一帧的构图都很有讲究,剪辑和配乐,也都恰到好处。万玛导演与王家卫的搭档组合,简直令人惊喜。它不仅是在讲述一个梦,更是让我们真实进入这场精心打造的梦里,值得反复咀嚼。
@金馬55 他很真誠在傳道。那隻羊是人生道路上的慾念,一旦撞上就會纏繞著你,直到你變為那隻羊,你才能得到解脫。最後的脫下墨鏡,指的是「我曾目盲,如今重見光明」。
为羊超度的金巴,摘下墨镜;为父报仇的金巴,放下屠刀。死生亦大矣,放下即解脱。
画幅比例,学院派别。拍摄角度,独特横斜。我的太阳,情绪饱满。变化莫测的广角镜头,疏离、弥乱,冷僻、孤独,幽微的视觉意境,无人区中的卡车,犹如巴山夜雨中一盏晃动的昏黄灯火。破落小镇,大漠客栈的转角,得、失,追寻与记忆,墨镜、观念,牵挂、慈悲、轮回、解脱、放下,传统的力量,真的很王家卫
冤冤相报何时了?轮回不如超脱,影像风格极度王家卫。
万玛才旦一直在进步。然而身处敏感地区却拍不敏感电影这件事,虽说有些道德绑架,但总归还是没办法高看。
3.5。风格上的急剧转变几乎都是摄影带来的,吕松野在某些致幻性段落的掌控程度甚至强于导演。在电影世界一向写实的万玛才旦也开始涉及魔幻和梦境了,但觉得气质要输给张杨狂狷恣肆的《皮绳上的魂》,有时候这跟民族意识或者内外部视角真的没太大关系。视觉呈现是偏静态、偏凝固的,而文本上的勾连实际也是松散的,在表现梦境时涉及意象的堆砌,没有挖掘出其内在的神秘、缠绕和复杂。比起《塔洛》那种极简又荒诞的对信仰的叩问,《撞羊》的超现实的劲道显然偏弱。制作层面相当成熟,主创班底堪称豪华,但还差了一口气,可惜。
作为豆瓣TOP250全看过的人,这是我看过的最无聊最强行装逼并赋予空洞以意义的片子,是的,这根本算不上电影!周杰伦一个MV都比他内容多!
影像和格調的經營凌駕了人物,簡單的主題和十幾分鐘能講完的故事硬拉成了一個半小時,多數時候都是拍得美美的廢戲,悶到想睡覺⋯
在风沙肆虐的无人区,两个毫无交集的男人因为相同的名字产生了某些神秘的联系,一个在“万物皆有灵”的藏地语境下实现了自我救赎,一个则用沉默践行了佛教中关于“放下”的命题,不同的行为背后却有着相似的表达与诉求。对于杀手金巴来说,二十年来,复仇就是他生活的一切,却在看到仇人的孩子后放下了“屠刀”,他不希望让那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成为下一个自己,这是他的“放下”。对于司机金巴来说,女儿就是他的太阳,墨镜下的他隐藏着关于过往的秘密,女儿的母亲是否像那只羊一样死于他的疏忽大意呢?影片并没有指明,但以此出发,确实能够解释葬羊、寻找“自己”、梦中复仇等段落的行为逻辑,那些令人疑惑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似乎是贯穿这个故事的一条隐晦的暗线。
8.0 看之前猜想是部闷片,但意外地很有趣。情节略有博尔赫斯风味,影像表达难免想到监制王家卫,画质噪点浓、藏地土味弥漫,相比后来的超度之事,更喜欢第一幕的感觉。遗憾是故事似乎被谜题与密码填满,伤害了这份厚重的简单感。
有没有在老板娘的一声声“噢呀”中,迷失自我?
情境电影,状态电影,故事像一种附属,万玛才旦越来越醉心于形式感了,不知是好是坏。
金巴把梦分担给了金巴 万马把影像分担给了墨镜 康巴人和老板娘美出武侠劲道 酒馆气势充盈 但私心还是偏爱邋遢的塔洛和嘛呢石 藏地环境如果因为稀有而被特意提拔 就像那些梦的滤镜一样 恐怕是经不起撩拨的
一部以梦境诠释的艺术品。看得出王导团队功劳不小。
二十分钟就够了的好主意变成了八十分钟的坏主意,意象在不够丰满的故事线里变成了俗套。明亮的眼睛被墨镜取代,港式迷幻审美入侵可可西里,全片犹如没签的啤酒,“王家卫”是后来被啪地贴上的。
《我的太阳》就跟《塔洛》开头的汉语毛泽东语录一样,一个字:装。装啊,装啊,真的就“装死了一只羊”。恐怕导演自己都没明白自己要表达什么,说不清楚的,反正有藏地的神秘感托底,谁敢明说自己不懂?但至少那点现代人的疏离和孤绝我还是看得明白的,那是导演身上的时代病,与大漠冰川无关,更与寺庙和僧人无关。师傅你为啥戴墨镜,导演你为啥那么喜欢拍手?王家卫笑了。
6/10。设计感的堆砌痕迹太明显,譬如茶馆相同的座位、相同的百威啤酒和相同走过窗外带小孩的仇人,两次撒尿、在撞死羊的地方爆胎、换新轮胎依然留下血迹,可能是一种入梦的暗示但近来国际上相似的呼应手法很多,缺乏创新。茫茫黄沙漫漫公路,外景戏被大片夜色包围挤压的画面,影调类似宁浩无人区,但到本片沦为了一种拖累节奏的环境意象。餐厅部分进入杀手视角前的一小时尽是废戏,最糟糕的是把寓意浅白地曝露出来:一个能把撞死的羊拿去寺院超渡而非屠宰商品的司机,无疑是放得下的善良人,结尾卡车照耀在水中的倒影其实是一个幻景,杀手和司机的形象在梦中合一为父报仇,完成了慈悲的救赎行为和藏人的传统使命。全片的张力就跟高原一样缺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49991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