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西班牙7.6分剧情《阿尔卡拉斯》
《阿尔卡拉斯》介绍
名称:阿尔卡拉斯
别名:阿尔卡拉斯村
主演:杰克布·迪阿特 / 蒙特斯·奥罗 / 安娜·奥汀 / 乔迪·普约尔·多塞特 / 乔尔·罗维拉 / 塞尼娅·罗赛特 / 卡尔斯·卡波斯 / 约瑟普·阿巴德 / 吉布里尔·卡斯 / 伊萨克·罗维拉 / 艾奈特·朱诺 / 阿尔伯特·波斯齐 / 贝尔塔·皮珀 / 安东尼娅·卡斯泰尔斯
导演:卡拉·西蒙
地区:西班牙
年份:2022
语言:加泰罗尼亚语
时长:120分钟
分类:剧情片
《阿尔卡拉斯》剧情介绍
本片由加泰罗尼亚导演卡拉·西蒙执导,讲述了一个传统乡村家庭中桃子采集活动日渐式微的故事,当有人提出要将桃树砍伐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以此适应新的方式时,这家人开始了捍卫自己土地的“战斗”。本片以使用非专业的加泰罗尼亚语演员为特色,于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作世界首映,并获颁最高荣誉金熊奖。《阿尔卡拉斯》豆瓣热评
北京剧院的椅子还没有公交车的舒服
多么生动可爱的电影,这才是对劳作者以及脚下土壤的礼赞。比导演的前作Summer 1993更好更成熟,是一个质的飞跃。很欣赏导演的创作态度,她没有去消费任何的“苦”,她压根就没有把这群人当作弱势群体去拍。那卷起尘土的一阵风,风中摇曳的果树,这些空镜头本身就代表了导演对这片土地的尊重。化为无形的场面调度,更是对于场外调度的自信。群戏相当优秀,井然有序的稳步运行,目测应该都是非职业演员,如此的统一、协调,共处一个良性平衡的磁场中。金熊奖颁的真好,这种片不可能空手而归的,特别还是在今年选片这么不给力的一届。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主竞赛-金熊。今年主竞赛第三部农业题材(卡洛今年这个谜之选片路子),应该主要也是非职业演员(演父亲这位要是演员的话,那就是个太厉害的方法派了……),花了好多笔墨拍加泰大农村果农的劳作以及丰收庆典。西班牙-拉美式大家族故事,爷爷、父亲、儿子、两个女儿都有各自视点段落,那么多人(有名有姓都十几个)的群戏居然拍得丝毫不乱,导演调度和剧作够厉害的!没有选择这类故事最常见的“童年的终结”式的孩童视角;也没有刻意放大果农和资本-地主对抗的线,反而把它化在大家族的吵吵闹闹和忙忙碌碌的日常里面,带出各种阶级话语(一丢丢种族话语),同时又有着明显的女性视角。应该有奖,非常值得一看。
北京剧院关门吧,什么破椅子,严重影响观影体验。
强悍情感纽带下的隐秘裂痕,如淌着汁水的果实被轻易碾碎。很难想象导演是如何做到的,像和一大家子人共同生活了几十年,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亦留下她的足迹。旁逸斜出的影像似杂草般野蛮生长,不见谄媚的表达欲,只有充满生命力的人物轮廓,站在必将消亡的旧时代,拔剑四顾心茫然,与强大的、无形的、虚构的敌人宣战。
咱就是说,再也不想在地质礼堂看电影了
(二刷)次女的视角实为核心。电影没有在回避冲突,而是大人们努力在让孩童回避不确定的未来。剧本相当坚实,经得起各种爬梳和细读,零碎的细节都是大主线的注脚。每个人物的言行都是成立的,这就已经比比《隐入尘烟》高明了一千个《三个冬天》。从纯粹文本出发,以纪实姿态完成艺术呈现,即使再怎么成熟和无懈可击,即使再如何“越想越觉得好厉害”,依然没有办法改变它叫人昏昏欲睡的事实……
2022北影节@北京剧院:看到最后还是挺感动的。感觉这几年喜欢的片子都符合我现在对生活的感受,尽力,但是无力;无力,也还是要尽力
父权差点拆散一个大家族,与光伏成功入侵加泰传统农业,构成一枚硬币的两面。西班牙人的安土重迁情结不比我们小啊。导演对自己土地的热爱和对家族群像的构建值得一座金熊奖,演员竟然全部是非专业人士,我惊呆!(因为剧情其实没啥波澜,完全是靠人物在驱动)
肯定是想升级《九三年夏天》,只是孩子不再是主角,作为导演的魔力也跟着消失了一半。整体流畅自然,但父子矛盾、劳资矛盾几个冲突还是给人一种见过无数遍的感觉。从各个角度看,沉稳缺乏新意。
BJIFF2022第五场。从题材到表达方式,毫无新意,只有困意,见过太多。看到不少就前作《九三之夏》而言有所突破的点(但催眠)。群戏处理,人物转变,父权—家庭/资本—劳动者/土地—人的矛盾关系(很好,就是催眠)。却仍不喜欢卡拉西蒙的温吞、四平八稳,置若罔闻的伪客观视角(且催眠),让其呈现出来的态度与片中父亲有几分相似。
非常扎实的群像塑造和视听调度,比前作更饱满动人。(solid ground, beloved ground
三星半。从爷爷没有桃园地契这一线索开始,故事的结局就已经被圈定,而导演卡拉·西蒙重在表达,不可逆的成因。影片中的女性,无论什么样的年龄,都以高度的敏感预见了未来。而男性并不痴傻,静默、倒戈、发泄,都是逃避的呈现方式。故而形成了双重角度,统一态度。这对导演的调度水平提出了极高要求,西蒙很出色地做到了这点。但从一部影片的可看性上,本片的冲突搭建还能做得更好。
感觉自己现在的状态还是片里的小孩那样,默默看着,不做出回应,继续在阳光下玩乐,明明都快要饿死了还不知道为生计发愁。大人的身影总是折射出更大的阴影。
依旧自然、灵动。//金熊奖最佳影片
3.5,能看到馬特爾美學對整個(西語)電影持續性影響,當然也只是形似而非神似。但依然能看到真實土地和人真實的生命力。和另外一部柏林主競賽相比,所謂趣味和審美層面的落差,大概就在這裡。 @BJIFF2022-電影資料館
12th BJIFF No.21@天幕新彩云。老人沉默懊悔着传统人情社会的处事方式留给儿孙辈如今的问题;男人愤怒倔强着吼桃子没收完这就是我的地;女人在丈夫和儿子无力发泄时清脆地给他们每人一记耳光;年轻人懵懂地意识到他们将要失去什么,用恶作剧做他们自己的反抗。只有孩子最快乐,但他们的“秘密基地”不也是说拆就拆掉。群戏是好,参差有序。偏重从女儿这一保持一定距离的视角观察,也很巧妙。可惜主题太旧,日常拍得虽真,诗意和戏剧性却都不够。整场观影都不太投入,示威的果农碾碎桃子那场戏,忽然想念《小姐》河正宇咬桃子,汁水四溢。
西班牙的乡土情怀似乎也透着浪漫,同时又充满了现实和无奈。爸爸对着打翻的桃子崩溃流泪的一幕让人动容。
温馨细腻感人,哀而不伤,看完让人发自内心感到动容和单纯的快乐。桃子树和太阳能板是农业社会用尽最后一点力量与更先进的工业社会的抗争,这似乎是一种对广袤乡村的未来寓言。导演对矛盾冲突的处理很精细,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甚至劳资纠纷,处处点到为止,并不急于引爆,把这些不开心融入到了大家庭的细碎日常之中。让我流泪的一幕是爷爷跟着孙女唱起了歌,歌词中饱含对土地的深情,这种情感就这样代代传承,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大抵如此吧。
實在是⋯算了吧我和這個導演合不來⋯40分鐘棄⋯農民/小朋友不是我的菜⋯
坚定的环保主义,反技术主义,农民的抗争应和着加泰的强硬。较首作少了神秘,多了明晰。
某些地方很值得学习,跟我们这边的习惯不太一样,能看到这样的电影挺有趣的。
两星半。在温和的田园风景下,埋藏了野蛮焦躁的能量,小乡村也逃不过整个世界变迁的潮汐。群戏错落有致,营造了氛围,但人与人的情感缺乏流动,聚焦于细节而不是内心。呈现出的自然质朴显得有些单薄,所谓现实更像是作为纪录片的真实。
土地天然的生命力,为家庭和每个人物带来充沛的生机。这么好的群像表演很意外都是非职业演员,大概这就是那股莫名的亲和力的来源,导演调教得真好。女性导演的细腻多次闪现光辉。但平实之余缺乏惊喜。7/10
#BJIFF#坐在座位上非常难受,经常被挡字幕,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总的来说,在我心中,这部真打不过《隐入尘烟》。
其实本片并不打动我,三星半打四星为了区别隐入尘烟。希望票房三千万的李导看看什么是自然主义的记录而不是叠苦难buff后的观看。本片是家庭录像的情节,电影的摄影质感,过于松散的叙事削弱了表达。
慕名瞻仰,南欧村庄种桃子的《隐入尘烟》和《樱桃园》,也是和《隐入尘烟》放在同一单元里相同议题同种表达甚至风格趋近情况下胜出的作品。同样讨论城乡关系群居变迁,剧情简单自然主义风格,略胜一筹的原因一目了然,群像描绘难度更高,但是却看不到表演痕迹和雕琢感,只有影像自觉,灵动简单又不觉得哪儿拍得粗糙,还是很稳,技巧最高境界可能就是把技巧呈现得了无痕迹吧。
#12th BJIFF# 下午刚搬完家,床铺都没整理就匆忙来看这个片子,城市打工搬家人,乡土种地被搬家人,只会有越来越少的人能留在热土旧地(很喜欢父亲哭的那场戏
bjiff2022 阿尔卡拉斯的非专业演员才是最熟悉这片土地的人。看资料说导演从九千人里选出这一家子的各个演员,培养他们的生活默契,最后呈现在出来的加泰罗尼亚乡村琐碎、人与家庭与土地最自然的状态对于观众似乎不存在语言和文化上的隔阂。
22BJIFF04,达内的拍法(手持、现实主义——得奖的关键或许就在这里)、是枝裕和的剧情(家庭与代际,简直像极了每年春节家里的尴尬气氛)、跟隐入尘烟类似的母题(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对农业尤其是传统农业的侵占)。还是比隐入尘烟更深入,诗意的美化终究是在回避“为什么农村会衰落”这个问题,固执古板的思维和行动何尝不是阻滞发展的劣根
加泰罗尼亚,那不勒斯,阿达纳... 我怎么那么喜欢这种地中海沿岸往来紧密的大家族。演员都很厉害,有专业演员常常缺失的真实和自如,却没有非专业演员常有的赘余或游移,工整却没有设计感。
#BJIFF2022#09 @地质礼堂。剧作扎实,群戏拍成这样也是颇有天赋。最后的镜头看得心颤,也很难不去对比《隐入尘烟》中相同情节的处理,但两部作品的精神内核并不相同,都是苦难,这部是对土地的无限热爱,而后者是一种“家”的情感。总得来说还是挺不错的,也许地质礼堂的观影条件影响观感了吧。
#2022BJIFF A- 妈呀,请问金源4排24座的女士,这部电影到底哪里好笑了,您全程都在放声大笑
有些松散,最后的凝聚打乱了节奏,让本应令人振奋的东西显得过分理所当然,但好在影片中日常的细节丰富,并由孩子们提供亟需的想象力与抽象性,电影的终极养料。
想起契诃夫的《樱桃园》,散文化的结构,一家人各自的视点,看起来散,最后聚到砍树的镜头,整个片子就有了很强的落点。结尾很棒,画外声音的塑造很棒,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好几个要吵起来的冲突,都被掐掉或者转移,省略的没那么讲清楚也是很好的选择。也是结尾拯救整个影片的电影。
356th 北影节今年展映新片中最“重磅”的一部,来自西班牙时隔三十年再度擒获金熊奖的作品。在看的时候变换了无数坐姿,恍惚中看到了侯麦,也看到了是枝裕和,还看到了谢飞的《香魂女》。在某种程度也算打破了西班牙电影奇情火辣风格为主的“刻板印象”。一直对西班牙的风土人情很向往,高考第一志愿是西班牙语,结果被调剂。大学还不死心地报了西班牙兴趣班,不过最后因为无法系统学习和大学生活方式转变各种原因而不了了之。总想着有朝一日能润到板鸭,没想到这么快成了妄想。
#BJIFF22 全素人非职业演员,导演对人物塑造和刻画,以及调度和剪辑都非常成熟。
延续《九三年夏天》,依然很会拍小孩。人与土地、农作物的关系。That's family.★★★★/8.2
阿尔卡拉斯家庭中的很多相处细节或者矛盾冲突 好像放在我们山东大家庭也挺适用
看片子的时候总能想起十几二十年前的姥姥家,由于路途遥远,我大概只有隔年暑假会回去呆上一个月:自家种着随摘随吃的蔬菜瓜果,上山下河去捞鱼逮鸟抓蛤蟆,前院后院,一帮孩子,一群大人,围在一起做饭吃饭,当然也有表演节目……这构成了我少年时期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后来周边林场棚户区改造,大家都搬到楼上,那几个院子好多年没去过了。
人的主体建立在日常和附近中,日常构建人与人的联系,附近构建人与时空的关系,人们认为珍惜日常和附近就会产生意义。导演用一种慢条斯理的态度,不停得堆砌日常,以及一点一点撑开附近,日常是如此的平庸无聊,附近是如此的儒缓而一成不变。一家子陷入到一种枯坐的状态,如芒在背,又愤怒又不甘,他们拉紧了彼此,但又感受到他们如此渴望推倒日常和附近。
现代文明强奸土地,自然之子生生不息。
2022北影节第三部;看之前刚好吃过黄桃罐头,但看完还是非常想吃桃!佩服导演能把各个层次的问题塞在一部120分钟的电影里呈现,就像滴灌土壤一样,一层层往下渗透,大到资本与农民的角力,先进与传统的交锋;小到家庭矛盾,同样一哥两妹的配置,“因为我哥哥是傻瓜”一句话从两代人口中说出,显得无奈又可爱;再小到小孩子的友谊,长辈不在乎你的“秘密基地”,因为上一辈的矛盾,说拆伙就被拆伙,毫无招架之力,真是太真实了……我想最后树的命运也预示着这片土地,这部电影的结局。
#Berlinale Competition# 很稳,相比前作试图走得更远,但少了一点93年之夏的灵动。
#BJIFF 2022#写家庭,却通篇在诉说家庭的裂痕;直到片尾的挖掘机登场,才在压倒一切的悬殊力量下终于形成了某种想象的共同体——关乎于个体对时代的徒劳抗争
长达100分钟的铺垫大概都是为了后面20分钟,儿子和父亲参与到反抗的队伍中,愤怒地发泄着不满,先前的一切生活琐事都被衬托地格外珍贵。这片桃林就是他们的家园,是孩子成长玩耍的秘密乐园,如今消失了,一家人只有另寻出路。工业化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影响,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摧毁,看得人心痛。
3.5/5 结尾真棒 没有试图提供想象性解决 that is what it is
现代的浪潮不可逆转地将人推向新的生活,但凝望土地时的爱意和封存进罐头里的果实一样,久久不会过期。
#BJIFF12#3.5,在结尾之前,我都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这部片能拿金熊奖?仅仅是文明入侵和农业消亡,也太言过其实了。结尾的镜头,听见挖机的声音,年轻人最先走向了声音,父亲不再向前,老人走到了最前面又退下了,最后只剩下年轻人在最前面站着,切到全景,屋后的小朋友没心没肺的在泳池旁奔跑着,他们刚刚在泳池里捞起来一只死兔子,屋前的挖掘机还在继续挖树木,发出巨大的声响……吾民与吾土,全素人的演员,无能为力的反抗与斗争,都拍得挺好的。
卡拉西蒙的第二部作品,没有地契的一家如何面对征地的故事。孩子的樂園被毫無徵兆地拿走,孩子們問「它為什麼不見了?」他說「它就是被拿走了啊,我有什麼辦法?」;孩子們的秘密基地被爸爸無情地拿走了,孩子們高喊「這是我們的秘密基地!」他說「這是我拿來裝桃子的!」;果農邀約爸爸去抗議,他說「我們就不去了」轉身把大兒子偷偷栽種的大麻燒了…就像被征的土地,被廉价收购的桃子…父权无处不在…而最撼动人心的一刻是强势“父亲”的无征兆落泪和面对挖掘机全家的无奈…土地,农民在资本目前被无情收割,在工业化中被无情碾压…一样的题材,一样的对土地的深情,一样的困境,一样的不可逆的结局,一样非职业演员(只有男主是演员)就想问《阿尔卡拉斯》的这个金熊,《隐入尘烟》你服不服?反正我是服了…
演父亲的演员长得好像我们的幽默朋友齐泽克。
4.0。12th BJIFF天幕新彩云巨幕厅。1.非职业演员、加泰罗尼亚的地缘政治、乡村农业景观和耕作方式,贴在片子身上的无形标签。2.卡拉·西蒙拍的更多是琐碎的人口众多的乡村生活和家庭矛盾,既恪守这份乡村土地,又希望下一次逃离土地,资本和土地耕作者之间不可调和的更为广阔的社会矛盾不是导演的创作重点。3.最后一个大远景镜头里庞然大物的机械摧毁世代耕作饱含热情的土地,让人唏嘘不已。
剧情完全没有任何起伏,从第一幕就知道故事的状态,持续到电影结尾。全生活流的展现,但细节挖掘又不够,缺乏细腻感,有点杂乱随意了
温暖动人的女性视角,家庭状态非常充盈@北影节
#BJIFF2022 演员表现比较自然,但拿金熊还是有点过誉了吧,镜头语言比较一般
本来以为能看到今年金熊的片子还挺惊喜的,但是不得不坦率地承认整个观影体验还是挺糟糕的,我对加泰罗尼亚这个大家族的故事并不感兴趣,而且我实在是没怎么理解这2个小时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以及新能源与农业之间的这个矛盾关系的展现并没有引起我任何的共鸣或者共情。影评人们提及的非专业演员的表演,导演的调度和讲述故事的能力我统统都没有get到,当然我也知道和我个人的鉴赏水平还不够有直接关系,只是很抱歉,确实觉得不好看,等我哪天有机会重新看或者谁给我好好讲解一下,或许有机会扭转,不过大概率是这部电影看过了也就是看过了吧。
8.0/10。①加泰罗尼亚一个乡村家庭的乡下生活日常以及他们对「大资本与太阳能发电板」入侵「农业与传统生活」的温柔抵抗。②自然主义电影:去戏剧化的叙事;一些简朴的长镜头调度;大量手持/自然光/实景;非职演;极少画外配乐;等。③摄影有种很田园的美(但因为故事所在的地方并不贫穷所以不会让人觉得有美化倾向),再加上音响舒适,让影像比较诗意。④作为自然主义电影,虚焦和特写镜头太多+故事与议题的细节捕捉的不够深入。
第二部长片就露出大师气象,角色众多,但每个都是鲜活的人物,情真意切的加泰罗尼亚乡村家庭史诗,忧伤又温柔,非常喜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737613232.html