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法国7.7分爱情《蔑视》

1963法国7.7分爱情《蔑视》

《蔑视》介绍

名称:蔑视

别名:春情金丝猫(港) / 轻蔑 / Contspanpt / Le mépris

主演:碧姬·芭铎 / 米歇尔·皮科利 / 杰克·帕兰斯 / 焦尔贾·莫尔 / 弗里茨·朗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地区:法国,意大利

年份:1963

语言:法语 / 英语 / 德语 / 意大利语

时长:103分钟

分类:爱情片

《蔑视》剧情介绍

保罗(米歇尔·皮寇利 Michel Piccoli 饰)与卡米尔(碧姬·芭铎 Brigitte Bardot 饰)是一对幸福的夫妻,保罗剧作家的工作也足以保证他们的衣食无忧。一次,制片人普罗可修(杰克·帕兰斯 Jack Palance 饰)邀请这对夫妻参加一个会谈,在会谈之中,面对着滔滔不绝的丈夫,卡米尔的心中第一次浮现出了一种名为“轻蔑”的可怕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感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强烈,强烈到她已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的对丈夫施以深刻的爱意。同时,英俊帅气的普罗可修吸引了卡米尔的注意,两人越走越近。当奸情败露后,保罗大发雷霆,可卡米尔和普罗可修却毫不在意的驾驶着豪车扬长而去,哪知道,悲剧性的命运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蔑视》豆瓣热评

  • 喻鸣

    戈达尔唯一一部提前写好完整剧本的电影,奥德赛夫妻生活的全新演绎。开场依旧红黄蓝三色递换,2016年的戛纳海报即出自本片结尾。应美国投资方强行加的女主美丽裸体是一大看点,阿兰·贝加拉说当时碧姬芭铎不想在戈达尔的电影里裸体出镜,于是找了替身,但美国投资方没有发现。(戈达尔影展)

  • TWY

    戈达尔又一部杰作,借了电影的壳讲述了一对男女的矛盾,用物化女性的方式讽刺了物化女性,玩弄商业套路的同时背地里搞的依旧是自己任性的艺术。看的最过瘾的莫过于第二幕密闭环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疙瘩最强最复杂的剧作表现了,标志性的疙瘩式色彩依旧百看不厌。

  • 我的名字叫红

    真是一般。但喜欢从头到尾的那段音乐主题。飞蛾扑火的法国女人,是法国电影一大命题。无因的作,无因的情感纠结。但此片没有更多层启迪性。

  • 欢乐分裂

    #重看#SIFF@影城;2023-7-9三刷确认格调比原著高,但因为隐去了诸多铺垫的细节,剧情方面基本不是重点,看头还是在于红蓝黄的穿插运用;夫妻二人室内环戏最佳,一个迂回的、环状的空间关系,恰如反复追问“你到底鄙视我哪里”一般,是最佳的心理外化戏份。不同语种的鸡同鸭讲和翻译,恰是人与人隔阂的现状。当蔑视浮现的瞬间,我们之间土崩瓦解——这是从希腊时代至今的普世性,而我们并非神造,相反是人类创造了诸神;奥德赛与角色之互为镜像,互文参照,不仅从普世意义上阐释了婚姻中蔑视的起源,更大大拓宽时空架构,这就是大师拍流俗题材也能显格调的原因;室内长镜跟拍,横摇,红蓝大色块,戛然配乐。卡米耶是不受文化影响的自然秩序的化身。

  • 冰红深蓝

    商业中不乏实验性。1.神话,主线与导演生平的三重互文,对[奥德赛]的新阐释与夫妻情变的暧昧演绎。2.间离手法:开篇长镜-摄影机对准观众,红白蓝滤镜配芭铎裸身。3.狄奈许肃穆悲悯的弦乐与剧情的疏离。4.红黄蓝三原色-对应感情亲密度或商业vs艺术?5.翻译的误译-沟通隔膜-荷尔德林诗的普适。(8.8/10)

  • 白斬糖

    还是太松散了些。戈达尔电影的本质是一种“儿戏”,角色带着先入为主的指令扮演和宣读某种立场,但又因为是“儿戏”,他并不谨慎考虑扮演(符号联结)的有效性,也不在乎说服观众这一立场的完整性。因此从人物本身逸出奔向符号序列的离心力,以及不屑/无能化身为绝对理念的第二种离心力叠加,便形成了戈达尔电影中悲剧的来源(也是他钟爱间离和中断的原因)。所以,观看戈达尔乐趣不在于被结构力形成的完整说服,而在于被元素碰撞而不到达的瞬间连结击中,产生的思维火花。观赏他的乐趣是智性的、官能性的、瞬时性的,唯独不是逻辑或体系性的,正如在《狂人皮埃罗》的开始,他对委拉兹开兹的描述:到了晚年,他不再描绘事物,只描绘事物“之间”。蔑视是被凝视者对凝视者的,生活对电影的,古希腊对现代的,神秘对精算的,身体对欲望的,大海对人类的。

  • 二月鸟语

    8.1/影展,戈达尔还是很有恶趣味的,如图2-5。戈达尔的电影归根结底还是在讲爱情,对两位女演员衣服颜色的调整随着片子里对爱情的走向在变化,如图6-9。两男一女以金钱为准则的爱情悲剧或许应该被蔑视,但当时的社会也许就这样。长镜头调度很棒。(图见微博http://weibo.com/1856087511/DewdVmcKG )

  • JeanChristophe

    戈达尔的电影乃是demonstration――既是一种演示性的论述:一种证明,又是一种挑战性的否定:一种示威; 反色情与物化也好,反好莱坞商业也罢,他从不以隐喻和寓言写作达到此类目的,台词直接地是某种宣言与启示,而影像同时也是思想,正如其认为作为思想形式的文字与电影并无无本质区别. 故本片最引人注意之处并非摄影机的自反与对神话的指涉,而单纯是这"演示"的方式; 现代人是由于蔑视而离开伊大嘉还是回到伊大嘉后遭遇蔑视?可惜在来得及思考这问题之前,我们已经首先被电影内外的空虚无聊所吞噬.

  • 米粒

    在影院看的50周年修复版,颜色真是非常好看,尤其公寓里面蓝白红。算是戈达尔非常大众的作品了吧,情人间的对话很精彩,另外还有碧姬芭铎的屁股,啧啧。

  • brennteiskalt

    [蔑视]的结尾,摄影机引导我们与奥德修斯的目光重合,从而为我们展现出现代人家园的样子:在一边汪洋之中再也不见传说中的伊萨基岛。影片在婚姻问题之上叠加出的神与人话题显然是在指涉电影自己。导演作为神既然已被推翻,那么人们是否就能无畏宣称:神的不在场可以帮助我们呢?狗达在这里表现出挣扎,他在朗、卓别林代表的古典神话性电影与现代人心理学化的生活之间前后摆动。真正的人类情感如何可以在电影里得到展现,他没有给出答案。这部作品在他的序列里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它是他前期创作结果的一个总结和对后面的一个展望。

  • 牛腩羊耳朵

    没想到我会看戈达尔审美疲劳的这么快,中间跟精疲力尽如出一辙又像极了安东尼奥尼的公寓大段游走对话戏除了在颜色穿衣镜头上动点心思以外,内容气氛上实在没有力度,不断重复运用的管弦乐在沉重意义的营造上也力不从心。开场把镜头对向观众,结尾对向大海。

  • 赱馬觀♣

    “每天早晨,为了面包,我不得不去市场,一个兜售谎言的地方。满怀着希望,和其他小贩排成一行。这是什么?好莱坞。”弗里茨朗的这句台词仅次于还是属于他的“宽银幕只适合拍蛇和葬礼”之后位列金句榜第二。说实话,朗的邪魅气场太过强大。眼罩虽摘,威相不减,独目原装面前,韦恩李马文都得甘拜下风。后面那位好莱坞大亨不巧又是个方法派。方法派的可怕之处?抢戏!摔个胶片签个支票都那么酷!就好像白兰度把个混混演得比神父教授都有内涵。所以轻蔑的问题是,四人中最具个性魅力两个只能配角,而你却让观众主看另两个?相较于客串的朗和怒摔胶片的帕兰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结真的没太大意思。撑不起主题音乐。

  • btr

    #SIFF# 影城三厅/满场。关于电影的电影,比特吕弗的《La nuit américaine》更有批判性。以希腊神话《奥德赛》里尤利西斯与佩内洛普的关系映射Paul与Camille之间的关系,以及导演、制片、编剧间的关系。Brigitte Bardo演这种神经质的femme fatale太妥当了。(片中引用布莱希特时也称他BB)

  • 双晚

    B+. 二刷观感基本一致。室内戏的staging凸显生活本身的表演性,语言障碍则彻底消解了弥合断裂的可能。戈达尔深谙古典叙事、婚姻生活和电影制作中的凝视与物化关系,于是他调转摄影机狠狠凝视了这种凝视,而“蔑视”就是面对权力鸿沟时最直观的反击。但这种反叛却是以极度工整的文本对位与戏剧结构完成的,从而呈现出一种吊诡的形式上的“保守”。没想到戈达尔也有如此匠气,如此结构化,如此安东尼奥尼的一面。2023.7.9 大光明

  • 火娃

    8/10。垂直纵向摄影(悬崖阶梯/屋顶日光浴)创造古典现实主义,公寓空间的浮雕/男女主角形成对称构图耐人寻味;朗与荷马并列/不妥协的艺术家,秘书弓背当桌子写支票、像丢铁饼一样丢样片盒的制片家/金钱武器,编剧从书柜里拿枪/知识武器劝住女友离开却没能力使用,片头床上谈心的蓝/红滤镜消解色情形象。

  • 炯之

    真的是非常安东尼奥尼了,标志性的代表着人际疏离的大块色彩以及无法沟通的现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恋人间无休止的争论则更从反面凸显了人在现实中的隔阂感,从头到尾都在讨论爱的存在与否,显然它是缺席的,女主角神经质似的表演跟安电影中的女性十分吻合,戈达尔真的可以说是现代电影的先驱者了。

  • 亚里士多德说“愉悦”是一种运动,是突然感觉到灵魂进入它的本真状态。我看戈达尔总是有这种感觉。每个迷影导演总有一部迷影作品,这部大概算是疙瘩的那部吧~终于感受到了疙瘩被沟口健二的影响,和王家卫被疙瘩的影响。尤喜爱弦乐主题音乐,因为我想不到有比人与人之间突然而来的蔑视更宏大的主题了。

  • 把噗

    4.0。关于电影的电影,玩的不够好。见到弗里茨朗,致敬。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德语,太古怪。男女之间的情爱,室内空间的对话,陷于自我迷醉中,冗长得令人乏味。部分场景好莱坞,对移动镜头。开片极好,床上独白,三原色的运用,迷人。所谓BB毫无魅力,当年的男人真瞎眼了。配乐太赞,不然只有三星

  • 绘枫

    (8.4/10)4k修复版#法国电影大师展 at 大光明电影院 最情节化的疙瘩,但于我仍十分难解。配乐和表演很到位,最爱的是开头将镜头对向观众,以及结尾将镜头以odyssey的视角对向大海的两幕。电影创作与婚姻的互文,odyssey与男主与导演的多重互文,结构异常工整,甚至有些匠气。以物化女性的方式批判物化女性,对于好莱坞的讽刺亦是如此,用商业套路讽刺商业套路。当生活成为表演的一部分时,却仍不自知,蔑视就油然而生。

  • 米花居士

    “人类试图让自己陷于虚假的清醒,以合理化一切混沌”,这话还是说得很精妙;且戈达尔的彩色电影构图颜色也都好好看呀。电影节看完《阿尔法城》就对他仿佛随时可“高谈阔论”、随时可作诗,稀奇冷峻严肃又带点幽默的表达印象深刻。论这部电影,单论表达还是在我的审美点上,可惜故事无趣到令人讨厌,像一块精美包装的肥皂。男凝框架下娇嗔般的女性意识觉醒像一出闹剧(这可能于我个人而言是迈不过的欣赏老电影的一个坎了);以及,两性间的拉扯互抛“你还爱我吗”“你为什么不爱我了”真的令人听到炸毛……

  • 康报虹

    ①开头将镜头对准观众,结尾又摆向大海,巧妙的模糊了现实与电影的界限,进入了那个巴赞所说的“更接近我们愿望的世界”。②在语言差异的处理上十分出彩,错误的翻译和理解营造了一个别样的氛围。③镜头是活的(蓝黄红三色滤镜、墨镜下的视角),故事却是死的,数次插入的管弦乐更是适得其反。

  • 南溟

    #2023法国电影展# 第四部:或许是一篇论文,透过电影,评论电影。这个蔑视,既是对电影的批判,也是对情感,对婚姻,对人性。场景极其简单,室内居多,室外也限于甲板。大量的对话,以及肢体语言的配合,剧情因此跌宕起伏,结尾的意外,貌似是神性凸显,实则是人性悄然退位。一切如大海般,表面沉静且蔚蓝。8分

  • 卡佛啪啪卡夫卡

    法国大师展 重看减分,三星半。一个关键的镜头是模拟躺在船上的Camille的主观视点,看着岛屿的岩壁微微晃动——Penelope与Odysseus一样面对着“游动的悬崖”。这在某种意义上规避了对Camille出走的“神秘化”倾向:她不愿意合作了,无需家国大义或文化霸权的杠杆,而崇高的一切就这样瞬间瓦解了。只是戈达尔还需要Camille和他厌恶的好莱坞制片人一起死去,以反讽更meta的“蔑视”,一条可称残忍的捷径。

  • 九尾黑猫

    这戏里戏外的一通折腾。情感上的无意义争吵,拍摄中别有用心的影射。这个故事太孱弱,禁不住这么多东西的堆砌

  • 小A

    这几个人的多国外语能力只有《兰心大剧院》能媲美。想看这片的,一定要先看片再看原著,否则片子没法看;无所谓的,直接看原著。信息量和层次远逊于原著,电影信息量本就比文字小,这不怪戈达尔。但每个人都在演自己互相之间没化学反应,戏也连不上,就有点问题了。让我费解的是男女主角和奥德赛的互文,男主角先是接受弗洛伊德分析法对奥德赛的解读(也就是反荷马的解读),也就是说此时他内心对两人关系其实很接受,这就已经和原著男主角从一开始就纠结的状态背道而驰,这倒没关系,改编嘛。那么后来突然改口要坚持荷马的意图,就成为了纯粹因为制片人勾引自己老婆而发泄?这逻辑有点问题,戈达尔和莫拉维亚对荷马的思想解读完全相反没事,但你得自洽啊,或者戈达尔读原著没读明白?我需要找找有没有戈达尔自己解释为什么要这么改。

  • yummy

    刚刚在影展看的,怕忘记了写两笔,不懂电影,为了小说看的。影片里的形象和脑补的对比:1.脑补的女主的美没有那么张扬,但用性感来表达美好的肉体也无不可。不爱真是覆水难收。2.脑补的男主更窝囊和虚伪一点,但也是电影里拍的这种更加自然,本性中的趋利回避与懦弱是不经意的温和的隐蔽的,甚至有些委屈。3.脑补的导演没有这么可爱啦,也可能是我没有get到。4.脑补的制片人更加好大肥胖(油腻)一点,但又有自信带来的魅力,片中用更情绪化的方式表达力量感,颇有些意外。一些其他的差异:1.生活的无奈这一点表达得比较隐晦。2.男性对女性随意的接触可能更接近写作背景,直到电影展现出来才意识到。3.原著中之前的出轨来不及在电影里表达。4.结局也不太一样。

  • 再美妙的色彩也被烦死了。快离,或者跳海。非常讨厌那段不停播放的隽永theme,所有戳心戳肺对话的bgm都是它,rly disturbing。以及我是不太能get BB这张脸的…翻译姐姐真全能。Lang很可爱 @大光明

  • 恶魔的步调

    原作给人的感觉,不管是场景限制、还是人物数量限制,给人都是一种舞台剧的感觉,所以要我的话,可能会改编成类似《足迹》(Sleuth)那型的(当然它原作就是个舞台剧);但如果像原作中制片人那样的商业方向考虑的话,大概改成一个剧中剧的形式会更合适,举近一点的例子,就《刺杀小说家》这型的,当然这个方向其实也满符合故事里导演的“潜意识奥德赛”的构想,区别是,幻想的部分是不是过于火爆而对现实喧宾夺主。戈达尔的版本可能更倾向于小说中男主的构想!?因为本来原作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其实是充满很多的不可靠叙事的点的(给人的感觉就是男主一再强调一切都是误解、意外,但我一点错儿都没;但从读者的角度,哼哼),电影改编从更客观化的角度进行叙事,反而对男主变得更友善了(这不是随了他本意吗)。

  • Eco

    开篇的职员表是是旁白念出来的,影像是拍摄电影的过程。电影史上第一次,摄影机的镜头对准了观众。开头5分钟就被震撼了。“我们在一起有了更多虚伪的透明。”台灯居于对话者中间的对话那段,不断开关的台灯阻断了交流。弗里茨·朗出演。电影里用了太多滑轨来拍摄对话。

  • 凹凸

    希腊神话和现实的互文,摆锤般往复的镜头,反复响起的主题配乐鸣奏出爱情消失的声音。理性上能理解戈达尔想说些什么,但感性上还是对这个故事以及对卡米尔的刻画感到乏味、厌恶和难以共情。

  • VOX XASTRIS

    新浪潮實在不是我的菜,亮點是Fritz Lang在片中客串他自己,一個大師在另一個大師中演戲,噱頭十足。

  • 丘丢丢

    7.0 愚蠢自大的权力之下,蔑视是瞬时触发的生理性反应。但作品本身而言,摘除戈达尔之名,只剩下干瘪的理论和无趣的映射。即使未来某天我会喜欢《奇遇》,也不会喜欢《蔑视》。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用“奥德赛”的拍摄对照现实婚姻关系,依然是戈达尔反电影的尝试,感觉有好多可以细品的符号。印象最深的是艳星的大美臀和由头至尾的高饱和弦乐。

  • 寒枝雀静

    A / 近乎恣肆地宣示着拆毁、分解和拼凑、构成在电影中如何浑然不可分。在凝视箭矢飞过的目光中时间突出了一块棱角;而在对话场景中缓慢平移的镜头则追不上声波的传递。空间中的各个团块在将其挖空的拉锯中渐渐膨胀、晕染;试图回返到空间中心的人物则仿佛不再能够真正触知,而只能在空旷的台阶中巡游。配乐像是某种彗星般往返,但只在与同样不规则的回忆轨迹交叠时才显露出其回路。这种无处不在的微观的畸变完全扭曲了似乎本应贯通的互文;恰似摄影机的目光在开头被传递给观众,在经过漫长的震荡之后,被抛向大海。

  • 穿山

    观于资料馆,夫妻间爱不爱的事絮叨个没完,看得哈欠连连;三色滤镜,BB的屁股,奥德赛的互文,自大的美国佬,私奔之亡命;再次get到疙瘩儿不是我的菜,同样关于电影特吕弗的《日以继夜》就喜欢得多;弗里茨•朗出镜默默加一星

  • 惘然

    深刻地展现了男性的爱是占有,是权势,是物化,是玩弄,是自私,是施舍,是轻慢……就不是爱。换一个也还不是。

  • Clyde

    在影片中,卡米尔蔑视保罗,戈达尔蔑视男人。戈达尔也蔑视好莱坞的游戏规则——手握碧姬·芭铎这张性感牌,戈达尔让只露线条不露点。戈达蔑视经典套路。枪的一再出现,观众很容易认为保罗将用它杀死卡米尔或者自杀,而戈达尔却让卡米尔卸掉了枪中的子弹,保罗彻底哑火——这是不是又一个隐喻?

  • 汪见殊

    结尾处想到卡瓦菲斯的那首伊萨卡岛,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可惜生活里是苦海无边。就像片中那对男女都有软弱之处,而那是人之常情。

  • 鬼腳七

    对于荷马史诗的现实隐喻,对奥德赛的不熟稔加深了看片的难度。有时候很着迷那些一动不动的稳定镜头和室内的对话戏

  • Spring

    虽然戈达尔对我来说总是过于“拿腔调”,但这片子拍的真是很好,还有Fritz Lang的客串!唯一的槽点是反复使用的同样的过于宏大的配乐......建筑师们喜闻乐见的可能是片子后1/4的拍摄地,位于意大利的海边别墅Casa Malaparte。

  • xīn

    朗大师亲自出演的神作,配合英文字幕可以听懂一些法语了。用尤利西斯重见伊萨卡岛作结,实际上是把《奥德赛》的结构进行了颠倒,爱恋重建在先、回家在后,虽重建不成但回家仍有可能。丧失了荷马立足的现实,又可能忽然失去爱的感觉或能力,我们该如何(为何)去写去爱去拍? 芭铎的美和“轻蔑”。

  • 柯里昂阁下

    这是戈达尔对电影文本进行的文本创作,蔑视好莱坞式审美垄断的电影作法,重新树立一个作者的姿态。但这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是一场灾难。

  • 木卫二

    Brigitte Bardot的身体,中间的无字幕英文对白,开头结尾……

  • Qtn

    美啊美,戈达尔是用色之神。把《随心所欲》Nana贴墙的海报贴在墙上,拿没有实用价值的浴室门来对应弗里茨朗电影里的悬疑之门(“门后秘密”),构成文本和视觉层面双重的立体主义。学到几分罗西里尼的韵味但模仿安东尼奥尼属于是失败了——疙瘩的情感逻辑显然让普通人费解很多。王家卫应该没少拉这部片——而且有一个穿旗袍比BB好看几倍的张曼玉。核心矛盾除了夫妻拉扯之外便是Paul和朗这两个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象征的冲撞:后者是能统一于自然的人,前者却被撕碎解构,再也无法成为自然连贯合乎逻辑的个体。最后镜头,Paul向后走去,朗向前行进,被演员假扮的奥德修斯光荣还乡,但最终一切都出画,只有大海留存,疙瘩去世后一年看这个镜头,也是让人唏嘘。2023.7.9@大光明

  • tracycat

    #法国电影大师展# 印象中个人第一部彩色戈达尔,色彩明艳,尤其后半段岛上蓝天白云海景,太美!希腊神话、电影剧本、现实生活构成了强大互文。虽然中间困得直打瞌睡倒也不妨碍大受震撼,尤其强有力的弦乐配乐助力。“蔑视”也许就在一瞬间出现了,于是挥之不去…随着结局嘎然而止,男人永远不知为何。Bardot真是尤物!

  • 墓岛GRAVELAND

    不同于戈达尔以往的虚无主义命题的是他将影片题材定义在了中产阶级的婚姻危机。对希腊神话奥德赛的新式解读便是影片最大的隐喻,又见戈达尔红白蓝色调搭配。女权主义者会将此悲剧定义在男主人公性无能,可是这种蔑视却无疑指向了女主的强势。而性无能的原因来自工作的异化。男性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 十一伏特

    我怀疑本片灵感来自帕索里尼的《软奶酪》(罗戈帕格之第三短片),你找奥逊·威尔斯拍圣经故事耶稣受难,我就找弗里茨·朗拍荷马史诗奥德赛。同样是戏中戏结构,美国制片、德国导演、法国编剧、在意大利取景,四种语言听起来就很有障碍,再加上一名女翻译变得更乱了。主要卖点是碧姬·芭铎几次全裸出镜,却只露背臀不露点,至少我是欣赏不来她的美貌。戈达尔标志式的男女二人卧房吵架”停滞的时间“又有足足34分钟,占据三分之一的时长。

  • 喂饭

    喜欢。很同意JeanChristophe的观点,场景与真实性在某种程度上是相斥的,模糊场景正是对电影作为一个封闭的壳的否定。电影是被组装的,是布景、道具、演员、灯光、录音等零件的组装物,戈达尔暴露的正是电影的组装过程本身。在这里,电影被暴露给生活。因此《蔑视》正如生活一样,并无什么需要阐释的隐藏信息。它有且只有我们对过生活、对拍电影的欲求与激情,而戈达尔的激情又是何等炽烈!

  • 素水

    大光明。可以从太多角度进入了。Camille和Paul的关系不仅折射出戈达尔对现代性的思考,更是将来和特吕弗分道扬镳的某种预言。戈达尔把自己一分为二,将自己作为现代人的处境投射到男女主角二人身上。因此,本片并不止于讨论男性凝视(当然这很重要),更在讨论战后社会对全民的物化与凝视。摄影方面,戈达尔更是在“利用”镜头畸变,在宽银幕的加持下倍增了人的疏离与被异化的表达。

  • NeonBible

    2023074 大光明。嵌套希腊神话的元电影,借助好莱坞资金与好莱坞式制作来反好莱坞也是没谁了。

  • To Babylon

    跟看安东尼奥尼现代爱情三部曲一个疲惫的感觉 略微通俗一点但又很吊书袋 每次看戈达尔都在想“拍的什么东西” 下一次展映还是忍不住要去看

  • 马腾

    改编自莫拉维亚的《鄙视》,影像比文字更浅显地表达了主题,理解起来更容易。“你为什么蔑视我?”这个问题应该问男主角自己,当他选择如此行事的时候,一切答案就已经在他的判断中了。剧情和奥德赛的故事形成互文,但戈达尔真的喜欢这种对英雄主义的现代改编吗?他可是选择了一个美国制片人哦,想想他在《爱的挽歌》中对美国文化的讽刺……

  • spaceman

    “用希区柯克或者霍克斯的方式讲一个安东尼奥尼式故事”

  • 李濛Lemon

    男主角就是戈达尔的化身,电影中他是被妻子、制片人、商业电影潜规则、世俗文化蔑视的剧作家,而实际上,却表达了戈达尔对庸俗赤裸裸的蔑视。镜头非常美,配乐很赞,在电影资料馆看的胶片放映,胶片的粗粝感相对数字电影而言,别有一番味道。

  • 晚不安

    无论色调的突转、画质的变化还是配乐的“滥用”,无不延续了戈达尔的影像实验。但和《狂人皮埃罗》不同,《蔑视》太像对安公“爱情三部曲”的临摹,但它又把爱欲的流动/不确定性简化成某种突发的厌倦,还是会让观众有些迷惑和烦躁的。碧姬·芭铎反复出现的半裸胴体,作为情欲的外化,承载的多是男性凝视,对女性性感形象和喜怒无常的隐性嫁接,不能不激起我的警觉。作为新成长起来的一代戛纳影迷,对本片最深的印象是片尾俯拍建筑阶梯,那成了70届的海报。

  • 连城易脆

    本片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戈达尔对于宽银幕和彩色胶片的使用技法,因此能在大银幕上欣赏就能更好地感知到这些独特的影像魅力,也凸显了上海组织这类大师展的价值。看完后还是乖乖地找了拉片视频认真研习了一下,有这么一种感慨。戈达尔这样的电影大师就好比是电影领域里的科研工作者,在他所处的时代里努力探索影像在表达层面的新的可能性,并利用最新的影像技术来尝试一些新的表意突破,所谓的“实验性”。因此,还尚未“成熟”,就显得相对晦涩、难懂,不过又基于其本身高超的技艺,于是还是有较好的观赏性。同时,也为后世的创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式。观影结束后,一起看片的非常了解戈达尔情史的“狂热”粉丝对电影结尾的处理表达出“蔑视”,于是我追问这会影响他在你心目中的影像吗?说“不会”。可见,有才华,又帅气的人总是会得到豁免。

  • 津五渡

    也许只是一个瞬间,发现了对方的不在乎,进而产生一种蔑视的情绪,挥之不去,然后就再也回不去了。戈达尔用了一种复杂的手段来讲这个问题,又是奥德赛又是尤利西斯的。突然觉得王语嫣应该对慕容复是逐渐产生了蔑视的情绪,枯井中达到顶峰,无法挽回。轻蔑里还有爱吗?有,只是再难回头了。

  • Ocap

    第六部了,除了《法外之徒》依旧干不动戈达尔。待重看。

  • 船续前行

    太美了,早期戈达尔还是没那么累。如果有几个瞬间突然对感情失望(或者是决定出轨),跳切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回眸方式。宽银幕,平移镜头,美丽海景,也利用宽度把人置于两边。弗里兹朗,尤利西斯戏中戏,再次嘲讽好莱坞与美国。#2023法国电影大师展大光明电影院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59051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